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保护法培训

2024-04-23

新环境保护法培训(通用6篇)

篇1:新环境保护法培训

新环境保护法培训试卷及答案

姓名:

部门/车间:

岗位:

考核时间:

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5题)

1、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A)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 D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2、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C)

A公法范畴 B私法范畴 C社会法范畴 D国际法范畴

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A排污收费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4、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D)A一切开发建设项目 B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C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D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5、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6、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D)

A环境行政处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赔偿 D环境行政强制

7、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D)

A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 D“三同时”制度

8、固体废物污染属于:(A)

A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B环境要素污染 C生态资源破坏 D生活环境污染

9、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C)

A野生动物保护 B森林资源保护 C土地资源保护 D渔业资源保护

10、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

A风景名胜区 B人文遗迹 C城市环境 D自然保护区

11.国家采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D)

A.金融、信贷、税收、财政

B.法律、行政、经济、技术

C.管理、调控、市场、技术

D.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

12.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B)

A.排放污染物达到标准

B.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

C.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要求

D.污染物排放符合要求

13.(),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B)

A.企业事业单位

B.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C.排污单位

D.排污企业

1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A)

A.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

B.负有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职责 C.具有监督管理职责

D.具有行政执法职责

15.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D)

A.法律法规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

B.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排放污染物

C.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

D.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

1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D)

A.应当公示

B.应当向媒体公开

C.应当向公众公开

D.应当向社会公开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A)

A.环境状况

B.污染状况

C.环境质量状况

D.生态环境质量

18.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A)

A.按期达标

B.努力达标

C.改善环境质量

D.减轻污染程度

19.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C)

A.加强保护,防止破坏

B.采取保护,不得损害

C.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D.适当保护,避免损害

20.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方案并予以实施。(B)

A.恢复治理

B.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

C.治理与保护 D.生态保护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B)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C.乡村环境和城镇环境

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D.区域环境和全球环境

2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D)A.“协调稳定”律

B.“负载定额”律

C.“时空有益”律 D.“物物相关”律

23.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B)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24.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的国务院环保部门是(B)A.环境保护委员会 B.环境保护部 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家环境保护局

25.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C)A.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B.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 C.环境卫生、绿化项目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2、以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为标准,环境问题可区分为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3、环境法调整的内容主要可分为污染防治与生态资源保护。√

4、协调发展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环境法中的具体体现√。

5、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在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环境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环境行政相对人。×

7、行为违法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8、废气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环境要素污染。×

9、我国对重点海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10、自然保护区属于非生物资源保护的范畴。×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2题)

1、简述我公司执行的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B级标准要求。

悬浮物 400 mg/L PH值 6.5-9.5 化学需氧量COD 500 mg/L 氨氮 45 mg/L

2、简述环境法的特征。

环境法是环境科技与法律的结合;环境是以生态为重心,而生态必须以自然科学为控制和管理的依据,因此,环境保护包括法律对环境社会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环境科学技术

D.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相结合,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科学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通过一系列技术规范、环境标准、操作规程等形式体现出来。环境法是社会法;环境法既不属于传统的公法范畴,也不属于私法范畴,而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社会法的范畴。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由于环境法调整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运用的手段多佯,从而决定了其所采取的法律措施的综合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部门法。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环境法不仅包含一般的价值观念,如公平、正义、效率、秩序等,还有其特有的价值指向:可持续发展。

篇2:新环境保护法培训

XXX 环境保护培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环保意识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筑工程环保措施、办公、差旅、家具篇。

一、环保意识篇

1、第一个因温室效应消失的国家:因温室效应引起的海平面上升,2001年11月15日,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小国图瓦卢政府总理向世界各国庄严宣布,这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将于2002年举国迁往新西兰。

2、我国发生的部分环境事件

090620重庆一村莫名大面积爆发癌症 090727内蒙古赤峰自来水污染千人就医 090817公司排污董事长获投毒罪 090817凤翔铅中毒事件 090818汞中毒-她两次流产

1003全国大风沙(连日本、台湾都受影响)10西南大旱

10/05/06/07大涝

100703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 101008匈牙利铝厂毒废水污染多瑙河 10大台风——莫兰蒂、凡亚比、鲇鱼

3、全球八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能源危机、酸雨、水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问题。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二、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1 中国环境保护

1.1.1中国环境保护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統一” 1.1.2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1.1.3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全面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污染者负担;国家干预 1.1.4中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 环境立法:各级人大,政府 环境行政管理:各级环境保护局 环境监理:各级政府的监督执法机构 环境监测:各级环境监测站

环境科学研究:各级环境科学研究院所 1.2 环境保护立法体系

人大及常委会

----全国通行,是制定其他法规的依据 国务院----行政立法

国务院各部门----行政规章 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法规

地方人民政府(特批政府)----地方规章 1.2.1 环境保护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才是有效的。”当国内法律与国际公约不一致时,国际公约具有优先权

1.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

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各单行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环保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环保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 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或常委制定 国际公约

1.3

环境保护法规的种类:国家及地方的成文法律、国家及地方的成文法规及规章、国家及地方的控制标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或要求、国际公约、国家制度 1.4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体系

1.4.1主体: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管理部门

1.4.2行政执法的行为:行政监督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 1.4.3行政监督检查

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空气,河流水质等 例行的及随机的排污监测

点源监测

(大气,水,噪声,其他)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评价与验收

特定检查--

突发性事故,规划与评价等

1.4.4行政许可:土地使用许可;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许可;森林采伐许可、采矿许可;海洋倾倒许可;渔业养殖,捕捞许可;排污染许可;狩猎许可...1.4.5行政处罚:申诫;科以义务:罚款,消除环境危害,恢复原状,缴纳排污滞纳金;限制或剥夺行为权,如许可证等;剥夺财产等;行政拘留或劳动教养

1.4.6行政强制执行:强制划拨和扣缴;强制退还;强制拆除;强制履行:停业、关闭、吊销等;强制拘留等

2.中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2.0 中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2.2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试行,1989年12月26日通过并实施。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10条:国家环境保护主管理部门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向有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执行地方标准 第13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理部门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25条:“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26条: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三同时”制度 第27,28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环保行政主管理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排污申报登记、缴纳排污费制度。

第29条: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制度 2.3 环境保护单行法 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 环境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共计几十项 2.5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 2.6 环境保护标准

分类----标准类型: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方法标准 分类----按执行要求分: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环境质量与排放标准可分为二级

国家标准--由国家级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地方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但严于国家标准;企事业单位应执行所在地的标准 2.7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以共和国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卫生防疫法》等等

2.8 国际公约:国际公约的效力高于国内法律,我国签署的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近30个,与企业管理较为直接相关的包括:

《经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2 年8 月生效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

------1992 年8 月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3 年1 月生效 3 环境保护国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3.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进行预先的调查、预测、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未来的防治方案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投入建设。按建设项目及限额分别由国家、省、市等各级环境主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包括以下形式: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 3.2 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适用范围: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工程建设项目;综合利用项目。

3.3 征收排污费制度 收费种类: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的排放污染物的单位;采暖锅炉烟尘排污费;水:未超标的,正常交纳排污费,超标的,交纳超标准排污费。

程序: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种类、数量、浓度等;环境主管部门按月/季向排污单位发缴费通知单;排污费的管理与使用;重点排污单位的治理;综合治理设施;环境监测仪器等 3.4 限期治理制度

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

限期治理的对象:特定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污染源,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3.5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主管理部门申报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监督管理。适用对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领域内排放污染物、工业及建筑施工噪声、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废水、废气和其他有害物质)生活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不需申报; 申报内容:排放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地点、去向、方式、防治措施等

申报程序:填写《排污申报登记表》及相关资料;由主管部门审批后,领取《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若排污发重大变化,需《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3.6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从事对环境的影响的活动前,向主管部门申报,审批许可。

分类:防止环境污染的许可:排污许可、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许可、废物进口许可等;防止环境破坏许可:采木许可、渔业捕捞许可等。程序:排污申报登记;分配排污量--总量分配与浓度要求;发放许可证;发证后的监督管理; 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类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类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类标准 5 地面水环境质量水域功能分类

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6 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三、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噪音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植被保护措施。3.1水环境保护措施

a工程桩基施工设置泥浆池、沉淀池将泥浆处理后拉至指定的弃土场,严禁排入河中,拌合站也要设置沉淀池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或其它方法处理后方可排放,以此避免污染河道和周围环境。引起水系破坏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b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c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集中排入沉淀池,经过沉淀处理方可排入河流和渠道。d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e生活污水采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准排放。

f在农田区施工时,对既有的排灌系统加以保护,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管等,保证排灌系统的完整性。

g在河道施工的临时设施待工程完工后进行彻底清理,不能影响河道的泄洪能力,恢复原状原貌。

h制定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生活及施工用水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减少污水处理量。3.2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a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b积极推行污染及少污染的生产工艺,先进工法及工艺,迅速降低开挖产生的浮尘。c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的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d营地内道路及主要进场便道采用硬化路面,靠近村镇的路段根据情况经常洒水,避免尘灰飞扬。

e对有毒、易燃、易挥发物品设专人管理,密闭存放,取用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

f在弃碴作业时喷水降尘,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达标。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作业时,除洒水外,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

g散状和粉状料(如水泥、石灰等)堆放和运输应加盖篷布或封闭措施,避免扬尘及抛洒。3.3噪音防治措施

a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b采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并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c在距居民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如空压机、装载机、卷扬机等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或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d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对于易产生噪音的施工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e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小噪声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f在路基地基处理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应选择适当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的影响。

3.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a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统一管理。

b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c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d含有石油类的固体废物应单独收集、密封包装再运到指定地点掩埋处理。

e加强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勾通和咨询,加大环保、水保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5植被保护措施

a对林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的环保重点。

b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

c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设计无防护的将边坡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田,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d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e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f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g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它措施处理后运至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四、办公、差旅、家居篇 4.1办公篇

4.1.1电脑使用:在保证正常工作及健康的前提下,以下行为可使我们尽可能减少电脑使用过程中的电能消耗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启用节电模式,并适当设置节电参数,例如超过10分钟未使用电脑时,自动关闭电脑硬盘等;

使用手提电脑的同事,注意关闭电源后放进提包内,如果没有关闭电源,要注意平稳拿放; 对于台式电脑,在关闭主机时一起,记得同时关闭显示器电源; 电脑屏幕的显示亮度应当调至用眼舒适即可,既健康又节能

对于暂时不用的接口和外部设备,如串口、并口、红外线接口、无线网卡和蓝牙等,可以在BIOS设置或者设备管理器里面禁用它们;

4.1.2打印机使用:在保证正常工作及健康的前提下,以下行为可使我们尽可能减少文件打印过程中电及材料的消耗,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不同使用需要,所打印文件尽量使用小字号字体,并减少页面边距,可减少纸、电和油墨或碳粉消耗;

尽量使用双面打印模式,或选择小型纸张;如不是重要文件,尽可能使用回收再生纸张进行打印,或将标准打印模式改为草稿打印模式(不同打印机的说法不同,或称“省墨模式”、“经济模式”等);

打印机使用后的硒鼓、墨盒应进行收集,并交与供应商回收再利用; 下班后应及时关闭打印机电源;

4.1.3复印/传真机使用:在保证正常工作及健康的前提下,以下行为可使我们尽可能减少复印/传真过程中电及材料的消耗,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不是重要文件,尽可能使用回收再生纸张进行复印或传真; 在传真前对传真文件进行确认,尽可能使用网络传真,或可通过电邮传送的文件尽可能用电邮;

在保证清晰的前提下,减少复印及传真的浓度;

在装新的纸张时,应左右上下并列对齐并放平,减少卡纸故障; 下班后应及时关闭复印机电源。

4.1.4空调与制冷:在温度适合时,尽量使用自然通风; 通常情况下,办公室制冷温度可考虑设定在26~28℃之间; 制冷区域门窗应关好,减少冷气的泄露; 避免或减少阳光对制冷区域的直射;

当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在降低噪音的同时可减少能耗;

在空调长期不使用的时候,应拔掉电源插头,或关上电源开关,减少空调待机能耗;

4.1.5饮用水:在办公、培训以及开会期间,员工应自备水杯,减少一次性水杯及可携瓶装水的消耗;未饮用完的可携瓶装水,应随手带走饮用完; 清洁用水:

在洗手或洗物时,水龙头开到适宜即可,而不是开到最大

在洗手或洗物时,不要将水龙头常开,如在打肥皂时,应将水龙头关上; 清洗完后及时关上水龙头;

洗手后,自然晾干或用手帕擦干,尽量少用擦手纸或烘干机;

4.1.6会议及培训:根据参与人的数量和会议或培训时间,来确定开关灯的数量以及空调的温度设定,以减少不必要的照明和制冷用电;会议及培训结束时,及时关闭灯和空调; 尽可能以电子教材或会议资料来替代纸质教材或资料;

减少不必要的投影仪、音响设备的使用频率及强度,如投影仪暂时不用时,可按Ctrl+B键或遥控器,将投影切换成黑屏;在会议和培训结束时,立即关闭投影机或音响设备; 会议及培训结束时,应随手将自己范围内产生的垃圾及时放置垃圾筒内,并将桌椅回归原位; 4.1.7节约用纸:每人每天少浪费1张纸,4位员工每年就可以少浪费约1500张,相当于少砍伐一棵树。

4.1.8节约用水:每人每天洗澡洗手擦肥皂时关闭水龙头30秒,可节水约6升。39人每年可以节约85立方米,相当于1个三口之家半年的用水量。4.2 差旅篇

4.2.1出行前的交通计划与安排:在保证工作质量及时效性的前提下,以下出行前的行为将帮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我们的绿色行程:

尽可能利用电话、视频会议来替代小规模的面对面会议,减少出行次数或旅程; 会议地点优先选择多数人出差近便的地点;

选择污染少、能耗低的交通工具,例如:同等距离的旅程,火车比飞机更环保;公共交通工具比私人交通工具更环保;

同城同区域出差,或是路线重叠时,倡导出行拼车或乘用公交车辆;

4.2.2住宿:在保证安全、卫生与健康的前提下,在酒店或旅馆住宿时,应注意以下行为: 不需要将所有房间灯全打开,有意识开启酒店房间灯光,足够就行; 在房间时尽可能保持自然风通风,使用空调时,有意识将温度设定在合适温度; 如果连续住宿几天,尽可能减少客用拖鞋、毛巾、床单、被罩等用品的更换; 4.2.3就餐:在保证安全、卫生与健康的前提下,在外就餐时,应注意以下行为: 点菜时尽量点绿色食物,点餐要适量;

就餐时自备旅行水杯和筷子,或使用餐厅消毒碗筷,减少一次性水杯和筷子的使用,即环保又健康;

有意识少食用或购买一次性包装或过度包装的食品,如矿泉水,火腿肠,袋装零食等; 鼓励将未吃完的食品打包带走; 4.3 家具篇

4.3.1厨房的节能环保措施:

烹饪食物要适量,减少食物浪费,以及食物加热的次数和时间;

在同等条件下,选用高压锅/电高压锅比普通电饭煲和其它蒸锅更省能源;

在正式点火做饭菜前,应将食物材料都准备好,减少炒菜过程中让灶具的等待时间;

巧用陶米水浇花、洗碗,省水又高效(小提示:淘米水不要急着倒掉,装在盆子里,用处多多:可以用来浇花,淘米水中的营养能让植物长得更好;也可以用来洗碗,去油效果很好)4.3.2厨房的节能环保措施: 在使用燃气器具时,燃起的火焰分布面积与锅底相平、火焰颜色为纯蓝色时为燃气燃烧最完全的状态;

在蒸制食物时,蒸锅里的水不要放得太多,一般以蒸好后锅内剩半碗水为宜,不然水升温会很慢,浪费能源;

在使用高压锅煮食物时,建议加热到高压时就将火关小;

倡导少用保鲜膜,多用玻璃、塑胶、带盖的瓷碗或其他密封式器皿来保存食物;

倡导将炊具、食具上的剩菜、油污,尽量刮净后再用水清洗,可减少清洁剂及水的消耗; 清洗碗筷时,尽量不要用流水清洗,以减少水的损耗; 4.3.3电冰箱的使用:

购买冰箱时,应选用无氟冰箱,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在摆放冰箱时,一般应在至少在两侧预留5~10厘米、上方10厘米、后侧10厘米的空间,可以帮助冰箱散热;不要与音响、电视、微波炉等电器放在一起,这些电器产生的热量会增加冰箱的耗电量;

食物在放入冰箱前,应先将其冷却到室温后再放入冰箱内; 冰箱内的食物宜以小包装为好,食物之间适当保留一定的空隙;存放食物的总量以占容积的60~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会费电;

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有意识减少冰箱开门次数,减少冷量的损失,以节省用电 4.3.4照明

在保证生活所需照度的情况下,多采用自然光照明,既有利于健康,同时节约用电;

倡导购买和使用质量可靠的节能灯具和灯泡(如:选用紧凑型荧光灯、高压纳灯、金属卤化物灯,另可配漫射罩,和格栅,可节电70%以上),高效电光源可使冷却灯具散发出热量的能耗明显减少,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能有益健康,提供舒适、愉悦、安全的高质量照明环境; 选择瓦数适合的灯泡,养成随手关灯、人走灯灭的好习惯; 对于多头照明灯具,尽量使用分档控制开关; 4.3.5热水器的使用

尽可能减少洗浴次数和单次使用时间,用淋浴代替盆浴;

如果安装条件允许,提倡安装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以取代电或燃气热水器;选择电热水器时,因选用能效高、保温效果好的热水器;

在安装热水器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热水管道的长度,以减少热水传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对于电热水器,如果热水用得多且频繁,可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温(因为如果保温效果好的话,保温一天所用的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4.3.6电视与娱乐设备的使用

在保证家庭娱乐的前提下,尽可能选购低能耗电视机及其它娱乐设备(如LCD电视的能耗远低于普通电视,小尺寸屏幕电视远低于大尺寸屏幕电视); 不要把电视机安放在光线过于明亮的地方,白天看电视拉上窗帘避光,可相应降低电视机亮度;

在观看电视或听音乐时,电视机的亮度和音响的声音开到合适即可,具有音响功能的电视机,不需要画面时可设为音响方式;

在观看完电视后,不要仅通过遥控器关电视或音响等设备,而是应当切断电源,以减少电视及音响等设备的待机耗能; 4.3.7卫生洁具的使用

尽量选用环保型洁具,以减少生活用水的消耗;

篇3:对新环境保护法的解读

1 重点讲责任归属

新环保法下责任主体的最大外包商是地方人民政府。新环保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 要求各级政府把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基本环境质量作为重要公共服务职责, 并对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 增加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估制度。

新环保法一方面授予对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 另一方面, 它也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严厉行政问责措施, 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在面对政府的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要引咎辞职”等。

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是维护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所必须坚持的防护底线。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其中, 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 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地位, 也使得生态保护这条“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绝不允许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体现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承载底线思维, 不回避矛盾, 不掩盖问题, 凡事从坏处准备, 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做到有备无患, 牢牢掌握主动权。它被列入新环保法, 从立法角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增强环境保护对社会建设的支撑力, 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惩罚力度加大, 按日处罚

企业是影响环境的主体, 环保意识淡薄, 不能真正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保护环境是我国企业的通病。近年来, 不少企业被曝肆意排污, 有的竟达十多年。企业之所以如此肆意排污, 究其主要原因, 还是源于污染成本过低, 处罚不严。新环保法引入“按日处罚”机制, 加大企业污染惩罚成本, 让企业感受到更大的环保压力, 会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推动企业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这为环保产业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区域联防杜绝污染转移

如今, 我国环境污染呈现出污染复合型和影响区域性的特点, 在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地区区域性、流域性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些问题单靠各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环境管理方式已难以有效解决。新环保法作出新的调整,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采取联防联控, 统筹环境资源, 严格落实责任, 形成治污合力, 是目前我们应对环境污染, 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非常重要的措施。

5 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新环保法从信息公开到环境公益诉讼, 都确保和赋予公众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要求重点排污企业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真正体现了“全民治污”的环保理念。环保法中每个人都是主体, 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 同时拥有对环境监督的权利, 加强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全社会对环境污染违法零容忍,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摘要:环保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环境权益和民生问题, 关系到公众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欠下的历史旧账很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这样一部强有力的环保法。本文全面解读构建了一个以责任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新环保法。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吕忠梅.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意见和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 2013, 7 (4) .

[2]竺效, 丁霖.论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入《环境保护法》——以环境私权对环境公权的制衡为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 .

[3]金煜, 王硕.解读“史上最严格环保法”.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sz/szgc/2014430/100433.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14, 7, 6.

篇4:新《环境保护法》有“6新”

新《环境保护法》由总则、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律责任和附则构成,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了70条。那么,新环保法究竟“新”在哪里呢?

新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新环保法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法明确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新法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增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

完善了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包括: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跨行政区污染防治制度、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区域限批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生态保护红线规定。

其中,关于环境监测制度,新法第十七条规定,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要求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测范围;明确了监察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了未批先建的违法责任,没有进行环评的项目不得开工。新法第十九条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明确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新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任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且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拘留。

新举措: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

近年来,以雾霾为首的恶劣天气增多,雾霾成为城市最大的危害。新环保法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新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强化了联合防治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治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强化了对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的治理和应对。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还需要大气污染法等单项法来进行规范和防治。新法的通过和实施,将给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强有力的引导。

新制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作为保护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方式,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概念,自被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初,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成为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根据规划,2014年环保部将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

新环保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同时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新主体: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到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规定“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表示,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规定借鉴了国际惯例。国际上对诉讼主体的要求是由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和作用来决定的。由于专业性比较强,要求起诉主体对环境的问题比较熟悉,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诉讼能力,和比较好的社会公信力,或者说宗旨是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工作,要致力于公益性的活动,不牟取经济利益的社会组织,才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新标准:加大违法排污责任 按日计罚无上限

多年来,国家环境立法不少,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对违规企业的经济处罚并未取得应有的震慑效果,导致法律法规并未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环境违法成本低,也是新法着力解决的问题。

新法明确规定“按日计罚”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且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二是责令停业、关闭。第六十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闲置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三是规定了行政拘留。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评,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通过偷排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有以上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表示,“按日计罚”是针对企业拒不改正超标问题等比较常见的违法现象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加大违法成本,在中国现行行政法规体系里,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行政处罚规则。环保部门在决定罚款时,要考虑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以及违法所得等因素,来决定罚款数额。今后罚款数额会更有针对性,且会相应提高。而具体的罚款额度,将由即将出台的专项法决定。

“按日计罚”制度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不少企业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计罚”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及时纠正污染行为。

新职责:明确政府监督管理职责

新环保法确立了多重的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作为一部行政法律,新环保法还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履职缺位和不到位的官员,新法规定了处罚措施。第六十九条规定,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出现环境违法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目前,在我国许多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矿山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等现象,严重危害着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生态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破坏,人类所付出的代价将是不可估量的!

篇5: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

姓名:

成绩:

1、每年的4月22日是()

A、世界环境日

B、地球日

C、土地日

D、爱鸟日 2、1983年底,在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A、基本国策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针

D、基本策略

3、环境保护法最早规定的三项基本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证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目标责任制度

4、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在环境民事责任方面适用()

A、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B、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特殊责任原则

5、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6、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7、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出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A、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应适当分散

B、为了方便居民乘车,交通运输线应尽量通过市中心

C、居住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D、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下游,有水污染的企业位于河流的上游

8、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B、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C、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D、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9、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B、太阳黑子增多

C、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10、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陆地面积增加

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

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11、不属于造成水体污染原因的是()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旅运、水运

D、大气降水

12、一般将污染物分为:()

A、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四类 B、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C、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两类

13、()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保障。

A、民族团结和环境保护

B、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C、生态建设和民族团结

14、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变化是指()

A、环境影响

B、环境改善

C、环境改造

15、使用复印机时,复印机的带高电压的部件与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A、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B、对人体健康有害

C、对人体健康有益

16、按固体废物的来源,可把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农业、生活、交通运输固体废物等。

B、工业、农业、建筑、商业固体废物等。

C、工业、农业、生活、商业固体废物等。

17、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或使用的,依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处以()罚款。

A、10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下

D、5000元以下

18、排放污染物需作重大改变或者发生紧急重大改变的,排污者必须分别在变更()或改变后3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填报《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试行)》。

A、后15日内

B、前3个月

C、前15日内

D、后3个月

19、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保证的验收工况条件为:试生产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

A、65%

B、70%

C、75%

D、80% 20、建设项目预审程序中,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需要不正的内容。

A、3

B、4

C、5

D、6

21、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A:防治污染、赔偿污染防损害

B:削减污染、清洁生产

C:民事、刑事

22、企事业单位向周围居民区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监测部门应在()进行监测。

A:厂内

B:厂外

C:厂界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起施行。

A、2002年9月1日

B:2003年9月1日

C、2000年9月1日

答案:

篇6: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培训计划

二、环境保护目标 1、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高公司环保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提高生产场所的现场管理水平,确保“三废”治理设施的稳定正常运行;

节约能源,降低废弃物产生量,实现达标排放。

3、加强给排水系统的管理,实现“清污分流、雨污分流”。

4、加强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避免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5、规范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及可回收利用废物的收集行为,实现危险废物的全面委外处置,杜绝危险废物直接进入环境造成污染。

三、环保培训目的 通过对企业职工的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职工的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水平,使员工认识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使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紧绷环保这根弦,做到严格执行公司的环保制度,确保上级管理部门的环保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四、环保培训机构 为了保证环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任命安环部为环保培训工作的直接负责部门,并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组员:

安环部将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公司实际,采取各种途径落实环保培训计划。

1、加强岗前环保知识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覆盖面达到100%,并保存培训记录。

2、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公司各生产单元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或宣传标语。

3、定期在公司微信群、QQ群加载、更新环保知识及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提高员工的环保认知水平。

4、公司组织安环部、质量部等部门不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联合检查,对发现的环保问题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落实解决,对发现的环保先进事迹及时上报公司通报表彰。检查工作以PPT的格式在公司群加载,供所有职员参阅。

5、充分利用公司的多媒体资源,以视频、音频、管理人员授课等多种方式对所有在职员工进行集中环保培训,必要的情况下,外邀环保相关机构专家对员工进行授课。

五、环保培训计划 公司的环保培训工作主要采取部门副职管理岗以上人员参会的方式,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宣读和讨论,然后各部负责人召开部门会议落实相应工作安排。与此同时,组织所有一线员工进行集中培训,作为特殊要求下,对所有一线员工落实培训的重要手段。

2019公司环保培训计划表 序号 培训 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培训人 培训方式 时间 1 每月 政府最新的环保政策、法规,公司新落实的环保文件、资料。

部门负责人 工作例会 30分钟 2 第一 季度 《2019版危废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前1/3章节 各部门 一线员工 电教室 集中培训 45分钟 3 第二 季度 《2019版危废意外事故应急预案》中1/3章节 各部门 一线员工 电教室 集中培训 45分钟 4 第三 季度 《2019版危废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后1/3章节 各部门 一线员工 电教室 集中培训 45分钟 5 第四 季度 厂区现场管理规范讲解;

危废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规范讲解 各部门 一线员工 电教室 集中培训 45分钟 6 12月份 必要情况下,开展本培训知识的测试。

上一篇:《嘿,我知道你》读后感下一篇:创业培训结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