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科技浮躁的一点思考

2022-09-11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陆续地宣布了2007年度各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名单, 在除诺贝尔和平奖之外的五个奖项中, 美国科学家五位、德国科学家两位、英国科学家两位及法国科学家一位, 该奖项的获得者主要是美国与欧洲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基金会成立的108年里, 没有一位本土华人科学家获得这项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奖。探究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如科技体制、传统文化等。深究起来, 近年来科技界盛行的浮躁之风恐怕他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科技界的长足进展一直令世人瞩目, 网络热、基因热、纳米热……科技的新进展让科技工作者备受关注, 就在国内新科技的发展如火如荼之际, “浮躁瘟疫”也向科技界悄悄袭来。本文从科技管理工作的实践角度对高校“科技浮躁”现象进行归纳, 深刻剖析了其主要原因, 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引起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 期待早日根除科技浮躁之风, 使得全民科技创新之风得到提倡, 迎接中国科学界的又一个春天。

1 高校科技浮躁现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的民族, 但为何没有大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何自然科学奖与发明奖多年来一直空缺、为何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我们的科技竞争力排名不上反下, 这些都是由科学界大量存在的浮躁现象所致, 在地方高校中常见的科技浮躁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各级领导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在制定计划规划时, 极力强调出成果的数量、速度、档次, 而忽略了所出成果的内在科技含量。

地方高校在给各级各类项目提供条件时, 注意经费、待遇、仪器、实验室等硬条件多, 而极少注意人才素质、环境氛围、人际合作等软条件。

高校教师的科技浮躁现象还表现在人才泡沫化, 即学历泡沫化、职称泡沫化、论文泡沫化、科研成果及专利泡沫化。高校对教师队伍博士化的要求, 造成好多在职的高校教师不是出于专业上的自愿追求而是出于不得不考的无奈而去考博。职称、待遇等在考博决策中早已成了超越了专业追求成为最大砝码, 高校教师“博士化”的需求, 让博士从专业水平的标志变为通往功利路上的台阶, 造成学历职称的泡沫化。同时, 职称的评定促使教师为达到所申请职称的评定条件, 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单纯地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只有阶段性的一点成果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 科研成果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导致科技成果不少, 转化不多;科技论文不少, 引用不多;科技创新不少, 原创不多。

2 高校科技浮躁的主要成因

从高校科研工作者自身来讲, 每个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有的为了满足个人对物质、地位等等的追求, 但是很少有人是为了信仰和理想、为了发现客观规律或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定体系来讲, 在目前不甚完善的科研评价体制下, 使得科研工作者盲目的追求论文、项目以及专利申请的数量, 而忽略了取得的科研成果的质量。

从高校的科研管理体系来讲, 为了完成好领导安排的工作, 科研管理人员可能会鼓励和督促科研工作者多多参与项目、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 这样造成使得科研人员静下心来出成果, 最终导致高数量而低质量。

3 高校科技浮躁的对策

现在科技浮躁之风盛行, 要想彻底根除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但是, 我们需要让高校科研工作者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并且提出一些对策逐步的进行解决。在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 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也就是说要强化科教为民的思想。因此, 要解决高校教师的科技浮躁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着手, 让老师树立科教服务大众的思想, 鼓励老师为了理想追求真理。引导高校教师在立题时可以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提取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这样课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就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 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科研立项作为对高校教师的科研和职称的评价标准, 这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 我们不应该把它们作为职称评定系统的唯一标准。为了职称的晋升, 有的高校教师甚至花钱买论文, 千方百计去参与各类科研项目, 这样对高校科技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高校主管部门对科研与职称的评价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得高校教师由教学科研型逐步过度到科研教学型, 避免由于急功近利造成教师弄虚作假, 不利于对科技浮躁之风的抑制。

最后,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给二级学院下达项目申报、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的任务指标, 毋庸置疑这样做有其积极的一面, 就是调动了大多数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 分散了他们教学方面的精力, 对高校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教师为了完成科研管理部门下达的申报任务, 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出的项目申请书、论文、专利自然不可能强求质量了。因此, 对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而言, 应适当的改变策略, 下达任务的同时予以适当的鼓励政策, 调动教师的自主能动性, 这样就可以变压力为动力, 科研成果的质量自然会提高, 同时也会很好的抑制科技浮躁之风的盛行。

摘要:由于科技浮躁之风的盛行, 导致中国科学界的原始创新成果数量的相对较少。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高校科技浮躁现象, 分析了造成科技浮躁的几个主要原因, 最后给出关于医治“浮躁瘟疫”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技,浮躁,对策

上一篇:如何提高环保档案管理质量下一篇:试论新所得税法实施后我国所得税差异的产生和协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