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提纲参考

2024-05-03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提纲参考(精选4篇)

篇1: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提纲参考

会计审计论文提纲范例参考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说明:

较为完整正规的写作提纲一般由标题、观点句和内容纲要等几个部分组成。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揭示课题的标题,如《试论白先勇小说叙事》、《谈<雷雨)中周萍的人物心理》、《“艺术生产”文艺观的发展》等。这类标题所反映的只是文章所要证明的问题,并不涉及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这类标题用得较为普遍和常见。另一种类型是揭示论点的标题,如《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浅谈》、《浅析带“得”的结果补语式和状态补语式的界限》。这类选题直接反映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或是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

观点句:又可称作主题句或论点句。观点句是概括全篇文章基本观点的语句,如教材中的例文《试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这篇论文的观点句是: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于通过作品中男性女性这两类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他们对自己的现实处境具有清醒的意识,然而终究“不能奋飞”的最深刻悲哀。在观点句中,我们用几句话写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利于观点的进一步明确,并且可以防止偏题跑题。内容纲要:写作提纲的第三部分是内容纲要。它是论文写作提纲的主体部分,一般通过分条列项的形式将论文正文部分的结构框架清晰地表现出来。

从文体类型看,学术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其文章结构一般称作“三段论式”,即文章的序论、本论和结论。我们拟写提纲中的内容纲要不妨可按这个思路来安排结构。

篇2: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是指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相关活动时, 不存在对内部审计客观性、公正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利益冲突的状态。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其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发挥监管职能、树立实现管理目标的保障, 也是内部审计最本质的特征。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

跟政府审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相比较, 内部审计有其独特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的内向性

实施内部审计的着力点是推动和促进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提升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内部审计在管理角色上既属于本单位的审计监督部门, 同时也属于依据单位管理者要求提供相关咨询和信息支持的服务部门。内部审计一般来讲负责的对象是本单位的管理者, 正是基于此, 服务内向性成为内部审计最基本的特征。

2.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

按照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划分为规划、实施、终结、后续审计等。不过内部审计对本单位情况比较熟悉, 也使得内部审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的程序都进行了简化。比如内部审计的规划阶段都是结合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来开展, 这使得规划阶段工作量得到了简化, 一般都是结合上级领导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来制订审计计划并报领导批准后实施, 而内部审计在实施阶段所需要的材料也大都是源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积累。

3.审计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 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内部审计的管理内容来看, 内部审计既需要对单位的内部经济效益进行审计, 也需要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既可以进行事前审计也可以进行事后审计。同时既可以围绕单位管理进行建设性审计, 也可以进行防护性审计。一般都是围绕单位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4.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实施也需要围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开展, 在监督评价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时也需要保持独立性, 这一点跟外部审计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内部审计跟外部审计在独立性上也存在着差异, 独立性相比较于外部审计而言要低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无论是从机构设置还是审计人员组成上都是属于单位本身, 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单位管理层的约束, 这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国家利益跟单位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是会受到单位管理者的制约和影响。

5.审计实施的及时性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单位的组成部门, 内部审计人员也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 因而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以随时结合本单位管理需要实施内部审计, 及时查找问题。既可以在本单位管理者领导下, 结合单位管理需求开展必要的内部审计, 也可以围绕单位管理实际, 及时掌握和了解单位管理状况和经营效益, 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起因, 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或者单位管理者进行汇报沟通, 以便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纠正问题, 推动单位科学发展。

6.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审计

依靠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制度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及时查找问题, 通过总结经验查找差距, 为单位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内部审计所具有的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基本特征。

二、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发挥职能的必要前提, 但在管理实践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具体来讲,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部门和机构本身缺少独立性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所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内部审计机构指的是负责本单位监督机构的控制和审计工作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在内部审计工作中, 其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独立性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内部审计委员会人员构成是确保内部审计委员会发挥独立性审计职能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实践中, 我国的内部审计委员会人员构成往往结构比较单一, 委员会成员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切实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关系。

2.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少必要的独立性

正是由于现行的管理机制, 在内部审计人员定位上不到位, 很大程度上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必要的独立性。一般情况下, 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由单位的管理人员或者会计人员兼任。这样一种管理人员组成常常会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在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以及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时都会受到单位管理层的影响, 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工作。同时, 部分单位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机构思想不重视, 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组成不稳定, 人员组成过于精简, 内部审计人员在前途发展上存在障碍等, 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如此, 内部审计人员在本质上是单位的职工, 他们的工资福利等都会受到本单位管理者的影响。这样一种经济上的不独立会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然会存在过多的思想顾虑, 难以保障其监督评价职能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对单位出现的违反规定的授权、批准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表现出无能为力等状况, 极大地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的独立性。

3.内部审计机构在经济上缺少必要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要开展审计工作就需要充足的审计经费来作为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独立性也要求其工作经费在来源上充足有保障, 同时不受被审计对象的控制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独立性。但是在实践中, 跟国家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不同, 内部审计部门在经费上既没有财政保障, 同时也没有独立的审计收入作为经费来源, 内部审计的经费支出一般都是来源于企业的管理费用, 同时也没有严格规定经费的具体来源, 这就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经费在支出上受管理层的影响较大, 并且随意性也比较大。不少内部审计部门常常会面临着审计经费不足的状况, 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甚至出现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无法实施审计项目的问题, 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造成很大不利影响。

三、强化内部审计建设的建议措施

1.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强化法规建设是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保障。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进行的, 仅仅是属于规定的层面, 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这也导致了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时独立性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应当健全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明确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法规体系, 强化内部审计的系统集成并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权威性、必要性以及独立性,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权益进行明确表达, 制定相适应的实施细则和章程, 依靠法律形式规定内部审计的职责、地位、结构和层次等。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结合公司治理, 完善董事会制度以及监事会制度, 提升公司管理中对于内部审计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 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得到切实保障。

3.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要确保部门的独立性, 不能隶属于任何相关部门, 将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跟审计委托部门相分离,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提高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地位, 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自由, 可以实施广泛的内部审计工作。

4.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结合单位管理实践和相关规章制度要求,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 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积极遵守内部审计独立性准则,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自律性;另一方面, 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 强化经济学、计算机、会计、财税等方面的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摘要:内部审计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 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单位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本文围绕内部审计, 介绍了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所独有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并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出了建议措施。

篇3: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参与经营活动,处于独立的地位,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并且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利益无关,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者及主要负责人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其他职能部门不是隶属关系,而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负直接责任。

2. 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专职是以独立的身份对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和服务,是审计监管服务,不能兼营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公正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服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不能兼职,或者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同时企业应当向审计人员适当授权,以便审计人员能在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职权。

4.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有独立的分析能力,独立地制订审计计划,不受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和干扰,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客观性。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经营现状;证实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成果,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决策资料。

1.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很广(投融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核算等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因此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各部门沟通的桥梁,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企业审计部门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政策进行监督与评判,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

2.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的投资、基础建设、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保证费用开支的合理性、手续的规范性、票据的合法性,以防止企业资金的浪费以及保证企业财务的透明性与有效管理。

3.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年度预算、决算的需要。企业的年度预算及决算是否科学、合理、诚信,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范、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规范等,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和服务。

三、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是绝对的独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存在着天生的缺陷,这取决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也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难度性,因为它较外部审计相比,受到相对严重的制约,独立性的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出台,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也没有颁布。针对国家的审计工作的有《审计法》,针对社会审计工作的有《注册会计师法》,而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并未从法律的高度进行规定和约束,《内部审计法》迟迟未能出台。这种现状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在地位上形成明显差异,进而从根本上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了限制,并产生两种后果:

(1)内部审计人员的合法地位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2)具体可操作的部门及行业规章制度的缺失,相关配套指导措施的缺位,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实務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可操作性较差。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主要分为三种:单位董事会领导、总经理领导、总会计师或副总裁领导。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审计机构不成熟、不规范以及不完善,当前有些内部审计机构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联合设置的,缺乏独立性,例如: (1)附属于纪委;(2)附属于监事会;(3)附属于办公室;(4)某一部门临时领导。这些现象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与各方利益相互牵制,严重地束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有些单位甚至不存在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完整的独立性

当前,内部审计部门一般受单位副职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缺少独立性,比如在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奖惩权等方面缺乏独立性。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受直接领导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部门同属于一个企业,容易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观性,使内部审计部门认为其应该本着维护本公司的利益进行审计工作。当本公司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内部审计多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

(2)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往往依附于本公司领导的控制。因此,有些单位领导为了本公司或个人利益而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迫使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违法行为进行隐瞒或者与其同流合污。

(3)内部审计人员安排的不规范性。其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由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人员担任,其缺乏实际经验,这些情况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许多公司董事会成员往往兼任行政职务,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是由监察、财务相关职能部门中抽调人员组成。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影响与制约。

四、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

1.加强对公司领导的民主监督,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从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的结构出发,加强对单位公司领导的民主监督,将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态度、支持力度作为对公司领导考核的重要点,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2.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重视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的制定,将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纳入法律体系,明确规定内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制定相应的行业、部门规章制度以及有关实施细则,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内审机构人员的薪酬。内审人员应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并积极进行创新。单位应该为内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保障时间和经费的充裕性。这样才能保证内审人员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保障其独立性。同时企业应该保障内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升迁考核等方面的权利,保障其待遇不低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以稳定内部审计队伍,为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用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审计队伍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 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 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姜建宏.经济全球化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商业会计,2005,(7).

[4] 李颖蓓.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科技广 场,2005,(11).

[5] 黄道远.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企业家 天地理论版,2006,(9).

[6] 童麒因.浅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作者简介:邱仕芸(1980-),女,云南昭通人,讲师,从事会计学、经济学研究;樊舒(1981-),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从事会计学、经济学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学院)

篇4: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提纲参考

审计的价值在于审计师能够对客户编制的财务报表提供可靠的验证, 而审计独立性是这种可靠验证的保证。因此, 审计独立性对会计职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De Angelo (1981) 认为, 由于审计质量评估成本的存在, 会计师事务所会专注于提供某一确定水平的审计质量。审计研究的文献也通常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等同起来。例如, Clarkson、Simunic (1994) 指出:“现有文献普遍认为, 在某一时点上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会提供一个单一水平的审计质量。这样, 审计质量和审计师质量是同义的。”这些研究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会计师事务所中, 审计项目合伙人往往是同客户签约、管理审计业务和出具审计报告的决策者。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的审计失败案件也进一步表明, 即使是声誉卓著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其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平均的审计质量水平也并不相同。这些审计失败案件说明, 研究者在讨论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问题时, 必须要考虑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代理理论一般研究风险中性的委托人如何设计激励方案, 促使厌恶风险的代理人在行动时承担足够的风险, 以最大化委托人的期望效用。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代理关系面临的则是一个不同的问题:如果一个客户对于审计项目合伙人比较重要, 即使该客户的风险水平高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偏好水平, 审计项目合伙人仍可能会为其提供审计服务。本文将研究审计项目合伙人与客户关系的特征, 以及这种关系在何种条件下会损害审计独立性。

二、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

代理理论指出, 当投资者受到完全的价格保护时, 管理层会承担代理成本, 因此管理层会产生对审计的需求 (Beaver, 1989;Jensen和Meckling, 1976) 。Simunic和Stein (1987) 认为, 当价格保护不完全时, 投资者和管理层都会从审计活动中受益。但是在现实世界中, 投资者不可能观察到审计测试的有效性, 因而他们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形成对审计报告质量的预期。因此, 审计的价值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是其价值的重要来源。

在一般的商业交易中, 买方总是希望得到质量尽可能高的商品, 并且当商品质量低于约定的水平时, 买方会表示不满。但在审计服务的提供过程中, 如果管理层打算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 他们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不披露其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 因此他们更希望从具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获取低质量的审计服务。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 投资者越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的验证, 此时, 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对管理层而言就越有价值。评估审计质量的成本是高昂的 (De Angelo, 1981) , 这为审计项目的合伙人采取以损害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为代价的自利行为提供了机会。

三、审计项目合伙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代理关系较为复杂, 一方面每一位审计项目合伙人都是代理人, 另一方面全体审计项目合伙人又构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人。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中, 政策往往是由少数合伙人来决定的, 这些合伙人构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人, 其他的审计项目合伙人对事务所的风险偏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此时, 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偏好与审计项目合伙人的风险偏好就存在着差异。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 代理人投入公司的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本, 因而代理人无法充分分散自身面临的风险, 而委托人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 因此代理人比委托人更厌恶风险。但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中, 审计项目合伙人和制定事务所政策的合伙人 (即委托人) 向事务所投入的都是人力资本和个人财产。制定事务所政策的合伙人比普通业务合伙人在事务所执业的时间更长, 因此他们投入事务所的人力资本也就更多。由于投入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和财产数额较大, 这些委托人可能没有足够的财产来分散其面临的风险, 以达到理想的投资组合水平。因此, 在会计师事务所中, 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审计项目合伙人比委托人更厌恶风险。

一个特定的客户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收益与他给负责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带来的收益是不同的。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可能觉得发展和保持某重要客户可能有助于其职业生涯的成功, 而丧失该重要客户可能会严重危害其职业生涯。客户可能以支付高于正常水平的审计费用、向审计项目合伙人购买非审计服务以及向审计项目合伙人支付额外的报酬等方式, 使审计项目合伙人感觉到该客户对于其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当审计项目合伙人感觉到其职业生涯能否成功与某一特定客户联系在一起时, 会增加合伙人对将来能够从该客户处获取报酬的预期。当合伙人无原则地满足该客户的要求时, 其行为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四、审计项目合伙人的信息优势以及自利行为产生的条件

1. 审计项目合伙人的信息优势。

De Angelo (1981) 和Antle (1982) 分别讨论了将会计师事务所看做是一个作出理性决策的经济人的必要性, De Angelo和Antle都将会计师事务所看做是一个单一的经济人。但是, 当我们将会计师事务所看做是由许多经济人构成的一个组织时, 由于审计项目合伙人具有信息优势, 审计项目合伙人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都建立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 然而信息不对称限制了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正如企业管理层具有信息优势并且监督企业管理层报告行为成本太高, 因而产生了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一样,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审计项目合伙人行为是否恰当同样存在着成本过高的问题 (Watts和Zimmerman, 1980) 。

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 审计项目合伙人能够获取关于客户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的私人信息。对于连续审计业务, 审计项目合伙人获取的私人信息量较大, 此时会计师事务所评价这些私人信息的成本较高。在极端的情况下, 当新闻媒体或监管机构发现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时, 会计师事务所依然不能确定审计项目合伙人是没有发现错报还是发现了错报而没有在审计报告中进行反映。

2. 审计项目合伙人自利行为产生的条件。

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都是由具有不同效用函数的个体组成。由于这些个体能够根据期望的风险水平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选择最大化会计师事务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这相当于假定会计师事务所是风险中性的。

当某客户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期望现金流量是负值时, 审计项目合伙人是否会继续为该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取决于以下因素:该客户带来的期望现金流量, 这些现金流量的方差及在审计项目合伙人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如何分配, 审计项目合伙人的风险偏好以及该客户能够为审计项目合伙人提供的其他额外利益。如上文所述, 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审计项目合伙人比委托人更厌恶风险, 因此我们也可假定审计项目合伙人是风险中性的, 这样我们在进行分析时就不必再考虑客户带来的现金流量方差了。即使审计项目合伙人与会计师事务所有相同的风险偏好, 审计项目合伙人仍然可能有动机为那些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负的期望现金流量的客户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当审计项目合伙人比会计师事务所更偏好风险时, 这种问题尤其严重。

我们可以合理假定, 审计项目合伙人只会接受那些能给他们带来期望价值为正的客户, 而会计师事务所只会接受那些能给事务所带来期望价值为正的客户。但是, 拥有信息优势的审计项目合伙人可能会为那些给他们带来期望价值为正、给事务所带来期望价值为负的客户提供审计服务。为说明以上假定, 以下本文用数学公式来推导审计项目合伙人自利行为产生的条件。

Simunic (1980) 认为, 一个审计项目的总成本由这项业务耗费的审计资源成本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这项业务预期赔偿损失的现值构成。用审计收费减去总成本就得到这个审计项目对会计师事务所利润的贡献额。

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并且事后被发现时, 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会受到损害。此时, 会计师事务所的其他客户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De Angelo, 1981) , 新客户也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 (Davis和Simon, 1992) 。本文假定当事务所声誉受到损害时, 会计师事务所从其他客户那里丧失收入的比例为L%。

对于风险中性的会计师事务所, 一项审计业务的价值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 已审计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事后被发现的概率D; (2) 这项审计业务对会计师事务所利润的贡献额C; (3) 当事务所声誉受到损害时, 事务所从其他客户身上丧失收入的比例L%; (4) 事务所从其他客户身上取得的收入R0。从单期来看, 一项审计业务给事务所带来的价值EVF为:

在多期的情形下, 为了简化模型, 本文将C和L%×R0视为年金, 用PV表示年金现值因子, 则一项审计业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EVF为:

化简后得到:

对于风险中性的审计业务合伙人, 一个审计项目的价值取决于以下两项: (1) 该合伙人在事务所期望价值中所占的份额S; (2) 客户给审计项目合伙人提供的额外报酬EP。则一项审计业务给审计项目合伙人带来的价值EVP为:

从方程 (1) 中可以解出使会计师事务所价值大于零的、最大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事后被发现概率DF:

即只要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事后被发现概率大于DF, 则该项目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为负,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这样的客户。

从方程 (2) 中可以得出使审计项目合伙人价值大于零的、最大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事后被发现概率DP:

只要EP大于零, DP必然大于DF。即只要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事后被发现的概率小于DP, 则该项目对于审计项目合伙人价值为正, 审计项目合伙人不会拒绝这样的客户。

从方程 (3) 和 (4) 可以看出, 只要EP大于零, 并且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事后被发现概率D大于DF且小于DP, 审计项目对审计项目合伙人的价值就会大于零, 而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就会小于零, 此时审计项目合伙人会实施自利行为, 即审计项目合伙人的独立性水平要低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水平。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当客户给审计项目合伙人提供的额外报酬EP等于零时, 一个审计项目对于审计项目合伙人的价值等于该项目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价值的一个固定比例, 此时审计项目合伙人的目标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目标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审计项目合伙人没有动机实施自利行为。当客户给审计项目合伙人提供的额外报酬EP大于零时, 审计项目合伙人对于客户的依赖程度超过了会计师事务所, 此时审计项目合伙人的目标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目标并不一致。审计项目合伙人就可能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 以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为代价实施自利行为, 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五、结语

在讨论审计独立性问题时, 研究审计项目合伙人与客户的关系可能与研究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的关系同等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审计项目合伙人能够从客户处获取额外的报酬时, 审计项目合伙人的独立性水平要低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水平。在此情形下, 审计项目合伙人不会拒绝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负的期望价值的客户。尽管审计项目合伙人的这种自利行为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但由于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关于客户的私人信息,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审计项目合伙人的行为较为困难。

摘要:在讨论审计独立性问题时, 现有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审计项目合伙人与客户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一个特定的客户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收益与他给负责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带来的收益是不同的。由于审计项目合伙人拥有大量关于客户的私人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审计项目合伙人行为是否恰当存在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当审计项目合伙人能够从客户处获取额外的报酬时, 审计项目合伙人的独立性水平要低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水平。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审计项目,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De An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ing&Economics, 1981;10

上一篇: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下一篇: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