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2024-04-24

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共10篇)

篇1: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特色”花开别样红

—赴南京两所学校考察学习有感

博望中心学校 杨花

为学习教育管理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校长业务水平,2014年12月3日-5日,在马鞍山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班主任王丽娟的带领下,我们马鞍山市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一行50人赴南京西善桥中心小学、板桥小学进行教育考察活动。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看学校环境、听校长汇报、观摩听课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两所名校的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特色

两所学校从体制上都相同,都为公立学校,但他们学校特色各有不同。西善桥中心学校是以课外阅读、武术特色为主,板桥小学腰鼓特色教育(民间艺术教育)鲜明,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1.西善桥中心小学

西善桥中心小学地区美丽怡人的秦淮河畔,始建于1918年。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舍宽敞明亮,教学设备齐全。

在长期教育实践、文化积淀中,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走进艺术、感受艺术、热爱艺术的契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舞蹈、古筝、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教育的活动使孩子们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艺术素养、开发艺术潜能。艺术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又激发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校自开办艺术教育以来,在艺术教育这块领域中大胆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实施艺术教育使学生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在考察中,我们观看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特色舞龙、武术展演等活动,真正感受到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既锻炼了体质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

以“ 健康、快乐、和谐 ”为办学理念,实践以“环境美、队伍良、质量高”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规范管理,以反思性教学为引领,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注重教育科研团队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活力和潜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提出“读经典书,做有根人;文武兼备,内外兼修”的办学思想,开展 “课外阅读”、“武术”等特色教育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学校以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为载体,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项目,采用“普及+提高”的教育模式开展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全校人人知晓武术,人人会练武术,在活动中,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健康促进奖”、“江苏省实验小学”、“ 南京市首届金陵书香校园 ”、“南京市体育与健康特色学校”、“ 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 ”、“ 南京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 南京市绿色景观学校 ” 等荣誉称号 办学特色愿景: “读经典书,做有根人;文武兼备,内外兼修”。

2.板桥小学

走进板桥小学,一阵书香气扑鼻而来。该校始建于1914年,是南京雨花区办学最久的学校,现在的板桥小学建筑宏伟、装备精良、优美如画。这所学校提倡灵动教学,打起腰鼓唱起歌,以个性化、校本化、活动化打造雨花区教育现代化教育学校。学校是多年的德育先进学校,德育研究成果丰硕,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素质教育亮点纷呈,是江苏省“冬锻三项先进集体”,多项科技作品在市区获奖。

学校历来将“办学特色”当作创建名校的必由之路。学校编写校本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注重特色开掘的个性化、特色建设的校化、特色彰显的活动化。“打鼓、养德、增智、健体”完美结合,活跃了学生身心,锻炼了学生身体,一举多得。“千人腰鼓齐奏”、“百人广场表演”多次在市区表演中获奖。2010年6月,在南京市“我与青奥共成长”校本课程展演中作开场表演。2010年6月,板桥小学成功创建为“南京市艺术活动中心”。

办学特色的彰显催生了板小“灵动教育”理念,板小正迈步走在“百年积淀再铸辉煌,灵动教育又写华章”的征途上,希望孩子们都“外显灵气,内藏灵秀,思维灵活,身手灵敏”。会打鼓的孩子最可爱,会打鼓的孩子最灵动。“打鼓、养德、增智、健体”在板小完美结合,正把板小腰鼓特色教育的美好明天尽情描画。

二、考察学习后的思考

这两所学校虽然特色不同,学校文化各有千秋,但都有它们的共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1.名校的发展是成功校长教育智慧的呈现

校长成功意味着学校和校长个人的共同成功,通过到名校考察,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含义。这次考察我们一共接触了两位名校长,这两位校长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崇高的敬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智慧的办学策略。他们精管理、善研究,个个是教育专家。正是有了这样成功的校长,才引领着学校不断发展,走向成功,可以说名校的发展离不开成功校长的教育智慧,有智慧的成功校长是引领学校走向成功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西善桥中心小学、板桥小学校长们那些充分体现其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办学理念,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2、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一所好的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都能办出鲜明的特色。一位好的校长都有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良好的教育思想,追求办学个性化、特色化是靓点,也是学校走向辉煌的关键所在。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座标,形成自己的特点,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如西善桥中心小学的课外阅读、武术特色凸显,板桥小学腰鼓、舞龙名扬中外。当然,每个学校的特色是唯一的,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客观实际,创立特色。

3、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如西善桥小学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充分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名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随处享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办学理念在校园中随处得以体现:无论是展览室,还是学校的每一栋教学楼,处处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积淀,厚厚的底蕴让人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

这次外出考察感受颇深。学校的特色犹如蝴蝶破茧,经历过破茧的痛苦之后换来的才是羽化的美丽。我们只有克服困难、耐住寂寞,一点点地去实践、去思考、去调整、去提高、去收获成功的喜悦。参观的两所学校,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美的校容校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精细的管理模式、博大的创新精神,令人赞叹不已,让人大开眼界。

总之,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上就应该注重强练内功,外塑形象,从而彰显出办学特色。学校特色建设将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迎接她的春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寻找我们的更好吧!

篇2: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2012年11月上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20余名老师一道赴山东青岛的三所学校进行学习考察活动。在这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考察了青岛向阳小学、青岛实验小学及青岛南京路小学。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学校,通过看学校环境、听校长汇报、观课堂教学等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三所名校的丰厚的文化教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独特的办学模式,犹如一股春风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深。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情趣盎然的青岛实验小学

这是一所充满情趣特色的实验小学。青岛实验小学倡导“情趣与教育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理念,学校无处不彰显着“情趣教学、情趣管理、情趣文化”的情趣校园魅力。

1.构筑情趣校园——充满情趣的蕴美楼

音乐组办公室墙上有用音符制成的装饰,窗户上挂着用CD制成的风铃,最显眼的是一张音乐教师的合影:浩瀚的大海边,几位穿着红裙子的音乐教师在海边演奏,有的坐在礁石上吹笛,有的立着弹琵琶„„如诗如画,音乐的美由心而生,不绝于耳。

体育组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各种运动姿势的剪影:奔跑、冲刺、举重、单杠、跳跃„„无不显露出体育教师的阳刚之气。

为美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学习场所,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购置了鲜花、绿树、绢花、画框、鱼缸等装饰品,精心布置,巧妙构思,使办公室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让老师们在温馨之余,感到了快乐和幸福,使实验小学这支颇具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更加和谐团结,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也使老师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情感的依靠。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办公室,羡慕着,留恋着。惊喜在不断地产生,情感在不停地起伏,一路走着,我们还见到了会唱歌的墙。教学楼光滑的墙壁中间是一排简谱,从一楼一直延伸到四楼,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看着墙上的歌谱,轻声地哼着,顿时,童心荡漾在心间。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又去校园参观,进一步感受充满情趣的校园文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校园的围墙边是一个“海底世界”,这是一堵用沙石沏成的墙,上面镶嵌着各种海底生物,那是青岛实验小学师生制作的陶艺作品。

2.打造情趣教育——“情趣与教育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 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青岛市实验小学之所以长盛不衰、越办越好,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早在80年代,该校就率先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研究,减负风暴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并提出了“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观点。进入90年代后,该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研究课堂教学,提出了情趣教学法。

情趣教学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考察期间,我们有幸观摩了该校一堂是语文课《黄山奇松》。在情趣教学的推动下,每个孩子的眼中自始至终地充满着求知的目光。走遍校园,我们感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文化气息。我们不禁感叹: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着,是快乐的;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着,是美丽的。

二、不可思议的青岛南京路小学

来到青岛市南京路小学,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校门口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花园式学校”。在边走边看边听中,青岛市南京路小学的概况在我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建校于一九八二年,占地面积21亩,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是“区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区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中国海洋湖泊科普基地”、“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红旗大队”、“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省规范化学校”,是市南区最好的小学。学校的走廊(有关注安全、成长的温馨标识或提示语)、楼道(设置有供孩子玩耍的物品和展示作品的平台)、教室(摆放有玩具)、餐厅(专修很温馨、很有情调,能让人获得好辛勤)、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子、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育人)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和诗情画意,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办学理念,“情感切入、兴趣激发、意志形成、品味提升、和谐发展”的“情趣教育思想”,培养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有特长的公民——走向成功生活的公民”的梯级育人目标,“探究——实践——体验”基本实施路径,逐步形成了南京路小学公民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及文化特色。

说来也巧,经她们校领导介绍,她们的现任校长居然是原来青岛实验小学的杨屹校长。杨校长认为:“‘情趣文化’的建设,关键在教师身上。”她知道,只有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换句话说:“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她们把焦点集中到教师(具体说是年轻教师)的身上。像我们的教学一样,“聚集课堂,研中增效”。在南京路小学我们也有幸聆听了一堂语文课。这堂课是工作6年的年轻教师来执教的,但在她娴熟的执教过程中,我们丝毫没有发现她是那么年轻,教学经验是那么有限。经校领导的介绍,我了解了这样一个词——无缝管理。何为“无缝管理”?即“责任到人”。原来,这与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的管理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工作着力于一个“研”字,在“研”中构建教师专业精神;在“研”中提升教学质量;在“研”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研”中共享和碰撞。可见,“研”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情绪良好,情感满足,这直接决定了研究的层次与质量。这些年轻的教师,正是借助研究这一载体,在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在研究中提升了做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日常态调研”和“月专项调研”相结合的诊断管理模式,是“无缝管理”的又一体现。细致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使这些教师在享受幸福的教学中教会学生体验生命的幸福。一个青年教师有两个师傅,还能进行“四维”培养,只有灵感和魄力相加的杨校长能花如此大力气、做如此大事情了。所以,至此,我们不得不说“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决定层次”啊!

篇3: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关键词:参观,考察,体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扩大视野, 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水平, 笔者利用今年暑假时间, 在7月30日——8月5日, 赴华东地区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华西村等地参观考察。

一、参观考察概况:

本次参观考察的地方一共五个, 分别是江苏的南京、华西村, 安徽的宏村、浙江的乌镇、上海的中共一大旧址。

首先来到南京,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了中山陵, 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建筑群依山而建, 形似自由钟, 含 :“唤起民众, 以建民国”之意。在陵前, 大家缅怀了孙中山先生当年为唤醒民众的功绩和“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 回味“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的话语, 深切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心系神州, 胸怀改良祖国、拯救同胞的伟大抱负。随后, 参观了总统府, 感受了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 更感叹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 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之后, 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 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它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 庭院中正的周恩来总理全身铜像, 沉着、坚定、机智、从容, 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有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 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 画面呈“S”形 ,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当年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期间, 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里面史料陈列馆中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 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 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在参观中, 真切地感受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继续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这里曾被厚重的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罹难者多达30万人。未进馆就看见一座衣衫褴褛怀抱婴儿的妇女雕像, 小孩已遇难, 妇女抬眼望天, 眼里透出绝望无助无奈悲怆的眼神, 好似向苍天申诉她悲惨的命运 ;另一座是年迈的奶奶催促孙子赶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 可是这祖孙二人又都被日军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 我原本自己不会悲伤, 可内心却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听介绍说, 大屠杀纪念馆是建立在万人坑上面的, 我赶紧放轻脚步, 害怕惊扰到地下的亡灵。随着参观的各种图画、史料、雕像的深入, 看到了当年南京“江边流水尽为赤,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 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 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来到了碑墙前, 墙上密密麻麻刻有遇难者的名字, 我抚摸着他们, 心中默默地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哀悼。在整个参观过程中, 游人们都神色凝重, 深受震撼, 参观完纪念馆, 感叹道“历史可以宽恕, 但不可忘却”, 今后一定将所见所感传达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后来的几天里, 依次参观了西递宏村、水乡乌镇、华西村、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在宏村, 感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那古老的徽式建筑, 绝美的皖南风情, 让所有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置身于一副水墨山水画中。在乌镇, 感受到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与情怀。那小桥流水、古街老巷、乌篷船、木窗格、错落有致的白墙, 更是将我带入了历史的幽静里。在参观这些文化遗产与文化名城, 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 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今天, 如何将参观学习所得融入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其人文素养呢?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华西村是本人考察参观的重要站点, 也是本人最重视、最向往、考察时间最长、收获最多的地方。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 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 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 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努力发扬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 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 华西村有三大部分, 分别是“山北粮仓、山南钱庄、中间天堂”, 无论是哪一部分, 都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 农业工业科技化, 村镇文明化, 农民知识化。参观了农民公园“华西之路”, 山北高科技智能化农业大棚、现代化工厂, 上金塔十五楼鸟瞰了华西中心村的全貌。在考察过程中, 真切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也深刻领悟了“艰苦奋斗, 团结奋斗, 服从分配, 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在参观完华西村后, 还专门聆听了华西村副书记介绍华西村的报告, 观看了吴仁宝老书记的影像资料。吴仁宝老书记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工资, 不拿全村最高奖金, 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 他带领着华西人创造了华西人的精神品格,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华西模式, 成就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突显了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参观者”, 深感华西村是一所最好的学习参观地, 正如人们所说, “要看社会主义到华西!要看“三个代表”到华西!要看共同富裕到华西!要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政教育, 还到华西!到了华西村, 你要看什么就有什么!”来到这里参观考察学习, 真切感受到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感受了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前沿阵地的新变化、新成就。

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 我被她严肃而静穆所吸引。这是一栋普通的石库门房子, 建于1920年秋天, 当时是出席中国一大会议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胞兄李书诚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毛泽东等13人出席会议, 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52年重新修复。1984年, 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印象里, 这次终于可以形象具体地了解、感受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了。进入馆内,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 让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 同时在心中感悟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带着神圣与庄严, 我在党旗面前重新宣誓并合影。二楼的展厅摆放着共产党成立时的诸多文物与史料。我放慢脚步, 静静的参观, 眼眸里饱含着追思和敬仰, 静静地聆听历史的述说, 用心去体会, 去体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 从弥足珍贵的稿件笔迹到到先辈们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感慨万千,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 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中平添了一份责任, 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历史的时刻, 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整个一大会址纪念馆里, 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 是历史和中国革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通过参观, 感受着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不断成熟的历史经历。而今,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显著变化, 我更加坚定了搞好思政教学的信心。试想一下 :在那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 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启了秘密的会议。面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 居然宣布他们要合起伙来结党, 要改天换地, 要获取中国万里江山……, 在这次会议上, 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 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 正是由这十几个人发起的中国共产党, 克服了千难万险, 写下了人间神话,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多么伟大的奇迹啊!

二、参观考察体会

篇4: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复兴区石化街道办事处

关于赴南京、宁波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3月2日至10日,按照区统一部署,我们先后参观了南京市鼓楼区和宁波市海曙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他们超前的工作理念,扎实的工作,使我们受益匪浅,很受启发,现将参观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1.理念新。南京市和宁波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特点是服务意识强,变传统的社区管理转变为社区服务,以优质的社区服务取得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支持和信赖。

2.载体多。南京市和宁波市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依托社区各种协会和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开展自治和各种服务活动,为和谐社区的创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形式活。南京市和宁波市各社区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邻里交流、养老服务等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建设的内涵。

4.服务优。南京和宁波两市都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区、街都建有高标准的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普遍实行社区干部一帮一或联系户制度,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单位、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区志愿者组织,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提供多层次、多方面、高质量的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5.投入大。南京和宁波两市对社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很大,宁波市一年对一个社区的投入高达13万余元,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6.设施全。南京和宁波两市对社区的高投入,突出表现在社区的硬件建设上,各社区的图书阅览室都有150余平方米以上,其他的活动室等相关设施都是一流的,为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开展各项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工作打算

为了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借鉴南京和宁波两市的主要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社区管理民主化,社区服务人性化,人际关系亲情化,日常工作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全面强化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打造精品社区。

1.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促进社区管理民主化。

①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代表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为主体的社区自治组织,完善社区自治章程,推行居务公开。②深化民主评议。扩大社区民主评议范围,将社区成员代表评议社区居委干部扩展到全体社区成员,进一步畅通民意诉讼渠道。③实行社区重大事务公示制。将社区重大事务实施前实行公示制,保障社区成员的知情权,畅通社区决策渠道。

2.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实行社区服务人性化。

要求各社区广泛深入地调研,了解社区成员的需求,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每个社区都要建立5个以上的自治组织和3个信誉好、服务优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6-8支社区志愿者队伍,为辖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工作,各社区要结合实际,创出特色。

3.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实现人际关系亲情化。

各社区在真情速递港实施救助的基础上,街道将于4月底成立慈善协会,建立慈善服务社,各社区成立慈善分会,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为辖区弱势群众撑起一片蓝天,体现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各社区要广泛开展“邻居节”和各种文化艺术节,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畅通居民之间沟通渠道,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睦邻友好,实现社区的人际关系和谐。

4.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规范化。

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社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筹措资金为各社区改善办公条件,提高社区的办事效率,在完善石化社区事务受理站的基础上,筹建机械厂社区事务受理站,并在年内正式运行。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的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作。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宣传,浓厚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谐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鼓励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2.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总体要求,创造性地谋划好本社区工作,并限期完成。

3.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和谐社区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街道和社区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将其作为中心工作着力去抓,街道办事处干部分包社区,驻社区各单位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我区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存在欠账较多,硬件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以进一步改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紧张的瓶颈。

2.加大培训力度。目前的社区干部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社区工作,文化和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区统一组织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新时期的社区工作。

复兴区石化街道办事处

篇5:赴南京南通四学校的考察报告

10月16日上午考察了南通一中,由南通一中的刘校长和教务处顾主任介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南通一中是江苏省重点高中,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共有5名特级教师,8名市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30余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队伍年轻化。尤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教师每人三个班,校领导每周听2节课,及时给教师反馈,不合格者由教三个班减为教一个班,之后加强听课,若限期能改正者则恢复三个教学班,若不能改正者,则按待岗、转岗或下岗处理。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主持8项省级课题,参与2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有多项已成功结题。学校不断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主要包括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方面。在活动课程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依赖于学校狠抓了课堂教学,认真研究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管理强化了过程的监控。通过校领导听课等方式,促进整个年级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稳”――有稳定的学习环境,稳定的班级管理,才有稳步提高的成绩。二是“钻”――教师的钻研精神。在高考复习中,加强信息的采集,努力从任何可能触及到的渠道搜集任何可能搜集到的高考信息,用以指导高三教学。学生进入高三前,教师要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已考过的,哪些是未考的,考点的命题角度变化等等。一轮复习面向全体,夯实基础;二轮复习提高学生应对题目的能力,结合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进行专项训练等。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捆绑式”,目的是杜绝出现弱班、弱科现象,实现整体攀升。对高三实施“三大工程”,即对尖子生实施“亮点工程”,面向大多数学生实施“支柱工程”,面向学困生实施“振兴工程”,以实现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在尖子生培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不单独组班,向他们推荐优秀的参考书目自学,作业可以不做,教师课堂上所讲内容若已掌握,可离开教师进阅览室,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时间。

篇6:赴南京南通四学校的考察报告

10月17日上午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师大附中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才。学校将建构塑造创造性人格的育人模式,将学生的创造性放到人格塑造的平台上去培养,建设基于学习领域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超市,全面实施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南师大附中优良的学风靠的是优秀教师的引领。学校致力于创造条件,积极培养引进优秀教师,让一流的学生接受一流教师的教导。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江苏省、南京市名师4人,江苏省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3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0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0人,在职150名专职教师中,有80位高级教师,全体教师学历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30人。南师大附中的毕业生中有35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位列中国中学之前茅。

南师大附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在市内遥遥领先,重点大学的达线率远高于其他学校。近几年来高考重点本科率均在90%以上,本科率达99%以上。20xx年高考总均分589,在全省排名第三,在南京市排名第一,南京市高考前10名的.学生中附中学生占4人,有30人达清华、北大,有140多人达南大,600分以上的人数共有145人,在全省名列前茅。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附中进行必修课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所谓必修课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必修课学习的知识、能力差异有发展需求不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必修课的不同教学层次,按照不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国家规定的每门必修课目按课程水平的标准,分设为A、B、C层次,其中,每门学科课程的最低标准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大纲要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以及特长、能力、综合水平等进行大胆、自主地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使每一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必修课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原则,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与发展的方案;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大,信息交流的范围与速度增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学生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得到其他层次班的有关资料,教学不再是一纲一本,而是多纲多本;教师要接受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教师具有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强的责任心、教学组织能力与更高的专业水平。实践证明,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教师更能因材施教,学生更能获得各得其所的发展,学生能力结构更趋合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更好地得到发展,各种层次的学生在人格、学业等方面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附中进行的必修课分层次教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张反映个人选择意愿的自己的课表。目前学校的校本选修课程开设门类已达130多种。近几年来,学校与南京大学合作,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设大学课程,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通过大学课程的选修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这使得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篇7: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一、英国的教育见闻

1、教育投入体制和学校设备设施。

英国一般的小学规模在200~350名学生, 班级学额为20--30名学生, 最多班学额不超30人。学校建设全部由政府负担, 从城市到农村的小学建设差异很小。

学校的围墙和校门都比较简单, 没有中国学校的那种醒目的建筑和气魄的校门, 校舍一般为平房, 城中校舍有二至四层的楼房。我们到过的8所小学, 从远处看去就不像我们在国内常见的学校, 没有国旗飘飘, 没有歌声嘹亮, 甚至听不到校园里的读书声和说话声。校舍在外面看去, 异常普通, 与周围的房子没有两样, 同样是平房或者是两层小楼房。校外没有围墙, 有的是用细铁丝围就的栅栏, 一个不足2米宽的简易门, 在学校的墙上或栅栏上嵌一块不到半平方米写着校名的校牌, 很不起眼。英国的学校, 有较高的成本意识, 注重实际的运用, 没有空洞的形式以及哗众取宠, 稍不注意就很难看出这就是学校, 与我国学校的风格完全不同。

除教室外, 专用室很少, 仅百多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室还要兼学生集会和餐厅的功能, 图书室即使有也只是个小的多用途室, 但其图书都按年段放在教室的图书架上, 使用率更高, 更方便。

教室里均有一套多媒体电教设备, 教室比较大, 被象征性地分割成几块, 犹如中国的幼儿园活动室, 有好多的小学教室互相靠围, 可能考虑到冬天的保暖与节能。大多数小学有一片较大的草坪, 那里有橄榄球架。总体看英国小学的校舍条件均衡、紧凑实用, 学校的内部设施、设备以及图书一应俱全, 有家庭般的温馨, 能让置身其中的人们体会到家庭的亲切。

英国的教育经费由中央财政依据法律给予保证, 除学校建设外, 学校教育经费依据实际招收的学生数由中央政府按规定拨款, 其拨款的90%以上是人员经费, 其余为维持正常教育秩序的费用。

2、教师队伍。

英国的教师首先应取得大学以上的学历, 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高, 师德水准高, 实际的能力和工作水平都比较高。小学教师不分专业, 教师的知识面宽, 能胜任英语、数学、科学等多专业的课堂教学, 非常爱生与敬业。助教是学校的特色, 有聘请的常年助教, 也有短期助教, 有的助教是职业性的, 有的则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而具有过渡性, 助教和教师的编制根据学校的规模和教学内容由校长决定。值得一提的是各个学校都有许多志愿者来做助教。英国的教师队伍比较稳定而且专业化较高。教师们一般都很辛苦, 他们每天工作时间为早8:30——下午16:00, 每人每天平均六节小课, 几乎整天都在上课。另外, 不少教师还义务教授放学后学生俱乐部的课程。总之, 英国的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温文尔雅的举止, “不热爱学生就不佩做教师”的认识让人难忘。

3、学校的任用机制。

英国的中小学人事任用机制采用的是民间官方相结合的方式, 非常有效。每所学校有“学校董事局”组织, 学校董事局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知名人士、政府官员各三名组成, 对学校的办学管理起着很好的监督评价作用, 为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和人事任用决策起很强的参谋作用。学校公开招聘校长, 经董事局提议由政府任命, 定期公开评议校长工作。教师由校长聘用, 每学期公开评价, 每学期签订一次合同。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将由董事局提出不续签合同的建议, 教师自己也会自动提出辞职申请。英国的这种人事任用机制既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 又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英国的学制、大纲、教材与评价。

英国的义务教育从学前3年一直到初中毕业, 其中小学6年两段、初中4年、高中2年也免费。英国不独立设学前幼儿园, 学前三年属于小学管理, 所以一所小学一般从3周岁至11周岁有9至10个年级。英国有统一的中小学教学标准 (即教学大纲) , 而没有统一的教材, 但有全国统一的英语、数学考试。从小学至高中毕业共五次全国统一考试, 小学阶段的7岁和11岁要参加统一考试。小学毕业考试的科目是英语、数学、科学。所有统一考试的成绩以校为单位向全社会公示。学校有权利选择教材, 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开设学科, 共有10门学科, 还可以根据师资、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开设扩展学科 (即中国的兴趣小组或第二课堂形式) 。但是, 这种考试是按不同标准进行的级别考试, 侧重考查的是学校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 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少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另外, 他们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课堂学习状态、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兴趣爱好发展得如何, 都是考查的内容。孩子要想参加高考, 特别是要想考入重点大学, 从初中开始就得拿到各种项目考核的证书, 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条件才有资格参加相应的高校招生考试。高考的时候, 大学也不会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一般大学都很看重对学生的面试情况。重视过程性的评价, 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全国统一考试的负面影响。因此, 尽管英国学生要参加全国统考, 但是学校一般不会为此加班加点, 或者大搞题海战术, 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也不会加重。

英国的课堂教学理念:“每一个孩子同等重要”。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关注学生想学什么和怎么学,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小学教材中, 英语课重视独立阅读、交流;数学内容浅但重灵活, 看重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科学作为一门考试学科得到高度重视。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的教材和课堂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性强, 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甚至难分学科, 综合性强, 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评价开放、多元、激励性强, 评价的重点不是单一的知识分数或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 而是看学生的阶段发展水平。评价的方式方法多样结合, 包括课堂、各种作业、试卷、讲座、个人特色成果, 由自评、互评、家长评、师生评相结合, 期末的成绩报告单是一个档案袋加教师向家长、学生的面评。英国的统一考试也重视激励性, 试卷分成难易两类, 评价各分六等, 不排学生成绩的名次。对学校的评价则更重视统一标准, 由美国女皇任命的教育标准评估委员会全权负责对每一所学校的评估, 评估结果排名, 并向全国公示。

5、英国的教学理念。

(1) 课堂师生关系。英国的课堂上不强调学生的坐姿, 学生有的坐在地上, 有的蹲着, 有的坐在课桌上。虽然英国的孩子坐姿随意, 但是没有做小动作的, 没有在下面说小话的。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都还是跟着老师转。也就是说, 英国的小学生上课时形散而神不散。

在英国的课堂里, 师生交谈都是轻声的, 有礼貌的, 学生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都会举手, 待老师同意后再发言。学生举手的姿势也很随意, 没有规范要求, 也不需要站起来发言。一个学生发言时也没有其他同学插嘴, 都能专注的倾听。

(2) 关注个别教育。英国的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教育。学校有特殊教育工作室、行动不良儿童工作室等, 对一些天才学生, 还可以聘请一些校外人士进行辅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文件及网址, 得到大量的支持及指导。重视个别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充满自信, 个性发展十分鲜明, 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这一点我在考察中深有体会。例如, 当我们走进教室时, 学生们会主动招呼、攀谈;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在实验课上学生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自选的活动课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技能。

(3) 惩罚是他们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听英国学者报告的时候, 知道了英国学校允许对学生实现惩罚, 并给与校长开除学生的权力。给我们上课的克莱伍博士当校长时就曾经开除过两个学生。对这个在我国非常敏感的问题, 我们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每一所学校, 校长在向我们介绍学校情况的时候, 都谈到了惩罚, 并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惩罚法则。学校对违背规则的学生, 常见的是剥夺学生的正常权利, 限制他们的自由。

6、英国的大教育环境。

英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儿童和教育的法律法规, 并能得到切实的执行。儿童受全社会关注、关心并重点得到保护。英国有很多社会组织机构或行政单位免费并自觉地为儿童的学习和学校教育提供优良的服务, 如各类博物馆、展览馆和图书馆, 交通、消防等有关单位。英国的家庭重视教育, 有较多的母亲放弃工作服务于家庭教育, 家长很自觉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经常到学校联系, 双休日常带孩子参加各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儿童的大多数非学习时间是与家长一起度过的。同时, 英国人绅士般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给儿童以最好的言传身教。

二、中英教育比较引发的思考

1、英国对学校的投入比较均衡,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英国重视教育的公平与均衡, 他们提出了“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的理念。在英国, 贫穷地区的学校和富裕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差不多, 最好的学校大都在农村, 这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中国在教育投入上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 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

2、英国的学校建设重视实用, 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英国人很节俭, 注重实用, 办学也是这样, 不搞花架子, 这从他们的办学条件就可以看出, 房子旧但设施齐备, 同时有很多教具学具都是废物利用, 我想现在我们更需要有这样的思想, 直至付诸行动。中国的学校建设外观华丽, 设备设施在发达地区很超前, 存在着建设浪费和使用效率低的隐性浪费。目前,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 我们所在的城市以至我们的学校, 基础设施设备与国外差距不大, 而真正差的是人文文化建设。

3、英国的教育理念和中国的教育理念差异不大, 但教学实

践中英国能基本到位, 而中国则仅有所体现, 理念和行为不相符。我们更需要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中。我们的教育关键应“做”, 不是想, 也不是说。

4、英国的小学教材浅易, 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重

视合作与探索, 在知识方面难度远不如中国, 课堂的效率似乎很差, 但同样是高中毕业, 英国的18岁孩子能立即成为成年人脱离父母走向独立生活, 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大多还难以生活自理。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5、英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进出机制和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特别是教师的爱生敬业精神好, 教师具备一专多能。

我们应立足现实, 切实抓好校本培训, 特别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6、英国的学校具有良好的教育服务意识, 重视人文关怀, 激

励教育、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都能得到落实, 班级和课堂已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部分。我们在这方面特别需要学习和借鉴。

7、英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突显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发展。

我们需要积极宣传、动员、培训, 并促进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良好机制和氛围的形成。

8、英国从家庭到政府对人才的认识比较正确, 就业观比较

篇8:赴义乌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我原来只是知道义乌有规模较大的小商品市场,谁知义乌已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有名的“世界超市”!

义乌还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世界销量60%的圣诞礼品、占全国70%的饰品、50%的拉链、35%的袜子等等。

**同志自豪地说:我们义乌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被省委授予了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我经过消化、思考和梳理认为义乌崛起的奥秘是:

一、义乌奇迹源于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

义乌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义乌的发展经验充分说明,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接好‘接力棒’、打好‘接力赛’,绝不能‘城头变幻大王旗’。同时,打好‘接力赛’也必须有所创新,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可贵的是,30年来,义乌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兴商建市”战略始终没有动摇。历届党委政府还不断赋予“兴商建市”战略

以新的内涵,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以商强农”、“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始终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工作围着市场转,城市绕着市场建,产业跟着市场育”,充分发挥市场效应,以市场得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整个区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动力。

二、义乌经验的核心是创新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待于一套具有区域特色、充满活力的发展体制和发展机制的形成。而体制机制的形成则依赖于创新,是创新成就了义乌的成功。

1、关于市场创新

把商贸业作为义乌的主导产业,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创新。

十分巧妙地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既不采取约束过多的行政干预,又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他们通过摊位的有序合法流转和交易区“划行归市”(将同类商品安排在同一地段经营),可以开展充分的竞争,提高商品价格的透明度,防止假冒伪劣,也便于厂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认真实行明码标价和

2、关于产业创新

小商品市场有赖于强大的产业支撑,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繁荣稳定的市场。他们引商转工、贸工联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发展路子。多年积累的商业资本利用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制造业扩张,政府因势利导,使义乌60%的工业企业是从商贸业转入的,转入资本达250亿元。还涌现出衬衫、毛纺、饰品、拉链、工业品等十多个优势产业。

为了避免小商品生产企业

“低、小、散”问题,义乌走上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子。集群企业分享全国、全球销售网络和地区专业化生产这两种集聚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虽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但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互相配套,物资供应、信息交流、人才流动方便高效。义乌提出“抓领军企业就是抓中小企业”的理念,各优势行业都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针织行业有芬莉、浪莎、宝娜斯、梦娜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针织销售收入50强。

义乌构建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虚拟研究院、义乌创意园、浙大义乌技术转移中心和创业育成中心,使义乌成为创意产业的领跑者。

3、关于城乡一体化创新

范文网

为了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义乌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争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实现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高端都市休闲农业度假区,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带,办好红糖节、莲藕节等农产品展会,创办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中心。等等。

三、义乌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开朗、务实、有为的党政领导

遵照浙江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义乌市委提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的前列理念,增强干部跨越发展的意识、胆魄和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实干氛围,并加强“服务到位、考核到位、监督到位、惩罚到位”的效能建设,增强了党的引领能力,推动了义乌跨越式发展。

1、把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和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篇9:赴铁西两小学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12月14日,我区各个学校的领导在区师训部张主任的带领下,赴铁西区腾飞小学、启工二校两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学习与考察中,震撼与冲击、惊异与感叹一直伴随着我,我被两所学校踏踏实实做教育的平和淡然所震撼,为两位校长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创新做法所折服;我惊异于铁西教育的发展速度之快,感叹于铁西区教育局全面确立并为之实践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将考察情况小结如下:

一、我的见闻

刚走进腾飞小学学校大门,我就被几块学校特色活动的宣传板报所吸引,随后在校长的陪同下到教学楼参观,看到各楼层走廊墙壁上的一幅幅精美的“国学经典诗词”照片,看到各班级极具特色的班牌、班徽。腾飞小学校园不大,但布局错落有致,教学、办公、活动区域一览无余,校园环境优美,或则一个花坛,或则一尊雕塑,或则一个造型别致的绿色植物造型,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景致,行走在校园如在花园。校园里的管理也是非常细致,在楼与楼之间、不同功能用途的区域或教室之间,都有路标指示,还有设计精美的师生自己的名言警句,让观者不能不驻足良久。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挂着一张装帧精美的由全班学生合影、班主任老师图片及其寄语的大照片,给人以特别的感受:温馨、团结、昂扬向上。学校教室布局与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桌椅板凳,整齐有序,教室四周的墙上有些班级的标语口号,学生的习作等,板报是孩子们创造力的展板。除了普通的教室之外,功能教室也是非常多。这是一所能让孩子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能健康快乐成长的校园。随后还听了校长的经验介绍,了解到腾飞小学是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她们把信息技术教育充分的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的感悟

重点谈谈参观启工二校的感悟。有着50年建校史的铁西区启工二校是沈阳市铁西区首批命名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小学艺术教育规程》,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如今,艺术特色校的模式已初具

规模,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曾获得:辽宁省美育示范学校、辽宁省小舞蹈家基地、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学校、沈阳市花园式学校、沈阳市中小学校园艺术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该校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学校艺术团被沈阳市主要领导誉为“沈阳市的一张名片”,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并获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学校舞蹈团、合唱团、民乐团的学生各个出类拔萃,为各个艺术团体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副校长说:“实践证明,抓艺术教育,根本不会影响文化课教学与成绩。”学校从硬件、软件上充分保证艺术团的正常运作。特事特办,大力引进专业拔尖人才。学校领导还主动做工作,让其他学科教师理解、支持艺术教育。学校艺术团的教师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工作,敬业奉献,从不斤斤计较,每天都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排练。

学校艺术团分为主力梯队和小队员梯队,同学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比如舞蹈团的孩子每下午都有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启工二校的艺术教育成绩来自于师生的勤奋、刻苦、好学。在启工二校,我们先听校领导经验介绍,然后提出问题,现场互动,副校长做了题为《让音乐塑造心灵,让校园充满艺术》的经验介绍。启工二校的艺术教育主要抓住了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一个核心力和教学和社团活动两块阵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抓特色课、常规课和比赛课,器乐采用分段教学。十分重视教师培训,音乐科组承担了很多课题,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相互促进。接着参观舞蹈室、器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场室,并观看了学生的现场排练。大家收获颇丰,既看到了与名校艺术教育的差距,同时也受到很大的震动与启发。

三、我的启示

启示之一:好的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两所小学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坚持以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师德理论为校训,“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集“德治、法治、人治”三位一体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培养“终生学习型”教师和“可持续发展性”学生,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名校,实现“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发展目标。

启示之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我们经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也听说,一所好学校就有一名好校长。在铁西学习与考察中,这两句话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是校长因学校而有名,还是学校因校长而成为名校,两所学校表现出来的风采值得我们揣摩和深思。

两所学校有两位睿智、务实的好校长,校长不仅具有深邃的教育思想、追求教育理想的激情而且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工作中也非常注重研究和思考,具有民主、开放的办学理念。都注重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确定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学校精神和价值追求,并以此规划学校的发展。学校都能零距离地接受教育专家的引领,并能将科学的理论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环境布设、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他们都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教师培训、制度重建等,提高教师素质。

启示之三:“谁拥有了一批好教师,谁就占领了教育的制高点,就善于拥有了教育的明天。”

学校发展涉及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但其中关键因素首先应该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具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才有教学质量的保障,教育改革才可能成功。两所学校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把培养研究型教师放在学校重中之重的位臵,并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学校领导很重视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努力将每一位教师引向教育科研的幸福路,以此造就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群体。他们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默默做教育。”学校注重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并将教师个体的研究、学科组的研究以及学校

层面的研究有机结合,形成一整套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科研,争做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启示之三:开发潜能,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的目标。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的活动中体现尤为突出。每项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参与,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生表现出自信、自主、自由、文雅。为适应孩子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开设了开发学生潜能的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发展。

五、我的收获

此次铁西之行,无论是学识还是做人,我都有很多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知道了,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功利主义,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立足生本、关注人本,把教育做实。要想实现教育的理想,唯有执着、投入、求真,才能更加靠近教育真谛;唯有抛开功利,才能在求真中大胆取舍;唯有懂得取舍,才能更加专注育人,才能把事做细、做实、做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踏实工作,奋发进取,以求和老师们一道谋求学校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苏家屯区雪松路小学

邹爱武

2010年12月30日

赴铁西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苏家屯区雪松路小学

邹爱武

篇10:赴南京两所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赴南京考察学习报告

平阳县鳌江镇第七小学季克丰

怀揣一种对“办特色教育,走知行结合道路”教育理念的愿景,我们“领雁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们走访了南京浦口区行知学校。这是一所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校,陶老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活跃在整个校园,因为之前曾拜读过陶老的很多教育学的文章,这次能够真正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所充满教育家思想的校园,真的是受益匪浅。

感受行知,当然少不了去感受杨瑞清校长践行的教育理念。从杨校长的讲座当中让我深刻感触到了他的坚定与执着,在报告中他用了不同的方式大约21次提到了同一个意思——坚持!(枚举一二:·选择与坚持之间选择了坚持。·做什么事情,最大的意义就是坚持做。·一分选择99分坚持;一份自豪99分感激;一分成绩99分成长。·我觉得坚持其实不需要太大的毅力,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让我轻松坚持„„)别人的误解,生活的清贫,学校生存的危机,都没有让他退缩,没有让他放弃追寻陶行知思想的信念。他高举着“爱满天下”的博爱大旗,恪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奉献精神,践行着“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平淡与默默无闻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这一走就是20多年。20年的学陶、研陶才得今天学校的“行知”招牌,才立行知学校的品牌„„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他的这种做法,让我有理由相信:再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简单。

杨校长之所以能够坚持不移,除了个人的品质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想的感召。正如他所说:“我觉得坚持其实不需要太大的毅力,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让我轻松坚持。”他的快乐来自与他心中有理想,他的快乐来自于对教育的爱,对孩子与乡亲的爱,对农村土地的热爱。因为在教育界,农村教育还是头等大事。

根据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国情,我们应该要用特色的教育理念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杨校长就提出了教农民的孩子要学会赏识,在小学校里做大文章。学会赏识就是要学会爱。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爱优秀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共性,爱后进学生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技艺和耐心,不仅要懂得爱,更要会爱。他重点强调赏识教育的理念有其特别的针对性,它针对华人的传统学习心态:华人为了让孩子好,老是说孩子不够好;为了让孩子聪明,老说他笨,久而久之,孩子还真的会成为笨蛋。虽然赏识并不以成绩为导向,但也不是盲目赞赏。要让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一个良好的“花苞心态”。要学会等待,因为迟开的花朵也许会更美丽,有了这样的心态,就能够去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力,理解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差异,激励学生的长处,提醒学生的缺点,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此行让我得到启发,更获得了扎根教育事业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认准目标,付出就会有收获,坚持就会有成果。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育人之前必须还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听完邱莉教授关于教师情绪的调节的讲座后,比较认同她提出来的教师情绪调节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我,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并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努力。

但凡责任心强的教师,每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总是满腔热情,期冀自己的教学工作卓有成效,希望自己的学生像自己雕塑的作品那样尽善尽美。在实际生活中,尽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大部分的教师在面对突发性问题时,却因解决方式千篇一律,导致问题解决无效乃至恶化。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老师们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所致,虽然教师本人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是良好的,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因方法不当或情绪失控导致失败。

教师的稳定情绪可以帮助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为人的成长过程是螺旋式和波浪式的进程,是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而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有不足之处。作为对学

生的一生发展方向所负责的老师,有责任在学生尚不明晰事理的情况下,指正他们的失误。但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控制情绪,不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是对学生进行不当的批评,就会产生不利因素。明明是学生自身的错误,反倒因为教师情绪的失控而引起学生的怨恨。既然教师的稳定情绪对于教育乃至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不但要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要提升道德素养、心理品质。如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一直保持稳定的情绪,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观考察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杨校长的坚持比起来真是微不足道,我们要像杨校长学习,学习他那种执著办教育,热爱学生的好品质,学习他的做人原则:躬于时间,勤于读书,善于交友,勤于思考,乐于动笔。我们要立足本职,放眼世界勤学习,多思考,把行知精神带回本校,好好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平阳县鳌江镇第七小学季克丰

上一篇: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把安全标准当做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