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2022-08-13

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在高中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有些的知识点是学生必背的,而且这些知识点是高考中政治的常考内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1

1.市场调节

A.优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性作用;市场调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B.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2、宏观调控

(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原因:

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节。(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意义)

3.市场秩序

A、市场秩序、市场作用和市场规则的关系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定性作用的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B、规范市场秩序措施:

国家:

(1)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企业: 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遵守市场规则;还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2

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有国就有税--税收为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②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理解区分)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简述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作用?

(1)含义: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4、简述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和作用?

(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税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2)纳税人: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作用: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1)原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的性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纳税人要做到依法纳税必须: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6、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能区分四种行为即可)

(1)偷税: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2)欠税:纳税人不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取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4)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3

国家财政

1、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从本质上来说,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分配。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注:财政政策国家调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政策,如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税收,免收利息税和农业税,调整出口退税等。货币政策是国家关于货币和金融的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符合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如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等等。

2、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形式有:①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②利润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收费、罚款等。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支出分为哪些部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分为哪几种情况?

(1)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支出分为: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分为:①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②财政盈余:收入>支出,;③财政赤字:收入<支出,。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履行其职能所占有或消费的一定的社会财富。财政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越多,意味着国家可以更好行使国家职能(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等)。当国民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各方面分配比例合理前提条件下,这一说法才能够成立。但是不能够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越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样,对企业的生产扩大和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4

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它有哪些表现?

(1)含义: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表现:

①民族节日

A性质: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

A性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D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即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5.什么是文化交流?它有哪些途径?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人口迁徙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6.什么是传媒?它经历哪些阶段?

(1)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2)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3)特点:①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7.什么是大众传媒?它的地位是什么?

(1)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种传媒叫做大众传媒。

(2)地位: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作用有哪些?又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①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和进步

(2)途径:

①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5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④.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⑤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⑥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及标准?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⑤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为什么重视就业?解决措施?(1)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因此,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党和政府:①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总量。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结构;②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提供就业的指导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劳动者:①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③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企业:①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同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9、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护权益?①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调、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0、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原因: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②现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促进分配公平的措施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强化税收调节,控制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⑤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第二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须占支配地位。 ④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2、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①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 现行的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断再生产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⑤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质文化需求 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

1、生产与消费 本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看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书) 带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毫(3)如何缓解就业压力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①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制经济发展。 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

3、怎么增强:①深化国有制公司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生产力 (1)必要性:①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③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④增强综合国力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 (2)如何发展:①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 (1)公有制主体地位:

1、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

制股份制改革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目的:盈利,本质:经济组织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本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各自特点:(看书) (2)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3)优点: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5)企业兼并和破产(看书)

3、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

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

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Ⅰ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 Ⅱ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 Ⅲ平等就业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Ⅳ多种方式就业观。Ⅴ整体择业观。符合社会需要。

4、维护劳动者权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3)原因、具体权利(看书)、做法 (4)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5)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1、 各种投资方式

(1)储蓄存款——便捷

储蓄机构

—商业银行(以利润为目的,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

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贷款业务——主体业务

结算业务 (2)股票——高风险、高回报

(3)债券——稳健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4)规避风险——保险

{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看书)

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3、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管理

4、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2)如何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5、处理好社会公平的关系:效率和公平并重:

① 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 ②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③ 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6、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国家预

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 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

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

③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

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

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 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

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国家组

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

(2)利润收入(3)债

务收入(4)其他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 的印象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 与流的关系)和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 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 与支出的关系)

例: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的部分

5、税收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意义:(1)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 上是一致的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 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 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 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为基础的。

(3)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

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自觉诚信纳税

6、违反税法:偷税、漏税、欠税、抗 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1)计划和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市场起基础性作用。 PA:看不见的手:市场

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 (2)市场秩序

诚实守信: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落、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局限性:

自发性(追求经济利益,污染、造假等)、盲目性、滞后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辅)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现阶段: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本世纪头20年目标: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更民主权利、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经济建设新要求:(看书)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③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业、社保、收入分配、消除绝对贫困)

④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⑤小康社会的建设同实

现现代化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

展过程(先富带后富)

2、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是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架马车)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

(5)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东北重振、中部崛起、东北率先)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影响: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

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影响: (具体看书)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者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家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更加不平衡。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风险全球化)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一是柄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完全正确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对外开放

(1)世界贸易组织:①三大世界经

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②基本原则:最重要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

注: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两股巨大的力量

5、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对外开放意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4)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走出去的含义: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篇:高中政治必修一问答题介绍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P15) ①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他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门就会减少对他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量的变动,但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对其需求量的急速增加。

③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与其正相关,互为替代品与其负相关。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是价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现)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商场要素。

③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产适销对路的上成产品。

3、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P17)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可支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4、如何正确消费 (消费的准则) (正确的原则) (P21)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9) (1)生产决定向消费

①生产决定向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向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向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6、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P30) 毫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本不相适应的部

分,集中力量加强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原则。

7、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P31)

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用。

国有经济的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8、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措施(P33)

①必须推动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名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动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9、(P35)

(1)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① ②

①必要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作用):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怎么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要求) 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积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10、企业经营成败的因素(P39-40)

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④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⑤树力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周新型工业化道路,维护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国际竞争力。

⑦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道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11、(P42)

(1)

①就业形式

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不完全适,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②解决就业问题的做法

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市场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优先政策,制定劳动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社会主义劳动者风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自主择业观;树力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2、为什么重视劳动者权益(P44_ 实现何为或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13、(重要性)已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P44)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失去的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劳动者要争抢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4、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P59)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实时性按劳分配的基础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实时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级。

② 有利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③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5、如何促进社会公平(P61)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再吃初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实

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的重要举措。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在分配的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制度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在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规范收入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6、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3)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既要提高效率也要促进公平。(分配原则)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在鼓励人们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7、国际财政的作用(P65) ①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命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8、公民诚信纳税的原则(P72) ①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③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④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际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P79) ①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确定、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0怎样维护市场秩序(P80) ①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 形成以道得为支撑、法律为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④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遵法守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2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P81) 不能调节的领域

①市场调节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②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的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③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仅市场调节的危害

④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地下,资源浪费。

⑤社会经济不稳定,发展经济。

⑥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2、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82)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3、社会主义市场的优越性(P83) 把坚持是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集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

24、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P83)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5、为什么要宏观调整(P84)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26、(P8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

①经济持续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2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P88)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28、如何促进国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89)

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资源基础性,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平衡。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P88)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9) ④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经济开放型水平。(P97) ⑤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P92)

2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P92) 30、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作用、消极作用)(P94) 积极作用(①②)

①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②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的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作用(③④)

③经济全球化是指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发张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怎么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勇敢的接受挑战。

31、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求)(P97)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要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④实行对外开放,发张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2、加快经济转变方式(P88) 以加快经济转变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要求: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张战略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经济转变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醋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 课后练习(附答案)

第九课 课后练习(附答案)

1、材料:针对国务院对新能源产业的叫停,有专家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还是有赖于市场自身进行调控,市场有能力通过优胜劣汰挤干泡沫,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形成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

问:对材料中专家的观点你如何评析?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这一角度看,上述专家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固有弊端,如果任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波动和混乱,从这一角度看,上述专家的观点有片面之处。

③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二者缺一不可。

2、山寨手机可以说是最早让“山寨”一词火起来的。目前,“山寨手机”产量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在“山寨手机”的紧逼之下,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几乎全部出现亏损。有人如此分析不少“山寨手机”的制胜妙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不用做研发,不用做售后,更有许多“山寨手机”厂商偷税漏税…… 问:请从市场规则的角度,说明如何规范“山寨手机”的生产经营。

①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市场道德规范,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③严格执行市场竞争规则,禁止各种形式的非法竞争行为;

④严格执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3、材料:近年来,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问: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实施“菜篮子”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正确性。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因此实施“菜篮子”工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②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不能调节物价上涨对百姓生活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来弥补,因此实施“菜篮子”工程有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

4、材料: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同比增长48.6%。调查显示,省时便捷、价格便宜、种类丰富等成为人们选择网购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网民在购物中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如虚假信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于保证、交货延迟、非法购物网站设置陷阱等。 问: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规范网购市场秩序?

①作为网店经营者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从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竞争优势;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消费者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

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鼓励支持网络创业的同时,健全市场法律,法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5、福州市八一七北路穿过福州最繁华的商图一一东街口,云集500多家品牌商店。福州市率先在这里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品尝着诚信的“甜蜜”,由“要我诚信经营”向„“我要诚信经营”转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市场疲软的背景下,这里诚信经营的商业氛围,使福州商圈整体呈现出日渐兴旺的局面。

问: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要我诚信经营”和“我要诚信经营”的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国家要求企业讲诚信。

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所以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 思政 张森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 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 2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教师活动: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

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

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教师活动: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7.2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效率优先的必要性;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1、坚持效率优先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大李迅速致富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当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5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计算会议成本,能使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时刻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减少开会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这家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对效率有影响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师活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必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经济建设中,要不要讲究效率优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追求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追求效率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并且,我国经济的效率长期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最高达到

14、2%,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

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的

7、7倍、英国的

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

9、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壁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下一个治理的 7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重点将是长江沿江污染企业。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过河北邯郸市的例子,1993年邯郸市GDP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

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为

15、4亿元,损失总额高达32亿元,约占GDP的9%。这就是说,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教师引导: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但会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如果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将会导致两极分化,反而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分配众还要兼顾公平。 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6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教师活动:在收入分配中既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是不是矛盾?如何看待它们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7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7页,回答:什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如何贯彻此原则?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 9

奋发努力,相信自己

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中,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也明确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基本要求。

【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答。

上一篇:国资委公司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自我批评与反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