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2024-04-19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精选8篇)

篇1: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汉字发展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几乎天天写字,你知道我们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我们先观看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视频,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汉字的发展演变

二、甲骨文

通过我们的历史课,我们知道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那么甲骨文是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

在甲骨文之前,人们为了记事,就在绳子上打结,历史上称“结绳记事”。之后又出现了刻画符号来记事,传说中还有仓颉造字。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才出现了成熟的文的甲骨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知识。

甲骨文,是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大家看图片,教师给予讲解。给出十二生肖以及一些常用字的甲骨文,看学生能否猜出相应的汉字。

最后总结:甲骨文记录了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商朝历史的最有价值的史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我国的历史从此时开始有了可靠的文章记载。

二、金文

教师讲:商朝时期除了在甲骨上刻画得文字外,还在青铜器上铸写文字。屏幕上显示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青铜器——毛公鼎。鼎上铸写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文字。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金文的主要特点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可以研究商周历史的文字。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器的衰落,金文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方面观察金文,并让学生思考金文和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三、大篆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大篆的字体。

大篆字体,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汉字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狭义则仅指籀文,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四、小篆

教师讲: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开始统一文字,并把小篆作为通用字体。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我们先认识小篆字体,展示图片 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合作探究: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五、隶书

小篆由于笔画复杂,书写缓慢,于是小篆便简化成了新的字体隶书。让学生观察隶书有何特点并将其与小篆进行比较,教师总结出答案。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总结:隶书的特点:笔画线直,字形扁方,简化笔画,与现代汉字相近。

小篆的特点:笔画整齐,线条化,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形。

六、楷书和行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的特点:楷书笔画平直,结构匀称,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特点: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投影:《兰亭集序》

七、课堂小结

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按顺序填写),以“车”的发展演变为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八、【板书设计】

商朝¬—→秦朝→西汉→东汉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九、【课后作业】

1.上网或者查阅相关书籍,认识五个简单的甲骨文汉字,下节课向同学们书写展示你所学到的字。

2.仔细观察隶书、楷书、行书这三种字体的特点,并分别用这三种字体写出自己的名字。

篇2: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中国的文字——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关于汉字起源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字谜

皇帝新衣——袭字谜:石达开——研字谜:格外大方——回 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字谜:床前明月光——旷 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九号,猜一字 答案是: 旭

九辆车,猜一个字 答案是:轨 九点,猜一字 答案是:丸

二兄弟,各自立 ,猜一个字 答案是:竞 人不在其位 ,猜一个字 答案是:立

人都到了 ,猜一个字 答案是:倒 八十八 ,猜一个字 答案是:米

刀出鞘,猜一字 答案是:力 十二点 ,猜一个字 答案是:斗

十月十日,猜一个字 答案是:萌 十字架下三个人,猜一个字 答案是:来

十个哥哥 ,猜一个字 答案是:克 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 答案是:目

4个人搬个木头 ,猜一个字 答案是:杰

一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大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一人在内,猜一字 答案是:肉 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夹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 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猜一字 答案是: 交

一斗米,猜一个字 答案是:料 一加一,猜一字 答案是: 王

一半儿,猜一个字 答案是:臼 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 ,猜一个字 答案是:汁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 答案是:多

一个人搬两个土 ,猜一个字 答案是:佳 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 ,猜一个字 答案是:兽

谐音特点的歇后语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最有权穿这袄?)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网上的“终身寡妇”都有 些谁?)

二十五两--半疯(封)二三四五--缺衣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

(一)少食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二姑娘梳头--不必(蓖)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就象网上的“国共”、“ 统独”大战)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

(九)刀子切元宵--不愿(圆)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 的大有人在)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对联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古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笑话

家里卫生间的门是塑钢材料做成的。有一天,门有些坏了,卡在那里,于是,我爸就打电话给卖门的师傅

我爸:“师傅呀,我的钢门(肛门)坏了”

师傅:“呃~~~那个,要不我给你打个120?”

老李有事找小王,就打电话给小王。

篇3: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迟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体系完整的甲骨文,说明甲骨文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汉字的起源还应上推一个历史时期。汉字起源的准确时间无从得知,具体过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结绳契画说,有八卦易符,有仓颉造字说,但不论怎么说,汉字都是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发明可以堪称是史上一件非常伟大的史实。

汉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这与汉字的构字规则或俗称造字法有关。关于造字法,也有很多学说。如“六书”、“三书”、“四体二用”等,现有的学者还把“六书”细分为十种造字法,可谓见仁见智。不过这些观点都始终没有摆脱“六书”的影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给“六书”下定义的:“……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拙,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一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释似乎不是按六书出现次序排列。最早出现的应是象形字,不但汉字如此,其他民族的古文字如苏美尔的稧形文字,埃及的纸草文字,最初也都是象形字。这是人类先民对自然界的共同反应。但能够画成象的文字毕竟有限,后来就出现了指示和会意。这大大扩大了汉字的范围,也使汉字从图形化向符号化迈进了一步。从理论上讲,这三种造字法能造出一切汉字,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扩大,造字速度远跟不上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于是依声托事出现了假借字。假借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极具挑战的关键。其他古文字在假借字大量涌现后,纷纷转向了拼音文字,惟独汉字英雄不改本色,从此汉字走向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解决假借字带来的困扰就是后来的转注字和形声字。因为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达新事物,所以一个汉字就会有数个几乎毫不相关的意项,这很容易造成混乱,转注字就往这些身兼数职的假借字上填加不同的义符把它们区别开来。到后来造字干脆就择取义符和声符拼起来便成为形声字。形声字的出现,使汉字最终定形,使汉字几乎不可能向表音文字发展了。从象形字到形声字,这是汉字构字的特殊思维方式,所谓文字,就是“盍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与此同时,汉字的字体也历经数次变化,一般认为是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隶书以前是古文字阶段,其字体非常繁杂,也颇有争议,从隶书起是今文字阶段,意见较为统一。汉字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一步,它对后世的影响和作用几乎可与仓颉造字相媲美。隶书从秦代开始逐渐形成。秦始皇“六王毕,四海一”,但他最大的贡献应是“书同文”。因为文字的统一,使后世中国基本上处于团结统一的大局面。当然秦国最初统一的是小篆,但小篆的统一直接推动了隶变。隶书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为减弱,却大大增强了汉字的符号性,也使汉字更加整齐统一,更加简化,便于辨认和书写,为汉字的推广和运用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对汉字进行了简化,这是继秦始皇后第二次运用行政手段对汉字的整理。简化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八种:保留轮廓;部分代整体;更换形声字部件;形声字与非形声字互变;同音代替;借用古体;草书楷化;记号代替。这些方法都是“古已有之”,并不是随意简化的。简化字的作用是明显的,至少在扫除文盲方面有积极意义。不过繁体字在现代仍有很大的市场。秦始皇的“书同文”被历史证明是伟大进步,简化字的意义也将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简化的结果是普及,使汉字从统治阶级的特权中解脱为大众使用的工具。符号化的结果丰富,使汉字能表达记录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是没变的,那就是汉字的表意性。无论是秦汉的隶变,还是当代的简化字,都还保留了表意性质,表意性是汉字与其他文字相区别的本质特点。汉字之美,汉字之神,几乎一切汉字现象都可以从它一脉相传,从未间断的表意去寻根究底。

二、汉字演变中遭遇的种种现实挑战

在古代,中国人虽没有狂热的宗教信仰,但绝对信奉自己的文字,几千年来几乎没人怀疑过汉字。然而到了近代,随着国力衰退,列强侵凌,汉字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倔强的汉字毕竟经受了这严峻的挑战,古老而又焕发新意的汉字依然屹立于东方大地。

汉字所遇的第一次挑战是拼音文字。当晚清被迫卷入世界,大量洋文随着洋货涌入中国时,因汉字是表意文字,在读音方面不如拼音文字那么直观,加之难写难认,汉字一时显得那么手无足措,孤独无援。为了图强救国,不少学者提出全盘西化,包括汉字拼音化。连鲁迅也不可置信地说过“汉字不灭,国家必亡”。汉字拼音化的争论持续了很久,乃至建国后还有拼音化的言论。可是汉字没灭,中国也没有亡。但这场争论确实促进了中国对汉字注音的反思。汉字的单音节虽然和谐,但我们长期缺乏为汉字注音的好方法。所以汉字音韵有受外来语滋乳的传统,东汉魏晋时印度佛教梵文的传入促进了反切的形成和发展,这次西方文字的输入则促进了汉字音韵的更大发展。

当时,受西方拼音文字的影响,曾出现很多种注音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一套“注音字母”,这套注音系统,除了书写不同外,其他都很接近汉语拼音方案,而且与汉字有直接联系,故当时很受欢迎,现在的字典也同时用“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注音。1958年2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取代了“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从此不难看出,汉字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拼音只是辅助认读的手段,我们成功地处理好了汉字读音的问题。

不久,另一个更具威胁的挑战接踵而来,那就是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不能用计算机来处理汉字信息,那就注定要被现代化的浪潮所淘汰。对汉字来说,这几乎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计算机是为英文输入设计的,制约汉字编码的瓶颈是汉字字数繁多,字型复杂,相似字又很多。可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汉字总量不断增多,但常用字基本保持不变。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公布了常用字2500个,覆盖率为97.97%,次常用字1000个,两者共覆盖99.48%,其中最常用的42个字就达25%的覆盖率。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汉字是躺在字书里休闲的,这对汉字编码很重要。经过中国人自己的努力,汉字编码问题很快解决了。不但解决了,汉字输入还有诸多特点,从创新的角度再次表明古老的汉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总之,所谓传统,“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有个发展的过程”。汉字更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汉字有着博大的胸怀,一方面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一方面又勇于吸纳其他文字的长处。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汉字仅仅作为艺术品存在于博物馆里的某些真迹或伪迹中,也不希望看到,汉字仅仅作为外国汉学家和中国汉学家研究的对象。正如一位外国人士所说:“世界上有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字,都是一首优美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摘要: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纵观汉字的发展, 总趋势是从繁到简, 从图画性到符号性。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 汉字的内在精神并没有变, 始终被一脉相承地继承与发展,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 到了近代, 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幅接轨, 汉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严峻的现实挑战下, 倔强的汉字正以自己博大的胸怀, 一方面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质, 一方面又勇于吸纳其他文字的长处, 从而使汉字作为古老而又焕发新意的文字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大地上。

关键词:汉字,发展演变,现实挑战

参考文献

[1]许嘉璐.古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董琨.中国汉字源流[M].商务印书馆, 1998.

[3]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4]高明,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篇4:从汉字结构演变透视汉字的发展

关键词:汉字结构 汉字发展 六书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以语言为基础,依赖于语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块汉字,就是以汉语为基础而产生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

提到汉字的结构,最普遍的说法是“六书说”。所谓“六书”,就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学者们通过比较分析,采用了许慎关于“六书”的名称,而在次序上则采用班固的说法。这样,公认的“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早期的图画文字是图画很强的象形文字,“逼真”是它的特点。甲骨文、商周彝器铭文就有不少是图画文字。例如“萬”字写成(《续殷文存》),是一个蝎子的图形,“鸡”字写成,“鱼”写成,都和实物非常相象。这种文字虽然可以把自然界的实物描绘出来,但是使用起来却很不方便。为了便于使用,人们便减弱它的图画作用,加强符号作用。于是(萬)、(鸡)、(鱼)就陆续造出来了,这就是象形字。

象形字“象实物之形”的特点决定了只用象形这个办法创造符号来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显然是不可能的,一则不是所有具体的事物都可以创造一个象形的符号,二则那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词和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虚词更不能“象形”。于是人们就想出其他补救的方法:

(一)创造指事字和会意字。例如“上”“下”是不能象形的,于是创造了“”“”这两个符号。一横表示界限,一点在上面是“上”,一点在下面是“下”,这就是所谓的“指事”。人们就用这两个符号分别记录表达抽象概念“上”“下”这两个词。又如“包围”的“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造一个形象化的独体的象形符号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就用□和这两种象形的符号组成一个复体的符号,□表示城邑,城邑四面各画一个(足的象形),表示周围有许多人绕着来回走,包围着这个城邑。人们就用这个符号代表语言里“围”这个词。这就是所谓的“会意”。

(二)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虚词不能“象形”,就借用已有的声音相同或者声音非常相近的象形字当作纯粹表音的符号使用。例如卜辞“貞絲云不其雨”,“其”是一个表疑问的语气词,只有语法意义,不能“象形”,不能“指事”,也不能“会意”,于是借用声音相同的代表实词“箕”的“其”字(卜辞作,象箕形。两周金文加音符“”,变成“其”)。

(三)实词有许多不能“象形”,不能“指事”,也不能“会意”。例如“往来”的“来”。卜辞“往来亡”借用“来麦”的“来”,“来”本来是一个“象来麦形”的象形字。又如“亡”(甲骨文作)是一个“指事”字,本义“锋芒”,因为声音相同,借为“亡”的“亡”(古代“亡”“無”同音,“亡”即“無災”。“”从“水”,“才”声,是一个标音的符号)。(二)(三)两类就是所谓“假借”。

(四)具体的事物虽然可以用象形的方法创造形象化的符号,但有时这个符号只能画出某一类事物的共性,并不能画出个别事物的特性,因为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不同于绘画,不能细致地把每个事物的细微差别都描画出来。那么最简便和最妥善的办法就是添上一个标音的符号。

(五)随着语言的发展,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变化的新词不断增加,已有的象形、指事、会意、假借都不能满足造字的需要,一种新的造字法必然要创造出来,那就是“一半表形,一半表声”的形声字造字法。

(六)读音的变化和方言的差别使得象形、指事、会意这些不标音的表意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读法,于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标音的成分,注明这个字的读音。例如“老”字,因为两地读音不同,另外造了一个有标音成分的“考”字(“丂”声)。这就是所谓“转注”。

总的来说,象形字是“画成其物”的一种符号,这个特点便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指事和会意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创造的符号很有限,使用象形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它们也不能全部解决。假借的应用缓和了不标音的表意字和它所负担的表达有声语言的矛盾,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打破了形体的限制,使得任何一个符号都可以代表语言里任何一个词,只要声音相同或者非常相似。但是假借又造成同形、同音、异义的矛盾,这种矛盾又使得不标音的表意字和它所担负的职务的矛盾逐渐激化,激化及解决的结果就是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的产生。

形声字一出现就立即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不但新造的字绝大部分都是根据一形一声的原则创造的,而且许多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都向着标音的道路发展,逐渐转化为形声字。形声字经过四千年的发展,因为形体的变化,同音的借用,绝大部分的义符都失去了表示类属的作用,而古今音变又使得音符不能正确地表音。现在使用的汉字,有些虽然都用同一个音符,但读法却是多种多样的,这种现象说明音符已经丧失了它的标音作用,根据音符不能找出一个正确的读音系统来。可以这样说,形声字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只能死认死记的符号了。

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字的形体演变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一)甲骨文。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材料就是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1.形体不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有反有正。

“止”:、、(是脚的象形)

“牢”:、、(是圈牛羊的地方)

2.行文的程式不统一。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都有,所以读起来相当困难。

3.因为文字是用铜刀和石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笔画细而硬,而且多用方笔,圆笔很少。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古代称铜为“吉金”,故称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铜器中又以钟和鼎著称,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另外还有“铜器铭文”“吉金文字”“彝器款识”等名称。

(三)篆书。在秦始皇时代,官事颇多,官书浩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一石(dan)”相当于一百二十斤,可见秦始皇一天要亲自过目一百二十斤用竹木简写成的官文书,这些“官书”就是“篆书”。但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直到汉代的“隶书”出现以后,才把以前施于官堟的“文书”叫作“篆书”。所以“篆书”是相对于“隶书”而言的。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由大篆发展到小篆,符合汉字由简到繁的发展规律。

(四)隶书。在秦朝初年,官书都用小篆书写,而在民间通行的却是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草篆”。隶书就是由草篆演变而来的。隶书始于秦朝盛行于汉朝,所以隶书也称为“汉隶”。经过西汉二百多年到东汉时隶书象形的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图画色彩,变成了纯符号性的交际辅助工具。从小篆到隶书:在字形上,圆形变为方形;在线条上,弧形变为直线;在笔画上,删简就繁。這种变化称为“隶变”。

(五)草书。草书是跟汉隶并行的一种字体,是汉隶的潦草写法。这种字法求快求速,笔势连绵,仅能看出汉字的大致轮廓。草书发展到后来,龙飞凤舞,信笔所之,一般人难以欣赏。

(六)楷书。楷书是代隶书而通行的一种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笔画平直,结构方正,书写方便。楷书始于东汉,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善于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七)行书。行书是“楷书的流动”,形成于魏晋。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形体,虽然笔画连绵,但各字又是独立的,写起来比楷书快,但又比草书好认。

由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小篆、草书、隶书、楷书、行书的简化过程反映了方块汉字的简化趋势以及这个趋向始终取得优势的过程。

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汉字发展的两个规律:

(一)从象形字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再到形声字,发展到现阶段,义符和音符已经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作用,音义分离说明了方块汉字将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汉字发展成为一种拼音文字是一种趋势,这也有可能成为汉字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有人认为汉字自始至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会长期存在。

(二)由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小篆、草书、隶书、楷书、行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方块汉字的简化趋势以及这个趋向始终取得优势的过程。我们知道,简化和繁化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的两种运动,但是,简化和繁化这两种趋势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汉字的结构演变有力地证明了简化在文字发展中始终处于主流地位。可以说,汉字的发展,是遵循简化占主流地位这一规律的。

当然,汉字的发展和它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左安民.汉字例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6]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J].暨南学报,2000,(3).

篇5:汉字的来源和演变

你拍一,我拍一,文明礼貌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讲究卫生带手绢(儿)。你拍三,我拍三,尊老爱幼乐助残。你拍四,我拍四,不挑吃穿爱粮食。你拍五,我拍五,敲门问好再进屋。你拍六,我拍六,别人东西咱不留。你拍七,我拍七,自己的事情要自理。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不折花。你拍九,我拍九,爱护公物不乱丢。你拍十,我拍十,不说谎话要诚实。

2.《新三字经》(节奏慢一点)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继改正

家务事 乐承担 洗碗筷 扫门庭 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

3.快板三句半:《校园礼仪》

我们四人台上站!要把礼仪常规谈!大家别嫌咱啰嗦,看看看!穿戴干净又整齐!拉链纽扣要系好!领巾标志天天戴!讲仪表!校园内外不乱跑,自觉排队往右靠,危险游戏不要做,别忘掉!自尊自爱重仪表,诚实守信讲礼貌,遵规守纪勤学习,要记牢!天天来把卫生搞,贵在保持习惯好,遇到废纸不放过,重环保!预备铃响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不吵不闹坐端正,妙妙妙!升旗仪式要肃立,高唱国歌要整齐,校训呼号要响亮,要有力!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帮互助树新风,不打架来不骂人,讲文明!校园礼仪搞得好,好人好事真不少,礼仪少年在哪里,瞧瞧瞧!

4.小品:争当文明监督员(大约3-4分钟)(下课铃响)(剧中名字根据表演者替换)小华:(自豪地走出场)下课了,我又要工作了。(用手指着袖章)大家看看,我是学校的文明监督员啊!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我可以为学校的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敏霞:(走出场,边吃边随手丢掉了果皮)唔!不错、不错!真好吃!小华:(看见敏霞丢果皮,匆忙走过去)哎!哎!朋友,你不能乱丢果皮啊!敏霞:你是谁?竟然敢管我的事?

小华:你没看见吗?(右手指着自己的袖章很自豪地说)我可是学校的文明监督员。敏霞:啊?文明监督员?文明监督员又怎么啦?不就是扔个垃圾嘛,小事一桩,关你屁事? 小华:文明监督员就是专门监督像你这种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人。

敏霞:呸!你是说我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你算什么东西?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讲文明、讲卫生有屁用? 小华:停停……你不知道讲文明、讲卫生是我们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吗?朋友,你想想,要是人人都像你那样,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大街小巷会变成怎样?你看雷锋叔叔他…… 敏霞:行了,行了,你别说了,讲文明、讲卫生多辛苦呀!还是让我劝你一句吧,别管了吧!

小华:不行,这可是我的工作啊!

敏霞:既然你那么爱管闲事,你就去捡垃圾吧!(随手把吃完的果皮向远处一丢)呸!真是自找苦吃!

(这时,一位撑着拐杖的驼背老人带着伞从远处走来)小华:喂,喂!你还丢……小心!老人:(咳嗽两声)小同学,请问……(刚巧踩上丢来的果皮,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爬不起来)哎唷!

(小华匆忙跑过去)小华:(关切的问)老爷爷,您怎么啦?摔疼了吗?我扶您起来吧!(小华想扶起老人,但无法扶起来)小华:(面对着敏霞)敏霞,你看,都是你闯的祸,还不快点来帮忙!

敏霞:嘿嘿!是他自己摔的,关我什么事?更何况你不是很喜欢做善事的吗?这好事你自己做吧!我可不想沾你的光!(连看都没看,依然傲慢的模样)

老人:小姑娘,我没事,你放心吧!……(老人想用力爬起来)哎唷,哎唷!(丽珊看见了,匆忙走过去帮忙扶起老人)

丽珊:咿!老爷爷!怎么是您?摔痛了吗?我们扶你去医院吧?

老人:不用了!快下雨了,我是来给我的孙女儿送伞的,没想到……哎!究竟是哪个这么不讲文明?(用手轻轻一拍大腿)哎唷!哎唷!…… 小华:丽珊,你认识这老爷爷? 丽珊:他不就是敏霞的爷爷嘛!

小华:是敏霞的爷爷?(指向敏霞)他在那儿。敏霞,还不快点过来看看!敏霞:谁叫他走路不带眼,是他活该的嘛!干嘛要看他呀?他跟我无亲无故。小华:还胡扯些什么呀!他是你爷爷啊!敏霞:啊!什么?爷爷?

敏霞:(匆忙跑过去扶着老爷爷,慌乱中自己也踩到果皮摔倒)爷爷,怎么会是您?

小华:你看,就因为你乱丢果皮,现在把你爷爷弄伤了吧,而且,自己也摔了个大跟头。

敏霞:(悲伤后悔地说)爷爷,对不起!都是我害了您呀!你就原谅我吧!今后我一定会改正的。(面对小华)小华,对不起!你说得真是对啊!我也要做一个讲文明、讲卫生的好学生,我也要像你那样做个文明监督员!为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华:这就对了!好吧!我们先送爷爷到医院吧!

敏霞:走,爷爷,我们扶您去医院吧!(敏霞,小华,丽珊一起扶着老爷爷走出场)

5、文明用语: 小教师:请大家跟我说——

(1)小学生,懂礼貌;礼貌用语记得牢。感谢别人说“Thank You”,(2)早晨见面”Good morning”;(3)表示道歉说“sorry”,(4)别后重逢说“Hello”;

(5)向人问事君君发的凤飞飞家里急急急兰兰丽丽姐离开;韩国可口可乐“excuse me”,(6)分别再见说“Bye bye”。

6.诗歌朗诵: 《文明礼貌伴我行》

文明礼貌多重要,时时刻刻伴我行。

中午打饭不拥挤,一个一个慢慢盛。见了长辈要说您,互相谦让要说请。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能追跑和打闹。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再开口。同学之间讲团结,解决矛盾不打闹。下课说话小点声,别人做事不打扰。不能侵犯私人权,日记信件不偷看。有痰绝不随便吐,果皮纸屑不乱丢。

篇6: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 汉字 发展演变 现实挑战

论文摘要: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并没有变,始终被一脉相承地继承与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幅接轨,汉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严峻的现实挑战下,倔强的汉字正以自己博大的胸怀,一方面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一方面又勇于吸纳其他文字的长处,从而使汉字作为古老而又焕发新意的文字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大地上。

一、汉字的古今发展演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迟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体系完整的甲骨文,说明甲骨文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汉字的起源还应上推一个历史时期。汉字起源的准确时间无从得知,具体过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结绳契画说,有八卦易符,有仓颉造字说,但不论怎么说,汉字都是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发明可以堪称是史上一件非常伟大的史实。

汉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这与汉字的构字规则或俗称造字法有关。关于造字法,也有很多学说。如“六书”、“三书”、“四体二用”等,现有的学者还把“六书”细分为十种造字法,可谓见仁见智。不过这些观点都始终没有摆脱“六书”的影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给“六书”下定义的:“……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拙,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一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释似乎不是按六书出现次序排列。最早出现的应是象形字,不但汉字如此,其他民族的古文字如苏美尔的稧形文字,埃及的纸草文字,最初也都是象形字。这是人类先民对自然界的共同反应。但能够画成象的文字毕竟有限,后来就出现了指示和会意。这大大扩大了汉字的范围,也使汉字从图形化向符号化迈进了一步。从理论上讲,这三种造字法能造出一切汉字,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扩大,造字速度远跟不上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于是依声托事出现了假借字。假借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极具挑战的关键。其他古文字在假借字大量涌现后,纷纷转向了拼音文字,惟独汉字英雄不改本色,从此汉字走向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解决假借字带来的困扰就是后来的转注字和形声字。因为假借字是借用已有的汉字表达新事物,所以一个汉字就会有数个几乎毫不相关的意项,这很容易造成混乱,转注字就往这些身兼数职的假借字上填加不同的义符把它们区别开来。到后来造字干脆就择取义符和声符拼起来便成为形声字。形声字的出现,使汉字最终定形,使汉字几乎不可能向表音文字发展了。从象形字到形声字,这是汉字构字的特殊思维方式,所谓文字,就是“盍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与此同时,汉字的字体也历经数次变化,一般认为是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隶书以前是古文字阶段,其字体非常繁杂,也颇有争议,从隶书起是今文字阶段,意见较为统一。汉字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一步,它对后世的影响和作用几乎可与仓颉造字相媲美。隶书从秦代开始逐渐形成。秦始皇“六王毕,四海一”,但他最大的贡献应是“书同文”。因为文字的统一,使后世中国基本上处于团结统一的大局面。当然秦国最初统一的是小篆,但小篆的统一直接推动了隶变。隶书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为减弱,却大大增强了汉字的符号性,也使汉字更加整齐统一,更加简化,便于辨认和书写,为汉字的推广和运用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对汉字进行了简化,这是继秦始皇后第二次运用行政手段对汉字的整理。简化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八种:保留轮廓;部分代整体;更换形声字部件;形声字与非形声字互变;同音代替;借用古体;草书楷化;记号代替。这些方法都是“古已有之”,并不是随意简化的。简化字的作用是明显的,至少在扫除文盲方面有积极意义。不过繁体字在现代仍有很大的市场。秦始皇的“书同文”被历史证明是伟大进步,简化字的意义也将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简化的结果是普及,使汉字从统治阶级的特权中解脱为大众使用的工具。符号化的结果丰富,使汉字能表达记录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是没变的,那就是汉字的表意性。无论是秦汉的隶变,还是当代的简化字,都还保留了表意性质,表意性是汉字与其他文字相区别的本质特点。汉字之美,汉字之神,几乎一切汉字现象都可以从它一脉相传,从未间断的表意去寻根究底。 “

二、汉字演变中遭遇的种种现实挑战

在古代,中国人虽没有狂热的宗教信仰,但绝对信奉自己的文字,几千年来几乎没人怀疑过汉字。然而到了近代,随着国力衰退,列强侵凌,汉字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倔强的汉字毕竟经受了这严峻的挑战,古老而又焕发新意的汉字依然屹立于东方大地。

汉字所遇的第一次挑战是拼音文字。当晚清被迫卷入世界,大量洋文随着洋货涌入中国时,因汉字是表意文字,在读音方面不如拼音文字那么直观,加之难写难认,汉字一时显得那么手无足措,孤独无援。为了图强救国,不少学者提出全盘西化,包括汉字拼音化。连鲁迅也不可置信地说过“汉字不灭,国家必亡”。汉字拼音化的争论持续了很久,乃至建国后还有拼音化的言论。可是汉字没灭,中国也没有亡。但这场争论确实促进了中国对汉字注音的反思。汉字的单音节虽然和谐,但我们长期缺乏为汉字注音的好方法。所以汉字音韵有受外来语滋乳的传统,东汉魏晋时印度佛教梵文的传入促进了反切的形成和发展,这次西方文字的输入则促进了汉字音韵的更大发展。 不久,另一个更具威胁的挑战接踵而来,那就是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不能用计算机来处理汉字信息,那就注定要被现代化的浪潮所淘汰。对汉字来说,这几乎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计算机是为英文输入设计的,制约汉字编码的瓶颈是汉字字数繁多,字型复杂,相似字又很多。可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汉字总量不断增多,但常用字基本保持不变。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公布了常用字2500个,覆盖率为97.97%,次常用字1000个,两者共覆盖99.48%,其中最常用的42个字就达25%的覆盖率。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汉字是躺在字书里休闲的,这对汉字编码很重要。经过中国人自己的努力,汉字编码问题很快解决了。不但解决了,汉字输入还有诸多特点,从创新的角度再次表明古老的汉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总之,所谓传统,“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有个发展的过程”。汉字更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汉字有着博大的胸怀,一方面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一方面又勇于吸纳其他文字的长处。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汉字仅仅作为艺术品存在于博物馆里的某些真迹或伪迹中,也不希望看到,汉字仅仅作为外国汉学家和中国汉学家研究的对象。正如一位外国人士所说:“世界上有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字,都是一首优美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参考文献:[1]董琨.中国汉字源流[M].商务印书馆,1998.

[2]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篇7:汉字的演变作文

例如:饭店门前的“抄”饭,修车店门前的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的“另”售,安装公司门口的“按”装,饭店门口的“合”饭……

我和妹妹走到一家飯店门前,发现门口的广告牌上把“盒饭”的“盒”写成了“合饭”,妹妹看见了,捧腹大笑,而我却笑不出来,我走到妹妹身边,说:“走,咱们俩进去给老板说说,让他改过来。”妹妹听了,立即止住笑,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我,随后说:“要去,你一个人去,我可不想挨骂。”“怎么可能挨骂呢,我们帮他们改错别字,他们感谢我们还来不及呢。”我说,可妹妹却一溜烟的跑了,我心想“哼,你这个胆小鬼,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我深呼了一口气,鼓着勇气走了进去,这时,一位服务员阿姨手拿菜单向我走来,我走上前去说:“阿姨,你们门口的广告牌上有个错别字,希望你能转告你们老板,让他改过来。”她听了,很不乐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家店,发现那个错别字还是神气的站在那,我看了,气乎乎地走进店里,这时昨天那位阿姨看见我便指着我对旁边的一位男的不知说些什么,我想他应该就是老板。过了一会,老板向我走来,开口就说:“你又来干什么?”我连忙向他解释,可老板根本就不听,我在那给他讲道理,可他却心不在焉,一副没把我放在眼里的样子,可我还是在那不耐烦地给他讲道理,终于,老板忍不住了,说:“好了,好了,小姑娘,算我服你了,我改我改,还不行吗。”说着,他便撕下那张广告纸,叫人重新打印了,我看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篇8: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汉字自产生之日起, 就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从横向看变化总是细微的、偶然的、个别的、无规则的, 但纵向观察就会发现汉字形体变化巨大, 由最初的图画文字到后来的大篆、小篆, 再到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汉字这样的发展变化肯定是有规律可循的, 贺群在《形体学视域下的汉字演变研究》一文中认为, 汉字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和趋势就是简化、声化和规范化, 繁化和讹变是汉字发展变化的特殊现象。张桂光在《汉字学简论》中提及声化的两个表现:第一个是假借的普遍使用, 第二个是形声字的创造和大量增加。本文认为假借的产生和形声字的出现都是简化的一种形式。而且这些年来国家针对汉字规范化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使汉字更简单通俗, 最大限度地发挥汉字的应用功能。综上而言, 笔者认为汉字发展规律以简化为大趋势。

一、简化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 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记录汉语、辅助汉语的同时为社会服务, 过于繁杂的字形会影响应用功能的发挥。而且, 从认知接受角度来说, 汉字作为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 形体理应简单, 便于学习。如“准备”和“准备”是同一个词, 简化后废除“备”, 群众易于学习接受, 符合大众的求简心理。因此, 从运用功能角度来说, 汉字必须简化。此外, 汉字自身的发展特点、书写工具与载体等是促进汉字简化的重要因素。

汉字起源于图画, 原始人们倾向于利用图画描摹事物, 好像是为了强调它们和被代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这时使用的主要是象形、指事和会意几种造字方法构成的表意文字, 它们是通过表意表音的, 人们看到图形, 首先想到与其相关的客观事物, 其次读出表示该事物的词的读音。这时的文字非常繁杂, 写起来像画画, 既慢又难。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字的重点不在象形性, 而在于它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因而文字慢慢线条化和符号化, 在这个过程中,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阶段, 汉字的笔画、笔势、结构等都大大简化, 其中“隶变”和“楷化”是汉字简化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隶变促进了汉字的合并和省略, “简化了汉字结构, 减少了汉字笔画, 汉字进入了以简化为主的时期” (1) 。隶变一段时间后, 楷化就开始了, 楷书在汉隶基础上进一步简化, 主要体现在笔法和字体态势上。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曾说:“东汉后期出现楷书, 从此字体才稳定下来, 汉字形体是汉朝定型的, 一直用到今天, 这样我们的文字才称为‘汉字’, 到现在为止总共使用了约1849年。” (2) 这意味着, 虽然隶变已经实现了汉字的彻底笔画化, 但是到楷书阶段, 基本笔画的标准样式才最后定型。

二、简化的几种形式

汉字简化的形式有很多种, 朱海娟、徐瑞的论文《试析汉字演变的规律性》从字体简化、字形简化、笔画简化等方面论述了汉字的简化趋势。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每一种新字体的出现, 都意味着旧字体字形的一次简化, 因为它使汉字字形变得便于书写了” (3) 。字形的简化包括改换笔画简单的偏旁、合并简化 (就是把几个繁体字合并为一个简化字, 如“阜”和“邑”都简化为“软耳刀”) 、笔画简化三种情况。本文中, 笔者主要就形声字、假借字、异体字的统一三种简化方式展开论述。

(一) 形声字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 汉字发展到一定程度, 开始追求书写的快捷性, 于是汉字字符逐渐简化, 字形本身表现出来的意义信息弱化, 为了保持汉字表意的稳定性, 引发其形体构造方面的变革, 原有意符和其他意符或者音符相结合, 产生了大批形声字。形声字形声相益, 既有形旁又有声旁, 一半表音, 一般表义, 这种以兼音表义的方法造字的过程实为形声化过程。据统计, 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20%, 《说文解字》中占85%, 《康熙字典》中形声字占90%以上,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的地位。形声字基本用旧符号组成新字, 避免创造更多新符号,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一种字形上的简易化。试举两例:

星, 古时, 为了将“日”、“月”、“星”三个事物区别开来, 将“星”作三日, 汉字形体趋向繁化。后来, 随着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 汉字的形声化有所加强, 给“星”添加声符“生”, 同时将三日减成一日, 这样, 既将“星”与“日”、“月”区别开来, 又使形体得到了简化。

惊, 繁体作“惊”, 字义其实很难跟字形统一起来, 最多看出它与马有关。为了表意准确, 简化成“惊”, 间接表达心慌。

(二) 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裘锡圭先生把假借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二是本字后造的假借, 三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文论述的假借单指本无其字的假借, 古汉语虚词“其”、“之”及双音节词“犹豫”, 都是假借字, 语气词“夫”和指示代词“夫”都是假借丈夫的“夫”字, 还有很多音译外来词, 如“沙发”、“尼龙”、“罗汉”、“巧克力”、“麦克风”等, 都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古人造字时, 有些事物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字形或者说为了不使文字数量无穷尽增加, 于是借已有字形为新事物标音, 同时代表新的意思, 这就是假借。类似于一些学者提出的“同音替代”的简化。假借以全字为声, 借已有音同、音近之字记录那些抽象的、难以描摹的新词, 从而控制文字孳乳。借它字标音, 避免创造出更多更繁杂的文字, 控制汉字的数量, 从这个角度来讲, 假借法的产生为汉字简化作出了贡献。

(三) 异体字的统一

在整个汉字形体演变历史中, 由于繁复和简易的矛盾, 导致大批新符号陆续出现。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历来以不同符号表达各种不同概念的词, 这个特点使符号数量必然随着语言发展而增长, 于是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形:代表一个音节的符号往往有几种不同形式和结构。在文字学上, 我们称这种代表同一个音节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和结构为“异体”。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地说, 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 也就是一字的异体, 才能称为异体字, 但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 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称为部分异体字, 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 (4) 文中举出了很多异体字的例子, 由此可见, 异体现象在汉字系统里非常普遍, 汉字的简化过程其实包括异体的取正过程。

最初的图画文字是不分左右的, 一个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 这种现象就是异体, 诚然, 异体现象很早就出现了, 但真正意义上的呈现异体字历史传承关系的著作是许慎的《说文解字》, 其中术语为“重文”。其他一些著作中提到的“异体”都只是古代文人学士的一些比较零星的看法, 正式使用“异体”这一术语指称汉字异体现象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因重视汉字简化问题时才有了异体字这个概念。

过多的形体增加了学习困难, 影响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 “不但给认字人们不必要的负担, 并且容易造成字形混淆和写错字, 增加混乱” (5) 。没有了共存依据, 自然就要舍异取正。其中最典型的两次舍异取正就是秦李斯发起的“书同文字”运动和1955年12月由文化部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当然, 由于表意的需要、简化的需要及其他种种原因, 两者的异体字取正肯定不同。但不论怎么选择, 简单和易于接受都是第一准则。

结语

关于简化形式, 众学者看法不一、各执其词:据张书岩说:“系统提出汉字简化法的第一人是钱玄同” (6) , 他归纳出来的八种汉字简化方法细致而全面, 对后世影响极大。即1.全体删减, 粗具匡廓, 如寿作寿, 关作关。2.采用固有草书, 如为作为, 实作实。3.仅写原字的一部分, 如声作声, 虽作虽。4.用简单笔画代替原偏旁, 如刘作刘, 边作边。5.采用古体, 如从作从, 云作云。6.音符改少笔画, 如远作远, 迁作迁。7.别造简体, 如灶作灶, 响作响。8.假借他字, 如作姜, 几作几 (7) ;周园提出简化形式包括:简化声符、简化义符、同音替代;李传书在《怎样认识汉字的演变规律》一文中提出汉字简化主要表现在简省笔画、删除重复、截取部分、改变造字法和改换偏旁等方面。笔者认为形声字、假借字及异体字的统一是汉字的简化形式。

摘要: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 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记录汉语、辅助汉语的同时为社会服务, 过于繁杂的字形会影响应用功能的发挥。而且, 从认知接受角度来说, 汉字作为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 形体理应简单, 便于学习。

关键词:简化,形声,假借,异体字

参考文献

[1]王宁.论汉字简化的必然趋势及其优化原则[J].语文建设, 1991 (2) .

[2]周有光.汉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民族语文, 1999 (1) .

[3]张书岩.简化与同形字[J].语言文字应用, 1996 (3) .

[4]马庆株.简体字古已有之.中国教育报, 2009 (7) .

[5]蒋善国.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

[6]张书岩.简化字溯源.语文出版社, 1997.

[7]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2013.7.

[8]李孝定.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论丛.1986年6月版.

[9]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12, 第一版.

[10]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容忍无处不在作文700字下一篇:竞争市妇联副主任职位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