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

2024-05-23

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精选12篇)

篇1: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

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论文

摘要:在审美视域下,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审美教育,增强青少年群体的“美”的意识,引导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进行美的元素的发掘与创造,从而借助“以美促学”来调动肥胖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帮助肥胖青少年改善体育锻炼行为,促使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该文在分析体育审美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就审美视野下肥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审美教育;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青少年的肥胖率在不断上升,这不仅与青少年的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还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密不可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形成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问题,并且会受到青少年主观意识的影响。接下来将从审美视域探讨体育审美教育在肥胖青少年群体当中的教育价值,寻找改善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对策。

1、在肥胖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体育审美教育的价值分析

1.1帮助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

所谓体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将体育教育与美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式[1]。该教育方式对于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大有裨益。借助有效的体育审美教育,可以实现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互补,体育教育主要是面向体育教学活动的,而体育审美教育则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美育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统一,让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体育价值观,形成对体育运动中形态美、运动美和健康美的正确认识,进而意识到对自身肥胖的.好处,逐步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念。

1.2帮助肥胖青少年改善体育锻炼行为

肥胖青少年通常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肥胖青少年群体缺乏对体育运动价值的正确认识,也缺乏相应的体育审美观念。借助体育审美教育,可以以“美”促“学”、以“美”促“情”,让肥胖青少年逐渐体验和感受体育运动中的快乐感、成就感、优美感以及拼搏感,激发出肥胖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循序渐进地让肥胖青少年改善体育锻炼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2]。

1.3促进肥胖青少年人格与性格品质的完善

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不仅能够改善青少年的生理素质,还能完善青少年的人格与性格品质。尤其是在体育审美教育视域下,不仅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肥胖青少年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树立起“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而且可以让肥胖青少年在体育审美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个人的人格与性格品质更加完善。如体育运动中的集体氛围和团队主义,就是一种“精神美”,体育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2、审美视域下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对策

2.1科学选择体育审美教育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培养肥胖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体育教师要对体育审美的教育内容进行科学选择,一定要结合肥胖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运动基础和审美认知能力,选择那些最具代表性又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这样肥胖青少年在接触和学习时才会更好地适应,让体育审美的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和肥胖青少年的学习需求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肥胖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3]。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通过篮球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肥胖青少年的篮球兴趣,全方位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教师在篮球课堂上选择审美教育的内容时,一方面要对肥胖青少年开展技战术的指导、语言激励赞赏、团体意识表扬等方面的教育,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进行审美感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非直接参赛的教学观摩活动,如观摩一次NBA总决赛的比赛,教师主动向肥胖青少年讲述比赛场上的竞技精神、团队精神和运动之美等,这对肥胖青少年产生体育运动兴趣将会形成有效的促进。

2.2丰富体育审美教育的手段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审美教育手段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审美教育的效果,也会间接影响到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此,体育教师必须丰富体育审美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趣味比赛、实战演练等,都可以让肥胖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当学生对某一体育技术动作总是掌握不好时,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多媒体终端对肥胖青少年的动作进行录制、回放与慢放,让学生自己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性学习,及时发现自己的动作缺陷,然后再进行动作示范和动作纠正,这比体育教师单纯让肥胖学生进行单向模仿性训练会更加有效,也更有助于实现体育审美教育的目标。

2.3学生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体育审美教育

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家庭生活习惯以及家长的监管相关,当一个家庭都不能保持饮食均衡和良好的运动氛围,那么孩子的饮食也容易失衡,加上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所以造成了很多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因此,在开展体育审美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家校沟通与交流等方式,提高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审美教育意识,在家长的带领下,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校外体育活动。同时,家长必须提高对孩子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一味强调智力教育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要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引导孩子合理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实现肥胖青少年身心素质和智力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2.4创设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环境

审美视域下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智力条件[4]。智力条件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引导上,物质条件则是体现在体育审美教育环境的优化上。因此,体育教师在加强审美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发现美、转化美、传授美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创设体育审美教育场景,增设更多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体育教学项目。同时,在体育教学与指导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意图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场景创设,贴近肥胖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锻炼需求,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例如,对于徒步运动、攀岩运动、自行车运动等时代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引导肥胖青少年来到户外,领略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在一个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环境下欣赏沿途中的人文风情,感受运动的快乐,进而逐渐树立起积极的体育运动情感,逐步改善个人的肥胖状态。

3、结语

总之,在审美教育视野下,针对肥胖青少年开展体育审美教育,能够帮助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念,改善自身的体育健身行为,完善人格与性格品质。因此审美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可以以体育审美知识为先导,教授肥胖青少年基本的体育审美方法,增强肥胖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美感的感知能力,激发出肥胖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进而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付泽建,范宏恩,司梅,等.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1):1341-1343.

[2]陈静侬.青少年超重人群与体育活动――基于对潮州市初中生超重人群的体育活动调查[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6):68-73.

[3]章建成,张绍礼,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11):3-18.

[4]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J].体育学刊,(4):100-105.

篇2: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冬季快到了,我校冬季长跑又要开始了,下面我说一下冬季长跑对身心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全面加强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的控制和指挥能力,促进生长发育,使青少年长得更健壮。同时锻炼又能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进行调节,它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以及消化、吸收功能

体育锻炼时能量消耗增加,必然会促进新陈代谢,迫使身体摄入、消化、吸收更多的食物以补充能量的不足,由此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为生长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体育锻炼带来的心情愉快往往可乐以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2、体育锻炼促进呼吸和循环功能

锻炼的时候全身肌肉都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迫使呼吸系统加倍的工作,呼吸肌经受锻炼,收缩力量增强,胸廓活动幅度扩大,肺活量增大。体育锻炼使心功能增强,心脏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

3、体育锻炼促进神经——体液功能调节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刺激下丘脑控制激素释放的部位,促进生长激素等重要激素的分泌,所以经常锻炼的青少年一般生长速度较快,发育水平较高。经常锻炼可刺激大脑的兴奋性、灵活性,使反应速度以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能够很好的消除大脑的疲劳,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效果比睡一觉还要好。经常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大脑神经衰弱一个很好的办法。

4、体育锻炼促进肌肉、关节和骨的发育

锻炼时由于肌肉运动而使得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营养物质供应增多,肌纤维增粗变大,肌肉丰满粗壮,收缩有力,身体的柔韧性和弹性大大增强,耐久力也得到提高。锻炼加强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锻炼可以改善骨的结构,使骨密度增厚,骨骼更加粗壮和坚固。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篇3: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肥胖人口逐年增长,儿童肥胖更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肥胖不仅能够引发多种慢性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会给肥胖儿童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健身减脂”、“减肥”成为21世纪的社会时尚和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了解产生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和生理机理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改善肥胖状况的关键。

1 儿童肥胖的成因分析

关于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问题,专家们众说纷纭,首先关注一下“肥胖”。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脂肪过度堆积以至于影响健康和正常生活状态称为肥胖(obesity)。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很多,只有了解儿童肥胖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找到肥胖的根源,进而改善肥胖状态。有人认为现代人的饮食特点是导致成人和儿童普遍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遗传、儿童出生体重、儿童早期营养、经常不爱运动、压力过重、放纵、家长的观念和父母过分关心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肥胖。然而,儿童肥胖会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2 儿童肥胖的危害

专家认为,儿童肥胖导致的不良后果直接表现在:智力降低,动手操作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差、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影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此外,儿童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心脏病、脂肪肝等疾病不断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肥胖儿童患各种成人病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正常儿童。另外如乳腺癌、结肠癌等和成年肥胖有关的疾病也是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隐患。

虽然肥胖会对儿童造成很多健康隐患,但儿童骨骼、器官、智力等还在生长过程中,在减肥的同时更要从健康出发,注重儿童正常的发育。绝不可以盲目利用药物、饥饿疗法等进行减肥,而应该提倡在饮食的选择和控制以及体育锻炼上严格把关。

3 肥胖儿童减肥途径的生理机理

3.1 通过控制饮食达到能量代谢平衡

人体组织是一个交换体,我们必须遵循物理法则来进行能量交换。热量平衡=食物获取的热量-(进行基础能量代谢的热量+人体工作所消耗的热量+食物特殊动力的作用的热量消耗)。显然,如果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机体就处于能量正平衡状态。在人体,能量的正平衡是以脂肪形式储备的。相反,如果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就会产生能量负平衡。由于人体对摄入食物有不同的代谢特征,摄入食物转化为能量的效果有所不同,这种效率的差异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吃得多却始终身材苗条,而有的人吃得很少却很胖的现象。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超体重和肥胖大多因为能量摄取量大于消耗量所致,俗称能量过剩。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成年人有明显的区别,即脂细胞体积增大与成人同,而其脂细胞的数量也会因能量过剩迅猛增加,导致肥胖。因此儿童时期体重控制兼顾了控制脂细胞体积和数量双重作用,而饮食控制则是实现目的重要手段。然而,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能源物质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因此,在控制饮食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

3.2 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减脂的机理

体育锻炼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新陈代谢的变化来影响人体的组成、体重和基础代谢。是使肥胖儿童通过运动干预消除多余脂肪和降低体重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其中的运动干预,按无氧功能和有氧功能所占比例,分为无氧练习和有氧练习。无氧练习是以无氧功能占优势的练习。这类练习(如百米、举重等)的供能系统主要是磷酸原系统和乳酸供能系统,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能量消耗主要以糖原消耗为主。有氧练习是以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练习。按照运动中吸氧量水平又可分为极量强度、近极量强度、亚极量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的有氧练习。一般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数小时,能量消耗主要以脂肪消耗为主。

减肥是通过减少脂肪来达到效果的。减少脂肪又是通过有氧运动为主要手段实现的。有氧练习在中小强度的时候能量来源几乎全部为有氧氧化功能,此时工作肌和血液中的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因此对肥胖儿童进行中小强度的有氧练习(如健步行、慢跑、游泳、健美操等)能够达到减肥的最佳效果。当然运动强度是因人而异的,可以通过心率来进行监控。目前最流行的观点是,有氧锻炼的最适宜心率区间为最大心率的60~80%,参考这一数据对不同的肥胖儿童进行心肺功能的监测,按照各自的运动强度进行大活动量的练习,使之达到各自最佳的减肥效果。另外,在锻炼中要进行自我的医疗保健,遇有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要逐渐减少运动量,甚至停止运动,以便防止发生意外。

小结

减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事。体育锻炼对儿童肥胖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保证他们每天充足的运动量,注重儿童的健康教育。同时家长需要为孩子制定运动目标和计划。并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运动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采用文献法对儿童肥胖产生的机理、危害及体育锻炼对肥胖儿童减肥的生理机理进行总结、论述、分析。从而找出一种因人而异的减肥方法,在身体保持健康的基础上达到减肥效果,提高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锻炼,肥胖儿童,健康,减肥

参考文献

[1]金花.肥胖儿童健身运动处方的实践研究[J].现代康复,2001,3,(5):70-71.

[2]梁来强,陆阿明,范旭东.肥胖儿童运动疗法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25):132-134.

[3]杜熙茹.健身运动对肥胖儿童健康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23):37-39.

篇4: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与训练

1.中枢神经系统:儿童时期(6—13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神经过程易泛化,不易集中,并且灵活性大,工作、学习、分化能力较成人差。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运动性条件反射。到13—14岁后,抑制能力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渐完善。另外,儿童时期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差,容易发生疲劳,但恢复较快。到了14—18岁性成熟时期,内分泌腺体的活动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的调解也不稳定。因而少年在活动训练时协调和平衡能力下降。少女表现更为明显。

2.心血管系统:儿童时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心脏容积和体积较小,心跳频率较快。在运动负荷后,其特点是脉搏增加很快,而收缩压相对上升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上升较高。

3.呼吸系统: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与心血管系统类似。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呼吸频率较快。又因为胸腔窄小,呼吸肌力较弱,肺容量也较小。虽然少年肺呼吸的体表面积比成人大,每分钟流经肺脏的血量也较多,但在运动负荷时,主要增加呼吸频率,每分钟达40—50次很常见。氧呼吸量较成人少,最大吸氧量的能力较小。这也限制了少年在体育锻炼时不能负荷太大。但在适量负荷后,一般恢复较快,运动后的氧债数值与成人无明显差别。

4.运动器官:儿童时期运动器官的特点表现为肌肉组织的增长落后于骨骼系统。肌肉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比例才逐渐增加。

儿童少年时期肌肉的发育也不平衡。大肌肉群的发育较小肌肉群快。肌肉组织的弹性较好,富于水份。骨骼的特点是骨化尚未完成,大约到20—25岁骨化才能完成。在此时期骨骼的弹性和柔韧性较大。肌肉和骨骼的这些特点说明在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下,易发生肢体畸形及影响骨骼增长的情况。

5.血液系统:儿童和少年的血液系统也有特点。儿童的血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较成人高。这就保证了儿童及少年体内较剧烈的氧化还原过程。

二、儿童和少年体育锻炼的特点

1.根据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的特点,活动项目要生动、有趣,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不宜做过分精密、难度较高的动作。应以游戏和模仿性质等强调基本技能的活动为主。

2.根据心脏血管及呼吸系统的特点,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型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及力量性练习。课程的密度要小些,中间休息次数多些。12—13岁后力量及耐力性练习的比例可稍增加。15—17岁后,可参加较激烈的体力活动,但长距离项目应更晚些时候开始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必须养成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避免过多的闭气。

3.性成熟期间体育锻炼要根据每个少年的具体情况加以安排。因为性成熟期,兴奋占优势,所以适宜训练速度。而耐力性练习,应比12—13岁时少。女子在这一时期,平衡及协调能力降低,需要适当减少一些平衡能力较高的动作。在性成熟期的少年,易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因而在安排训练时必须估计低点。并且要适当地限制比赛次数,避免造成少年神经过分紧张,甚至出现慢性疲劳状态。

4.根据运动器官的特点,锻炼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作某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动作时要多休息(次数少、组数多些),变换体位及着力点,以避免造成少年脊柱畸形。

5.贯彻全面训练的原则。这是保证儿童少年正常的身体发育及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三、青少年早期专项训练问题

1.开始训练和比赛的年龄。把各种项目开始训练的年龄分为三类:(1)身体负担量不大、以速度和灵敏为主的项目可以从11岁开始。(2)主要的球类项。(3)以体力和力量为主的项目,可以从15—16岁开始。少年至少经过两年的系统训练后,才能允许参加比赛。

2.早期专项训练的目的。早期专项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少年时期出现优异成绩,而着重在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素质的训练。一般需要3—5年的专项训练准备阶段。这是为了提高各系统的机能,让各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内脏器官的功能协调性趋于完善所必要的。

3.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量安排。在少年运动员安排专项训练的运动量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前面谈到的儿童解剖和生理特点,以及锻炼的特点。充分利用儿童和少年容易养成运动性条件反射的特点,学好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运动量安排的原则是:时间较短、强度稍大、密度稍小。在运动训练后,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安排好娱乐、饮食等生活制度。

四、对儿童少年进行医务监督的几个特点

1.对少年运动员必须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一般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

2.在进行少年运动员身体检查时,人体测量和体表检查甚为重要。

3.加强运动场上的观察和检查。对少年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运动训练中的直接观察及检查,比成人更重要。不能仅听取少年在训练后的自述,因为少年运动员自觉疲劳时,往往实际上的疲劳已达相当严重的程度。

篇5:儿童锻炼口才的绕口令

1、手拿两瓶醋

手拿两瓶醋,

肩背两尺布,

急忙去赶路。

走到半路途,

看见一只兔。

放下醋,丢掉布,

慌忙去追兔。

逃掉兔,倒掉醋,

醋染布,白辛苦。

2、又没尾巴又没毛

小叭狗,跳南濠,

又没尾巴又没毛。

有人来到它不叫,

芦苇塘里满处跑。

3、捎袋驮着驴子走

姐在房中头梳手,

忽听门外人咬狗,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了手,

从来不说颠倒话,

捎袋驮着驴子走。

4、装梨

小丽丽,小黎黎,

叫来妹妹和弟弟。

小竹篮,手中提,

同到梨园去装梨。

一二三,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

篮装梨,摆整齐,

丽丽黎黎笑眯眯。

篇6: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

42、健我强健体魄,养我浩然正气。

43、打造学校文化力,提升学校竞争力。

44、自强不息;勤学砺志;从我做起。

45、快乐伴左右,锻炼就健康。

46、猛虎出山,锐不可当。

47、搏生命之极限,铸青春之辉煌。

48、加强运动,增强体质。

49、与运动相约,与健康同行,与快乐长伴。

50、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1、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52、拼搏努力,再创佳绩,自强不息,所向披靡。

53、阳光大课间,乐趣满校园。

54、拥有健康,拥抱未来。

55、齐心协力,互勉共进;勤学苦练,强身健体。

56、振兴中华,扬我班威。

57、诚信严谨继往开来,求实创新再创辉煌。

58、运动显示力量的美,健康显示身体的美。

59、吸烟是慢性*的毒品,运动是健康长寿的补品。

篇7:体育锻炼的作文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送我去打乒乓球。本来是想让我在自己的课余时间找点方式娱乐,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学到一门技术。虽然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可没想到自己竟迷上了它。吃饭时,总爱与爸爸妈妈谈谈乒乓球,并常为此争论不休,有时,也与同学们一起切磋球技,玩的不亦乐乎。

虽然每天晚上放学后两小时的训练比较辛苦,但我还是乐此不疲。通过训练,既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运动能力,又练出了充沛的体力体能,这点让我十分自豪。

现在想来,自己也许做到了,因为,在小学期间,自己是年级跑得最快的;运动会上,自己在短跑项目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诸如此类,也是让我有些高傲,可能就少了一些锻炼。

特别是进入初中以来,由于学习比较紧张,慢慢地,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了,自己也疏忽了乒乓球的练习,现在想想,也真有点遗憾呢!

爸爸妈妈看我经常伏在灯光下做作业,害怕将身子熬坏了,便联系了体校,给我报了一个篮球班。说实在的,我也确实很久没有锻炼了,于是听到这个消息,也就允诺了。

来到体校,见到我的新老师。他先是看了看我的基本功,又让我做了让我羞愧一天的事——跑步,绕着400米跑道跑三圈。

我本以为跑1200米对我来说不是任何问题,可不到两圈,我的腿肚子像灌了铅,竟然有拉不动的感觉,真没想到一向以体力强健为名的我,竟由于自己的缺乏锻炼而败下阵来。

坚持,坚持,再坚持,决不能让自己败下阵来,咬咬牙,强撑着把第三圈跑了下来,但自己已是气喘吁吁,浑身瘫软了。

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可自己却羞愧不堪,这就是缺乏锻炼的结果,自己酿的苦酒自己饮,这又能怨谁呢?怨就怨自己。

看来今后一定要多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魄。现在,学校正在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统一组织我们七年级跑步。我要紧紧抓着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从而使自己将来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工作!

篇8:武汉市儿童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并随机抽取的武汉市东、南、西、北、中15个不同地区的662名儿童, 其中男生352人, 女生31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2005年以来国内外大量儿童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 了解儿童体育锻炼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从多角度对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 笔者采访了武汉市相关专家、小学的体育老师及二十多位接送小学生的家长, 同他们进行了深入认真的交谈, 了解社会、学校及家长关于开展儿童体育锻炼的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广泛征求专家和课题组的意见, 并在两所小学分别进行预试。最终对问卷进行了三轮删除、增补与调整, 来完成问卷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的检验。

2008年3-4月期间, 课题组对武汉市15个不同地区或学校的儿童进行了随机调查, 共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774份, 其中有效问卷662份。统计显示:“回收率为86%, 有效率为73.6%”。根据“依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70%以上为非常好”[3]。通过确定样本数公式推算, 本调查的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及研究的要求。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 对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内容所获得的相关信息, 进行认真的整理、归纳、筛选、比较、分析与综合, 以阐明和总结本研究的观点。

1.2.5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数据分类、汇总, 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 图表采用 office 2003和 SPSS 11.5绘图模块完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汉市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2.1.1 平均每天余暇时间

余暇时间是指除学习 (除上课) 时间和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吃饭、睡觉) 的时间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部分时间主要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表2-1可以看出, 有37.5%的儿童平均每天的余暇时间只有1-2小时, 22.4%的儿童有2-3小时的余暇时间。说明武汉市儿童能自我支配的余暇时间很少, 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有些相违背, 长期如此, 将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2.1.2 余暇时间的活动情况

注:本项调查可以多选, 所有数据均为选择人次。

能否有效利用有限的余暇时间, 是关乎儿童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表2-2可以看出, 武汉市儿童的余暇时间主要用来是阅读图书报刊, 其次是看电视, 第三是参加体育活动, 第四是上辅导班。

2.1.3 儿童家庭体育器材拥有情况

注:本项调查可以多选, 所有数据均为选择人次。

从表2-3可以看出:被调查儿童家庭现已拥有的体育器材主要是羽毛球、跳绳、篮球、等传统体育器材, 有个别家庭拥有重器械 (功能自行车、身体练习器、跑步机) 健身设备和高消费 (高尔夫球) 的体育休闲设备。其中男性儿童家庭的体育器材拥有率第一是篮球, 其次分别是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等;女性儿童家庭的体育器材拥有率第一是羽毛球, 其次分别是跳绳、乒乓球、毽子等。这说明男性家庭更喜欢同场竞技且运动量较大的球类项目, 女性家庭则喜欢运动量较少且能自我控制的项目。

2.2 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2.2.1 平均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在调查中得知, 有97%儿童都认为有必要参加体育活动。在目的上, 有65.9%儿童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 有46.2%的儿童是为了休闲娱乐。这说明, 儿童对体育锻炼活动的目的很明确, 要求也很到位。但从表2-4可以看出, 能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却只有28.4%, 大多数儿童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小时。这也说明社会、学校和家长并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文件精神, 与要求有些偏差。

2.2.2 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和形式

注:本项调查可以多选, 所有数据均为选择人次。

从表2-5可以看出, 武汉市儿童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有63.4%的人选择在学校, 其次是住宅小区, 这说明对于在校的儿童来说, 学校和住宅小区是他们经常要呆的场所, 其他场所则较少去接触。

在活动形式上, 主要是和同学一起, 其次是个人锻炼以及和家人在一起活动。这和其他年龄段的在校学生的情况一样。

2.2.3 喜爱体育项目情况

根据访谈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结果, 本研究列举了20个体育项目, 对儿童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从表2-6可以看出, 男生最喜欢的项目依次是:羽毛球、跳绳、做游戏、篮球、长走;女生最喜欢依次是:羽毛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做游戏。分析其原因, 羽毛球、跳绳、游戏、踢毽子和跳皮筋的场地需求不大, 学校、生活小区可以满足运动需要, 且儿童容易掌握技术动作;骑单车和长走属于儿童每天上学要进行的活动, 容易受这种因素的影响;武汉是水城, 游泳的场所非常多, 儿童容易接触而喜欢;轮滑是新兴起的项目, 比较新颖, 儿童想掌握技术动作;篮球、足球、乒乓球开展的人群较多, 容易受影响。因而这些活动是男女儿童的首选。

注:本项调查可以多选, 所有数据均为选择人次。

2.3 影响和制约儿童体育锻炼的因素

注:本项调查可以多选, 所有数据均为选择人次。

2.3.1 闲暇时间少是主要因素

在访谈中发现, 很多家长认为,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 孩子必须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被社会认可, 学习是最重要的, 玩耍是以后的事, 只有孩子长大成才了, 才能放开手脚去玩。部分家长说:“其实也想让孩子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尽情玩耍。但是每当看到孩子在玩耍的时候, 心里老不踏实, 别的孩子在学习, 他也必须学习, 不然将来怎么办”?

从表2-8可以看出:“有66.8%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第1位因素是学习压力大而没有闲暇时间。说明武汉市儿童的学习压力的确相当大, 这和表2-1显示的闲暇时间少相吻合, 并和国内的有关学业报道是相一致的。

2.3.2 体育活动的场所、设施的影响

体育锻炼行为受体育场馆、健身、娱乐休闲场所分布的影响, 体现出活动场所愈近, 费用愈低, 体育锻炼机会就愈多, 否则, 与此相反。表2-8调查显示有55.1%认为体育场所太少且设施条件不好, 有54.8%认为锻炼场地远不方便。这说明对于在校的儿童来说, 学校和住宅小区是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 其他体育场所则较少去接触。由于公共开放的体育活动场地少, 体育娱乐休闲项目不多, 儿童每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较短, 使儿童体育活动方式呈现出以下特点:“在家度过的闲暇生活多;外出度过的闲暇活动少。独自或单家独户度过的闲暇生活多;社会集体度过的闲暇活动少”。

2.3.3 玩伴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目前城市儿童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开放式的居住环境 (如平房小院、住同一幢楼等) 转向了封闭性 (如同伴居住分散、相距较远等) 的居住环境。造成儿童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 加上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交流, 父母忙碌陪伴儿童的时间减少, 儿童产生了孤独感, 渴望与同伴在一起。表2-8显示有47.8%认为没有玩伴影响其进行体育锻炼, 说明儿童除了在学校能接触部分同伴, 其他大多数时间基本上是独自待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做作业等, 很少和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玩耍。

2.3.4 学校体育锻炼气氛和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

从表2-8可以看出, 有36.3%的儿童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 有33.0%的儿童不懂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虽然教育部强调要求增加体育课课时量, 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相对多的学校在落实这些精神上有偏差, 没有制定措施保障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造成体育活动的气氛不浓厚。另外, 体育教学内容的陈旧影响到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 造成儿童不懂体育活动项目的锻炼方法, 直接影响到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习压力影响了武汉市儿童的体育锻炼时间及活动项目的开展, 降低了儿童的活动兴趣, 无心参与体育锻炼。同时, 武汉市的学校、社区各体育场所、设施的缺乏及管理缺陷成为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阻碍。儿童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和安全的设施参加体育锻炼。

2.武汉市儿童家庭现已拥有的体育器材主要是羽毛球、跳绳、篮球、乒乓球、足球、毽子等传统体育器材。在参加体育活动中, 男生最喜欢的项目是羽毛球、跳绳、做游戏、篮球、长走等;女生最喜欢是羽毛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做游戏等。

3.对于在校的儿童来说, 学校和住宅小区是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 其他体育场所则较少去接触。所以良好的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和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内容, 是促进儿童更积极主动、自愿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建议

1.武汉市各个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4月23日召开“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切实地降低课业负担, 减轻学习压力, 增加儿童在校、在家的体育锻炼时间,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校园的体育设施可在周末、节假日的时候对外开放, 使校园内的体育设施不仅仅只在工作日中发挥作用, 提高使用效率。一些盈利性质的体育场馆可采取学生票价或者学生专场专门开辟场地为学生服务。

3.学校、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 丰富学习内容,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在课堂上加强体育知识的教授, 让体育锻炼不再枯燥。并结合儿童喜欢的体育项目, 科学合理的设计运动量, 使儿童不在运动中感觉疲累, 注重儿童心理负荷, 从而吸引更多的儿童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武汉市儿童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沉重的学习压力影响了儿童体育锻炼的时间、活动项目, 降低了活动兴趣;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项目是羽毛球和跳绳, 但同时也受校园体育锻炼、体育课教学内容及玩伴的影响;现阶段体育设施相对缺乏, 场馆管理混乱也成为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阻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旨在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武汉,儿童,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等10个部门.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2006.

[2]赵迪.1小时, 50年, 一辈子——看“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J].辅导员, 2007, (5) :6-7.

[3]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4]张冉燃.尽快扭转青少年体质[J]瞭望.2007.6. (11) :60-61.

[5]赵美鲁.体育健康课程与青少年儿童个性发展[J].聊城大学学报.2006.3 (1) :19.

[6]荆涛.体育游戏, 童年最有力量的教育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7.

[7]罗红玲.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07.2 (4) :42.

篇9:通过体育锻炼预防儿童肥胖

关键词:儿童; 肥胖;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47-001

一、肥胖对儿童健康造成的不良后果

肥胖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有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改变、心理问题、畸形、有氧能力下降、肌力减退、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血脂和成年后的肥胖等。其中最主要的后果是对成长的影响。

1.儿童肥胖会给成年后的健康带来潜在危险。据研究表明: 10-13岁肥胖者到30岁时,女性中的88%和男性中的86%依然保持肥胖状态。

2.肥胖儿童体型欠佳,行动笨拙,活动能力差。不少肥胖儿童常有平足、膝内翻、下肢弯曲、脊椎和椎间软骨损伤等。

3.肥胖儿童由于胆固醇和脂肪酸量过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症。

4.肥胖儿童易得缺钙症,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患此症。缺钙的孩子一般表现为睡眠不安,易受惊、爱出汗,甚至在没有发烧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抽风症状。

5.肥胖儿童易患“成人病”,如糠尿病、心肌梗塞(早期)、高血压病和脂肪肝,在医学上称成人疾病年轻化。

6.肥胖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由于食谱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的活动,以致智商低于同龄人。另外,肥胖儿童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常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7.肥胖儿童常存在性发育障碍。如男孩易导致性发育错后,女孩易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

8.肥胖儿童均有心理和精神损伤。如自卑感强、孤僻、害羞、不愿外出活动的“自闭症”。个别可发生绝食、出走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外因

过量进食,能量摄入超过需要量和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营养过剩是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外因。与20年至30年前相比,现今儿童和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再加上过量进食,就会出现体重超标或肥胖。

三、防止儿童肥胖的对策

儿童肥胖问题的严重性已有目共睹,需要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改善,大部分的儿童肥胖都是由于“多吃少动”造成的。因此,限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是防治儿童肥胖症的关键所在。以学校和家庭为中心能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1.加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育锻炼,预防儿童的肥胖。

2.改善学校、家庭的午餐,注意学生的摄食质量。控制饮食,少吃高脂肪和含糖过高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过多的零食。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体育课的质和量。在保证体育课质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活动的量,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调整学校课外活动,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

4.让孩子“刻意”去活动,找机会活动,比如让孩子多步行、少坐车或协助家长做些家务劳动等。

5.家长应积极配合防治。学生家长在监督学生饮食的同时,还要支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条件时可与孩子一同参与。

6.加强宣传工作。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体育卫生保健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了解肥胖带来的不便和危害性,从而改变肥胖儿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积极配合防治。

四、肥胖儿变健壮儿的几个有效途径

肥胖儿数量增多,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我校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应测人数是940人,其中肥胖儿占7.6%,这7.6%的肥胖儿多数很难达到标准。我们从下一代人的培养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总目标看,这些肥胖儿的身体素质好坏是不容忽视的。

1.四种特征肥胖儿的运动处方表

2.发展柔韧素质,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变笨拙为灵敏型

肥胖儿行动不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脂肪过多导致体重过重;二是关节周围由于脂肪过多影响活动范围,关节及关节周围韧带柔韧性较差,使关节活动幅度受限;因此要在发展关节肌肉耐力,消除脂肪的同时,还要开发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及长度,从而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选择的运动项目有:各种关节的伸展练习,利用各种器械进行静力的或动力的拉伸练习,关节的屈、伸、旋转、成桥练习等,运动强度由小到大,逐渐加大至关节能够忍受的程度,坚持8—10秒,进行5—6组的练习,每天坚持。

六、小结

篇10:体育锻炼的作文

只看见操场的花坛边,有两个穿着花衣服,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在跳绳,小红轻松地跳了好几个,而小丽还不太会,只跳了三四个就绊着腿了。小丽看着小红跳得那么好,非常羡慕地对小红说:“小红,你可不可以教我跳绳呢”?小红很高兴地答应了,小红说:“来,我们一起跳,你把绳子的长度调整好,把绳子放在背后,轻轻地往前送,快到脚边时,就抬起脚,一跳就是一个,两个、三个。”他们忘记了劳累,小丽很聪明,一会儿就学会了,而且能跳十几个,他们俩个开心极了,笑声在校园里回荡。

嘿,在操场的正中间竖着一根跳高的杆,旁边已围了很多的同学,原来是小刚在跳高呀!只看见他卯足了劲,两眼紧盯着横杆,他先向后退几步,然后用力向前跑,快到杆时只见他纵身一跃,不好,脚一不小心碰着杆了,连杆带人一起摔在沙坑里。他顾不上疼,拍拍手上的沙子不灰心又准备第二次跳,我看见他满脸是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他快跑,起跳,一下子像小鸟一样飞了起来,高高的跳过去了。站起来他向老师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0K,成功了!我们都为他鼓掌。

篇11:体育锻炼的作文

在去学校的路上,我要经过体育场,在那儿,会看见许多形形色色老年人在运动。瞧,有的老奶奶在跳健身操,伴随着“一、二、三,一、二、三”的旋律,她们有节奏地扭动着身子,别看他们已经头发银白,身板却很灵活;有的老人家在打柔力球,在他们手中,柔力球都变听话了,一会儿飞到半空中,一会儿又乖乖地待在球拍上;有的老爷爷在舞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舞得密不透风,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老人在打太极,一看那沉稳的步态,娴熟的动作,就知道他是个老手……看!一位老爷爷正打着赤膊跑步呢!我穿着3件衣服都嫌不够,他居然能在如此寒冷的天气打着赤膊跑步,真了不起——这一切,都是因为运动让老年人变的更年轻、更健康了!

不光是别人爱运动,我和家人也很爱运动。

我的爷爷今年都70岁了,但他从来都没有得过高血压、高血糖之类的老年疾病,甚至还可以悠然自得地骑着摩托车到学校接我回家。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他爱运动喽!我爷爷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爬一趟九峰山再回来。他爬山的速度可快了,年轻的小伙子都未必比得上他呢——这当然是坚持运动的功劳。

我呢,每天做完作业弹完琴后,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跳几十分钟的绳。一开始,我跳20下就会绊一次,现在我跳40下左右才会绊一次,而且坚持一分钟跳下来,一点儿也不气喘。听说多跳绳还能长高,因此,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跳绳了。

篇12: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1.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抑郁达到可以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可能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问题。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如:麦格曼(McInman)等人(1993)对体育锻炼后的被试者立即进行了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而在精力和愉快程度上却显著提高。伯格(Berger,1993)研究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还有些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这如同人们在愤怒时摔东西时的迁怒、宣泄作用,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2.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它由许多自我认识所组成。由于锻炼可增强体质、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非常重要。许多研究发现锻炼者比不锻炼者有更积极的总体自我概念,体质好的人比体质差的人倾向于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躯体概念。躯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道54%大学生对他们体重不满意,特别是女性。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对身体表象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下降,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研究表明,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自信心相一致,加强力量训练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3.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认知的发展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大小,以及动作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等,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观察力以及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培养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锻炼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和趣味性,能使人从中体验到快乐、满足、紧张、兴奋、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体育活动的团体性和互助互学能启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及责任感。体育活动中竞争性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同样,体育活动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失意等情绪,也有来自外界的,如环境、设备、能力限制等。为了实现目的,就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难。所以,锻炼的过程就是意志行动实现的过程,可以发展学生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

5.体育锻炼可以影响人的人格,从而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格形成及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不可分割。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学生是活动主体,并拥有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领域,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

合有利于人格的显示和发展;同时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为学生人格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一项元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人格培养有积极效应。

6.可以减轻心理的应激反应应强调的是科学锻炼才可能促进心理健康,如果锻炼不合理,则损害身体,给心理健康带来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心理耗竭和成瘾。

心理耗竭指锻炼者在运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常见心理症状有心境状态紊乱,身体、精神和情绪的筋疲力尽感,自尊心下降,人际关系质量消极变化(玩世不恭、冷酷无情等)。研究指出:心理耗竭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而且还直接导致退出锻炼。

上一篇:管理会计属于下一篇:高三家长会学生励志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