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2024-05-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精选8篇)

篇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江 苏 省 职 业 学 校

课 程 授 课 计 划 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类别德育课专业计算机;应用电子授课班级09计算机;09电子授课教师张继格学校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篇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来源:发布日期:2010-11-24 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简称“05方案”),根据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除必须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学时外,还安排相应的学时用于实践形式的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与技能。2.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1)配合理论教学和为了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的“知”与“行”的一致。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

(3)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着眼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学生作好走向社会的思想认识上的准备,在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有必要认识和解决、而又是仅有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或很好解决的特殊社会问题时,即有必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这类教学任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立场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提高职业人生境界,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3.教学要求

(1)教学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发展为中心。实践课程设置必须围绕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本身成长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安排。

(2)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内容。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在校内校外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获得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强调从学生直接经验出发来学习,强调学生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实践课堂的主体,以主体的积极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3)教学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如社会调查、辩论演讲、道德观察等。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但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纳入学院正式的教学计划。4.教学的主要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教学可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类。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形式。

(1)课内实践教学

① 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教师根据教学涉及内容,举出1-2个典型的案例或典型行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议论,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并推荐代表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它小组交流看法。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交案例或行为分析材料。

② 讨论或辩论。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1-2个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预先准备,也可以在课堂上即兴进行。讨论最终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辩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上交有关讨论或辩论结果的书面材料。分组讨论、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每一专题给学生2-4个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分组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及结论。

③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对校园生活及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有关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道德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道德情景剧”。每个剧目先在班上表演,学生针对剧情和表演效果进行分析评议,并上交评议结果。优秀节目选送参加年级及全院的汇演和比赛。④ 师生角色互换。师生互换角色,即“把讲台让给学生”。教师事先把需要讲授的主题、内容、重点告诉学生,指出所需材料和收集材料的途径,指导学生分组按指定的教学任务分头备课,然后学生集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当好听众,并适当进行点评。活动结束,学生上交备课材料及活动心得。

⑤ 观看影视资料。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学生就观看后的感想展开讨论或辩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评。活动后,每位学生上交心得材料。

⑥ 自评和互评活动。教师指定评价内容和标准,先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自己的心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法制观念、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入手,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人际交往、举止行为、气质品德等方面的状况和程度进行自我测评,写出“自评稿”,然后再由小组成员对其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对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反思,并上交书面材料。(2)课外实践教学

① 参观访问。教师事先向学生介绍需要访问的地点和学习的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感性地认识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活动结束,学生上交学习心得。

② 行为训练。指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就某一行为规范进行强化训练,进而养成经常性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认真总结和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并上交评价材料。③ 社会调查。教师指定调查主题和范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单位、农村开展调查,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群体。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交调查报告。

④ 各种竞赛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竞赛内容和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5.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四全”德育目标的关键。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务必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要认真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还要适当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的效果。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要与其它学校教育形式紧密结合,与学院各职能部门如:党群办、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协调配合,努力从党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网络教育活动中吸取教学资源。

(3)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管理和督促检查。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及时汇总、整理有关实践教学活动的材料,建立资料档案库。根据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由教师评定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

6.实践考核办法(1)课内实践考核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总评成绩的20%。课内实践包括在4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内。(2)课外实践考核

① 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② 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③ 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④ 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活动安排情况

绪论(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现场调查

可以采用现场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感受、对大学生活的憧憬等。教师可以现场解答学生问题,也可以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解疑释惑。

二、交流讨论

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主要谈他们进入大学后的感受、体会,特别是刚入校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进行点评。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为自己制订一份学年、学期和每月的读书计划。

二、社会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记录下一些职场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其原因。

三、制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

四、道德践行活动及行为考核

五、计算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本

六、制定大学生生活规划

七、开展走访名师、拜访师兄师姐的活动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讨论

1、什么是理想信念?人为什么一定要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

2、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谈谈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想想?

3、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应该怎样对待并处理在理想追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事业单位或城乡社区进行调查,了解我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并组织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在理想信念的建设方面还应当做些什么。

二、参观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学校周边的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组织学生观看《恰同学少年》影片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问卷调查

对于近年内发生的美国霸权主义行径或日本右翼言行,设计简明的问卷,测试学生的反映,并针对调查结果开展讨论。

二、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和分析大学生中的出国现象?

主要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出国定居区别;怎样才能留住人才等问题。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组织参观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或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收集典型事例

学生收集、分享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弹一星”和“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背后的故事,从中体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观看电影 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

四、演讲比赛

举办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五、评选“家乡之最”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人文、地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召开“家乡之最”展示交流会,提倡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家乡之最”。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讨论

在教师基本讲清本章的主要观点之后,布置学生有重点地进行适当准备,围绕一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坚持把劳动和奉献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2、为什么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一、观看教学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并写出小评论。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评论:

1、对我国社会诚信问题的认识。

2、对现阶段道德是非的认识。

3、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4、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良心?

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三、开展“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宣誓活动

1、在全班范围内征集誓词。

2、评选优秀誓词。

3、集体宣誓。

4、学生交流体会。

四、征集“和谐班集体”创建方案和主题词

1、任课教师提出创建和谐班集体方案和主题词征集的具体要求,即主题鲜明突出,具有本班特色,具有可操作性。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到4人,并指定负责人。小组协作完成,方式不限。

3、提出具体成果,每组学生最好能用PPT形式演示他们的方案和主题词,并简单说明理由。

4、学生以“我和和谐班集体”为题,写心得体会。

五、开展自我激励、团队协作训练

1、组织登山活动,先选好登山路线,做好登山动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负责人。

3、让组员之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要求在登山过程中组员相互帮助鼓励,不让一个成员掉队,使每个组员都能感受到被人关注的氛围,同时也有向他人表示关注的义务和机会。

4、登上山峰后组织相关活动游戏,教师可以之前准备。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课堂讨论

在教师讲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不组,分别讨论几个教学案例,每一个组选出一个代表,并对全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向全班同学汇报。每一组汇报后留出时间让全班同学基于该小组的讨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再次讨论,教师在此甚基础上做出总结,并给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一、辩论赛

辩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是否过时?

二、开展诚信活动 在各教室、考场张贴诸如“宜将平时勤学习,不可沽名去作弊”、“考试请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警示性标语,并在校报上发表了评论“考试作弊有违诚信”的文章。

三、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1、指导学生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3-5人一组,并指定负责人。

3、各组自行准备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全班对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诚信现状,并提出建议。

四、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任课教师布置学生收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写出原文、出处及其含义。每位同学不少于5句。

2、在班级中选举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五、开展“奉献爱心、关爱孤老”志愿者服务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1、第一节和第二节为讲授重点,第三节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法律条文。

2、利用课堂时间做关于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

3、围绕社会公德和校园里的社会公德实际情况开展一次课堂讨论。

4、讲一讲你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你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分析。

5、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的感人故事;收集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观看20世纪50年代故事影片:《不拘小节日的人》(长达40分钟),并结合影片讨论。

2、观看新时期在我看来故事片:《离开雷锋的日子》(长达90分钟),并结合影片讨论。

3、调查问卷:开展为父母洗洗脚的活动,珍惜回报父母无私的爱;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3个人,写一封感恩信寄给对方

4、“做诚信大学生”签名活动

5、进行公民道德状况调查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4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什么是职业道德?

2、你准备从事的职业有哪些道德方面的要求?

3、你对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道德的状况有何看法?

二、结合我省回乡创业大学生的奋斗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2、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你打算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三、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爱情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事业、爱情与人生?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恋爱观?

3、恋爱中的男女应当恪守哪些基本的道德要求?

四、测一测:你是否了解你的妈妈

1、你妈妈的生日是

2、你妈妈的体重是

3、你妈妈的身高是

4、你妈妈穿码的鞋

5、你妈妈喜欢的颜色是

6、你妈妈喜欢的水果是

7、你妈妈喜欢的花是

8、你妈妈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是

请同学如实回答。请答对6题以下的同学以后多与妈妈沟通。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社会调查:紫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社区访问:成功人士的真情人生

3、学生交谊晚会

4、网络教学:“感动中国”人物资料搜集与大讨论

5、青年志愿者活动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奖知识竞猜

7、“我的道德楷模”征文比赛

7、职业实践(导游、营销等专业)形象大赛

8、中华传统美德演讲会

9、社会调查:请大家收集5个以上成功人士成功的经历或是经验,归纳总结成功人士有哪些共同之处

10、结合“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和“当代孝子”张尚昀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1)当前大学生在“尊老”方面的表现如何?(2)当代大学生应该要树立怎样的孝道观?

11、观看录像《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6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1、课堂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疑难问题或学科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辩论。

2、案例教学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普法教育活动

2、模拟法庭

3、参观监狱和解毒所

4、基层人民法院见习

5、法制教育报告会

6、开展法律知识竞赛

7、安排学生深入周边社区、农村,开展普法宣传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4、考核与实施责任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7课时)课内实践活动安排

1、课堂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疑难问题或学科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辩论。

2、案例教学

实践中教学案例在内容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所选案例要有教育意义。既要有守法的例子,又要有违法的例子,既要注重所选案例的法律性,也要注重案例对做人的影响,切忌庸俗。力求通过一个案例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思想道德水平。②所选案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能选用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和发生在大学生中间的案例。时间上最好选用近期发生的案例,空间上最好选用本地发生的案例。③所选案例普遍性和代表性。趣味性是指所选的案例能引导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案例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吸引力,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明显。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1、人生策划与成功

2、“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

3、创新技能大比武活动

4、创业就业实习

5、组织参观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与法院联系,选择典型的案件进行旁听。参观后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报告或参观体会。

6、练习写作法律文书

本章课程可利用少量时间指导学生随堂练习法律文书的写作。一般练习写作下列文书:①授权委托书。要求学生自设委托内容,将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事项、授权范围、有效期限、当事人签字、时间正确书写。②民事合同书。要求学生自设合同内容,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设计一份合同书。③婚前财产确认书。④还款协议书。⑤民事起诉书。

7、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治中国》的相关录像 课外实践考核方式

1、实践的考核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2、参加以上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要撰写相关的文章或有相关证明。

3、文章数字要求有1500-3000字。

篇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大学, 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 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开设是重要途径, 它不仅有利于三观的确立, 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大学不仅是培养具有理论型、技能型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四有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大学生。该课程教学理论丰富, 层次体系分明, 主要从爱国主义、人生价值、人生理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律常识等进行全方面系统的理论、实践学习。但纵观近几年的上课情形, 发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偏低, 影响微小。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现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定性为公共基础课, 一周四学时。目前的教学现状主要为:第一、教师:教师一般以传统的满堂灌输形式为主, 以教材知识为重, 以点名方式考勤;第二、课堂:定性为考查课, 以合班上大课模式为主, 考核方式为单一, 考核内容简单;第三、学生: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看小说, 为了点名、期末成绩而出勤。以上种种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满怀激情的举例讲解, 学生在下面忙碌着做各自的事情, 最后, 铃声就是各自离开教室的提醒声。这种情形, 彻底歪曲了该课程开设的初衷, 没有规范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 更没有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最后成为学生口中所说的枯燥、无聊、浪费时间、可上可不上的公共课。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改革的方式

要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现状, 真正让这门课发挥作用, 让大学生受益终身, 就必须基于现状做些改变,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学生从求学时就从不同途径接受教育, 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为此, 要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就必须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 突出重点、难点, 学校对于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的选拔就应该要求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丰富的理论知识, 人生真谛, 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最终形成学生自己要学、愿意学的局面。此外, 对于教师队伍的建立, 还可以把工作在第一线的专职辅导员纳入, 辅导员多数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 而且年轻化、专业化,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 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 能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习状况、社会见闻等全方位的讲解,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必须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为了最后的考试, 而是为了积累知识, 塑造自我, 思想、道德、公德和职业虽然有一定的认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智的成熟, 社会的发展, 应该对这些知识要有更进一步的升华, 因此, 只有让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位, 才能重视此课程, 才能改变那种一上课就睡倒一大片, 各干各事的尴尬局面。

第三, 改变上课模式。该课程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师灌输主讲模式, 应形成师生互动, 让学生走上讲台, 阐述自己对政治理论、社会见闻、法律等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再进行详细的点评和引导, 让学生形成具有主人翁意识, 锻炼自己的口才、胆量。此外, 学校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应改变几个班合在一起的大课模式, 应以各个班级为主, 尽量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上讲台的机会。

第四, 改变考核模式, 考试不能简单的以考查课的形式进行, 不能以出大题型或写论文的方式结束, 应像其他专业课一样综合来考核, 要以作业、出勤、平时课堂表现, 更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等结合在一起, 以引起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

第五, 充实教学内容, 该课程主要以思想道德和法律两大块为主, 思想道德内容可以以课本的主题为专题讲解, 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热点, 借助媒体, 如权威人士的讲座, 名人的励志演讲, 某事件的相关视频, 对于法律, 可以重点讲解平时学生生活中及不小心就会触碰的刑法、民法等常见的法律问题并利用法律短片视频等教学模式和工具, 多形式、多角度的给学生讲解, 以扩宽学生的见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重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认识社会, 做出正确选择。因此, 社会、学校、家庭等三方应加强互动合作, 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松, 顾土东, 谢丽霞.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德与法融合[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11) .

篇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关键词]高职特点 法律修养 课程单元目标

高校所使用的“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是教育部对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有效科学的整合,经中央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一本质量非常高的通用教材。但是,本教程没有进行本、专科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同,加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使他们在“基础”课程(特别是法律部分)的学习中实效性比较差。在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对高职特点“基础”课程中的法律教学部分进行课程目标的单元研究意义重大。

一、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课程总目标要求存在较大落差

1. 教师在教學中的困惑

“基础”中法律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多而细,知识点繁而杂,教材中罗列了上100部法律法规,其中较为详细的就有30余部,内容大而全。这也导致了教材中的分级标题多。从法理学到宪法、基本法、诉讼和仲裁以及调解制度等,把法律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很多知识点只能蜻蜓点水,结果是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材以理论叙述为主,案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易读下去,导致他们对本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精选一些现实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2.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期望与实际教学结果落差较大

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所侧重的是对人们行为提出禁止或许可或允许的要求,对人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底线。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拥有健全的用法能力,具备自觉的护法意识,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既必要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现实中对法律问题或现象不懂或困惑的地方比较多,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很强烈。但他们实际拥有的法律知识不多,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另一方自己却出现了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出现认识与行为的分裂。他们内心有拥有强大的法律知识去维权或充当社会正义使者的渴望,因此,他们想通过“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获得强大的法律知识来达到目的。可实际结果是自己的期望与教学实际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二、结合高职生实际,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单元目标研究的必要性

1、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了解法的产生、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创制和实施、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会全面了解,对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去提高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完整的学习,会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但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法律实践能力不高而变得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部分法律概念有认识,但对于跳出理论范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如学生对书写民事诉讼状等最起码的法律技能就不具备,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没有实效性可言。

2、在总目标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法律素质是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开设“基础”课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课程法律部分的总目标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在宪法为指导基本框架下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在法律意识和控制观念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由于高职生的认知状况和身心发展有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对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的法律事件常常成为他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很容易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行为易走极端。以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的总目标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理法律知识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法律技能。

3、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学生法治精神是课程的价值追求

法治精神的培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高职生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承载着更大的社会期望与责任。自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高职生来说,法治精神的培养注定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生活经验表明,一些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甚至精通法律运作方式的专业人士也会贪腐枉法,并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历史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惩贪治腐,然效果甚微,往往是“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然则风俗之未能移易。”对法律的自觉服从依赖于公民的法治精神,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要确保规则得到遵守,信任、公正、可靠、合群这类因素远比强制重要。恰恰是在法律得到信赖而无需强制性制裁的情况下,法律才行之有效;依法治世者就不必带着警察到处出现。”。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公平、正义精神的内化,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任何建立法治社会的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职生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高,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强烈要求。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等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深恶痛绝,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至首。这也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高职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础”课程的教学正担有此重任,因此提高“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课程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真正得提高,让他们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2][美]伯尔曼.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篇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践课教学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的任务,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帮助学生把前期理论课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理论素养,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

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为校园(包括泰城其他高校)问卷调查。通过“校园调查”活动的开展,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调查选题

1.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2.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 3.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 4.当代大学生求职取向调查; 5.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调查问卷》见附件一

(二)调查活动的实施步骤

1.调查活动的组织

(1)每5人左右组成一个调查小组;(2)每个小组任选一个调查课题;

(3)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调查(至少调查30人以上)。

2.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1)统计、整理调查资料;

(2)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对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依据《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每人写出3000字以上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见附件二 3.提交调查报告

(1)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问卷》与《调查报告》(手抄稿)统一装订成册形成《实践教学作业》;

(2)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实践教学作业》。

三、实践课考核标准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撰写的实践调查报告质量,以百分制评定成绩;实践性教学为1学分。

附件一

《调查问卷》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12题)

您的性别()A男 B女 您所在的年级 1.如果你需要申请学费减免或补助,你会对自己的家境:

A.如实说 B.大肆渲染一下,提高申请成功的几率 C.基本上照实说,略微渲染 2.如果你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那么你毕业后会:

A.一定按时归还贷款 B.视情况而定,如果没有能力就可能拖欠 C.现在不好说 3.如果有同学想逃课,要你帮他签到,你会:

A.立刻回绝 B.犹豫一会儿,但还是帮他 C.乐意帮助,毕竟自己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4.面对高利的引诱去当“枪手”时候,你的态度是: A.绝对不去干 B.要仔细斟酌一下 C.可能去 5.对老师布置的类似论文、作文一类的作业,你的完成方式是:

A.完全自己写 B.参考相应的文献资料 C.直接在网上搜索 D.找人代写 6.你对拾金不昧持何态度:

A.说不清楚 B.支持 C.无所谓 D.反对,没必要 7.假如你买东西不慎收到一张假钞时,你会:

A. 交到银行 B.自己留着作纪念,但绝对不用于流通 C.想办法在市场上用掉 8.坐公交车的人很多,乘务员没有让你买票,你会:

A.下车前主动补票 B.等乘务员问起再补票 C.那么点小钱,不用补了 9.你认为当前的诚信教育是否有效?

A.十分有效 B.有效果,但不是很明显 C.没有效果,纯粹多此一举 10.你认为诚信给人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 B.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C.可以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 11.你认为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是: A.很重要的地位 B.-般的地位 C.无足轻重 12.你认为造成社会上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 B.公民个人素质不高 C.两者兼有 D.说不清楚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10题)

您的性别()A男 B女 您所在年级

1.在您的人际交往中,您觉得您的人际关系如何?()A.关系不错 B.关系一般 C.关系很差 D.不清楚 2.您与同学相处时()A.常常不知道谈论什么,并对建立友谊力不从心 B.开始时比较拘谨,熟悉后就好了 C.总能很快融人进去,拉近彼此的关系 D.不清楚 3.与中学时代相比,您觉得大学的朋友关系是()A.有所进步,更深刻 B.有所倒退,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C.与中学时代一样单纯 4.交往时,遇到与您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您会()A.觉得索然无味,找个借口走开 B.没有多大兴致,但会耐心应付 C.很有兴致的与其谈各自的爱好或观点 D.没有遇到过,说不清楚 5.您对参加集体活动,多认识—些朋友的态度如何?()A.非常愿意,能参加尽量参加 B.看情况,可去可不去 C.没时间,要学习,最好不参加 D.觉得无聊,坚决不去 6.有同学请您帮忙做一件您不愿做的事时,您会()A.直接明确地拒绝 B.婉拒并一般能够成功 C.不情愿地同意 D.总是不知如何拒绝7.假如您被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聚会,而聚会上的很多人您不认识,您会感到()A.很自由 B.拘谨,但能与人简单聊几句 C.十分不自在 D.没有特别的感觉 8.上大学后,离家比较远,一般你与家人谁先主动联系对方()A.自己 B.家人 C.都主动联系过 D.很少联系 9.开学第一天与同班异性同学初次见面时,您会()A.想认识,并会主动与其攀谈 B.想认识,但不好意思开口 C.想认识,但因无共同话题而无法开口 D.觉得认不认识无所谓 10.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网友,那么网友与现实中的朋友相比,您觉得()A.现实中的朋友更可靠 B.网友更谈得来 C.各有各的好处 D.没有网友,不知道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问卷调查(10题)

您的性别()A男 B女 您所在年级

1.您的恋爱经历()A.从未恋爱 B.曾经恋爱过 c.正在恋爱中 2.您期待的爱情是()

A.影视中的浪漫爱情 B.经典文学作品中刻骨铭心的爱情 C.传统的稳定爱情 D.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3.您认为大学生恋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恋爱双方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 B.恋爱双方有真挚纯洁的感情 C.精神空虚、找个玩伴而已 D.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不谈似乎“落伍” 4.您在选择男(女)朋友时会考虑他(她)的()(请按主次顺序排列)

A.相貌 B.性格 c.个人能力 D.家庭条件 E.人格魅力 F.其他(请注明)5.您认为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难吗?

A.学习、恋爱相互促进 B.虽然很难,但经过努力还能处理好 C.我一直在尽力处理,可力不从心 E.在我看来处理好二者关系根本不可能 6.您觉得恋爱对您生活的影响()(可多选)

A.恋爱让我的生活充实、完整 B.恋爱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关怀 C.恋爱影响了我与其他朋友的交往 D.恋爱让我生活中增添了不少麻烦 7.您在恋爱期间,每个月(将)在对方身上花销大约()A.50元以下 B.50-200元 C.200元以上 D.四位数 8.您对大学生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持什么态度?

A.反对 B.赞同 C.能理解,但自己不会做 D.无所谓 9.您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恋爱就是为了婚姻 B.恋爱与婚姻是两码事、毫无关系 C.恋爱是为婚姻积累经验 D.不清楚,没考虑过 10.假如恋爱不成双方分手,您觉得你们将会是()

A.普通朋友 B.蓝(红)颜知己 C.互不往来 D.敌对的两人

四、当代大学生求职取向的问卷调查(8题)

您的性别()A男 B女 您所在年级 1.当您选择工作时,您会选择下列哪些地区?()A.大城市 B.中小城市 C.国外 D.国家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区 2.当您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时,您会选择()A.不接受这份工作,选择待业 B.先干着,找个机会再跳槽 C.再苦再累也要干下去,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D.一直找下去 E.自己创业 F.继续深造 3.您希望选择的工作单位类型是()A.国家事业单位 B.外资企业 C.合资企业 D.民营企业 E.其他 4.您做上述选择的标准是如何排序的()A.工作稳定 B.工资、福利待遇好 C.工作环境好 D.社会地位高 E.工作前景好 F.给员工自由度大,有利于发挥才能 5.您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为()元

A.800~1500 B.15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6.对您择业取向影响最大的是()A.父母 B.老师 C.朋友 D.恋人 E.不受他人影响 F.就业指导员 7.工作中您最想得到()

A.丰富的工作经验 B.人际关系 C.财富 D.社会地位 8.您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

A.实现个人价值 B.为生计的需要 C.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D.满足个人兴趣和爱好 F.为社会做贡献

五、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9题)

您的性别()A男 B女 您所在年级

1.您认为我国的法律执行情况如何?()

A.很有效 B.-般 C.只是一纸空文 D.不清楚 2.您觉得影响法律执行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A.立法问题,立法的权威性不够 B.多方面因素使人对法律不够尊重 C.执法不严 D.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 3.您关注国家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吗?()A.经常关注 B.关注过 C.从不关注

4.请问您觉得在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中开设法学公共课由必要吗?()A.很有必要,可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B.有必要,但可能作用不大 C.无所谓,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 D.完全没有必要 5.请问您在饭店吃饭时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吗?()

A.每次都索要 B.偶尔索要 C.大笔金额才索要发票 D.很少索要发票 6.请问如果您购买到小型假冒伪劣商品,您会采取以下哪种措施?()A.自己找商家协商,要求其进行退换 B.找消协投诉,让其来协调解决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D.其他(请注明)

7.如果您购物时被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您随身携带的物品,您会:()A.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 B.拒绝,强烈抗议 C.找商场领导吵架,求个说法 D.去消费者协会投诉 E.其他 8.您周围的人或自己一般把“被告”看成:()

A.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 B.打官司中理亏的一方 C.打官司时的一方 D.被诬陷的一方 E.没什么看法 9.如果遇到法律纠纷,您希望自己是:()

A.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的人 B.有钱人 C.交际甚广的人 D.高级干部

附件二《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报告的基本界定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是调查主体对特定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形成的汇报性应用文书。

二、调查报告的形式结构

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一)标题

公式化写法即 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如《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就是这样的标题,其中‚一个富裕居委会‛是调查对象,‚财务‛是调查课题,‚调查‛显示文体是调查报告。这样写的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二)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要式

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的开头: 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是一家以生产钟表为主的大型企业,1987年成立于深圳。在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的沃土上,该公司坚持不懈地实施名牌战略,终于在竞争激烈的钟表行业后来居上。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创业,飞亚达 8

由一个钟表小厂发展为总资产逾八亿元,年创利润八千万元的上市公司,成为国内同行的翘楚。

这个开头把飞亚达公司发展情况和主要成绩作了概括的介绍,提纲挈领,统率全文。

2.交代式

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如:《关于北京市家用缝纫机销售情况的调查》一文的开头就是这样的:为了加强对家用缝纫机的经营,更好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我们采取了走访经营单位与分析历史资料的办法,对北京市家用缝纫机历年销售情况以及当前社会保有量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认为北京市场除上海缝纫机供不应求以外,其它牌号缝纫机销售在北京市已趋于饱和。

这个开头包括目的、方法、范围和结论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属于交代式的开头。

3.问题式

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例如《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调查》的开头: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正在我国农村迅速突起。这种经营方式对我国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化有哪些作用?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扶持其发展?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同10个县(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形成了一些共识。

该段入笔先提问直接暴露问题,即属于问题式写法。

(三)主体

前言之后、结语之前的文字,都属于主体。这部分的材料丰富、内容复杂,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排。其主要结构形态有三种:

1.用观点串联材料

由几个从不同方面表现基本观点的层次组成主体,以基本观点为中心线索将它们贯穿在一起。

例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增收——山东省微山县调查》的主体就是这样的形态。它由四个部分构成:‚抓住了规律就抓住了根本‛,‚把握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市场竞争,加强联合与协作‛,‚遵循价值规律,推进农业‘四化’‛。这四个部分是由标题所显示的基本观点贯穿起来的。

2.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

课题比较单一,材料比较分散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作者经分析、归纳之后,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将它们梳理成几种类型,每一个类型的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达,形成一个层次。每个层次之前可以加小标题或序号,也可以不加。

例如1999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调查报告《不信民心唤不回——从宁乡县五个乡镇的变化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别从原因、措施、启示三个方面着眼,写了三个大的层次。其中原因又概括为五条,启示也概括为三条,又形成大层次下的若干小层次。

3.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

事件单

一、过程性强的调查报告,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它实际上是以时间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类似于记叙文的时间顺序写法。

例如:199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栏目发表的《暗访北京站前发票非法交易》一文,分别写了这样几层内容:12月6日15时35分,记者在北京站东侧出站口遇到第一个卖发票的人;过马路前,又遇到四五个卖发票的小伙子;过马路后,被一个穿棕色皮衣的卖发票者拦住纠缠难以脱身;在站前丁字路口东北侧又遇到几个卖发票的男女。这种有清晰过程的写法,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结尾

调查报告常在结尾部分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因此,它的结尾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

1.概括全文,明确主旨

在结束的时候将全文归结到一个思想的立足点上。

例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结尾:邯钢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方 10

式,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邯钢的作法为国有企业实行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这样的结尾,提供了清醒的理性认识。

2.指出问题,启发思考

如果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者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只要把问题指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或者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是很有价值的。

例如《暗访北京站前发票非法交易》一文的结尾:记者随后又转了几个地方,16时10分从北京站前离开。在这40分钟里,碰见了大约20名卖发票的不法人员。听口音他们大都是外地人。从言谈举止可以感觉到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在广场、路口维持秩序的公安、保安人员不少,也许是司空见惯了吧,记者没有看到他们出面制止这种不法行为。

对发票非法交易的现象,到底该由谁来管,怎么管?作者指出这一问题,相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在揭示有关问题之后,对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例如199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专题调查《人情消费,让人如何承受你!》就写了一个建议性的结尾:遏制人情消费,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倡导社会新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倡新事新办,勤俭持家,厉行节约,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节日期间,报纸、电台、电视台可举办专题栏目、节目进行宣传,文化部门应挑选一批优秀的影片(主要是婚丧嫁娶新事新办方面的)在各乡镇、村巡回播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其次要制定社会规范。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行节俭办红白喜事。建立约束机制,对人情消费进行引导、规范、管理。三是严格稽查。对大操大办甚至借机敛财的干部要严肃处理,直至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篇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法律基础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75分)题目1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法与法律完全相同。()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法与法律密切联系,经常通用,但是又有区别。法律是狭义上的法。法具有一般性,而法律具有具体性。法律一定是法,但法不一定都是法律。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2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3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宪法统帅下形成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4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5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然未能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在总结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开辟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法治思想,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6.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7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7.程序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8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不得定罪处刑。”()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9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0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0.法治思维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1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2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2.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3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3.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4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4.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5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5.社会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正确的答案是“错”。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题目1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

A.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C.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D.法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法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题目17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选择一项:

A.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B.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C.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D.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题目18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选择一项: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题目19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是()。选择一项:

A.有没有法律 B.法律的多寡 C.法律的好坏

D.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题目20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下列不属于程序法范畴的是()。选择一项:

A.民事程序法 B.刑事程序法 C.行政程序法 D.证据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篇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授课内容:绪论第一节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人生新境界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编写者: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胡慕贤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内容:绪论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与以前相比的一些特点和新变化,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制定新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培养优良、踏实的学风,从而使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适应人生新阶段,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新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的不同特点,明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并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难点是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实现从中学

到大学的角色转化并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与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对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09级新生汽车环境工程系 环境监测专业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什么是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人物简介:1916年即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1931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至1948年随

国民党迁台。到职后多次阐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为

大学第一要素”等办学至理,并积极延聘国内国际著名学者来校执教。他认为:大学“应有两

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发展为一所在国内外颇

有影响的学府。

‚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我们不能设想一所

大学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楼,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学富五车的大师,但更不能设想一所大

学没有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只有这些年轻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魂

之所在……大学,因大楼而大,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理固宜然。‛——许智

人物简介: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随后考上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

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该所长期工作。1979年至1981年,先后在英国约翰依奈斯研究

所和诺丁汉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2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中科院副院长;1999年11

月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院士。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重点)

(一)学习要求的新变化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

段。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尽快

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

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

操守,建设精神文明,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党和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

境,就是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1、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

2、专业方向基本确立

3、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

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从学习任务看,中学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升学或就业作准备,大学则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培养各部门各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学习内容看,中学教育是多科性、全面性、不定向的,大学则是一种定向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较专、较深,且与各专业学科领域发展前沿接近。从学习方式看,中学学习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由教师“领着走”,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大,而大学学习强调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形式独立研究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

1、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

2、同学间的个性、成长环境存在巨大差异 需要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看,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不少人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饮食起居由父母安排,而大学是集体生活,住公寓吃食堂,凡事全靠自己处理,这种变化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同学不啻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生活习惯看,气候环境的变迁、饮食方面的差异、语言交流的不适、作息制度的不同、卫生习惯的改变,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从生活范围看,中学生活领域较窄,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式”的从家门到校门,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一,而进大学就如从“小天地”来到“大世界”,生活领域大为拓宽。

(三)社会活动的变化

1、生活丰富多彩

2、锻炼的机会增多 需要有主动的参与精神

可以用“两点一线”来形容同学们的中学阶段(公理是三点一线),“学校——家”。进了大学就不一样了,进入各种社团、协会、学生会等组织的机会增多,各类活动丰富多彩,这是因为大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什么能力?协调力!协调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能力,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锻炼一个人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锻炼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因此,可以说,上课时学习,下课也是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根据自身时间、精力以及爱好等因素,选择性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咱们柳职院称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拓展自己才能,挖掘自己潜能!

二、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大学新生活不适应的表现

第一,自我地位改变导致自我评价失调。大学生中多数人中学时期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新环境中人才荟萃,群星灿烂,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或消失,面临学习成绩重新排列的局面,从鹤立鸡群变成“鸡立鹤群”,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极易导致自我评价失调。

学习期望不当导致情绪波动。

同学们在中学时代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就会发现学习竞争激烈,想取得优异成绩绝非易事。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同学学习吃力、成绩欠佳,心理产生危机感,出现了焦躁或悲观失望的情绪。对此不应怨天尤人,也不能自暴自弃,而需要认真查找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案例:小A是某高校的一名新生。从小学到中学,小A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这所大学录取的时候,小A踌躇满志,决心一定要以中学时期的拼搏精神,在大学期间再创辉煌。入校后,小A在这个决心的推动下,开始了积极的行动,第一线门课都准备了笔记本,教师上边讲,他在下边记,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过去了,小A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却收效甚微,感到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很不适应。比如每节课老师都要讲十几页甚至几十页,容量太大,以至于很难在下课前吸收、消化;由于内容多,老师讲得比较快而自己又记得慢,记笔记常常是丢东落西,笔记对理解重点、难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老师讲完课就走人,很少辅导,有了疑问不能有及时向老师请教,又不好意思问同学,问题越积越多……看着别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作出快速反应,踊跃发言,小A困惑了:我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总比别人多,为什么问题越来越多呢?就反映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特点,不但学习缺乏效率,还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心理压力。

第二,理想现实差异导致失望消沉

进大学以前,许多学生对现实社会以及大学生活了解甚少,往往凭着想象,把大学描绘得过于理想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望。一旦进入大学,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与期望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感到困惑、迷惘,产生失望感,情绪消极低落。

部分同学没能考入自己钟爱的专业或学校,使职业理想难以实现。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重新评价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自身条件,发觉与实际所学专业不一致,由此产生挫折感。大学现实环境和生活与中学时代的想象存在反差,导致部分同学产生失望感。解决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而造成的诸如专业思想、环境适应等问题,是应予重视的任务

第四、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

大学新生以往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机会较少,经验相对少。进入大学后,马上面临重新结识他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特别是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中,因缺乏经验技巧不善交往,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不愿交往,因异性相处不敢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不会交往等,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感到非常压抑,为深深的孤独感所困扰,这在大学新生中较为普遍。

第三,理想“间断”--迷茫感

考大学的目标实现后,部分同学失去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出现“理想间歇期”,不愿意学习,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厌倦生活。顺利渡过“理想间歇期”至关重要,因为“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需要鼓起理想的风帆。

(二)对策

一是要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我,树立尽快适应的自信心

大学新生应当有主动适应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主动适应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被动适应却常常于碰壁和跌跤之后才开始觉醒。不适应是暂时的。通过主观努力,出现的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对此应树立自信心。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自暴自弃或听之任之都是不可取的态度。自信心是战胜困难顺利完成转变的前提条件。自信,不是盲目乐观,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足够的信心。要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

二是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在大学这个新的起点上,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理财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所以

应该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学会吃亏、主动碰壁、积累经验和教训。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三是要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四是要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五是要升华理想,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学知识:即学会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学 做:即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生存:适应和改革自己的环境。该报告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理念,受到全世界的推崇,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一个人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学习理念,由应试教育转向自主学习,由单纯学习知识转变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变一次性学习为多次学习和终身学习。须知,学校学习只能是基础性的学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难以受用终身,人们可以毕业,可以告别学校,但不能告别学习,这即是传统的学习理念向现代学习理念的转变。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一方面要搞好学习,取得近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取得远期学习效果。未来时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通常称为“功能性文盲”。只有学会学习,才能驾驭知识而不是被知识所奴役。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学习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新,是在本世纪初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涵义也在拓展和深化。创新,一般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指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观念,新的学说和技术,新的制度和方法等一切新鲜事物。

创新型人才,指能够产生新思想,使之深化、交流并应用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促进该领域工作获得成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

(1)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提高综合国力不可能依靠技术引进,必须要有自主创新能力。发达国家既使没有政治偏见,也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你,然后让你和他竞争。

(2)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习惯和观念。

创新意识是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创新意识的基本要素:批判精神。这是创新意识的第一要素。创新首先意味着对旧观念、旧事物的扬弃,是要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因此,创新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不迷信、崇拜任何偶像、教条和一切不适应现实情况变化的旧观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善于吸取旧事物、旧观念中的合理因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提出自己的新创意、新思想。

风险意识。创新是做前人未做的事情,是对旧事物、旧观念的否定,是对传统习惯势力的挑战,是对现状的革新,因此很容易受到传统习惯势力和错误倾向的压制打击,致使创新的风险和代价较高。加之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创新的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有时甚至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任何创新都面临着风险的考验。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学校教育使人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经过前人探索、概括、提炼和检验的认识成果——完整化了的知识体系,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它把学校学习扩展到整个社会,把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多数人,把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身,使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学校教育在整个知识经济体系中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并意味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变革。

(2)终身学习的实质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来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鼓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思想,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3)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在岗学习”、“终身培训”已经成为人力资本管理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就是工作的组成部分。”

四、培养优良的学风

什么叫学风?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模式,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等。

优良的学风包括哪些特质呢?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本节课先了解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目的就是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性(或称工艺型、执行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

第一,地方性与行业性。

第二,市场导向性

第三,技术技能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共同特点

1、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2、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3、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4、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实践能力。

5、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鲜明的特色。

五、提出思考题讨论

1、你希望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成为什么样的人?

篇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

课时数过少而教材内容专业性强。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大纲的安排, 法律教学部分的课时数为十个左右。在极为有限的法律教学时间中要讲述法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一系列法律内容, 显然对于教师是极大的挑战。在课时数过少的状态下, 教师只能尽力赶进度, 一些很重要的法律知识无奈下只能一带而过, 没有足够时间深入讲解, 更不用说一般法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富有魅力的教学环节的开展。通过几年来学生的反馈我们看到, 原本学生对于法律部分非常感兴趣, 但是由于讲述内容多、时间短, 好多东西来不及消化, 浮光掠影一般, 并未留下过于深刻的印象, 法律教学的目标并未真正实现。

案例使用率不高。在法律教学中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运用大量的案例, 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加强记忆。但是由于课时紧, 导致无法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之中, 很多法律知识仅仅靠教师单纯讲解法律内容来灌输给学生, 这样使得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困难。

实践教学内容难以落实到实处。《基础》课中一般含有6个课时左右的实践学时,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可以说, 如果这点能够顺利实现的话, 将是最有助于大学生接受相应的教育的教学手段。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多种客观问题的存在, 实践教学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目前任教的《基础》课教师, 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用辅导员来做《基础》课教师。真正学习过法学专业的教师数量非常少。法律知识的积累在短期内很难形成。一知半解的教学必然会带来一些知识传授中的错误发生。还有一些老师虽然具有相关的法律背景, 但是缺乏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讲授中就会过于强调法律知识而忽视了法律精神的培养, 这也有悖于《基础》课法律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的目的

最基本的是要明确课程法律教学的目的。对于这个问题,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些老师认为, 法律教学应该给学生传输更多的法律知识, 特别是生活中较为实用的法律知识多多益善。在他们看来, 应用型的法律知识掌握之后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 至于一些“无关痛痒”的法律就懒得去讲解, 比如宪法的相关内容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内容。

不得不承认, 《基础》课中法律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 大部分大学生并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靠着十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是很难掌握现行的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的。综观整部教材的编排, 也不难发现《基础》课中的法律教学的目标很显然并非法律知识的传输。这是因为:

首先, 没有详细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在校的大学生, 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外, 所修读的专业与法学并无多少关联。社会的分工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 大学生需要研读好本专业的相关内容, 这才是未来其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法学专业知识, 并不符合现今这种专业分工的趋势。如若在教学中可以达到使其具有法律精神, 培养其具有法律意识的话, 才真正达到了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次, 短期内全面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不可行性。法学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每一个部门法的学习都会持续一个或两个学期。就算是有专业教师的指导, 学生依然会有诸多不甚明了之处。现行的《基础》课本中每一章内容里都含有几部甚至十几部法律。每部法律的介绍都非常简单, 甚至会给人一种概念罗列的感觉。如果教师定位于教授专业法律知识的话, 在十个课时左右来学习这几十部法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最后, 《基础》课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性。中国的法制化进程一个方面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推动, 另一个方面需要提升非法律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法律专业人士毕竟只是社会中极少数的一部分人, 绝大多数还是非法律专业人士。如果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非法律专业人士了解法律规则、遵守法律、依法行事, 那么依法治国的基础才会打得足够深厚。反观《基础》课, 它的受众绝大多数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 应有目的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培养对法律的了解, 宏观把握依法治国理念, 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现行的社会法律规范。单纯几个条文的宣讲自然达不到这个目的, 因而, 还是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法律意识培养方面。

三、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的对策

1.改革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重点

为了走出现今《基础》课教学困惑, 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的重心。从原本的法律知识的灌输转变为法律意识的培养。尝试按照法律体系总结归纳后进行框架式法制教育, 尤其注重宪法思想的教育。在法律体系教学中, 适当引用全民比较关注的案例, 除了法理分析外, 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法治思想的总结。另外, 可以搜集一些学生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 生动有效地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产生更为直接且深刻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去关注法治动态以及阅读何种法律书籍等, 注重从宏观方面引导学生, 为学生答疑解惑,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升法律素质。

2.强化案例式教学

法律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 使学生在思考、分析、研讨中从现象分析出本质, 从而得到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中最为关键的是寻找经典的案例, 只有找到这种案例, 学生通过分析必然可以有效地开阔视野, 加上教师从提升法律意识的角度加以引导, 自然会达到提升学生法制观念的目的。在这里, 教师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如何能够找到简单却有代表性的案例, 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努力。

3.尝试丰富教师角色, 进行分工授课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法律专业学习的背景, 可以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分工授课的模式。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讲授道德教育部分, 而法律教学的内容则交由学校中专业从事法学教育的教师来承担。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法学专业教师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法律应用经验, 也可以尝试邀请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从业人士从实践的角度来学校和学生交流, 开阔学生的视野。

4.改革考试考查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课程考核的主要模式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加所得总成绩。卷面成绩一般会占到总成绩的60%~70%, 这就是说, 在学生考试成绩中还是以理论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变知识为实践。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不仅要了解这种规范, 更应该学会去实践这种规范, 做到“知行合一”。因而, 《基础》课考核方式应加大对法律实践内容的考核力度。比如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题目, 开设学生模拟法庭或者模拟事件现场, 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也可以学生之间根据对实际生活的了解, 做相互之间的法律实践水平的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来给出具体实践分数, 以便于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全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0) .

[2]胡姝, 刘宇.加强高校法制教学的几点建议[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6) .

上一篇:关于办理户口档案托管的通知下一篇:一体化教学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