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3重点

2024-05-09

政治必修3重点(精选8篇)

篇1:政治必修3重点

传统文化

(2)请你就如何将古龙而深厚的宣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答出“保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指导思想”、“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五个方面中的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lO分)

(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2分)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类似端午节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着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

(4)我们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化、分化的图谋。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理由。(9分)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塑造人生。(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3分)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2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28、近来,重新诵读“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活动在全国掀起高潮,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儿童加入其中,有的地方还准备将“四书五经”等篇目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对此,有人表示赞赏,有人认为这是开历史的倒车。

请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读“四书五经”活动的看法。(9分)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

要继承和发扬。(3分)

(2)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局限性,我们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清其精华和糟粕,不可全盘吸收。(2分)

(3)发展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还要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分)

2文化与综合国力

3、材料一:20世纪中叶,面对超级大国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我国在技术基础薄弱而又得不到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相继制造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二: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谈谈你对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谈谈材料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4分)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分)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不断开发我们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我国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8分)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9分)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6分)

[答案](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每个要点3分)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5分)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江苏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江苏文化消费水平对江苏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江苏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江苏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④文化塑造人生。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简要从文化的作用说明世界各国要高度重视增强在国际交往中的文化的重要性。

(1)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在国家间综合国力对比中的分量越来越突出,当今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的竞争。(4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4分)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1分)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3文化竞争力

⑴含义: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⑵表现: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素质人才

⑶重要性: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发展中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⑴从物质生活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⑵从精神生活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精神产品,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提升文化竞争力?

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⑵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⑶转变政府职能

⑷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⑸“人才兴文”战略

⑹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4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1)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①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1.社会: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个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5文华多样性

材料二: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怎样理解和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①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4分)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分)

(2)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4分)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多样性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体现了什么道理?

①这说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② “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因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具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这一段可回答为什么要做到“各美其美”?)③“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一段可回答怎么样做到“美人之美”?)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确良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于2009年8月18日至8月26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据了解,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有人认为,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创新,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1)这个说法是片面的。(2分)

(2)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因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4分)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而且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3分)

(3)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4)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3分);

(5)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联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分)

各国为什么应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8分)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各国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取长补短”。

(3)各国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承认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所以,各国应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8分)

3、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现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他们切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

(1)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设计具有本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尊重发展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这是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6分)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①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只有克服那些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以及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向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篇2:政治必修3重点

1.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些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的总量就越大;

(2)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6.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和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因此国家应该完善分配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4)物价总水平也会影响消费。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7.消费心理及消费观念: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正确的金钱观:

篇3:政治必修3重点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篇4:政治必修3重点

1. 接受(建议或挑战)

He was afraid to take up a challenge.

他害怕接受挑战。

2. 拿起

Take up your arms to fight.

拿起武器战斗吧。

3. 开始从事……,开始承担……

He decided to take up photograph as his career.

他决定从事摄影事业。

4. 占去(时间或空间)

Writing the paper took up most of the weekend.

写论文占去了大部分周末时间。

5. 继续

Harry took up at the point where John had left off.

哈利接着约翰停止的地方继续讲那个故事。

constant

adj. 时常发生的;连续不断的;忠贞的

constantly adv. 经常地,反复地

The old man’s hands shook constantly.

老人的手不停地颤抖.

He is constantly disturbing me.

他总是在打扰我。

He has been constant in his scientific research.

他一直不断地进行他的科学研究。

I am Jay’s constant fan and supporter.

我是杰伊的忠实粉丝和支持者。

lack

n. 缺乏;短缺的东西

v. 缺乏;不足;没有

1. n. 缺乏(某物)。后常接介词of

I haven’t finished the painting for lack of time.

由于缺少时间,我没有完成绘画。

2. v. 缺乏,通常接抽象名词,但不可以再接of:

I lack words with which to express my thanks.

我找不到话来表达我的感谢。

He is good at his job but he seems to lack confidence.

他很擅长他的工作但似乎缺乏信心。

They lacked (for) nothing but money.

他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

3. 短语:be lacking in,“缺乏”,其中lacking是形容词:“缺少的,不足的”,但不可以用在名词前做修饰语。

A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areas have been seriously hit by the typhoon. Now people in the affected areas are lacking in food and fresh water.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严重遭受台风的袭击。现在人们在受灾地区缺乏食物和淡水。

He lacks courage.=He is lacking in courage.

他缺乏勇气。

be/get back on one’s feet

(困境后)恢复;完全复原

After receiving timely treatment, the boy was back on his feet.

得到及时的治疗后,男孩完全康复了。

He soon got back on his feet after the fall.

他受过挫折,但很快就东山再起。

The new chairman hoped to get the company back on its feet within six months.

新董事长希望在六个月内使公司恢复元气。

professional

adj. 职业的; 专业的

I can’t imagine he is a professional footballer.

我无法想象他是一个职业球员。

I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我将成为一名专业记者。

professional team 专业队伍/proffessional standards职业标准/proffessional advice专业建议

相近词辩异

profession 指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训练;

career 指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职业,生涯。

He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reporter.

他开始了做记者的职业生涯。

occupation 工作,是job的比较正式的说法。

Please state your age, name and occupation.

请写明你的年龄、名字和职业。

acquire

v. gain or get by one’s effort 获得

nlc202309040154

acquisition n. 获得; 习得; 获得物

I managed to acquire two tickets for the concert.

我设法弄到了两张那场音乐会的票。

The acquisition of a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it.

语言的习得不等同于语言的学习。

He is a valuable acquisition to the firm.

他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

注意 不要把 acquire(获得, 学到)和inquire(询问, 问明, 查究)混淆

case

n. 情况;病例;案例

It is true of every case.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

In that case they would receive financial aid from the state.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得到国家的财政援助。

The case was tried last Wednesday.

上星期三审判了该案件。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 in case of rain.

带把伞吧,以防下雨。

case在定语从句中的常见考点:

我可能要住院,如果那样我就不去度假了。

误 I may have to go into hospital, and in which case I won’t be going on holiday.

正 I may have to go into hospital, in which case I won’t be going on holiday.

正 I may have to go into hospital, and in that case I won’t be going on holiday.

demand 需求;强烈要求

1. 我要求他答复。

误 I demanded him for an answer (to answer).

正 I demand an answer of him.

注 demand 不能把要求的人作为宾语直接连在一起,须加of。

2. 我要求约翰立即到那儿去。

误 I demanded John to go there at once.

正 I demanded that John (should) go there at once.

注 看到 demand 容易让人联想到want,于是生出demand sb to do这样的结构来。demand与order, command等词一样,不能接“宾语+不定式”,应该接that从句,且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用虚拟语气,即“(should)+动词原形”。

3. demand后接动词不定式时,主语通常是人而不是物;动词不定式可根据需要用主动或被动形式。例如:

She demanded to be told everything about it.

她要求知道事情的整个经过。

accuse

accuse sb of sth指控某人做某事

1. A neighbor may accuse a man watching TV too loudly.

一个邻居可能指责一个人看电视太大声了。

2. He was accused of stealing a second hand car.

他被指控偷了一辆二手车。

相似结构短语:

inform sb of sth 告知某人某事

remind sb of sth 提醒某人某事

rob sb/someplace of sth 抢劫某人某物

cure sb of sth 治愈某人某病

warn sb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1. It’s a dilemma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ll the process of global warming to certain degree.

A. speed up B. set up

C. sweep up D. take up

2. After study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for five years, Jane her job as a doctor in the countryside.

A. set out B. took over

C. took up D. set up

3. Mary was well prepared for the job interview because she wanted to leave them a good .

A. permission B. admission

C. expression D. impression

4. 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we must learn and progress or we’ll risk becoming a dinosaur.

nlc202309040154

A. constantly B. instantly

C. technically D. thoroughly

5. The street is so narrow that they have to themselves against wall to let the car pass first.

A. push B. press

C. touch D. draw

6. Because of the noise made by cars running in the street, I couldn’t my work at home.

A. take on B. depend on

C. concentrate on D. rely on

7. Sometimes some students make trouble in their classroom in order to get noticed.

A. deliberately B. entirely

C. privately D. logically

8. It took him a long time to the skills he needed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er.

A. inquire B. acquire

C. require D. request

9. You may have difficulty with the learning , but if you keep working hard you will succeed eventually.

A. assess B. assignment

C. process D. section

10.—It is raining hard. Will you go to your friend’s birthday party?

—I promised him to go, but the heavy rain really places me in a . I’m not sure whether I will go or not.

A. dilemma B. conclusion

C. disadvantage D. challenge

1~5 ACDAB 6~10 CABCA

篇5:政治必修3重点

作者:追梦

1.At that time people would starve if food ,especially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find)在那个时代感,如果食物难以找到,特别是在严寒的冬月,人们就会挨饿。

2...(with)在这个重要的节庆日子里,人们会吃制成颅骨形状的食物和装点有“骨头”的蛋糕。

3..(laugh)

也许她这会儿跟朋友在一起,正在取笑他呢。

4.很明显,咖啡馆的经理在等着李方离开。

5.王鹏坐在他那空荡荡的餐馆里,感到十分沮丧。

6.“” He thought.(could)

他想: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7.Something if li chang was not coming to eat in his restaurant as he always did.(happen)

要是李昌不像往常那样来他的餐馆吃饭,那问题一定严重了。

8.He could not have yong hui telling people lies!(get)

他可不能让雍慧哄骗人们却不受惩罚。

9.But don’t you think it 不过,难道你不认为瘦一点儿更好吗?

10.Perhaps we ought to combine our ideas and provide a balanced menu energy and fibre.(full)

也许我们两家餐馆的食谱应该综合起来,做出一份富有热量和纤维的平衡食谱。

11.Towards nightfall I found myself sea by a strong wind.(carry)

傍晚时分我发现我被一阵大风刮到海上去了。

12.And it was the ship 正是那艘船把你带到了英国。

13.Well, that americans like to eat a lot.(know)

哦,美国人喜欢吃这么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14.You must come whenever you want and.(have)

您什么时候想来就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15.solid globe.(become)

随后它会变成什么没有能知道,直到38-45亿年前,这团尘埃才慢慢地形成一个固体的球状物。

16.这就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使得生命就有可能开始发展了。

17.So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 of 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continue)

所以在未来的数百万年中,生命能否在地球上延续取决于这个问题能否被解决。

18.很明显,月球要比地球小。

19.on the earth and fell over.(far)但当我试图往前走时,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一个相当于地球上两倍远的地方并且摔倒了。

20.My uncle’.我叔叔在商业区的房子比我们的房子小,但是比我们贵一倍。

21.’ll pass mountains and thousands of lakes and forest ,as well as wide rivers

and large cities.(go)

一路向东行,你们会经过一座座山脉,上千个湖泊、森林,还有宽阔的河流和许多大城市。

22.over 90 metres.(measure)那儿的湿度很大,所以树都长得特别高,一些高达90多米。

Key :

1.was difficult to find

2.with “bones” on them

3.laughing at him

4.it was obvious that

5.feeling very frustrated

6.could be better

7.must have happened

8.getting away with

9.would be better

10.with food full of

11.carried out to

12.that brought you

13.it is well-known

14.have whatever you like

15.what it was to become

16.which made it possible

17.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18.what is clear

19.twice as far as

20.twice as expensive

21.going eastward

篇6:高一政治必修二重点知识考点梳理

(1)必要性: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对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本内容:①自愿原则。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②平等原则。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③公平原则。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④诚实信用原则。它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3)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损害消费者利益;浪费社会财富;造成社会矛盾;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一是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二是生产决定消费水平。三是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四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首先,消费是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其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三、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第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重要性:①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个人,也以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求偿权。⑥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权。

篇7: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1.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某些行业和领域不能由市场进行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发展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加强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两者是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都有扩张性政策与紧缩性政策两大类;

财政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常运用的杠杆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全球化的影响:

利: 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态度: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7.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必须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

篇8:选修内容趋同必修考查重点

关键词:地理 选修 沙尘暴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分阶段教学开展已经为中学地理教师所熟知,而高考试题中选做题分值少的考查方式往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受其影响,形成了重视必修内容、轻视选修知识的现象。但是,笔者从近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角度及考查内容来看,发现借助选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素材,重点考查必修教材主干知识,同时侧重考察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正是近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命题的一大趋势。

下面,笔者通过对几道沙尘暴相关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引起师生们对选修教材的重视,揭示相关命题趋势。

试题一:(2014年全国卷Ⅰ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图1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试题分析:本题四个问题均围绕风沙这一自然灾害展开,在问题设置上,已基本符合我们学习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即分析原因、明确危害、提出防治措施,此题可以说是典型的自然灾害试题了。在分析本题时,学生更多的是照搬脑海中记下的要点,缺乏自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沙源分析上,大多学生仅答出了河流的泥沙沉积,难有进一步的分析,对河流和湖泊水位变化造成河滩泥沙及湖滩泥沙裸露这两个问题的分析不到位,主要是没有联系冬春季节这一特殊时期;第二问原因分析上大多学生仅提出冬春多大风和植被缺乏等,而湖面阻力小和东部河谷的位置对风力的影响却很少分析,脱离了图表信息;第三问危害分析上,侧重从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两方面作用,对路基、轨道、设备及列车运行安全等进行分析;第四问从阻沙措施和固沙措施两方面出发,结合教材宁夏沙坡头保护包兰铁路的草方格沙障进行分析。

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一、二问,涉及自然地理原理分析,学生较难从图表及题干细节分析出相关因素,与平时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案例,发现细节,培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二:(2013年全国卷Ⅱ36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少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2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22分)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影响风力大小因素、沙丘群规模大小的因素等。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沙丘群的形成条件,而沙丘属于沉积地貌,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因此,试题分析主要也是从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泥沙沉积、枯水季节河床裸露的角度出发,再就是加上风沙在此沉积来考虑。而第二问则重点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等。可以说,此题前两问的考点基本上与2014年的错那湖试题的前两问相似,教师在复习选修地理时,如能对该题进行精讲精练,那应考必得心应手。第三问是开放题,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还是缩小和水源丰富与否、风力沉积、流水沉积、地形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此题借沙尘天气的沙源、风力及等高线地形图等相关背景材料,考查必修一教材中河流地貌、风力地貌的知识,以及风力大小与地形的关系,狭管效应本属大学教材知识,但一般高中地理教师会适当补充,学生答题时较难联系到。

试题三:(2013年安徽卷地理部分34题)图3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1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气压分布特点,并借沙尘暴这一气象灾害种类,进一步考查其形成的天气条件,考查学生结合气压图分析自然地理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第一问,根据等压线分布图描述区域气压分布特点,这是地理分布类试题常见题型,答题时要找出图中气压数值“哪高哪低”,并分析等压线疏密。图中部地区为低压中心控制,其低压中心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为高压中心控制,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小;低气压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第二问,材料中的4月份暗示春季,气温回升将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前暖气团干燥,则难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尘;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此题分析难度较大、要点多,涉及知识面广,需从等压线图的判读挖掘风向与风力大小对沙尘的影响,从锋面气旋中发现冷锋能否形成降水及气旋上升气流对沙尘的影响等,对必修一的气压和天气的教材主干知识有较全面的考查。

考点背景:沙尘天气是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大。在当前人们对PM2.5关注度逐渐上升的社会背景下,沙尘暴这一知识成为高考命题方向属情理当中,且在南方一些湿润地区,如鄱阳湖周边,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沙地裸露,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恶化。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说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段文字深刻阐明了山水林田湖各因素之间的紧密关联。

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宗旨是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搞好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治宝在“绿化荒漠,美丽中国”2014治理荒漠化论坛上发言说:“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分别为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7%和18%。30个省区都有沙化土地分布,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困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都要面临20~38天的沙尘天气,沙尘暴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百亿元。”由此可见,与沙相关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而与沙相关的知识点多面广,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角度,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材分析:

一、在选修五教材中,沙尘暴知识出现在“中国的气象灾害多发区”部分,只有简单的三行教材文字和一个案例分析,这很容易忽视其重要性。但在教材案例中却提出了主要危害,课后设计了思考题:“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从中理解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新教材的特点就是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验等,通过动脑和动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总结出一些重要结论。

二、在必修三教材《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中,以西北地区为例,重点分析了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在自然原因方面分析上,教材从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多种角度综合说明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两个条件:动力条件——风力作用显著;物质条件——结构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在干旱背景下,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这部分知识与沙源知识有关联。

综上所述,我们应注重选修教材案例的分析,培养自主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成因分析,尤其注意与必修教材相关自然地理成因分析;重视高考真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尤为重视审题与答题训练;在高三第二轮复习时,可将必修与选修相关教材合并复习,结合相关考题,引起学生重视。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上一篇:简历中的英语水平下一篇:七年部军训计划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