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林山水的初中作文

2024-04-23

描写桂林山水的初中作文(通用20篇)

篇1:描写桂林山水的初中作文

常常听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是我也想去看一看桂林的美景。今年暑假,我终于美梦成真。妈妈带我和弟弟乘坐飞机飞往桂林游玩。

到了桂林跟着导游走,边听导游解说边欣赏美景。哇!桂林的迷人风景果然名不虚传。天是湛蓝湛蓝的,水是翠绿翠绿的,山是挺拔灵秀的,就连桂林的空气也是清甜的。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堪称四绝而闻名全国。美景之多举不胜举,但有一处景点我最喜欢漓江。我们乘船游览了漓江。我见过汹涌澎湃的大海,也看过长江黄河的大好风光,却从未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块未经打磨的铜镜;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像一块琥珀那样可透。我正为漓江的美赞叹不已时,忽然听到妈妈激动的声音:“书洋和弟弟快看,象鼻山”!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正站在江水边,那长长的鼻子伸入江中好像要吸水喷一喷游客呢!大家纷纷拿起相机和象鼻山合影留念。

不一会儿,船游到了“九马画山”景点,导游说:“九马画山上面有自然形成的九匹马的形状。据说当年周总理三分钟看出了九匹马,陈毅元帅五分钟看出了八匹马,这就是总理的水平高人一筹啊”!当地还有种讲法,即常人能数二、三匹,数出六匹是榜眼,数出九匹是秀才。呵呵!大家都争当秀才认真地数起来,一匹、两匹、三匹九匹马还未书出来,船已游到另一个著名景点黄布风光,我们中国二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这里,我今天身临其境别提多开心。

游船载着我们继续行驶在漓江上,船前方和两侧的山排着队向我们拥来。它们形态万千,有的像顽童,有的像竹笋,有的像骆驼桂林的山,没有泰山的雄伟,也没有华山的险峻,却透着灵气,露着秀气。它们倒映在漓江中,真可谓是百里漓江十里画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啊!

啊,桂林,你真是太美了!

篇2:描写桂林山水的初中作文

人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直到去年暑假,我才得以有幸去到桂林,饱览了一番桂林的山水风光。要说起桂林,最有名的地方莫过于漓江了。漓江的水,不比西湖的.秀丽,不够长江的雄伟,更比不上黄河气势磅礴,但我却觉得它是最美丽的。我们去年去桂林,就船游了一次漓江。那时还是早上,云雾还没有散尽,我们就出发了。

漓江两岸山恋起伏,奇峰怪石数不胜数,山谷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蒙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更加朦胧、神秘了。这漓江好像一条绸带,在山峰间蜿蜒盘旋。远远望去,江面波光粼粼,近看江水又绿得出奇,像一块无暇的翡翠。仰望两岸的高峰,峰上云雾缭绕,山谷曲折蜿蜒,像一条带子从云间飘落下来,还有一些稀散的小草星星般点缀其间。船慢慢行进突然,太阳出来了,云雾散尽,青山绿水现出了自己的倩影。

篇3:《桂林山水》的审美教育

第一步, 听听看看感知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 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就是教会孩子能发现美和感受美。”感知美是儿童初步的审美能力的体现, 它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性地、直观地去把握对象的形象美。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形。”怎样把美的形象显示出来?多媒体可以再现情境,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 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 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 增加感知强度。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把一幅优美的桂林山水图展现在学生眼前, 同时播放课文配音朗读, 让学生边听边看, 并提出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进入到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对课文描绘的景物有了一个完整的感知,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第二步, 读读想想欣赏美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桥梁, 读者才与作者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契合。”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只有让学生用情去品味, 才能与作者共鸣, 受到震撼。本文语言洗炼、令人叫绝, 通过对课文美词佳句的赏析, 可以拉近学生与美景的距离, 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思考课文怎样用绝妙的语言描写山的“奇、秀、险”与水的“静、清、绿”。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 再对课文开头和结尾略加分析, 一幅“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山青水秀图再现眼前, 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更加激起了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强烈感情。

第三步, 画画写写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 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可见,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教学本文时, 通过对美景的观察, 课文的朗读, 语言的剖析, 学生对课文所包含的美有了感知和欣赏, 但是还没有达到最终目标。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到桂林的山形态万千。教学时, 我先问:“形态万千”是什么意思?这里写到哪几种形态?接着问:“这里的山峰还有些什么形状?你能用画笔画一画吗?学生兴趣高涨。画完后, 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画展, 学生可真是画得奇形怪状。最后我作了补充介绍:是啊, 桂林的山千姿百态, 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斗架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希望同学们将来成为一名画家, 用你们心中的色彩去画出这里的奇山秀水!

篇4:悠悠的桂林山水

说起象鼻山,顾名思义那是一座酷似巨象伸长鼻子吸水的山,清澈的漓江水涓涓的流淌着,悠悠的竹排船在水中轻轻荡过,看象鼻山青山葱翠、秀竹翩翩,望江面小船荡荡,岸边烟雾缭绕,心旷神怡。

听那里的山民说,象鼻山有一个神话传说:天宫有一头玉象看到人间桂林美景被它迷住,于是来到这里,帮助人们搬运重物。百姓们十分喜欢它。常带它到漓江洗澡。有一天,玉皇大帝游玩时发现少了一头玉象,于是勃然大怒,派李天王寻找玉象并要处死它。李天王找到玉象的时候,它正在漓江饮水,李天王用照妖镜一照,玉象就变成了石象,也就是现在的象鼻山。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赋诗一首:“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说的就是桂林山水之美。

漓江的水清悠悠、蓝靛靛、凉爽爽,“哗啦啦”的流水声像是一曲悠扬的曲子让人百听不厌。坐在船中欣赏漓江两岸的无限风光,如诗如画、如绢如丝,连绵不断的山峰或开阔或狭小,平地拔起,千姿百态。两岸高大潇洒的凤尾竹像是夹道欢迎我们的好客主人。据说当年周总理来到这里看到山美、水美的漓江岸边光秃秃的,似有遗憾地说:“要是有些竹子就好了。”桂林人听后就在漓江两岸种植了大量的凤尾竹,迎接着八方游客。一个又一个山景映入眼帘:父子岩、磨盘山、望夫山、九马画山向我们走来。我和爸爸、妈妈接应不暇,仿佛贺敬之的那首诗就响在耳边:“心是醉呀,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离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这种意境在心中的回应就是这样的美。依在爸爸的怀里,我仿佛也成了这画中的景色,幸福融入其中。

篇5: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

我见过一望无际的大海,玩赏过碧波荡漾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的水。它清澈见底,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和那几条顽皮的小鱼。漓江的水,静的就像一面镜子,载浮着群山倒影。漓江的水蜿蜒曲折,就像大地的分界线一样,把一对情山分在漓江两边。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那一块无暇的翡翠。只有竹筏在前进中扩散出的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竹筏在前进,岸在向后游。

站在竹筏上放眼望去,漓江两边的山,千姿百态,争相斗艳。有的像奔跑的马儿,有的像威猛的雄狮,有的像沉睡中的大象……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山多有洞,洞幽景奇。里面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聆郎满目。

篇6: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

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桂林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清的能够看见水底青褐色的石头。水把两岸高高的山和绿绿的树倒映在水中,坐船游览漓江,船就像在山尖上行走,漂亮极了。

桂林的山更是个性,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山里面有一个岩洞,叫“芦笛岩”。一走进去,式样不一样,奇形怪状岩石,倒挂在洞顶。抬头往上看。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雄狮,有的像乌龟,还有的像慈祥的老人……神态各异。沿着潮湿的石阶往洞里走,两旁的石岩犹如一幅幅壁画挂在两旁,栩栩如生。洞里的景色更美了,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哗!哗声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

泉水流到一个潭子里,清清的泉水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把周围的景物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水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桂林到处有美丽的景色,数不胜数,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难怪故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篇7: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

这座山因酷似巨象伸鼻吸水而得名。它座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象鼻山不但风景优美,还有一个略带忧伤感的故事。

相传,象鼻山的这头象是头神象。有天,天帝带着几百头神象和几十匹神马到人间狩猎。由于太劳累,大象病倒在路边,天帝看着奄奄一息的它竟然扔下它走了。幸好,有位好心的老人救了它并给它治好了病。大象为了报答这位好心的老人,就在了人间,每天为老人干许多的农活。但不久,天帝知道了大象还活着的消息,就命令象奴去把神象带回天庭,可大象拒绝再回到天庭,因为它已经习惯了和老人相依偎的生活。天帝见大象不肯回来又觉得它留在凡间为人服务很让自己没面子,就决定除掉神象,可嘴里仍然轻松地对大象说:“既然你不想回来就算了。”神象听天帝这么说也就放松了心情到漓江边饮水,可一直躲在暗处的天帝却无情的把剑深深的扎进了大象脊背。

篇8:桂林山水画的品质提升

一、桂林山水画的历史文化探究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山水凭借迤逦的自然风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家为此挥毫泼墨,创作出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桂林山水画作品,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桂林的山水养育了桂林人民,桂林山水之灵气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画家。桂林是山水相映、相互辉映、有奇峰、清流、古榕、翠竹、渔火的互相衬托,孤峰不高,流水不浊,树木常绿等特点。漓江上下游弋,俊俏、巍峨的山峰,清澈透明的江中倒影,片片孤舟渔船,群峰林立,千山竞秀是山水画家们永恒追求的主题。

桂林山水画是指以桂林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表现桂林山水自然本性的律动与意韵为目的。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画家通过桂林山水或以桂林山水成名,如15世纪的石涛,以及20世纪的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广西老一辈画家帅础坚、阳太阳、黄独峰、涂克等也曾经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漓江山水作品,为漓江画派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黄格胜、郑军里、阳山等为代表的广西画家,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逐渐形成了“漓江画派”。

二、影响桂林山水画发展的因素

在商品市场的引领下很多作品随波逐流,媚俗,走捷径,搏出位。优秀的美术作品应是画家心灵的写照,绘画不只限于状物、悦目,而且要传情,要有创作的旨趣,要表达主题精神,同时也是画家的人生观、艺术观,以及理想气质、人格、兴致、趣味等多元素的综合体现。很多作品一方面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而致使作品庸俗化,缺乏理论的支持,自身又匮乏文化的滋养,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把握,功利性是影响桂林山水发展的主要因素。

内涵表现的浅显,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不够。也是影响桂林山水发展的一个方面。过于追求制作手段的新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艺术语言的锤炼。山水创作应将形与神完美结合,追求一种形之外的神情,同时也是将自然之性和人心之悟的完美结合,追求一种心灵的释放与宁静。

三、提升桂林山水画品质的建议

(一)要从传统出发,继承传统领悟桂林山水的气场和精神

桂林的山水画写生与创作,要抓住其特有的地方特色,各地的名山大川都有其特色,如黄山奇、峨眉秀、华山险、青城幽,这都是它们的特色和总得感受。桂林漓江的清秀旖旎与西北的黄土高原,在气质和形象感受上都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在画桂林山水画时要细心的分析、研究和体会,选择最能体现桂林地方特色的景色,加以表现,主要区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区分阴晴雨雾的自然变化,分清对象是石山还是土山,是火成岩还是水成岩,给予充分而真实的表现。

(二)全新的创作理念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他的语言形式和形式表达的终极目的都是对一种文化的阐释。当代很多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仔细揣摩这些作品,似乎都被一种绘画的形态模式所局限,并且被用以充当一种所谓回归传统的出路时,就已经远离了真正的传统本质,这种表象与本质的脱离,体现了绘画本体精神的空泛与绘画意识的不明确。面对一幅优秀作品,我们更多的是偏重对笔墨技巧的研究,忽略了个性化的典型形象塑造。试想没有个性化的造型,怎样表现个性化的意象。因此,如何提升桂林山水的品质应放在充实提炼和深化内涵这两个方面,充实提炼使表达更大胆也更有力度,深化内涵则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当代山水画家的社会责任。

有些人所画的桂林山水总是不大像桂林山水,如何抓住桂林四季常绿的南方特色,把漓江烟雨迷离的景色,以及青山、绿水、石洞、丛竹表现的生气勃勃、烟云满纸、耐人寻味,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技法方面对于构图、笔墨、皴法、色彩加以不断地创新。赋予桂林山水雄伟的气势、深远的意境。

在新的视觉形式冲击下, 各种技法似乎已经远离了传统的形式。有些参展作品又大又满又琐碎, 为了夺得评委的眼球, 而且这种作品几乎成了一种模式, 我们正在远离中国画本体,已至许多作品展后就被遗弃,没有什么用场。国画家成长的周期最为漫长,因其功力学养的积累是决定画家成功的关键,作为中国画家,一生却在修炼传统文化的要义,中庸之道,宁静淡泊。为了获取一时的成功是与真正促进品质的提升相背离的和不协调的。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应因循艺术发展形态,倡导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和绘画评判标准,树立注重内在精神和社会文化共识的审美情态。我们要坚定民族艺术的自信,着力研究中国画的规律,形成与建立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形式秩序。

(三)将桂林山水打造成桂林文化事业的品牌

当代桂林山水画的发展应因循艺术发展的形态,我们要切实打造有国家性乃至世界性影响力的桂林山水画品牌。倡导当代中国主流价值和绘画品评标准,树立注重内在精神和社会文化共识的审美情态,提升桂林独特的本土文化品质感。我们应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系,提高画家自身的学识修养,以益于启迪心志、陶冶性情。赋予桂林山水画高度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内涵,打造山水文化这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的文化艺术品牌,逐渐形成中国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地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力作,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结论

篇9: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人们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的奇山秀水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桂林山水这罕见奇景的创造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许多万年以前,广西一带被汪洋大海所淹没,在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石灰质,形成了很厚的石灰岩,并且分布也非常广阔。以后由于地壳的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变成了陆地,流水将石灰岩溶解带走。从物质结构上来說,石灰岩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温度越高,石灰岩溶解得越快,因此溶解是石灰岩被破坏的主要方式。这种破坏方式使岩石在破坏后不会形成大量的泥沙使江水浑浊,而是溶于水中,所以漓江的水是清澈透明的。同时,这种破坏过程不像一般岩石那样由表及里,层层剥落,而是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受到破坏。只要石灰岩有裂缝,那么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会见缝就钻,时间长了,水就能将裂缝渐渐溶成空洞,并且不断冲刷,使缝隙不断地扩大。如果这时石灰岩的缝隙是直立的,那么空洞就会变成漏斗状的洼地。当它们继续扩大且彼此相通时,那么石灰岩就会剩下孤立的残柱。这就是课文中所說的“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奇峰怪石了。

篇10:关于描写桂林山水的小学作文

桂林的山多的让你数都数不清,有老人山,斗鸡山,月亮山,象鼻山,骆驼山,笔架山,芙蓉山。。。。。。尤其是桂林顶顶有名的象鼻山,一座高大的山插在水里,一条又宽又粗又长的鼻子,好像一只大象正在水中喝水。这些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当太阳照到漓江的水面上时,清澈的漓江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金子,掉落在水面上闪闪发光。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比翡翠还要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让人不忍心把它打碎。漓江的水上有一群渔夫,带着他们的捕鱼伙伴——鸬鹚在水面上静静的捕着鱼儿。远处不时传来壮族姑娘欢快的歌声。

啊!美丽的桂林山水。

篇11:游桂林山水初中作文

经过一夜的行程,火车终于到站了,我们背着行李准备下车。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了。

下了火车,导游把我们带到了旅行社,稍事休息了一会,就迫不及待的起程去观赏桂林的山水了。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磨盘山码头,乘坐游船准备出发。刚上船不久,窗外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秋北京,晴上海,雾南京,雨桂林!”这句俗话说得真好。来桂林就是要看雨景的啊!窗外,所有的山、水都像被纱罩笼罩住了一般。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渐渐地,游船进入了景区,只见游船右上方出现了一些倒挂着的钟乳石,传说这是玉帝派来吸取桂花香精的神龙,因为被漓江风光和桂花香迷住了,所以常年留在这,组成了一幅幅龙戏水图,游船继续前进,我们看到前面山上有一块石头,外形像一位妇女背着小孩翘首遥望,这就是“望夫石”。游船仍在前进,只见前方的山上有着色彩斑斓的石纹,像一匹匹黄布倒映在水中,这一景被称为“黄布倒影”,我们也正好领略了“船在青山顶上行”之妙境。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妙在其中啊!”

漓江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篇12: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1、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义净《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2、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

3、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4、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5、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李频《赠桂林友人》

6、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铩!―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7、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李渤《桂林叹雁》

8、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9、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

10、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GG,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11、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

篇13:描写桂林山水的初中作文

桂林山清水秀、青翠峭拔、洞奇石美, 甲天下的山水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桂林山水与雁山云影交汇共唱水墨风流., 形成风格独特, 韵致新颖的梦幻山水自然生态。桂林山水甲天下, 梦幻桂林入画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 锦绣多姿的田园风光, 云锁山头水系天, 渔翁垂钓在江边, 组成了一个个诗画交融的梦幻意境。

付黎明教授以执著的追求和开拓精神, 创造了自己在桂林山水画表现上的新形式和法则。特别是人们交口称赞他笔下提炼出漓江行舟的飞扬神采, 与嵯峨山峰的跌宕韵律, 其艺术形象体现了他对桂林山水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以及所倾注的人文精神。他从理论上探究桂林山水画的美学规律, 构建了他自成体系的艺术观点和绘画风格。本文展示的24幅作品, 呈现出付黎明教授笔下的梦幻桂林山水风韵, 群峰倒映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篇14:桂林:山水间的纠结

自秦凿灵渠,汉伐交趾,桂林就是中原文化输入岭南的重要通道。到了唐宋时期,它更成为了沟通中原腹地与南方乃至整个东南亚的“西南会府”。2000多年来,这片绚丽奇绝的山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风云变迁。

然而,时至今日,当城市化浪潮在华夏大地上汹涌涤荡,当整个中国都热情地置身于国际化都市的造城漩涡中的时候,桂林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变与不变的纠结之中。

隐形的翅膀

桂林的未来仍将是一座旅游城市。对这个定位,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1973年,国务院就确定桂林市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1982年,它又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桂林荣获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新中国的历任领导人,以及尼克松、卡特等许多国家元首、政要,都曾到此一饱秀丽风光。“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所勾勒出的这幅桂林美景,一直是中国的骄傲。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自1973年发展旅游以来,到2011年5月,桂林已接待1亿多人次的国内游客、1500万人次的入境旅游者,以及15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及政要。2010年,“印象·刘三姐”等一系列重点旅游文化品牌项目的推出,更使桂林闻名遐迩,当年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246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48万人次,6成以上为欧美游客。2013年,入境桂林的游客突破了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9亿元。在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黄金周,桂林入境游客达到了43.44万人,同比增长16.06%,旅游收入高达4.6亿元。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游客们的热情绝大多数是冲着山水而来的,无论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四绝”,还是“烟雨、光影、珍禽、异木、名苑、古迹、田园、村镇”的“八胜”,人们或许都耳熟能详。而对这座山水文化名城的文化魅力,许多人可能知之甚少。可以说,山水的名头盖过了文化的珍馐。

而事实上,山水和文化是桂林旅游资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这座城市的两只翅膀。仅靠山水之魅已经如此热络,如果能够两翼齐飞,桂林的旅游经济还会飞得更高。

桂林建制始自汉武帝时期,一直是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悠久,加之山水绮丽,必然名人辈出,所谓地灵人杰。翻开桂林的历史画卷,你会看到名噪一时的唐代桂州三才子曹唐、曹邺、赵观文,晚清四大词人中的王鹏运、况周颐,更有石涛、李熙垣、李秉绶、罗辰等丹青大师们挥洒翰墨,林秀甫携桂剧四大名旦粉墨登场。

自隋唐开科取士至清末代皇帝宣统退位的1300余年中,广西一共出了9名状元,有6个出自桂林。唐昭宗亁宁二年(公元895年),临桂人赵观文成为广西第一位状元。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永福人王世则殿试“首魁第一”,宋太宗亲自赐宴“琼林苑”,即“进士赐宴”,此后成为历代皇帝廷试后隆重款待士子的重典。

另一个状元——临桂四塘人陈继昌可谓神童,诗书过目成诵,14岁考秀才取案首,22岁乡试考举人中解元,29岁进京会试得会元,殿试钦点状元,史称“三元及第”,加上秀才考第一,共谓之“四元”。所以,陈家祠堂曾挂有一块“四元匾”。在中国千年科举史上,共有13位三元及第者,陈继昌是最后一人。

同样少年英才的还有龙启瑞。他自幼家贫,父母以贩卖松柴为生,故发愤读书,12岁以案首入泮,20岁中举,27岁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此人攻经史,通音韵,有《古韵通说》、《经德堂诗文集》等著作传世。

据《广西通志》记载,清代从顺治十四年至道光二十年(1657-1840年)的180余年间,广西11府共考中举人3250人,其中仅桂林府就有1639人,故有“广西科举考桂林”之说。

清人梁章钜任广西巡抚时,令人搜罗唐以来广西各地560多位诗家共3600余首诗,汇编成57卷的《三管英灵集》,其中收录清桂林诗家作品30多卷。清同治六年由巡抚张凯嵩序刻的《杉湖十子诗钞》,前4位作者汪运、高书浚、朱琦、龙启瑞都是桂林人。至于名震晚清和近代中国词坛、开创“临桂词派”的王鹏运和况周颐,更是一代词学宗师。

同为桂林人的大画家石涛,原名朱若极,为晚明末代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因绘画有名而两次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其“师古人之心”的画论为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所激赏,“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高翔均尊他为宗师。

凡此种种。这些与山水同样奇绝的文化历史,桂林人也许知道,而传播得似乎还欠广远。拥有山水之秀的非桂林一隅,藏有文化之珍的也非桂林一城,但山水与文化相映相辉的,却不多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巧思精华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美丽桂林。

膨胀的城市

1990年,北京的一位朋友第一次到桂林,对它的评价是:像是一个“盆景”,古灵清奇且袖珍。而今天,这种感觉应该不会有了。自从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这座城市已经拥有12县5城区的2万7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及510余万人口,堪称大桂林。

与城市面积同样膨胀的,还有人的心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城市设施落后的抱怨一直不绝于耳:80万市民挤在漓江沿岸33.4平方公里的城区里,道路狭窄,行人接踵,车辆乱放,几乎没有什么现代的过街天桥——街道如此狭窄,也确实没有必要架设天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凡是到过桂林的人都曾看到:城里随处可见烟囱冒黑烟,电线密如蛛网,街道脏乱破烂,基础设施陈旧。如何让80万城区百姓、500余万城乡人民,以及10万以上的流动人口与优美的环境和谐相处、快乐生活,一直是摆在桂林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建设是硬道理。1999年的城市大改造,2002年竣工了“两江四湖”的环城水系一期工程,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建设规划已经初显。endprint

然而,在这样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杂音。一位从厦门前来旅游的年轻人,在看到这几年疏竣的“两江四湖”时,被湖山之间的10多座景观桥逗乐了。他说,这不就是把美国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缩小了架在桂湖上了吗?不伦不类的,那些设计的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再细看,竟然还有欧洲巴黎塞纳河上的拱桥,也按比例缩小了镶嵌在这里。

说实话,这样的问题不仅在桂林。在我国各个城市的近几轮改建扩建中,暴发户式的模仿照搬,几乎在哪里都有出现,甚至形成了千城一面的景象。对于一些新兴城市来说,这样的景象也许是可笑,而对桂林这样的具有深厚积淀和传统特色的城市来说,恐怕更多的是心痛。

1999年桂林城市大改造之后,市里就没有留下一条完整的老街老巷子了,旧时城里的“三川、六漏、九井”等古董几乎消亡殆尽。举世闻名的七星岩前,花桥边的芙蓉石上,原本镌刻着当年坚守七星岩抗击日军的国军八百壮士功迹,文革时给人抹掉了,改成“毛主席万岁”。到了前几年,又被刮掉了,所有的历史都化成了粉尘。平乐县二塘镇的晋唐古墓群,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地方上滥采锰矿,120座古墓荡然无存,只留下纵横的黄土沟壑。兴安县灵渠边的古严关,是秦汉以来至民国初年沟通湘桂二省的“楚粤咽喉”,1963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年前我还去过,并撰文作了记录。可去年秋天再去时,原来古老朴拙的街巷变成了参差的新式楼房,只留下那座默默无语的古严关。关口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令人心中感到一阵酸楚。

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走进桂林”节目,时任桂林市委书记的高雄拿出一个装着漓江水的玻璃瓶对观众说:这是漓江的水,清澈、甘甜,达到国家饮用二类水标准。要永远保持这个标准,这是桂林历届党委、政府都要守住的底线。守住漓江的水,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

真想多听一听这样的话!守住漓江的水,也要守住桂林城的文化,它们都是我们的宝!

上世纪末桂林城市大改造中,在拆除市中心的体育场时,成百个淘宝者拎着口袋睁大了眼睛守在工地现场——只要挖土机一响,天天都会有宝贝疙瘩出土,或者是元明清的铜钱、青花瓷,或者是清代的残碑。淘宝者乐了,更多桂林人的心疼了。

在建设中坚守,在开发中维系,才能有我们永远美丽的家园。

散淡的人

一位北京的朋友在到桂林前给所有有业务往来的人打招呼:“本人去桂林休闲度假一周,没紧要的事就不要打电话骚扰了。我就想实实在在做几天桂林人!”

对他来讲,桂林人的悠闲散淡令人好生羡慕。随便在大街小巷中转悠转悠,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人们大多踱着碎步,不紧不慢地,与每天按分钟计算时间的北京相比,简直是太放松了。

而对闲散的另外一种理解,可能就是不求上进。一个20多岁的桂林小伙在北京一家跨国公司做工程师,今年过年回家探亲,对家乡颇多微词:经济发展太滞后,影响了人的素质和见识。事实上,类似他这样的一些青年人,大多都不会留在这座城市。他说:桂林就像个大一点儿的县城,连三四线城市都不是,比国内一般的大城市落后了二三十年。且不说他的评价是否科学,但从物价来看,桂林就是一个低水准的地方。直到现在,市里的桂林米粉仍是3.5元一碗,而在北京,早已经是20元一碗了!在桂林生活的人们挣不到什么大钱,但是消费也不高,所以也就安于这种低水准的慢节奏生活了。

早在唐宋时,桂林就是西南大都会,明清以来都是广西的省会,所以世代居住在山城里的“老桂林”,很有点儿像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北京”,自身有蛮高的优越感,过日子讲究自得其乐,闲散惯了,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肯做。老北京人爱提笼架鸟,老桂林人也是。从前在桂林王城门洞里,就曾非常时兴斗蛐蛐儿,在我小的时候,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看。还有些人爱拎着三两支钓鱼竿,到漓江边垂钓。现时,遛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哪怕荷包里只剩下十几块钱,也不肯放下架子去做事,早晚吮一碗米粉或两碗芝麻糊、几个糯米粑粑,草草填肚子了事。

桂林人并不是不精明,其实也是很会做生意的。但他们喜欢单打独斗,向心力不足。外省的人总会有好多的同乡会,唯独遍布九州的桂林人没有。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从海南岛到北京,遍布全国的山水字画店和珠宝首饰店,好多都是桂林人开的。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有一些赝品字画流入内地,一些“脑瓜子灵”的桂林人马上就学会了,以五六十元一幅的酬劳让广西师大美术系的学生们画桂林山水,自己开字画店,转手卖给日本游客,标价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还美其名曰“打鬼子”。不久,市里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百上千的民间工艺作坊,批量生产“桂林山水”。这种精明可是实实在在地搞乱了桂林的“风水”。

那时候,有许多农家毅然从艺,一家老小齐上阵,流水作业,“机械化”生产,每天都会有一包包的商品画发往全国各地。1985年,我进广西师大读研究生,收入微薄,不足养家糊口,便在课余,凭借自修的几句日语给字画店老板打工售货。我们把那些白发苍苍带着赎罪心理来桂林旅游的日本老人称为“战犯团”,因为他们像军队一样极有纪律性、组织性,只要团队中有一个受人蛊惑买了字画,其他的成员好像得到命令一样,立即“哈伊哈伊”地点头笑,哗啦啦让你把整个店里四壁张挂着的数百上千幅画都取下来,然后由领队统一结账。一场大仗打下来,老板们挣的少则几千,多则数万。

这样的买卖今天依然存在,而且还不止在字画。去年中央电视台就曝光了桂林的一件丑闻:一家旅游购物店自称把军工厂的旧坦克拆了,钢材做成电动剃须刀、马刀、菜刀、水果刀等,高价出售,欺骗游客,最终被罚款关门。还有一家珠宝公司,董事长诓骗游人说,当天是他双胞胎儿子的百日,本公司首饰例外大打折扣,一万元一个的手镯减至一千元。这样入情入理的欺骗都能有,你说桂林人的脑子灵不灵光?

还曾有这样的事:旅行社为游客一天安排了5个景点,其中有3个是购物的。看山水,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实在令桂林人脸红。如此下去,桂林山水可就会变颜色、变味道了。好在国家颁布了新的《旅游法》,市政府也已经开始大力整治野马导游和乱宰客现象,市场才渐入正轨。

闲散未必不是好事,生活安逸是人之幸福;精明未必就是好事,过了头就会害人害己,最终损害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如今的杭州,所有的景区免费对市民和游人开放,政府以此来吸引客源。这是聪明的做法。而在桂林,所有景点的门票都高得吓人:象山公园75元/张,七星公园60元/张,南溪山公园55元/张,伏波公园30元/张,叠彩公园35元/张,虞山公园46元/张,訾洲公园40元/张……有的公园还有园中园,对外承包的,须另外买票。游人游览一天,光门票就得花上个几百块,以至于市里面很难留住客人,顶多呆上一两天就走。这就不仅不精明,简直是不智慧了。

而临近的阳朔,这几年就搞得比较好,不光因为它有著名的“西街”,更因其大搞休闲度假游。当地人在“十里画廊”景区附近种了30余万亩的油菜花,非常吸引那些看惯了高楼大厦的广州人。去龙胜的龙脊和金坑梯田也是如此,所以现在已真正成了广州的后花园。

时代变了,桂林人也得与时俱进。否则,城市老了,街道小了,人闭塞了,智慧窒息了,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篇15: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2.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杨万里《题湖北唐宪桂林义学》

3.留连落花雨,依约熟梅天。——李曾伯《桂林即事·一日四时具》

4.桂林地险通椎髻,阳朔峰奇削剑鋩。——梅尧臣《送广西提刑潘比部》

5.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沈彬《阳朔碧莲峰》

6.百嶂千峰古桂州,乡来人物固难俦。——王正功《独秀峰石刻其一》

7.人物豪华真乐国,江山清绝胜中原。——曾几《送李似举尚书帅桂州二首·桂林佳事我能言》

8.桂后梅前正清淑,倚楼但觉九秋宜。——李曾伯《登桂林宜楼和李帅柱间韵》

9.人言桂林好,颇复类中州。——张栻《送甘甥可大从定叟弟之桂林》

10.阳朔山前好峰岭,为公怜爱万千层。——梅尧臣《寄桂州张谏议和永叔》

11.庐山曾结社,桂水远扬舲。——刘禹锡《赠别约师》

12.无数桂林山,不尽漓江水。——邹应龙《卜算子·满二望三时》

13.诗竞山川秀,亭随草木新。——袁说友《武康县治松桂林二首》

14.桂林佳绝处,人道胜匡庐。山好石骨露,洞多岩腹虚。——戴复古《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桂林佳绝处》

15.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陈藻《题静江》

篇16: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第1条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第2条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空馀蝉GG,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第3条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第4条 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

第5条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第6条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

第7条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第8条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第9条 水如罗带山如屏,奇秀莲峰古有名。

第10条 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兴坪山似画,阳朔水如晶。玉璧江心映,船歌岸柳听。金秋渔火夜,百里尽蝉鸣。

第11条 桂林浅复碧,潺肼妒=舜ノ镏郏葑し煽瘴J裣缫烨嘌郏罨咧礻7缍辱媚蜒埃破艏!>苫谢ú荩备氚芟丁;邮止餐常斩榍较Α/p>

第12条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篇17:初中游桂林山水作文600字

一上了船,就能看见“骆驮过江”这个景点,有三只巨大的骆驮将要过江,看见了这漓江连绵不断的山奇峰罗列,被这神奇的山水牵绊,永远留在了这里。随着船在游动,又能看见象宝石一样的山坐落在那里,这就是宝石峰。看着这山峰,我真想把那宝石抢来占为己有。看着这么多山,真美丽,应了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漓江真遗憾”。

接着我们来到了桂林的另一景区---银子岩。一走进这个地方,就感觉无洞不奇。你随便走到哪,都能看到石钟乳凝成象刺刀状,闪着光,就象银子一样,难怪叫银子岩。美丽的银子岩还有三宝:第一宝,音乐石屏。这是由18个石钟乳凝成的石屏,每敲一个石屏,便会发出不同声音,清脆悦耳,在彩灯的照耀下更加绚丽多彩。第二宝,便是宝雨伞,已被列为国家保护项目。看,这个雨伞怎么会有个缺口呢。其实是旁边站在花果山的美猴王孙悟空打的。为防止孙行者再捣乱,观音菩萨、托塔李天王就守在伞旁,这个宝伞的由来可真有趣。第三宝,是我最喜欢的,叫“神奇双柱“。两根顶天立地的石柱,非常高大威猛。我也要学这石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听陪我一同游玩的爸爸说,这些宝物都有上亿年的历史了。我惊叹不已。

最后,我们来到了桂林的又一景点---图腾古道。生活在这里的人是野人部落,母系氏族。他们的语言跟我们不同。在这里,我们还看到野人部落精彩的演出。

篇18:《桂林山水》教学建议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 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 后用一个“却”字转折, 说明这些美景虽美, 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 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 清, 绿。用“感觉不到流动”凸显“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 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出桂林的山所具有的奇、秀、险的特点, 并运用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文章的末段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 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教学建议:

一、自主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桂林山水》一课文字优美, 想要使课堂教学灵动、艺术, 具有感染力,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预习课文看似简单, 要做到高效预习是需要教师具体指导的。结合本课教学目标, 可以提出以下预习任务:

1.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 (1) 认真拼读带拼音的生字, 进行扩词练习。 (2)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带拼音的生词, 多读几遍。 (3)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积累价值的词语、短语, 认真练读。 (4) 碰到不会读的字词, 查询工具书并标注出字音, 简单记录字词的意思, 在旁边写出形近字加以辨别, 认真练读。

3.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4.教师要对预习任务认真检查, 给予评价。 (1) 检查生字。拼读“澜、瑕、翡、峦、骆、驼、兀、绵”等生字并扩词, 提醒诸如“澜、峦、兀”等字的拼音, 讲解容易与其他字混淆的“瑕、翡、绵、兀”等生字。 (2) 检查生词。先让学生认读, 再请学生说说预习时自己弄懂意思的词语并交流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重点介绍是如何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境弄懂“甲天下”、“怪石嶙峋”等词语的。 (3) 同桌学生互相抽读部分段落。要听清楚是否读正确, 互相评价朗读预习是否过关。

通过学生的认真预习, 教师通过检查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桂林山水》的新授课一定能最大限度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 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度。

二、自主初读,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历过预习关后, 通过自读课文, 就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 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桂林山水》初读程序可以设计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预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读课文时尽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结巴。

2.练读“障碍句子”。一篇课文中总有那么几句话会让学生读得冒汗, 课文中含有“啊”音变的短语是学生的朗读障碍, 需要多练读几遍:漓江的水真静啊 (nɡa) ;漓江的水真清啊 (nɡa) ;漓江的水真绿啊 (呀) ;桂林的山真奇啊 (呀) ;桂林的山真秀啊 (哇) ;桂林的山真险啊 (哪) 。在练读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总结一些简单的音变规律。

3.说一说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让学生在表达与倾听中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头绪, 降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难度。

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像《桂林山水》这样文路清晰、结构明了、篇幅不长的课文, 学生有了“畅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这一环节的过渡, 概括课文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自主悟读,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悟读的习惯, 就要让学生在“自主”悟读的过程中夯实文字基础, 获得阅读方法, 体验阅读乐趣, 收获阅读成果。

1.让学生标注已读懂和读不懂的词句, 记录产生的疑问, 铭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 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收获方法、收获智慧。

2.积累精彩句子, 让学生把最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养成“每日一诵, 每课一诵”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丰富知识的积累。自主悟读完成后, 先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己读懂的地方, 可以交流读懂的字、词、句, 也可以交流对某段话的理解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接着, 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展示自己背下来的精彩句子。

3.交流互动, 质疑解难。学生同桌互相质疑、解疑, 简单的疑问同桌讨论, 更难的问题留待小组内提出讨论, 若小组内还解决不了的疑问, 就在全班交流环节中提出来, 综合大家的想法, 形成自己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可以贯穿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例如: (1)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 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把漓江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 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 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 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 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 山与山之间各不相连, 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 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 无法说尽, 因而用“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来概括, 恰到好处。 (3)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诗句的意思是“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 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 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两句诗的出处说法不一, 一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周庄河》, 一说是本文作者境由心生的创作。理解课文, 诗句的出处不重要, 但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以这两句诗收尾毫无唐突之感, 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概括全文, 照应开头。

学生通过自主悟读, 对课文描述的情景产生了切身的体验, 也就对课文生出了喜爱之意, 对作者生出敬佩之心, 对桂林山水生出热爱之情, 从而激发了积累美文中精彩句段的热情, 迸发出创作美文的愿望。

四、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习惯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灵魂。如何设置阅读课的探究问题, 关系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1.出示合作问题。《桂林山水》一课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不多, 从难度系数来讲, 值得探究、适合探究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对比?为什么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

2.小组合作。 (1) 小组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和发言, 其他组员谈自己看法, 副组长负责评价倾听情况。) (2) 按分工展开讨论。

3.全班探究。 (1) 小组长发言。 (2) 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评价各组合作成效并总结探究成果, 学生记录探究成果。从作者以大海、西湖对比漓江的水, 以泰山、香山对比桂林的山, 更加衬托出桂林山水的美丽迷人的写法,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写作主体, 表达自己的情感。

篇19:《桂林山水》别样美

一、这是一片充满着浓情蜜意的“山水”

内地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知识与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置,兼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香港小学语文教学也兼顾到这两点,但对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更为细致完整。在《教师备课用书》中对课堂教学各个方面有着极其详细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对汉语言文字的浓情蜜意,对课堂教学的完美追求。请看摘录自香港《快乐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教师备课用书》中《桂林山水》的课业说明:

学习范畴:

阅读(精读)、说话、中华文化、语文自学。

说话:说出自己的心声。

阅读:

1. 学习用边读边想象的策略读游记。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 运用各种策略找出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

4. 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积累语料。

语文学习基础知识:

1. 初认字词:桨、竹笋、兀立。

2. 认读字词:荡舟、波澜壮阔、扩散、水纹、拔地而起、罗列、形态、屏障、嶙峋。

3. 书写字词:水平如镜、仿佛、无瑕、峰峦、雄伟、栽、连绵、画卷。

4. 认识遣词用字在表达上的效果。

5. 认识写景型游记的写作技巧。

6. 认识排比句。

7. 复习比喻句。

8. 认识山部的字。

其他:

1. 培养自学能力。

2. 认识我国的山川名胜。

教学时间:4教节。

从以上的课业说明可以看出,香港同仁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开发。单课教学目标周密细致,指向明确(甚至连“认识山部的字”都明确指出),刚性要求多,兼容性强。这样,有利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方向,避免无效教学。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香港的阅读教学注重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字,“培养自学能力”,内容的理解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是次要的。而内地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分析讨论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解读文本内涵,对于语言文字本身重视不够。

二、这是留下探寻者足迹的“山水”

与内地严谨、感性、厚重的课堂相比,香港的课堂教学显得简约、理性、明快。香港《课程发展路向》指出:“课程发展的大前提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能力,应享有基要的学习经历。”岑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两个理念。观其教学过程,处处以学生为主,让所有学生享受学习的经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3教节主要学习、了解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岑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排比句”上,请看两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段一】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先朗读,再解释是排比句的原因。教师提示学生可从句子结构、意思和语气三方面作分析。

例句一:“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彷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概括出:这个句子有三组分句。结构方面,每个分句的结构均是“漓江的水真……啊,……得……”,句式相同;意思方面,三个分句都是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意思相关。语气方面,三个分句也一致。

例句二:“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学生讨论得出同样结论(略)。

(2)朗读句子,请学生分别说说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描写景物能令文章的感情更充沛,句子读起来容易上口,富音乐感。)

(3)请学生完成补充工作纸14——句子练习,以巩固所学。

(4)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向全班朗读出来,并解释选择这是好词佳句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抄录下来,然后背诵一下。

以上教学片段,教学目标定位明确,线索清晰,深入浅出,层层推进。通过美观醒目的课件简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总结提升,把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如何运用等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准确认识、清晰掌握。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也训练了自主探究、观察、推理、概括及写作诸方面的能力。

【教学片段二】

讲授结束后,岑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工作纸》……

(一)分辨以下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还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在适当的方格里加上√号。

比喻 排比?摇?摇?摇对偶

1. 好学生要有良好的品德,要有优异的成绩,要有服务的精神。■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摇■

3. 小弟弟玩游戏时,像猴子般活泼;读书时,像书生般文静;拉小提琴时,像音乐家般投入。

4. 在同学的眼里,陈老师是最仁慈的,最和蔼的,最亲切的。?摇■

5. 挺着大肚子的叔叔坐在椅子上,好像一个弥勒佛。

(二)用排比法续写以下的句子。

1. 白云有时像兔子,有时?摇?摇像绵羊?摇?摇,?摇?摇有时像花猫,千变万化,有趣极了。

2. 无情的台风把木屋吹散了,把?摇?摇树木吹倒了?摇,?摇把船儿吹翻了?摇?摇。

(三)试用排比法写一个小段落,描写小憩的时候同学们会做什么。

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熏陶,语文能力重在习得。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的练习,讲练结合,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递进。让学生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从简单掌握,到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舍得花时间,花力气,把写挤进课堂,利用课文中的“宝贵资源”,通过有效的练习,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使之更鲜活,更丰盈,更酣畅,真正落实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这是一片蕴藏着智慧和灵气的“山水”

香港中西文化共融。在香港课堂上,同样可以感受到开放、多元,兼收并蓄的特点。例如藉助教学简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考——两个句子出示时,对相同的句式进行明确的标注提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合作学习,多人参与,照顾差异——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练习等。而工作纸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练习中观察、辨析。课堂上还体现了我们交流协作计划的元素——读写结合,通过让学生多形式的朗读,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印象深刻。其中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教学让我深感香港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片段三】

教师提问:

作者用了哪几个字去形容漓江的水?(清、静、绿。)

作者用了哪几个字去形容桂林的山?(奇、秀、险。)

你认为作者用这六个字来形容桂林的山水贴切吗?(学生自由作答。)

把学生分成六组,进行配词比赛。每组分别用“静”“清”“绿”“奇”“秀”“险”配词,并运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解释。

如:

清——

清澈:清而透明。

清凉:凉而使人感到爽快。

清洁:没有尘土、油垢等。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对事物了解很透彻。

……

请每组派代表板书词语,并说出词语的解释,教师指正及补充。

配词最多、解释得最准确的组别获胜。

请他们想象漓江的水,用这些词语造句。

此环节设计是课堂的亮点之一,它把文字训练和理解内容有机整合,构建出全新的知识天地。通过合作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间接让学生理解了这六个关键词的其他内涵,学生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都有助于让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深入体会。最后请他们想象漓江的水,用这些词语造句,更让学生再次提升理解、想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各种能力。此处设计如神来之笔,让我们心头一振,眼前一亮,仿佛眼前的桂林山水,柳暗花明,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灵气。

在香港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明显感受到,老师心中有教材,却没有死搬教材,而只是以此为由头,充分利用;老师手中有现成的教案,却没有机械套用,而能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学生答案,给与激励,点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堂教学做到气氛和谐,轻松有序。

篇20:初中桂林山水说明文800字

桂林的山真美啊!它虽无黄山那般壮丽,也无泰山那样雄伟。但它是那样柔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好似一只坐在地上休息的骆驼,眺望前方;有的犹如一只大象,鼻子直入水中,似乎是在饮水呢;有的看似亭亭玉立的姑娘,站在水边梳理着她那飘逸的长发;还有的像一只大乌龟,慢悠悠地朝前爬,而后边正有只小兔子坐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再看不远处,有一座突起的小山峰,山峰上正坐着唐僧四师徒。最左边的是猪八戒,他正伏着身子趴在那儿睡觉呢!在猪八戒旁边坐这师父唐僧,只见他盘着腿,十指闭拢,正在默念“大悲咒”。唐僧的身旁站着孙悟空,他手握金箍棒似乎在寻找前来捣乱的妖怪。而最老实安分的沙和尚也随着师父默念心经。

欣赏完奇美秀丽的桂林山。我便来到了有“百里画廊”美称的漓江。漓江的水真绿真清呀,那碧绿的湖水晶莹透亮,犹如一块美丽的水晶镜,又似一块碧绿的翡翠。这时拂面而来一阵清风,湖水轻轻的荡漾,泛开朵朵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好似翡翠上镶嵌着的金片,又如湖面上撒下的碎银。再看水底那一块块鹅卵石紧挨在一起,就如情同手足的亲兄弟。那一只只逍遥自在的鱼儿,正调皮的吐着水泡!

桂林不但山清水秀,它那“洞洞洞”更是奇特!初到“丰鱼岩”,便觉得寒气逼人,一股钟乳石特有的异味扑鼻而来。我们随着讲解员向洞的深处走去,一幅奇特的五谷丰登图映入我的眼帘。看,在“蔬果架”的最上方挂着一个又长又大的冬瓜,在冬瓜旁,长着一棵大莲藕,莲藕下还有一朵大花菜呢!“蔬果架”下还长着一粒粒绿油油的大西瓜。往前走着,便来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下长着又绿有长的海草,你瞧,它还把那调皮的海螺缠住了呢!再看呐,在我们的头顶还粘一个大贝壳,大概由于贪玩,忘了回家的路吧!接着往前走,便来到了一个盛产灵芝的地方。那儿的灵芝有大有小,有的几朵连在一块儿,有的一朵开在山尖。真是有趣!

欣赏着洞中景色,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暗河旁,我乘着小船继续欣赏美景……终于来到了洞口,只见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望着四周青山绿树,想着洞中的景色,心旷神怡,心情格外舒畅!

上一篇:看父与子漫画写作文下一篇:升华和凝华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