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

2024-05-07

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共6篇)

篇1: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

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浅见

尊敬的魏校长,闫校长:

前几天在会上,魏书记提到寒假工的问题,也提倡大家发表意见和看法。进入科技近八年来,也多次参与带队,对这个问题说一点自己的看法,供校长参考。

首先,我觉得无论勤工俭学还是工学交替,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都有好的、积极地影响。对学校的好处毋庸多言。作为一个带队老师,我觉得外出带队可以增加收入、增长见识、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培养社会意识、增强协作和配合能力。12月底,我参加了对贫困生的家访,深知很多家庭急需这样的机会。

其次,无论勤工俭学还是工学交替都存在很多问题,基本每一次外出,都会导致很多学生流失,我想这也是有人反对学生外出的主要原因。既然初衷是好的,结果怎么会截然相反呢?那么问题肯定出在了过程上!从我的经验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外出的目的不明确。我为什么要出去实习?仅仅为了挣钱吗?如果仅仅为了挣钱,我为什么要跟着学校出去实习,跟着别的人或机构去可能挣的更多。如果还有别的目的,目的是什么?谁来记录,怎么考核,好坏的区别在哪? 第二、外出实习的时间不明确。时间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时候出去,出去时间长短,这个由于用工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给学生明确;第二个概念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出去多久算够,多久算不够,不明确。每次我们都说自愿报名出去,每次都是那么几个人自愿报名。结果就是一部分人经常实习,一部分人从不实习。经常实习的对学校不满;从不实习的很少接触社会,缺乏感恩之心和吃苦意识,导致毕业后很难就业、不懂感恩,对学校不满。

第三、我们对实习优秀和良好的学生缺乏长期和系统的关注。这些学生本应该被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优先照顾。可是每次都是发个奖状或奖金草草了事,导致他们对学校也没有感激,我们也丧失了把这些学生真正培养成才、让他们为学校扬名宣传的机会。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但是作为收费较低的技术类学校,我们不但要救急,还要通过救急更好的来救穷。如果说勤工俭学和工学交替是救急,那么把这些优秀学生记录下来,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才,无疑就是救了一个贫穷的家庭。

再次,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改善过程,勤工俭学和工学交替是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的。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善:

第一、勤工俭学和工学交替实行学分制。学生入校第一个学期,明确实习总时间,比如说6个月。那么就是180天,每天1分,总成绩为180分。我们以天为计数单位,然后告知学生和家长。学生至少达到108分(百分制的60分)方可毕业。

第二、建立每一个学生实习档案,档案应包括全面的学生信息,每一次实习天数,每个月实习评语(带队老师填写),这样实习时间达不到的就可以很好给家长解释。

第三、带队老师应写工作日志,记录每天学生有哪些事情,发生时间、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和结果,到校后交安置办,安置办存档并反馈给班主任;

第四、对带队老师的考核淡化流失率,流失率不能不考核,但也不可过于侧重。假如一个学生干不下去,前期老师为了不流失,都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学生还是要走,那么老师会怎么处理呢?一种是积极和家长沟通,解释学生离职原因,然后帮助学生正常离职,尽可能多的拿到工资,再把学生送上回家的车;一种是反正你走了要扣我的钱,管你咋走呢!管你有没有工资呢!甚至对学生或家长恶语相向。如果是第二种处理方式,那么这个学生多半就要流失了!

第五、重视对学生满意度的考核。所谓满意度,就是学生对老师工作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这样既督促带队老师,又不至于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误解。满意度调查可设置问卷,由安置办每月电话抽查,比如老师单独和学生聊过几次,查宿舍几次,遇见问题能不能找到老师,找到后老师解决及时不及时,处理结果学生是否满意等等。

第六、中途返校的学生应先到安置办,老师把评语和实习天数,离职原因反馈安置办,落实以后与家长沟通,学生方可回家,避免家长对学校产生误会。

第七、对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除了表彰之外,应该存档记录,毕业后优先推荐。不在其位本不该谋其政,可是在校工作多年,多承领导照顾,未曾做出贡献。一点点经验和心得不敢藏私,愿以上浅见能对学校的宏伟蓝图有所助益。

苗小峰 2018年1月

篇2: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

“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界共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近年来在酒店管理专业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根据当前工学交替的实际运行状况, 可作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交替是指:无论学生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长短, 只要二者交替进行就视为工学交替, 即超过一个“工—学”交替循环周期。狭义的工学交替是指:学校存在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 在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轮流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模式。

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 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 在企业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2“工学交替”教学现状

从2013年度起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由原来采用“2+1”工学结合模式变为采用“2.5+0.5”工学结合模式, 就是二年半教学在学校, 半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 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为主, 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企业实践, 学生在企业的半年以顶岗实习为主,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环节 (包括企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以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该校创设实习情境, 已建成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等4大实训场地。目前, 学校在实习管理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 建立了完善的实习管理体系, 保证了实习有序开展;第二, 通过“淡旺季工学交替”, 稳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第三, 通过多岗位轮训,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第四,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 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将三年培养起分为两个循环, 四个阶段。见图1。

3 学生工学交替中存在的问题

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三性”、“三个结合”。即:教学内容的职业性;能力培养的专业性;教学环境的企业性。行业、企业、专业相结合;专业、岗位、课程相结合;课程、基地、师资相结合。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 普遍存在下列不足。

3.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工学交替仅仅局限于企业为学生提供见习和较少学生实习的简单合作,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难展开。我国企业都比较缺乏社会责任感, 把谋求自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导致酒店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敷衍应付现象。酒店接受工学交替的学生可能是出于提升社会形象或碍于人情, 接受之后也不会安排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岗位给学生实习, 这样很难提高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此外,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而酒店从业人员一直以来都是中低端就业人员, 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酒店一直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运营模式, 酒店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旺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企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

3.2 实训技术设施跟不上与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 学校在实训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上力度不够, 实训条件跟不上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 要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较强对实训、实习平台的完善。就学生到酒店后分配到的岗位情况来看, 多数学生被分配到餐饮岗位, 只有少数学生被分配到前厅、客房或者康乐岗位。这是由于对酒店来说, 旅游旺季及节假日的餐饮需求十分旺盛, 餐饮岗位的需求量也十分大。同时, 餐饮岗位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 旺季时服务人员较为短缺。从餐饮岗位层面来看, 学生在酒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餐饮部值台员、传菜员等基层服务岗位, 领班和主管等基层管理岗位很难涉及得到。学生在实习之前对工作存在的积极性, 在酒店有限的岗位轮转中渐渐消磨殆尽, 最后沦为酒店的廉价劳动力, 学习和工作情绪越发低落。

3.3 课程体系有待与人才培养接轨

在传统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比如身高、外貌形体等条件) , 以及酒店所能提供的岗位有限, 学生只能在一两个岗位上学习, 一段时间后, 很容易对单一的工作内容产生厌倦情绪, 导致工学交替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学生只是把工学交替当成是一种赚钱的手段, 实习的目的就会发生改变, 实习过程就变成了应付式的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可能不会再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地思考问题, 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工学交替的初衷。

3.4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学校专业教师的企业实际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又缺少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从而导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须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传递十分快速。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的状况。而从企业角度来说, 分配岗位是基于对学生不同条件的考虑,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学生的预期有差异。因此在工学交替开始阶段, 学生的心理极易产生波动, 进而引发抵触情绪。

当学生进入酒店, 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并独立进行工作直至工学交替结束的这个阶段, 也是十分困难的。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 真正进入社会以后的适应过程将面临很多问题。在熟悉岗位之后, 学生会发现工作是一种机械的、乏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随着工学交替的不断深入进行, 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

4 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好几项工作

4.1 充分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真正做好校企合作

学校毕竟是教学单位, 它与真正的酒店是不能等同的。学校的设施设备作为学生日常课程中模拟训练是可以的, 但是要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仅仅借助学校这一块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实战能力一定要到酒店, 那里有氛围、有客人, 只有在这样的特殊实训场所锻炼, 学生们才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而不是纸上谈兵。然而酒店这个实训基地的开拓要务实, 首先我们要挑选有良好培训机制的酒店作为实训基地, 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有的酒店“只用不训” (有的酒店它们只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的现状。其次, 我们可以和酒店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从培养层次上来讲, 我们不仅可以为酒店培养低端的服务人才, 更能和酒店合作培养酒店中层管理人才, 我们可以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 订单式地培养“本土化”的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当然, 还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为酒店培养财会、工程等专业人才。

4.2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项目课程标准

学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构建了三个“三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理念:

首先是行业、企业、专业相结合:与行业紧密联系, 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同时与本地各大酒店保持良好关系, 建立实训基地。其次是专业、岗位、课程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 设计与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同时以真实的工作流程为载体组织和设计实训教学项目。再次是课程、基地、师资相结合:实践教学采用理论 (含实践) +校内 (职业鉴定) 实训+岗位技能实践+饭店顶岗实习四步教学形式, 受到学生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聘请行业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作为本课程的实训教师或专业指导委员;广泛征询行业专业人士意见, 更新实训教学内容。

酒店是服务性企业, 酒店的从业者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人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 因此, 酒店要求对员工的服务要能直接体现出服务的质量。另外, 酒店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的。学生要求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训练、具有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能力、食品营养与卫生、酒店方面的市场营销、酒店方面的财务管理、会展概论等知识与能力还要开展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训练、英语听说训练等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教学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接待能力。

1) 单项技能训练

主要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方式进行, 把训练内容分成一个个单项, 如托盘、斟酒、餐巾折花、分菜、摆台等进行训练讲解, 讲训结合, 边讲边练, 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进行辅助, 采用老师示范、学生示范, 学生感知训练、课堂观摩, 小测试, 讲练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老师还编排了托盘舞等,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综合模拟训练

我们设计了中餐零点服务、西餐零点服务、中餐宴会服务等训练内容进行综合模拟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 由学生分别扮演就餐客人和接待服务员, 用这种接近仿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

3) 淡旺季工学交替

每年的3、4、5月份、10、11、12月份、以及来年的1、2月份是酒店的旺季, 急需餐饮服务人员, 我们利用这一时间段送学生进入企业, 进行淡旺季工学交替。利用学生在酒店的休息时间, 我们派专业教师进入酒店, 把课堂搬入饭店中, 一方面检验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 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的技能。

4) 顶岗实习

我们目前采用2.5+0.5的模式, 就是学生2年半在学校学习, 半年在酒店实习的模式在进行运作。通过顶岗实习让与企业融合, 真正了解企业的操作规范, 操作流程和服务要求, 为经后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4.3 专业教师真正“双师型”

教师在酒店调查时, 酒店的管理人员跟教师说, 学生在酒店工作时, 经常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这样教的。这就告诉我们的专业老师, 你所教的知识和酒店具体的服务要求有脱节。教师应该要进酒店, 参与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去真正动手实践, 增加实践经历;应该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这样的老师往往最喜欢。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增强激励机制;应该适当调整对专业教师的考核制度, 以激励专业教师实践的积极性, 也可以聘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 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也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进行的, 一定要根据学校和酒店企业的特点来采取适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有的放矢, 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

摘要:工学交替是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交替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阐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分析了目前中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学交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师型

参考文献

[1]胡增荣, 章红梅, 王建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职业, 2010 (20) .

[2]李文芳.浅析“工学交替”质量保证的对策[J].石油教育, 2010, 04.

[3]叶肇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篇3:中职学校学风建设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风建设;建议

G712.0

一所中职学校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众所周知,我国中职近几年的生源状况令人堪忧,招生没有门槛,导致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中等职业教育早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转向职业教育、就业教育。

学生的素质及急功近利式的教育造成中职学生学风下降,主要表现在: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中职生心无理想,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过怎样过好职校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对中职学校不了解,等同于企业、工厂,就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认为到了学校就是修车,也有许多是奔着驾驶证来的,认为学汽修就会发驾驶证。当来到校以后,还是在课堂上课,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于是初中的一些坏习惯又表现出来,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这对自身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来校学习目的不正确,带有强烈的非意愿色彩。有些中职生上学,只是因为年龄偏小,走上社会怕学坏,去工作没有合适的单位要。来校的目的只是为了长长身体,学习好坏无所谓,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只是认为学校比社会安全些。于是这部分同学,思想上不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养成。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不在乎。稍加批评,学生就以退学威胁。

3.贪图玩乐,追求享受。有些中职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一直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等,只求活得潇洒、快乐。可以说白白浪费了青春时光,严重破坏了学风和校风。

形成以上学风问题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学生无敬业和爱业精神,没有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有些中职生则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影响,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学风衰退。当然其中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上课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学校管理不力或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中职生的育人工作,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学风的不正。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教育与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学风的建设。

加强课程分析,一些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认识不足,这样作为班主任就要对课程的开设进行解析。如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同学一篇作文写不出,甚至一篇检讨书中错字连篇,很多字都用拼音代替。以后在单位填个表都很困难,所以语文课开设很有必要。数学课,在工厂需要一些简单地统计,工时的计算以及零件的简单测绘。都需要一些数学知识。德育课,教书要先育人,技术学不好可以再学,做人如果思想上出了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失去了工作,甚至走上不归路。所以通过德育课可以对以后的人生路作出规划,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人生路铺平道路。制图课,通过学习可以看懂简单地图纸,了解一些标准零件,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简单地处理。总之,理论课程是实践的精华,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亲躬,先辈的成熟经验我们可以直接拿过来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一辈子在车间工作,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形成一套技术,才能有机会当上师傅,才有机会脱产,有高的待遇。

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挂钩,有很多同学,上中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毕业证,将来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职业资格证是毕业证的一个门槛,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从而将学生引导到学习上来。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告诉学生,通过学习、选拔可进技能小组,层层选拔可以参加市赛、省赛、国赛,有了成绩,以后就业有了保障,向蓝金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通过宣传,学生在师生交流本上开始关心如何进技能小组的问题。学习的同学明显的多起来。

严格要求作业及时上交,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做学生最起码的责任。对此学生,我们要以身说法,作为教师我们也是要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教研学习,我们完不成也要受批评,甚至还要有经济损失。所以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应该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当然对多次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也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亲自督促完成。

充分利用家长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不仅能促进学校与家长很好的沟通,而且“家校合力”将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学校的学风作为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校貌,透过学风这个窗口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精神风貌,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看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现状,通过加强学校文化长廊建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行专业技能竞赛、推广项目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主题班会活动以及召开家长等措施,可以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培养学生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用自己的双手造福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篇4: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

G712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的欠缺和技能“转化”生产力的水平欠缺,学不能致以用。如何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企业和行业深度合作,尝试在14数控班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实施“工学交替”的基本策略

1.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对于新的问题,只要对培养学生有利,就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探索、改进、提高。

2.与企业需要相结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灵活实施“工学交替”实习。

3.与就业相结合。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生产岗位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为学生的将来就业作铺垫。

4.与企业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工学交替”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安排驻厂老师,并要求加强与企业和学生的密切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随时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5.优选实施时间。安排在二、四年级(第四或第六学期)进行,因为学生经过校内的系统学习,已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基本理论。

6.加强总结与研究。积极总结实习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形成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二、制定详细方案,认真组织及安排

学生实习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制订计划, 统一思想认识,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动员会,发放告家长书,认真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与企业协商制定实习方案,签订合作协议。

2.实施阶段。指派驻厂老师全程管理,保持师生间的密切联系, 定时和不定时到现场了解学生工作情况, 及时协调或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3.评价阶段。企业与驻厂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安排

根据“工学交替实习”的具体安排,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保障教学和实习顺利进行。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原则。

四、建立较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

学校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单位实习,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指派驻厂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和教育。学校建立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驻厂教师管理办法》等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五、“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占地84万平方米,拥有整车制造工厂和发动机工厂。

目前青岛分公司主要生产五菱荣光系列车型、PH系列火车和1.2L、1.4L、1.5L发动机产品,为烟台东岳新赛欧提供发动机。双方在人才培养上找到了合作的接合点,于是双方就人才培养展开研讨,并于2015年1月份签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协议,企业组织专门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面试,最终确定14级数控班学生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的第1批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学校与公司协商调整了该班的人才培养计划,决定在原有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安排第四学期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期。

六、经验与体会

经验

(一)实施“中期实习”工学交替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联系合适的实习企业问题。

2.工学交替实习实施计划难以预先制定问题。

3.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工学交替的认识不足问题。对工学交替不了解、不认同,认为学校采用“工学交替实习”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二)实施“工学交替”實习需关注的问题

1.实习期间的学生安全问题。即安全教育、安全保障措施(如购买人身伤害保险等)、安全事故的处理。

2.实施工学交替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问题。原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计划或课程置换方案。

体会

我校的“工学交替实习”,主要是学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主动去联系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学校在整个工学交替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会主动去联系实习企业,并把重点放在如何能顺利开展工学交替。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去联系实习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家长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实施工学交替,把工学交替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王书建 男 日照市工业学校机械工程系系主任,中专高级讲师,工程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校企合作及教育教学管理,

篇5: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工学交替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引言

近年来,广西的畜牧业发展迅猛,2012年全区肉类产量406.70万吨,同比增长4.0%:全区生猪家禽产业稳定增长,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创建畜禽健康养殖场有160多家,已开工实施201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养殖场371个。玉林市已形成了瘦肉型猪、三黄鸡、杂交猪花、肉鹅、名特优水产品等五大生产基地,生猪、三黄鸡、特色畜牧业、水产业、加工业、饲料兽药六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

广西和玉林畜牧业的发展,给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需要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但培养的要求是更高的,是要培养掌握本专业技术的、能服务地方经济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了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畜牧兽医行业的一线人才,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实施“工学结合、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不断修正和补充,实践证明是很有效的。

二、“工学交替。岗位轮动”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工学交替、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每个学年用一至二个月的时间,进入养殖企业,在工作岗位上进行轮换学习实践,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岗位轮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工学交替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岗位轮动,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学习了企业优秀文化,学会做人和做事,对于提高职业素养,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使双方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2、学生的“工”和“学”轮换交替进行,三年在校期间学生工作经历的总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具有行业准入价值的职业资格证书。

3、学生在实习时从事的是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并支付薪金。

4、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认定的,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察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5、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

三、实践“工学结合。岗位轮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工学交替,岗位轮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1、选好校企合作企业,做好实施方案前准备工作

由于“工学交替、岗位轮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合作企业的场地、实力和管理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经过多方寻找、洽谈,最终,我们选择了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鸿光农牧公司、广西春茂集团作为合作伙伴。比如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饲料业、养猪业、肉食品加工业为主导,兼营育种的现代大型农牧企业。这些养殖公司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我们了解行业发展的纽带,在就业渠道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我校与这些企业单位的合作,实际上是和整个行业合作,体现了行业、企业、学校的互动,很好地解决了畜牧兽医专业所需的师资、实习实训基地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组织机构与运行机构的建立

先由专业所在的科组制订“工学交替、岗位轮动”实施方案,报学校教务科审阅,再报学校领导批准。学校领导组织教务科、学生科、招生就业办、计财科等部门协助,由以上各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教师组成了考察组,下到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鸿光农牧公司进行了调研考察,与企业多次协商,共同制订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建立了实施方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构。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畜牧兽医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行业调研,通过岗位能力分析,结合广西和玉林市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特点,围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禽生产、猪生产、兽药和饲料销售、兽医诊疗等需要,以疫病防控能力和畜禽养殖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胜任岗位工作为目标,围绕畜牧兽医岗位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企业各主要工作岗位之间进行轮动教学,采用“边教、边学、边练”的三边式教学方法,按照岗位技术规范进行现场指导教学,使学生熟悉畜牧兽医企业内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岗位职业技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二学期,在校完成通识能力课程、专业基础平台,即兽医基础平台、畜牧基础平台的学习:每学期第15周左右让学生在企业实训半个月以上,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企业参加实训。主要目的是完成学生职业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进行岗位轮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30141

第三、四学期,完成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及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企业生产各主要岗位问进行“岗位轮动”现场教学。畜牧兽医专业主要包括四大工作领域,即:禽生产、猪生产、兽药和饲料销售、兽医诊疗,每个学期安排完成在2个工作领域的岗位轮动教学。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企业进一步熟悉轮岗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实施“双证书”教育,使学生的双证率达到96.7%1以上,就业率稳定在98.5%以上。

第五、六学期,根据就业意向和协议,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从而完成高素质技能型畜牧兽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习过程的组织管理

以2012年秋季期启动的这个方案为例,由专业科室与学生科共同安排具体实习点人员名单。2012年10月28日和12月4日分别对畜牧兽医专业2011级四个班进行实习前总动员,分成两批进行岗位轮动。在动员会上,由学校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分别作了发言,讲清进行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任务、实习注意事项及实习安全管理等规定,发放实习鉴定表。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确目标,并且共同遵守有关实习纪律。

妥善做好实习学生下到实习点的接和送工作。学校于11月5日、6日、12月5日和12月28日分别派出车辆,由6位老师负责分别负责送和接学生分批下去实习,确保学生安全。

在实习期间,加强实习管理,确保实习方案实施。在53天的实习时间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实习安全和学生的实习纪律的管理,并且和企业共同监管制订实习管理规定。首先是组织了教务科、学生科的班主任、学校招生就业办、专业教师组成的检查组,分别到各个实习点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处理在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安抚实习中情绪波动的学生,解决企业方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等,专业教师全程跟踪和监管,保证了整个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畜牧兽医专业2011级3班的一名学生,下到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饲料配送中心进行实习,因这位学生做事的效率不高,动作太慢,常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负责带他的经理给他指出改进的意见,但是他还是很难改正,最后经理向他下了限时整改令,这个学生情绪波动很大,曾想打退堂鼓。本组掌握了情况后,与班主任一起反复对他进行谈心,并与企业的经理沟通,帮助学生克服毛病,鼓励他坚持下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稳定了该学生的情绪,这名学生没有当逃兵,坚持到了实习结束,并且实习表现良好。又如在广西鸿光农牧公司的一个种鸡场里,条件比较艰苦,畜牧兽医专业20112班女学生在此实习中,遇到生活上的不便,女生没有热水洗澡,学生的思想波动不安。实习检查中发现这个问题后,老师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企业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学生安心实习了,并且表现得很出色,深得公司领导的好评。

5、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者和执行者,特别是承担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指导的兼职教师,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主要聘请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样有利于实习安排、管理、沟通和学生就业,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最新的来自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服务理念。通过“工学结合、岗位轮动”的实践,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聘请了10多名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6、保证实习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习乐在其中。

学生在实习中实习态度端正,勤奋工作,遵守纪律,按照实习的内容分步实习。学生进入了养殖企业各个岗位进行轮岗,比如到鸿光公司实习点、参皇公司实习点的种鸡场里学习鸡的免疫接种、种鸡饲养管理技术:到扬翔公司下面的一个种猪场实习,在产房里学习接产、仔猪护理技术、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到扬翔饲料配送中心实习,学习做饲料销售、配送、养殖户饲养技术指导等,了解和参与了各个岗位工作,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潜移默化作用,让学生感受了职业岗位工作的滋味,在专业技能、与人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学习提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教师方面也全程参与,管理实习纪律,管学生生活,为学生化解心理障碍,同时也跟班学习操作技能,了解企业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提高实践能力。

7、及时进行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召开实习总结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喜谈实习感受,分享实习成果。每个实习生书写实习总结,反思自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四、实施方案初见成效。成绩喜人

通过实施这个方案,学生表现出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实习表现很优秀,深得各个企业领导的好评。调查问卷表明,企业对实习学生满意率达100%:从学生的实习鉴定和总结中,学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达99%,承认综合素质提高达100%。实施这个方案,其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1、对畜牧兽医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生通过与养殖企业接触,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岗位,亲身感受了企业岗位的工作,对畜牧兽医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从学校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接触了养殖生产实际,遇到了在养殖生产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让学生体会到了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由“逼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改变了学生的贪玩、厌学情绪。

2、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首先,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实习学生们第一次面对实习岗位,感到自己无从下手,笨手笨脚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由实习师傅的传、帮、带,由不熟悉到懂得,再到熟练操作,得心应手,有了质的飞跃。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有了提高。比如应用养猪生产的母猪接产技术为母猪接产,让母猪、小猪平安,健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很好的学以致用例子。

篇6:关于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中职教学 教学策略

现如今,我国社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对于每个中职院校而言,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决定着院校的生源,同时,学生的就业率甚至会影响到院校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为了自身的发展,中职类院校除了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办”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职类院校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并得到了教育领域的认可。这种办学模式将社会以及市场的就业需求作为导向,实现了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与培养技术型人才,对实现中职类院校教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工学结合、校企合办”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的优势,同时还能够一起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中职类院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合作教学模式之一。

一、坚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中职类院校大多是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与普通的大学相比,中职类院校更能把握当今市场的需求,并依据这种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中职类院校需要探索如何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学优势,把教学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目标和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要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第一,作为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生的中职类院校,要加强自己与企业的合作,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将中职院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实践的次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帮助院校把握企业对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数据,并以此为基石,及时调整院校专业的教学方向及方式,真正地实现按照岗位要求来设置专业课程。第四,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在与之合作的企业中创建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

种种优势表明,良好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中职类院校发展的。因此,中职类院校应当积极明确“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坚定不移地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将其看做是院校的一种办学特色与优势,形成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坚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中职类院校实现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要前提。

二、打造优化中职院校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些院校注重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比较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1.选择教师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锻炼

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教师,并将其送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锻炼,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中职类院校应当积极地按照计划安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各个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期、分批的派送,让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工作去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专业课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可以让教师带着学生去汽车的修理厂进行实习,以此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又或者是选出一些优秀教师,将其派送到国家级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

2.对校本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有一些中职类院校的专业教学教材相对比较落后,而且一般的教材从编写到用于教学至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就使得中职类院校的教材具有滞后性。在这个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社会中,新技术、新设备等与学生学习的教材产生脱节的现象,会使得学生对专业教学知识产生疑虑。如果中职类院校没有与时代发展相配套的教材或是校本教材,就会很难使教学的效果达到预计的目标。因此,编写“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让生产一线的业务工作者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去,编写核心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材会更加地贴近企业的需求、使实际的操作变得更加规范,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教学模式的价值及有效性。

三、注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培养

1.建造校内校外的教学生产的实习基地

中职类院校在企业的支持下,可以建设一些与院校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基地,像是供电系统、矿井提升设备等等,这种形成了具有生产性的校内实习基地,有利于实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院校与企业的共同支持、共同考核、共同管理下,为中职类院校提供了顶岗实习工作与生产实习职位。这种良好的内部与外部教学生产基地的建设,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企业专家加入到院校教学中去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各大企业的不断崛起,传统的按照学科教学体系来要求和设置专业与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消失,中职类院校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将企业的专家请到院校中来,让企业专家同院校的教师组成专业的指导队伍,对院校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符合院校发展的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方案,对主要专业进行调整和改进,按照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创设新的专业教学体系,将课堂引入实训室,甚至是生产现场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获取程度。

3.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合作培养人才

在学校开展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教学措施之一便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例如学校在实施“订单式”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就可以按照院校与企业一起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活动,利用暑假或是寒假的时间,将学生安排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中的各个生产岗位,进行轮岗性质的实习。实习期间,企业要给每一个学生支付工资,钱数大约在九百元到一千元之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帮助企业绘制技术改造图纸、编写技术性文件,让企业获得提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让自己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掌握操作技能。高效的“订单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教学中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特色和价值。

四、小结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体现出了中职类院校与各大企业合作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同时还能极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素质教学的深化发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有力地推动着中职类院校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在中职类院校内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林慧英.“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上一篇:机电科长述职报告下一篇:某局“五五”普法规划(20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