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2024-04-16

《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共6篇)

篇1:《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后任审计人员可向前任审计人员了解审计重要性水平。

2、被审计单位保管应收票据的人不应该经办有关会计分录。

3、审计人员在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准确性时,如被审计单位从关联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不予查实。

4、存货期末盘点是被审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审计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审计人员分析企业投资业务管理报告上为了判断企业长期投资业务的管理情况,因此属于符合性测试的内容。

二、单项案例分析题

1.从哪些迹象可以发现企业存在出租出借账号问题?

2.如果审计人员在审查申泽公司的所得税金额时,发现该公司采用的计税标准是27%的税率。你认为存在什么问题?违背了税法的哪项规定?董平应如何提出审计调整意见?

三、综合案例分析题

1、[资料]某合资企业中方通过当地甲公司对该合资企业投资。验资时,审计人员审查有关投入资本的记录为:

甲公司垫付合资企业原材料采购货款10万元。借记“原材料”,贷记“其他应付款——甲公司”。(相关内容见平时作业)

设计目的:帮助学员掌握和理解验资业务的注意事项。

练习要求:思考验资过程中该注意的常见的舞弊问题。

2、如果本案例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数据,若银行对账单中,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项234000元经与银行日记账核对后已于1月3日收妥,那么是否还应调整企业12月31日银行存款数?

四、问答

1.货币资金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对银行存款进行函证? 当银行存款余额为零时是否还需要向其开户行发函?

篇2:《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B

2、A

3、C

4、D

5、D

6、A

7、B

8、C

9、A l0、C11、B l2、D l3、C l4、B l5、D l6、C l7、A l8、D l9、A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ACD

22、ACE

23、CDE

24、ABC

25、ABC26、AB

27、ABD

28、ACD

29、AC 30、ABCD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1、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 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等。

32、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其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3、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主要有: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34、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实旋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0分)

35、(1)没有制定承接业务的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根据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会计 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业务需要满足三个总体要求:客户是否诚信、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以及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ABC事务所是在承接业务之后才考虑专业胜任能力,发现其缺少计算机软件专家的。

(2)项目组缺乏独立性。根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张先生是项目组成员,他曾参与甲公司ERP系统的设计工作,即为鉴 证客户提供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项目组存在自我评价威胁而影响 独立性。

(3)项目组内部复核人员安排不恰当。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应当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相互复核。

(4)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未处理好意见分歧。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项目组与被咨询者之间存在未解决的意见分歧,项目负责人只有项目组内部、项目组以及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解决后才能出具报告。

(5)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时间不恰当。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当在出具报告前进行,并且是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做出的客观评价。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36分)

36、(1)“应付账款一开开化工厂”明细账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甲公司与开开化工厂在业务上有纠纷拒付货款;②甲公司故意拖欠货款,占用开开化工厂的资金;③可能是一方或双方记账差错;④利用应付账款隐瞒收入或利润。

要查明事实真相,应该进一步进行审查,方法是采用面询或函证的方法向开开化工 厂进行调查。针对不同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应作出相应的处理。

(2)该注册会计师应选择B公司和D公司进行应付账款余额的函证。因为函证应付账款,目的主要在于查实有无未入账的负债。本年度该公司从B和D两家公司采购了大量商品,存在漏记业务的可能性更大。

37、不构成重大错

事项报风险

(简述理由)

营业收入一发生

(1)

(2)应收账款—存在关键人员的变动和缺乏有经验的 构成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账户和认定层次

会计人员可能表明存在财务报表

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3)

存货一计价资产减值损失—完整性

销售费用一完整性

应付账款一完整性

(4)

营业收入一发生

应收账款—存在不构成重大错

(5)

报风险

固定资产一计价和分摊

(6)

财务费用一完整性

38、事项计划无不当计划有不当之处:理由

不当:

(1)

(2)对管理层、治理层诚信判断不能依赖于以往的判断。无不当

不当:

重大错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控制测试并不能降低评

(3)

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只能降

低的是检查风险。

不当:

(4)

对内部控制的了解程序是必须的,控制测试程序具有选择性。

不当:

(5)应当选择在财务报表期间所有发生过业务的银行函证,包括零

账户和已注销的账户。

不当:

(6)正常情况下,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是必要程序。注册会计师不

能由于时间、成本等原因,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

(7)不当:管理层声明书是证明力较弱的证据,询问不足以测试控

篇3:《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一)和答案

第Ⅰ部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 【 】

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

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

2.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

A.《史记》B.《汉书》

C.《资治通鉴》D.《三国志》

3.《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人者好烦其令”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 】

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6.“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给人吃B.食物

C.以……为食D.吃

7.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8.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 】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9.《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 】

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

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

10.《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日”的“太史公”指的是 【 】

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比拟

C.借代D.排比

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 【 】

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

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

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 【 】

A.玉环飞燕皆尘土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闲来垂钓碧溪上D.长风破浪会有时

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 【 】

A.“云外惊飞四散哀”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D.“水多菰米岸莓苔”

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 】

A.失落感B.急切感

C.休闲感D.绝望感】 【

16.从日常生活看,《雨巷》所抒写的是 【 】

A.对丁香姑娘的追寻与失落B.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

C.对革命事业的追寻与失落D.对美好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 】

A.对等并列B.抑扬交错

C.相互对比D.逐层推进

18.《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 【 】

A.沙子龙B.王三胜

C.孙老者D.小顺子

19.《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

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

C.肖像和对话呈示D.行为和表情显现

20.《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 【 】

A.《城南旧事》B.《金桥》

C.《台湾作家小说选集》D.《晓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 】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22.《八声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 【 】

A.不忍登高临远

B.想佳人、妆楼颐望

C.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E.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3.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 【 】

A.《垓下之围》

B.《先妣事略》

C.《秋夜》

D.《我与地坛》

E.《都江堰》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

B.戴望舒因《雨巷》而获得“农民诗人”之名

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

D.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E.《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诗

25.《宝黛吵架》所体现的热恋中少男少女的普遍心理特点有 【 】

A.爱得越深,争吵越多

B.假情试探,言不由衷

C.旁敲侧击,节外生枝

D.求近之心,反成疏远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6.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27.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

28.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种树郭橐驼传》)

2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八声甘州》)

3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31.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

3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

33.长门灯暗数声来。(《早雁》)

四、简析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4.我用放大镜观察最初提到的红蚂蚁,看到它狠狠咬住敌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断了对方剩下的触须,可自己的胸部却被黑武士撕开了,露出了内脏,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结实,无法刺穿。

这痛苦的红武士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它们在杯子下又缠斗了半小时,当我再次观战时,那黑武士已使敌人身首异处,但那两个依然有生命的脑袋,挂在它身体的两侧,犹如悬吊在马鞍边的两个恐怖的战利品,两个红蚂蚁头仍死咬住不放。——选自《蚂蚁大战》

(1)这里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从哪里可看出红武士的极度“精神狂热”?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描写方法?

(4)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3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2)指出“雕栏”两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

(3)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4)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以乐景写哀”?

36.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选自《断魂枪》

(1)概括这段话描述的大意。

(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

(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7.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

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

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

个世界对我的容忍态度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

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的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了。

——选自《容忍与自由》

(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

五、作文(30分)

38.根据给出的文字材料,写一篇关于“青春中难忘的事”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剧本,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青春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如果你浪费了青春年华,那是很可悲的。因为青春只能持续很短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王尔德

答案附后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C5.C,6.A7.A8.D9.D10.A

11.B 12.A13.D14.C15.A

16.B 17.D 18.A19.D 20.C

1.[解析]“食以草具”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意思是“给他粗劣的饭菜”。“食”在此做动词,意为“给人吃”。答案为A。

2.[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治国思想。B项阐述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C项阐述了国家盛衰、事业成败,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思想行为的观点;D项论述了毅力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答案为A。

3.[解析]《论毅力》一文通过“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个层次比较和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比较,说明了只有“至强之人”及“坚持到底者”才能取得胜利,从而强调了“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答案为D。

4.[解析]《吃饭》一文中,作者将烹调时味道的调和与音乐中商角、徵羽的相协相配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答案为D。

5.[解析]太史公即太史令,司马迁自称。《史记》每篇传记文之后均设“太史公日”一段文字,以抒发他对传主一生行事,遭遇的总结性意见。答案为A。

6.[解析]带有寓言性质的传记文是《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借种树阐发“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A项带有寓言性质却不是人物传记,B、C项是传记文却不带寓言性质。答案为D。

7.[解析]《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A、B、D项是纪传体通史。答案为C。

8.[解析]《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揭露了“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A项引自《寡人之于国也》一文,D项引自《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

答案为B。

9.[解析]《前赤壁赋》采用了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其把政治失意的苦闷等消极一面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达的情怀等积极一面通过“主”来表现。答案为C;

10.[解析]《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充满动人力量。答案为C。

11.[解析]用“比赛着飞奔”这只有人类才有的意识行为来描述都江堰的水,使水具有人的特征是比拟的修辞手法。答案为B。

12.[解析]作者以“心远地自偏”一句道出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的干扰,住地尽管处于喧闹之中,也能像在偏僻安静之处一样的“大隐隐于市”的道理。B、C、D项是表达返璞归真,陶醉自然的诗句。答案为A。

13.[解析]属于“言典”的是出自《行路难》(其一)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借南朝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话形容自己的宏伟抱负。

A、B、C项是“事典”。答案为D。

14.[解析]“岂逐春风一一回”意为人们何时能像大雁随着春风飞回北方那样而返回故乡,暗示了难民有家难回。A项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B项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D项是对百姓的同情及无奈的宽慰。答案为C。

15.[解析]“寻寻觅觅”,指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体现了作者漂泊生活中的凄凉失落感。答案为A。

16.[解析]“丁香姑娘”富有象征意味,在日常生活层面,“她”是“恋人”以此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追寻与失落。C项是从现实斗争层面来抒写的,D项是从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来讲的。答案为B。

17.[解析]全诗四个章节,情感逻辑层次清晰。从为祖国过去苦难而悲伤,为祖国希望未能实现而遗憾,到为祖国新生和美好的未来而欢呼,决心,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献身,构成了一种逐层演进的关系。答案为D。

18.[解析]《断魂枪》中,“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沙子龙,他将镖局改成了客栈,并“不传”断魂枪,点明了他对社会变化的认识。B、C项是沉潜在“东方的大梦”之中的“未醒者”。答案为A。

19.[解析]作者通过外部行动和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德拉站在镜前决心卖掉秀发时的兴奋,到惊骇、到留恋、到痛者、再到坚定的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此种方法来表现的。答案为D。

20.[解析]《金鲤鱼的百裥裙》选自《台湾作家小说选集》,讲述了金鲤鱼凄惨的一生。A项是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B项是她的儿童文学集.D项是她的长篇小说。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21.BE 22.BC

23.BD 24.ACDE

25.ABCDE

21.[解析]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以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岁也”。答案为BE。

22.[解析]A项以“不忍登高临远”直接抒发了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切;D、E项借关河、残照等“红衰翠减”的萧瑟之景浸染了词

23.[解析]《先妣事略》借母亲生前的生活琐事刻画了母亲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形象,歌颂了母亲崇高品德,蕴含着对亡母的悼念之情;《我与地坛》一文落笔地坛,却泼墨母爱,用地坛象征着母亲,是“我”新生的源泉。答案为BD。

24.[解析]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因《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之名,B项错误。ACDE项均正确。

25.[解析]《红楼梦》中《宝黛吵架》一节以心理描写手法展现了热恋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相悖反的普遍现象,A、B、C、D、E项均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

三、词语解释题

26.凶:灾凶,此指饥荒。

27.就尽:渐趋覆灭。日滋:一天天增多。师:军队。

28.苟:如果。殷:深,此指爱护得过分。

29.是处:到处。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30.次第:景况,情形。了:完毕,了结。

31.危栏:高栏。

32.踟蹰:徘徊不前。

33.长门:汉武帝幽禁其失宠的陈皇后的冷

官。这是指代长安的宫殿。

四、简析题

34.(1)描写的是红黑三武士生死对决的结局,表现了蚂蚁大战的残酷性。

(2)主要体现在:“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身首异处”,两颗头颅“仍死咬住不放”。

(3)联想方式是类比联想,描写方法是细节描写。

(4)对人类战争及其狂热精神极其憎恶,对人类战争造成灾难极其哀痛。

35.(1)物是人非,亡国之痛。

(2)表层意义是故国宫殿想必仍在,只是我的容

颜却改变了;深层寓意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一是以形象可见的江水比喻抽象难测的愁,使“愁”具体可感;二是以汹涌澎湃、东流不尽的春水作喻,充分见出哀愁无穷无尽。

(4)因这首词抒发的是“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而借以抒情的景物“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都是美景、乐景。36.

(1)西方现代文明猛烈冲击着东方古老文化,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剧烈变革。

(2)只有把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揭示主题,从而呼唤中国人的精神觉醒。

(3)象征手法。

37.(1)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抽取中心句概括)。

(2)为事实论据,提供了归纳论证的小前提,来证明论点。

(3)归,纳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归纳出论点。

篇4:《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一)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初中生周某的叔叔赠与其财产5万元,周某欲买一辆摩托车,他()。

A.有权自己决定购买

B.有权同叔叔协商决定购买

C.应当经过父母同意

D.有权同父母协商,但父母不同意时仍可自行决定购买

2.王某17岁,患有精神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但有劳动收入而且可以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他属于()。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积极治疗后再定其行为能力的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小明的爸爸赠给小明一辆山地车,但附带了一个义务,要他在学校考得好成绩。小明才8岁,没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这辆车()。

A.暂归其父母所有,待小明长大有行为能力时再把车的所有权转交给他

B.因爸爸给未成年人的赠与附有义务,赠与无效

C.因设定的义务无效,车归小明的父母

D.赠与有效

4.赵某婚后下落不明5年,其父母可以申请法院()。

A.先宣告其失踪,再宣告其死亡

B.宣告其死亡

C.先公示寻找,后宣告失踪,再宣告其死亡

D.在宣告失踪后寻找仍无下落时,才能宣告其死亡

5.民法的渊源是指()。

A.民法的起源

B.民法的深度和来源

C.民法的发展历史

D.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出生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孳息的有()。

A.租金

B.牛奶

C.利息

D.股息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权客体的有()。

A.金银

B.货币

C.票据

D.行为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A.甲的拖拉机和拖犁

B.甲的手表和乙的表带

C.房屋和天花板

D.丙的钥匙和丁的锁

10.下列财产中不得抵押的是()。

A.抵押人所有的房屋

B.抵押人所有的交通工具

C.抵押人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

D.国有企业的机器设备和厂房

11.依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可以担任保证人的是()。

A.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B.学校

C.医院

D.私营企业

12.周某到某家具城购买家具,看中了甲公司生产的红木家具一套。双方达成协议,价款8 000元,周某预付订金4 000元,甲公司保证3天内将货送到周某家。双方在挑好的红木家具上作了标记。当晚,家具城失火,该套家具被焚毁。对于本案的处理办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由周某承担损失,周某应补交所欠货款4 000元

B.由甲公司承担损失,甲公司应退还周某预付订金4 000元

C.由周某、甲公司平均分担损失,周某不补交货款,甲公司不退还订金

D.主要由甲公司承担损失,周某也应适当承担损失

13.2005年6月2日,杜某将自己家的耕牛借给邻居刘某使用。6月8日刘某向杜某提出将耕牛卖给自己,杜某表示同意。双方商定了价格,并约定3天后交付价款。但6月10日,该头耕牛失脚坠下山崖摔死。对于该耕牛死亡的财产损失,应当由()。

A.杜某承担

B.刘某承担

C.杜某与刘某各承担一半

D.杜某承担1/3,刘某承担2/3

14.甲将一幅名画出售给乙,并约定1个月后交付。丙知道甲出售名画后,愿出比乙更高的价格购买。甲便将该画卖给丙,并当场交付该画与丙,但丙未付款。在此种情况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乙有权要求丙将该画交付给自己,因为其与甲的买卖合同成立在先

B.乙有权要求甲交付该画,甲应当向丙请求返还该画,而丙亦应当返还

C.乙无权要求丙交付该画

D.乙无权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15.育新学校委托其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电教器材。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好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若干元可得奖券1张。王某因购买电教器材得到了5张奖券,他自己把这几张奖券收了起来,后百货公司抽奖,这几张奖券中的1张中了头奖,可得彩色电视机1台,该电视机应当()。

A.归育新学校所有

B.归育新学校所有,但应给王某以适当补偿

C.归王某所有

D.归育新学校与王某共有

16.甲农民于夜间收割,误将他人麦田当做自己麦田,其所收麦子属于()。

A.自助行为

B.无因管理

C.不当得利

D.侵权行为

17.甲公司欠乙公司30万元债务,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之后,甲、乙之间的债务因此消灭的原因是()。

A.提存

B.免除

C.混同

D.抵销

18.甲、乙之间订有买卖合同,约定价款于2005年3月1日支付,丙为担保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的价款的支付与甲订立了保证合同,但并没有约定保证的方式,买卖合同到期后,乙无清偿能力,过了半个月,甲请求丙承担保证责任。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丙得以先诉抗辩权对抗甲的请求权

B.丙得以保证期间届满为由而拒绝履行保证责任

C.丙得以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经过拒绝履行保证责任

D.丙应向甲清偿合同价款,后取得对乙的求偿权

19.下列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A.义务劳动

B.清理垃圾

C.误将他人家畜当做自己家畜饲养

D.路遇他人的受伤的犬,送去救治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以由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情形是()。

A.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 B.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C.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D.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的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虽然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王某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按照法律规定应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有效。在本题中,小明所接受的是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取得好成绩对小明也是有益的。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关系。根据法律的规定,只要具备法定条件就可以宣告公民死亡,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要条件。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法的渊源的概念。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据此,选项D符合题意,是正确的,排除其他选项。我国民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另外,习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我国民法的渊源。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很显然,选项A正确,选项B、C、D均不正确。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定孳息与天然孳息的区别的理解。牛奶是天然孳息,故选项B正确。

8.【答案】D

【解析】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物,行为不能作为物权的客体,故选项D正确。

9.【答案】A

【解析】选项c在法律观念上是一个物,而选项B、D中的物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故均非主物与从物的关系。只有选项A拖拉机和拖犁,在法律观念上是两个物,且有主、从关系,故选项A正确。

10.【答案】C

【解析】选项A、B、D三项所称财产,抵押人均有法律上的处分权,故可依抵押人意思抵押,而承包的荒山、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依我国《担保法》规定,“经发包人同意”才能抵押。故选项C符合题目要求。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保证资格之法律限制。我国《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单位只有在满足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下才可作为保证人,而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不能作保证人,故D正确。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转移。根据法律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交付和风险转移。根据法律规定,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由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时间。本题中,6月8日为耕牛的交付时间,在此之后,耕牛坠崖摔死的风险由刘某承担。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的相对性。根据法学理论,合同是债权,债权具有相对性,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能请求另一方当事人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代理的效果。王某作为学校的代理人,其以学校名义所为的法律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学校来承担,即电教器材和彩票的所有权归学校所有。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使他人遭受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债的消灭的原因之一,即混同。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保证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以及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都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保证期间届满,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无因管理要求行为人首先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其次必须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

20.【答案】D

篇5:《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一)(一)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l~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

B.教育考试制度

C.少年宫

D.教材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

A.促进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阻碍作用

3.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手工操作

B.机器大工业生产

C.消灭旧式分工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分工

B.资本主义制度

C.手工操作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6.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映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教育法

B.品德评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我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逐步建立以为基础的学前教育网络。()

A.社区

B.行政区

C.学区

D.街道

9.德育过程中要处理对学生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关系,这是因为()A.学生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

B.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C.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D.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10.是其他各育的核心的是()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11.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C.教学、科研并重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12.提出“四段教学法”并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乌申斯基

二、辨析题:l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14.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三、简答题:l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17.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l8小题。15分。

18.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l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A.比较

B.分析

C.抽象

D.概括

20.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马斯洛

D.冯特

21.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愤怒

22.情绪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属于()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24.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意志的()A.坚韧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自觉性

25.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

A.对抗型结构

B.个体化结构

C.竞争型结构

D.合作型结构

26.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这种假说叫做()

A.动机说

B.干扰说

C.衰退说

D.同化说

27.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动机

D.性格

28.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以突出本质要素的直观教学方式是()

A.实验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实物直观

29.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A.操作练习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

30.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耶克斯和多德森

C.韦纳

D.多伊奇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32.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比,所以,最佳记忆效果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哪几个方面

34.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的取向。

35.注意范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答案

(一)(一)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D2.B3.D4.A5.A6.D7.A8.A9.Bl0.B 11.Al2.B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哪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期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

14.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有:永恒性;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相对独立性。

16.(1)访问法;(2)测量法;(3)考核法;(4)书面材料分析法;(5)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6)问卷法,可分封闭性问卷和开放性问卷两种;(7)谈话法;(8)实验法;(9)调查法。

17.(1)学校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2)采取走出去,请近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四、论述题:l5分。

18.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条件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C20.D21.B22.D23.C24.C25.D26.B27.D28.B29.C30.C

六、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错误。(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低级的,人和动物都具有。(2)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高级的、人所特有的。

32.错误。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比,但是,最佳记忆效果与超额学习的量并不是成正比。实验研究表明,一般超额学习在50%左右效果最佳,一旦超过l00%,保持效果便不再随之显著增长,反而逐次降低。

七、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正常;(2)了解自我;(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34.(1)包容需要: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离开群体就无法生存,因此,人必须与别人联系、往来、结交,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于这种愿望,人在与他人相处中,其行为具有种种共同特征,如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对他人表示亲和等。

(2)控制需要:这是一种企图运用权力和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行为特征是使用权力和权威来支配、控制、领导他人,或者反对权力,藐视权威,追随、模仿他人,受人支配等。

(3)情感需要: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其行为特征是同情、热情、喜爱和亲近等,或者是冷淡、疏远、厌恶、憎恨等。

35.注意范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觉对象的特点。这种注意范围的大小是随着被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改变的。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目的。知觉对象相同,人的活动任务不同,这时注意的范围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在活动中,主体的目的任务越明确,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小。

(3)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知觉主体的所特有的知识经验使注意的范围会发生变化。知觉对象与主体经验越相关,知觉主体的注意范围就会越大。同时,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善于把知觉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大。

八、论述题:l5分。

篇6:《审计案例研究》模拟题和答案一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具体化,即按照期望

学习者

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

行为

(做什么)、条件

(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

标准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

2、语文教学设计就是 “ 教什么”

和 “如何教” 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 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 分析和策划

过程。

3、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 系统性

特点,通过设计使 教学系统 的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 以改进和 完善

课堂教学。

4、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 教师

、学生

和语文 教材

;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 教学 过程。

5、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

教学系统

的 整体

优化。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

整体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

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整体。

6、口语交际能力包括

倾听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

和 应对能力。

7、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

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 整体

优化。

8、语文教学设计是以

学习者

为出发点,进而捕捉

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最终达到学会 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简答题

(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P12)

答:语文教学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它的确定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语文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依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3、依据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什么?(P6)

1、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

2、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

4、学习者不仅向老师学习,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学习。

5、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6、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的协调一致。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简要回答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P22)

答: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声的具体情况来思考。

其一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决定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深浅难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其三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程度、心理特点、语文学习心理等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人。

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关注的。

(四)简要回答特色语段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P9)

答 :特色语段往往在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能给读者于阅读、写作方面以较大启发。深入分析这样的语段,对学生领会文章的特色,了解作者的风格,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

(五)什么是揣摩教学法?(在红色的《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P30)

答:揣摩,就是反复思考推敲。揣摩教学法就是指通过反复思考推敲语言,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形式方法、情感思想等。它可通过对原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读一读等形式,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妙处。

(六)简要回答探究体验教学策略的要求。(P21)

答:探究体验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质量。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体验、养成语感。

(七)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

答:教学任务分析要求把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即终点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过渡目标或从属技能,分析过渡目标本身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过渡目标又以哪些先决条件习得作为支撑。换句话说,教学任务分析是要查明新学习本身以什么样的逻辑顺序体现层级关系或组成关系,并以哪些原有的知识技能作为先决条件。

(八)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答:有以下几点要求:

(1)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2)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从工具性角度,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可以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从人文性的角度,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

(九)什么是问题教学?

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阅读的障碍、疑问和困惑。这些障碍、疑问和困惑,在继续的或反复的阅读中有的便自行解决了,但有一些解决不了。把它们提出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就叫做问题教学法。

(十)简要回答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三个不同点。

答:(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语文,有要学做人。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3)语文教育要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信息冗余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更要重视整体感悟。

三、辨析题(此是辨与析)

1、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选的形式编辑的,所以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不强和知识庞杂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有自主选择“教什么”的权力。

答:此是对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有自主选择“教什么”的权力,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这种教材同时具备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即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的中介。与其他科目相比较,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易生产性的特点。比如对某一选文,语文教材编撰者、语文教师乃至学生,都可能、也可以生发自己的阐释,权威的阐释也会因时代、因人而有所不同。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确立新的教材观,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这个“例子”蕴涵在文章中的读写知识就需要教师的挖掘。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新增了72篇,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推荐各类图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了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答:这一讲述是正确的。因为阅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口语交际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而书面语言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口语交际开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书P19)

3、语文教学中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内容这一关键,对于形式则可以忽略。

答:这个论述不正确。

1)、语文教学内容决定语文教学形式,两者是实质与载体的关系。一定的内容必须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2)、形式为表达内容服务。教学中形式的选择也即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一注重有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思考。

4、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根据教学的要素展开评价。

答:这个论述是正确的。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评议。因为构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评价也是多方面的。而教学要素便是其中之一。

教学要素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评价就是要看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目标与内容是否一致。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是否与目标一致,与听说读写常态一致;是否有联系性。教学环节是否清晰、简洁、集中。教学方法是否民主、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

此外,还有教学技能和教学即时效果等,但在实际的评价中不可能全部展开,而作为教学评价重点的教学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一点,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根据教学的要素展开。

5、语文教学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所以,教学内容不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答:这个论述是错误的。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中有:

1)教学内容要恰当。主要是内容要为目标服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确定。

2)教学内容要充实。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四、观点论述题

1、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加强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语文学科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要求语文教学加强智力开发。

从工具性的角度,工具是用来用的,不用失去了工具的功能。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充分利用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目标设计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从人文性的角度,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试论述教学媒体使用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视听教材的选择应尊循如下原则:(1)它提示的观念,是否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全貌。(2)它对我们所想研究的主题是否能给予有意义的内容。(3)是否适应学生的年龄、智力和经验。(4)它的品质是否令人满意。(5)是否给予教师配备适当的使用说明。(6)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7)是否有益于显示的身心健康。(8)是否抵得上所花费的时间、资金和人力。

二、媒体运用的注意点:总的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1)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时。(2)于适当之时机,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引起学习动机。(3)要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4)需要观察,但对象是危险事物。(5)因时空的限制。(6)需要补充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7)学习者自我学习。

3、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论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少的,其中以理论和实践的脱接显得尤为突出。广大教师在“批判过后的废墟中看不到理论知识大厦,普遍陷于一种迷茫之中。”只有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才会有新的教育实践。为此,我们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结合时代具体的教育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课程改革。

学习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掌握一种新的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系统性特点,通过设计使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可及时注意到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理想境界的关键一步。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语文教学设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提供了系统的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具体的语文教师备课与上课的程序方案,从而改善了语文教师的备课程序与和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试以“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程序:

(1)让学生明确“经历”的内涵。可以作这样的引导: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不论人生正在经历什么,苦难或是幸福,将成为自己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所以,“经历就是财富”,常被人们看作是对生命由衷的体验。试图将“经历”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

(2)选择最佳写作角度。写文章即写生活,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请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成长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的经历等,讲述给大家听并能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即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3)作写作技巧方面的辅导。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抒发感受。注意点:若侧重叙经历,最好有经典的生活事例能点到“经历”这一话题要求,切不可脱离话题而沉迷于叙述的过程中,形成本末倒置,反而得不偿失。若侧重谈看法,还有多种选择,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套,还不如采用哲理散文的方式进行诗意的描写。

2、试举出自己教过的以“文”取向为主的一堂语文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的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美。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多媒体:欣赏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入境。

从欣赏苏轼的著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引入,使学生自然进入情境中,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为感受文中月景,体会情感作烘托和铺垫。

2、朗读:

一、放课文范读录音,提示学生注意正音。

二、学生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本课安排了自由读,齐读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3、疏通文意:(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疏通文字,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注释、以往的译文经验、同学讨论等。(2)质疑讨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疏通,较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此外,还通过质疑讨论,强调重点字词的理解。

4、品读文意: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我喜欢的句子

,因为。

(2)教师引导总结比喻的妙处。

(3)填一填,品意境:

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从具体的描写句中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形容词。

的月色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自由品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静心品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尊视学生的个性,较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轻松与快乐。

细读写景句子,引导分析该句比喻的妙处,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课安排了三步,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分享感悟成果;第二步,教师引导总结比喻的妙处;第三步,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词来形容作者笔下的月色,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意境美,感受作者高度凝练的笔墨。

5、探究情怀:围绕“闲人”展开讨论。

(1)作者愿意做“闲人”吗?作者为什么要夜游呢?

(2)是不是所有的闲人都看得到这月色?

设计了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胸怀的旷达之美。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写一写:看图写话。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在学生感受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之后,安排看图写话,旨在学习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融情于景的写法,既加深对本文写作特色的领悟,又培养了学生通过生动的描写,恰当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创造优美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7、作业:设置了改写。

本文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断。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也一点“闲”。让学生学着写一写,既是语言表达的训练,又是思维活动训练,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说课综述:

总结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3、阅读下面短文,从读者角度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黄杜鹃

紫杜鹃花开了,白杜鹃花开了;只有那棵黄杜鹃,依旧不开花。

三年了。我感到有些扫兴!我尽心尽意,一视同仁,培养侍弄了三年,紫的给我温馨,白的送我洁净,只有你,黄杜鹃,为什么这般郁郁寡欢,终年没有一丝笑容?

朋友们来,交口赞叹紫杜鹃和白杜鹃,而对你不屑一顾,我竟说你是“假杜鹃”。

可我鲜明记得,你在深山里不是这个样子。——在那幽谷悬崖,你同形形色色的杜鹃花相衬相托,开得何等欢畅,笑得何等灿烂!我特意把你移回家来,植于盆中,与已有的紫杜鹃、白杜鹃为伴,可你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你是不适应这小小的盆土、狭窄的阳台?为什么那棵紫杜鹃和那棵白杜鹃却长得适意呢?

哦,莫非是因为你生在山野,长在山野,离开了山野便魂牵梦萦?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是可敬的,是值得同情和赞美的!

由此,我倒可怜这紫杜鹃和白杜鹃了。它们是我从花店里买米的,在小小的花盆里抽枝、舒叶、含苞、开花,怡然自得,何曾有丝毫抑郁?

啊,来自山野的黄杜鹃!

(选自《人生小品》)

(1)本文借物抒怀。对杜鹃的感情随着认识的加深而变化。对黄杜鹃的感情由

(2)“莫非是因为你生在山野,长在山野,离开了山野便魂牵梦萦?”黄杜鹃不开花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不知道它们的祖籍曾是深山旷野了。”紫杜鹃和白杜鹃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3)作者明写花,暗写人。文中的黄杜鹃象征了社会中哪一类人?紫杜鹃和白杜鹃象征了社会上的哪一类人?

(4)文章写的黄杜鹃,为什么还写到了紫杜鹃和白杜鹃?

(5如将第一段中的划线句,改成“紫杜鹃花和白杜鹃花开了”,好不好,为什么?

上一篇:听习书记报告心得体会下一篇: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