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卷

2024-04-2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卷(精选6篇)

篇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卷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是()A.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一切环境要素 B.科学研究证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

C.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空间和物质构成的环境要素 D.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且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调节或支配的环境要素 2.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献是()A.《里约宣言》 C.《21世纪议程》

B.《我们共同的未来》 D.《增长的极限》

3.我国《宪法》第一次规定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是在()A.1954年 C.1978年

B.1972年 D.1982年

4.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固体废物综合排放标准》

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项规划的是()A.海域建设规划 C.城市建设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D.区域开发规划

6.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方式属于()A.确认取得 C.转让取得

B.授予取得 D.开发利用取得

7.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A.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危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处理和司法解决等程序。其中“行政处理”一般是指()A.行政仲裁 C.行政调解

B.行政处罚 D.行政裁决

9.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体现的归责原则是()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D.危险责任原则

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B.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氮控制区 C.灰霾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并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1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计罚依据为()A.按照直接损失的1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10万元 B.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 C.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30万元 D.按照直接损失的50%计算,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12.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关闭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闭

13.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歌舞厅发出的噪声属于()A.建筑施工噪声 C.工业噪声

B.交通运输噪声 D.社会生活噪声

14.我国《森林法》规定,用于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基金是()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C.林业基金

B.森林植被恢复基金 D.退耕还林补偿基金

15.在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中,涉及放射工作、辐射应用、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标

准是()

A.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C.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B.核设施流出物监测一般规定 D.辐射防护规定

16.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A.80%以上 C.70%以上

B.75%以上 D.65%以上

17.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工作的部门是()A.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B.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境外的固体废物()A.在交纳一定费用后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B.经批准可以进境倾倒、堆放 C.只能进境处置,不能堆放 D.禁止进境倾倒、堆放和处置

19.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的所有权属于()A.国家、集体或个人 C.国家

B.国家或集体 D.集体

20.《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规定,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包括()A.水生动物资源费和水生植物资源费 B.鱼类渔业资源费和海藻类渔业资源费 C.海洋渔业资源费和内陆渔业资源费

D.淡水渔业资源费和海水渔业资源费

21.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A.矿区污染治理 C.矿产资源开采

B.矿区生态补偿 D.矿产资源勘查

22.依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经批准可以从事旅游活动的区域是()A.核心区 C.实验区

B.缓冲区 D.外围地带

23.经常采用“框架条约+议定书+附件”模式的国际环境条约是()A.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 C.双边环境条约

B.区域性多边环境条约 D.双边或多边环境协定

24.为实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社会制定了()A.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 C.1997年维也纳议定书

B.1997年京都议定书 D.2000年卡塔赫纳议定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除了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守的特殊原则有()A.综合性原则 C.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E.技术性原则

2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A.由政府政策决定

B.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特有 C.体现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 D.适用于所有的法律部门

E.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27.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其具体规定包括()A.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D.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E.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向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进

行申报登记

28.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固体废物包括()A.工业固体废物 C.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E.放射性固体废物

29.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污染海洋环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可以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生态破坏情形是

B.城市生活垃圾 D.危险废物

()A.破坏海洋生态 C.破坏海洋保护区 E.破坏海岸工程

30.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A.可使用性 C.整体性 E.有限性

31.依照我国《水法》规定,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资源是()A.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地下水 B.流经农村集体组织的河流中的水

C.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 D.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湖泊水 E.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中的水

32.国际环境法实施手段中的“命令-控制措施”包括()A.环境标准 C.风险评估 E.限制或禁止性措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刑法》关于制裁环境监管失职人员的规定。34.简述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定义及其作用。

35.简述我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征地审批权限的规定。

B.环境影响评价 D.许可证 B.相对性 D.地域性 B.破坏海洋工程 D.破坏海洋水产资源

36.简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4条至第12条对缔约方具体义务的规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题8分,第38题12分,共20分)37.不当的资源开发及其建设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制定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法规,199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水土保持法》。试论《水土保持法》就开发建设活动规定的水土保持措施。

38.我国环保法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环境影响报告书载明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在实践中没有具体落实,环保部门也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事实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立的“三同时”制度就是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对策和措施的重要保障。试论“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违反“三同时”制度的行政法律责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小题14分,第40小题6分,共20分)39.A矿业公司通过私设的暗管向邻近的河流超标排污,被附近的养殖户及居民屡次投诉并受到环境保护部的点名批评。但由于A公司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和排污费缴纳大户,当地政府和环保局并未依法要求A公司采取整改措施。2010年6月的某一天,A公司邻近的河流散发出刺鼻的异味并出现大量死鱼现象。附近养殖户纷纷向当地环保局反映A公司私设暗管并偷排未经处理的污水的情况,要求环保部门责令A公司拆除暗管并治理污染。但环保局主管局长张某既未指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也未采取任何其他措施。2010年7月初,当地连降大雨,A公司污水池中储存的大量污水在雨水的冲击下通过其私设的暗管溢流至邻近的河流,致使下游养殖户养殖的300多万公斤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

问:(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管理制度,本案所描述的污染事件属于哪一级突发环境事件?依据是什么?(2)根据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于造成本案所属级别的污染事故的企业,应当如何计算罚款?(3)A公司认为:污染事故是天降大雨造成的,属于不可抗力,因此其无需赔

偿养殖户的经济损失。A公司的抗辩是否成立?为什么?(4)A公司和当地环保局主管局长张某是否已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罪名分别是

什么? 40.2009年2月,云南某县村民武某未经批准擅自闯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猎。进入保护区后,武某发现前方有一只老虎,遂隐藏在树丛中用随身携带的枪支将老虎打死。后经鉴定:武某所杀的老虎是一只印支虎,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问:(1)本案中武某是否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如果构成,具体罪名是什么?(2)对于本案,政府是否有权要求武某就其杀害老虎的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向国家

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02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D 2.B 3.A 4.A 5.C 6.C 7.A 8.C 9.B 10.D 11.C 12.B 13.D 14.A 15.D 16.A 17.B 18.D 19.B 20.C 21.D 22.C 23.A 24.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5.ABCD 26.BCE 27.ABD

28.ABCD

29.ACD 30.ABCDE 31.CE 32.A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1)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1分)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1分)

(2)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1分)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1分)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作废的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1分)

【评分参考】第一点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富士康、徇私舞弊三项,答出任何一项或意思相近即可给1分。

34.(1)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区的自然属性(1分)并结合社会需求(1分)确定的各类海洋功能区(1分)。

(2)海洋功能区划能全面反映海域的功能类型,(1分)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分)。

35.(1)重用基本农田、(1分)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1分)其它土地超过70公顷(1分)的都必须由国务院批准;(1分)

(2)征用上述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1分)

36.(1)缔约方应制定交定期公布和修订向缔约方大会提交的有关所有温室气体的各种人为排放“源”和各种“汇”的清除国家清单,(2分)以及实施公约的措施。(1分)

(2)奉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不同的缔约方规定了不同的义务。(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小题8分,第38小题12分,共20分)

37.《水土保持法》要求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活动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

(1)从事林业活动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1分)采伐林木应当采用合理采伐方式,严格控制皆伐,对采伐区和集村道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在采伐后及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在林构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必须有采伐区水土保持措施;在5度以上地址上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分,以上三小点,答对任意一点,即可给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2分。)

(2)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1分)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存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在铁路、公路两侧地界以内的山坡地,必须修建护坡或者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控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2分,以上三小点,答对任意一点,即可给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2分。)

(3)开办大中型工业企业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1分)企业排序的剥离表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因采矿和建设使植被受到破坏的,必须采取措施恢复表土层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1分,以上两小点,答对任意一点的,就给满分1分。)

【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

38.(1)“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

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3分)“三同时”制度的初等应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成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的环境管理制度。(1分)

(2)“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在进行主体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审制度,(1分)并且防潮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1分)建设项目中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1分)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的合格证后,该环境保护设施方可正式投产使用。(1分)非经审批部门的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1分)(3)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责任:试生产对调项目其环保设施示与主体工程同时投放试运行的,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上罚款;(1分)试生产超过三个月,未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责令其限期办理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1分)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使用,可处10万元以下罚款。(1分)【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小题14分,第40小题6分,共20分)39.(1)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本案属于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分)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的条件之一是“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1分)本案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符合该项条件。(1分)

(2)根据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1分)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2分)(3)A公司抗辩不成立。(2分)在本案中,该公司私设暗管是导致最终发生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2分)该公司不能免责。(1分)

(4)A公司和张某均构成犯罪。(1分)A公司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1分)张某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1分)

【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40.(1)构成。(1分)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分)

(2)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猎杀野生老虎就侵犯了国家的所有权。(1分)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1分)因此,政府有权要求武某承担赔偿责任。(1分)

【评分参考】对答案的表述,只要意思相近,即可相应给分。

篇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卷

(十)1、2、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综合性环境基本法是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法》

3、《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

4、水质标准

5、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物物相关”律

6、广义的环境管理指+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8、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

9、国家对环境保护技术项目的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体现了环境保护制度。

10、当事人对由于破坏环境受到的行政处罚不服的11、国际标准组织简称:ISO12、环境诉讼中,1314、中国最早对固体废物进行的管理方式是综合利用

15、太阳能热水器体现了,自然资源的16、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

17、西周时期的“勿伐树林”的禁令,是关于方面的立法

18、单选:

19境质量标准。

20、解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21、22、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23、中毒3人以上,50人以下属于,较大环境事件。

24、野生动物进出口许可证属于许可证

要求运输过境的动植物事先必须经过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同意

25属于三类空气质量保护区

26、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的具体方法,由

27、体育场馆区不属于噪音敏感建筑物集中区

28、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由组织

29、水力发电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可使用性

30、关于“森林保护”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31、《渔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设渔政监管机构

决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的机关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专门针对渔业制定的水质标准是

32、发生动植物疫情后,疫区的划定,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

单选

(四)3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范围的广泛性和保护对象的多样性体现了环境保护法的综合性

34、“零增长”理论在首次提出

35、建国初期的环境法主要保护的是自然环境

36、从开始,治时期。

37、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

38、环保部门制作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码等体现了

39、对环境行政处罚不服之诉属于环境行政诉讼司法审查之诉。

40、居于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核心地位的是41《海洋保护法》使用的范围、海洋不可以适用《水污染防治法》

海水不属于《水法》规定的水资源

4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43、44、危险化学品分为

易燃气体,爆炸品,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液化气体,腐蚀品,氧化剂

45、将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的活动成为

46、《水法》规定的管理体制是

47、对退耕还林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48、矿产资源法的核心问题是采矿权

单选:(八)

49、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2亿

501998年将《环境法》统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51、“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出自

52、由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行政法规》

53、环境规划中,长期规划为5年,短期为2--3年

54、中央环境管理部门是

55、海洋水质分为四类

56、商店播放的高音乐曲属于:生活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属于:施工噪音

汽车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工厂机器设备噪音属于:工业噪音

57、人类的生产消费成为了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

58立法的范围

59、我国森林地的平均 净生长率为60、《草原法》规定的收费是草原植被恢复费61、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成为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的形成阶段

单选:

(二)62属于无线资源63、64、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

1、物,是指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

2、行为,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应当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一)1、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

2、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3、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限制性要求?

(一)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要求

2、耕地总量限制要求

3、明确土地用途要求

4、下级规划依据上级规划要求。

简述《南极条约》的宗旨:

(一)1、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2、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的目的而使用

3、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调查、研究

4、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许可证管理”的程序:

(五)1、申请

2、审查

3、决定

4、监督

5、处理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

(五)1、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2、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3、环境标准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

(五)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

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损害的结果。

3、“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自然生态的迫害)为媒介,影响、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

(五)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

2、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农村地区

3、特定工业区

“生态平衡”的概念:

(七)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功能、生物种类的组成,各种群的比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体系—的构成?

(七)1、宪法关于环保法的规定

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4、环境标准

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法律规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类:

(七)1、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I 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3、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区及旅游区

4、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七)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障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 与 开发复垦地相平衡

“自然资源费”的形式有哪些?

(六)1、开发使用费

2、补偿费

3、保护管理费

4、惩罚性收费

对“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六)1、对“固体废物”

2、对“固体废物”

3、对“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

“环境违法,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六)1、行为违法性

2、行为有危害后果

3、行为人有过错

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四)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环境。

2、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生存、发

展。

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原则?:(综、规、区、预)

(四)1、综合性原则

2、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3、区域原则

4、预测性原则

“三同时”制度的含义:

(四)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自然开发等以及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项目,其中防治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

“环境科学”的任务:

(四)1、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2、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3、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像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三)综、共、社、技

1、综合性

2、共同性

3、社会学

4、技术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的含义是:

1、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中,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法律要实现的理想目标。

2、用新的发展观,取代旧的发展观。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

(三)国家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设置,工业布局等,进行总体安排,以

1、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作用:

(三)1、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环境的分类:

(二)1、按形成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2、按功能分,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3、按范围大小分,室内,村镇,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环境等

4、按不同要素分,大气,水,土壤,地质环境等。

环境管理概念:

(二)指国家采用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的特点:

(二)环境管理需遵循下列原则?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原则?:(综、规、区、预)

(二)1、综合性原则

2、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3、区域原则

4、预测性原则

对海洋生态有影响的行为的管制措施:

(二)1、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要进行科学论证。

2、开发海岛及周边海域的资源,要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3、在沿海建设防护措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

4、鼓励发展生态渔业。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二)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与资源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规范,的总称。

《国际环境法》的特点:

(二)1、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2、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与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

3、具有拘束力

4、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环境标准的作用:

(九)1、环境标准是制定 国家环境计划、规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标准是

3、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

环境噪声的特点:

(九)1、具有无形性,多发性。

2、具有影响上的局限性、分散性、暂行性。

3、危害性,以及危害的不易评估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

(九)1、可使用性

2、相对性

3、整体性

4、地域性

5、有限性。

土地资源的特征:

(九)1、固定性

2、整体性

3、生产性

4、有限性

篇3:浅析环境与资源保护

1.1 环境与资源保护理论

环境保护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资源环境的产生是由是人们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对认识的一种深化, 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1]。

1.2 海陆空污染

海陆空污染, 是海洋、陆地、空气的污染的简称。海洋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工厂排出来的污水化学物质, 农业耕田用的化肥和杀虫剂, 核电站泄露出来的核燃料, 矿场泄露的酸碱性的溶液;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令海洋湖泊受到不同程度较大的污染, 另外由于海洋湖泊里的水都是不断地流入流出到不同的区域, 所以海洋的污染范围很广, 传播速度快, 污染时间也很长, 很多时候一旦受到污染会引发相当长时间的社会恐慌[2]。陆地污染主要是指垃圾的污染, 这个问题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尤其显得突出。

2 现今资源环境受到的挑战

环境资源保护一直是社会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21世纪以来工业发展迅速, 人们慢慢沉醉于科技发展的成功而逐渐忽略对环境的保护,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资源保护挑战最显著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气候反复无常,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环境

气温异常升高, 海平线上升, 南极冰川融化等等都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无可预计的威胁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 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温室效应”是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关注给人类带来不可估计的重大生命财产威胁[3]。

2.2 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资源的消耗, 给环境带来超重的负担

不顾后果片面追求城市化进程的弊端已经逐渐涌现出来了。随着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开发商为了更大的土地利用率和赚取更多的利润, 不惜铤而走险, 围湖造田, 过度砍伐树木, 破坏动物的家园;工业厂肆意排放浓烟、化学物质到空气中, 导致PM2.5超标, 城市热岛效应等灾害, 令大城市的生活条件越发恶劣。另外, 城市垃圾日益增多, 垃圾堆填区的不堪负荷也令人堪忧。

2.3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毫无节制的捕捞加快鱼类的灭亡。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集, 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60%的人口分布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很容易使一些脆弱的地区失衡。

3 讨论环境资源保护对策

3.1 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环保财政投入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环保事业, 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事业, 不仅是个人, 更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重视环境执法、环境立法, 对于全社会的综合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 就需要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 普及环境法的知识, 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工业生产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相关部门责无旁贷, 应当定期定量, 不定向地抽查有关企业, 打击毫无节制的放射性物质、污水等有毒化学物品投放到空气, 湖泊, 土壤中。国家应加大环保事业的财政投入, 鼓励企业安装节能设施以及其他的排污系统。同时,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是净化市场规律, 约束企业行为的特效药[5]。大力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打击不计环境代价的利润为上的经营理念,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3.2 普及环保节能新概念, 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 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 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 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

3.3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 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 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6]。

4 结论

环境资源保护永远是人类离不开的话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不仅对个人的发展, 乃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海陆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出, 资源滥用滥开采的现象层出不穷, 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日益增加, 这不仅给我们当代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失, 更有可能对我们的子孙埋下了随时引爆的炸弹。因此, 保护环境, 合理开采利用自然资源, 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只有完善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普及环保意识教育,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的环境才能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Contini P, Sand P H.Methods to expedi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International ecostandards[J].Am.J.Int'l L., 1972, 66:37.

[2]肖翠仙, 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 (01) .

[3]邓庭辉.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J].环境科学动态.2004 (02) .

[4]王春艳, 崔星华, 张玉芳, 刘志光.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 (04) .

[5]袁晓玲, 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0 (05) .

篇4: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关键词:秸秆焚烧;利用;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因而“环境”成为了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汇。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和刚刚过去的抗战70年阅兵式,北京周边省份全部加入到“空气保卫战”中,实现了蓝天工程。由于前些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旷日持久的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多个城市,现在环境治理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些省市已把环境质量考核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作为政协人资环委员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奔走呼号。近期到农产区调研,就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如何治理和利用的问题,对一些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秸秆焚烧成因与综合利用

(一)秸秆焚烧之祸的成因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原来生产水平低的时候,农作物产量低,随之产生的秸秆也少。农民用不上煤和电,除喂养牲畜和积肥外,基本全用于烧水做饭。现在由于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农业废弃物也随之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现状是工业化利用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妇孺,严重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也让秸秆利用在打捆、运输等初级环节就受到劳动力的限制。

(二)秸秆再利用价值非常高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作为肥料、饲料、基料、原料和燃料利用的农作物废料,作为未来新兴的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商业化利用价值,它可以逐步替代不可再生、高污染、低效率的一次性化石资源。生物新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发展空间不容小觑。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

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简单来说:作为肥料和饲料,适合农户和养殖户操作;作为基料,适用于生产食用菌企业;作为工业原料,可用于造纸、制造酒精、建材和一次性食品包装盒等产业发展;作为燃料,可直接用于发电节约煤炭资源;作为新型能源原料,可以利用发酵制取沼气、生产新型燃料等。总之,秸秆在农业废弃物中可综合利用途径非常广泛。

二、秸秆利用是社会永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随着人类上千年的开采使用,地球上资源日渐枯竭,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人文环境的破坏。实践证明,农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既节约能源资源,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废为宝。以山东龙力生物科技公司(国内上市公司代码002604)为例,该企业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功能糖、淀粉及淀粉糖等产品,并循环利用功能糖生产中产生的玉米芯废渣生产第2代燃料乙醇新能源产品,并将“吃干榨净”后的废渣再利用生产隔热保温建筑材料,取得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类企业的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目前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的典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保护好环境和资源,让民众呼吸上洁净的空气远比单纯GDP增加更有意义。

三、秸秆焚烧治理需要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共同来完成

(一)秸秆焚烧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秸秆焚烧治理是一个讨论了许久的话题,坊间、网间、两会期间、科研单位、政府部门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对于秸秆焚烧问题,各地都重拳出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通过建沼气池、建发电厂等措施开发秸秆再利用,然而每到粮食收割时节,焚烧现象依旧频现,为什么秸秆焚烧是一个屡禁不止的问题。这说明看似简单的秸秆焚烧问题背后,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链条、多行业的系列问题,绝不是靠环保部门或乡镇一级政府单兵突进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是一纸文件、一个禁令、一份责任状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和“微观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完成。

以往全国各地在秸秆焚烧问题上,基层政府部门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进行惩处,虽说行政手段的“蹲、守、抓、堵”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巨大的行政成本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易引发民怨。这说明单靠环保部门和乡镇一级政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以往专家、学者发表的观点基本上是站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或农村现状来谈,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乏协调性。由于这种局限性,造成了部门各行其是,各扫门前雪,形不成一种合力,治理只是在局部产生作用,达不到根治的效果。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事情不可能单靠一个部门就能来完成,要达到根治,就必须是一个由多主体参与的具有系统性联动的集体行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靠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由政府引导,借助市场手段,调动农民和社会经济组织多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各炒一个菜,共办一桌席”才能发挥出合力的功效。

(二)秸秆焚烧治理需要用“组合拳”来完成

秸秆作为一种可以广泛利用的资源被破坏从而形成祸患、且久治不愈。这种现象说明,秸秆焚烧治理绝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更要靠扶持政策的推动和借助市场手段来完成。从经济利益上讲,秸秆是否焚烧的关键在于农民利益和秸秆利用企业的利益。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所以秸秆治理要在法治建设的同时,运用好政策,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价值取向来引导农民,用“疏”的方式把农民的秸秆负担转化为农民的秸秆利益。

我认为秸秆焚烧治理的总体思路应该是:1、统一思想认识,解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有些地方政府在秸秆焚烧问题上缺少规划,平时不作为,到了农收季节才开始抓禁防工作,主要采取行政处罚方式解决眼前问题,重“堵”轻“疏”。许多地方注重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类小微企业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虽不能带来巨大的税收效益,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会产生非常好的社会效益,近,可以为农民增收,解决污染问题;远,则是为后人保护资源和环境,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工程。2、解决好制度设计问题。把中央部委相关的条状法规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块状行政政策密切结合起来。治理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要靠各部门协调,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来完成,以往存在的部门不配合,互相推诿,各行其道的问题,要靠“顶层设计”来消除这种障碍,提升办事效率。3、解决收集秸秆储运问题。秸秆收集储运问题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这个关键性问题不解决,谈其大规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都是一句空话。4、解决利用滞后特别是工业化利用滞后的问题。目前农业保持持续稳产高产,农业废弃物增加与综合利用滞后形成矛盾,在宏观上需要用政策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注重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5、扶持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以规模化推动机械化,解决无劳动家庭秸秆捡收、运输困难的问题。6、解决涉农政策碎片化问题,对现有涉农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资金进行整合归并,调整投入方式,使秸秆焚烧治理和农民增收之间形成直接关联关系,为环境保护制定激励性政策。7、解决好农机具生产企业的发展问题。国内农机具生产技术存在留茬过高,多数没有秸秆粉碎抛撒装置,压块技术不能达到秸秆收储的需要,对秸秆利用的后续环节产生影响,同时也存在价格和农民收入不配比的问题,通过对先进机具奖补的促销方式,淘汰落后机具的生产。8、把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整体规划工作中,在产地考虑秸秆收集半径的问题,合理配置建立秸秆利用企业,节约收购运输成本,使行业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科学的补助政策是秸秆焚烧治理的“发动机”、“助推器”

秸秆综合利用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单纯从经济角度看,目前企业经营和农民利用的积极性都是很低,有些只能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也就是说治理秸秆焚烧问题单纯依靠行政禁令或市场手段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才能完成。在财政资金存量既定、增量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地方财力较差的地区,怎样行之有效的运用补贴政策,把解燃眉之急转化成为长效治理机制。

(一)加快推进财政补助政策的完善

政府补助有利于催生行业的兴起,政策带动市场,市场引导产业。目前各级政府都在探索、研究和调整财政支农惠农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制度创新,整合已有的涉农政策,废止一些重复和低效的补助形式。2014年,财政部已出台专项补助新政,合并和废除部分项目,整合将让补助政策更加科学规范,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我认为在整合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同时,还应调整扶持方向,凸显社会发展新需求。目前财政的涉农补助主要体现在农业增收上,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虽然也有沼气和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项目,但从项目和资金数量上都占比很小,政策面对生态农业和环境方面的投入甚微,起不到放大财政资金调控作用的功效。

要完善财政补助政策,首先要解决涉农政策碎片化和投入方式问题。有些地方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每亩按照8至12元不等的标准给予补贴。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用人成本远远大于补贴,如果做到秸秆的机械化还田,农民还要拿出数倍于补贴的钱才能完成。类似这种补助结果是政府掏了腰包,农民还不满意,效果还没达到。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助资金也存在投向问题,补助对接项目主要流向了当地较有影响的成熟企业。对于那些投资大、周期长、微利甚至亏损的秸秆利用企业,政策推动力度不够。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仅凭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很难做到,必须在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做到政府为主导,科学运用行业补助政策,妥善解决农民利益和秸秆利用企业的效益问题,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界定政策的支持范围

要破解秸秆焚烧之困,首先要从政策面上研究制定秸秆焚烧治理体系的支持范围,以保护农民利益和促进秸秆利用企业健康发展为基点设立补助项目。总体框架:一是以价格为杠杆,把秸秆回收当作农民增收点。仿照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制度来激励秸秆回收,防止经营公司压价,挫伤农民积极性;二是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在粮食收购站附近建立秸秆回收站,把粮食收购和秸秆回收结合起来;也可建立秸秆垛储集散地,由政府组织清运,解决家庭收储运输困难问题,为工业化综合利用提供条件;三是研发补助。支持生产厂家研发、生产便于操作、有利于秸秆回收利用的低成本农机设备,通过对先进机具奖补的方式,淘汰落后机具的生产;四是农机具购置补助。结合现有农机购置补助政策,增加以旧换新等内容,提高补助标准,让农民少拿钱、办大事,促进机械化的推广普及;五是采取“以奖促治”的方式,制定切实可以达到设计效果的补助政策,直接奖补低茬收割或粉碎还田的农户,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六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体推进对农业田间道路的整修,保障机械设备能够到达田间地头,提升机械化操作空间;七是结合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政策,制定适合秸秆综合利用生产加工企业的支持政策,为秸秆回收利用打开通道。

为促进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最近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上调,可从提高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奖补资金对接秸秆综合利用的各个环节,解决农民利益和企业生产成本这一关键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优先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发展。

综上所述,破解秸秆焚烧之困,有赖于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去解决,有赖于依法治国和政府扶持政策的结合来推动,有赖于社会各界的投入和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来完成。当农业废弃物可以变成农民和企业增收途径时,相信秸秆就再也不会被付之一炬。

治理秸秆焚烧,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地农民,赢得一片蓝天。

篇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不足及其重要性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摘要】

现如今很多地区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无节制的开发资源,造成自然资源极大的短缺,并且因为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不重视,并且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现如今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的焦点,而我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大国来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起步比较晚,对环境和资源的认识不深,并且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加上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如何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就变得极为重要。

【关键字】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缺陷、必要性、建议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制定起步比较晚,而且我国历史以来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加上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环境相关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跟不上社会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现实越来越突出。除此之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退化以及资源浪费、枯竭和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就变得极为重要。“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渐趋严重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许多传统科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研究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的技【1】术。”

一、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需完善的原因

前不久我国出现的全国范围内长时间持续的雾霾天气,北京的污染尤为严重,经有关人士调查,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为447,为有毒害,pm2.5细颗粒物浓度竟然达到了420.0,这些数据足以显示北京污染之重。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当今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现代意义的环境问题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防治现代环境问题的现代环境法也就随后诞生了。而环境基本法、环境法典和其他起环境基本法作用的综合性环境法的诞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4】”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地球气候最突出的特点。世界22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仅仅从大气来说,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地排向大气层,今天人类甚至改变了65万年来大气的组成,二氧化碳现在达到了387PPM,比工业化前高了38%,地球气温一年比一年高,极端天气频频出现,南北极冰川融化超出预计,许多物种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联合国环-7-境规划署报告认为到2050年,全球变暖每年造成3000亿美元的损失。气候是没有国界的,污染也常常是没有国界的。据相关机构预计,我国70%左右的能源是煤炭,加上石油等,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的绝大部分,200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取代美国成为第一。环境保护的责任不言自明。再回到国内,我国现已查明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石不足5%,铝土矿不足2%。人均矿产资源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草地资源约为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约为四分之一,人均森林资源约为六分之一,人均能源占有量约为七分之一,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十分之一。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目前我国钢铁、电力、水泥等高

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20%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至25%左右。近年来,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壁垒”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这也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就变得极为重要。

二、现行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由于国家迫切追求经济的发展,一味的追求利益,在很多法律的制定方面比较重资源的开发,往往忽略了环境的保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

(1)当代社会出现的新环境问题无法可依,未恰当及时修改和补充。中国自2001年正式成为WTO成员后,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就环境方面而言,中国面临着来自于他国单边环境措施对中国产品市场准入的潜在或现实的威胁。据国家环保局透露,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70%进入中国,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却没有相关规定来约束新的垃圾的侵入。2005年11月22日哈尔滨市因为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国间发生爆炸导致江水污染停止供水4天。虽然现行《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治作出了相关规定,如第二十九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但是这种“出现一个,治理一个”的方法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护法的修改和补充,既要及时,又要慎重。及时才能使法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法的体系的协调一致,消除法的弊端,有益于执法、司法、守法的进行;慎重,才能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另外,现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中有应当及时修改或补充而长时间得不到修改或补充的:比如:现行法规本身是暂时的和试行的,以便从暂时和试行的形式过渡到正式的形式。还有,由于立法时考虑不周,现行法律中有不科学之处,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带来明显甚至较大的弊端,如难以执行、适用、遵守,因而有必要修改、补充;还要注意法制统一原则,一个重要的新法出现了,或一个重要法修改了,地方法规及时随之法修改或补充,与宪法,国家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持一致。较大的市级地方法规要与省级地方法规一致。地方性法规之间以及地方性法规和其他的地方性法规也要注意协调一致。

(2)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都过分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轻保护。《环境保护法》第1条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作为一项立法目的《森林公园管理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森林公园管理,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都过分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轻保护,且体现不出对下一代利益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这是不符合现代环境立法趋势的。概括和比较分析世界各国环境立法关于目的性的规定,不难发现以美、日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环境立法目的上的规定体现了当代环境理念的基本要求,在立法目的的理念上逐步树立了生态利益优先的现代环境价值观,将保护目标已扩大到保护未来时代人类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缺少正确价值理念的支撑,从而难以从整体上自始至终的贯彻好保护。因为在一系列立法的过程中,目的的设定才是第一重要的,它是立法者将一定

社会价值观在成文法上所作出的表现和反映。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则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制定的。因此,价值观是制定和实施法律、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指导原理和理论基础。

(3)从颁布时间上看,大多数环境保护法是应急立法,有较强的工具性。比如:颁布于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于198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些都是在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前颁布的,未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其中。更不用说科学发展观思想了。有些像1994年颁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法》,虽然在1992年之后颁布,但是也未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其中,而且这些法规本身存在着大量不适应保护资源的诸多有待进一步修改之处。由于我们国家对环境不太重视,比较重视资源的开发,导致了环境保护法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特点。

1、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中自然资源的缺失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此条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是基础和直接的目的。第二,保障人体健康,这是环境法根本的目的,是最终目标之一,它强调人的利益。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即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环境法的最终目标之一。该立法目的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根本法,立法目的中没有明确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立法目的狭隘导致该法的立法目的对该法的基本原则和其他条文的指导意义有限,使《环境保护法》对自然资源单行法律的指导师出无名。其次,立法的指导思想已经过时。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改革目标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运用经济杠杆和间接调控,有着计划经济烙印的《环境保护法》已严重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再次,没有体现现代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很多法律中都没有体现出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及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但是《环境保护法》它只仅仅体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而没有体现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口以及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法律调整的范围狭窄,不全面,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保护环境也没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怎样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

(1)尽快完善我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国外综合性环境法关于公众参与的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环境基本法制定的启示 国外综合性环境法关于公众参与的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环境基本法制定的启示【2】”,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方法。中国需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尽快完善。我国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已经落后,不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比如: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法律界存在激烈的修废之争。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认为应从如下方面进行制度完善:首先,明确宣示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宗旨,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地位;其次,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原则,确立处理环境保护中的政府与市场、公权与私权、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原则,明

确国家环境管理权力与公民环境权利的配置方式;最后,完善环境责任制度,明确规定责任的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规定环境法律责任的社会性、公益性判断标准。让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更加完善,更有效的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更好的节约资源。

(2)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做出对应的措施,及时制定新的法律,以免当新环境问题出现时,没有对应的法律可依。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行预先评估,或者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后果进行分析,即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或环境后果包括对各种环境因素或者环境介质的影响、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有时还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各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环境法的科技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当代决策方法的重大发现,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础之一,是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顺利推广和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证作用。

(3)提高立法质量。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在立法上可能由于立法时间比较短暂,在指导思想、观念,立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克服环境立法的“缺陷”,切实提高环境立法质量,很多人认为在立法中重点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法制统一,坚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扬环境立法民主,法律法规完整和可行,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就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全面统筹的原则,遵循法制统一。确立环境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即环境管理机构来承担知道和协调任务,通过立法明确有关机构的设置、分工、职责和权限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并逐步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地方环境立法要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发,坚持为保护环境服务,强化环境管理,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知道思想,以环境的保护为环境保护立法的重点,具体说来要坚持实现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科学预见基础上超前立法,以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强化污染责任制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地方立法应将国家立法中污染者与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

【结论】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制定出完善的法律。但是面对全球和我国国内的现实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修改《环境保护法》,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公众参与既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3】”。不仅是社会

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作为一位合法公民,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保护环境,不浪费资源。学习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知识,宣传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自己做起。

参考文献【1】《关于环境科学文献分类的研究》 白国应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年05期

【2】常纪文

《中国环境法制》

【3】常纪文

《中国环境法制》

篇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真题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C.《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4.由我国首创的防止新污染产生的法律制度是(A)

A.“三同时”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美国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5.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排污者可以申请减缴或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C)

A.被评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 B.经营亏损、资不抵债的C.遇有不可抗力和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 D.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6.从狭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税是指(A)

A.矿产资源税B.土地使用税C.林特产品税D.水产品税

7.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B)

A.浓度控制制度 B.总量控制制度 C.源头控制制度 D.末端控制制度

8.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D)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 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

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 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B)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C)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B)

A.20分贝 B.15分贝 C.10分贝 D.5分贝

14.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C)

A.90天 B.180天 C.一年 D.两年

15.依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于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外围地区,应当划定(C)

A.特别保护区 B.特别限制区 C.规划限制区 D.规划保护区

16.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审批机关是(A)

A.国务院B.国务院环保部门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7.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水资源规划分为(D)

A.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与流域专业规划

B.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区域专业规划

C.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

D.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和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18.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国家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是(A)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B.森林生态补偿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 D.林业基金

19.依照我国《渔业法》的规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B)

A.以捕捞为主 B.以养殖为主C.以加工为主 D.以扶持为主

21.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依法转让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使用权的限制条件是(D)

A.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B.不得将其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C.不得将其作价入股 D.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22.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机构是(B)

A.国务院林业部门B.国务院环保部门C.国务院农业部门D.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

23标志着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基本建成的国际法文件是(A)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伦敦倾倒公约》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D.《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C)

A.生物环境 B.生活环境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3.狭义的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B)

A.人文环境的破坏 B.自然环境的破坏C.大气质量水平的降低 D.水体污染

4.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D)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C)

A.以人类为中心 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C.以环境为中心 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是(C)

A.《里约宣言》 B.《21世纪议程》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斯德哥尔摩宣言》

7.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D)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 B.以人为本C.切实保护环境 D.公众参与

8.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A)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验收

C.同时规划、同时投资、同时建设 D.同时投资、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9.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中的经济刺激措施有财政援助、税收和(B)

A.征收排污费 B.低息贷款C.征收超额排污费 D.政府拨款

10.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法定取得、强制取得和天然孳息与(A)

A.自然添附 B.继受取得C.原始取得 D.传来取得

11.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D)

A.排污费 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C.自然资源承包费 D.自然资源税

12.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C)

A.中国 B.美国C.日本 D.英国

16.土地资源的特征有固定性、整体性、生产性、有限性和(D)

A.价值性 B.不可再生性C.自然性 D.不可替代性

17.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包括(B)

A.淡水和海水 B.地表水和地下水C.饮用水和非饮用水 D.生活用水和其他用途的水

18.我国《森林法》规定的林业建设方针为: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A)

A.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B.封山育林,永续利用C.采育结合,以育为主 D.封山育林,有序利用

19.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形式租赁给乙企业使用50年。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的归属是(D)

A.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B.乙企业拥有5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

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只能归国家所有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在环评文件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B)

A.7日 B.10日C.15日 D.30日

1.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B)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制定于(C)

A.1979年B.1983年C.1989年D.1999年

5.下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

A.它主要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也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物质关系

C.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D.它是受自然因素制约的思想社会关系

6.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地方司法机关

7.首次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是(B)

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行政许可法》

1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C.防治煤烟型污染D.防治臭氧层破坏

14.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首要原则是(B)

A.无害化B.减量化C.资源化D.当量化

17.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B)

A.谁收益,谁复垦B.谁破坏,谁复垦C.谁占有,谁复垦D.谁使用,谁复垦

18.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D)

A.经济优先B.社会优先C.技术优先D.生态优先

19.野生动物按保护程度可分为(C)

A.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B.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C.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D.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水土流失的民事侵权责任实行(C)

A.过错责任制B.过错推定责任制C.无过错责任制D.公平责任制

21.我国《草原法》规定,草原所有权属于(C)

上一篇:市场营销:平台营销和伙伴关系(platform&partnership)下一篇:雁山中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