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单元教案已编排

2024-05-04

7单元教案已编排(精选4篇)

篇1:7单元教案已编排

第六组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是以诗歌和童话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四篇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意在通过观察、表演、朗读等途径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用喜欢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学生能够愉快地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学习阅读,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丰富知识层面。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5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学会“、、乛”等3个笔画和“宀、女、月、扌、八”等10个偏旁。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境。

1、影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认识1种新笔画和3个新偏旁。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课文,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4个生字。难点:认识1种新笔画和3个新偏旁。

三、教学准备: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影子》。

二、自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画本课的生字,看看还有什么生字你能用有趣的方法记住它。

三、激疑导读,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哪些知识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质疑讨论,把握重点、难点。

1、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课件出示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就在后面。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右边。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和人的位置变化了,影子也随着变化)。

2、在挂图上找一找,小朋友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

3、联系实际分小组说一说。

4、为什么说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看图表演读,熟练的试看背下来。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二、复习检查字音。

三、小组合作探讨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

六、作业设计

抄写4个会写字

七、板书设计 5影子

八、教学反思:

6比尾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一个笔画撇折。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方式的“读”中认识生字,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感受儿歌“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不同方式的“读”中认识生字,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感受儿歌“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特点。难点:读好文中问句。

三、教学准备:六种动物的图片,词语、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认识参赛选手

三、参与活动,充分宣读比赛项目,学习问句

师:看来大家都有资格当裁判。到底它们比什么呢?狮子大王给我们列出了这些比赛项目,(师用小黑板 出示六个问句,生自由读六个问句。)要求各位小裁判先认真读一读。

四、积极评选,充分宣读比赛结果

师:咱们已经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比赛的冠军呢?小朋友们现在就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比赛的冠军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你瞧,现在所有的小动物们都知道了比赛的结果。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他是谁呀?原来是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还不知道,下面我 3 们就一起把评选的结果汇报给狮子大王吧!我来当狮子大王,你们来向我汇报结果,好吗?

五、拓展训练

六、背诵课文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图文结合,学习新课。

`

(一)学习一、二小节。

1、(课件出示:猴子、兔子、松鼠三种小动物图)动物王国中的比尾巴活动开始了,瞧,首先出场的是哪些小动物呢?学生说动物名称。

2、它们的尾巴各是什么样的?谁看得最仔细?(学生自由说。)

4、了解比赛结果。

5、指导对读。

(二)学习三、四小节。

1、比尾巴的活动有趣吧!第二组的小动物等着我们去当裁判呢!(出示课件:公鸡、鸭子、孔雀图)看它们来了。参加比赛的有谁?(板书:公鸡鸭子 孔雀)

2、同桌两个同学一个问,一个答自已读读第三、四小节。

3、谁能来说说比赛结果?到底是谁的尾巴弯„„(板书:弯 扁 最好看)

3、展示读:哪一对小朋友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4、比较评议:哪对小朋友读得最好,好在哪里?

5、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6、结合课件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一开屏,像一把五彩的大扇子。)

(三)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三、添画尾巴。

四、学唱歌曲《比尾巴》。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五、创编儿歌。

六、课外积累。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儿歌带给你的爸爸妈妈。

七、板书设计 : 6比尾巴

10、比尾巴

猴子图

公鸡图

兔子图

鸭子图

松鼠图 一把伞

孔雀图

最好看

(最漂亮、最美丽)

八、教学反思:

7.青蛙写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课文内容,拓展语言,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难点:感悟课文内容,拓展语言,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注意听老师每个字的发音和语句的停顿。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遇到生字宝宝可以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学习小节

1、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诗歌,课件出示课文内容,讲解小节。

2、请你按照老师刚刚标的1、2小节,把文章按小节标出来。

3、分小节朗读课文。

四、检测

刚刚我们把文章读得很流利、正确,老师如果把生字宝宝单独请到电视屏幕上,你还能认识他们呢吗?(多种形式检测生字)

五、感悟课文,随文识字

1、思考:在青蛙写诗的过程中,都有谁帮了它的忙?

板书:蝌蚪 水泡泡 水珠

2、青蛙在这么多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它的诗歌,你快来欣赏一下青蛙的作品吧!边读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生字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五名学生读课文:青蛙写诗的时候,都谁帮了它的忙?

2.读读二、三、四小节,想想:他们都帮了青蛙的什么忙? 三.阅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号”

1.今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标点符号?

2.同桌在书上找一找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互相读一读。3.在标点符号的大家族中,你还认识哪些标点? 4.想一想,除了标点符号以外,“号”还能组哪些词? 5.书空“号”字的笔顺,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引出“泡”“串”

1.老师吹泡泡,请学生仔细观察。

2.老师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五颜六色的泡泡 一串串大大的泡泡)3.出示“泡”和“串”两个生字。4.请学生在课文中圈出这两个字。

学“泡”

1.怎样记住“泡”字?

2.复习一下学过的生字,引出“一串字”。(抱 饱 炮 跑 袍)

3.读歌谣,区别记忆“一串字”,你会发现什么?(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

学“串”

1.看到“串”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出示实物: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灯笼)

2.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猜,猜时要用上“串”字。3.分角色朗读二、三、四小节。

(间休:下面我们就唱着歌跟着小青蛙到家里看看它写的诗,好吗?表演唱《小青蛙找家》)

四、感悟诗句,学“呱”

五、拓展延伸,模仿作诗

六、作业设计::请大家帮它们想想:每个小动物会做一首什么样的诗呢?都有谁会帮它们的忙呢?模仿课文说说。

七、板书设计:7青蛙写诗

八、教学反思:

8.雨点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

难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看图,学习课文。

1、第一节 :

〈1〉〈图一〉【课件出示】你看见了什么?看到雨点儿怎样?〈很小、很多〉多到怎样?〈数不清〉

〈2〉“飘落”什么意思?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飘落下来?

创设情景,练习用“飘落”说话:秋天到了,风一吹,树 上的叶子就飘落下来。

〈3〉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图2)【课件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找出大雨点和小雨点分别是怎么问的,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

3、第五节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想不想知道大雨点、小雨点去了那儿以后,那里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

四、总结: 五、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三、“我会读”生自由读课后三个句子,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雨点儿教学设计_雨点儿优秀教学设计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的任务。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12 雨点儿

小雨点(图)大雨点(图)有花有草 无花无草

八、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用多大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同学们讨论并表演: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

时候要小声说话?

过程与方法: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同学们讨论并表演: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

时候要小声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师)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看一看。

1.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分别说说他们分别是在什么场合,在干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三、议一议。

四、演一演。【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读生字,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难点】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图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四、教学课时:2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二、我会认。

1.课件出示课本第90页:连一连。2.指名认读生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组成。

三、找一找,分一分。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字果果组成结构相同?

2.老师手里有两个小篮子,你能把结构相同的字果果放到一个篮子里吗?

四、师总结,了解两种生字结构。

五、读一读,背一背。

1.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请同桌之间一起借助拼音把儿歌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比一比哪些小朋友会作得最好!(自由读儿歌)。

2.指导学生用动作识记: 3.派代表汇报结果。

六、总结收获。

谁能向大家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课时(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三、读一读,认一认。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5.指名读,师生评议。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教学反思】

篇2:7单元教案已编排

教学目标 :

1、能够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够学习并熟记本课生字

3、请学生发挥想象:秋天可以组织什么活动?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4、总结学习句子: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5、强调学生语言组织的连贯、完整、清楚

德育目标: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一要情调主人公的这种特殊的心情;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秋天可以组织什么活动?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

目——()耂——()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教学反思:

10.大还是小

教学目标: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 德育目标: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5.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4.展示评价。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2)开火车读。(3)小组比赛读。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2.书写生字。(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4)展示评价。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教学反思:

11.项链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 11 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 4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德育目标:让孩子感受快乐。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2)和:认识新偏旁“”。(3)学生练写“的”“又”。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的()。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又()。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

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爷爷 奶奶)(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4)诵读积累。①男女生赛读。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①小组内讨论。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3.字词句运用。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③尝试书写。④展评反馈。

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①学生小组内讨论。②同桌互相说一说。③汇报交流。④课件出示:

牛羊 牛羊在山坡上吃草。同学 我和小明是同学。大山 远处有一座大山。

4.日积月累。(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

(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4.教师指导细读。(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②指导感情朗读。(3)第3、4自然段。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②齐读第4自然段。(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4.汇报:续说故事。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篇3:五年级上册语文7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材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二、知识体系: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其中前两篇为精讲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抗日英雄的事迹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另外,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字里行间饱含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含有复杂的历史背景知识。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4、领悟课文的写作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本单元的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材重点: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难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六、课时安排:约10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 2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 2课时 《最后的一分钟》 1课时 《难忘的一课》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21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法国大文豪雨果先生曾经这样赞美圆明园: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学习以下词语。瑰宝灰烬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教师介绍圆明园。

(四)提炼内容,理清脉络

朗读2-4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

布局建筑文物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整体回顾

1.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2.回顾文章结构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3.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4.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5.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6.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7.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三)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1.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的丹顶鹤,也有的绿孔雀;有的猴子,也有的狮子。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也有;有,也有。2.划出表现侵略者丑恶嘴脸的动词,并说说你的体会。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把“闯进”改成“走进”行不行?为什么?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用了大半的篇幅去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呢?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1.我们的国宝在哪里?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雕刻品等共计2.3万件。

英国大英图书馆藏有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

法国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有3万件。

(五)布置作业

1、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在阅读中分析重点句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跳崖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课文内容,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会读词语。2.词语理解。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本文指狼牙山五壮士打日军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文中指狼牙山五壮士无所畏惧地跳下了悬崖。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本文形容山路上的尸体乱七八糟。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本文中之狼牙上五壮士处于有利的地位攻打日军。

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文中指狼牙上五壮士的喊声很大。气壮山河:勇敢有气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文中指狼牙山五壮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2)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3)形容气概像高大山河那样雄伟豪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炼内容,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课文是根据什么顺序叙述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哪几部分,详细地描写了五壮士的壮烈行为呢? 7 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整体回顾

1.读词语。

2.课文是根据什么顺序叙述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课文2—9自然段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词句,进行圈画批注,谈谈你的体会。

2.默读课文思考:(1)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引上绝路

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

4.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3)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5.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学习第四部分:顶峰歼敌

(1)自由读第四段,边读边想象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场面。7.学习第五段:英勇跳崖

(1)请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读第五段。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2)我想读完后会有哪些词跳入你的脑海里?(3)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三)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1.同学们,假如现在你有幸见到葛振林、宋学义两位壮士,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2.狼牙山五壮士的写作方法(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具体写。

(4)有多个人物一起的场面描写时既突出点的(重点人物)的描写,又顾及面(其他人物)的描写。

(四)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 9 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短文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刻画了王朴的小英雄形象,请按要求摘抄语句。

2、画“──”的句子是对人物()活动的描写,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语句作答)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2.阅读关于抗日战争英雄事迹的书籍或电影。

(六)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英 引上绝路 勇 痛击敌人 跳 接受任务 崖

教学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2.观察中国地图,指出台湾岛的位置。3.播放台湾岛照片。4.了解台湾岛的历史。

(二)检查预习,粗知大意

1.会读以下词语。停泊闽南真挚崇高 敬意统治准许浓厚 诸葛亮

2.词语理解。

高雄: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闽南语:福建南方的方言。闽,福建省的简称。

国语: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这里指汉语普通话的旧称。光复:收复。本课指抗日战争以后台湾被收复。真挚:本课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2)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3)形容气概像高大山河那样雄伟豪迈。()

(三)自主赏读,学法实践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想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4.听读课文初识文意

5.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6.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读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介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精神——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介绍邓小平。

2.介绍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过程。

(二)检查预习,粗知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默读诗歌,想想这首诗有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意思,把不懂的诗句画出来,与大家一同讨论。

4.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5.理解词语。叩问硝烟脊梁骨髓 6.总结小节大意。

(三)自主赏读,学法实践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 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 14 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3.诗中说“那深入骨髓的伤痕”指的是什么?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图片欣赏香港的美丽风景。2.阅读《少年强则中国强》。

故今日兴国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朗读《七子之歌——台湾》。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liú)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yīn)氲(yūn)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chì)血点染(rǎn)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cì)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五)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愿

喜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七

一、学习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读后感的写法。

难点:读后感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课前准备: 1.习作例文。

2.学生准备读后感例文。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五、附,读后感

例文一

当我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我的心里只有仇恨与惋惜这两个词。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完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它的名字虽叫圆明园,实际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所组成。园中还有许多奇珍异宝等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闻名中外的一个博物馆、艺术馆与皇家园林。

可惜好景不长,正因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就把侵略者的野心钩了起来。于是,英国、法国联合起来攻打圆明园。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帮可恶的强盗冲进北京,他们拥有先进的枪炮,虽说那时我们人很多,但装备落后,所以,我们就只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随后,他们闯进圆明园,什么宝贝都不放过,首饰珍珠等小物品统统掠走,大花瓶等沉重的东西就全部毁掉。然而,这群强盗还不罢休,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直到我国人民这个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结晶,化成灰烬。

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只有一片废墟。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可恨的一天,请不要让我们忘记。

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烧杀掠抢,难道他们不感到耻辱吗!

总之,我们的损失太大太大了!失去的太多太多。因此,我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圆明园挽回这个损失,为祖国挽回这个耻辱!

例文二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1860年10月6日八国联军闯入北京,他们把东西统统掠走,重的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割让“香港、澳门”;八国联军进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朝人民软弱无能,才使我国这一园林的艺术瑰宝、建筑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 17 烬!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八年间,他们对中国人犯下了无以计数的罪行——“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八年间,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成坚不可催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最后,终于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遭受外来的侵略。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创伤只会痛苦一时,一个民族的耻辱却足以铭记千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施以兽行,这是作为中国子民一辈子的耻辱!!我伤痛啊!中国人是那样的软弱,任由那些可恶的强盗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却无动于衷,令人伤痛!令人气愤!

黑暗终于过去了,迎来了灿烂的光明。这一缕缕阳光为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难忘97香港回归;难忘2003年成功加入世贸;难忘2005年“神六”飞天„„今天的中国已插上腾飞的翅膀,正向着2008年飞进。五“福娃”正高唱祝福之歌向全世界人民发出诚挚的邀请。

同学们,作为世界上最坚忍族的一员,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让我们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中国人民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重演,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五、板书设计: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七

一、学习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激发学生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4、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整理和运用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要在学生交流搜集、整理资料方法过程中随机训练和规范语言,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三、课前准备:

1、查阅学生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建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便展示。

3、制作随堂课件。

四、课时划分: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引入

1、回顾本组课文,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强烈地撞击着。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让我们至今隐隐作痛;“五壮士”壮烈豪迈的声音仿佛依然回响在我们耳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饱含深情的语句将我们的双眸润湿。

祖国曾经的屈辱,中国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同学们搜集了并条理清晰地整理在了资料积累本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

2、交流彼此搜集的资料,教师巡视。

从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切入话题,肯定学生搜集的资料,更加激发学生交流资料的兴趣。

二、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1、刚才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资料。老师到各个小组看了看,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资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经常被同学们恰当引用的资料所吸引,感到非常佩服。

2、你能谈一谈自己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好方法吗?

课件出示:

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经验交流

友情提示: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可任选其一:

⑴搜集资料的途径。

⑵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⑶资料保存的方法,分类方法。

⑷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3、小组交流。

交流资料前教师的友情提示,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参考,使学生的交流目的明确,指向清晰,不至于“一盘散沙”。

三、共享经验,平等交流

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在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时的做法与经验。

资料积累: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交流平台是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宽松而愉悦的氛围使其畅所欲言,不仅让学生习得了搜集、运用资料的方法而且提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鼓励搜集资料

同学们,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同学们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应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为国捐躯、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日积月累的中16个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边读边巡视、纠正:“同仇敌忾”中“忾”的音为“kài”意思是“愤恨”;“大义凛然”“凛”的音为“lǐn”不是“lǐng”;“披荆斩棘”中“荆”的音为“jīng”不是“jīn”。

3、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成语的大致理解。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提倡学生利用工具书。

4、根据自己的感悟,再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出自己的感觉。

从自由诵读,读对成语,到尝试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感悟再读成语都是学生自主地学习、感悟,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领作用。

二、多种形式读,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英雄的风度与气魄。

3、开火车读。

4、激励背诵:

⑴按文中的编排顺序背诵。

⑵分类背诵:教师提示: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豪情壮志、任重道远、再接再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披荆斩棘。有表示英雄气概的,如: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舍生取义。

5、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三、交流课外成语,拓展积累

1、鼓励学生读出搜集的成语:预设:一马当先一身正气万夫不当无所畏惧 22 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壮山河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正气凛然

2、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提供的成语,提倡其他同学积累。

3、读一读,背一背积累的成语。描写英雄人物成语的搜集与展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使他们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尝试运用成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我们不仅要会背、会写,也要会用,请同学们用上书上或者你课外积累中的几个成语写一段话。

积累是运用的基础,为运用服务,利用已积累并感悟的成语进行写话训练。实现了课程总目标中的建议──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展示台:

一、(收集英雄人物)参观烈士陵园

1、带领学生走入陵园,通过扫墓、敬献鲜花、默哀、读碑文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等活动。再次让他们感觉到革命先烈的事迹并不遥远,就是这些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争得了今天平安而幸福的生活。

2、写一写参观烈士陵园的感受:

(文体不限,可以是散文、诗歌等。)

二、收集抗日老英雄讲战争时期的故事

老英雄讲完话可组织学生与之交流。

战争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请抗日老战士讲故事,现身说法,更能激发学生对战争的不满,向往和平的感情。

三、围绕“祖国的昨天和今天”举办展览

1、整理、提炼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真实。

2、展示作品,同学评议出“最佳设计奖”。

展览的举办,手抄报的制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得收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篇4:7单元教案已编排

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代表:卡特利普和森特,雷克斯.哈罗博士。(2)传播论。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代表: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传播管理论。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咨询论。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代表:蔡尔兹。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目的是建立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3)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组织的整体形象反映在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① 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协调沟通。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5)提供服务。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公众,是指与公众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6

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

公众特点:群体性、共同、多样、变化、相关性。

公众的分类:(1)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根据组织内外对象划分)。内部公众,即组织内

部的成员群体,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 产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股东公众等。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如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2)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根据组织重要程度划分)。首要公 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对象;次要公众即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对象。(3)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根据稳定程度划分)。临时公众是因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 对象;稳定公众是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4)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顺意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5)受欢迎的公众,不受 搞好名流关系需注意:(1)坚持互利互

惠的原则,(2)注意把握交往时机,(3)加

强公共关系人员的文化修养。

国际公众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解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搞好与国际公众关系的意义:(1)发展国际公共关系,为对外开放服务.(2)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的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1)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2)主观因素:需要和动机,内隐性意向,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4)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需要理论的要点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

公共关系学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关系、舆论、形象(1)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2)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3)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交往时间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主要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从管理的角度,研究群体内部人的需要、冬季、态度、行为及相互关系对组织效率、群体活力的作用和影响。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内容上,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方法上,公共关系实务包括人际沟通的技巧。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主体上,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对象上,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内容上,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方式上,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 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公共关系与发展的四个阶段(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1983年,国内企事业单位开始出现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2)1987年

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3)1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4)后来的20年时间里,呈现出职能化、行业化、学科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了我国改2革开放与现实发展的需要。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等。

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公共关系公司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 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1)按内部业务划分: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报务的公司;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司; 综合服务咨询公司。(2)按经营方式划分:合作型公司,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的公司;独立型公司,坚持自身经营的独特性,不与其他部门合作。

公共关系公司组织机构:(1)行政部门,(2)规划审计部门,(3)专业技术部门(4)国际和地区部门。经营范围:(1)咨询诊断,(2)联络沟通,(3)收集信息,(4)新闻代理,(5)广告代理,(6)推介产品,(7)会议服务,(8)策划活动,(9)礼宾服务,(10)印刷制作,(11)音像制作,(12)培训服务。服务特点:(1)较客观公正(2)① 技术全,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成本高。② 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1 联络③ 会员2 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④ 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3 专业培训4 普及知识5 编辑出版刊物

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1)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及其日常工作:确立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对人力、经费、设备、时间加以预算和分配,领导全体公共关系人员开展工作,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另一些特殊的工作:①出席组织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会议,参与组织决策活动②充当组织的发言人,主持组织主办的新闻发布会③充当组织的外交代表,出席各种社交活动(2)公共关系一般人员及其日常工作:调查分析人员——收集信息,预测公众动向和社会发展趋势,计划人员——提出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计划和方案,传播人员——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文秘人员——撰写新闻稿、演讲稿等文件,专门技术人员——指财务人员、美工人员、摄影摄像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是对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方法等,经过思维得到理论认识,并形成概括性的见解① 形象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② 服务意识③ 互惠意识——公共关系的功利意识④ 沟通意识——信息交流的意识,长远意识,创新意识

(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自信的心理、热情的心理、开放的心理

(3)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②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能力结构: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掌握政策和理论的能力 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1)培养目标: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领导型人才,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人才(2)培养的原则: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质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3)培养的途径:大学本科教育,大

专培训班,函授教育,公共关系培训班,全3员公共关系培训,见习培训、专家指导等 1全员PR管理通过全员的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增加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的公共关系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共关系配合与协调,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关系氛围与公共关系文化。(1)领导的公共关系

意识(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3)组织的4公共关系氛围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搞好与媒介公众关系的意义:(1)良好的媒介公众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2)良好的媒介公众关系有利于组织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沟通

正确处理媒介公众关系的原则:遵循5“四要”和“四不要”的原则。要以礼相待,不要一相情愿;要以诚相待,实事求是,不1要以利相交;要平等相待,不要变相交换;要迫不及待,不要临渴掘井。

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划分)。受欢迎的公众即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群体;不受欢迎的公众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和现实威胁的公众群体;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群体。(6)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程度划分)。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和未来公众;知晓公众即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的公众;行动公众即已采取

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近迫使组织采取相应行动的公众。

内部公众(是组织最基本的目标公众)(1)内部公众的重要性: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2)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

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

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

善于做思想工作,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心(3)正确对待和处理与非正式团体的关系: 非正式团体是组织中存在的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而自然形成的以满足个人需求和欲望的团体。也称无形组织、非正式群体等。非正式团体具有友谊型、同好型、工作型、自卫型、互利型等类型。特征: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实行的是感情逻辑,以感情作为聚合的纽带,以团体共同的感情和态度作为价值标准;团体内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和压力,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极大的约束力;团体内部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其威信高,影响力大;团体中有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两重性作用。

社区公众是组织所在社区的公众,包括当地的权力管理部门、地方团体、居民百姓和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公众的重要性:社区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是组织内部员工关系的延伸;能够为组织提供电力、水力能源和土地、原材料资源;可以为组织提供如交通、治安、环境保护以及商店、浴池、学校、市场等社会服务;具有充足的购买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处理与社区公众关系的艺术:加强传播、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关心并支持社区建设;参加并资助各项社会公益活动。① 顾客公众是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分为物质消费者和精神文化消费者。顾客公众的重要性:顾客公众是企业组织的衣食父母;良好的顾客公众关系能够给组织带来效益;顾客公众能够帮助组织确立正确的经营宗旨,不断完善服务。处理与顾客公众关系的艺术:(1)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思想,确立“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2)适应顾客公众的需要,不断创新,提供优质产品;(3)想顾客公众所想,急顾客公众所急,为顾客公众提供一流的服务;(4)妥善处理与顾客间的纠纷。技巧:①掌握一手资料,查明纠纷产生真实原因,②拟定处理方案,③若时间允许,尽可能采取“冷处理”战术,④尽快实施。处理与顾客纠纷的总原则是:诚恳、积极、迅速 政府公众指政府机关及其内部工作人员。政府公众关系的重要性:(1)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2)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使组织获得良好的关系环境,得到人、1财、物及信息资源方面的支持(3)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良好的舆论环境。处理与政府公众关系的艺术:(1)组织应该主动建立和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双向沟通,(2)自觉接受政府的控制和指导,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熟悉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职责分工、负责人员,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工作,(4)以国家利益为重,兼顾组织利益。

名流公众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和号召力的有名望的人士。建立良好名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借助名流知名度扩大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和影响力,丰满组织的社会形象。(1)借助于社会名流的见识和专长,(2)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3)借助于社会名流社会声望。

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所在《动机与人格》中作进一步阐述。主要有:1 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2 需要是有层次的,3 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

需要的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态度及其结构(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造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2)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认知——指主体态度对象的认知和整体了解和评价,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态度的特征(1)态度的社会性——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2)态度的针对性——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3)态度的协调性——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4)态度的稳定性——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5)态度的两极性——指态度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6)态度的间接性——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

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1)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2)团体因素——包括一定的信仰、目标、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成员与团体的关系等;(3)宣传因素;(4)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5)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态度改变分为:1,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其方向不变;2,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指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时其方向变了。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流行是群众性社会现象,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感染,即 “一窝蜂”现象。

流行的特点:新奇性(最显著的特点)、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从众与模仿、求新欲望、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流言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攻击流言 流言特点:(1)一般化——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细节;(2)强调——指突出某些具体细节;(3)同化——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必须有一个问题,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在这些意见中至少有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影响。舆论特点:(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和提倡,但未能取得公众的赞成和支持,那么这种意见还不能称之为舆论(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是广大民众的呼声。

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四种形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2)舆论主体——特点:有共同的话题、参与议论的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有一定的层序性;(3)意见——艾尔贝格之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舆论的作用: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舆论的鼓动作用,舆论的指导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2)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3)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从众心理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

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1

媒体组合的具体策略:(1)各种媒体间的组合(2)媒体内容的组合(3)媒体中广

告内容的组合。

公共关系策划含义:制定公共关系活动计划的过程就叫公共关系策划。包含:(1)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人员的工作,由公共关系人员来完成;(2)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应针对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整体目标;(3)是公共关系实务的事先筹划活动,应建立在公共关系调查的基础上,是指导未来活动的构思方案;(4)策划是一个科学、严谨、富于创造性的过程(5)策划有全局性、长期性的公共关系战略运筹,针对某次公关活动的专题谋划,有常规公共关系活动技巧安排。公关策划特征:目标性/思想/创造/程序/灵活/时机

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1)公共关系策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3)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4)是公共活动成功的保证。

广告策划及其内容(1)市场调查——是

广告策划的基础;(2)广告定位;(3)广告创意——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4)广告媒介安排——直接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问题;(5)广告效果测定

产品定位及其策略(1)产品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所独占而其他同类产品则不可能拥有。(2)产品定位的客观依据:关于产品,消费者,市场情况,竞争对手,传播媒介,流通领域情况调查研究。(3)产品定位策略:市场领导者的定位策略,市场跟进者的定位策略,市场挑战者为其竞争对手重新定位的策略(特点:否定性、强制性、突然性)

广告主题策划(1)广告主题的三个要素:广告主题=广告目标+信息个性+消费心理;(2)确定广告主题应注意的事项:引人注目、浅显易懂、整体统一、独特个性(3)应避免的情况:泛化、分散、共享

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发展(1)广告分离期

(2)全面服务期(3)传播分离期(4)整合1 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CI

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56年,IBM公司在其总经理的全力支持下导入CI计划,成为开发CI成功典范。CI直接译为“组织(企业)身份的同一”或“组织识别”,CIS通常译为“组织(企业)识别系统”。

组织的自我形象分析:即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这是一个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1)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2)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3)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4)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1)公众辨认与分析,(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即将组织实际形象与组织自我形象作比较分析,提示两者之间的现实差距,指明组织形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组织形象的构成:组织的产品形象、管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三个因素

团体方面、个人方面、问题本身

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觉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对自由的期望,对自由剥夺的威胁,自由重要性程度,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传播(WHO),传播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2 chamel),向谁传播(To whom),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3 拉斯韦尔把传播学研究分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

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4 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 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1)利益性原则(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物。——德国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 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公众的利益:(1)可以两极传播模式——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刺激公众,激发公众,使其萌发欲望,形成扎斯菲尔德

利益关心和利益认识,继而产生对一定利益 “3S”论,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目标的持续(2)是刺激公众产生思想动机的(1)选择性注意(对比、强度、位置、重复、动力,人们为追求利益而产生竞争。

变化)(2)选择性理解(需要、态度、情绪)(2)客观性原则。主管指导符合客观事物(3)选择性记忆(三个阶段:输入、储存、的规律性,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一条根本原则,输出)

要顺应历史潮流,合乎民意,把握社会心理议题设置论——20世纪70年代,麦库姆的倾向性。(3)系统性原则。将公共关系活斯。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按系统的观点与方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法进行谋划与运筹。从系统的整体性上讲,出地议论这一话题。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议题设置论观点:(1)各种传播媒介对传细致,即使小环节、小问题也要放在策划的播信息的“过滤作用”(2)面对传播过多的整体方案中。从系统的层次性上讲,系统有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大系统、小系统,母系统、子系统,对不同媒介:是指传播过程得以实现的中介,是承层次系统有不同策划。从关联性上讲,各媒载、复制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

体、策略和时机组成一个系统,需做到相互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

促进。(4)可行性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1)口语媒介阶段。优点:不需要辅助手分析,进行可行性实验,方案必须具备行动段,运用简便,易于控制;双向交流,可做性和有效性(5)灵活性原则。应做到:以到“有的放矢”;能释放人的情绪能量,起某动态的眼光看世界,以应变的头脑想对策,种心理平衡作用。弱点:传播距离短,覆

策划方案必须具有相当的弹性。

盖范围窄;口头语言消失迅速,难以直接保5 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六步工作法

存;口语信息容易失真。

英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提(2)手抄媒介阶段。优点:传播距离延长,出:确立目标——设计主题——分析目标公范围大;信息可以保存,不再迅速消逝;信

众——选择媒介——编制预算——审定方案 息传递的确切可靠性。缺点:传播速度慢,1 目标分类:长期目标——涉及组织长远发信息容易小,规模小且成本高;文字信息传展和经营管理战略等重大问题,它与组织的递的局限性。

整体目标相一致(5年或5年以上)近期目(3)印刷媒介阶段。优点:可大规模地复标——围绕长期目标制定的具体实施的目制和传递信息,使得传播成本降低;传播速标,它内容具体,有明确的指导性,对公共度大加快,信息容量也成倍增加;保存信息关系工作有实际的指导作用(5年以下)一更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直接对信息的传播般目标——依据各类或多数公众的要求、意进行有效控制和选择,增强了受众在信息传图、观念或行为的同一性制定的特殊目标—递中的自主性。缺点:传播通道单一;其选—是针对那些与组织目标、信念、发展以及择性带来的局限性。

利益相同或相近的公众的特殊要求制定的(4)电子媒介阶段。优点:传播速度更快,需注意的问题:目标应明确、具体,目标的范围更广,具备了多通道的特点,可以满足提出要具有可靠性和可控性,设计主题,形不同要求的受传者;可以与突发事件同步进象策划中的公众研究。

行,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感染力,接受力;设定目标公众的方法:以活动目标划定受传者的面很宽,提高受传者的参与感。缺目标公众,以组织实力划定目标公众,以组点:有局限性,直接记录性差,选择性不够。织需要划分目标公众。

四大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6

选择传播渠道和媒介:人际传播渠道,印刷媒介:报纸与杂志 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

报纸的优点:可充分处理论题,选择性强,7

公共关系预算内容:费用预算/人力预算易于保存,易于检索,专业性强,经济性。/时间预算 1缺点:时效性差,读者的受局限性,报纸的公共关系预算编制方法:按销售额抽成现场感、形象感较差。

法/项目作业综合法/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杂志的优点:针对性强,信息的覆盖与更8 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1)创意策划法。替周期长,印刷精良,装帧较好,更具有保(理论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2)专家存价值。

策划法。个人判断策划法,集团头脑风暴法。缺点:缺乏灵活性与时效性,阅读范围的局9 策划可借鉴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1)限性,感染力较差。

业务方式:宣传型公共关系/交际型/服务型/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

社会活动型/征询型(采集信息、舆论调查、广播的优点:迅速及时,时效性强;超远

民意测验)(2)行为方式:建设型公共关系/2覆盖,渗透性强;声情并茂,感染力强;雅

维系型/进攻型/防御型/矫正型。

俗皆宜,群众性强。缺点:稍纵即逝,过耳10 公共关系策划书构成要素,5W2H1E

不留;顺序收听,选择性差;形象感不强。、11 Whatwhowhenwhyhow如

how

电视的优点:视听兼备,场画并茂;现场mucheffect(效果)

感强,可信度高;远距离观赏,亲切自由;公共关系策划书基本格式:封面、目录、传播内容的兼容性,开放性。缺点:反映信内容提要、前言、环境分析、确立目标、确息的表面性;反映的不可再现性;费用较高。定公众、公共关系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实因特网始于1969年,前身是美国国防部的施详案、必要说明

ARPAnet。(1)优点:兼容性/互动性/全球性进行新闻传播的三种方式: /存储与检索/即时性/针对性强。(2)缺点:12(1)撰写新闻资料或新闻稿。

缺乏严谨性/缺乏深度与原创性/缺乏权威性13 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 /缺乏规矩。14 基本要求:主题突出、简明扼要、生动活泼 非语言传播的类型:卢期契和基斯将非语15 写好新闻稿应掌握的三个要点:新闻稿的结言传播方式分为三个大类:标记语言、行动构(倒金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时结构),语言、物体语言。

导语的写作,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非语言传播特性:传播性/情境/可信/组16(2)策划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新闻”合/隐喻性

“策划新闻”

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1)根据目标受17(3)新闻发布会简介(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众的特点选择(实际情况、对媒体的接触率的例行方式)是一种两极传播,先将消息告及习惯、居住区域情况等)。(2)根据特性及诉记者,再通过记者所属的大众媒介告知公影响力选择(媒体质和量的考察)(3)根据众。工作环节包括:确定主题、邀请记者、信息的特点选择;(4)根据竞争对手的媒介会前准备、主持会议、收集反馈信息。运用状况选择(5)根据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选择。

运用说服的技巧,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对产品、媒体组合的基本考虑,就是从全局的高度,服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个人的介绍及推广。用有限的经费,对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1)广告由特定的广告主所发布(2)是非利用,以取得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个人的传播(3)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4)媒体组合应满足要求:(1)有利于实现要传达某些信息(5)要运用说服的技巧(6)组织信息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系列化;广告传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来传播。(2)有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产品或服务形广告活动的构成要素:广告主、广告代象;(3)要有利于信息有针对性地达到目标理商、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受众。受众、影响目标受众;(4)要有利于组织针广告的功能:(1)服务市场营销——广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传播开展有力进攻或实施告的商业功能。沟通产销,刺激需求;扩大有效的防御;(5)要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时机销售,加速流通;鼓励竞争,活跃经济。(2)性要求;(6)媒体组合本身要有实现多样性。传播组织文化——广告的文化功能。广告传媒体组合优点:(1)它实现了信息的多播功能带来的广告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认层次化(2)它能使信息集中传播(3)它可知层次(感知和理解);情感体验层次(喜爱以带来冲击力的乘积效果(5)它可以实现最和偏好);行为层次(尝试和购买)。大的到达率与到达次数。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融合:(1)都以企业媒体组合方式:(1)集中型媒体组合,把的市场营销战略为依据;(2)都以目标公众有限的广告费用集中投入到某一特定媒体为对象;(3)都以传播信息为手段;(4)都(2)分散型媒体组合,利用不同的媒体,将以形象的塑造为使命。有关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群。

传播期

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1)战术连续性——是指报有通过不同营销传播工具在不同媒体传播的信息都应彼此关联呼应(2)战略导向性——是指营销传播的设计要服从公司战略目标的需要。

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层次:(1)认知的整合——整合营销传播最基础的形式(2)形象的整合——牵涉到确保信息、媒体一致性的决策(3)功能的整合——是把不同的营销传播方案编制出来,作为服务于营销目标的直接功能(4)协调的整合(5)基于消费者的整合(6)基于风险共担者的整合(7)关系管理的整合——整合营销的最高阶段。整合营销传播方法:同一外观法,主题线方法,供应面的策划方法,特设会议的方法,基于消费者的方法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又名“公共关系专门事件”或“公共关系特别节目”。是指企业为实现公共关系目标,与公共关系日常活动相对的,围绕某一明确主题,邀请新闻人士和社会公众集中参加,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而开展的一种专门活动。种类:展览、庆典、赞助、记者招待会、对外开放参观等。特点:(1)具有与公共关系总目标密切相关的单一的主题,采取独特的生活方式,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2)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达到尽可能广泛的传播范围,取得良好的公共关系效能(3)充分发挥各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的综合效果,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有效传播组织信息。展览会的类型:(1)组织的性质分为: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2)举办展览的场地分为: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3)展出商品的种类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4)展览的规模分为:大型综合展览会、中型展览会、小型展览会和袖珍展览。展览会的特点: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直观性,双向沟通的直接性,传播过程的高效性

举办展览会应做的工作:(1)准备阶段:先搞清楚展览会的目的、主题和类型;充分做好本企业展台传播内容的准备工作;邀请参观者,以不同方式发出请柬;

要向新闻机构采取合适的形式发布消息,做好宣传,吸引参观者;准备好业务洽谈处,组织好工作人员等;对展览会的各项费用,要仔细预算,并报上级批准。(2)展览会期间:要安排好接待工作,要强调工作人员尊重参观者;加强新闻发布工作,搜集参观者所反馈的信息(3)展览会结束后:要搜集编印新闻媒介相关的各种报道资料;对展会效果进行测定,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庆典活动类型:一般有开幕(开业)庆典、周年庆典、乔迁庆典、重大成果庆典、受到特殊嘉奖庆典等。

开业庆典一般程序及工作要求:开幕典礼前:(1)在典礼前一星期左右要对出席典礼的实客、新闻记者发出邀请,对重要人物是否出席要逐一落实(2)要写好热情庄重的发言稿(3)拟定好开幕典礼的程序(4)安排好工作人员。开幕典礼的一般程序:(1)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和奏乐等。(2)介绍来宾,(3)剪彩、题词等,(4)有关领导和来宾致词,(5)安排其他助兴节目。开幕典礼仪式后:安排来宾参观、座谈、题词、留言、合影等,最后来宾送别工作。

赞助作用:表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通过赞助活动作广告。赞助活动种类:赞助体育活动,新闻出版、文化艺术事业,教育和科研事业,福利事业和受灾地区。

赞助活动实施步骤:确定专人负责,确定赞助政策,进行前期研究,测定评估效果。对外开放参观:目的、规模、时间、人员、准备宣传资料、选择参观路线、做好解说和接待工作、对参观者一视同仁。组织形象:是组织内外对组织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组织状况的综合反映。“组织形象”一词是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公众人舆论三个层次。

组织形象的分类

(1)组织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外表现划分)。(2)组织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按主客观属性划分)(3)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根据接受者的范围划分)(4)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社会公众评价态度划分)(5)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获取组织信息媒介渠道)(6)组织主导形象和辅助形象(公众对组织形象因素的关注程度划分)

组织形象的基本特征:主客观二重性、系统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CIS的基本构成:

(1)理念识别系统——MIS——组织识别系统的核心和原动力,(2)行为识别系统——BIS(3)视觉识别系统——VIS。

理、、人员、环境、文化、社区、标识、组织的媒介形象。

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结合。

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形象: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CIS开发的作业程序:(1)组织实态调查阶段,(2)设计开发阶段。将识别性的抽象概念,转化成象征性的视觉要素;开发基本设计要素,以奠定整理传播系统的基础;以基本设计要素为基础,展开应用设计要素的开发作业。(3)实施管理阶段(4)组织CI应用手册:编制五个部分:总论部分、基本要素、基本要素组合系统、应用要素、标志、标准字印刷样本及标准色色样。VIS的设计与开发。基本要素:(1)标志——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启动所有礼堂要素的主导力量,是统合所有视觉设计要素的核心。特点:识别性、领导性、向一性、时代性、延伸性、系统性(2)标准字(3)标准色,(4)组织造型——组织的“吉祥物”,设计题材有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产品类(5)组织象征图案(6)组织广告及宣传版面编排模式。公共关系危机:对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系统及组织与公众的传播与沟通活动造成威胁,使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受损,在时间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的事件。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1)突发性、(2)不确定性:包含内容:其一,公共关系危机呈现的状态不确定。其二,不确定决策。(3)舆论关注性,(4)“连锁”破坏性,(5)“溢出效应”。

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1)按渊源划分,天灾、人祸;(2)按组织类别划分,企业、政府、非赢利组织;(3)按性质划分,产品危机、服务危机、信任危机等。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及时性原则、主动性、真实性、公开性、战略性、公众至上原则。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操作程序

(1)危机预防。一是预防危机发生的而最好办法是平时注重组织的良好管理,塑造良好形象。二是针对公共关系危机建立专门的预警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信息监测系统。第二,组建危机管理小组。第三,充足的资源保障。第四,仿真“演习”。(2)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事中管理。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是组织危机管理的核心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查了解、获取第一手材料。第二,制定暂时的对外传播时间表。第三,启动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第四,危机管理。第五,总结经验。(3)公共关系危机后的形象、声誉恢复——事后管理。公共关系危机后的形象、声誉恢复主要是针对总结的经验经验进行改进。既包括组织的“硬件”改进,也可能包括组织的“软件”提升。

危机传播模型(1)斯蒂文·芬克得阶段分析理论。斯蒂文·芬克把危机过程划分为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2)班尼特的战略分析理论(形象修复理论)。班尼特提出了恢复形象的五大战略方法:否认;逃避责任;各个方面减少错误行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亡羊补牢;自责。(3)伯克兰的焦点事件理论。托马斯·伯克兰在1997年提出了另一种危机传播事件的视角,其理论基础建立在议程设置功能和对危机传播事件的公共政策运用上,认为那些“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测知的事件(焦点事件)”在促进公共政策讨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卓越理论。其理论建构主要依赖于公共关系的四个模型。模型一:新闻代理模型。模型二:公共信息模型。模型三:双向非对称模型。模型四:双向对称模型。

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计划

(一)把好“传者”关。第一,建立完善的危机新闻中心。第二,设立新闻发言人——“谁来说”,(1)新闻发言人的选择,(2)新闻发言人的类型。第三,“用一个声音说话。”——“说什么”。第四,建立梯度信息发布机制——“怎么说”

(二)善用媒体。善用“媒介”,首先要选择制定的媒体代表发布信息。其次,对媒体应“一视同仁”。第三,召开媒体恳谈会。

上一篇:做蛋糕7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