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

2024-05-03

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共6篇)

篇1: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

关于合川区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政策的调研报告

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而得名。距重庆主城核心区50公里,是重庆市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幅员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56万。据统计,2005年至2012年,全区实施征地项目128个,征地面积81000多亩,修建安置房(还建房)约200万平方米,安置人员近8万人(其中,农转非人员约4万人),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资金约25亿元。2012年,全区征地约6000亩,共农转非人员约0.4万人。但每年的大量征地仍用的统一标准,即合川府〔2008〕15号文,08年以前甚至用的是99年发的重庆人民政府令第55号文件,现有征收补偿已无法全面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制约全区加快发展的一大瓶颈,急需出台一个新的征收补偿安置标准。为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10年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重庆政府积极响应上面通知,于今年7月出台了渝府发〔2013〕58号文件,调整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合川在重庆市的大风向标上,出台了《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又关事项的通知》,预示合川区的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一、新旧政策对比

1、土地补偿和人员安置补偿。

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批准征收的土地总面积计算,标准为一类地区(7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每亩16000元,二类地区(23个镇辖区)每亩15000元,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部分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

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土地补偿费总额的20%部分支付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生活。而在这之前,土地补偿费只有14000/亩(一类地区)和13000/亩(二类地区)。征地范围内的集体组织人员可以选择转非安置,每个转非安置的补助标准为36000元,相比旧政策提高了9000元/人。土地补偿费和人员安置补偿费的提高为农村集体的发展及征地户以后的生活有了巨大保证。

2、青苗、林木及地上建(构)筑物补偿

青苗、林木和除围墙堡坎、道路、坟墓和地坝以外的其他构(附)着物实行综合定额补偿,以批准征收的土地总面积计算,不分地类,不分地区,按每亩定额补偿12000元补偿。在以前的补偿标准中,分为了耕地、其他土地,耕地为5000元/亩,其他土地为7500元/亩。在新政策中构筑物也由08年15号文件中的12项大类(堡砍围墙、道路、砖瓦石灰窑、水井、坟墓、地坝、粪池、水渠、电杆、电线、水管、大棚)简化为了堡砍围墙、道路、坟墓、地坝四项大类,统一的标准,为安置补偿的顺利实施开辟了道路。

3、房屋补偿。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为钢砼结构660元/平方米,砖混600元/平方米,砖木480元/平方米,土墙360元/平方米,简易结构120元/平方米,较之前的政策,新政策标准提高了一倍,这对老百姓个人而言肯定喜笑开颜。另外有证房屋装饰装修,以实际装修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按一类标准每平方米200元、二类标准每平方米150元、三类标准每平方米100元补偿。专项设施以被拆迁房屋实有设施数计算,按照自来水每户780元、照明电每户600元、天然气每户3300元、闭路电视每户680元的标准补偿,这些都较之前有了大幅提高。

4住房安置。

住房安置对象住房安置可采取货币安置住房、统建优惠购房方式,按每人3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予以安置。对选择货币安置方式的,货币安置具体标准按照不低于本区与被征地范围相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的原则,分不同区域确定。分为每平方米3000元、每平方米2160元两个标准,并且出台了鼓励货币安置住房的方式,对其在规定时限内自行搬迁完毕的,按应安置面积,给予20000元/人(二类地区10000/人)的货币安置奖励费。

住房安置对象选择统建优惠购房的,按应安置房屋建筑面积标准,以土地征收时砖混结构原房补偿价格申请优惠购买安置房。安置对象具有合法权属房屋建筑面积超过实际安置建筑面积以上部分,可按经

济适用房销售价格扣除砖混结构原房补偿标准给予补助,或申请以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按与安置房户型就近的原则购买相应面积的安置房。

相比而言,在新旧政策中选择统建优惠购房的被征地户并没有多大变化,而选择货币安置的人员则较之前获益比较大,以前的货币安置价格仅仅只有615元/平方米。

二、对征地政策的一些建议

1.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保障体系,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社会保障的目标及标准上,要给被征地农民提供期稳定的生活保障: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费继续缴纳阶段的政府承担比例的优惠政策,全面实现政府承担50%,个人承担50%;二是将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个人档案,使其达到年龄后可参加养老保险,并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三是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共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建立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将所有成员纳入系统管理,以便进行安置后的跟踪调查及服务。

2.完善配套政策,多种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

丰富留地安置。自1994年12月开始,重庆就将留地安置模式作为安置被征地农民的方式之一,该安置方式必须通过兴办经济实体来进行人员安置,且还需安置农转非人员在10人以上,划拨的土地还需按规定缴纳征地成本费。这一系列限制性条件严重制约了这种方式的推行。建议进一步完善留地安置方式,配套产业政策,突破原有以地安置方式只能通过建立经济实体才能进行作为安置政策的界限,可采取留地折价入股、留地建房出租等多种灵活方式,而且这种做法只须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既不需要支出额外的资金,又更好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是让利与民的善举,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值得提倡和推广。此外,还可以推行两套农民公寓安置的方式,一套用于自己居住,剩余房子用来出租,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样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员的不同需求,两种方式相互补充,既能让有劳动能力的被征地人员充分实现就业,又能使实现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通过留地安置获得的经济收入,以维持被征地人员的长远生计。

3.建立有效的失地农民培训制度,尽力妥善做好就业安置

政府作为征地拆迁工作的主体,在严格依法征地的同时,要统筹安排就业培训,努力实现就业。渝府发〔2008〕45号明确规定要促进被征地

人员实现就业。因此,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政府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转非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就业培训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创立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利益分享的机制,鼓励投资兴办民办培训机构,为被征地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服务。笔者认为,可按16岁以下、中青年人员、“40、50”人员三个年龄段为界线进行分类。对16岁以下转非人员,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中青年人员和4050人员是就业培训的重点群体,这部分人年富力强,对工作的需求迫切,做好这部分人的就业培训并使其能够得到就业,无论对转非人员本身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篇2: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

一、概述

近年来,我区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总体目标,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基本要求,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有效监督为工作格局,狠抓机构队伍建设、公开内容深化、公开方式创新、规章制度落实等各项重点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强化机构建设。

结合班子和人事调整,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区级各部门、各镇街进一步健全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进一步强化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层逐级抓落实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是坚持任务分解落实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区20xx年重点工作内容,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将政务公开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并定期督查,强力推进,有效实现了政策公开、决策公开、制度公开、职能公开、执法公开和办事公开。

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意见》,严格贯彻落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澄清和公开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政务公开工作信息报送制度。

三是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集中专项检查与人大政协视察检查相结合,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三)依法公开政府信息。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流程,建立政府信息备案发布机制,搭建合川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照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相关要求,落实专人定期对应公开政府信息进行清理。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了政府预决算、征地拆迁及补偿信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信息、环境保护、各类统计数据、涉及发展和民生的政府公文,坚持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开辟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管理、招投标等重大信息,强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搭建全区统一交易平台,将各类政府采购纳入交易中心集中办理,有效规避各类暗箱操作。围绕行政审批职能转变,收集整理各单位审批事项信息,统一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发布。20xx年,在重庆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各类政府信息551条,其中涉及征地拆迁与补偿信息87条,采购与招标信息136条,人事类信息52条,统计数据53条,其它政策性公文223件。

二是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公开。严格按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求,建立、完善了群众参与、专家论证、法律论证、风险评估、事后跟踪等重大决策工作制度,并写入新修订的《合川区政府议事规则》加以落实。坚持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机制得到有效践行。制定涉及城市规划、价格调整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时,采取政府公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事后跟踪,决策纠错机制得到有效践行。积极探索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和后评估制度,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收集、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后评估结果对行政决策做出相应调整,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三是强化基层政务信息公开。统一规范公开栏、公示栏、宣传栏设置标准,全面落实村(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加强村(居)务公开的检查指导。按照《合川区村(居)务公开目录》,重点公开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创新在村(居)务公开栏内增设了“互动空间”(分设“点题公开”和“回音壁”),引导群众对关心、关注的村(居)事务进行“点题公开”,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议在“回音壁”内进行答复、反馈,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村(居)务公开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四是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其一、完成区级行政审批项目库的建立、公示工作。在清理审核过程中,严把“法律依据、审核流程、意见处理”三关,委托律师事务所具体审核,经区政府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生效建立了区行政审批项目库。全区行政审批目录、审批项目基本信息、流程图、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编办中文域名网站等处进行了公布。其二,网上审批改革、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协同推进。积极配合网上审批改革牵头单位区网管办,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网上审批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时间进度,积极对接协调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浪潮公司,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浪潮公司的帮助指导下,已制定完善实施方案,正在搭建支撑网上审批的电子硬件系统。同时,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权责清单的有关要求和时间进度积极推进线下行政审批权责清单清理工作,通过区政府审核、市级部门审核。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清理行政许可332大项,441子项,确保了权责准确、明确,权责边界清晰。

五是全面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加强制度约束,发挥制度效能,积极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案件监督审查制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使用、突出过程监管。深入行政执法单位,通过查案卷、看现场、听意见等方式,加强关键环节管控。强化监察监督,主动邀请区人大、区政协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自觉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虚心接受各方工作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和不当行政行为,坚决杜绝玩忽职守、粗暴执法、非法执法,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等现象,使行政执法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六是大力推进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公开。依托基层信息公开栏、公开墙等载体,重点公开了低保信息83万条、五保救助信息13.49万条,临时特殊救助信息1.08万条,农机补贴信息9400余条,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信息34万条,粮种补贴信息36.25万余条,公租房配租信息1期,征地拆迁信息87条。

(四)创新公开方式。

一是进一步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将政务公开与村(居)民开放日、“世界环保日”、“消防日”“创国家卫生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市民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等方式,接受群众关于发展与民生等各方面的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二是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依托区委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办公室,把开展网络互动、打造阳光政务作为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搭建网络互动平台,20xx年,先后开展网上访谈9期,受理解决群众网上提问1000余件。

三是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20xx年政府系统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46件,办结率100%,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5.1%;办理提案422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6%。修订完善了《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规定》。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散管理”的原则,强化全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管理,督促各部门、镇街对本单位子站点进行维护完善,设置政务公开专栏,高效管理各种公开信息,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信息查询服务,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有关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水、电、气等日常生活信息。加大区长公开信箱办理力度,提高回复公示率,切实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公开重要平台作用。

五是充分利用各类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区档案局、区图书馆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公报阅览室”,推广应用数字触摸屏查询系统,分别对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公众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文件目录的电子档案录入,提高了档案查阅利用的便捷度和效率。

六是用好其它载体。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合川日报》、合川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114查询热线等为载体,发布区长公开电话、区长公开信箱、社情民意及督办情况。通过政府公报、网上公示等形式,对群众公开发布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和政府公文,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相关政策和关心关注事项的进展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条例》规定,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机构职能类、政策文件类、行政决策执法类、工作动态类、社会服务类等5个方面,公开各类政务信息152余万条,其中合川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发布政务信息14723余条,政府文件223件,区档案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受市民查阅档案2万余人次,查询利用档案2.5万余(卷)册,出据证明2.2万余件,各镇街政务公开墙报发布“低保”审核信息、“五保”发放救济物资信息和受灾人员救助发放信息、粮种补贴信息、农资综合补贴信息等共计150万余条。

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全文电子化率为99%。其中,政策文件类信息占2%,社会服务类信息占61%,行政决策类信息占20%,工作动态类信息占3%,其它信息占14%。

(二)公开的载体。

1.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各镇(街)门户网站,区政府部门网站。

2.合川区行政服务大厅。

3.重庆市合川区政府公报。

4.新闻发布会。

5.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

6.区档案馆。

7.区图书馆。

8.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墙)。

9.阳光合川114查询平台。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2件,其中已主动公开范围数7件,同意公开答复16件,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1件,申请信息不存在数4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5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9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时,未收费。

五、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尽管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个别单位思想认识不够、公开不够及时、方式比较单一、时效性不够强等问题,亟待在下步工作中增添措施、切实解决。我区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和建立政务服务体系工作等有关要求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等系列政务公开制度,促进公开内容全面、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时效增强、公开质量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二)强化创新促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经费、场所,切实做到人员到岗、机制落实,完善信息发布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等工作机制,防范各类违反《条例》行为的发生。二是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实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等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充分发挥政务公开重要载体作用。

(三)强化督查促落实。一是加强行政监督和专项监督。区政府监察、审计和法制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牵头负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应公开单位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二是规范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完善政务公开监督员工作机制,发挥政务监督员作用,及时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

篇3: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采取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三种方式: (1) 实地调查。包括:收集太和镇在和谐乡镇建设方面的做法及文献资料;采取个别交谈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 走访太和镇亭子村村民, 了解村民的看法;考察当地群众的生活现状;参观合川区太和镇丝绸有限公司, 了解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太和镇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 (2)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和谐乡镇建设情况, 群众对和谐乡镇建设的关注程度, 群众了解国家和谐乡镇建设相关政策的途径, 村民对村干部换届选举的程序及结果的看法, 镇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状况等。本次调查共向群众发放问卷109份, 回收有效问卷105份。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和职业构成分别为:男性65人, 女性40人;20及20岁以下的23人, 21到40岁的36人, 41到60岁的25人, 61以及61岁以上的21人;务农49人, 个体户26人, 工人6人, 其他职业24人。 (3) 访谈:除通过与村民交流外, 重点走访了太和镇镇长杨云良和团委书记、亭子村村长和书记, 了解太和镇和谐乡镇建设的情况、问题和规划。

1 太和镇和谐乡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通过访谈, 我们了解了太和镇和谐乡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太和镇是全国重点镇、重庆中心镇、合川规划建设中的小城市, 同时也是是传统的蚕桑之乡。太和镇经济持续发展, 交通设施逐步完善,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太和镇将依据重庆市和合川区的总体部署, 结合太和镇经济社会实际,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富裕城镇、靓丽城镇、人文城镇、和谐城镇, 全力实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保障三大战略, 以推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 加快城乡统筹和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 促进镇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镇政府推进和谐乡镇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广泛招商引资, 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加快城乡统筹的步伐;强化规划管理, 加快靓丽城镇的建设;落实政策措施, 加快教育重镇的建设;切实关注民生, 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2 群众对和谐乡镇建设的看法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收集了太和镇群众对和谐乡镇建设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

2.1 人们对和谐乡镇建设内容的关注度 (多选题)

从人们对和谐乡镇建设内容关注程度看, 排在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和谐 (占被调查人数的75%) , 第二位是邻里关系和谐 (占66%) , 第三位是政治制度和谐 (占53%) , 第四位是干部关系和谐 (占42%) , 排在最后的是人与自然和谐 (占12%) 。思想政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政策制度和谐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事情, 他们希望我们国家政府有良好的政策以及相关的制度来确保和谐乡镇的稳步发展, 当然, 协调好邻里关系是和谐乡镇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调查也表明, 目前人们对环境问题明显地关注不够。

2.2 人们了解国家和谐乡镇建设相关政策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 电视和网络已经在太和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通过这些大众媒体了解国家相关信息的人占到了80%以上。当然有些老人还是习惯看政府或街道上的公告栏, 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别人口传了解国家的相关信息。

2.3 人们最关心的和谐乡镇建设的政策 (多选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 镇民最关心的和谐乡镇建设政策在于致富和医疗保险方面 (占93%及74%) 。其次居住环境和卫生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占59%) 。

2.4 太和镇纠纷解决机制

针对本地纠纷发生程度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太和镇周边的村民们。他们中79%的人反映偶尔有纠纷发生, 这些纠纷大都通过当事人协商或者是村委会解决, 而且都能又快又好地及时解决;18%的人反映没有纠纷发生;仅有3%的人对是否发生纠纷的情况表示不清楚。这些反映与我们实地访谈的情况是基本吻合的, 说明太和镇政府的相关工作是有成效的。

2.5 人们对村干部换届的程序及结果的看法

65%的人对换届的程序和结果持肯定态度;有27%的人表示不满意, 说明这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村干部应当充分听取每一个村民的意见, 综合各方之言, 按照民主选举的程序做好村干部换届选举的工作。

2.6 人们对太和镇和谐乡镇建设情况的总体评价

调查中, 太和镇约87%的人对本镇的发展表示很满意;但也少数人 (占3%) 有些不满意, 这说明和谐乡镇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回答不清楚的人 (占10%) , 多属于在外打工多年返乡的群体, 对本镇的情况不甚了解。

2.7 群众对和谐乡镇建设的期望

在开放性问题中, 群众最想说的话包括:“领导重视, 群众参与, 措施应重在落实, 形成良性互动。”“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建设, 最关键的是发展经济。”“希望村干部能够帮助指导村民走上致富路。”这些语言反映了群众最强烈的要求。和谐乡镇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其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经济是最核心的问题, 同时政府的常抓不懈、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也是应当重视的问题。

3 太和镇和谐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加强乡镇工业经济基础建设。乡镇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明显, 招商引资基础较差。针对这一问题, 镇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快速发展经济, 巩固经济基础, 有效利用乡镇的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 加快经济的发展。坚持基础建设配套推进, 加大美化绿化力度, 并改善镇区交通环境, 扩大对外宣传, 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如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手册等多种媒体扩大对外宣传。在招商引资方面, 重点突出产业招商, 充分发挥规模产业的优势, 精心包装一批配套的产业链项目, 促进优势产业集聚,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招商方式上, 除积极参与一些大型招商活动外, 组织灵活精干小分队进行重点招商,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调整机制, 充实力量, 强化专业招商, 提高招商成功率。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如落实房屋产权证问题。对于部分拆迁安置房屋产权证问题还没落实问题, 群众反映强烈。乡镇领导必须兼顾好眼前与长远、个人与整体的利益关系,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 及时、依法、合理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把政策讲透、讲明、讲懂, 力争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加强廉政建设。个别党员干部素质不高, 干部队伍和廉政建设有待加强, 干部管理和目标考核有待完善。可以开展一系列和谐乡镇创建活动, 比如开展党员学习日活动等。同时制定量化考核办法、指标, 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不定期进行抽查, 真正作到公平公正, 奖优罚劣。

完善交通网, 健全乡村公路。目前太和镇乡村公路还不能到达每家每户, 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资金不足。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 政府可以申请专项资金;另一方面, 可扩大政府收入来源:一是对我国政府法律明文规定的收入来源, 要严格依法足额征收, 防止政府收入无形流失;二是对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的市场主体, 根据政府成本管理的要求, 按照合理适度、规范有序的原则, 收取管理费用;三是可以发行地方债券来融资, 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篇4:关于打造合川旅游休闲胜地的思考

关键词 旅游休闲胜地;制约因素;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01

1 当前合川打造旅游休闲胜地的制约因素

1.1 规划滞后,政策倾斜比例不均

一方面没有注重与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规划结合,且各地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时几乎都以业主的意见和要求为主,造成项目的同质化,这点在乡村旅游项目方面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没有出台支持鼓励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纲领性文件整合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只能按照部门规划实施,对建设旅游没有形成聚合力,不能产生聚集、叠加效应。

1.2 创意缺失,整体架构后劲不足

当前,旅游研发仍处于初级、粗放经营阶段,大多数旅游景区(点)没有形成创意品牌,知名度低。一是缺乏核心的创意理念,数量多、精品少;同质化产品多、特色产品少,接待游客多、经济效益少。二是缺乏冲击力和爆发力,由于旅游产业链不完整,位于链条上游的旅游研发、创意和位于下游的服务环节非常薄弱,独特性和吸引力不强。

1.3 营销缺位,旅游休闲氛围不浓

就旅游休闲的差异性和竞争性角度分析看,虽然坐拥三江、钓鱼城、涞滩古镇等滨水资源和文化资源,但由于在营销上缺乏层次性和深度性,在推广上缺乏专业性和精密性,存在“散、乱、小、庸”的境况,导致合川城市休闲形象不明显、城市整体休闲氛围不浓。

1.4 人才匮乏,综合性素质不高

2015年,合川区旅游从业人员有1.1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有2 100人,但工作在服务第一线,真正“科班出身”的旅游策划、旅游电子商务及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旅游专业人才所占比重更低,导致在旅游决策、产品设计、市场拓展、旅游服务和行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力不从心,从而呈现宣传营销系统性的设计不够,碎片化多,整体性少;短期考虑多,长远考虑少等情况。

2 关于合川打造旅游休闲胜地的路径思考

2.1 树立规划“风向标”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在休闲旅游开发的起始阶段,应突出政府在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开发规划上的重要作用。高起点、高品质编制《合川区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推进旅游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土地规划、文化和文物保护规划、农业规划、交通规划等关联规划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动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按照全域旅游理念,从大旅游、大休闲、大产业的角度和站位,统筹考虑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和要素配置。制定出台鼓励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多元化投资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2.2 打造主题“品牌季”

一是打造钓鱼城——滨江主题乐园。钓鱼城——滨江主题乐园模式的价值在于其旅游、休闲、游乐和度假等多元化功能组合。通过增加一些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和传统滨江文化带结合,如建造钓鱼城战场体验区、历史文化交流区、滨江休闲区、美食导购区及休憩娱乐区,辅以地域特色文化展示和实景演出等,形成历史文化观光体验旅游产品。二是打造“两线”滨水休闲和乡村体验品牌。首先,激活滨水休闲旅游产品。以三江汇流的独特资源、城市环境和功能为依托,开发水上观光、水上游乐、水上运动和游艇休闲等产品,开通三江游、水上巴士,建设游船码头、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水上主题乐园等项目,营造休闲氛围,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次,融入多彩乡村体验。以“乡愁记忆”为主题,引导乡村旅游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体验旅游精品产品。以“乡土风情”为魂,因地制宜,打造农家院落、农村风貌、农事活动、乡土习俗和乡土餐饮等,把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成旅游休闲方式,打造不同主题类型的乡村旅游点、乡村酒店、休闲庄园或民宿,打造不同类型、不同季节的赏花节、采果节等田园节庆活动。

2.3 营造多元“文化圈”

一是打造特色“饮食娱乐文化街”,并以其特点分别建成购物一条街、农产品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二是完善休闲文化城市设施。城市广场绿地、主题公园、体育场馆、会展中心、花鸟市场、宾馆饭店、游乐场所、沿江漫步道和骑行道及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书院、画院和棋院等基础性设施,形成休闲文化的空间和载体。三是加大地标文化建设。推进城市地标建设,在城市主入口建设大型广场,建设合川旅游休闲的地标建筑,增强合川的休闲感召力。

2.4 强化推广“战略性”

旅游宣传就是造势。因此,以创建“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为目标,按照城市及休闲的理念,培育、营造休闲氛围,整合挖掘休闲资源,打造合川的旅游休闲胜地品牌,要“会吹、敢吹、经得起吹”。一是口号提炼要“喊得响”。广泛征集、设计旅游休闲城市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等视觉识别系统,如“合川,你值得一看”“来看三江,你绝不后悔”“好客三江人,我们等你”等。通过各类媒体、影视作品、招商推介、外事活动等全方位立体宣传,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二是合川故事要“讲得好”。深入挖掘合川历史文化、民俗非遗和生态环境等内涵,梳理提炼游客感兴趣的合川精华的人、物、事、情和景等,面向国内国际讲好合川故事。三是强势宣传要“入得眼”。要通过各种途经的广告、宣传、推介活动,全方位采用“旅游+”,“互联网+”等宣传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突出合川主要的景区景点和主要旅游产品、美食、节会活动等,进行精准营销,扩大合川旅游休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5 注重人才“长效化”

要实现旅游的全面、有效、多元发展,在依托旅游资源的同时,还需要依靠专业性科研、管理等综合型人才的支持和挖掘,尤其是既能研究合川旅游发展历史,又能与国内外先进文化理念及过硬专业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复合型人才。一是建立专业人才数字化人才库。形成“领军技术人才+民间文化积极分子”双结合的人才库,发掘合川籍旅游管理方面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及民间人才和积极分子,进行数字化管理与人性化跟踪服务;加强与高校、企业、培训机构合作,畅通人才引进培养渠道,提高人才的知识架构和能力水平。二是完善人才技术研发激励机制。对于在旅游研究、技术创新以及成果获得重大奖项的人才,建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保障人才的创造力和研发动力,全力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助力合川旅游休闲胜地的发展。

篇5: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师生安全、食品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定关于开展重庆市2015年中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渝教督[2015]12号)的精神,按照合川区教委和大石教管中心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校园安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自查结果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成立了赵毅校长(书记)为领导的安全稳定领导小组,时刻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认真做好记录,全面细致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确保师生安全。

1、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

组 长:赵毅(校长、书记)领导学校安全工作

副组长:邓善伟(副校长)负责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

陈启明(副校长)

成 员:彭文良 后勤主任

赵尚俊 办公室主任

杜铭 德育主任

汤奎 教导主任

赵玉林 安稳办主任 李明均 学校电工

滕光龙 胡春燕 安全教育课教师 付红田 罗红玲 洪全芬 门卫保安工作 各班主任 班级安全教育

2、责任到人,职责明确

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责任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3、继续实施责任追究制。

学校与责任领导、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及家长分别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学校对干部和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并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二、具体工作自查:

1、饮食卫生安全。学校加强学生饮食安全检查力度,杜绝三无食品进入校园,通过对学校食堂、商店的管理,使食堂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落实食堂、商店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他们签定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保证师生饮食安全,学校督促商店、食堂办理“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办理“个人卫生健康证”,做到持证上岗。商店有固定的进货地点,所进食品必须达到卫生合格标准,认真审核保质期,做到不卖腐烂变质食品,保证“三无”商品不进校园,并且有详细的进货登记表。学校食堂每日彻底清理卫生,厨房操作台分离使用,餐具做到一洗、二冲、三消毒,并做好餐具和饭菜的保洁工作。食堂主副食合理搭配,每日更换,所做食品做到24小时样品保留。

学校还积极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少吃甚至不吃零食,不吃腐烂、变质及无商标、过期食品。

2、消防安全。教学楼、公寓内消防设施齐全,每层楼都有标准的消防栓,并且能够保证正常使用。为防止火灾发生,除对学生进行教育外,严禁学生携带火种进入校园,班主任老师每天检查。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让学生学会常用的逃生技能和方法。

3、交通安全。

教育和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交通法律法规,使孩子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增强“遵守交通安全法,时刻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严格遵守行路、乘车、骑车等交通安全有关规定,注意安全防范,严防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监督和管理孩子走路、乘车时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学生驾乘摩托车、非法劳动机动车、三轮车(三轮摩托车、人力三轮车、三轮电动车)和残疾人机动车。文明乘坐公交车,做到不拥挤;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不闯红灯,不在公路上打闹等,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校舍及其它安全设施隐患的日排查日报告制度。由于学校是新建学校,校舍不存在安全隐患,各种设施设备安全。

5、我校在学生上课、升旗、课间及放学等学生相对集中的时间安排了专门的值班教师负责维持楼道及楼梯秩序,管理学生。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齐全,楼道楼梯通畅,有“安全出口”的醒目标志。

6、危险化学品有科学实验老师专管,对使用、存储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底数清、情况明。

7、学校认真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利用广播站、手抄报、德育展板、校会班会等形式按周有主题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学初、放假前,学校都要召开主题校会或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于每个假期前(包括寒暑假、国庆节等)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8、学校有健全的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开学初,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

9、加强对门卫工作的管理。严格工作纪律,认真执行交接手续,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禁脱岗、漏岗。每天认真巡视,及时发现校舍、水电暖等危险隐患,及时汇报解决。严禁可疑人员入内,做好来客登记手续。未经学校同意,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校门。

10、学校制定了各项安全预案。尤其详细制定了应急疏散预案,并做好计划,统一组织演练。

11、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校园门前机动车道设置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每日有教师、保安在校门口护送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严禁校园内发生应由学校承担责任的滋扰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全体师生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表示满意。

12、学校定期分析、排查,掌握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及时反映学校有关安全稳定的信息动态。积极开展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没有发生赴省、进京集体上访案件。

我校在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安全的警钟还应时刻响起,做到警钟长鸣,把师生安全放在首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篇6:合川旅游商品调查报告

一、太和镇概况

太和镇地处铜梁、潼南、合川三县交界处,是合川西北部的丝绸特色镇、蚕桑大镇,2001年被重庆市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3年被重庆市列为“百镇工程”镇,距合川主城区35公里。太和自古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近代商贸尤以蚕桑丝绸见长,是周边17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和交易场所。

太和镇幅圆面积为156.71平方公里,辖36个村,共261个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7万人,全镇劳动力33885人。涪江水域穿镇而过,全镇地貌为浅丘地和河滩台阶地,属遂宁母质土壤,土地肥沃。本镇耕地面积62033亩,其中土面积35392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为7545亩,水域面积15294亩。至2002年,本镇完成第一期征地175000M2的丝绸工业园区,发展桑树953万株,共8720.5亩,现有投产桑约4000亩,且桑树品种多,良桑程度较高,全年四季可养蚕1万张,可产茧23吨。

二、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美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及东南来等丝绸消费逐年取消丝绸关税壁垒及纺织品配额;西部开发,退耕还林,东桑西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设启动,也为本镇蚕丝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国内发展机遇。

太和镇是重庆最适宜蚕桑生产的地区,有丝绸生产传统习惯,是承担“百万担优质茧”工程镇。镇内有两家丝绸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庆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太和丝绸工业园和聚龙蚕业发展公司。至2006年,已建成基地村14个,基地社108个,基地规模达7000亩,桑树953万株,养蚕1万张,产优质鲜茧23吨,茧款收入420.7万元。其中新建桑园1300亩已初具规模,培育10亩以上业主20户。

良好的科研机构支撑。西南农大已多次来本镇讲授桑树栽培及养蚕技术,并基本形成地、人物三落实,有科研物质基础,2001年试行“一步成园”和纸板方格簇上簇,已取得阶段性突破,蚕农特别是现代业主接受面广、影响深远,有科技推广基础。

健全的服务体系。本镇已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蚕桑技术学校,每村有专职蚕桑技术员,可保证栽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

优质茧销售有市场。本镇缫丝能力达3万绪,需大量优质茧原料。聚龙公司与蚕农订有茧收购合同,制定了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实施了“价外补贴”和“二次返利”政策,蚕农思想稳定,市场销售无忧。

三、太和镇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较小。目前,全镇形成规模养蚕,初见效益的村只有石垭村、二桥村、盐溪村、菱角村、楼房村等五个村。一季饲养3张蚕种以上的农户占全镇蚕农的10%,缺乏规模效益。二是业主推进进程迟缓。现虽有业主20多户,但年均养蚕20张以上的只有4户。三是桑树嫁接还不够普及。全镇从2001年开始发展桑树953万株,其中已嫁接的不足70%。四是市场秩序较乱。目前,由于蚕茧市场管理缺位,相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市场准入把关不严以及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打击乏力,一证多点、无证收购现象较为普遍,使得蚕茧收购难以体现优质优价和劣质劣价。五是经济效益较差。我镇30%的桑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发展的多边桑、低产桑,桑叶产量、质量不高,亩桑产茧量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新桑园由于投入资金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嫁接改良率低,难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发展滞后,技术落后,推广乏力等问题。

四、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1、政府转变职能。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本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大力整治、改善、发展软硬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优质茧基地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

2、建立桑蚕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桑蚕的发展,办好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桑蚕产业化。抓好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提升桑蚕科技含量,带动桑蚕产业化,带动桑农致富。围绕桑蚕办工业,办好工业促桑蚕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走产业化道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企业与蚕农结成鱼水关系,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工贸一体化,规范市场秩序,进行有序的市场竞争。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将优质茧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加强镇情和蚕桑发展的宣传必不可少,将基地建设方案及目的、意义宣传到田间院坝,使致富前景家喻户晓,激发农户的建园热情。只有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参与优质茧基地,基地建设才有落实的土壤。

4、推进业主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蚕桑业主,就是培育优质茧基地的个体规模。规模出管理,规模出效益,方可充分体现产业化的竞争和效益优势。

5、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基地建设铺路搭桥。根据渝委发[2003]6号文件精神,充分享受用活“百镇工程”的土地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置换,整治和流转的新途径。

6、实施科技兴蚕战略,提高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太和蚕桑技术学校”的科技力量,普及和推广规模养蚕实用技术,做到人人会栽桑、会嫁接、会修枝整形、会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蚕室蚕具集体消毒,小蚕共育、棚架蚕台育和纸板方格簇具等先进技术。

7、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大力发展“聚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镇内缫丝企业,加强技改力度,加强优质茧基地与公司企业对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走好“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促进蚕桑丝绸产业的和谐发展。

8、强化技术队伍、服务网络的建设。搞好生产技术配套服务,实施科技兴蚕,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关键要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和结实的服务方式。当前加强蚕桑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镇(乡)、村、社三级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好报酬,确保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不断档、不脱节。

上一篇:公司股东股份合同范本下一篇: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论文提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