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课英语教学

2024-04-13

关于备课英语教学(共8篇)

篇1:关于备课英语教学

关于如何备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备课之前要把教材熟读几遍,有不懂的字音字词会先查出来,遇到典故也会弄清楚出处,之后我会再去看教学参考书,然后对照着重点难点去备课。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听了关于教师备课的讲座,我受益匪浅。赵老师长期奋战高中语文教学多载,提到他之前作为一名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备课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先看教学参考书然后再备课。这样做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你读不懂教材,只是照本宣科,课堂上按照教参去念,丝毫收不到任何效果。赵老师总结出来的经验建议很受用,就是作为老师,自己要先去做题写答案,刚开始可能觉得自己写的和答案出入很大,但是这才是你能发现问题的所在,才能和学生讲清楚整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开始可能有点儿打击信心,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其实作为年轻教师这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而之后你会发现受益越来越大,慢慢地你的答案和教参的答案就会越来越一致!所以,今后我要向赵教授学习,采用自己先做再讲的方法,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清楚地阐释给学生们。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作为一名实习生顺利开展教学实习工作的第一步。优秀教师总结的备课经验值得借鉴:心中有纲(课程标准);腹中有书(广泛涉猎,熟悉教材);目中有人(教育对象);胸中有术(教学策略),手中有案(教学方案)。因此,自己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研读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等内容,多去阅读优秀教师的教案并且观摩课堂教学,获得教学的经验。在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还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图文资料,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等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位教育家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那么备学生就成了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基础;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学生的生理年龄、学生的认知矛盾、学生的差异等。不能机械照搬教学参考书上面的内容。如果没有自己的感悟,教学不会成功。除了设计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方式和方法外,还要准备一些额外的教学活动,以免提前结束时留下空白。另外,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一定要学会取长补短。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把不同风格,不同情趣的同行互相切磋,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经常向当地的老教师进行请教、指导。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备课学习,我自己再也不能把备课当成一件小事了,并且自己在备课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我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我想要学生达到当堂背诵课文的目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应的诵读环节或指点背诵的方法或技巧。在教学重点的设定过程中,我存在重点不“重”,面面俱到。今后要采取反复练习法、有意强调法、时间保证法等多种形式去践行重点。可以采取让学生预习后把自己的疑问写到一张纸条上,然后你进行梳理,找出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篇2:关于备课英语教学

关于备课: 备课是为课堂教学活动所进行的 一切准备工作的总称。教学是创造 性的劳动,每一节好课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事实证明,越是有经验、水平高的教师,越是重视备课,因为,他们知道,对教学艺术的探讨是没有止境的。

备课的内容:

一、备课标(为什么教)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备课标,要与教材相结合,理解课标的要求是怎样在教材中体现的目标是什么

二、备教材(教什么)备教材首先应该在学期初对整套教材进行通读,做到对教材既整体又系统地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读本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备课 首先,要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其次,分析这节课的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是由哪些知识构成的?为什么由这样的知识组成?这些知识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哪是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有哪些(横向——学科间的、纵向——本学科的)……所制定的(三维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怎样操作?最后是如何实施?如何进行评价……?

三、备学生(施教对象)了解教的对象是谁,有那些特质,既学生情况分析。备学生就是要

1、了解学生的实际,主要指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2、另一个就是班级特点和个 别学生的特点。做到教学走在学生 发展的前面,并且带动学生的 发展,即因材施教

四、备教法(用什么教,怎么教)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认识规律所制约。备教法是要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取最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特点和 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五、备学法(怎么学)学习方法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学法不被重视,教学强调的是教师教得如何,往往忽视学生学得怎样。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组合,既重教——教师不仅要教知识,又要重学——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篇3:关于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的备课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材的重要。而教材中的现代文占80%的比例, 现代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可以培养道德、指导做人, 可以获取信息、丰富认识, 可以启迪思考、发展智力, 可以锻炼技巧、历练能力。根据新课标要求, 笔者认为要备好一堂课, 起码应遵循以下原则:

备课原则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1.站在学生的角度设定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教学的主体, 这是新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理念。陈述教师行为与陈述学生行为是不同的, 前者是检查教师做与没做, 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与不会、能与不能。简单地说, 教学目标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例如, “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 或“能说清楚用‘什么’和‘什么’作比较”。至于“指导”、“培养”、“启发”之类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非学生行为。

2.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可操作、可检测

设定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 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更清楚。

【例】《孔乙己》教学目标: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 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 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 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备课原则二: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备课时, 一要确立重点、突出重点内容;明确难点, 作好攻破难点的心理准备。二要摆正重点、难点的关系。重点是一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重点问题解决了, 突破难点就有了基础。如果忽略重点, 专攻难点, 不仅难点突不破, 还会丧失突出重点的时间。三要有突出重点的措施:给解决重点问题以足够的时间;对重点问题要分解、细化, 在解决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之后, 最后达到解决大问题的目的;问题的设置要切合教材特点、学生心智水平。四要在突出重点之后, 着力突破难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自然引申, 纵向深入;多方启发,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多加譬喻, 深入浅出, 化难为易。

【例】《最后一课》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学习难点”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只有在仔细揣摩韩麦尔先生的心理之后, 才能读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 正是因为主人公深爱祖国, 才能说出深具哲理的法语见解, 才会有结尾那样令人难过的手势。

备课原则三: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应依据学生的心智特征和教师自身条件, 确定一种最适宜的基本教法。还应多种手法交错运用:一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实施因材施教;二是避免课堂上出现听课厌倦、精力分散的现象, 多设悬念, 巧设悬疑, 还可适当设置讨论环节, 活跃课堂气氛;三是扬长避短, 取各种教法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能。其次应备足学生情况, 以防教学时的意外和不测。只有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反应能力做了深层次的了解之后, 教学时才会少出意外。具体教学时, 教学情景确实发生了变化, 教师也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二次选择和再度确认。

【例】《芦花荡》一课可以用到以下教学方法:1复述法: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2品读法: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 默读, 品味课文的语言, 感知人物形象。3 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白洋淀的美景, 创设环境, 渲染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合作意识和善于思考的精神

备课原则四:巧设课后练习。

篇4:关于地理集体备课的思考

1. 地理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

在过去我们传统备课往往是“重教轻学”的,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忽视对学生学的研究与探索。要实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就要在备课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一些学校在集体备课中恰恰忽略了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在集体备课中,不仅注重教师“教什么”,还应当研究“怎么教”。研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研究地理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高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相应教法。高三地理复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我们一相情愿的研究如何教好学生而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好学会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其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2. 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

目前,个别教师在目标设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不完整,大多数只有知识目标,缺乏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不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当由“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组成,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工夫,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当体现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复习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转化,即能力目标的实现。

3. 重视教研组的作用

集体备课应当强调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大纲的基础上集体交流。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为了便于研究,确定每次备课组在活动时都要有中心发言人。高三地理备课组按照地理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为的是提高备课质量,而不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当“听客”和“看客”,更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学习别人的教案不能代替个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不吃透教材﹑钻研大纲﹑不广泛查阅资料,不细心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而机械的套用他人编写的教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教研组所注意到的问题。

4. 反对雷同,提倡合理的个性张扬

课堂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发挥。我们认为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我们不可否认要有共同的目标,但如机械的强调绝对统一,无疑会扼制地理教师的个性,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班级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应不同。

5. 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集体备课

有些学校只重视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目前高考大综合促使我们必须注意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实际上,由于一些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安排办公室,同学科教师交流的时间较多,而不同学科的教师却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为此,我们建议,集体备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还可以同年级不同学科集体备课,特别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学校高三年级成立了文综备课组和理综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组的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负责教师把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整理出来,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在备课中注意学科的交叉渗透。由于地理学科兼具文理两科的特点,其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综合理论,在高考综合命题中往往是切入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对高三地理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篇5:关于备课英语教学

郭桂玲 2015.6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每一节课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备课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经验尚浅,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

我在备教材时,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a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既要展望高考,又要兼顾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切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b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让学生体会到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演变;c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可以通过选择典型的例题,设置灵活多样的小问题,请学生板书、错题改正等方式加深理解;d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我通常采取问题串的形式把一个难点进行分解,或者用新知与以前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类比式学习。

2.在备学生方面大做文章

我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不同,知识储备也不同,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用其所长。我任教的高一1班,大部分学生性格安静,听老师的话,但是非常薄弱,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一方面我特别重视课前“复习回顾”的环节,不允许问题堆积。另一方面,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不懂就问,我常说:“问题不分高低贵贱,解决了就是你的财富。”而我任教的高一3班,学生普遍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数学基础较好,但持久性和自律性略差。因此,我总是加紧课堂节凑,增加语气和语速的变化,并且敢于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让更多的学生发言或到黑板上板书,采取自我评价、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措施。我重点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做大大地消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

课堂练习要避免这样几个问题:a重讲轻练,题量过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充分的思维时间;b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c题目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d忽视面对全班同学矫正错误这一环节。我每次都是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出现的错误启发学生自我改正,注意学困生的帮扶,我还经常把典型的错误或出错频率高的地方,写在黑板上,集体讨论,加深印象。

5.在备作业上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

一方面,内容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形式上由模仿到创新,由典型到变式,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另外,作业要适量,少而精,重点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

篇6:关于备课英语教学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主要的功用有:①可以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地理教学法,全面挖掘地理教材及相关地理材料的教育功能。②可以鼓励创新,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③可以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地理教改信息﹑探讨地理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④突出研究之风气,达到提高地理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形成良好教学研究氛围的目的。近几年来,我校高三地理的集体备课操作中非常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理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

在过去我们传统备课往往是“重教轻学“的,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忽视对学生学的研究与探索。要实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就要在备课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一些学校在集体备课中恰恰忽略了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在集体备课中,不仅注重教师“教什么”,还应当研究“怎么教”。研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研究地理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高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相应教法。高三地理复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我们一相情愿的研究如何教好学生而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好学会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其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2﹑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

目前,个别教师在目标设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不完整,大多数只有知识目标,缺乏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不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当由“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组成,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工夫,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当体现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复习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转化,即能力目标的实现。

3﹑重视教研组的作用

集体备课应当强调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大纲的基础上集体交流。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为了便于研究,确定每次备课组在活动时都要有中心发言人。高

三地理备课组按照地理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为的是提高备课质量,而不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当“听客”和“看客”,更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学习别人的教案不能代替个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不吃透教材﹑钻研大纲﹑不广泛查阅资料,不细心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而机械的套用他人编写的教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教研组所注意到的问题。

4﹑反对雷同,提倡合理的个性张扬

课堂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发挥。我们认为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我们不可否认要有共同的目标,但如机械的强调觉得统一,无疑会扼制地理教师的个性,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班级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应不同。

5﹑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集体备课

有些学校只重视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目前高考大综合促使我们必须注意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实际上,由于一些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安排办公室,同学科教师交流的时间较多,而不同学科的教师却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为此,我们建议,集体备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还可以同年级不同学科集体备课,特别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学校高三年级成立了文综备课组和理

综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组的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负责教师把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整理出来,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在备课中注意学科的交叉渗透。由于地理学科兼具文理两科的特点,其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综合理论,在高考综合命题中往往是切入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对高三地理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篇7:关于备课英语教学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是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反映,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使教员的备课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除了需要教员个人在对教材的把握、教案的准备、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全身心的投入,还需要教员融入所在的集体中,进行集体备课。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个人如何绞尽脑汁备课,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集体备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由本单位或本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合作的一种备课方式,它打破了以往教师个人备课一贯采用的各自为政、孤军作战的局面,使教师们在集体沟通、集体交流、集体研究、集体探讨中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它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正如肖伯纳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这也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2.集体备课的特点

(1)个人的精心备课是前提。教师个人精心的备课准备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首先要非常熟悉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授课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地设计。此外,教师还要大量阅读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2)个人的说课试讲是开始。在个人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一般是以比较年轻的教师首先进行“说课”或“试讲”为集体备课的开始。青年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和梳理,或是对备课和讲课等教学环节在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可以理解为是对教学内容的“宣传片”,也可以理解为是授课前的一次“演习”。参与集体备课的多是本单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研人员和教学专家,在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中,完善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使其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3)集体的研讨交流是关键。集体备课不同于教师个人的备课行为,它是本单位或本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参与的群体性活动。教师个人首先进行“试讲”或“说课”,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再对试讲的内容进行集体交流、集体研究、集体探讨,肯定其长处,并指出其不足,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使整个教学设计和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科学。通过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集体备课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中的作用探讨

对于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要面临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感到陌生,往往拘束、胆怯。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由于紧张,讲课声音过小或者板书不清晰,准备不充分,信息量偏小,影响教学效果;照本宣科,满堂灌输,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没有充分研究教学对象的层次特点,教学方法单调,多媒体应用不合理;缺少课堂设计,驾驭课堂能力弱等。这些都是授课中的致命缺陷。

而通过集体备课,通过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以及自己的观察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以上缺点。

1.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1)建立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在同一个教研组通常有一些经验丰富、沉着、稳健、睿智的老教师,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是青年教师最真实的榜样。在集体备课中,青年教师能够近距离接受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受他们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很快就能找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此外,老教师往往对青年教师关爱有加,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失误甚至是错误,都能实事求是地指出来,并能给予无私的帮助,而对青年教师的大胆设想和创新又能及时的鼓励,这种失败时给予宽容,成功时给予赞赏的风范,极大的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内驱力和自信。使得青年教师可以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不会拘束和胆怯。

(2)“专家会诊”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尽管本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累积,实际的课堂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比如如何引入当天的主题,如何进行启发式的提问,板书如何设计,如何将老知识讲出新意来,课件如何制作,语言如何表达等等方面。虽然有些青年教师会沿用自己求学时教师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但往往缺乏新意,或是盲目照搬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显然,孤军作战不利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个人专业知识的成长。

集体备课是在青年教师的“试讲”中拉开专家会诊的序幕的,“试讲”是课堂教学的高度仿真,通过该模拟实践教学来验证教学预案的可行性,专家教授和同行的讨论、交流、批评、补充和修改相当于临床的指导,通过集体诊断,提出改进意见,青年教师也会参考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体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自主实践反思和与同伴的指导切磋中呈螺旋状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2.有利于青年教师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要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形成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而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青年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前虽然都深入学习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在面临复杂情况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感到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比如不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培训层次,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懂得研究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会将这些困惑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并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此外,不同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的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侧重点也各不同,在交流探讨和切磋中,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助于形成多元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注意,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吸收集体的智慧,要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各教师的“教案之和”,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更不能全盘照搬“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流程。

3.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通过集体备课,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激活了教师的思维,开拓了教学视野,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了教学设计,特别有利于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通过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学到了优秀教师的经验,吸收了集体的智慧,更新了教育观念。此外,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侧重点不同,在集体备课时的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容易发现他人的长处,审视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形成多元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的累积,而经验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一般说来,一个教研组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又有刚毕业的大学生,经验不同,教学质量自然有差别。通过集体备课,老教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经验全都传授给新教师,其他教师也把自己最拿手的一面贡献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大家还要进行质疑,各抒己见,通过观点上相互碰撞、激烈争论、相互比较、相互切磋和完善,最终确定最佳方案,青年教师在这种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迅速学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用的专业技能。

4.有利于青年教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还应该包括科研和创新。原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曾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科研能力是新时期青年教师必备素质之一,只会教学、不会科研的教师不利于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头脑灵活,易接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而集体备课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教学科研内容,从而使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到有关科研课题的讨论中,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中,极有可能会碰撞出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火花。

此外,青年教师要时刻有创新意识,创新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陆游曾说过“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在集体备课中,在吸收同行经验和优点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勇于探索,独辟蹊径,不能人云亦云。比如对于比较常见的老问题,在借鉴其他教师解决方法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结构,给出自己的新解答,并让学生参与到对新解答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篇8:关于“摩擦力”教学的高端备课

1 现行教材的逻辑问题

摩擦力是现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力”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在第一部分先给出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继而进行活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第二部分探讨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并通过活动“将滑动变为滚动”,总结结论;接着通过“读一读”介绍了“静摩擦”,最后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介绍了减小摩擦对交通工具的影响。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教材突出重点、力求内容精简的思想,但是这种编排在本节内容的逻辑上存在一些缺陷。

本节内容在开篇引出摩擦力后,没有具体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使学生不能对摩擦力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很难对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现象有更好的了解;也没有介绍摩擦力这种性质的力的方向,这是学生应该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整节内容中都没有涉及;教材在第一部分只介绍了“滑动摩擦力”,而摩擦力并不仅有滑动摩擦力一种,教材忽视了在第一部分完整地介绍摩擦力的分类,完全没有提及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这样不能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导致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一种类型。

而教材在本节第二部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中,通过活动“将滑动变为滚动”,涉及到了滚动摩擦力,但是教材中并未对此进行任何的解释说明,仅将它作为减小滑动摩擦力的一种方法随意提及,完全不能引起学生对滚动摩擦力的认识。

接下来,教材又在此部分之后的“读一读”栏目中介绍了“静摩擦力”,这样会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一种模糊的感觉,不能清楚地了解摩擦力究竟如何分类、分为几类,因而会感到逻辑混乱。最后,教材安排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此部分内容属于第二部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是在此之间又加入了关于“静摩擦力”的介绍,导致逻辑问题更加严重。

针对以上提出的种种逻辑问题,结合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从物理教学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着手,以教学流程图为导向,从高端备课的视角,对摩擦力一节内容进行重构。

2 彰显教学逻辑的高端备课

鉴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节内容的教学特点,首先,将摩擦力一节的主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摩擦力概念的建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摩擦力的应用与防止,进而对本节内容进行高端备课的探索。

2.1 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设计的问题情境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结果是未知的、有相应的教育价值,并且在学生、学校能实施的范围之内。就这节课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拉绳比赛游戏。把一条绳子分为红端和蓝端,给红端部分涂抹油类物质使其光滑,让力气较大的同学拉红端,而力气较小的同学则拉蓝端,使同学们观看比赛结果后,由结果生成问题:为什么力气大的同学拉不过力气小的同学?引导学生讨论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用物理语言正确表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2.2 摩擦力概念的教学

2.2.1 摩擦力概念的建立

根据导入部分,可以顺利地引入摩擦力这一课题,此时,通过一个小实验帮学生们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让学生们把手掌压在桌面上,先用较小的力向上推但仍保持静止,再用较大的力向上推使手滑动,让他们感受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相接触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初步体会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同时,给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在详细分析完概念后,让学生们自己举出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现象的例子,帮助他们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方向等。

2.2.2 摩擦力的分类

通过刚才手掌在桌面的运动实验,可以首先引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再通过将滑动变为滚动,引出滚动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关于静摩擦力的介绍,可以直接将教材中“读一读”栏目的内容引入,让学生对静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桌面上拉动笔袋、推动书本等小实验再次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那么,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也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摩擦力就叫做滚动摩擦力。例如足球在地上滚动时就会受到地面给它的滚动摩擦力,人穿溜冰鞋可以快速滑行,此时的摩擦力也属于滚动摩擦,学生还能初步认识到滚动摩擦力较小。

了解完摩擦力的分类后,要告诉学生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滑动摩擦力,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就是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3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引入这个课题后,首先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地猜想,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等可能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下来,通过一起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具体实验的操作问题和具体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的确定。由于二力平衡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因此,教材中给出“信息快递”小栏目,告知学生实验中如何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下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来收集证据。

(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用弹簧测力计在长木板上匀速拉动小木块,使小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的读数;在长木板上分别平铺固定好棉布、毛巾、玻璃板,分别按照相同的方法测定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小木块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数据表明: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小木块,使小木块匀速滑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的读数;在小木块上增加砝码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读数。比较木块有无砝码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压力大小的关系,数据表明:接触面上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用同一长方体木块的不同侧面分别接触同一水平桌面,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将其匀速拉动,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的读数,并比较木块的不同侧面在同一桌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关系,数据表明: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没有影响。这一结果与多数学生的直觉经验相违背,由此,可以适度地帮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实验中,我们用同一木块的三个大小不同的侧面接触桌面,当接触面积大时,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就比较小;当接触面积小时,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就比较大,因此,这里结合了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这两个因素来考虑,这两个因素一增一减,可以相互抵消,使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是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成立的。

可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过程,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仍然是感性的,而通过理论分析了解事物的本质后,认识才能理性并抽象。本实验现象与学生的经验不一致,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现了科学实验在检验真理时的重要性,再结合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摩擦力的本质。

3 对教学的启示

高端备课与一般的备课不同,它是在讲求教学逻辑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培养上,力求在学生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本节的高端备课,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3.1 重视实验出真知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实验等过程,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具体的认识,而实验的结论并非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时,帮助学生去了解事物的本质,本文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实验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又经过理论分析,最终使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理解更加透彻,充分体现了实验出真知的原则。

3.2 展现科学的教学逻辑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物理知识、物理方法,更要向学生呈现物理教学的整个逻辑,让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关于“摩擦力”一节内容的高端备课主要是由摩擦力概念的建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摩擦力的应用与防止等三个教学环节构成。每个教学环节内部也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这样才使整个高端备课的脉络清晰,环环相扣,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目的。

摘要:针对初中现行苏科版教材1中“摩擦力”一节内容编排存在的逻辑问题,遵从物理教学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学流程图为导向,从高端备课的视角,对“摩擦力”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构。

关键词:摩擦力,高端备课,教学逻辑,物理思想

参考文献

[1]邢红军.初中物理高端备课[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

[2]刘锐,邢红军,郑珊.功的原理:一节初中物理规律课的高端备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22-23.

上一篇:由实验数据探讨六道轮回的存在下一篇:mpa复试自我介绍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