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2024-04-23

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精选8篇)

篇1: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五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许多代表、委员在微博上与网友积极互动,晒出议案、提案。会议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又利用微博让公众及时了解两会信息。这是()①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两会代表、委员切实履行义务的表现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

C.②③

【答案】C 【解析】两会代表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两会信息,体现了他们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人民更好地实现当家作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体现,②③正确。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故①不选。④说法错误。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当家作主”应这样认识()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直接行使 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人民行使立法权

C.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统一行使国家权力,D正确。

3.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近年来不断有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提出相关的立法议案。这表明人大代表是在()A.行使提案权

C.提出相关质询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人大代表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即提案权、质询权、发言表决免责权等;其次要读懂题干。B错误,人大代表没有制定相关法律,只是提出议案,且

B.制定相关法律 D.协助法律实施 B.①③

D.③④ 人大代表也没有立法权,立法权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也未表明人大代表怎样协助法律实施,故不选D。综合可知A正确。

4.评议工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各级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实施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人大强化监督职能体现了()A.人大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B.人大可以代行政府发展经济的职能 C.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我国政府部门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答案】D 【解析】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政府部门对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人大不能代行政府的职能,所以A、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

5.全国人大代表李某针对当前广大农民共同关注的“新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提出了提案草案、在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提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获得大会表决通过。在此过程中,人大代表履行了()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A.①②③

C.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提出了提案草案”是提案权;“全国人大审议获得大会表决通过”过程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权和表决权,①②③当选。质询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排除,因此选A。

6.下图漫画表明()

B.②③④

D.②④

A.人大代表能够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B.人大代表自觉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C.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D.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答案】B 【解析】A、D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

7.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了关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等19项内容,作为今年的重点办理建议,交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改委等38家承办单位进行办理,由全国人大7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 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④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一起构成我国权力机关体系

A.①②

C.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故本题选①②组合。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故③不选;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一起构成我国权力机关体系,故④不选。

8.十八大提出“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和专职委员的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代表的政治权利 B.使执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更加规范和顺畅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是坚持依法治国 D.使人大更好地代表人民制定法律法规、监督“一府两院” 【答案】D 【解析】使基层代表能够更好地履行政治权利,而不是进一步扩大基层代表的政治权利,故排除A。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同权力机关的关系,故排除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故排除C。

9.某全国人大代表说:“我不是为自己说话,老百姓的话我必须说”。这充分体现()A.公民的诉求就是人大代表的诉求 B.公民的利益得靠人大代表来维护 C.人大代表应接受当地选民的监督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D 【解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

B.①③

D.③④ 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中“我不是为自己说话,老百姓的话我必须说”,表明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由此可见,D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C表述正确但不符题意,故不能入选。

10.(2015·重庆重点中学调研)作为人大代表应具备“腿功”“耳功”“脑功”“手功”,更应具备“嘴功”,当代表不是到人大去挂“眼科”“耳科”,应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要求人大代表()A.在审议议案、表决决定时,敢于阐明自己的建议 B.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C.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D.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答案】A 【解析】作为人大代表应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因此要求人大代表要在审议议案、表决决定时,敢于阐明自己的建议,故A正确;B说法不全面,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1.2014年10月,某县人大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并由选民对代表开展评议。自2002年以来,这一活动已持续10多年。该县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做法()①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要对选民负责 ②保障了广大选民对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③方便选民监督人大代表,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能力

A.①②

C.①④

【答案】C 【解析】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产生,要对选民负责,所以①入选;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选民没有质询权,所以②不选;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③不错误;④观点正确入选。

12.(2015·山西太原调研)2014年8月3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以161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①行使立法权 ②行使决定权 ③坚持依法行政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②③

B.①③

B.③④

D.②③ C.②④

【答案】D

D.①④

【解析】修改预算法,是法律的修改与完善,是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的体现,①说法正确,②与题意不符;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正确;坚持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③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2014年9月28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了“占领中环”的非法集会。国务院港澳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相继表态,谴责“占中”,支持特区政府依法处置,维护香港社会稳定,保护香港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决定,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实行普选的宪制基础,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和有效性,不容挑战,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

(1)国务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什么关系?

(2)请结合材料,运用国家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

(3)作为同龄人,请为参与罢课和走向街头的香港学生写一条劝告意见。

【答案】(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的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决定权,它代表全体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独立地行使国家主权或统治权。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对香港特区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和有效性。

(3)如:要多一些独立的理性的思考,选择合理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愿望和要求,要意识到非理性抗争行为背后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14.(2015·湛江调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共取消、转移、下放和委托实施行政审批500多项,公布了《广东省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不得擅自增设或者调整,目录以外不得实施行政审批。

材料二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但广东中小企业还存在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模式、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缩利润空间等问题,广东各级政府从多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材料三 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是全国第一部规范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评价和监督管理进行规范,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行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政府简政放权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小企业应怎样走出发展困境。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省人大上述举措的依据。

【答案】(1)政府简政放权有利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立足国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者待遇。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创建品牌,建立健全公司组织机构,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④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使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篇2: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是孔子学院10周岁生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兴办孔子学院()①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③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C.②④

【答案】C 【解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所以兴办孔子学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故选C。①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①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保护民族的记忆 ③目的是发展本国经济 ④标志着传统文化是财富 A.①②

C.①④

【答案】A 【解析】申遗成功对沿线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能说是目的,故排除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④观点具有片面性。

3.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倡导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也

B.③④

D.②④ B.②③

D.③④ B.③④

D.①③ 有中华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故①③正确,选C。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故排除②④。

4.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答案】B 【解析】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充分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5.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C.②③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旅游者要尊重旅游地的文化”,这一要求体现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交流中认同”说法错误,认同是本民族的文化,④“公益性”说法错误。

6.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内12个地市的30多支民俗队伍参加表演和巡游。举办民俗文化节()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③有利于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 ④是人们以自省、自律的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C.③④

【答案】D 【解析】举办民俗文化节,与中华民族精神没有直接联系,更没有体现思想道德修养,故排除②④。

7.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中国民间器物如首饰、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文化的符号,现在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

B.②④

D.①③ B.①④

D.②④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 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在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故选①②④。③观点错误。

8.《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③

C.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易经》中关于重阳的解释为背景,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从重阳的内涵中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①应选。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体现了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也说明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②③应选。传统习俗中积极的部分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④说法不准确。

9.以“加强文化软实力互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太湖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于2014年6月18日~19日在上海召开。太湖文化论坛成立于2008年,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开展此活动()①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A.①②

C.①③

【答案】C 【解析】开展文化交流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③正确;②中的“各国文化”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各国优秀文化;④中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

10.“丝绸之路,复兴之旅”活动行程贯穿欧亚大陆,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腹地,沿着古丝绸之路,经中亚五国、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最终抵达

B.②④

D.③④ B.②④

D.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古罗马帝国发源地——意大利罗马。本次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①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③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①②④均是对其意义的正确表述。③错误,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

11.(2015·山西太原调研)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及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信息提炼表述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网络、短信在“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中的功能是()①最大限度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

②增强了短信的娱乐性,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③取代了旧的传媒,更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④实现了信息传递和共享,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A.①③

C.②③

【答案】D 【解析】网络、短信属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科技,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有利于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拓展人们的视野,①④正确;“城市精神”的提炼是较为庄严正式的,②“娱乐性”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③错误。故选D。

12.(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为了破解当前教育遇到的困境——社会过多地关注数学、英语,语文素养日渐下降,一些学生甚至提笔忘字,亲近母语行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我国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亲近母语,挽救母语文化,这()①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说明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C.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

B.①③

D.②④ B.②④

D.①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14年7月28日,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边城黑龙江省黑河市启幕。本届文化大集以“文化贸易、文化交流、友好合作、繁荣发展”为主题,将集中开展高层交流、展览展销、文艺演出、民众文化、体育和旅游等六大板块、四十项活动,进一步密切中俄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俄文化大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品牌,活动规模不断提升,内容形式愈加丰富,影响力和参与面逐步扩大,已发展成为两国跨境文化贸易和区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以本届活动举办为契机,两国进一步发挥文化在友好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1)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回答,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两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的文化成果。③中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俄罗斯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俄罗斯。

14.(2015·浙江杭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20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2)依据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答案】(1)①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

(2)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对珠算价值的认识从计算价值到价值质疑,再到教育、启智新价值的深化,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篇3: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一、理清历史线索, 构建单元知识网络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是按专题进行编排的, 专题和通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专题的历史知识繁杂琐碎, 没有相应的框架体系, 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困难。其实每个专题都有一条贯穿前后的主线, 教师应首先从整体上帮助学生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 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一个清晰的、宏观上的认识。例如,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个单元, 是紧紧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的, 即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遭到列强入侵后, 是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从大的阶段看, 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这三个阶段。从具体实践看, 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 最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复习中, 教师打破传统教材的体系, 将本课的复习主题设计成“百年中国梦———探索”, 设计新颖独特, 应时应景, 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将本课的复习内容加以整合, 设计成“惊梦”“追梦”“圆梦”“拓展提升”四个版块。“惊梦”是指在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到了列强的入侵, 国门被打开,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 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追梦”是指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是如何一步步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圆梦”是指经历了一系列追梦失败之后, 最终我们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正确道路;“拓展提升”是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谈谈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复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 让历史复习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乐学、好学。笔者认为课堂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注重材料

翻看近些年的江苏高考试题,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突出特点:根据丰富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材料为载体, 让学生养成根据材料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图片的, 甚至我们可以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材料。例如, 教师在讲第二篇章“追梦”时有这样一个设问: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 近代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中国社会现状的?为此他们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答案其实很明确, 就是近代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教师这样设计, 既起到了复习基础知识的效果,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联系发散

在进行单元复习的时候要注重知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比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个单元, 虽然主体知识属于必修3文化史部分, 但很多知识点和必修1、2都有很强的联系, 比如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和必修2的“洋务运动”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在第二篇章“追梦”中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试述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学生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紧密结合另外两本教材的内容, 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近代化等多方面全面思考和运用, 这就使复习课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三、合理运用讨论,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 小组合作探讨已经成为很多历史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模式, 这种模式有它特有的优点, 比如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它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并自觉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在复习课中, 教师围绕四个版块设计了7个问题, 每个问题都结合材料, 同时, 教师在解决材料问题时多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的模式进行,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课堂气氛也较浓烈, 让听课者耳目一新。需要指出的是, 眼下众多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模式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组织教学不易控制, 比较耗费教学时间

本课7个问题中有超过一半都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虽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很多问题的答案能很容易在材料和教材中找到。例如, 近代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如何思考中国社会现状的?为此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种问题就不必展开小组讨论了。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应该是有难度的问题, 或者是学生凭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 不应该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而盲目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2.学生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的矛盾日益突出

例如, 教师在解决第6个问题“材料中李大钊所谓的不可抗拒的潮流是指什么?这股潮流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时, 没有给学生一定自主思考的时间, 而是匆忙进入小组合作讨论, 这样的讨论注定缺乏深度, 浮于表面。学生也难以真正在讨论中各抒己见, 得到实质的能力提升。更有甚者, 一部分学生趁机进行课堂闲聊或者互相抄袭答案, 这样就适得其反了。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切入点不应过大, 同时分组要合理, 使学生能人人参与, 各司其职。当然, 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 应该积极穿插在各个小组之间, 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 真正做到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4: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6-0075-01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梳理考点,夯实基础;第二轮是专题复习;第三轮是强化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其中第一轮复习是起点,也是二、三轮复习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题不管怎样进行考查,都要以知识为载体,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丢分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前提。怎样搞好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夯实基础,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呢?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卜几点:

一、要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知识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它不会脱离<考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要注意始终不能离开教材去学习,要做到“以本为本”,千万不能以看笔记代替看课本,不能以做题代替看课本,更不能以看教辅资料代替看课本。

第一轮复习重教材,根据《考纲》,通读全书,找出每一个考点,注意全面梳理考点知识,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如果对某个知识点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考点的理解,要抓住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不仪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考点的常考点,关注其常考题型、常见误区,常见设问角度与答题术语;注意区分易错、易混知识,力争消除盲点。并能够注意整合相关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还要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计划地进行二次复习,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二、注意归纳整合,做到融合贯通

在平时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整合和重组,争取做到融合贯通。例如,要正确回答“如何看待农产品价格变动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必须对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了解,包括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政策等。同时,还要注意归纳、整理重点考点典型题型的答题模板以及重点知识的学科内综合。如在《政治生活》中以政府为主体经常考查两类题型,一是政府为什么做某件事?二是政府怎样做某件事?政府为什么做某件事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作答:1国家(政府)性质;2.政府宗旨和工作原则;3.政府职能;4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5.自觉接受监督;6.政府这样做的意义;7.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8.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等。而政府怎样做某件事,一般可从以卜几方面进行分析:1.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2.坚持政府宗旨和工作原则;3.依法行政;4科学民主依法决策;5.自觉接受人民监督;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一般立足对人民利益的维护,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常见的设问方式是:政府这样做的唯物史观依据,一般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来分析。

平时注重重点考点答题模板的归纳,在考场上一旦遇到,就不至于于忙脚乱,顾此失彼。而且这样做不容易遗漏要点,会使我们的答案更加完整,也更容易得到高分。

三、认真选题演练,归纳方法技巧

做题,是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有些考生不加选择,见题就做,爱搞题海战术,这是我们不提倡的。题肯定是需要做的,但在做题之前一定要认真选题,最好是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既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以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另外,做题训练要限时,不能随心所欲。每复习完一个单元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疏漏,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要建立错题本,不定时的翻阅、浏览错题时要侧重体会,检视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回归课本,澄清正误。

审题不清、判断不准确、解题不规范是很多考生的软肋。做选择题要在审题的同时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通过“排误(表述不正确的)和排无(与材料无关的)”,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再通过比较、对照,找出正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做材料题时要认真审查材料中心和关键词,从设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观点和材料结合中要注意准确运用学科术语、热点问题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时,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做到序号化、要点化、层次化、段落化。

四、注意积累时政,学习自命试题

篇5: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新人教版必修4

A组 基础巩固

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下列能体现这一哲理的是()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万物兴歇皆自然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答案] C [解析] 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强调运动的重要性,与辨证否定没有关系,故A排除。万物兴歇皆自然,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与辨证否定无关,故B排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既发扬又放弃,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故C入选。D选项观点强调矛盾特殊性,故排除。

2.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就是()A.事物自身的否定 C.外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故选A而排除B、C。辩证否定不是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故D错误。

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所谓“扬弃”就是()①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对立 ②对旧事物的一切全盘否定

③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④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辩证否定是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而不是对立;“扬弃”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①②表述错误。③④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即“扬弃”的内容。

4.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第一代薪柴、第二代煤炭、第三代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到持续,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说明,要()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否定一切

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

B.②③ D.②④

A.敢于否定一切

B.抛弃传统观念

[答案] D

B.不断征服自然 D.勇于开拓创新

[解析] 辩证否定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在否定中有肯定,是“扬弃”,A错误;征服自然的做法会违背客观规律,遭到规律的惩罚,B错误;传统观念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抛弃,C错误,故选D。

5.下边漫画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B.创新就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C.创新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D.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答案] A [解析] 漫画是对误解创新现象的讽刺,说明创新不是对事物的机械改造或重复,而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D项是说创新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选A。

6.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A.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 [答案] A [解析] 该名言指出,我们要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去改正,这就是说我们要有“扬弃”的态度,A符合题意;B、C、D明显错误,排除。

B组 能力提升

7.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旧物种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新物种取代旧物种时,不仅不排斥,而且必须保留旧物种的某些特征。这是因为()A.保留的实质是扬弃

B.保留才能维系物种特征的永恒性 C.保留是新物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保留是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根本途径 [答案] C [解析] 该题考查辩证否定观,A观点错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B观点说永恒是错误的,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C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辩证否定是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根本途径,故答案应选C。

8.从哲学上看,漫画《打倒大师》表明()①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怀疑一切是创新的前提和途径

④促进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扬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由崇拜大师到怀疑大师再到打倒大师,说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发扬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①④入选。②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故排除。③观点错误,辩证否定并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是扬弃,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故排除。

9.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④在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中促进企业的新发展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①说法错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的否定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故④错误。答案选B项。

10.乔布斯一生的目标是对改变世界的极致追求,他颠覆了自己以往的产品和业绩。iPhone的推出直接影响了iPad的市场潜力。乔布斯的成功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创新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C.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自我 D.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答案] D [解析] “破除一切传统观念”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规律不能突破,故排除A、C;B项不是材料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乔布斯的创新推动其事业的发展,启示我们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选D项。

11.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作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其实,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从哲学上看,摆脱“鸟笼逻辑”,需要()A.解放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B.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彻底否定传统 C.超越历史条件,拓展自由想象的空间 D.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 [答案] D [解析] 鸟笼是养鸟的工具,“鸟笼逻辑”指的就是人们脱离不了这种常规思考。要摆脱“鸟笼逻辑”,需要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B项“彻底否定传统”、C项“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

12.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却排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倒数第五。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树立创新意识是推动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敢于质疑权威,否定一切

④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答案] A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④正确;实践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别是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树立创新意识要求破除的是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③不符合辩证否定观。

13.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坚持与古为新,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否定又肯定。②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古建筑与古为新,是对古建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

14.北斗卫星导航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能够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将是一个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大型航天系统,其建设应用将实现我国航天从以卫星为核心向以系统为核心、从面向行业用户向面向大众用户的历史性转型,并将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GPS相比,北斗多了一个“独门秘籍”——向控制中心回传短信,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儿。这一服务在渔业、交通、电力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说目前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美国的GPS在我国仍处于垄断地位,但北斗导航精确度达到厘米级,而GPS导航在我国国内定位有10米左右误差,北斗系统不久将会夺回市场份额。

(1)运用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北斗卫星导航怎样才能夺回被GPS占领的国内市场?(2)有人认为,北斗导航系统要成功,就必须抛弃GPS的导航技术。请你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北斗卫星导航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参与竞争,通过向用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夺回被GPS占领的国内市场。

篇6: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10.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1.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或工业上 B.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 C.缺乏正确的理论、周密的计划和必要的实践 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2.西方史学家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产量跃居世界 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2分)

②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6分)③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6分)④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是如何处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的。(4分)

⑤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26.(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2分)。

(2)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2分)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4分)(3)列宁思路:新经济政策。(2分)模式僵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主要弊端: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用计划、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发展规律。(2分)(4)改变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党的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等。(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4分)(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 “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不同点是什么?(4分)(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6分)(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4分)27.(1)政府干预经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4分)

(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4分)

(3)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84年,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90年代确定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两点即可,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街头求职的失业者背上的小木牌上写着:I know 3 trades,I speak 3 languages,Fought for 3 years,Have 3 children,And no work for 3 months,but I only want one job.材料二 1929年美国报纸上刊有《“胡佛村”及其“村民”》的图片,图下配有文字: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各城市的垃圾堆在空地上,人们表情呆滞。

材料三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傲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 1-10

BACBD

CDDAB

11-20

DDBDC

BABBA

21-25 DDACB

26.(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2分)。(2)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2分)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4分)(3)列宁思路:新经济政策。(2分)模式僵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主要弊端: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用计划、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发展规律。(2分)(4)改变单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党的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等。(2分)

27.(1)政府干预经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4分)

(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4分)(3)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84年,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90年代确定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两点即可,4分)28.(1)信息: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生活困难;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危机更严重(4分)

篇7:高三政治复习必修2 第3单元 第5课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列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①公民有不信教的自由 ②到教堂内进行无神论宣传 ③外国教会派人到中国传教 ④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学校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②违反了这一政策,错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③错误。①④均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故选D项。答案:D

2.据人民网报道,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1 7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人数达46 000多人,各种宗教活动的开展使信教群众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说明()A.我国积极鼓励人民群众信仰宗教

B.我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

解析:A、B、C三项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主旨。答案:D

3.在我国,宗教关系可以实现和谐的根本原因是()A.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有多种宗教并存

C.我国的宗教是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D.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故选D项。答案:D

4.2012年9月11日,天津大悲禅院向河北区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为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奉献爱心,同时祈愿灾区早日渡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这反映了()A.我国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我国宗教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 C.宗教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触

D.我国宗教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做贡献

解析:A项,应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项“发生根本变化”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选D项。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了我国宗教的相关政策。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答案:A

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撰文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据此回答3~4题。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A.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B.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C.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D.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目的是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故选B项。答案:B

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①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 ②使宗教活动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③更好地全面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促使宗教尽快消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宗教信仰政策,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故选C项。②说法不科学;④说法错误。答案:C

5.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但除道教以外,其他各大宗教都是由国外传入的。在处理国内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关系上,我国政府()①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 ②不允许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③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坚决打击外国宗教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同时并不排斥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开展对外交往,故①②③正确。④观点错误,我国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及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而不是打击一切外国宗教势力。答案:A

6.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把信教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目标上来。在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①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已经从本质上得到了改变

于促进社会和谐,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我国宗教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多教派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有不少国家正是由于这两个问题处理得不好才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以致国家的分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又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但相对这些国家而言,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风景这边独好”。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答案:①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被铲除,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②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③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切实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把封建迷信活动、邪教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区分开来。

1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政府历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现在,仅西藏自治区就有1 700多处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4.6万余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清真寺2.3万多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人。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宗教节日、宗教传统等得到尊重。

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由宗教自身规律决定的,这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不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而是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篇8: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的方法

一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 试题的分值特别大, 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我在四本必修书的复习中, 每课的内容用一节课复习完, 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之前全部背会, 第二节课我用15~20分钟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填空测试, 每一课都有50个填空, 测完后我当天就改出来, 对成绩优异的前几名学生予以奖励,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予以鼓励, 以此来激励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事实证明, 通过这种方法, 循序渐进, 再结合平时我细心、耐心的讲解、答疑解惑, 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学习自信心, 由此可不断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实验班的学生很聪明也很自觉, 老师讲过的题如果再测, 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如学生测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时, 通过训练, 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已完全掌握, 可以得满分;如测“政府”的相关知识时, 通过我讲解怎样用这部分知识来答题, 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实际操作运用, 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这部分知识, 再遇到类似的考题时学生就能很快地做出来。政治课的学习既要多记, 也要多练, 记是练的基础, 练是记的实际运用。还要教师严爱有度,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而这一切都要通过老师的耐心帮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做到。

二要认真批改试卷

通过批改试卷, 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 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 把学生做得好的和做错的题都记录下来并加以统计, 尤其是客观题, 对每个学生每道小题的得失分率要心里有数, 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 如实验班的学生, 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 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如普通班的学生, 那就要投入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 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如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在时间的安排上, 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一个小时左右, 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两个小时, 用40分钟时间记忆、40分钟理解、40分钟做题, 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 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时间的投入。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 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 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 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从教师方面来说, 要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 把握好复习备考的方向。落实基础要对主干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和推移, 在深钻细研考试大纲教材的基础上, 对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做全面、详细的梳理, 牢固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 形成知识网络, 从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对各类题型进行归类训练, 弄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要开拓思路, 尽可能地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列举出来, 然后加以适当选择;还要弄清题型的变化特点, 拓宽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

五要安排好复习时间

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在我校, 第一轮复习时间总体为5个多月:8月中旬至9月底月考之前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 10月底月考之前复习必修二《政治生活》, 11月底月考之前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 剩下时间至乌市一模之前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以及四本必修书的总复习。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突破相对薄弱的部分, 根据自己记忆力较好的时间段记一些较难记的东西, 找出自己理解力较强的时间段做一些自己认为较难的试题。

上一篇:红领巾爱心义卖活动作文400字下一篇: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