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

2024-05-18

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通用7篇)

篇1: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1.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进行。

A.65%以上

B.75%以上

C.55%以上

D.50%以上

B

2.验收调查工作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初步调查阶段

B.详细调查阶段

C.编制调查报告阶段

D.编制实施方案阶段

C

3.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来进行验收的。

A.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环境敏感目标变化

D.工程实际建设文件

A

4.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的评价范围一致。

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B.工程实际建设文件

C.工程设计文件

D.环境敏感目标变化文件

A

5.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工

B.同时设计、同时竣工、同时投产使用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D.同时设计、同时完工、同时生产

C

6.了解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背景,可以通过()核实文件资料的准确性。

A.公众意见调查

B.现场勘察

C.历史数据

D.遥感调查

7.现场勘察的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以上。

A.70%

B.75%

C.80%

D.85%

C

8.适用于涉及范围区域较大、人力勘察较为困难或难以到达的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调查方法是()。

A.公众意见调查法

B.现场勘察法

C.文件资源调查法

D.遥感调查法

D

9.根据工程建设过程,验收调查时段分为()时段。

A.工程前期

B.施工期

C.工程后期

D.试运行期

ABD

10.验收调查应重点调查的内容是()。

A.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C.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D.环境保护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ABCD

11.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时,应概括描述工程在()对生态、污染和社会影响的。

A.准备阶段

B.设计阶段

C.施工阶段

D.运行阶段

BCD

12.公众意见调查可以定性了解建设项目在不同时期存在的环境影响,发现()曾经存在的及目前可能遗留的环境问题。

A.工程前期

B.施工期

C.工程后期

D.试运行期

13.生态影响调查方法包括()。

A.文件资料调查

B.现场勘察

C.层次分析法

D.环境承载力分析

AB

14.生态影响调查结果分析的内容包括(A.自然生态影响调查结果

B.农业生态影响调查结果

C.水土流失影响调查结果

D.环境保护影响调查结果

ABC)。

篇2: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

问:(1)化肥厂的理由成立吗?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化肥厂以罕见的暴雨作为抗辩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化肥厂若要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主张免责的话,就必须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完全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这种自然灾害必须是不可抗拒的。此外,其还须证明自己在灾害发生时已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但仍无法避免环境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张某鱼塘中的鱼的死亡是化肥厂未及时采取措施修理先前已发现的管道漏水,导致大雨发生时污水漏出管道流入鱼塘引起的。其污染损害的发生是化肥厂未及时检修管道的过错行为所致,化肥厂要求免责的理由不成立,必须依法赔偿张某的全部经济损失。

(2)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答:本案关键在于明确污染环境致损民事责任中的免责事由。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受害人自身引起的;三是第三者故意或过失所引起的。由以上三原因造成污染损害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2:农民郭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行甲鱼养殖。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废水排放渠距离养鱼池只有50米远。郭某听说食品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营养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始死亡,五天内全部死光。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所致,于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请求环保部门处理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问:(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人民法院的裁定不合法,因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纠纷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食品有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食品有限公司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

案例3:1989年,辽宁省某乡岗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1988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

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

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问题】

(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 【分析】

(1)该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国家对排矸污染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不妨碍该场因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因为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洳洼。并且化验结果已经证明该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该场主张矸石自燃属于不可抗力不能成立,因此不能成为免责事由。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矸石自燃虽然无法避免、无法克服,但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且自燃造成的损害也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和避免的。

案例4:1991年9月,湖南某市发生严重大气污染事件。21日凌晨,工业街一带居民被有毒气呛醒,感觉喉咙堵、胸闷、全身乏力。居民纷纷的湿毛巾捂鼻口躲避。上午,群众认为是于该街中部的电镀厂造成,出现围攻情况,当地政府与公安机关将厂房封锁停工。当日午,该街又出现相同的气体。小部分情绪失控的群众推倒了电镀厂围墙,毁坏了一

些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

经市环保局调查,该污染事故是因为当地一农药厂的化磷反应锅使用不当致使防爆膜破裂,三氯化磷泄人大气反应生成酸雾和有毒气体。图该厂在工业街东北方2公里处,东北使有毒物质从电镀厂平房上方侵入工业街,致使群众误认电镀厂为污染源。

【问题】(1)农药厂对工业街居民应承担何种责任?为什么?(2)你认为电镀厂的损失是否应由农药厂承担?为什么? 【分析】

(1)农药厂应当对该街居民承担赔偿责任。该厂的行为(使用不当致使发生事故)与居民们所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电镀厂的损失不应由农药厂承担。电镀厂的损失是因为部分失控群众造成,构成普通的民事侵权关系;而环境民事经权关系则仅存在在农药厂和居民之间。农药厂的行为与电镀厂的损害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电镀厂损失应由肇事者承担。

案例5:某水泥厂将用于生产的放射性物质钴6。封存于山洞,但该厂疏于管理,而且并未作出具体警告以告知其危害性等,致使该物质被附近一村民甲误以为贵重物品偷走并藏于该村一旧屋中。钴源造成核污染,致使该村民甲及附

近的十户村民健康状况下降,乃至生病住院治疗。

【问题】(1)对于该村无辜受害的村民,其损失由谁赔偿?(2)偷盗钴源的村民甲应承担何种责任?同时有何权利? 【分析】(1)显然,本案中无辜村民的受害是因为水泥厂的管理不当和甲的偷盗藏匿行为造成。水泥厂管理疏忽和告示不详细是根本原因;甲将其作为贵重物品偷窃,此行为违法,但也不能使水泥厂免责。因此应由水泥厂和甲对受害村民负连带赔偿责任。

(2)甲虽然自身行为违法应受法律制裁以外,在作为第三人与水泥厂负连带赔偿责任同时,也是一个受害人。无疑对其自身的损害结果,很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偷窃行为引发的。但这一行为能否使水泥厂免除对甲的责任,还应考虑水泥厂的警告、甲的行为等具体情节后才能确定。不过至少水泥厂对甲不会承担全部责任,按混合过错原则,双方应各自承担部分。

案例6:农民郭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行甲鱼养殖。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废水排放渠距离养鱼池只有50米远。郭某听说食品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营养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始死亡,五天内全部死光。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所致,于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造成水污染危

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请求环保部门处理为由,裁定不予受理。问:

(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2)食品有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参考答案:(1)人民法院的裁定不合法,因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纠纷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3分)

(2)食品有限公司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4分)

案例7:位于县城北郊的某化肥厂有一条排放污水的管道通向小河,管道途中有村民张某承包的鱼塘一口。1999年8月26日,张某发现排污管道有漏水现象,即向化肥厂反映,并要求化肥厂采取措施防止漏水。化肥厂考虑到近期雨水较少,未对管道进行修理。同年9月7日,一场罕见的暴雨持续了3天,待雨过天晴后,张某鱼塘里的鱼全部死光,经济损失21600元。经调查、检验,系管道漏出的污水随雨水一同流入鱼塘,造成水污染致鱼死亡。张某要求化肥厂赔偿损失,化肥厂认为下大雨是自然灾害,往年同期都是干旱无雨,给张某造成的损失是意外事件,不予承担责任。请问:

化肥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

案例8: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

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

1、该中院的判决是否恰当?为什么?

2、您认为合适的判决应为如何? 【分析】

(1)该中院的审理过程不太恰当。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污染环境引起损害而请求赔偿的,被告否认侵权事实,由被告负责举证。本案中,应由水泥厂承担证明生料粉尘无害的责任,而不应由原告证明生料粉尘有害。水泥厂无法证明的,即视为该事实成立。对于超标排放的损害应予赔偿的判决是恰当的。

(2)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仅仅以是否超标排放来划分是不正确的,这至多是其损害事实的一个证据。

篇3: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

2012年高考硝烟散去, 新一届高三考生也已经开始了征程。回首2012年的高考题目, 对考生备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难度适中, 并未出现偏题怪题, 并且只有部分自主命题省份的试卷出现了往年必考的高频考点———地球运动。但关于地理选做试题, 各个省份选修内容有所差异, 其中环境保护、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省份选修的主要内容。

从2012年高考选做试题的总体水平来看, 各省的选做试题着眼于生活, 着重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2012年高考地理选做题目, 考生可以深切感受到高考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切实关注。

考点一环境保护

从2012年高考地理选做试题的分布来看, 各省有关环境保护的试题集中考查了土壤盐渍化、城市内涝、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和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典型例题】 (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 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 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 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 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见下图) 。

(1) 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 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 控制污染源, 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 防止水污染;制订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 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给出了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近百年来的变化情况, 并且配以示意图。据题干信息分析, 饮用水源地变化也恰好发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年份。1928年, 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 上海市人口增加, 需水量也迅速增加, 水源地也就由苏州河改到水量较大的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 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经济形势大好, 上海工业迅速发展, 人口数量增加, 下游水源污染导致主要水源地改到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以后, 黄浦江上游沿线工业发展逐渐成熟, 用水量大且污染较重, 水源地被移到长江青草沙。由此可知, 上海水源地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用水量增加和水资源污染。

结合水源地变迁的两方面原因, 针对水源污染, 解决措施应该是防止污染, 对于已出现的污染事件要积极处理, 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相对于用水量增加, 可以从制度和经济上开源节流, 即制度上鼓励节水, 经济上采用阶梯水价、增加节水设施等。

考查内容:该题主要考查了上海市水源地变化原因及水源地保护措施。

能力要求: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要求考生能够从文字、图片信息中分析出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水源地不断变化, 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时间变化是一个突破点。该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 能从水源地变化总结出其变化的规律。水源地变化的目的是保证水量充足, 水质好。

易混易错点:由于不具备一定的近现代史知识, 对材料中的年代不敏感, 考生容易漏掉水源污染这一原因。

考点二旅游地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 旅游地理侧重于培养考生的基本学习技能, 以及考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 以达到考生对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及保护等充分认识, 积极参与的目的。2012年高考有关旅游地理的题目中,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最为突出的考查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平台, 旅游资源的保护又为这个发展平台提供可持续性。这样的考查既符合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形势, 也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同时也为未来旅游地理试题的命题提供了一个指向标。

【典型例题】 (2012·山东文综卷) 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2) 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答案: (1) 旅游资源独特, 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2) 植树种草, 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 保护水环境。 (答对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试题给出了我国某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 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旅游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据图可知, 该地景观类型多样, 既有自然景观 (如瀑布) , 又有人文景观 (如艺术长廊) , 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地域组合好, 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同时, 该区域的沙漠景观具有独特性的优势。对于我国东部发达经济区的居民来说, 通过各种媒体或者在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沙漠景观都有独特的吸引力, 其增强了该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但是, 沙漠生态旅游区又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可恢复性差的特点, 所以在开发该地旅游资源的时候, 最首要的是要保证其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人们可以通过节制开发、针对性保护等措施积极保护该区域的旅游资源,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考查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能力要求: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要求考生能够从图片信息中分析出图示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组合状况;根据隐性信息———沙漠景观具有独特性, 分析出该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 该题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掌握的地理知识, 分析出该旅游区域的开发可能带来的后果,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方法和技巧:图片信息是重要的突破口, 准确解读不同旅游资源的类型是解答该题目的关键。

易混易错点:考生读图能力差, 对旅游资源类型分辨不清楚, 难以有效认识图示地区旅游资源集群状况的优势。

考点三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相关题目集中考查了飓风、洪涝、干旱、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考查内容主要是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既是当前社会所出现的现实问题, 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些题目, 高考引导考生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典型例题】 (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 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 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 甲为地震。 (西邻太平洋)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带。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 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制订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加强防灾教育和培训。

试题分析:试题给出了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主要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 自然灾害类型和防治的措施。据图判断, 甲灾害主要分布在美国西侧太平洋沿岸, 恰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乙灾害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 为大西洋飓风频发区。

考查内容:自然灾害的分布及防范措施。

能力要求:获取信息和推测地理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要求考生能够从图示信息中区分地震灾害和飓风灾害, 并且能够提出防范这两种灾害的有效措施。

方法和技巧:掌握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是解答该题目的突破口。

易混易错点: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不能区分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

通过对以上题目分析容易看出2012年高考地理选做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趋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从以上代表性题目容易看出, 地理选做题目的设问基本以常规方式出现, 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2.以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为背景。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上海水源地保护, 山东文综卷中的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 以及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飓风、地震的防范等都是现实社会问题, 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信息。以上三道题目中均出现了相关的示意图, 并且图中含有重要的解题信息。这为2013届高三考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地理选做题目注重考查考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 以及综合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

因此, 2013届考生在备考过程中, 首先, 要重视主干知识网络的构建, 立足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其次, 有意识地培养从图片中获取信息, 并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同时, 还要注意观察生活, 结合地理知识去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篇4: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 考试方法 考试改革

《水环境保护》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紧随着人类社会出现的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它以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阐述水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探索人类活动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保护水环境的方法,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环境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水环境保护》是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的一门课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教学内容、教材更新等难以跟上其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对《水环境保护》课程体系加大了教改力度,如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是否增强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很多年来,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它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合理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可通过考试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然而,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僵化,考试分数重于能力,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3,4]。同样,以往《水环境保护》的课程考试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方面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热情,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在2010级本科生中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考试方式的改革

以往《水环境保护》的考试模式为:期末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期末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题型比较单一、固定,造成学生为分数而学,死记硬背,知识面窄。这样的考试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准确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对《水环境保护》课程的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改革后考试模式转变为:期末理论考试(40%)+期中测评(30%)+ 平时成绩(30%),期末理论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命题结合实例,试题灵活性大,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期中测评中引入实际环境问题,同时引入一些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增加对实践的认识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往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考勤以及作业,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改革后,我们将平时成绩由以前的20%提高到30%,考核内容除了考勤、作业以外,增加了课堂发言及讨论部分,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思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考试内容的改革

《水环境保护》是根据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在水资源保护、评价、规划与管理方面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该课程主要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水环境监测、水环境演化原理、水污染负荷分析与预测、水环境模拟预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等。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以及政策法规紧密相连,以前的考试内容注重的是教材和课堂讲授知识的再现,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存在明显的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倾向。这种考试的命题形式多为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等简单作答的题目,而真正考查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却很少,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考试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考核内容从单纯知识点的考察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方向转变,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的情况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测试试卷中题目的难度加大,死记硬背的题目减少, 同时增加分析应用题等灵活运用的题目。过去的闭卷考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题目只占30%左右,改革后将其升高到60%,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另外《水环境保护》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课程,由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教材无法适应知识的变化,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知识,还应多向学生讲授一些学科相关的国内外前沿知识,把国内外学术动态巧妙融入课程中。考试改革应与课程改革结合进行,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水环境保护》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及思考

考试改革后实行开卷考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考试题型大多灵活多变,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由以前的死记硬背知识点转变为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考试改革后同学们普遍认为,采用开卷考试不仅减轻了死记硬背的负担,而且还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考试成绩有明显的好转。经过本次考试改革,尤其是增加了期中测评,绝大多数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认真查阅资料,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明显好转,能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在考试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这就造成一些学生的依赖心理,平时学习比较放松,比如旷课、上课睡觉、抄袭作业等,对考试产生侥幸心理,养成了不认真复习的不良风气。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并不是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它的使用只是为了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大脑,使他们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必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仍是一个艰苦的长期过程,不能因为采用开卷考试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总之,《水环境保护》考试改革是考试制度的新尝试,作为学生要真正认识和理解考试改革的意义,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样,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与提高以及考核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使考试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婷婷,赵健,姚科,余芳雪,朱彩蓉.四川大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90-193.

[2]高亮.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35-37.

[3]程琴,谢大蓉,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682-683.

篇5:保护环境题目优秀作文

有树木的地方,雨水首先落到树叶上,不会直接落到地面。树叶和枝条能够截住25%的雨水,使这部分雨水慢慢滴到地上。没有被树叶和枝条留住雨水,落到了森林中的枯枝叶上,这些枝叶像一层海绵铺在地面上,吸收了15%的雨水,还有35%的水渗到了土壤里,只有25%的水流出森林。地面上有森林,大雨时,就削减了水灾,我国一九九八年特大洪灾的原因是什么呢?森林减少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水灾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水土的流失,有人做过试验,得到一组数据,暴雨直接打在裸露的地面上,每公顷土地每年溅起的土壤是200吨;如果种上庄稼,则只能测起20吨;如果是草地,那就少得多,只能测起0.1吨,几乎溅不起土壤。从200吨减到0.1吨,这是多么大的差别。这组数据生动地表明了,土壤需要保护,而最好的保护伞是森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完就扔的习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扔,扔,扔,于是被扔掉的东西成了垃圾。把各种垃圾集中起来,其数量之大是令人难以想像的。

篇6:城市环境保护-课程论文题目

1.广州市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2.广州市水污染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3.广州市固体垃圾处理现状调查及资源化利用

要求:1.提交作业要以论文的格式要求,必须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字数3000字以上;

3.第十周上课时点名并提交作业;

4.作业上写明姓名及编号。

提交论文时间:

篇7:环境保护法考试题目

姓名: 单位: 分数:

一、填空(共20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分一般程序、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

2、自动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企业要用人工监测的方法向责任环保部门报送数据,数据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3、环境污染损害提起诉讼的有效期为3年。

4、“十二五”新增的两项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为氮氧化物、氨氮。

5、对于重铬酸钾氧化原理的COD在线自动监测仪器所产生的废液应予以回收并按相关规定集中处理。

6、污染减排主要措施为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督管理减排。

7、根据省环保厅要求,各地应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月审核,并于下一月10日前上报核查报告。

8、《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监察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业务秘密和技术秘密。

9、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逾期不缴纳排污费的,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2%的滞纳金。

10、如果脱硫净烟气二氧化硫显示浓度为10ppm,换算成mg/m3应为28.6mg/m3。

11、城镇污水处理厂氨氮一级B排放标准因水温不同而标准不同,当水温大于120C时,氨氮一级B出水标准值8。

1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辨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讼诉。

13、排污费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14、“两控区”包括酸雨控制区 和 二氧化硫控制区。

15、全国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规定:不准接受被检查者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不准接受被检查者宴请;不准参加被检查者宴请的娱乐活动;不准参与被检查者的营销活动;不准向被检查者通风报信;不准酒后开车、酒后执行公务

16、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应对项目建设过程实行全过程环境监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应与项目的试工同时开始,随项目的试生产而结束。

17、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18、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9、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主要设备或者核心部件、采样位置或者主要设备安装位置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重新组织验收。

20、涉嫌犯罪的案件,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国务院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时间为(c)

A、2002年1月30日;B、2003年6月5日; C、2003年7月1日;D、2003年12月30日

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始施工的B办理排污申报手续。

A:一个月前 B:15天前 C:5日前 D:3个月前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指的固体废物不包括(A)。A.放射性固体废物 B.城市生活垃圾 C.工业固体废物 D.有关危险废物

4、排污费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B 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二个月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对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行政相对人处以罚款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以下列 为标准确定罚款数额。B A.欠缴排污费数额 B.应缴纳排污费数额 C.已缴纳排污费数额

D.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购置费数额

6、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试生产前 C内应向所在地的环境监察机构办理申报登记手续。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7、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应在每个季度终了后A日内,在国家排污费征收公告平台上对上季度国控源排污费征收情况进行填报。

A:25日 B:15日 C:30日 D:10日

8、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种类的有(A)。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吊销营业执照

9、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中,其脱硫产物为C。A、CaCO3 B、Ca(OH)2 C、CaSO4〃2H2O D、CaO

10、环保部门依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日常运行每B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通知国控企业。

A:年 B:季度 C:月 D:半年

11、根据《排污收费管理条例》的规定,以下(B)不超标不收费。A、SO2 B、噪声 C、COD D、BOD5 E、烟尘

12、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B)的罚款。

A、二倍以上 B、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C、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D、二倍以上

1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矿山企业应当采取科学的开采方法和选矿 工艺,减少尾矿、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A)。

A、贮存量 B、收集量 C、出口量 D、综合利用量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执法的主要依据的是(C)A、法律依据 B、标准依据 C、检查依据 D、事实依据

15、《水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B)的污染防治。A.湖泊 B.海洋 C.水库 D.内陆地下水

16、下列那项数据在排污费征收的排污量核定方法方面法律效力处于第一位。(A)A、自动在线监控数据 B、监督性监测数 C、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数据 D、物料衡算数据

17、判断锅炉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超标,计算排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判断是否超标、计算排污量使用的都是实测浓度。B、判断是否超标使用折算浓度,计算排污量使用实测浓度。C、判断是否超标使用实测浓度,计算排污量使用折算浓度。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违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D):

A.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B.缴纳超标排污费 C.停产整顿

D.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19、《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实施罚款处罚的权限,县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可以罚款(E)

A、1 万元以下 B、1 万元以下,超过报上级部门批准 C、3 万元以下,超过报上级部门批准 D、5万元以下 E、法律规定的数额

20、《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D)A、可以在缴纳适当转移费用的情况下转让他人使用; B、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但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稽查工作人员在进行排污费稽查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稽查人员应当回避(ABCD)A、稽查人员与被查对象有亲属关系的。

B、稽查人员与被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

C、由于其他原因,可能影响稽查工作的公正性的。D、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应当回避的。

2、目前,较常使用的环境行政处罚证据种类(载体)主要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环境监测报告和(ABCD)等。

A、证人证言 B、调查询问笔录

C、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D、其他鉴定结论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BCD)事项进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A、警告 B、限期治理 C、挂牌督办 D、罚款

4、《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处分种类不包括:(CG)

A、警告 B、记过 C、戒免谈话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G、拘役。

5、污染源环境监察的形式包括(ACDE)

A、定期检查 B定期巡查、C、定点观察 D、特殊形式检查 E、不定期检查

四、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目前可以征收的排污费费种有污水超标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废气超标排污费、固体废物排污费等。(错)

2、排污单位或者其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所有权单位,应当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验收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有关情况交有管辖权的监督检查机构登记备案。(错)

3、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对)

4、我省一家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了国家重点流域,它的COD排放浓度应当执行100mg/L的排放标准。(错)

5、行政机关实施处罚时,可以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

6、餐饮、娱乐、服务业不需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错)

7、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前,试运行期间超标排放污染物不应缴纳排污费。(错)

8、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程序是:

1、搜集信息

2、现场监察

3、视情处理

4、定期复查

5、总结归档。(对)

9、听证程序只有在实施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给予较大数额罚款(对个人处以3千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等行政处罚时,才需要适用听证程序。(错)

10、环保部门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自被执行人法定复议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

五、简答题(共4题,1-3题每题4分,第4题5分,共17分)

1、简述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哪些情况应当适用于从重处罚。

答:

1、主管恶意的,从重处罚。

2、后果严重的,从重处罚。

3、区域敏感的,从重处罚。

4、屡罚屡犯的,从重处罚。

2、请画出氧化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

3、简述如何通过查看活性污泥的颜色气味,判断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是否正常?

答:运行正常的生化池:活性污泥的颜色呈黄褐色,有泥土气味,泡沫不多,白色,较容易破裂。曝气不足、进水水质偏高、生化不充分、污泥龄短、污泥负荷高,腐败的污泥:颜色发黑,接近污水,发臭,泡沫增多,不易破碎 曝气过量、进水水质偏低、生化过量、污泥龄长、污泥负荷低、无机化的污泥:颜色发黄,接近泥土,气味小,泡沫呈茶色灰色,污泥有可能被打碎。

4、简述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时,应当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排放口规范化情况;(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端建设规范化情况;(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变更情况;(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状况;(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维护、检修、校准校验记录;(六)相关资质、证书、标志的有效性;(七)企业生产工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与自动监控数据的相关性

六、计算题(第一题5分,第二题7分)

1、某厂全年用煤量3万吨,其中用甲地煤1.5万吨,含硫量0.8%,乙地煤1.5万吨,含硫量3.6%,脱硫设施投入率90%,脱硫效率90%,该厂使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钙硫

比1.03,石灰石纯度为90%,问该厂全年共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消耗石灰石多少吨? 二氧化硫产生量=160×(1.5×0.8+1.5×3.6)×(1-90% × 90%)

=160×6.6(SO2产生量)

=1056×(1-81%)

=200.64(吨)

石灰石用量= SO2产生量×100/64×1.03÷90%=1888.33吨

2、某化工厂2012年5月共生产25天,每天生产8小时,全月废水总排口污水排放量为10000吨。市环境监测站出具的监督性监测报告显示:废水总排口:COD排放浓度为300mg/l(排放量3000Kg),BOD5排放浓度为140 mg/l(排放量1400Kg),SS排放浓度为40 mg/l(排放量400Kg),石油类排放浓度为5 mg/l(排放量50Kg);该厂有一生产用锅炉,5月份消耗原煤400吨,监督性监测结果显示:烟尘排放速率:20㎏/h,二氧化硫排放速率:100㎏/h,氮氧化物排放速率50㎏/h,林格曼黑度Ⅱ级;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该化工厂5月份共产生炉渣20吨,废酸渣10吨,其中20吨炉渣和4吨废酸渣送往该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6吨废酸渣送往该厂危险废物处置场填埋处置。(该厂废水排放执行行业标准:COD排放限值100 mg/l,SS:70 mg/l,石油类10mg/l;各污染物当量值:COD:1 BOD5:0.5 SS:4 石油类:0.1 烟尘:2.18 二氧化硫:0.95 氮氧化物:0.95 收费标准:林格曼黑度:Ⅱ级3元/吨煤 炉渣:5元/吨 危险废物:1000元/吨。废水排污费征收单价0.7元/当量,废气排污费征收单价0.6元/当量)

问:(1)该化工厂2012年5月份应缴纳排污费是多少?(5分)(2)该厂存在何种环境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2分)

1、该企业生产小时数:25×8=200小时 废水排污费:

COD排放量:10000×300=3000千克 当量数为3000/1=3000 BOD排放量:10000×140=1400千克 当量数为1400/0.5=2800 COD和BOD只能收一项,取收费额大的COD SS排放量:10000×40=400千克 当量数为400/4=100 石油类排放量:10000×5=50千克 当量数为50/0.1=500 废水排污费为:(3000+100+500)×0.7=2520元 废气排污费:

烟尘排放量:20×200=4000千克 排污费400×0.6/2.18=1101元 林格曼:3×400=1200元

烟尘和林格曼只能收取一项,取收费额高的林格曼

二氧化硫排放量:100×200=20000千克 排污费20000×0.6/0.95=12632元 氮氧化物排放量:50×200=10000千克 排污费10000×0.6/0.95=6316元 固废排污费:

一般固体废物不收排污费,危险废物有4吨不符合规范处置,应征收排污费4×1000=4000元。该厂5月份应缴排污费:2520+1200+12632+6316+4000=26668元。

2、该厂COD排放超标,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故应当责令该厂限期治理,处4200元以上10500元以下罚款。

七、案例分析题(6分)

案情简介:2001年甲水泥厂建成,在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的情况下,每天排放大量废气。致使周围果园受其废气的污染,大量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果农纷纷向当地环保局投诉,要求环保局进行处理。2002年10月13日,环保局监测发现甲水泥厂排放的废气严重超标。2002年10月23日,环保局对水泥厂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1)缴纳排污费21890元,并处以罚款25000元;(2)限期治理;(3)赔偿果农经济损失10万元。果农认为赔偿额过低,不服,以水泥厂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要求果农提供水泥厂排放废气污染果园造成减产主要原因的证据,否则承担败诉的责任。果农提供不出该证据,法院判决果农败诉。

请问:(1)环保局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其理由是什么?

(2)法院的审理是否合法?其理由是什么? 答:(一).环保局的行政处罚不合法。其理由为:(1)其所作出的第1项行政处罚决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2000年4月29日新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3、14、48条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国家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第2项行政处罚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6条和《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作出限期治理行政处罚的,应先由环保局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由当地政府作出决定,而不是由环保局作出决定。(3)第3项行政处罚决定不应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只是环保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对环境民事赔偿纠纷所作出的调解,不应作为行政处罚决定。

上一篇:课程调查报告下一篇:食品中常见毒素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