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比赛的作文

2024-04-22

描写比赛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描写比赛的作文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奇怪,教室里怎么一个人都没有呢?嘿嘿,想知道他们都去哪了吗?跟我来吧,他们都在操场上呢!

如果你以为我们在上体育课,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举行长跑比赛呢!随着枪声的响起,这一场容纳二十人,一人一圈的比赛开始了。

我班的第一位队员已经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很快,他就从外道的第四名成了第三名,由于我是第二名队员,所以只能在跑道起点焦急的等待,转眼,她就到了拐弯的地方,在离我很远的地方向我伸出了她拿着接力棒的手,她似乎很累了,速度也慢了下来,我急得大喊:“加油啊,加油,快跑。”她似乎又增加了些力气,奋力地向我跑来。

我接过接力棒,咬着牙,捏紧我手中的接力棒,大步地甩开步子往前奔出,在即将拐弯的地方,我追上了一个对手,盯着她的脚后跟,学贾梅的样子在心中默默地念:“我要踩到她的脚后跟。”可在贾梅那百试百灵的咒语,在我这似乎失去了魔力,我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了,突然我的耳边响起了加油声:“张欣加油,张欣加油!”一声比一声强烈,我似乎突然充满了力量,不仅超越了对手,还一下跃到了终点。

将接力棒递给下一个人之后,我稍作休息,就一起和同学们为参赛队员加油。经过我们班二十个人的拼搏与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第三名!!!

公众号:金牌

篇2:描写比赛的作文

今天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朗诵比赛,一到五年级都参加了,主题是古诗诵读。

我看到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朗诵《弟子规》时,(.)手中拿着的是古代的竖版竹书,还看到有的班级穿着蓝色的汉服在表演。我觉得我们班表演得最好,我们穿着统一的校服,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最精彩的是现场古筝演奏,简直棒极了!

我喜欢学校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篇3:作文中的描写技巧

一.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描写内容很抽象, 如听觉、味觉等感受到的东西, 要把自己听到、尝到的那种韵味形诸文字转述给他人, 不借助具体形象则无法准确传神地表现出来。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时就是用的这种技法:“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李煜在描写看不见、摸不着、说不出的“愁”时, 用的也是这样的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肯定的说, 自古至今, 优秀的诗文在描写抽象的内容时都注意到了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分析这个转化技巧, 我们会发现比喻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比喻本来就是一种使抽象的具体化, 深奥的浅显化, 从而使描写内容既通俗又含蓄的修辞手段。另外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这样全方位、多角度描写, 参差错落, 就避免了冗繁累赘, 又使不同的读者不受各自生活体验的限制, 同时又对描写的内容心领神会。

二.化静止为动态

事物的“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与“静”相伴而生。但在人们的感觉中, 静止的东西总显得呆板, 少了那么一股灵气。静态固然有静态的美, 但相比之下, 人们特别欣赏的是动态美。因为动态富于变化, 蕴含生机, 给人以活力。所以, 传神的描写都注意借助一定条件, 化静为动。

请看吴伯箫《难老泉》中的一段描写:“塑像塑得精致、细腻, 一个个都像活的。虽然身体的丰满俊美, 脸形的清秀圆润, 神态的婉约自然, 都有共同的地方, 但是四十四尊四十四个样子。有的像在沉思, 有的像在凝视, 有的像在缓歌徐吟, 有的像在低声细语, 还有的微笑, 有的轻颦……衣裳、服饰、颜色, 一切都那么逼真。走进去, 你仿佛会听得见她们说笑的声音, 会感觉到她们呼吸的温馨。”侍女塑像是静物, 再高明的艺术家也无法使她们真正的动起来, 发出声音, 像人一样。可是, 这里的静物在作家的笔下却“活”了起来, 她们不仅有动作, 而且有声音。从事理逻辑角度看, 这是不可能, 然而从艺术的角度, 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到的观察, 赋予静物以活力, 不仅令人信服, 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化物景为人景

鉴赏那些成功的描写, 我们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作家的笔下描写的物景大多是人格化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具有了人的情愫。正是这种人的情感与物景水乳交融, 才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从而引起美的联想, 或启迪某种哲理。例如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中的春山、春水、春阳、春草、春树、春花, 展示出一种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 也表现了作者爱春的喜悦之情。这就是作者赋予静物以人格而显示出的感染力。

以上的“三个转化”, 在描写中有时会融合在一起。“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春”是抽象的描写对象, 置于“红杏枝头”就具体形象化了, 使人充分地感受到早春的气氛。再着一“闹”字, 就具有人格化, 春意也就由静而动, 仿佛有了知觉, 给人蓬勃生机。这样的描写谁不惊叹!

篇4: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篇5: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只见一条大粗绳压在操场当中一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像一条大蟒蛇。老师告诉我们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

我们每个班选出30名大力士,老师选到了我,我的心里既兴奋有紧张。比赛还没开始,双方队员们开始做准备活动,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为班集体出力。比赛马上开始了,队员们站好了队,摆好了姿势,站成“工”字部。用脚顶着脚,身子往后倾,双手像铁钳似的抓住大麻绳。等待哨声一响,同学们便使出吃奶的劲,像一只只小老虎似的。脚像柱子一样扎在地上,手心被绳子勒得发红,有的队员手上的皮都破了, 汗珠滚滚。尽管这样,但我们还是不肯松手,咬着牙在拉.红布条儿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那边移.拉拉队在旁边大声地为我们加油.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我们这边移过来了,他们怎么拉也拉不过去了,第一局,我们赢了!

比赛三战二胜,第二局交换场地再战。三(1)班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一开始,就毫不示弱,哨声一响,双方就僵持起来,绳子纹丝不动,眼看要往对方移去了,张老师和拉拉队员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 „„”顿时大家像充了电似的,一起往后用力,绳子奇迹般移了过来。“嘘—— ”随着结束的哨声吹响。“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篇6:描写跳绳比赛的作文

星期四那天,学校的体育节开幕了,首先进行的项目是跳绳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们按学号排成两排,按顺序进行。看着有的同学在跳绳的过程中中断了,我的心里非常着急,心里想自己一定要小心别中断。轮到我了,哨声一响,我就紧张地跳了起来,心里想一定要好好跳,争取跳出好的成绩。忽然绳子缠到脚上,“扑通,扑通”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真是心急如焚。把绳子解开后继续跳,只跳了两个就听见老师喊道“停!”。“姐姐,我跳了多少个?”我急切地问。“105个”姐姐笑着回答。我顿时失望极了,也非常懊悔。懊悔自己平时练习得不够多,准备得不够充分。

通过这次的跳绳比赛,使我感觉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并且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篇7: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今天就是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了!我早早的来到了校园。一进门,就看到了老师们正在忙着准备运动会的事,有的老师正在画白色的线,有的老师正在放阻碍物……

很快,就到了拔河比赛。与我们比赛的是5(2)班。看,我们班的同学们个个专心致志,拉着绳子,身体向后微微倾倒。听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激烈的拔河比赛开始了!在第一个的是潘子豪同学,瞧他,满面通红,手牢牢地抓住绳子,似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再看最后一位同学,拿绳子绑在身上,想扛大米一样使劲往前拉。2班的人也不赖,只要我们一松懈,他们就会超过我们队。旁边的啦啦队拼命地喊着5(1)班加油!某某某加油!就连老师也豁出去了,喊着加油!加油!他们似乎听见了我们的呐喊声更加又劲了,个个全力以赴,眼看绳子就要过线了,还差一点点,一点,过线了,“耶!”我们大声的叫着。接着,又是一轮比赛……

这场拔河比赛真是太激烈了!

篇8: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一、动态造型

在作文中善于抓住一些动词对要描写的对象作动态的展示, 这是比较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

如吴承恩在《美猴王》中写道:“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 一个个抢盆夺碗, 占灶争床, 搬过来, 移过去。”用了“跳、抢、夺、占、争、搬、移”等一系列动词, 无不合乎猴子顽劣的特性。正由于作者用词准确, 语言生动, 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二、对比展现

对比, 就是在作文中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事物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时候甚至是矛盾的态度, 这样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例如,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显示了胡屠户的自私、粗俗、吝啬;当范进中举后说“我这贤婿, 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 是天上的星宿”, 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通过前后对比, 辛辣地讽刺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最主要的是,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从侧面抨击了科举制度。

又如, 鲁迅的《故乡》中杨二嫂在二十年前是一个年轻美丽、安分守己的人, 二十年后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损人利己、无中生有、刁蛮无理、贪小便宜、势利庸俗的农村妇女形象。通过鲜明对比, 揭示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农民的悲惨生活。

三、巧用修辞

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排比、比喻、夸张、拟人等, 可以使语言更优美, 描写更形象生动, 把难懂抽象的事物, 变得更形象、具体、直观, 使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 这样让人更容易理解。

例如, 鲁迅的《故乡》中描写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句子运用比喻手法, 把杨二嫂的体形特征描绘出来, 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 从侧面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农民生活的艰辛。“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 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一般。”运用比喻手法, 描写中年闰土的脸庞, 塑造他愚钝、麻木的木偶人形象, 表明他生活的艰辛。

四、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要认真筛选一些恰当的词语, 特别是动词, 这样就可以收到以少胜多, 甚至一字传神的效果。

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对掌柜说“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个“排”字用得非常好, 表现孔乙己死要面子、爱慕虚荣、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和穷困潦倒的生活,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同时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写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 见他满手是泥,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句中“摸”字把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写活了, 表示他仅有几文钱, 钱不多;“走”字十分贴切, 用手“走”, 说明他受伤惨重, 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 更加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怜悯和同情。

五、细致观察

要想使描写形象生动, 就要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全身的感官, 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围绕“妙”字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描写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 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看护妇, 非常贴切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 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的一道银边;写山坡景象, 把那种黄白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 把山坡本来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肤, 色彩形态逼真, 富有动感, 十分传神;写夕阳下山腰的雪景, 则把山上的薄雪当人来写, 说它“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 描写得很生动。

又如, 鲁迅的《故乡》中:“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仓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对故乡的天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写远看到故乡的情景, “阴晦”“仓黄”“萧索”等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沉寂、荒凉的景象, 衬托出“我”悲凉的心境, 萧索的景象和悲凉的心境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篇9:作文成功的法宝——细节描写

一、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来的,离开了细节描写,人物就会像没有肉体的灵魂一样无所依傍。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成为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比如《孔乙己》中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细节描写,寥寥数笔,就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十足而又不乏善良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处处可见这种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如服丧中的范进偷偷从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传笑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描画出了一个市井小人的势利嘴脸。

细节描写可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写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通过对“秋风”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悲剧性的结局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这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细致生动,将荷塘的景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创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细节描写结构全篇。有些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神,从她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封建礼教是如何步步紧逼她、“吃掉”她的全过程。文章以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不仅为刻画人物服务,在结构上也有贯通一气的作用。茹志鹃《百合花》中对小战士枪筒里的树枝、衣服上的破洞及新媳妇的三次笑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出现,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看起来浑然一体。

细节描写深化主题。好的作品不是靠作者去说明主题,而是通过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去表现主题。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小说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咬人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他马上说到“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当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的主人时,忽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他又说道:“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的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掩饰自己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在小说的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痛斥了赫留金之后,作者写到他“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耀武扬威的常态。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腐朽本质。

二、注重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在写景之前,要求学生对写作对象作细致的观察,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出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独到之处,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夏夜的景色:“月亮升起来,大地上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我看了以后说,这里的景物描写一是太概括,不具体;二是没写出夏夜的景物特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指点后,学生重新写到:“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暗黑的远山朦朦胧胧,远处的天似乎要与大地浑然一体。那显得深远的树林,隐约传出各种小虫的鸣叫。近处的草丛里,不时响起蟋蟀响亮的叫声……夏夜的一切都显得幽远而神秘。”这样描写夏夜景物就生动多了。

同时,写景还要把景物写“活”。只有将景物写“活”,才能传神,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要怎样才能将“死”的景物写“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一个学生描写学校的一个景点——假山喷泉,起初这样写道:“教学楼前有一个水池,池堤是黄色的。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水池里有水,水里有很多金鱼。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泉喷出水的时候,会形成白色的水花,真好看!”这段文字比较朴素直白,只是说明了学校有这样一个景点,但没有写出这个景点的美。我看后,要求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重新写作,力求将景物写“活”。经过一番修改后,他这样写道:“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假山喷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堤铺着黄色的瓷砖,弯弯曲曲,像一条黄色的蛟龙横卧在那儿。池中有几座奇形怪状的假山:有的像猛虎扑食,有的像飞豹下山,有的像骏马奔驰……假山上长着各种植物:有绿油油的翠竹,有顶着黄花的美人蕉,有红艳艳的一串红,还有金边吊兰、矮松、万年青等。金边吊兰淡绿色的叶子边沿镶着一道金边,色彩协调,造型美观,像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山松”远看像一个倔强的登山运动员在不断地向高峰攀登……一阵微风吹过,各类植物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小池的水清澈见底,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池中有一群各色各样的金鱼,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好不自由自在。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出来的水珠像玻璃、像水晶、像钻石,水珠落下来时形成一圈圈涟漪,使原来静止的水面微波荡漾。”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假山喷泉”这一景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描写人物,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描写人物肖像,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个人的不同特征,而且要透过肖像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就像阿累在《一面》中写鲁迅一样:“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瘦”的特点,但透过对“头发”和“胡须”的描写,我们又分明看到一个与旧社会顽强斗争的、毫不妥协的战士形象。在学生明确了肖像描写的要求后,就进行肖像描写的专项训练。有一个学生写一位清洁工时这样写道:“只见来人步履蹒跚,但每迈一步都力求稳定扎实。离近了,才看清他的外貌:这是个五十开外的老人;一双上世纪的绿色军用球鞋,洗刷得褪了色;一套蓝色制服虽也旧得泛白,却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穿在身上;岁月无情地将皱纹留在他的在额上,把他的脸打成土黄,但在他眉宇间却有着老年人特有的慈祥和亲切。”(《我眼中的清洁工》)这一段人物描写写出了“清洁工”的老迈、慈祥等特点,可谓是肖像描写显精神了。

人物动作描写,要做到真实具体,同时还要在“炼字”上下功夫,力求用词传神。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给“我”买橘子的情景刻画得细致入微,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有这样精彩地描写,例如“不久,他睁开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弯下腰,双手紧紧地握在了杠铃的横杠两端。他弯下腰,抬着头,均匀地做着深呼吸,像是在积攒着力量。忽然,他双臂一用力,将杠铃猛地提到胸前,他的身体也立刻转为半蹲。他用力再一挺腰,抬起了杠铃,两腿也由屈膝迅速转为直立。突然他大吼一声,积蓄已久的力量像火山爆发似的迸发出来,杠铃被他迅速举过头顶。”(《他打破了世界记录》)这里小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详细地描写了世界冠军举起杠铃的经过,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样清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描写场面,要抓住细小的环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表现人物和主题服务。

场面描写离不开细节,而好的细节不仅让整个场面生辉,还可以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例如《红楼梦》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写刘姥姥吃饭那一段十分精彩。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主要是抓住了细节,将每个人看了刘姥姥的“表演”后的不同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使整个场面生动有趣,而且也写出了每个人的不同个性。我要求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也要注重细节,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例如一位同学在《难忘的一节课》中写到:“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个、两个……教室里也不安静了,开始还是小声地叽叽喳喳,后来有的同学干脆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举手‘老师,我,我……还有的同学跺着脚,摇着手,生怕老师不喊他。这时候老师走过来,说:‘李辉,你来回答吧!李辉激动极了,猛地站起来,‘咣当椅子被他绊倒了。”该场面具体描写了上课时同学们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同学们兴奋的情形,尤其写到李辉同学因激动而绊倒椅子的情状,让人哑然失笑。这里小作者通过细节写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热情的表现,表现了这一课的确让人“难忘”,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对于表现人物、再现环境、展现场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魅力就在于此。离开了细节描写,文章就是没有枝叶的枯干,没有肉身的灵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让人不能卒读。而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所以说“细节描写”是使文章点石成金的魔法,愿我们每一位习作者都掌握这一魔法。

篇10:描写拔河比赛的作文

拔河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老师从我班选出了20名男生与20名女生,我就在其中。我们与四(3)班进行比赛,同学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看来一场激战是在所难免的了。

裁判员哨声一响我们就拼命拉起来,第一场,我们团结一心,战胜3班。接着,又战胜了7班,最后,只剩下我们班与2班了,说起2班,那架势还真挺吓人!前面两个胖子,后面两个胖子,全班都是胖子,我一定能拉赢的——我这样想。开始了,我们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拉,我感觉到手已经有点麻了,但我咬咬牙,使劲拉,同学们似乎也来了力气。我们朝着一个方向一使劲,过来啦!我们赢啦!虽然赢了,但同学们的力气似乎快用完了,我的脚也好象有点抽筋,但没办法,还有一场。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局开始了。我紧紧地握住粗绳,稳稳地站住脚跟,身体向后倾斜……双方僵持着,那条红标志在这段时间内,几乎一动不动。操场上鸦雀无声。忽然,我感觉那条长绳在一步一步地往我班移动,我一阵欢喜……但这时,我班军心好象有点涣散,原本安静的赛场又沸腾起来了,场外的同学打破了沉默的场面,呐喊着“四(4)班加油……”“四(二)班加油……。不知是喊声的威力,还是四(二)班得到了一种神奇的魔力,红标志离开了我班,慢慢往四(二)班这边移过去。只见我们班参赛的同学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时左时右,忽东忽西,眼看就要撑不住了。就这样,绳子晃来晃去,场上气氛紧张而激烈。助威同学的呐喊声,我们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操场都沸腾了。,我咬牙拼命拉,但还是只看见绳子一直往下滑,脚也是。我望?望天上的太阳,闭紧眼睛,使出全身力气,忽然,不知怎么的,绳子一晃失去了平衡,绳子直向二班方向滑去,裁判员“嘟……”哨声打断了叫喊声。

唉,四(二)班赢了。

篇11:描写比赛的作文800字

一群男孩子高高兴兴地走到这片空地,把书包和帽子一丢,堆成了两堆,便成了简易的球门。

14个男孩子分成了甲、乙两队,约翰自己当起了甲队的守门员。

激烈的足球赛开始了,约翰的脸因紧张和兴奋长成了红色,虽然昨天膝盖被擦破了,但他毫不在意。只见他把双手放在膝盖上,半蹲着身子,聚精会神地盯着足球,跃跃欲试。

长在约翰身后的小男孩叫桑恩,他穿着红色的运动服,挺着肚子,有些不服气,昨天大哥哥的腿摔破时,还是他踢走了一球,取得了胜利呢。想到这,他还有些洋洋得意。

过往的行人都被这紧张的足球赛吸引了。纷纷停下脚,坐在长凳上。也不知是谁家的蝴蝶犬,它可对足球赛没有兴趣,现在正无所事事地趴在草地上打呼噜呢!

你瞧!那个带着弟弟的小男孩,目光紧紧地锁在乙队,坐在这一动不动,生怕乙队输了。

和守门员一样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伸长了脖子,口中轻声喃喃自语:“加油!踢!好!”站在她身后的,头上系着深红色的蝴蝶结的小女孩,索性站了起来,只见她双手叉腰,眉头紧皱,好像有什么不顺心。

戴着红色帽子的小女孩,弯着腰,伸头向左望去,她涨红了脸,虽说她没有上“战场”,但她的心跳自己能清清楚楚地听见。

一个抱着洋娃娃的女孩,一直微笑着,眼睛却繁忙了,一直盯着球,看球究竟在哪队里。那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男孩,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吧!他的小手在计算胜负,一边轻轻摇手,一边说:“真精彩,太不可思议了!”

篇12:描写拔河比赛的叙述作文

今天是风和日丽的一天,当我们正在享受着美好时光、悠哉生活时,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跑来报到,那就是力拔山河兮的“拔河比赛”!但大家对拔河一无所知,甚至连一点想法都没有。不过,我相信凭着大家的毅力与努力,一定能夺取胜利!现在,请听我将练习的过程娓娓道来。

首先,你知不知道拔河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这你就必须亲身经验??一开始,没人相信我们能赢了比赛,但我们从不灰心,也觉不会浪费练习时的一分一秒。第一场对战,男生组的对手是五年2班,一眼望过去,哇!全都壮硕无比,但经过许多老师的训练、啦啦队的加油和各位的努力后,好成绩陆陆续续的出炉。女生组也表现优异,很顺利的赢得第1场比赛。男生组最令我“心跳加速”的是亚军赛,也是与16班的战斗第1局,16班的选手可能太喜欢敦亲睦邻,就连判吹哨时都还在“互相关怀”,我们便趁机以时速120公里的疾速把他们拔过来。紧接着,他们回神了,变得更专心认真了,但仍然打败不了我们坚不可摧的决心!女生组进行的还蛮顺利,除了与8班争夺总冠军时拖了一点时间,我心跳加速。

五年5班“超级战友”!其实,在我们力1场比赛时,我们赢了五年5班,他们的脸上出现了沮丧的表情,于是我们英勇帅气的惠铃老师决定将“515特训秘笈”传授给五班当作“505魔鬼训练”。之后,友谊赛的邀请绵延不绝,他们的功力变强,便在败部“大开杀界”,最后竟然杀到与男生组拼总冠军呢!这一场,我们必须“化友为敌”,因为第1名可是有奖金的!我们可是处于“缺钱”的状态呢!于是我们便毫不留情把5班拔过来,赢得男女双料拔河冠军!

我们能赢得双料冠军,要感谢孟聪老师、义吉吉老师、瑞龙老师以及每次都陪伴着我们练习的惠铃老师,但有了这些老师的`加持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就是十六名拔河选手努力不懈的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这也是我该像他们学习的。

篇13:谈谈作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 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 形神俱似, 不可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 提笔作文时, 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 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都是瓜子脸儿, 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 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 须写出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2) 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3)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 在尤氏面前, 在丫环下人面前, 可以说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4)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5) 工笔细描。如“他穿的衣服, 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 一件绣花的官衫大褂, 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 长长的领扣松散着, 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 整洁, 没有一丝尘垢。他有些胖, 背微微地佝偻, 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地分梳到后面, 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 (曹禺《雷雨》) 。

二、人物神态决定性格

神态描写的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 选择与文章中心一致的特征有重点地描写, 还要注意顺序。如课文《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神态的丰富变化。

三、人物语言显人物精神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本文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 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 常说的“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即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

一般分:独白、对话、商谈等形式。独白也可以当做心理描写。

在语言描写中, 有三种引用的形式, 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如:

A.小战士批评似的说:“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 ”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四、行为描写方法

1. 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 双手抡起哨棒, 尽平生气力, 只一棒, 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 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 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一半在手里。”

2. 在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 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 就得让他过景阳冈, 遇上猛虎。否则, 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 也难写武松神威。

五、结合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 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 好像这样做, 会把天空中的一切, 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 一边用手指点着, 轻声地数着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 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 自信地用右手指着左手数:“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 他低下头, 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 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 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 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另外,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也能恰当地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要注意摄取人物的细小动作。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节描写, 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

篇14:作文中的有效描写

【关键词】记叙文;描写;有效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写作记叙文时,总是有些文章读起来平铺直叙,干瘪乏味,缺乏感染力。当然,写好记叙文涉及诸多方面因素,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应用好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没有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会描写并在写作中进行有效描写,对于写好记叙文非常重要。

什么叫描写?描写是指细致表现特定事件过程中人物、环境、场面的具体形态,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运用描写再现人和物,先要真实,符合生活的真实和事物的本质。更要生动、形象,抓住特征,由形似到神似。要做到这些的前提,需要有生活的储备,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精于捕捉,多角度立体的构建形象影像,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还原生活,让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为我所用,信手拿来。

什么是有效描写?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布封《马》为例,作者以流畅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法,栩栩如生的描写驯马时的传神和野马时的赋意:驯马是忠勇屈从的形象,野马是自由的象征。然而作者的细腻绝非繁琐,无论描写什么,于品质有益者予以精雕细琢,于品质无益者概不入文;于品质关系密切者放开细描,于品质小有关系者一笔带过。全文丰而不杂,实而不赘。这就是要求我们,选择进行描写时,要斟酌思虑,描写要为你所要表现的目的服务,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写到尾,没有轻重取舍。

一、突出特点,展现品质

我们读《华南虎》时,你会发现,诗中虽只是写了老虎的背面,但那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墙上带血的抓痕,寥寥数语,写尽了华南虎骨子里涌动的威严,不屈不挠不悔的抗争,这也就是抓住了华南虎的特点和品质,也正是诗人想要表现的东西。

无论描写的是人、动物还是景物,先去感知或是赋给其特点品质,是提笔为文的第一步。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黑布棉袍,青布马褂的背影,攀爬栏杆时“攀、缩、微倾”的动作,几乎让所有的人为父爱泪奔。描写《斑羚飞渡》中的镰刀头羊,作者只重点写了它的三次叫声,那富有决断力,富有智慧,遇事镇定,临难从容的形象已然跃然纸上。描写不是照相或是画家写生,不求面面俱到,要能突出特点,突出重点,才是精到的表现。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时的弊端。需要每一个写作者能从观察的事物中,慧眼独具,稳、准、精,选择描写的切入点,精雕细琢。

二、巧用修辞,妙笔生花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描写事物时,恰如其分的修辞,能够更好地充实内容,体现事物的特点。以《紫藤萝瀑布》为例,作者宗璞在正文的描绘中通用比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像瀑布、像河流、像水花、像舱、像帆……给人以明朗流畅、整齐划一的美感;又运用拟人:“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以此突出花的情趣和盎然的生命力;另外还运用通感(如“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和对比(过去紫藤萝花的衰颓零落和现在的花繁枝茂),为凸显主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了很好的铺垫。布封的《马》,描写手法高明,亲切感十足,就是缘于对马人格化的描写,使得马由性灵之物跃入“文明者”之列,并再次升华到“崇高者”的境界。这也启发我们,描写性的文字,各种修辞手法,往往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三、融注情感,画龙点睛

鲁迅对我们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写作时要把感情融注到描写的对象中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描写事物,先要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如果不是有感而发,文章就难免平淡、苍白,即使有华丽的形式,也难以感人。郑振铎正是带着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与自责,才有了笔下生动传神的故事。布封正是缘于对野生马的由衷赞美和对家马供人驱使的悲哀之情,才有细腻精致的描写。从写作过程来说,情动则辞发,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是高效的催化剂,人们喜欢上一篇文章,首先是因为被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所感动,新颖深刻的观点所吸引,而后在反复揣摩中,进一步体悟到语言的精妙。在描写中融注情感,也正是为文章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福楼拜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沉淀并使之完美的过程。记叙文的写作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谈,有效的描写,才能使枯燥的文字之树绽放新芽,才能化腐朽为神奇,锻造佳作美文。

作者简介:冯华,女,1973年4月出生。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多年来致力于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上一篇:食管癌下一篇:诚信永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