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2024-04-08

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通用9篇)

篇1: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叶俊东(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四川汶川水磨623002)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文化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知晓。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旅游景区开发日益增多,羌族地区也在搞旅游开发。四川北川一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由知名景观设计机构所做规划设计,但设计中没有太多地反映出羌族文化内涵。羌族景观雕塑设计可吸取羌族雕刻的形式,这样就使羌族风貌的环境景观设计更符合羌族文化特色。羌族雕刻运用在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运用羌族雕刻形式内容会真正体现出更多羌族文化、羌风羌貌。

关键词:羌族风貌、羌族雕刻、艺术设计、景观雕塑

羌族现在主要集中在四川,茂县是中国羌族最大聚居地区,此外,云南、贵州、陕西、甘肃也有羌族。我国众多民族中,羌族是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民族。勤劳智慧的羌族人民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自“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文化中的建筑、服饰、释比、羌绣、雕刻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目前,国家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许多人都想去旅游,而随着旅游热的升温,各地都在搞旅游开发,羌族地区也不例外。羌族风貌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在羌族地区并不少见,可是有些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还欠缺羌族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否优秀或发展与否在旅游中也能体现出来,观赏历史文化景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文化互动融入自然都是旅游文化的内容。在旅游开发中,文化起的作用很重要。羌族雕刻本身也是羌族文化之一,在羌族风貌景观设计中,景观雕塑设计完全可以吸取其表现形式内容。

一、羌族文化与旅游开发

羌族曾创造过悠久灿烂的文化,羌族的文化艺术与其它民族文化艺术相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羌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不仅有蚕丛与大禹的遗迹,还有三国时蜀国大将姜维修筑“维城”的故事。羌族民间流传的故事与民歌语言生动,内容广泛。羌族的歌舞传说是歌舞女神萨朗且教给羌人的,歌和舞给羌人带来了欢乐,“萨朗且”受到羌人的尊

[1]敬和爱戴,把歌舞女神传授的歌和舞都称这为“萨朗”。也有人称“萨朗且”为“萨朗

姐”,把跳“萨朗”写成跳“沙朗”。羌族民歌有很多种,诸如颂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山歌、苦歌等。羌族锅庄舞蹈有“跳沙朗”、“跳盔甲”等都带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跳沙朗”是一些人根据音译,把“萨朗”写成“沙朗”,羌学专家陈兴龙教授说,“萨朗且”的“萨”意思和发音比“沙”准确,“且”是羌族萨朗姑娘的意思。羌族的乐器,如手铃、小锣、唢呐、羊皮鼓等为羌笛伴奏,在歌舞时营造了强烈的音乐气氛。故事传说是今天有关羌族历史的非文字记录资料,也是文学作品,主要有《开天辟地》、《羌戈大战》等。羌族释比是沟通人、神、鬼的人,兼具巫师与祭师的角色,是羌族德高望重的文化大师。羌族地区的结婚、丧葬、建造还有其它重要的红白喜事都要请释比做法护佑或得到平安顺利。羌族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这些建筑包括碉楼(古称邛笼)、索桥、栈道以及掘井、筑堰等。2008年“5.12”大地震中,有些地方碉楼周围的房屋倒了,几乎全部的碉楼竟然巍然屹立不倒。而羌族的建筑材料仅仅是石块、黄泥,没有钢筋水泥等现代材料,建造时连吊线都没有,也没有设计图纸和支架。据当地羌人说建造碉楼时释比要做法事,不管怎么说,事实说明羌族建筑技术的确不同凡响。法国建筑学家称羌族的碉楼为“世界建筑明珠”、“东方金字塔”。刺绣、挑花、编织毪子与地毯是羌族的民间工艺美术。羌族地区的刺绣在明

清时期开始流行,桃花技艺之后也为羌族妇女掌握。其针法主要有挑花,还有纤花、纳花、平绣、链子等。自然界的形态是图案的题材来源,挑绣图案的内容多为吉祥如意。

旅游开发要搞出当地的特色与文化并且配套服务完善,才能让游客感到不枉来此,从而起到好口碑的宣传作用,该旅游地才有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开发中特色是最主要的,没有特色就显得平淡和雷同,难以吸引人来观赏游玩。如云南丽江的旅游发展非常好,全国不少地方争相模仿丽江的模式,结果没有特色,去过的人再也不想去,还传出不好的口碑。

二、羌族雕刻

羌族雕刻主要由释比创作并制作,有猴头杖、响盘、神鞭、法印、羊皮鼓等,还有十二生肖动物造型的面雕,都是释比作法时的法器。此外,还有释比作法时戴的猴头帽上的神像和日月星辰等雕刻。释比创作的雕刻作品不象艺术家样出于艺术激情去创作作品,而是为了作法中象征和得到神灵的威力,有些是宗教图腾崇拜。释比创作的雕刻作品装饰性强,也体现一些设计思想在内,比如猴头杖上的猴头造型是宗教图腾崇拜,这个神杖除宗教意义外,它的功能还有可以帮助人更好行走,人走累时可扶着休息。

雕刻有圆雕、浮雕,浮雕又有深浅浮雕两种形式,材料形式上有石雕、玉雕、木雕、金属雕刻、面雕等。羌族的雕刻主要是这些样式。很多人都知道,雕塑里的浮雕有些是直接雕刻的,比如石雕、木雕,还有一些金属雕刻也是直接在材料上雕刻,不能用塑的方法增加材料上去。而泥材料浮雕与面雕是雕和塑结合运用制作作品。所以,有人说雕刻是雕塑,也有人说雕塑是雕刻。羌族地区还有摩崖石刻、房屋前的石敢当造型雕刻、门柱石雕刻、寺庙雕刻、房屋建筑雕刻(主要是石彻墙上的雕刻、木结构外支撑装饰雕刻)、水缸浮雕、石凳雕刻等。

中国56个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发展中,各自创造发展了自己的美学艺术,那些美学元素来源于宗教、生活、生活环境、政治目的等,虽然有相互影响与融合,但有各自的特色。羌族的雕刻其实不仅体现了一部分羌族文化在内,它还体现了一些美学思想,我们所见的羌族雕刻中,有设计美学中的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还有流线形、圆润、饱满等表现美。

三、景观设计中羌族景观雕塑

景观包罗万象中,凡是环境中具有美感的物象都属于景观的范畴。[2]在四川北川一处羌族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是北京某景观设计机构设计的,此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大片景观建筑,却没有景观雕塑,而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设计形式之一,雕塑有传承性和时代性,它伴随着人类成长而不断发展。雕塑设计在几千年的发展后,其表现形式与风格手法一直具有传承性。雕塑设计记录历史的功能是它具有时代性,任何形式的雕塑作品都打上过时代的烙印。在景观设计中,雕塑的艺术感染力很强,常常作为视觉中心或空间中的标志性主题,还可成为很特别的配景小品。雕塑作为景观环境的精神表达,其性质和内容不但取决于该景观环境的主要功能,也体现该景观文化内涵。雕塑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从历史的角度讲,它还凝固个人记忆、民族记忆、情感时代记忆。[3]景观设计空间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雕塑景观作品在纪念性与装饰性的目的上,已得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北川那处羌族风貌旅游开发项目中,从设计效果图上看,景观规划设计成类似西藏布达拉宫宫殿建筑群。建筑景观看起来也颇具羌族建筑风格特点,即有模仿羌族石块彻筑、羌族碉楼、屋顶有尖角等。整个建筑群景观也显得气势磅礴,还有沙朗广场。但是在整个环境中没有景观雕塑,四周的建筑墙体上也没有羌族石彻墙雕刻。在这种景观环境里面,给人的感觉是总体上有羌族风貌的特点,但视觉可看的东西不多,还没有充分体现和反映出羌族文化内涵,以及羌族地区的独特风貌。比如说沙朗广场,虽然这个广场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跳舞或是空间变化的划分区域,但此处显得很空旷,没有可看或供游人休息的坐椅。实际上,在沙朗广场中可设计一尊景观雕塑,此雕塑可以“萨朗且”为主题,雕刻塑像是萨朗且舞蹈的动态形象。材料可用石材,也可用不锈钢材以显出现代感。萨朗且雕塑形象可以是抽象形象,也可以是半抽象或写实形象。雕像底座设计成图案化云朵,这样形象地表现了这是羌族歌舞女神。在沙朗广场靠边的四周,可设计与广场圆边弧度一至的景观雕塑墙几处,弧形墙上雕刻浮雕,内容题材为羌族释比猴头仗、法印、响盘等法器,另外雕刻一些介绍释比和萨朗且传说文字在墙上。在这些弧形墙处设计有与弧形墙弧度一至的高40厘米左右的石凳,其造型可完全吸收羌族民间石凳雕刻样式。设计石凳的目的是在沙朗广场中增加一些视觉变化,同时又是一种景观雕塑,兼具介绍宣传与美化环境的作用。墙的高度为1米5左右,符合大多数人的视觉舒适感。这些景观雕塑墙体显出羌族文化的内涵,使景观更加独特。

在这处羌族风貌景观规划中,通过增加“萨朗且”雕像景观雕塑、广场浮雕景观墙雕刻,融入释比文化与萨朗且文化,更能宣传羌族的文化。同时,这些景观雕塑的设计融入,就避免了景观规划设计中显得不完整,以及缺少一些羌族文化内涵体现的缺憾,使此处的景观设计真正别具特色。从而吸引人们来此游玩观赏体验羌风羌貌,起到对羌族文化的传播的一些作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景观环境和文化品味的要求从无到有,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钢筋水泥建筑和所谓“现代设计”的反复出现,羌族地区风貌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真正的羌族文化,羌族原风原貌的建筑景观已难重现,羌族文化随之也部分地消失。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羌族雕刻可以充分利用于设计,不仅有景观雕塑,还有建筑物墙体上运用。比如,在石彻墙上设计羌族石彻墙上的雕刻形式。但是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要取其形式,又以原貌形式内容相同为基础,也可重新设计雕刻图案,内容主题为羌族文化的东西。又如,新建景观规划区中的景观建筑的门窗等,可把传统羌族建筑门窗和屋檐下支撑结构上的雕刻图案纹样用上,取一局部或全部,就使木门窗有素雅清新的意境和氛围,羌族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体现。

当代著名女雕塑家黄剑曾获“联合国雕塑和平奖”,是中国环境艺术领域获奖最多的艺术家,连续三届获“中国环境艺术奖”的11个奖。2008年面向全世界征集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永久性群雕,黄剑的作品从2000多位雕塑家中脱颖而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黄剑的群雕《2012伦敦马球图》又成为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永久性雕塑。黄剑可谓真正的当代雕塑大师,她曾说,我们中国人大多数没有去博物馆、美术馆的习惯,但是有逛街、逛公园的习惯,这些公园、大街正是宣扬中国文化的场所。由此可以看出,羌族景观规划区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宣传羌族文化的地方,有地方特色才是人们喜欢和向往的去处。因而,景观雕塑的作用对宣传羌族文化不可忽视,羌族雕刻在景观雕塑上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结 语

羌族雕刻中包含着羌族的文化,羌族地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应更多地体现羌族的文化内涵,这样的景观设计才能使旅游景点真正别具特色。有羌族的风貌又反映出其文化特色,使游客看到与其它旅游区的不同,同时起到传承羌族文化的作用。景观设计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植物种植、历史文脉、地理文脉和时代文脉等都是,这些设计元素要提炼出文脉精神,对于羌族地区风貌景观设计也是如此。景观雕塑设计中运用好羌族雕刻,会增添羌族文化内涵和可看景色。所以,羌族雕刻运用在羌族风貌景观规划设计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恰当运用会真正体现羌族文化、羌风羌貌。

本论文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基金资助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ASC12-07)“羌族雕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兴龙.灾后重建中羌族“瓦乐俄足”文化的发展性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2]孙勇.景观工程——设计、制图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吴为山.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回顾与展望,创意设计[J].2012(2)

作者简介:

叶俊东,男,硕士研究生毕业,四川成都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篇2: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1宽窄巷子的历史

宽窄巷子的历史溯源最早可以从《华阳国志蜀志》找到关于成都宽窄巷子的记载, 公元前341 年古蜀国灭国之后, 移秦民到成都。迄今为止已经有2300 多年的历史[1]。时至今日, 成都古建群落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 在这风云变幻当中,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成都宽窄巷子。

因为宽窄巷子在成都中的位置优势, 就决定其必将承受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的传承职责。成都宽窄巷子在汉唐得到空前的发展, 又先后在蜀、宋、元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赋予成都宽窄巷子独特的古街风貌以及厚重的历史。坐落于现今成都市中心的宽窄巷子, 在繁华中展现着其经历史淬炼后的隐逸, 并以其独特的古街风貌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大隐隐于市的向往, 在这里人们不仅仅得到了物质上的丰足, 更满足了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现如今成都宽窄巷子整体格局已经荡然无存, 原有的33 条巷子格局到如今只剩3段, 现在的成都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以及井巷子及其周围的古街、四合院建筑共同组成。厚重的历史是宽窄巷子的灵魂, 所以, 成都宽窄巷子这块隐逸之地的维护、营造、保留是商业环境景观设计和规划中的重要部分[2]。

2宽窄巷子改造指导思想

2.1 成都宽窄巷子改造的设计思路

首先, 要充分尊重和挖掘历史文化。宽窄巷子属于清朝古街道, 因此在其改造的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这一历史现实, 一方面要增加现代商业文化, 另一方面还要保留宽窄巷子的特色元素。例如在其中融入蜀绣设计, 凸显巴蜀文化。

其次, 要充分结合时代流行文化与审美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因此宽窄巷子在改造的过程中, 除了要凸显历史文化之外, 还要融入一些现代元素, 使其顺应现代人的审美。

2.2 成都宽窄巷子改造的机遇与挑战

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是在原有的历史街区基础上进行改造, 而且还要在商业环境下进行景观设计, 这必然会对成都宽窄巷子原有的历史特性进行修改或是弃用。由于成都宽窄巷子是历史遗留产物, 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形态在历经沧桑巨变后, 已经根深蒂固地沉淀在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当中。若是强行将成都宽窄巷子和现代化的商业环境进行融合, 势必会破坏宽窄巷子原有古色古韵, 因此如何进行宽窄巷子的改造, 将成为商业环境景观设计人员的一大工作难点[3]。

然而, 在成都宽窄巷子景观设计改造陷入困境的同时, 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本身的商业吸引力能大大带动现代都市商品的流通。由此可见, 将成都宽窄巷子运用到商业环境景观设计中, 其带来的巨大商业潜力可想而知。因而, 即便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的改造困难重重, 但是只要实现其与商业环境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 就能带给商家企业巨大的经济利润。

3宽窄巷子的景观设计特点

3.1 凸显宽窄巷子古街风貌与商业环境格局设计的均衡

成都宽窄巷子在重新规划之后, 改善了之前的空间功能, 由之前的居住为主转换为商业为主, 并加入了一些餐饮、休闲、娱乐活动, 商业环境的景观设计中通过新旧元素的有效融合实现了“老天地、新生活”的商业环境景观空间。对成都宽窄巷子的重新规划要加入对原有古街风貌的新功能, 使其适应新时代下商业环境的发展, 例如宽巷子对应现代社会的街头文化, 窄巷子对应降落空间, 井巷子则对应现代社会的潮流文化, 通过有序的空间格局调整, 实现了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和商业环境景观设计的均衡化发展[4]。

3.2 成都宽窄巷子与商业环境景观设计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

成都宽窄巷子与商业环境景观设计中, 利用历史文化的延续, 挖掘成都宽窄巷子深层次的空间内涵, 实现新旧历史的有效串联。其次, 除了对成都宽窄巷子的开发利用外, 还需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尤其是保护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 成都宽窄巷子的发展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 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身就是商业景观吸引社会大众的强力剂, 对于成都宽窄巷子自身的发展而言, 与商业环境景观设计的融合, 也是一种对时间洗礼景物的欣赏, 即便是庭院的破败门头也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因此, 在商业环境景观设计中, 可以运用一些仿古设计的资源材料, 用于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的维护和休憩, 并且充分利用成都宽窄巷子中的树木资源, 让商业环境的景观设计在绿叶的衬托下, 显现出一种清闲隐逸之气[5]。

4对宽窄巷子的景观设计的思考与评价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成都宽窄巷子, 因此在对成都宽窄巷子景观评价前, 应立足于景观平面客观地看待成都宽窄巷子的开发、改造。通过上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商业环境的景观设计可知, 如今的成都宽窄巷子要想完全保留其原有的古街风貌和生活习性已然不可能, 但对于现今社会的商业发展而言, 成都宽窄巷子的革除不仅会造成历史文化产物的破坏, 而且还会阻碍成都区域的商业发展。鉴于此, 只有实现成都宽窄巷子和商业环境景观设计的完美融合才是成都宽窄巷子发展的唯一途径。

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可以看出, 基于商业环境的景观设计模式下已经最大化地保留了成都宽窄巷子的古街风貌。而且在成都宽窄巷子历史原貌的基础上, 加入现代化功能需求, 既满足顾客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探查, 还能方便顾客的生活、娱乐、休闲需求。此外, 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屹立在一座现代化的都城中, 并没有任何的突兀之感, 商业环境景观设计也已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成都宽窄巷子的景观融合。因此, 若是在客观角度上对宽窄巷子景观评价, 其已经满足了人们对宽窄巷子历史景观和现代抽象景观的要求, 但还是要在后续的商业环境景观设计中不断地进行改善和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成都宽窄巷子的与时俱进[6]。

5结语

综上所述, 成都宽窄巷子距今为止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在历史文化传统保护的今天, 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将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和商业环境景观设计联系在一起, 一方面能够体现成都宽窄巷子的古街风貌以及其本身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 还能够为现代化的商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进而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下商业环境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伯英, 黄靖.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J].建筑学报, 2010 (2)

[2] 宋捷, 周波.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初探——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 (37)

[3] 唐克, 陈凤.成都宽窄巷子旅游开发商业模式及其运行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2 (33)

[4] 李映涛, 马志韬.整体历史原真性保护与城市历史地段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改造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5] 刘茜, 聂庆娟, 李承玫等.城市历史街区特色景观分析及改造初探——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河北林果研究, 2015 (30)

篇3: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关键词:景观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分类 景观雕塑发展

第一章:景观雕塑的历史源流

园林景观雕塑是环境中可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神内容的文化形态,它所肩负着社会和艺术的双重职责,在开放的公共空间正,成为了社会大众沟通和对话的平台。城市雕塑作为中国公共空间中的艺术门类,在以往岁月中承载着记录历史人物、社会发展片段的功能。而在新时期的城市雕塑之中,写实和抽象占据了两个主要类别的阵地。

景观艺术是建筑设计、雕塑设计、园林设计与环境设计的综合体,纵观现代雕塑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雕塑艺术不论是观念的变革还是材料的变革,都不断的冲击着景观艺术的发展,然而雕塑始终处于环境中的从属地位,成了景观中的点缀或是空间中的补白。雕塑基本上是一个配角,而不是舞台,是一个观点,而不是整个视野。随着雕塑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发展,雕塑与原来景观设计的对象、空间、材料等方面没有任何区别,结合相关的只是,雕塑完全可以拓展一片新天地。

景观雕塑室环境景观设计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景观都是采用景观都是设计的手法,因此景观都是在环境设计中起着特殊而又积极的作用。根据景观都是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可划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成列性雕塑四类,他们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纪念性景观雕塑是以雕塑为主要个体的雕塑,他主要是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人和事。他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在景观中处于中心或者是主导的位置,起到控制与统帅全环境的作用;主题性景观都是通过在特定的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某些因素,主题性景观雕塑和环境有机结合,课充分发挥景观雕塑与环境的特殊作用;装饰性景观雕塑是以装饰性雕塑作为环境主要构成的要素,它所具备的是雕塑的外形的美感,还有人对它的视觉感受,不仅如此,要以环境来烘托出作品的美感;陈列性景观雕塑就是以非常优秀的雕塑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

第二章:我国景观雕塑的价值

我个人认为雕塑的自身价值就在于它的视觉愉悦性、内容深刻性,以及隨之而来的体验丰富性和持续性,所谓城市雕塑,它所具备的不管是纪念性还是主题性,不管是装饰性还是标志性等等,它都必须包涵了城市与雕塑这两个性质。艺术产生语言的结束之处,在这一点上,雕塑室及其显著的,没有杰出的情感那就不可能会有杰出的作品。

雕塑是一种表现形态,它用不同的办法来诠释它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体现我们的审美力,我觉得追求艺术的高峰,它可定代表了一个城市化的象征,经济化与追求,在有了其他以后,再来追求艺术的高峰,那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美化环境,渲染气氛是雕塑的拿手好戏,作为城市景观之一,雕塑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美化了我们的美好的家园。

第三章:景观雕塑的发展及影响

局不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上万座城市雕塑。园林景观、人文雕塑、动物雕塑等成为了各地大量建设的城市雕塑普遍呈现的造型。景观雕塑的相关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大众公共的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剧院、博物馆这样的传统艺术欣赏场地,我们每天走在大街上,漫步于公元,接受着城市雕塑的感染。

随着人们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艺术交流变得非常的频繁化,并且出现了交融与撞击这两种现象,这是非常珍贵的,在新时期,以后的雕塑界,社会将会越来越混淆,在外来文化涌进中国市场,艺术家或者非艺术家们都会浑水摸鱼,当然景观雕塑就是一个很强烈的例子,在这样一个时代,雕塑的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多,有些根本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上的技术,使艺术大打折扣。所以应该有很强的洞察力以及有向上的积极心态,才能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如今,景观雕塑已经成为了众人仰慕的一种文化,那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策划的,在实践的积累中,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模式来适应这个社会,那么,它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雕塑家参与公共性的机会增多,让国外的同行很是羡慕,因为在国外的雕塑家能在公共空间立一件自己的作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对于一个稍微有名的雕塑家来说,都不是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许多雕塑制作的机会,但是却找不到好的方案,也找不到好的创意,无论用什么方法,结果都是另人满意的少之又少。现在的问题就是,在当今社会有了较多环境雕塑需求的时候,没有很好的作品来展示。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社会的发展、观念思想、公共素质以及艺术之都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在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进步,生活中每片阳光都可以给人带来温暖,但并不是所有的景观雕塑都能够让人们在视觉中有更好的进步,所以希望能有更好的突破,不断地开拓、创新,创造出我过的艺术辉煌。

城市雕塑是人们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艺术化的产物,当代的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中满足人类生存与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融入人的理念,美感和情感的综合性艺术。

随着人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雕塑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而景观雕塑也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在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中,出现交融与碰撞的现象,这也便是他们的精华所在。

景观雕塑在未来的发展,在于艺术家们怎样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中表现,所以在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与对生活的观察力,不断地改造自己,景观雕塑的明天,将会是一片光明的。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2]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篇4: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在四川阿坝地区,发现一些灾后重建或新开发的羌族传统文化艺术有不合理现象。这些开发主要是以旅游为目的,而旅游开发涉及到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又涉及到建筑风格、景观雕塑及小品、道路交通、植物绿化与其他,实际上就是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与保护等诸多关于自然、人文、经济方面的内容。本文择其主要的不合理现象分别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合理化开发利用的一些具体办法。

一、羌族文化艺术在旅游景观开发利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有些地方搞的有关羌族方面的旅游项目的面貌似是而非,只是打着羌族的幌子,其不合理之处很明显。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游客而言,辨不了真假虚实。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力度和广度惊人,那些不真实的有关羌族文化旅游的项目信息迟早会流传开,会给旅游开发地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有些旅游地并不是羌族人聚居区,甚至没有少数民族也非要搞出“羌寨”“羌寨农家乐”“羌城”,这些地区开发的羌族建筑、羌族歌舞、旅游纪念品、羌族餐饮等都存在问题。

而且,有些羌族景观区域设计又比较随意,放置一些与本地无关的外来人物雕塑,搞一些外来建筑样式。虽然外来文化不是不可以引入旅游开发项目中,但如果没有本地地域文化特色,旅游项目不仅不会吸引人,而且还扭曲破坏了羌族传统文化艺术。

(一)羌族建筑开发

当前,羌族聚居地有大量的羌族先辈遗留下来的碉楼建筑(如图1),有着极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空间形态,具有极不寻常的文化意义。

而灾后重建旅游开发地的羌族建筑非常现代,没有质朴的感觉,有些旅游地区很少建造有羌族碉楼,建筑室内缺乏羌族文化艺术元素。

(二)羌族歌舞开发

一些开发出来的“羌族”风貌旅游地,为了营造出“真实的”民族气氛,请人穿上羌族服装跳锅庄作秀(如图2)。不是羌族的节日,也要搞出喜庆的节日活动以吸引游客。这种情况就显得不伦不类,也误导了外来的游客以为这是羌族传统文化传统之一。久而久之,当人们知道真实情况后,再也不会对此感兴趣。

(三)羌族服饰开发

羌族服饰十分漂亮,包括头帕、衣服、裤子、腰带、围腰、鞋子,等等。而有些与羌族相关的旅游开发地,基本上没有身穿羌族服饰的本地人,更谈不上服饰的新开发。对游客来说,也就很难体会此地的羌族文化内涵。

(四)羌族景观雕塑开发

雕塑作为一种景观,可以为景区增添亮点,在旅游区有吸引游客观赏与传播文化的作用。而有些与羌族有关的旅游开发地,出现了域外与此地没有联系的人物雕塑(如图3),实在有点牵强附会。

(五)羌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新开发的与羌族有关的旅游地区没有羌族特色的旅游工艺纪念品,即使有些地方有,但其工艺纪念品设计创意水平不高,题材单调,制作工艺相当粗糙,没有地域文化特色。这类旅游工艺纪念品不仅不吸引人,还破坏了人们对羌族地区原有的美好印象。

(六)羌族餐饮开发

羌族传统饮食文化主要是洋芋糍粑、搅团、金银裹、酸菜面、玉米蒸蒸、匝酒、老腊肉、山野菜等。而有些“羌族”风貌新开发旅游地,“羌族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其他汉族地区的餐饮菜系,几乎很难看到传统羌族的那些乡野朴实类饮食。

二、羌族文化艺术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处旅游地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优美的风景和神奇的传说,还在于时空的异化和强化,并伴随着精神与心灵的变化及强化。比如到真正的羌族地区感受古代羌族历史文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及其他典故。旅游地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异化与强化、精神和心灵吸引力的大小。因此,进行羌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合理化开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搞羌族相关的旅游开发须合理应用羌族传统文化艺术

发展旅游不能生造有羌族古代历史文化或典故的景点,否则会误导游客,也不利于羌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健康发展。羌族传统的建筑,村寨中的民俗风貌展示了羌族文化,因此,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景观建筑是否符合羌族的样式、风格特点。现代建筑材料可以用,但不能建造出来后失去原有的民族韵味。当今许多以“羌族风貌”“羌族风情”为名的旅游地,都采用的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来建造,由于对羌族文化的认知不够,同羌族原生态技术材料所造的建筑相去甚远。又加上把其他元素引了进来,造成所谓的羌族项目旅游地并不吸引人。因此,要成功开发有羌族风貌的旅游项目,与羌族传统文化艺术无关或关联不大的域外文化应少用或不用,努力营造真实的羌族风貌旅游地。此外,还需综合各方面因素管理好建成的旅游地。应合理开发羌族地区或以羌族传统文化艺术相关的旅游项目,这样既能使当地经济发展良好,又能有效保护当地的文化。

(二)利用羌族服饰

羌族服饰是羌族文化的一大特征,开发的羌族风貌旅游地,就应安排真正穿羌族服饰的羌人在这里。即使没有真正的羌族人,也要统一要求旅游地工作人员、店铺商家穿着羌族人的服饰,来形成一种羌族人文景观。只有这样,游人才更容易对开发的“羌族风貌”旅游地有认同感。

(三)开发羌族歌舞及表演

羌族歌舞开发要符合羌族的传统,在旅游景点不要随便找人穿上羌族服装假扮羌人,举行非羌族节日的歌舞(如图4),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在景点举行羌族歌舞表演,最重要的是要尊重羌族传统的节日来表演。创新是很好,但是不能歪曲原貌。如阿坝师范学院独创的大型羌族歌舞“云朵莎朗姐”,就是一部开发很成功并且是合理开发的现代羌族歌舞。这部歌舞是集羌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声、光、电于一体的作品,充分挖掘、保护并尊重了羌族传统文化艺术。

(四)开发“释比”文化

“释比”是羌族民间巫师,类同汉族的端公,颇俱传奇色彩,是羌族文化集大成者。在羌族旅游开发项目中,不能少了“释比”文化。好些旅游开发项目中却没有与释比相关的文化景观,或真正的释比出现在当地。不少释比因“5.12”大地震逝去,目前的释比已所剩无几,有水平并且称得上是释比的人难于寻览。开发的旅游景点可以效仿我国其他热点旅游景点,比如让人装扮铜人“济公”“猪八戒”“孙悟空”“唐僧”,以及当地的历史名人等吸引游客,不过羌族风貌旅游地,出现的应是真释比为佳。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牵头培养新释比,保护传承羌族文化。旅游地与其设计外来人物雕塑,不如以释比做为景观雕塑设计的题材,也更真实体现羌族相关文化。这些景观雕塑怎样让一般人都喜欢,需要规划者、设计师、雕塑家在更多了解羌族释比文化的基础上,深度思考才能发挥艺术灵感和聪明才智。

(五)开发工艺美术纪念品

不少新开发的与羌族相关的旅游地,工艺美术品或纪念品多是从外面的批发市场买来再出售,几乎没有有本地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本地的工艺美术品,其实也是旅游纪念品,即工艺美术纪念品。人们旅游一般会带些旅游地有特色的纪念品回去,留作纪念或馈赠亲友,因而应该开发有本地地域特色的旅游工艺美术纪念品。与羌族有关的旅游工艺纪念品开发,应当请高水平的工艺美术师或设计师进行单独开发,深入挖掘羌族民俗、服饰、剪纸、羌绣、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当地动植物、当地标志性建筑、当地风景景观等作为工艺纪念品的设计题材。制作材料不应限于木质、布料、陶土,可以采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工艺美术纪念品设计要携带方便,包装美观。来旅游的人一般不可能带很大很重的工艺美术纪念品走,故此,设计时要朝小型化方向考虑。工艺美术品讲究的是做工精细、精致,因此,制作羌族工艺美术纪念品应杜绝粗制滥造。可以将设计好的工艺纪念品申请专利,再找专门的工艺美术品厂生产后运到旅游地,由当地店商出售。这样,一方面给当地增加了特色,使游客觉得旅游纪念品有羌族味,并且又好看,更愿意花钱购买。另一方面,多多少少会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很大活力。

(六)餐饮应做出能反映羌族特色的品牌

在旅游区要多设置一些经营羌族特色餐饮的餐馆,尽量避免出现全是其他地方餐饮菜系。餐饮空间的设计也要有羌族室内外建筑及装饰文化韵味,不能设计成现代混搭风格,更不能设计成欧式风格。室内可用羌族剪纸作为一种室内装饰,当然,在室内的其他装饰部位也可吸取剪纸的图案造型,用作装饰造型。服务人员最好身着羌服,这样才更加有羌族风味。人们旅游虽说是游山玩水,赏异地风土人情,吃喝玩乐。可是人们也都喜欢吃不同地域特色美食,更何况吃过太多大鱼大肉的人们,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喜欢。所以,羌族的特色餐饮在羌族旅游区必须有,这样才会让人们觉得此地真正具有羌族特色。

(七)羌族民间文学用于旅游景观开发中

羌族民间文学及神话故事内容生动丰富,也是一个巨大的待开发的艺术宝库,可制作成现代电子书、纸质书或影视动漫等,宣传羌族传统文化艺术。如《木姐珠与斗安珠》描述了一位羌族小伙子与天上下凡到人间的仙女恋爱的故事,制作成优美的动漫连续剧必定会吸引亿万观众,让人们更多了解羌族及其文化艺术,扩大羌族旅游地的影响力。就像电影《刘三姐》因在广西桂林拍摄,桂林后来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吸引着许多海内外游客。另外,羌族民间文学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可做为景观雕塑设计的题材,放置在开发的羌族风貌旅游地,也更合理,使景区更有特色。

三、结语

羌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合理开发利用,会使其失去独立性,极有可能被完全融合并淹没在其他世俗文化之中。当地政府与规划设计部门要有全局眼光,应深入了解羌族传统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与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利益。

摘要:目前,有些地方开发的与羌族相关的旅游项目,诸如羌族建筑、羌族歌舞、羌族服饰、羌族景观雕塑、羌族旅游工艺纪念品、羌族餐饮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许多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导致了羌族文化的异化。只有对羌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既保护传承了羌族文化艺术,又搞活了当地经济。

关键词:羌族,传统文化艺术,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参考文献

[1]蒋彬,张原.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4):19-24.

[2]陈蜀玉.羌族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郑长德,刘晓鹰.民族改革与四川羌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篇5: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城市标志,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历史风貌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因其建筑功能上的年代属性,决定了这类历史风貌与现代城市不协调外,还存在与城市定位和规划不协调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数地方采取了折中方式,其结果却是大量的古建筑群被破坏。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历史保护区相关的景观设计,探讨一座高速发展建设中的城市,如何继承和保持这些历史遗存的历史与空间上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尝试构筑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与现代城市间的内在联系

用专业知识赋予景观应有的功能与情感,让风貌区与城市更好沟通。首先,利用地块特点制造开阔的互动空间。从城市目前拥挤的周边环境中开拓出一片缓冲区域,使历史遗存在空间上不用违和的与现代建筑接触,让保护区外的天际更加开阔。历史风貌保护的意义有时是决定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西藏拉萨市就有新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布达拉宫高度,而且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规定。使布达拉宫从审美上保持壮丽景象,保持了宗教至高的神圣感,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得以维护,在民族和睦相处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空间给予观者足够远的距离,静静的审视历史风貌沉稳的外观、非凡的气度,才能确保城市和人的交流。同时在新开辟的区域适度引种绿植也可以有效起到改变周边风貌,改善区域环境和塑造城市新景观的重要作用。

其次,城市风貌保护区因其建筑风格、体量和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使得这些建筑群落本身就存在独特性。即使在其内部因为旅游观览的需要增设了现代景观中常用的某些现代化设施,仍无法改变其做为独立历史遗存的属性。相关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景观设计除考虑经济因素之外,重要的还要考虑文化和环境,这涉及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首先是要为这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人服务,其次,才是让带有文化背景的历史遗存以某种方式融入现代环境中来。

最后,一个区域的合理规划可以同时释放多个历史遗迹,不只是空间上的连通功能,更主要是用空间的层次制造出一个通道,将不同时期承载事件的节点连结在一起,景观设计要实现应有的功能和时代属性。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的功能性与产生的效应

风貌保护区的重要功能是服务于一个主体,与主体显现明显的联系。风貌保护区一般是相对独立的区域,设计的形式或其间设施的造型,可以模仿主体,也可以完全脱离开主体形式,同时注重实用功效。

风貌保护区的实际意义在于所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风貌保护区的社会效应:城市形象的改观。改造应加强城市观感,显现它们的文化特征和建筑特征。缓解交通是另一个重要功能的体现。其目地是能吸引行人、观光客和附近居民在此驻足休息、休闲,通过景观使民生质量提高。社会效应是政府形象工程所能产生的正效应。风貌保护区的文化效应:历史遗存具有文化聚集作用,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历史遗存的文化特征可能透过经史、典籍来体现;也有可能是反映在建筑园林上,或亭台,或楼榭;更有雕梁画栋、古玩字画。附近也容易自然形成经营旅游商品的商业街。对于掌握了现代审美体系和科学规划的景观设计师来说,通过景观来释放潜在文化效应,让市民感受历史提供的精神滋养,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获得城市的最大竞争力。风貌保护区的经济效应:风貌保护区经济环境的改善,虽没有土地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直观和迅速,但显而易见其长远收益十分可观。

关于历史文化符号的建筑语言在其中的应用

不同的历史风貌都有它本身极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成长和广泛融合,要求设计师不能概念化的提取文化符号。贴近生活,普遍存在的元素更容易融于现代景观中,如果对其适度变化与局部造景、导视系统等结合应用,既可满足使用功能又在潜移默化中把文化的鲜活与生气呈现给游人,让更多人通过对景致的关注进而了解保护区外的精神内核。景观还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除去专门设置的导视系统外,路径、通道的设置也是实现可达性的重要手段。路径本身具有引导路人走向的作用,同时还提供空间上眺望、探寻的可能。在关键的通道连接处也是设置指引设施的理想地点,而景观中的小品、植被群落就要尽量避免遮挡游客寻找指示标记或是远处主要参照物、建筑群的视线。

结论

相关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求整体审视地块形态,更要深入历史、思考文化,了解民俗、民风,珍视肩负的重要职责。针对土地商业价值的追求和保持历史遗存与周边区域风貌之间无法回避的矛盾,以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对其加以调和。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历史遗存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带动作用,思考用全局的思路来运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理论,发挥其独特的现实作用。

篇6: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一、合肥市城市景观雕塑现状

合肥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座名城, 素享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之美誉。目前合肥市的城市雕塑共有108座, 放置于各公园、广场、街道、景区以及校园、商场等场所, 雕塑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区、长江中路两侧、淮河路步行街及南淝河沿岸等。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 合肥市的城市景观雕塑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明显提高, 创造出如“张辽威震逍遥津”、“鲲鹏志”等一些反映合肥城市历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雕塑作品, 但整体来看, 合肥市的景观雕塑存在着重点不够突出, 缺乏精品力作, 与周围环境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是全市的城市雕塑管理力度不足, 缺乏全局宏观管理控制, 专业设计制作人才匮乏, 创作力量需要加强, 开放程度需要提高。

二、合肥市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

1. 规划布局分析

规划布局应从全局出发, 全面考虑, 按照合肥市城市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空间结构形态, 具体分析合肥城市景观雕塑规划的点、线、面结构, 可以确定为“八城、六区、五轴、二环、多节点”的城市雕塑布局网络结构。其中以“八城”显现城市不同功能地区特色, “六区”作为城市的景观区, “五轴、二环”为联系纽带, “多节点”突出主题, 形成合肥市多层面的城市雕塑体系, 重点打造滨湖新区、政务新区等新建区域和文化广场、商业中心、街头绿地、风景名胜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地点。根据合肥城市空间的组成, 逐步设计和安置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景观雕塑, 提升合肥整体城市形象。

2. 题材类型选择

城市景观雕塑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 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 在题材选择方面, 除立足于合肥市的历史资源外, 还可挖掘安徽省内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充分展现安徽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底蕴。如现已建成的“张辽威震逍遥津”深刻再现了三国时著名的逍遥津之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除历史文脉题材外,

科技教育文化题材、自然生态环保题材、民俗生活题材、国际交流与开放题材等都可以成为合肥城市景观雕塑的有力题材, 关键是如何把这些题材有效地应用到雕塑创作中去。

城市景观雕塑的类型按照具体雕塑所起的作用, 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和陈列性雕塑五大类。根据合肥城市景观雕塑的规划布局, 在不同的地点与环境安置合适的雕塑类型, 实现城市景观雕塑类型的多样化、系统化。如合肥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包公祠内设有以包公身前事迹为内容的系列浮雕, 展现了包公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品质,

具有纪念意义, 而坐落于寿春路桥西北侧、题名为“鲲鹏志”的大型雕塑, 造型为两只硕大的不锈钢翅膀托起一位身材健硕、气势豪迈的青年, 象征着合肥的崛起与腾飞, 属于主题性雕塑的范畴。合肥杏花公园、包河公园、天鹅湖等自然景点内的装饰性雕塑小品已初具规模, 并且正在不断完善, 这些不同类别的城市景观雕塑为凸现合肥城市风貌, 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引导公众参与

城市景观雕塑是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艺术作品, 它的作用是唤起人们视觉与心灵的美感, 因此城市景观雕塑不是某几位艺术家的创作品, 而应是政府与公众的多方面合作的成果。一方面, 政府在城市雕塑规划设计中要以公众的意见为参考, 在征集雕塑方案时除了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雕塑家参与之外, 还可以面向公众进行招标或竞赛, 集思广益, 创作出真正符合公众审美倾向的雕塑作品。另一方面, 公众需要培养城市建设公共意识, 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积极主动地成为城市景观雕塑的评议主体。以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为例, 沿湖边布置的一系列雕塑小品亲切美观, 贴近生活, 与公众产生良好互动, 结合绿化开放空间和水体景观, 已形成政务新区的标志性景观。可见一个有魄力远见的政府和参与环境改造的公众是改善城市环境, 发展公共艺术的有利推动因素, 未来合肥将有规划地建成更多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雕塑。

4. 雕塑维护管理

城市景观雕塑建成之后的维护与管理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具体措施强化管理, 根据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对景观雕塑进行拆除与兴建, 并加强后期维护。目前合肥市内许多城市雕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损坏, 还有一些优秀的雕塑因为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消失, 这些都需要政府和部门划分责任、随时监督、及时修复, 也需要公众加强公共财产与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市民道德素质, 有序地推进城市景观雕塑建设步伐, 使雕塑成为合肥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三、小结

城市景观雕塑的规划设计是创建体现城市特色的优秀景观雕塑的前提条件, 以上几个方面是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措施, 更多的还是要靠组织者、设计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去建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使每一个外来者都能更好更直接地感受合肥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建设风貌。

参考文献

[1]梁家年, 万敏.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探讨[J].装饰.2006.7.

篇7:羌族风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关键词:传统雕塑精神;现代景观雕塑;再建构

“雕塑艺术是实体艺术的典型样式。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三度空间中进行实体造型,从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1]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中的艺术,也是体量的艺术、结构化的实体艺术,更是力的艺术。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雕塑艺术已经不断演化发展成具有各自偏重的不同样态,但是其本质是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现代景观雕塑也是传统雕塑发展而来的,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的构成元素,尽管其形态保留了传统雕塑形态的特征,但是在内涵上,已经和传统雕塑有所区别:第一,传统雕塑注重运用形式表达思想而非材质本身,现代雕塑则往往通过材质来本身体现作品意蕴。第二,传统雕塑思想传达呈现秩序性和逻辑性,是“思”的过程,而现代雕塑往往以尖锐的质问或疑惑呈现结果,是“判断”的过程。这是时代不断前进,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发生嬗变的结果。当下,居住区景观雕塑呈现出多样化和同质化的趋势,这是现代景观设计领域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在诸多现代性内涵的引导下,现代景观雕塑出现的探究性路径也日益丰富起来,将传统雕塑精神和现代景观雕塑结合,将会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1 精准的意蕴传达

传统雕塑最宝贵的品质在于其能够通过形式准确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黑格尔曾说:“在雕刻里,感性因素本身所有的表现都同时是心灵因素的表现,反之,任何心灵性的内容如果不是完全可以用身体形状呈现于知觉的,就不能在雕刻里得到完滿的表现。”[2]黑格尔强调了意蕴的完满传达在于形式,从另外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解读为:精准的意蕴传达是雕塑必备的品质。在温克尔曼看来,古希腊的雕塑就具有精准的意蕴传达。因此,其将古希腊雕塑准确地概括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如果从审美形态来看,我们应该用各类审美形态对各类雕塑进行准确划分。例如,中国汉代雕塑,呈现博大深沉、气势恢宏之美,即为崇高。以汉代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为例,其整个作品在形象上缺乏细致刻划,整体上以气势取胜,很好地表现了霍去病个人勇猛无畏的英雄气概,观者在观看整个作品时,没有任何障碍,能够准确判断作品所传达的意蕴和精神。居住区现代景观雕塑在意蕴传达方面,受到现代雕塑的影响,呈现出凝滞性和困惑性。当然,不排除雕塑本身所营造的该种效果。但是,居住区景观雕塑所面对的人群是多样性的,既有年龄层次的差异,也有文化层次上的差异,同时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差异,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现代景观雕塑采用现代性路径进行解答,难免在传达上陷入模糊性和无标准性。因此,在现代景观雕塑中,可以吸收传统雕塑精神,以意蕴传达的有效性作为入手点,达到景观雕塑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2 有机的融合关系

黑格尔曾在《美学》中说道: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因此,在现代居住区规划景观雕塑,应该和整体空间的景观体系形成有机联系。例如,整个居住区的整体气质,这里的气质应该是包含多方面的,如传统习俗、整体教育水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等。景观雕塑在居住区中的设计,应该是在经过严格评估和调研前提下进行的,而非照搬某种固定模式或者重复某种现有形态。除了整个大环境的融合,还应该从具体的环境入手,形成恰当的搭配模式。例如,景观雕塑应和建筑、道路、水体、绿地、景墙、照明、植物等形成相互协调,共融共生的有机整体。以建筑为例,如果居住区建筑在整体布局上呈现极度对称或几何形态布局,不妨将景观雕塑放置于中轴线或中心区域,而景观雕塑本身呈现非几何形态或非对称状态,将总体的严谨和理性进行调整,达到整体的和谐状态。例如,景观雕塑和整个居住区色彩整体上应该保持一致,而非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而出现不一致和不和谐的状态;在景观雕塑灯光设计上,应该在材质搭配、光线与路灯和住户室内光线等方面相吻合;在宏观层面上,应该和整体居住区所处的文脉相承接,如居住区处于文化氛围较浓的城市区域,景观雕塑则应该具有文化上的融合性,并且应该避免文化上的冲突和矛盾。除此,景观雕塑设计在自身的材质方面应该力求和居住区建筑材质保持一致。同时,居住区内的不同景观雕塑之间也应该相互呼应,在整个居住区里形成有机统一效果。

3 经典的文化元素

雕塑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其审美价值。事实上,现代景观雕塑更多的价值在于对现有空间的利用和单一视觉要素的补充。如果简单进行归纳,现代景观雕塑在创作动机上更趋功利化。鉴于此,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一系列经典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赋予景观雕塑以全新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在新的环境(居住区)和新的载体(景观雕塑)下,能够重新建构。重新建构的景观雕塑可以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例如,不同的城市建筑群本身就反映了该区域的文化特色,如果在居住区对传统文化以及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进行重新利用,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西北地区,可以就当地的彩陶文化进行利用,如将彩陶的装饰纹样运用到景观雕塑中;如江南地区,可以将江南特有的人文气质融入景观设计中;如巴蜀地区,可以将灿烂神秘的古蜀文化符号融入景观雕塑设计中;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将荆楚文化融入景观雕塑设计中等等。运用经典的文化元素,既可以解决景观雕塑同质化的难题,同时也可以将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中。总之,利用经典的文化元素进行景观雕塑创作,是未来景观雕塑发展的有利方向。

4 总结

现代景观雕塑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居住区的整体气质,也承载着该地域以及该居住区的文化风貌。将传统雕塑精神融入现代景观雕塑创作中,同时利用经典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将会极大地拓展现代景观雕塑创作的探索路径,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现代景观雕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57.

[2]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71.

[3] 莱辛.拉奥孔[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 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79.

篇8:探讨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教学

一、雕塑基础

要想对雕塑艺术进行学习, 首先就应该了解和该艺术相关的知识,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 对此, 将从以下几点对其雕塑教学基础进行介绍。

(一) 雕塑概念

针对人们自身对于雕塑的理解, 可以将其概念归为以下几种。

1. 雕塑是一门具有艺术性质的造型。

雕塑也可以被称为雕刻, 主要对其进行雕、刻、塑等多种创造, 同时, 还可以在对其制作过程中借助各种可以塑造的材料, 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空间性质的艺术形象, 以便来真正反映出社会生活、表达出设计艺术家的审美观。

2. 雕塑是一种观赏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行业迅速兴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雕塑艺术。这种在城市中兴建的景观雕塑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很好的美化城市或者具有一定纪念意义而雕塑的一种观赏物, 这可以说是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质的艺术景观。

(二) 城市景观

雕塑艺术可以说对城市景观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毕竟在城市中对其进行雕塑可以促使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美观。所谓城市景观, 主要就是包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等形成的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美观的空间和形式。设计师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往往就是通过对其空间形式上的感知, 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代表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 从城市景观形式要求的各个角度来看, 雕塑属于城市景观的主要要素, 可以说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 雕塑和其他景观共同作用, 一起塑造出城市景观所具有的形式和空间, 以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二、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教学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是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非常专业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就是让学生对其空间形态有一个良好的认知, 并准确掌握好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该观赏区域的大小和雕塑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确处理雕塑与建筑空间的对比度等各种知识。并且, 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方法, 这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也可以说成是难点。因此,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有效方法对其进行教学, 以便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对其进行教学时, 首先要让学生针对雕塑有一个了解, 同时, 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对各种事物进行临摹, 当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就是对该雕塑进行设计。虽然在对其进行临摹时存在的问题不大, 但在设计阶段就会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毕竟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到对该雕塑自身的设计, 还应该考虑其外部环境。面对这种比较复杂的作业, 学生们往往会无从下手, 因此, 可以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对其雕塑图片资料进行收集, 从雕塑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同时, 在对其进行资料收集时, 还应该针对自身的审美观进行收集, 千万不可存在盲目收集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根据学生所学过的课程进行教学, 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将雕塑和环境相结合来进行设计。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想法后, 就开始实施制作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旁进行指导, 无论是色彩还是材料的选择上, 都应该有着明确的规定, 毕竟在设计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材料技术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设计制作完成后, 还需要对其进行效果图的制作, 这一过程是衡量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尺度, 教师只需在旁观看, 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错误时及时讲述即可。当所有工作都做完后, 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 将课堂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 促使其更好地去学习雕塑艺术。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雕塑成为城市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 对其进行教学成了当今教育界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 从而利用更多地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当然, 上述所讲并不是很完善, 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学者不断进行研究, 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带来视觉上的美观, 进一步给我国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诸宁.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23) .

[2]王孟媛, 王淮梁.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以江苏沿海高速公路如皋服务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4) .

[3]孟兰.高等艺术院校景观雕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探讨[J].美与时代 (上) , 2010 (09) .

篇9:雕塑小品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雕塑小品;城市景观;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中小城市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种公共艺术设施和艺术品也开始在美化和装点城市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雕塑、水体艺术、建筑物构造体等。城市景观主要是指在人类居住环境中本来就有的或者人工创造的自然景观,这些城市景观,不仅可以具有自然景观的艺术美,而且也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愉悦与舒适。例如,居住小区、绿化广场、街道和公园等。而作为众多城市景观中雕塑小品不仅在装点和美化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等。本文将主要针对雕塑小品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雕塑小品的概述

(一)雕塑小品的概念

雕塑小品主要是指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雕塑主体,雕塑小品不仅是时代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的结合体,更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印记,但雕塑小品不属于纪念性的雕塑。例如烈士陵园中的纪念碑,她不是雕塑小品,而是具有纪念和象征意义的雕塑。雕塑小品的选材是抽象或者具体的人物或者动物造型,也有几何图形的组合。优秀的雕塑小品,不但可以给欣赏者带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因而,可以说雕塑小品不同于一般的雕塑,它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

(二)雕塑小品具有的特点

雕塑小品具有这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从雕塑小品的外在形体上来说,它不仅是三维空间的实体,而且这种形式美是雕塑小品灵魂的外在表达方式。第二,从雕塑小品的象征意义上来说,雕塑小品将自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都以外在的形体美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将人们内心的想法和观念以这种静态的形式进行了直接的表达。第三,从制作雕塑小品材质的选择上来说,雕塑小品的材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外在的艺术美,更是与雕塑小品想要阐述的内容和主题紧密联系。第四,从雕塑小品的设置上来说,雕塑小品对于环境的选择主要表现为“和谐与统一”。大多数的雕塑小品都是为某一确定的环境而创作,并且在创作中还要考虑所处环境的地形、建筑、日影和天光等环境。因而雕塑小品不仅与周围的环境表现出了和谐性,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雕塑小品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景致,阐述着不同的美。

(三)雕塑小品的分类

雕塑小品主要有这几类:第一,用植物构建的雕塑小品主要是为了达到构建园林的效果。非常普遍的一种构建形式是用栏杆、园灯和桌椅等来形成树干、竹林和树桩等形状,这种形式的雕塑小品不仅能够构建出植物的造型,甚至比普通的植物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美。第二,用人物和动物构建的雕塑小品。这种雕塑小品以当地特有的动物形象或者当地风土人情的人物等为主,其作为雕塑小品的雕刻对象或者主题。例如,某公园以现代玻璃钢材和青雕作为雕塑小品“和平鸽”的材质,不仅保持时间长久而且代表了当地的和平愿望。第三,用抽象的元素构建的雕塑小品。这种雕塑小品主要是通过对点、线、面和不规则的造型进行组合或者排布而创造的雕塑小品。它不仅代表了现代人的艺术观念和魅力,而且表达出了当代人的审美能力。

二、雕塑小品在城市景观中的表现方式

雕塑小品,不仅是城市之中最有活力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因而雕塑小品在城市的建筑环境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起到渲染或者铺垫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加建筑环境的时代特色和艺术美。因而城市雕塑小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但对雕塑小品的创作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且会影响到大众的参与和欣赏热情。以下为雕塑小品的主要设计方式。

(一)从雕塑小品主题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城市审美和周围环境特色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为了使雕塑小品在城市景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和塑造的更加具有艺术的美,在选择雕塑小品的主题时,不但要对本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和雕塑小品的艺术欣赏美进行考虑,还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友好和谐的相处。例如,在某城市具有文化历史的公园放置一个有关孝敬老人的小品雕塑,可以展现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和促进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雕塑小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具体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具体形式的雕塑小品可以被大多数受众所理解,抽象形式的雕塑小品虽然不易被大多数受众所充分地理解,但抽象的表现形式却能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引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抽象思维,从而达到启人和教育人的作用。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雕塑小品,在创作和设置的过程中都要与周围的环境、建筑物、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发挥雕塑小品的各项功能、塑造更佳的艺术欣赏效果和和谐的文化环境。

(三)在灯光照耀中的雕塑小品。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人们生活工作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夜生活,城市的夜景早已成为城市风貌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也加大了城市夜景的设计与建设。那么,作为城市环境景观中的一员,要想更好地发挥雕塑小品的装饰功能,就要在城市的夜景中展现雕塑小品的艺术风采。不同材质和颜色的雕塑小品,在夜晚不同灯光的照射下会展示出不同的立体美感。那么,在设置雕塑小品夜晚展示风格时,除了考虑白天自然光的条件,还要考虑不同灯光对于雕塑小品进行照射的效果,从而才能让雕塑小品无论在白天的自然光还是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都会展示出雕塑小品最佳的艺术美和风采。

(四)不同材质的雕塑小品会展示出不一样的效果,因而对于雕塑小品材质的选择也就非常重要。在过去通常都是根据雕塑小品的形式和主题选择材质。随着人类认识观和审美观的发展变化,对雕塑小品材料的选择有很多的观点。有的人认为雕塑小品材质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的人认为要根据城市的特点来选择雕塑小品的材料。例如我国德州太阳谷的吉祥物因为需要长期放置在室外,因此采用质地轻而硬、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且耐腐蚀的玻璃钢,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因长期的风吹日晒而发生化学反应,而且新颖独特的造型容易给观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吉祥物的头部设计为太阳的形状,身体设计为燃烧的火焰,这种造型很好地阐述了太阳能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出太阳能可以转换为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能源。

三、雕塑小品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雕塑小品在我国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发展,而且彰显了城市的文化背景和精神面貌,在城市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在某城市一处景区的湖边有一尊雕塑小品,这尊雕塑小品是一位姿态优雅的女子正张开双臂站立在湖水的中央,从远处看去似乎这位女子要拥抱这美丽的风景,这尊立体雕塑小品表达的是传递包容和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观。雕塑小品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中的雕塑小品具有组景的功能。雕塑小品可以启发和引导欣赏者从自己所处的空间世界进入另一个未知的世界,从而带给欣赏者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在此过程中,雕塑小品不仅起着引导和组织不同空间画面的作用,而且起着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作用。例如,在某大学的正门用一尊石雕将正门的入口和校园综合大楼进行了分隔,这样当行人进入校园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第二,城市中的雕塑小品具有“观赏”的功能和价值。雕塑小品对城市起到点缀和装饰的功能,那么雕塑小品要想展示出城市环境的优美和温馨,就必须设置出成功与优秀的雕塑小品。因此,在进行雕塑小品创制和设计时,就要根据所要装饰的建筑物和环境的特点,以及人们对于雕塑审美观念对雕塑小品进行设置,从而让欣赏者感受到雕塑小品带着自己不一样的美和感受。

第三,雕塑小品具有渲染氛围的功能。对一排观赏性的花草进行艺术性的处理与设计,不仅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让欣赏者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情趣和美感。因此,在进行雕塑小品构思的时候,要与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特色等进行完美地结合,这样不仅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而且会让周围氛围感染到欣赏者。

四、结语

上一篇:分析一只股票1000字下一篇:留园的绣楼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