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2024-05-01

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共14篇)

篇1: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一.体育室由上体育教师负责管理(组长负责)。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体育器材购置登记。器材分类摆放整齐。

三.上课前或体育队训练前,要预先取出使用的体育器材,下课或训练完毕,要检查收齐体育器材放回原处。

四.使用过程如有器材被损坏或遗失,要告诉学校主管领导和填好报失登记。

五.体育器材外借,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方可借出,如借出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六.上课后或训练完毕,要搞好室内整洁,检查器材放置,关好窗,锁好门,如失职造成损失,学校将追究其事故责任。

篇2: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1、活动课课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器材,发现问题及时与管理员汇报。

2、贯彻谁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层层负责、物物有人管。

3、活动课后老师要组织学生搞好卫生,关好门窗和电源,管理员检查合格,经允许后方可离开。

4、室内器材一律不准外借,特殊情况经校长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时归还。

5、本校师生借用器材,管理员要认真填好借用记录。正常使用出现的损坏、老化报废必须填写报告单。

6、任何人不准带外来人员在体育室内活动。

7、合理使用器材,延长使用时期,发挥使用效率,做到物尽其用,用尽其能。

8、爱护室内的设施和各种器材,如有丢失或损坏按价赔偿,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9、室内要保持卫生清洁,器材摆放整齐规矩,注意防潮、防火、防尘。

10、体育室是专室专用,如有特殊用场需经校长批准。

11、师生必须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活动,其他时间一律不准开放。

篇3: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1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现状

1 . 1目前农村地区学生的体质状况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十分的令人担忧,相关部门对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如今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的柔韧性、耐力、肺活量以及其它的一些状况对比与10年之前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因此就导致了一部分青少年的身体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体重超标的状况。而造成这种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够,不仅锻炼的时间达不到要求,锻炼的强度同样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1.2 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体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第一,学校的场地不足,资金比较短缺,这是大多数农村地区学校所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直接的影响到了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重文轻体的传统观念仍旧存在,我国的传统观念是以文化课为主要的学习目的,从而严重的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存在,甚至有的家长和教师人为,如今的青少年只要文化课的成绩优异就足够了,至于体育课即使不及格也无所谓,还有一些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升学率,刻意的更改教学计划,减少体育教学的课程。还有的学校课程表上的体育课基本成为了其它活动的牺牲品。多数的毕业班都取消了体育课,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严重的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日后发展。第三,没有妥善的保管体育器材,很多的学校在置办一些新的体育器材之后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破损的情况,有的学校在置办了体育器材之后就束之高阁, 长期的不使用,这使得器材的存在与否都无关重要。第四,体育教师的队伍良莠不齐,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青年教师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青年教师的到来却没有带来新的思想教育,甚至有的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被拜金主义所影响,在社会中从事第二职业,严重的影响到了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导致教学没有计划,课程进度缓慢,使体育课处于放羊式的状态。

1.3 来自于网络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与叛逆期,同时也是比较喜欢幻想的时期,因此网络的存在对于如今的青少年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使一些学生直接就丧失了对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兴趣。随着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网吧已经成为了青少年所迷恋的场所,学校中有很多的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去上网,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出去上网不惜逃课、撒谎、夜不归宿,使得第二天根本就没有学习的精神。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网吧里污浊的空气、安全的隐患,各种病菌的传播,此外,网吧也是使学生身体状况下降的一大因素,所以要求学生为了自身的健康要远离网吧。

2 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1)能够满足农村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可以有效的促进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体质的增强。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够调节人类的身体机能,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发育。

(2)体育锻炼可以锻炼青少年的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也会出现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自我激发提高的动机形式。合作具有一定的集体性,使一个集体可以同心协力。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这两种形式是可以交替存在的,也有可能会同时出现,这充分的说明了合作和竞争的特点。

(3)养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休息制度,对于青少年的智力和体力提升有着明显的好处,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前提。体育的学习和认知活动是一样的,主要的是依赖学生的记忆、知觉、思维、注意力等一些综合性的认识能力。因此,长时间的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智力和学习的效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大脑获得足够的氧气,使得青少年的脑力能偶快速的补充。良好的体育驾驭和运动的训练还可以使青少年的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反应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一份保障。

(4)丰富的课余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文明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经过调查可以证明,性格开朗、善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往往要高于性格孤僻的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经常会郁郁寡欢,使得性格比较孤僻,对于生活的乐趣比较缺乏,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使得学生在运动中克服自身的孤僻,忘却人际交往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逐渐的适应人际交往的关系,从而提高青少年社会的适应能力。

(5)对体育锻炼进行加强,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选择一个合适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发挥体育锻炼积极的心理对于体育锻炼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着各自独有的特点,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选择一个正确的项目可以对自身的优点进行不断地发挥,逐渐的将自身的缺点克服。

3 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

(1)对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意志坚强、体魄强健、充满活力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富有生命力的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青少年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人们的健康素质。

(2)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要认真的贯彻落实。把健康素质追尾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尽快的建立起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形态,提高青少年的运动能力,达到身体健康的标准。然后根据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所达到的健康标准颁发荣誉称号,使得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荣誉感。

(4)减轻学生文化课的负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无论是多么的优异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小学不应该只追求片面的升学率,应该减轻青少年身上的课业负担,对于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5)对于学校的体育设施要进行加强,各级的政府要充分的落实国家颁发的政策,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加强,同时对于体育场地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学校中的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要统筹考虑、综合利用。

4 结语

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一步一步的接近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更是我国的一半人口,对于农村地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更是不容忽视。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是我国繁荣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青少年的体育活动逐渐变的丰富多彩,我国是农业的大国,大约有一半的人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山村地区,这就导致了我国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有着一定的发展弊端。“全民健身条例”重点实施的对象就是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是为了以后能够为国家体育事业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栋梁之才,同时,农村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发展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可以表明,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明显的发现,设施场地的不足、宣传的力度比较薄弱、不够合理的师资力量以及自身发展比较差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篇4: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1、体育活动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功能提高

1.1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智力正常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智力正常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外心理学家就通常用智力测验来测量人的智力,以智商表示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认知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体育活动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和方法,以及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均得到发展与提高,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灵活性、敏捷性,还有助于挖掘青少年的思维潜能。

1.2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这说明一个人身心活动和谐,喜怒无常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体育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与吸引力,能诱发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体育活动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又能激发青少年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既能很快激发起强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绪,又能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使之服从活动的需要。同时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大脑皮层与产生情感的各皮下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因而能促进青少年的情感的自控能力的成熟发展。

1.3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优良意志品质的形成。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生活目的,并有达到这些目标和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一切体育活动都要求人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还充满着失败和挫折,因此它与意志品质始终联系在一起。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1.4体育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短人际间的距离。在运动协作中能彼此尊重、平等相处,还能做到分享集体与他人的欢乐与痛苦。从而有助于形成待人诚恳、合作、有礼貌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活动有益于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据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心里障碍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大问题。现代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面对升学、就业等精神负担重,如承受不了往往容易引发打架斗殴、精神失常、自杀、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神经衰弱是青年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体育活动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对神经衰弱、忧郁症等多种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有治疗作用。尽管对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活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机制不完全清楚,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已开始流行起来。

3、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各方面的影响。

3.1体育活动对性格的影响。体育活动使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使性格产生质的变化。在国外的一项实验观察中,运动技能好的少年儿童表现得积极、冷静、有办法、有人缘和合作精神;反之则畏首畏尾、羞羞答答、紧张等消极倾向。经常有计划地从事体育活动对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体育活动能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及其自制力、果断性、纪律性等,这些都对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2体育活动对兴趣发展的影响。体育活动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社会文化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既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力,还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加趣味,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此外,它还具有积极性休息的作用。

3.3体育活动对个性发展的影响。第一,体育活动能展现自我,能宣泄精神压力,并能缩短人际间的距离。在体育活动协作中扩大交往,因而是清除心理冲突、发展个性、使之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的理想方法。第二,体育活动最少依赖性,活动中要遵守规则,与他人真诚合作,因此是培养青少年正确处理独立于依赖性矛盾的良好途径。第三,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全体魄,而且能促进个性的发展。

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

篇5:少年宫体育活动总结

2、掌握了武术中常用的基本手法、步法及简单套路《五步拳》还有动作比较复杂的《妈祖功》武术活动讲究的是手位与脚部的变化,初期的练习,一举一动都不能随心所欲,因而,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了一些正确的基本动作。在本学期中我们让学生学习的手型有拳、掌、钩,步法有弓步、马步以及虚步,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除了基本的手型、步法,和踢腿动作,前踢、侧踢里合腿、单拍脚。还学习了一些组合动作,如弓步冲拳、马步冲拳、弹踢冲拳等。学生在练习时不但能听从口令,而且步伐有力,但有个别学生的里合腿还掌握的不是很好。在掌握好基本步法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套路学习,学生对五步拳的掌握还是相当不错,他们不但能顺利打完套路还能记住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也有极个别学生还未完全掌握。在于《妈祖功》的学习过程有了之前的《五步拳》作为铺垫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由于此套动作比较复杂而且是慢性动作较多。所以很多同学还是动作过于急躁跟节奏不和拍。

3、不足之处由于本学期是第一次开展武术兴趣小组,在组织学习中存在很多的欠缺与不足。首先学生也是初次接触武术,带起来比较吃力;其次自己是个新手欠缺经验。

篇6:乡村少年宫体育活动总结

东高平联办小学

按照学校的工作布置,本科组承担学校有关乡村少年宫体育活动的计划和学生的活动辅导工作,在学校政教处的领导下,由本科组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条件,以及各方面的综合条件,制定出相应的体育活动计划,并且实施。一学期来,通过积极开展教学辅导,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现总结如下:

1、通过举行该主题的体育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且成为我校在开展学生有益课外活动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推动对学生的素质育教。

2、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良好的拼搏精神及竞争态度,有利于学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3、通过相关体育项目的教学与辅导,让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相关动作技术,有利于为个别特长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平台。

篇7:乡村少年宫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12——2013第一学期体育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我校的少年宫活动完全开展,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坚毅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情况分析

我校虽然条件简陋,但学生都热爱体育运动。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兴趣活动,我校教师就个人特长和学生兴趣爱好积极筹备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和方案,让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项目

小组暂开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立定跳远、往返跑、仰卧起坐等项目。

四.活动器材

乒乓球:乒乓球台3张、乒乓球拍12副

羽毛球:羽毛球网架1副、羽毛球拍10副

篮球:篮球20个

跳绳:短绳60根,长绳5根

五.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安排在学校前后院操场(特殊情况除外)

六.活动措施

为能更好地完成活动辅导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1、做好报名工作。

体育活动兴趣小组人数约人80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工作,指导学生报名。

2、活动安排。

每周周二、周四下午课外活动,以及周六上午

3、加强管理。

为能更好地完成课外活动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管理组织教育好学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守纪,讲究卫生,更要爱护来之不易的体育器材。

4、重视兴趣小组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习兴趣持久不息。

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说学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运动。学生往往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因运动过量或教师教法单调学习乏味而造成学习热情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运动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运动技能,注重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运动提高了身体素质时,便会增

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运动的热情。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更加热爱体育。

七、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穿合适的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甚至打架;

5.课前检查器材、场地,确保使用安全;

6.如遇雨雪天气,活动安排在教室上理论课或者观看教学视频。

汝阳县三屯镇中心小学

篇8: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1当今社会家庭体育面临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1家庭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开展的情况分析

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下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跟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有关,特别明显的是在一些大城市,家长把青少年的文化课成绩看的非常重要,忽视了孩子的身体锻炼和体育兴趣的培养。张召棋等的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家庭中体育人口的比率已达35.04%。其中城市家庭(每人每周锻炼3次,每次20 min)为37.18%[2]。从张召棋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体育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种进展产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1.2影响家庭体育的前进的因素

1.2.1家庭体育面临着“养不教”的现象

家庭在变迁,教育在变革,唯独家庭教育一直走着传统老路,基本上处于无师自通,盲目无序,就是我们看到的“养不教”,还传达了很多负能量等[3],因此,家庭体育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中国家长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类似话语的影响,开始盲目的给孩子填报一系列的辅导班,孩子在收获到“五花八门”知识的同时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优异的学习成绩没有身体健康作为保障,到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今阶段中国父母缺乏对体育科学的认识、不具备体育锻炼的能力、父母的体育素养不高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使得家庭体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是影响家庭体育重要的因素。

1.2.2应试教育下家庭体育面临着困境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孩子身体的“养成”,也就是说孩子要安安静静地、尽量地“少动”。同时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家庭体育变的无用武之地,我国当前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仍然是个表象,孩子们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中,文化课成绩还是成为了一个学生优劣中差的评判标准。在这一标准的影响下,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大多围绕“如何提高文化课成绩”“升学是学校合理存在的因素”[4]。在这样的思想下家庭把考试升学同社会地位以及丰富的物质财富结合在一起,所以,家庭体育的发展变得异常的艰巨。

1.2.3对家庭体育的认识不足

家庭体育这一概念如上面所阐述的是指以2人或2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现在很多的青少年和家长们还不能真正的体会到这一概念的含义,家长和青少年也不清楚自身在家庭体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青少年和家长对家庭体育的认知决定了家庭体育的行为,只有当青少年对家庭体育的认知由表象到情感直至行为时,青少年才会对家庭体育充满兴趣及热情[5]。增强青少年对家庭体育的认知度是家庭体育良好发展的前提,同时青少年对家庭体育的认知决定了青少年参加家庭体育的行为。

2如何做才能使家庭体育为青少年“保驾护航”

2.1提高父母和教师的家庭体育的相关知识

上面已经阐述了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青少年对家庭体育的认识不充足,从而导致了青少年自身思想观念固守。父母和教师在提升家庭体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他们是青少年教育的引领者,所以,加强教师和父母的家庭体育意识至关重要。从家长对孩子的专制性教育转变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对文化成绩和体育活动采用平等关注。在空余的时间内多参与亲子活动,这样可以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有利于家庭情感的交流。同时社会做好宣传工作,让家庭体育被更多的人接受。利用多种传媒工具进行宣传,以丰富多彩的形势增强家庭的体育锻炼意识,加快体育的发展速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且提高培训的质量。

2.2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家庭体育习惯

当今社会生活内容极度丰富,互联网的降临也使得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阶段出现了青少年课余时间正在被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所占用的现象,他们的课余时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恶性循环。所以,正确的家庭体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改变这种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协作,构建一种社会化性质的但是由家长和孩子作为主角的一种体育团体组织,增设一些新型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体育类的教育剧,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真切的感觉到家庭体育带来的快乐和健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意识的改变青少年坏的生活习惯,这样对于社会和家庭都是很有好处的。

2.3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展青少年家庭体育

政府层面号召的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同时对青少年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行为。面对青少年和家长在家庭体育方面知识缺乏的现象,我们完全有必要选择更加广泛的宣传方式来增强公众对家庭体育的认识程度,通过这种政府出面的宣传方式可以很快地使家庭体育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作为国家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于家庭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非硬性的条例的制定对家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结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完备的教育就是家庭——家庭教育。”不和家庭保持经常的联系,就不可能关心孩子的健康[6]。家庭体育在全民健身体育中彰显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同时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有促进作用。家庭体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防病祛病,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体育锻炼能力和体会体育带给生活的快乐,并且能够提升家庭的凝聚力、增进家庭之间的和睦。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多家庭成员的接触时间,这样大家就可以多沟通思想养成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正确对待他人的优良品质。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还可以扩大自己朋友圈,增进青少年之间的感情。

摘要:中国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这一群体,青少年是中国未来体育发展的基石。要想提高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仅仅靠学校体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该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非常重要因素——家庭体育进行分析,得出通过家庭体育的补偿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体育,青少年,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青.青少年家庭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55-156,161.

[2]张召棋,曹士云,易健华,等.我国家庭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2省区市9291户家庭体育抽样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1993(5):11-13,92.

[3]宋丽维.青少年家庭体育补偿教育的必然性与可行性[J].济宁学院学报,2015(3):97-101.

[4]徐继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功能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110-114.

[5]陈智.天津市青少年家庭体育开展对策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3.

篇9: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一、课题的提出

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是以现代基础教育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态度和思维方法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素质是青少年素质结构中的核心素质,科技模型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科技模型教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把青少年科学教育真正办成创新摇篮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科学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完成青少年科学教育任务以及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简要的关于科学教育的结构和程序,它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果。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初步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根本目标,科学教育环境、科学教育活动、科学学科为三大板块所构成的青少年科技模型教育模式。

2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经历了内化与外化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形成了“同化于已”与“动作内化”之间和“顺化于物”与“格式外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理论,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做到: (1)把科技模型教育作为学生内部的建构过程。 (2)把科技模型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发展机能”的途径。 (3)把学生的科技模型学习作为一种更高水平的重组,使学生从“自身活动的协调中学到东西,重新组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更正”或“自动调节”。通过“平衡化”实现认识在更高水平上的重组。

三、研究目标

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是本研究的终极目标。科学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构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我们把这个综合系统分成观念、认知、动力、方法四个素质结构层面:

1观念层面

通过科技模型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

2动力层面

通过科技模型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追求的动力。形成高级水平的情质,推动学生去对科学进行追求和探究。

3感知层面

通过科技模型教育,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

4方法能力层面

通过科技模型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四、研究的操作方法

研究的操作方法就是为了实现研究的目标面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影响,也是本研究中的因变量。

1科学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构架之一:科技模型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

学科教学是科技模型教育的主阵地。科技模型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落实。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基本确定了瞄准目标、激发情意、强化参与、引导探索的科技模型教育学科课程基本模式。

(1)瞄准目标

学校制订科技模型教育总目标,把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定位在这总目标上,形成科技模型教育的综合效应。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突出科技模型教育,联系科技模型教育,全面落实科技模型教育的任务。例如综合实践、通用技术教材作为促进学生创新的载体,引导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智能创新活动去探究,提高运用数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情意

激发情意既是提高科技模型教育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科技模型教育的重要结果。在我们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科学兴趣,激发远大的学习科学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3)强化参与

我们把强化参与作为科技模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断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参与习惯,在参与中学习,学会创新。

(4)引导探索

我们在科技模型教学中主动创设启发诱导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独立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科学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构架之二:科技模型教育环境课程模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多年来,我们精心设计科技模型教育环境课程,初步确定了创设环境,注重整合。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科技模型教育环境课程基本模式。

3科学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构架之三:科技模型教育的活动课程模式

科技模型教育活动课程是学生科技模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科教学相互联系,又具有与其相区别的独特的科学教育价值。我校开展的科技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启蒙性科技模型教育活动——根据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富于想象、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进行科技模型启蒙班教育,如“飞机能飞的原理”、“水火箭能飞的原理”等。

(2)节日性科技教育活动——结合纪念日组织科技教育活动,如“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进行“国防兵器模型制作大赛”活动等。

(3)常规性科技模型教育活动——从内容来看分五大类。有“飞向北京”的航空模型竞赛活动;有“飞向太空”的航天模型竞赛活动;有“我爱祖国海疆”的航海模型竞赛:有“我爱家乡”的建筑模型竞赛括动;有“奥迪杯”车辆模型竞赛活动。

(4)特殊性科技模型教育活动——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之后,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载人飞船的总指挥张厚英作了精彩报告;“嫦娥一号”奔月成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实况收看,并作“嫦娥飞月”知识讲座等。

(5)综合性科技模型教育活动——举办科技节是综合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我校科技节每年5月定期举行,在科技节上,既有科技模型表演,又有科技模型比赛,还有科技模型成果展示;例如我校第三届科技节的头脑奥林匹克竞技活动,重点以科技模型的“桐木结构”、“逆风行驶”、“翻山越岭”为主。

五、研究的成果和自我评价与效益

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我校在2005年3月成立龙城高级中学青少年科学院,同年8月得到中国少年科学院认可,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实验基地”;2007年1月被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2007年11月被广东省航空学会命名为“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定点学校”;总之,本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把我校办成具有鲜明的科学素质教育特色的学校。

2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我课题组全体教师参与本课题研究,切实把本课题研究作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通过研究,广大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和科学意识明显增强,正如一些教师所言: “科技模型教育研究使我们尝到了甜头,真正体会到中学教育有奔头,美好的未来在我们的前头”。

3学生科学素质全面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科学素质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确立了正确的科学信念和价值取向,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促进了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掌握。提高了科学创新能力。

全校学生利用假期完成科技模型小制作共计2800余件。有创意的作品1000余件,科技创新与发明作品200件,专利授权作品13件。

科技模型教育促进了学生的科学爱好、特长的发展。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模型竞赛,获国家级奖103人次,获省级奖16人次,获市级奖136人次,全国科技模型竞赛团体奖获冠军1次、亚军1次、第五名1次,获国家级科技模型活动基层单位6次。

(3)激发了审美情感,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经验总结和思考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下列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1实施科技模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2学校科技模型教育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系统,优化组合科技模型教育的要素是提高科技模型教育效益的关键所在。

3科技模型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4创造是一种活动方式,创新是一种精神,但这种精神必须依附于活动,离开了活动的创新是难觅的。

篇10: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建设规范

前言

本规范从实施之日起,作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丁祥华、高扬、曹荣武、聂建、姜玉龙、余建新、赵佳明、苏世兴。

本规范的制定旨在加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规范,提高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树立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行业良好形象,促进青少年户外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总结了国内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规范或条文。同时,结合GB/T 31710第4部分《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自2016年至今的实施情况,使其更加符合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实际发展。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规划、基础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设施、服务、安全、卫生、医疗救护、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665公共浴室卫生规范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规范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 13495.1新版消防安全标志介绍 GB 16153饭馆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teenagers outdoor sports camp)是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开展户外运动,自然、人文、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与活动为主要功能,具备相应设施及服务的青少年户外活动场所。

4.建设与服务规范

4.1 规划 4.1.1 选址

a)应避开地质不稳定、易发生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危险区域,面积20000平米及以上。

b)应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如该区域难以避让,应建设标识明显的警示牌及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c)地貌类型多样,2种及以上,宜有森林、湖泊等类型,环境幽静,植被丰富,空气清新。4.1.2 交通

a)可进入性。距最近县城车程4小时以内,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具有二级公路或高级客运航道,航线直达或具有专线等便捷交通工作。

b)停车场。有与营地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停车场小车位数量50个及以上。管理完善,布局较为合理,容量能基本满足接待量要求。停车场地平整坚实、绿化美观或码头水域畅通。标志规范、醒目。4.2 营地基础设施 4.2.1 餐厅

餐厅规模适宜,能同时容纳100人用餐,就餐环境符合团队餐饮要求,菜品丰富、营养需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设有特设餐桌(清真、素食)。4.2.2 住宿

a)床位。床位有一定规模,能同时容纳100人住宿,床位根据青少年身体特点进行设计。

b)露营位。露营位地质条件稳定,有一定的坡度,卫生条件较好,每个露营位最小面积16m²且尽量架空处理。4.2.3 厕所

公共厕所布局合理,蹲位数量男厕不少于8个,女厕不少于16个,所有厕所具备水冲、通风设备,并保持完好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4.2.4 沐浴房

沐浴房应男、女分立设置,沐浴位男生不少于12个,女生不少于24个,供应冷热水,符合GB 9665-1996的要求。4.2.5 水电设施

a)给排水。饮用水、生活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卫生标准,可通过城市供水系统或打井取地下水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营地内雨污分流,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规定。

b)供电。供电网接入当地供电网络,满足营地用电要求,安装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2.6 通信设施

应有移动信号覆盖,信号较稳定,设置通信中心,通信设施布局合理。4.2.7 消防设施

所有建筑物内外均应设消防栓。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 15630和GB 13495的要求。在林区的营地应配置防雷设施、防火林道。

4.3 营地公共服务设施

应配备办公室(面积不小于20平米)、多功能活动室、心理辅导室、器材库、商店(售卖机)等设施。4.4 营地专项设施 4.4.1 门区和营围

a)应有门区。应采用木、石等生态材料建设门区,与环境协调,标示门禁时间。

b)必须有营围。应利用自然地形或围墙、栅栏等生态材料设置有效的营围。4.4.2 室内活动场所

应满足营员集合及开展各类室内学习、训练活动的需要,例如在室内开展的体育运动、技能训练、军事训练、青春自护等活动;同时为风雨天室内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面积不小于100平米。4.4.3 室外活动场所

a)露天活动场所。无固定设施的团队训练项目在该场地开展,要求场地平整,排水良好,无尖石碎物等危险物体,面积不小于1600平米。

b)有顶活动场所。应满足营员露天集合及开展各类活动的需要,同时能为避免日晒雨淋开展活动提供场所,面积不小于200平米。

c)其他设施场所。应设立专门的旗台,用于满足培养营员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凝聚力等活动的需求。

d)野炊区。设置在避风处,搭建避雨炊事篷,并设足够的用水点和垃圾箱(需分类)。4.5 营地服务 4.5.1 服务中心 应有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较为齐全,功能体现较为充分。服务中心具备咨询、临时休息等多种功能,且服务人员配备齐全。4.5.2 引导标识

设置标识牌和项目介绍牌,各种引导标识(包括营区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项目介绍牌等)醒目,符合青少年观察特点。4.5.3 宣教资料

应在适当区域放置宣教资料,内容包括科普读物、综合画册、营地资料等,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定期更新。4.5.4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符号的设置合理,特色突出,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4.5.5 营地服务人员

营地服务人员需持证上岗或经过专门培训,人数能满足营员需要。4.6 营地安全

4.6.1 安全机构、制度及人员

设有安全机构,且安保制度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在营员集中或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配备专职安全保护人员。攀岩、水上等项目必须配备专职安全保护人员,所有参营青少年应办理相关保险。4.6.2 应急预案、演练

需有高峰期和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应急预案,至少每个月进行一次演练,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详细记录演习内容。4.6.3 安全设备、设施 a)危险区域标识

应在危险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其设置、安装、维护与管理应符合GB 13495.1的要求。

b)警用品

需设有专门的警用品管理与使用规章制度,按要求执行,有档案记录。

c)应急通信设备

应配备有应急通信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使用,有档案记录。

d)监控系统

营门和项目场地需有24小时监控系统,制定监控管理办法,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维护。4.6.4 安全工作人员

安全工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4.7 营地卫生 4.7.1 环境卫生

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4.7.2 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符合GB 16153的要求,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应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厨余垃圾应妥善处理。4.7.3 废弃物管理

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4.8 营地医疗救护

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至少配备1套AED设备并会操作,至少有兼职医务人员,能提供基本救急服务。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有应急处理能力,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4.9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4.9.1 环境保护(空气、水资源、土壤的保护)

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的二级标准。

4.9.2 营区内建筑及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布局合理,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建筑物体量相协调。4.9.3 绿化

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40%及以上(不包含沙漠等特殊地域)。4.9.4 环保设施

使用当地原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建设,使用清洁型能源,与景观环境协调。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4.10 综合管理 4.10.1 机构与制度

有健全合理的机构设置,岗位权责分明。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书面记录和总结。4.10.2 营地形象

有符合营地主题的营地形象、员工形象,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4.10.3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较为齐全,包含管理、技术、服务等类别。4.10.3.1 营长

持有营地管理人员证书和中国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资格证书,至少1人。4.10.3.2 副营长

持有营地管理人员证书,至少2人。4.10.3.3 营地指导员

持有营地指导员证书或教育、体育、人力资源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书,至少3人。4.10.3.4 专项教练

持有开展的专项运动如攀岩、游泳、滑雪、潜水等的证书,每项运动至少1人。开展经营性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必须依法办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许可手续。4.10.3.5 消防员

持有消防员证书,可兼任,至少1人。4.10.3.6 救护员

持有中国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资格证书,可兼职,至少1人。4.10.4 运营管理

管理体制健全,经营机制有效。a)运营流程

有规范的运营流畅且通畅。b)营地信息管理

营员信息管理。营地应建立营员信息管理平台,每位营员拥有营地的统一标识和信息档案。营员信息应即时更新,跟踪记录员的历次活动履历。

工作人员信息管理。所有营地工作人员应核查其健康和犯罪记录以及从业资格证书等相关内容,须记录存档。4.10.5 培训

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经费落实到位,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较为良好,所有员工入职须经培训,记录档案,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

4.10.6 投诉及意见处理

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落实、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4.10.7 宣传

篇11: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2013年全国青少年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展示大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精神,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健康水平,推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工作,加强青少年体育文化交流。

二、时间、地点

(一)时间

2013年7月9日—12日(9日报到,12日离会)

(二)地点

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山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承办单位:山西省体育局

山西省教育厅

晋城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晋城市体育局 晋城市教育局

共青团晋城市委

泽州县政府

晋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晋城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

晋城市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活动主题

热爱体育、拥抱阳光、体验快乐

五、活动内容

(一)竞赛项目

1、旱地龙舟

2、定向越野

3、珏山吐月

4、移花接木

5、狭路相逢

6、森林拍火

7、车轮滚滚

8、巧过沼泽 各项目视频请点击“晋城拓展训练”网站: http:// )下载。

(二)报到时间、地点和要求

1.各参赛单位于2013年7月9日到山西省晋城市珏山景区珏山宾馆报到(电话:0356-2061361 /3959808)。如各队需要接站、送站、预定返程票,可提前与会务组联系,并在报名时一并书面告知,会务组将提早安排。

大会将安排人员在晋城火车站出口处及晋城长途汽车站出口处接站。

2.报到时各参赛队须持运动员的第二代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并向大会提交参赛运动员健康证明(县级以上医务部门出具)、人身意外保险(投保金额为当地最高金额)复印件和学生学籍证明。

十二.其他

1.各代表队在大会期间要求着装统一(服装鞋帽自理),比赛器材由组委会提供。

2、每个代表队准备1个节目(时长不超过5分钟)。伴奏音乐存到U盘,(文件命名格式:“×××代表队,×××节目”)报到时交组委会。组委会将根据节目特点和烧烤晚会流程,选定部分节目参加演出。

十三、本活动方案解释权属活动组委会。

篇12: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李河小学青少年体育兴趣小组创建以来,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体育工作方针和政策,注重社会效益,全年向校开放,积极吸纳全校青少年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兴趣小组里快乐的活动,科学的运动,健康的成长 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达50多人次。校领导利用学校现有硬件资源,为青少年参加兴趣组各类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保障

1、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青少年体育兴趣小组开设各类体育活动的培训,如:讲座、座谈、观摩比赛、室内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常识,基本原则,介绍相关项目比赛的方法和基本规则,相关游戏项目的练习方法等,培养学生如何锻炼,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普及教学与专业训练并行。青少年体育兴趣小组招收的学生在年龄和训练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兴趣小组要求教练员有所区别。按照年龄和运动训练水平把学生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班,采用以一些游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健身,在游戏中学习多采用老师示范、讲解、辅导纠正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逐渐提高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懂得更多的健身方法。而对于竞技性的专业项目训练队如田径队等坚持实行教练员负责制,并要求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既有长期打算,也有近期安排,每次训练都有具体内容。从队员中选择好苗子进一步培养,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锻炼,形成了一整套的训练体系,注重普及与提高的协调搭配。

3、以竞赛、表演提高训练兴趣和效果。兴趣小组每个星期在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围棋等项目上都要组织举行一些小组形式的比赛,如:淘汰比赛、交叉比赛、擂台比赛、积分比赛等。同时也注重抓好专业项目训练队如足球、田径的竞赛。专业训练队要求队员间每月进行一场正式比赛,在比赛中不断磨炼队伍。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和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比赛中发现人才,为上级输送更多合格的体育人才。兴趣组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去,与其他城市的青少年展开友谊赛,提高会员的竞技水平。跳绳、跳远、踢毽子、体操、田径、健美操等项目经常组织学生在学校、社区进行集体、小组表演,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4、在青少年会员中开展树“星”活动,为他们树立体育活动的“偶像”与“榜样”,将参加活动多、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表彰,冠以“小球星”,运动“明星”,体操“明星”等,在兴趣队,全校中进行广泛宣传,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兴趣组培训中来,从而促进了体育活动的普及开展。

5、规范教练员职责,科学管理。兴趣对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要求教练员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有教案,有记录,合理安排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学校定期检查教练员训练情况,检测阶段性成果。

篇13: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与人交往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要求人精力充沛、奋发向上、思维敏捷、情绪良好外, 还要有追求之志、好奇之心、探险之勇、求实之诚、专注之境, 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1996年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研究资料表明, 心理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 全世界约有30%—40%的求医者有心理问题。据新华社最新报道:“近年来, 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2005) 》表明: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 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 目前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8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大学生中, 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 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近几年,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博士对五个省市1647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 高中生有异常心理倾向的比例为14.8%。由于心理障碍、人格发展缺陷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如曾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投毒案、硫酸伤熊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之间报复凶案和因不堪遭受挫折而自杀、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逃学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和深刻反思。

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对青少年而言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 且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健康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 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

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1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 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 一个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尊、自信, 即认识、情绪、人格的社会适应等方面协调完善健全的人, 才能称为心理健康的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的国内外学者有很多论述, 比较权威的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早期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 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 有限度地发展个性;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 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郑日昌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识活动正常;情绪生活健康;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

2.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随着儿童向青少年的转变, 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变化, 心理会发生急剧变化, 表现为感情丰富, 情绪起伏不定;青少年人格尚未成熟, 好幻想;追求时尚, 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内心充满矛盾, 表现出对抗行为;易受外界的诱惑和他人的影响。

有些青少年不能适应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成长的烦恼、学校和家庭的期望, 而产生某些程度的危机, 特别是原先心理不很健康、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青少年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和易发生障碍的时期, 因此, 适宜的运动并让青少年构造健康身体并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

3.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 具有娱乐性、竞争性、交往性等特点, 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改善青少年的情绪状态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运动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 (Northetal, 1990) 。在体育运动中, 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使自信心得到增强。正如Sonstrotm在1992年所说:“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信心, 降低焦虑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者能胜任某种任务。”班杜拉的自定效理论认为, 人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是较为困难的任务时, 其自定效能水平就会提高。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 锻炼是一个困难的事。如果他们能够养成锻炼的习惯, 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 一种自定效能的提高感。这种感受将有助于打破抑郁、焦虑和与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循环。

分散注意理论认为: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 使他们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诺瑟夫等人进行的研究分析也表明, 长期的体育锻炼在减少消极情况方面比放松练习或其他分散注意又令人感到愉快的活动更有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 其注意力从枯燥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琐事中分出来, 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上去, 摆脱暂时的烦恼和忧愁, 从而起到缓解和改善其心理的作用。

青少年由于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 情绪波动大, 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性功能较强的运动项目, 如游戏、球类、游泳、体育舞蹈等, 可以起到调解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

3.2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和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应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的毅力。意志品质既是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强、激烈、体力消耗大易疲劳、艰苦等特点。体育运动过程, 总是伴随强烈的情况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 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胆怯和胃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青少年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 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和艰苦的努力, 经受无数次挫折和挫败的打击才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 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使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

3.3 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的品质, 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对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体育运动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令人愉快的, 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North etal, 1990) 。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 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体育活动多以集体形式进行, 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 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这种群体多向性可以使群体中的成员, 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产生情感的相互感染、沟通, 从而增强了解,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Branly (1979) 的研究表明,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更易于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 人际关系更和谐, 更有助于产生亲近感, 消除孤独、恐惧等心理疾病。

3.4 有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整体评价, 它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组成, 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

一个人只有具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 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 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与个性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体育活动可以对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 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表现出来, 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 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准、激励等, 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在反复对挫折和困难, 不断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过程中, 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 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 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个人的优缺点会自然流露出来, 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可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3.5 增强社会规范意识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 反应适度, 社会适应良好。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 而不是反复无常的;也表现为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的一致性。反应适度, 指既不异常敏感, 又不异常迟钝, 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关相对稳定的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 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 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已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由于与他们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育是人的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尤为突出。体育活动大多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的活动, 是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宗旨下进行的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 每位成员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 个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的要求。因此, 体育运动能帮助青少年逐步理解和习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 根据社会规范的约束和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形成社会规范行为。

3.6 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 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外, 还应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 使双方在对等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 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 只有通过全体队员的相互合作, 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成功。因此, 每个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 从全局出发, 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 发扬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为增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 这种合作不局限于同一集体, 还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 不服从裁判的判罚, 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 可以鼓励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 有效地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

4. 结语

总之,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的体质, 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和健康成长, 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应予以重视。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的不断提高,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 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 本文运用文献法, 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扩大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体育活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参考文献

[1]丁雪琴, 高潮.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体育科学, 1998, 5.

[2]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中国学校体育, 2003, 5.

[3]马凯.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73-76.

[4]王宏斌.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5:34-38.

[5]江雄.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程度的研究.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5:131-133.

篇14:少年宫体育活动室管理制度

关键词: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109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1979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军事体育工作会议上,把冬季长跑列为青少年五项体育活动之首。我国青少年冬季长跑活动由来已久,在许多地区和学校开展普及。开展阳光体育不仅仅是一项健康工程,更是一项希望工程和未来工程,也是国家在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活动一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各类中小学大多注重文化课,而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了,加之近年来,许多青少年大多流连在网吧,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导致身体素质中的部分指标出现了逐步下滑。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日提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一、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认识

阳光体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要工作,通过阳光体育,培养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通过阳光体育,可以激励他们,成为个性活泼、自立自强,同时增强他们和谐相处,从而达到“我运动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活动目的。冬季长跑是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组织

1. 自发组织冬季长跑兴趣小组

自发组织的兴趣小组大多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中,这种组织形式可以让青少年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关爱和相互合作,并在活动中发现和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成立校冬季长跑训练队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与体能,成立冬季长跑训练队,由专职体育教师系统组织学生学习和训练。这种组织形式,规模虽小,但与自发组织相比,更加科学、合理。

3. 成立协会组织

协会组织可以制定相应的章程、活动计划和管理办法,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士对成员进行辅导。长跑是一种让人感觉简单枯燥,但它不受条件限制而且简单易学的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所以更容易让青少年接受。

三、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实施方案

利用日常生活和学校体育课,宣传并倡导这项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感受到运动带给大家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安全措施要到位,环境和天气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这就需要组织者细心安排,指导并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对于不常运动者来说,长跑是一种挑战,针对这类青少年,可以在距离上可以从放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把大家都引入到冬季长跑的行列中。

协会组织可以利用晨练的时间段进行组织,选定好路线,记录每次长跑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逐步加大长跑的量。长跑是一种简单容易的锻炼方法,也是容易让人厌烦项目,有许多人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停下来。所以还得正确引导他们长期坚持锻炼,提高他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制定一套可行的锻炼方案,在运动强度、运动量上实行阶梯式的练习方法,从低到高进行。

此项运动应分阶段进行,由指导教师或教练员全程陪同锻炼,这样可以视每天锻炼的成绩,调节运动的速度。

第一阶段:简单的自由跑

这阶段锻炼的时间进行8~10天,距离1000米左右。可以自由放松的慢跑,当感觉到心率加快,身体不适,停下来步行,以免心脏负荷过大,使身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第二阶段:有规律的慢跑

这阶段锻炼的时间进行20天。由于第一阶段的锻炼,运动者已经逐渐适应,可以进行有规律的慢跑,距离可视第一阶段统计的情况增加到1200米。

第三阶段:间歇跑

这阶段锻炼可以提高运动者的心脏功能,在锻炼时可拟订一个计划,将每次锻炼分成几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多少距离,当完成一部分,就休息一定时间,再继续完成下一部分,运动速度可以做适当调整。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青少年不仅在冬季长跑活动中健康受益,在品格、与人和谐相处上也会受益匪浅,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学校的精心组织,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丹卡.科学健康的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J].大众科技,2010(4).

[2] 张兵.对阳光体育运协实施体系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6).

[3] 范道远,孙鹏飞.中等城市中小学阳光体育组织社会化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9(6).

上一篇:保福小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方案下一篇:水务集团公司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