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2024-05-24

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通用8篇)

篇1: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

【摘 要】:

运用逻辑推理法,分析了制约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体制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经费投入,树立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建立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建立与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学生体质健康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从国务院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一系列政策、措施、活动和标准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和政府要下大力度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决心,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

1、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进一步下降。

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在我国社会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和成才观念的影响下,以及当前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社会背景下,使“应试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难以避免的顽疾;人才培养环节整体上与素质教育理念不匹配,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实际上以升学率为标准,造成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体力劳动减少,环境、气候恶化等引发了对健康的威胁,同时现代生活方式多元化的选择也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行为,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体育教学体制内部制约的因素

体育教师既要完成全校的体育教学、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业余体育训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校内外竞赛等工作,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与教学建设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任务繁杂,工作又缺乏合理明确的分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师绩效评定体系和职称评审要求,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成绩得不到体现,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仍然以竞技性为主要特点,学生的学习仍缺乏兴趣,特别是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内容不符合广大学生身体的实际水平,各种竞赛活动缺乏广泛的参与性。

二、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策略

1、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迅速掀起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高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积极动员全体学生参加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逐步在全校形成人人参与锻炼的良好气氛。要加强舆论宣传,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要借助媒体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开展阳光育活动的战略意义,掀起学习、普及身体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欣赏知识、运动营养知识等的高潮,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经费投入,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水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从体育经费投入、条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指导等各个方面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有关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提供经费保障;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工作重点,积极促进教育与体育的结合。

3、整合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使阳光体育运动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教学、锻炼(训练)、竞赛于一体的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把课外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使活动的开展获得教学理论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解决长久以来课外锻炼时间

被挤占,而校内外竞赛仅有少数学生参与的现状。

4、建立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使之成为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首先,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其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为确保每个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各级各类学校在继承“两操一课”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明文规定除当天开设体育课的班级外,其他所有班级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法定课外锻炼时间,安排体育教师组织辅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辅导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并负责到人,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指导、有监督、有目标、落到实处。

5、建立与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的评价体系,强化其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检验、反馈与激励的综合作用,建立以体育能力和体质健康为双要素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相关的素质练习方法与测试应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和教学考核相结合,以减少重复测验的次数。对未达标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指导性的必修课程,并形成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改善状况的追踪和督导的制度。学生达标的状况与进步的幅度应计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并参与学生在校的综合评定中,成为学生评“三好”与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

三、小结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下,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阳光体育运动”既是一种宣传的形式,也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应抓住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舆论氛围的有利时机,切实纠正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2]刘鹏.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报告中的讲话[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06.[3]刘蓟生.200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108.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

姚村镇三育小学

张志兵

2010年12月29日

篇2: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摘要】本文通过教育部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举措,分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原因,论述阳光体育运动在中小学如何高效开展对提高中小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背景

健康体魄

体育文化

健康是人类宝贵的社会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而“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充分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决策。体育运动则对青少年成长极其重要,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此,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意义重要,刻不容缓。

一、阳光体育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然而社会一股信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蔚然成风,应试教育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大部分学校为了使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强大自觉不自觉的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把孩子禁锢在提高文化成绩的课堂上,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加大,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青少年的部分体能素质近20年来持续下降。为了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与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包含两层基本涵义:一是健康的成长,健康的生活和积极状态;二是融入大自然,在阳光下、融入大自然中。“阳光”代表在祖国和谐的社会环境,照耀着花园里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解读:健康——生理层面;昂扬向上——心理层面。首先在生理上,一是增加身体抵抗力;二是促进新陈代谢;三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延年益寿。具体而言,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其次在心理上,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三、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一)升学的压力,使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素质教育贯彻乏力,应试教育观念依旧存在,衡量学校和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中考、高考成绩。学校、老师和家长整天围着分数转,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作业负担重,根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更不要说每天锻炼一小时了。而且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可见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

(二)体育课得不到重视

在部分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仍然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可以被随意挤占,课外活动依然只是挂在课程表上以应付上级的检查,能够真正保质保量开展课外活动的学校比率太少,甚至有的学校高三年级学生根本不开设体育课。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学校都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有的甚至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不允许学生在操场上奔跑打闹。

(三)场地器材短缺、经费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现有体育器材破损严重。大部分学校甚至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有些学校远远达不到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的规定。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调查显示,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而不参加体育锻炼。

(四)锻炼意识缺乏,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缺乏有效的运动,在家里,许多学生整天埋头做作业,家务事全部由父母代劳,脑力运动取代了身体运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愿意走出家门去参加锻炼,加上要么坐公交车去上学,要么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学,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

四、高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把体育教学提升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树立科学运动、健康第一的现代生活理念

“生活方式”与人类文明进步密切相关。现代人常犯“文明病”,其中关键是社会因素特别是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作为个人,健康的标准是一个人特有的。个体健康是现实的,群体的健康是理想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对个人或社会来说,过去是否有过或将来是否有“身体、精神、社会都处于完好的”短暂状态是值得怀疑的,这恰恰把运动与健康作为一种生活追求内容和方式,我们必须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和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从国际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享受最高标准的健康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健康是对人类的义务,人人都享有健康平等的权利。

(三)把体育教学与学校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建设不仅有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有相应的体育法规、条例、制度。此外,还应系统的讲授中西体育的文化、文明成就、发展规律和当代主题等内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意的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并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来体现体育学科的人文价值。

(四)把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到传承体育文化层面

“体育文化”的定义是:“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建设不仅有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有相应的体育法规、条例、制度。此外,还应系统讲授中西体育的文化、文明成就、发展规律和当代主题等内容。” 综上所述,体育精神是青少年的人生成功之道,体育对塑造青少年品格而言极其重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乃至全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阳光体育是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一项全国举措,我们希望阳光体育不仅仅是“口号”或一阵风,不要喧嚣之后沉于寂静,阳光体育的发展不是靠职能部门的一纸文件或一声令下的全国响应就能够一蹴而就的,阳光体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的是“大禹治水”般的策略,疏通、扫除道路上的荆棘,营造积极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健身氛围,引导学生养成锻炼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才会越走越远,广大青少年才能真正的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在“阳光”的普照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篇3:“阳光体育”引领青少年体质健康

1.我校 “阳光体育”实施情况

我校为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 把“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 ”深入学生,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 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要求的基础上, 我校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喜好、师资配备和场地器材设计了“多元结构校本体育课程方案”。 我校体育教学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内容相结合, 高一年级必修, 高二、高三年级选修, 课程内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基本体操、拓展运动、健康教育。为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青少年获得尊重生命的理念, 具备自救的能力, 把游泳校本课程列入高一必修和高二、高三选修, 使学生掌握游泳专项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 通过高中三年的教学, 要求“人人学会游泳”。 为拓宽学校体育课程、传承民族体育精神, 我们还开展了武术套路和舞龙舞狮项目的教学, 让学校体育多一点回归、学生多一点经历, 力争我校学生“个个会打拳”。

此外, 学校对课外体育课程资源也进行了开发和利用, 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 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1.1校本体育课程教学的安排摇摇摇摇

1.1.1高一年级教学采用必修模式进行教学: 摇摇教教摇摇学学内容包括田径、篮球、排球 (女) 、足球 (男) 、健美操 (女) 、武武术术 ( (男) 、游泳几大项, 每个项目9个课时。

1.1.2高二年级教学采用选修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篮球、排球 (女) 、足球 (男) 、健美操 (女) 、武术 (男) 、游泳、羽毛球、乒乓球, 每个学期选择两个教学模块, 每个模块18个课时。

1.1.3高三年级教学采用选修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篮球、排球 (女) 、足球 (男) 、健美操 (女) 、羽毛球、乒乓球, 每个学期选择一个教学模块有36个课时。

根据我校体育指导方针, 在每堂课里根据项目内容安排相关素质训练占每堂课的30%, 确保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 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1.2课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校对课外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用摇摇, , 摇摇丰丰富其内容, 提高其魅力, 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满足学生生的的多多种需要, 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1.2.1体育竞赛

我校在体育竞赛方面开展春秋冬系列体育活动竞赛, 春季体育节以趣味性项目为主, 秋季开展大型田径运动会, 冬季小型运动会开展与季节相关项目的竞赛。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学校将春季体育节和冬季小型运动会承包给学生, 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承办、自主评价。

1.2.2课外活动

以年级为单位对我校的活动场地进行划分制定活动轮转表, 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活动, 使学生真正在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上得以发展, 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课外活动的开始, 根据天气情况统一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跑操一圈或两圈 (400米/圈) , 各年级每周安排三次课外活动。

1.2.3大课间

我校在大课间活动方案中也有独特的创新, 实施跑操和俱乐部模式活动相结合的方案。 每年根据天气情况在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实行跑操方案, 以班级为单位全校43个班级绕学校操场跑三圈。 4月中旬至11月中旬大课间以俱乐部的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选项参加活动。 大课间为了提高课间活动的吸引力, 丰富课间活动内容, 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意识, 提高活动技能, 共设置武术、舞龙、轮滑、健身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空竹等项目。

2.我校2011年至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与分析

2.1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内容

2.2我校2011年至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

2.3我校2011年至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的分析

如表2测试结果3年的对比,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良好率有所提高, 不及格率有所下降, 学生在学校各项“阳光体育”活动中保证了每天活动1小时, 而且在相应的活动中身体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从而指出“阳光体育”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对策。

3.结论与建议

3.1制订相关的活动方案, 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 “ 健康第一”的思想, 增强锻炼意识, 提高活动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全社会和家庭都应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舍弃智育第一的思想。 不能因智育的发展而忽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任何事情成功的本钱。

3.2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认真贯彻 “阳光体育”号召, 努力将“阳光体育”工程和学校体育课程方案与课外体育课程相结合, 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得到锻炼, 又能获得快乐。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体育场馆, 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水, 孙自杰.“健康第一”指导青少年体能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音体美》.

[2]田金华, 赵慧芳.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12 (6) , VOL25.

篇4: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之我见

【关键词】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素质教育

1、明确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原因、意义:

什么是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就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发起运动的原因:近几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太快,肥胖儿童,营养不良等现象的大量出现,以糖尿病儿童为例,过去糖尿病患者都是成年人,现在据医学专家统计,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约10万人,糖尿病正在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近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发生率出现快速上升趋势,原因主要与物质供给丰富、饮食结构改变,如高热量及高脂前期的患病率达3.03%。活动的意义:基于以上儿童、少年的健康原因,国家才制订了这样的一套旨在提高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行动。要把儿童、少年中出现的这些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要把它看成仅仅是家长的责任,而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改变这一现状,遏制事态发展,须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都要齐抓共管,认真检讨各自的责任,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将来才不会带来社会大问题。

2、制定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

2.1学校的概况: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郊的农转城六年制义教小学,班级少,班额小,在校学生数只有七百人得小学校,近二年随着党的好政策,农村经济的好转,很多在校农村生手头也宽裕了,零食不断,弄得满校园的垃圾袋,捡也捡不完,学生的行为习惯考验着学校德育处的管理水平。

2.2不断的探索:鉴于以上情况,学校领导以及全体体卫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借助“阳光体育运动”这个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安排,首先就是以体育活动为先导,制定一个全校性的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合学校场地、设施。并且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时间、内容都要做实做细,学生们主要的活动时间是每一天的大课间,这个时间是全校师生最集中的时间,每天把课间操的时间延长40分钟,这样就可以有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竞赛。而且可以每天持续进行。

2.3活动的意义:让学生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身心的愉悦,一个个小竞赛很快就带来成功的喜悦,一步步的成功可以带给他们更大的成就感,同时也会在短期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盘活学校全局的每一步棋,做到寓教于乐、游刃有余。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渗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校园建设、文体活动、社区教育的方方面面。

2.4具体活动措施、方法:

2.4.1活动前期准备:我们为进行一个对比试验,进行了学生体质健康情況测试,具体内容、步骤如下:各年级必测项目三项:身高、体重、肺活量。1----4年级学生加测立定跳远;5----6年级加测50M跑,通过这几项测试,我们得到从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体质第一手资料,我们把这些原始资料放到学生的成长档案里,每隔半年测试一次,与前一次进行对比。另外,我们在平整场地、加固体育设施、增添体育器材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平整出大小场地六、七块,器材按小学生年龄特点添购了小哑铃、小跳绳、大跳绳等等数十件之多。

2.4.2活动过程中的方法、措施:

2.4.2.1开齐开足体育课: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在下午安排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同时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体育教学为重点,在教学中加强体育学科的基础性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具备跑、跳、投能力。

2.4.2.2普及“两操、一活动”:即:眼保健操,学生广播体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了校园广播操比赛,并鼓励各班创编本班特色的徒手操。大课间活动那更是有广阔的舞台和充分的时间,为学生全面身体锻炼提供了一个偌大的平台,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活动,跑步、跳绳、踢毽子等等应有尽有,场地设施绰绰有余,充分发挥了学校人数少、场地多、设施全的优势,学生们可以在大场地进行集体活动,可以在小场进进行小型多样的竞赛,如:小足球、小排球、拔河、跳绳的比赛。我校还定期举行春、秋两季的校园艺术节暨田径运动会,把学生们的各项能力,以竞赛的水平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运动潜能。

2.4.2.3借助“阳光体育运动”的东风,催生体育项目的建设,抓好教体结合。

在这一年多的活动中,也催生出了诸多体育项目的建设,我们学校过去因为资金匮乏,场地简陋,只有一个几名队员组成的田径队,现在由于学校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不仅田径队日益壮大,而且还分别组建了校足球队等传统项目的运动队,并开始训练,定期举办各种体育项目竞赛,参加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就平整和硬化的场地就达六块左右,累计投资20多万元。

体育教练员的福利待遇也都有所侧重,大大地提高了教练员工作积极性和乐于奉献精神,平时上网打游戏,现在也变成了上网查资料,以前聚在一起说笑聊天,现在开始探讨活动的新思路,提出好点子。

3、正确的评价机制

3.1从学生的运动成绩看:通过我们在活动之前搜集的学生体育健康的第一手资料与现在新测试的成绩相对比、分析都有所提高,运动技术的掌握提高明显,从这点上看我们的近期目标已经达到,一些不良的运动习惯已经消除,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

3.2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看:过去一手拿油炸食品,一手拿碳酸饮料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运动的前、中、后合理用水,勤洗手的多了,互相帮助,正确的方法锻炼的多了,在活动中打架、骂人的少了,比学、赶、帮、超的多了。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确可以塑造人,影响人,鼓舞人。

3.3从学生的思想认识看: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对体育一无所知的孩子,现在有认识有思想的行动,从单纯的高高兴兴玩,到有意识有组织的进行一系列活动,这种从动手、动脚到动脑的知识积累过程,不正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吗?

篇5: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一、经济类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锦州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

2、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再延续30不变的背景下锦州市推进农业三化的路径研究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锦州工业转型的驱动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4、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研发费用计核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5、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研究

6、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锦州的辐射作用研究

7、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决策科学性研究

8、在“蓝天保护战”背景下锦州低碳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9、提升锦州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10、“智慧旅游”背景下锦州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体系建构研究

11、锦州乡村旅游升级转型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12、锦州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13、关于推进县域(凌海)沿海经济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对研究 14关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对策研究

15、美丽中国建设,锦州的促进机制研究

16、关于推进两个先导区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7、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研究

18、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9、打造特色小镇,推动区域全面发展研究

20、加快锦州“两区一市(滨海、松山两个先导区和凌海市)”协调发展研究

21、锦州发展先导区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发展乡村产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23、锦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和路径研究

24、锦州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对策研究

25、锦州港如何带动锦州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6、关于我市开展智慧社会建设的研究

27、关于加强我市与苏州对口合作,建设苏锦工业园区的研究

28、关于加强城市东联,实现锦凌同城化的研究

29、基于辽西文化传承的锦州旅游景观叙事性研究 30、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研究

31、锦州市科技服务企业创新心智模式与装备制造企业质量特异性免疫的耦合效应研究

32、锦州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33、锦州市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论新形势下锦州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建议

35、锦州市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

36、以“智慧农业”引领锦州市农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37、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4.0建设水平研究

二、文化教育类

38、锦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39、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40、辽西走廊方言民俗文化研究

4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42、“全面二孩”政策下锦州中小学师资力量研究

43、对外文化宣传视角下城市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锦州市为例

44、高校网络育人载体构建研究

45、党员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中作用研究

46、辽西满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再利用

47、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研究

48、基于“导学案”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49、基于高校留学生培养的辽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研究与实践

50、协同效应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研究

51、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

52、高校志愿者团体服务社会效果研究

53、锦州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54、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55、锦州高校人才培养服务锦州贫困县建设研究——以辽宁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56、锦州区域红色教育基地开发与利用研究

57、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研究

58、高职院校服务辽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59、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60、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研究——以辽宁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合研究 62、《基于技能大赛基础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63、《探讨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64、《中西文化融合与翻译的技巧性》 65、《基于情境建构的英语教学研究》 66、锦州市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策略研究

67、自贸区背景下锦州外语人才需求变化的教学启示 68、自然拼读法进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分析研究 69、锦州市职业院校供给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70、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7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72、基于就业前提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73、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研究

74、慕课对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研究 75、翻转课堂对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意义研究 76、高职高专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水平相关性研究 77、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78、“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高校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研究 79、“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80、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等教育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 81、加强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展需求实现合作共赢问题研究 82、高校经费绩效评价与优化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 8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84、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85、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机制研究 86、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87、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研究 88、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89、“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高校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研究 90、“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91、支持大学智库合作,健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92、城市集群化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探究

93、做好市民舆情分析,促进市民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之研究 9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实证研究 95、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对锦州教育的启示研究

96、基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医生英语听说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三、社会

97、社会特殊群体增收机制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98、农村独居孤寡老人生存困境及综合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9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锦州市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研究 100、锦州沿海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对策研究

101、大数据时代推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问题研究 102、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创新研究 103、医养结合的关键领域问题确认与对策研究 104、“互联网+” 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路径研究

105、供给侧改革视野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推进策略研究 106、“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科学化模式研究

107、移动新媒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研究——以短视频APP为例 108、锦州创客教育调查:现状、问题与对策 109、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110、智慧城市建设中破解资金难题的路径研究

111、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智慧化水平研究 数据共享中的个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兼评《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112、关于锻造“相适应相匹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研究 113、公民道德建设 114、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15、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16、锦州市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17、关于锦州精准扶贫政策优化的研究

118、锦州市网格化社区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9、流程再造理论视域下锦州市基层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研究 120、伪满时期日本关于锦州研究的资料整理与汇编 121、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研究

12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趋势—辽宁省现状、需求与对策加速康复外科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提高老年人直结肠术后镇痛效果的应用研究

123、关于锦州市青少年营养饮食的调查研究 124、关于锦州市青少年隐性听力损失的调查研究 125、辽宁省高值药品医保政策执行效果研究

126、新医改之“一国两制”——辽西地区省级医院与中小型民营医院医联体托管模式的研究

127、推进医养一体化协同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28、“互联网+”背景下锦州地区小微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129、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30、锦州市高校新媒体使用现状研究 131、锦州市儿童文化公益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132、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133、“共享经济”语境下组建校园造型团队的必要性研究 134、法制化视阈下锦州市城市社会治理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135、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介入微课教学手段的研究 136、锦州市大众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37、基于合作学习理念视角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138、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后社区托管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 139、职业能力需求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140、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快锦州地区汽车服务业的经济发展 141、《关于锦州地区在校大学生职业办公能力提升的研究》 142、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软件测试课程的研究

143、加强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对策的研究 144、《“微平台”模式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

145、《关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在锦州地区高质量就业的研究对策》 146、推动辽西农产品冷链物流跨域式发展

147、“学训赛创”融合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48、“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应用探究

149、辽西地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50、面向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智能化研究

四、政治类

151、新使命下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152、关于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15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4、建党百年工程——基层党建工作

155、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精准协同放权问题研究 156、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问题研究 157、锦州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法治化进程研究 158、构建健康政商关系研究

159、我市如何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研究 160、统一战线开展政治引领主题教育研究 161、统一战线参与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研究 162、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研究 163、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164、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65、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研究 166、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67、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 168、知联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169、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170、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171、建立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商会组织沟通协商制度问题研究 172、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研究 17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研究 174、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 175、海联会发展问题研究

176、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安排使用情况研究 177、加强法检两院党外人士安排使用工作研究 178、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管理工作研究 179、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研究

180、地方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业发挥问题研究 181、加强和改进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182、统一战线理论队伍建设研究 183、统战系统新媒体应用研究

篇6:大足县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春季招生简章

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的青少年俱乐部,为进一步促进我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体质,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决定举办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书画训练学习。

项目及训练内容: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书画。招生对象:大足区青少年

训练地点:玉龙小学内。

训练时间:每个星期二、四中午13:00----14:10

收费标准:报名费、训练费、会员费全并90元每人(本期为三个月)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登记,额满为止。

注意事项:报名时请将下面的回执单填好(家长签字)后一并交回方可报名。

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玉龙培训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_家长:______

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春季招生简章

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的青少年俱乐部,为进一步促进我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增强学生的体质,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决定举办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书画训练学习。

项目及训练内容: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书画。招生对象:大足区青少年

训练地点:玉龙小学内。

训练时间:每个星期二、四中午13:00----14:10

收费标准:报名费、训练费、会员费全并90元每人(本期为三个月)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登记,额满为止。

注意事项:报名时请将下面的回执单填好(家长签字)后一并交回方可报名。

大足区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篇7: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羽毛球比赛

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

二、执行单位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

三、承办单位

桐乡技师学院、桐乡健佑商贸有限公司

四、比赛日期和地点

日期:2018年8月4日—8月7日 地点:浙江省桐乡市

五、参加单位

报名参加本届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羽毛球比赛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必须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会员学校(非会员学校须在赛前办理入会手续)。

六、比赛项目

本科研究生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

高职高专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

七、参加条件

(一)参赛人数

以院校为单位,每个单位可报领队1名、教练2名,各组别可报男、女各1个队,每队可报男、女运动员各5名。

(二)基本条件

1.报名参加本届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并按照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有关规定,经考生(户口)所在地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录取,并已进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全国高校新生录取及在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库)”中的在校全日制学生。

2.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各高校按本校高考、研究生考试正常录取分数线招收的普通学生。高职高专生、本科生或研究生录取时享受过各种降分政策招收(包括非羽毛球特长、自主招生和高职高专生升为本科生、本科生升为研究生)的体育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院校(含本科院校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学生谢绝参赛。本届比赛暂不接受香港、澳门地区高校学生报名。

3.在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正式履行中国大学生运动员注册手续,并经审核通过者。

4.思想政治进步,遵守运动员守则,文化课考试合格、经运动员所在学校医院检查证明身体健康并适宜参加羽毛球 项目比赛者。

5.2018年毕业生可以参加本届比赛,2018级新生不得参赛。

6.属于进修班、干训班、专修班、短训班、培训班、代培班和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职工大学、自修大学、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高校本科预科班学生,以及由这类学校转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均不得参加本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

7.参赛运动员必须为18—28周岁,即(199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者)。

八、注册办法

1.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以运动员所在学校为单位在《中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系统》(。报名表以运动员技术水平由高到低顺序填写。报名时将运动员、教练员、领队、校领导的免冠二寸照片两张随报名表一并寄达。

2.参赛各组男队至多32支、女队至多32支,以报名先后为序,至报满为止。

3.只有报名并参加男子团体比赛的学校可以报名参加男子单项比赛,只有报名并参加女子团体比赛的学校可以报名参加女子单项比赛,只有报名并参加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比赛的学校可以报名参加混合双打比赛。

4.各单项每学校限报一人(对),单项比赛运动员不得兼项。

5.学生在校期间至多可参加两次比赛。

6.报名表上须有主管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7.抽签于2018年7月初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抽签办法按羽毛球规则进行。

8.运动员资格公示。凡报名参赛的运动员名单按组别将于报名截止后一周内在中国学生体育网站予以公示。(http://)

9.凡报名但未参赛学校,将给予第二年起限制参赛两年的处罚(限制参赛为:只有截止报名时报名未满才能报名参赛)。

(二)报到

1.报到时间:2018年8月3日16:00前(8月3日16:00召开教练员、裁判长联席会)。

2.参加本届比赛的所有人员须由所在单位在当地保险公司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含往返赛区途中和比赛期间),未办理者不得参加比赛。各单位报到时,须向组委会交验的运动员证件有:身份证、学生证、健康证明、保险公司保险单据,现场将进行指纹录入。

十、比赛办法

1.男、女团体赛均采用三场二胜制,出场顺序为:单打、双打、单打(运动员不可兼项)。

2.男、女团体赛均采取第一阶段小组循环赛和第二阶段交叉淘汰赛决出1-8名。单循环的比赛顺序采用“1固定的逆时针轮转法”。

3.男、女团体赛中运动员未经大会医务人员确认因伤病 不能继续比赛而放弃比赛的,则该队当场比赛判0:2负并取消其后所有比赛(其后所有比赛均以0:2记)。团体赛交换出场运动员名单时,一方出现违规错误,则该队当场比赛判0:2负。

4.各单项均采用单淘汰制,四分之一决赛负者为并列第5名,半决赛负者为并列第3名,决赛决出冠、亚军。

十一、规则与用球

1.采用中国羽毛球协会审定的最新《羽毛球竞赛规则》。2.比赛用球:由承办单位自定,但必须是中国羽协批准的国内正式比赛用球。

十二、录取名次与奖励

1.团体:均录取前8名,前三名颁发奖杯,金、银、铜牌,证书,4-8名颁发奖杯、证书。

2.单项:各项均录取前8名,冠军颁发奖杯、金牌和证书,2-3名颁发银、铜牌和证书,并列第5名颁发证书,前3名上台领奖。

3.设“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另行通知。

4.设“优秀运动员”、“优秀裁判员”奖,评选办法另行通知

十三、裁判员选派

正、副裁判长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选派。裁判员由承办单位选派。

十四、竞赛纪律与规定 执行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制定的《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纪律处罚规定》。

1.对违反资格规定的运动员、运动队,依据《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纪律处罚规定》给予处罚,并予以全国通报批评、视情节停止其所在学校羽毛球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1至2年。

2.为端正赛风,防止出现非体育道德行为,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各运动队报到时须缴纳保证金3000元,对无违反竞赛纪律规定的运动队,赛后归还保证金。

3.各运动队对于有违反资格规定的运动员享有申诉权,申诉时,须写正式书面材料由领队签名并缴纳申诉费2000元,经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认定有效者,归还其申诉费。

十六、经费规定

1.所有人员的往返差旅费自理。2.参赛费:所有报名人员80元/人。

3.食宿费:赛会期间编内人员180元/人/天,编外人员自理。

4.大羽协会费,另行通知。

篇8: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1. 研究目的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是针对新时期学校体育的特点提出的, 是对新时期在校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本研究旨在运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个载体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探讨“阳光体育”的实行, 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 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2.2 调查对象

泉州五中在校部分学生。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法

2.3.1. 1 文献调研

针对本文所涉及的内容, 在百度、Google搜索引擎搜索关于阳光体育运动政策, 同时利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查阅了2000年到2008年来的相关文献, 关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研究文献有67篇, 前人对于青少年体育俱乐的研究主要从现状、性质、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但关于阳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结合的文献尚未见到相关研究, 同时本文调查的对象为在校的中学生, 所以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2.3.1. 2 访谈法

走访了泉州五中的分管领导和市体育局青少年俱乐部负责人, 同时与学校的个别同学进行面谈, 了解他们对于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看法, 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3.2 问卷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泉州五中高一、高二、高三年段进行抽取。其中高一十个班 (无文理区分) , 高二文科五个班, 理科五个班, 高三文科六个班, 理科六个班。发放问卷1725份, 回收1638份, 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为1630份, 有效率为99.5%。

2.3.3 数理统计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手工统计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现状

3.1.1 在校中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情况

学校作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前沿阵地, 一直以来被忽视, 虽然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 但目前有出台积极的措施和制度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切实开展的学校不是很多, 特别是高中部, 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基本空白, 没有切实的运行方案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校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宣传与落实不够到位, 使得在校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知之甚少, 具体情况从图1就可以看出。

3.1.2 阳光体育运动在中学的落实情况

教育部要求从2007年起用三年的时间达到: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现在已经两年时间过去了笔者对于市区五所一级达标中学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距离提出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表1反映近半数的学生还没有办法掌握两项的基本锻炼体育技能。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无法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包括:1.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跑的教学, 但到了大学我们仍在进行教学, 而且还有很多学生跑得不好。2.学生认识上的误区, 调查中竟然有24.7%的同学认为自己一项体育锻炼项目都不会, 许多同学将掌握的日常体育锻炼项目片面地理解为只有篮球、足球、排球、游泳等一些技术较强的体育项目, 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运动能力走、跑、跳等。

3.1.3 学生对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可情况

200自8由年活5月动8日, “迎奥运46亿2万学生阳光体3育4.运19动推进会议”在江苏其省他张家港市隆重举9行8, 来自全国各地7的.2教5育工作者们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聚集一堂。阳光体育与北京奥运交相辉映,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行。[2]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国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许多国人将对奥运的支持与热情转换为对于体育锻炼的参与中。当代中学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也深受其影响, 认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认可的, 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能以积极的心态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如图2所示。

3.2 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依托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目前学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模式多种多样, 但是大多时候是无组织、个体的锻炼模式, 很难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产生好的影响。[3]而要让阳光体育运动能够顺利、普遍地在学校开展, 就需要依托一种载体来推行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宗旨是依托学校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积极开展以在校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 努力提高俱乐部会员的身体素质, 达到强身健体和提高专项体育运动技能的目的, 同时培养青少年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由此可见,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成为这种载体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3.2.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见

选择以何种形式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保障措施对于它的开展至关重要,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以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俱乐部作为开展形式最为热衷, 同时他们在一掌定握的程情度况上%也一认项识都到不了会理论一知项识的两学项习对于三科项学的四锻项炼有四着项以一上定的影响。

在学校实行阳光体育运动借助于一种俱乐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是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理想模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上述各类运作模式的特点, 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健身的需求。[4]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俱乐部的一种形式, 它是为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需求, 由国家体育总局利用彩票基金的方式依托现有的体育资源而成立的, 提供公益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体育组织形式。它的推出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外体育活动场所, 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资源, 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公益性特征的社团组织, 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5]2000年, 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下发了《关于进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利用彩票公益金扶持全国各地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目的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增强青少年体制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等。[6]笔者正是根据泉州五中目前现有的条件, 利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个身边现有的资源来实现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的。

3.2.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缓解经费压力

传统的体育课远远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反映没有人指导、不会相关技能怕被人取笑是影响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市场上俱乐部的收费又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 调查中有40.8%的学生可以接受每学期20元以下的俱乐部收费, 有41.8%的学生可以接受20元~50元的收费, 有13.4%的学生可以接受50元~100元的收费, 有2.5%的学生可以接受100元~200元的收费, 只有1.49%可以接受200元以上的收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公益性服务的特性[7]解决了这样的困扰, 采取了半公益性的运作方式, 不以盈利为目的, 收取的会员费用只用于支付教练薪酬和场馆的维修等, 同时在教练的聘用上可以用外聘专业教练、本校教师,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俱乐部的开支, 实现俱乐部的自我造血功能。学校还可以动员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团队, 最大限度地减少俱乐部运作的开支, 国外的经验表明志愿者是大众体育俱乐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10]这样可以切实惠及广大同学。

3.2.3 科学合理化的运作机制为阳光体育运动作保证

在同学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想锻炼的时候没有同伴, 走到了体育场馆前发现场地上已经没有位置让自己活动的情况, 而一些项目的场馆却无人问津等。主要是由于一些同学热衷的场馆不足, 如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等;男生普遍喜爱的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场地不足;开放相对集中, 在调查中有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一天中锻炼的时间段为17:00-18:00 (放学后) 这个时间段, 这样就造成了某一个时间段场地的严重不足[8]。目前开展的项目过于传统化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而一部分新兴的运动项目学校却无法开展。只能局限于学校的一些社团组织, 无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如:轮滑、户外运动等[9]。

青少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就要从上述问题入手, 在开展过程中除了开设传统的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泳、田径、武术排球等项目外, 还要开设更多学生需求的跆拳道、街舞、瑜伽、轮滑、户外运动等新兴的体育项目;同时在俱乐部课程的安排上根据学生学业课程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充分地利用场馆资源;可以实行学分制、联赛制、会员制、等级制等[10], 形式尽量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锻炼的需要;在考核的方式上可以从学生出勤情况、运动参与态度、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身体素质、论理知识水平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只有采取这样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才能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更好地为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生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焦点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着眼于当前学生健康现状而提出, 目的是让更多的学子走出教室, 走向操场, 到阳光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进程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4.1.2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半公益性, 决定了其自由、自立、自主、自愿的特点, 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环境, 将阳光体育运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有效结合, 是学校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形式。

4.1.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放的时间段与每周运行的频率要合理安排, 考虑学生的学习课程, 避免造成扎堆现象。对于频率不能规定得过死,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做不同要求, 以志愿为原则。特别是周末时间, 省教育厅下达了禁止各级各类学校周末给学生实习的通知, 俱乐部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

4.1.4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 迎合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争取好的机会, 提供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更好地放松身心, 陶冶情操, 爱上运动, 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1.5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通过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部进行教学, 克服了过去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 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状况的现象, 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 从而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2 建议

4.2.1 校领导应该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切实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2.2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同时要求教师提高技能, 开设更多学生喜爱和热衷的新兴体育项目, 实现教师的教育观念从单纯体育向健康定位的转移,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2.3 学校应增加对体育的投入, 优化完善体育场馆设施, 为阳光体育的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2.4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积极引导他们参加运动, 养成较好的生活方式, 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念。

4.2.5 俱乐部即为半公益性的项目, 那么它就不应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考虑到消费的群体是学生和俱乐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制定一个合适的收费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切实地让阳光运动惠及每一个同学。

4.2.6 以公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依托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有计划地动员和吸纳志愿者参加管理和指导活动。

4.2.7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竞赛活动, 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如3人篮球赛、5人足球赛等) , 吸引青少年加入俱乐部, 扩大俱乐部的社会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泉州五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从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对学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看法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深刻, 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 与国家提出的阳光体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作者从学校的实际情况, 提出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实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依托这一对策。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策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htm.

[2]李小伟.北京奥运会: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 2008, 10:32.

[3]于庆洋, 贺伟.浅谈高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对其终身体育意识形成[J].体育世界.学术, 2007, 10:89-90.

[4]黄晨曦, 殷晓霞, 唐建强, 吴清, 沈思, 王玉国.高等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研, 2005, 26 (4) :87-91.

[5]刘艳丽, 龚小洁.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视野中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动力机制及深层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 (1) :73-74.

[6]杜志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6, 26 (4) :23-27.

[7]王淑英, 刘春燕.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 2005, 4:7-8.

[8]陆文龙.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21:16-17.

[9]王今越, 刘永峰.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分析及展望[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3 (4) :61-63.

上一篇:酒水商贸行业分析下一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小卫士小学组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