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下11单元教案

2022-08-01

教案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只有合理挖掘或注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语下11单元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四语下11单元教案

五语下第一单元词语盘点教案

教学目标:1.盘点本组课文中的词语,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2.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从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方面进行巩固拓展训练。

3.掌握这些词语,学会书写和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词语,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出示并板书课题)走进西部这组课文中运用了形形色色的词语,把美丽发展的西部展现在我们眼前。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与这些词语交朋友。

二、读准字音

1.自己读,容易读错的字音做标记

2.指名说,注意的字音有哪些

3.开火车读,适时纠正强调

三、看准字形

1.再读词语,说说哪些字的字形应该注意

2.指名说,看灯片中的红色标注的词语(出示灯片),说说记字的方法

3.抄写灯片上红色词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同桌检查,教师抽查)

4.反馈书写情况

四、理解词义

1.质疑:还有哪些词不理解(提出,集体交流)

2.选择其中的词说句子(指名说、同桌说)

3.把句子写下来(四人小组检查:书写正确、标点准确、语句通顺)

五、拓展练习

写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组词(出示灯片,指名说后,写一写)

六、巩固练习

听写

第二篇:四语第三单元

9巨人的花园

使用人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筑起高墙把到花园来玩的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里又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巨人也感到无比幸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揭示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0名学生,刚刚升入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水平有待提高。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更要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重视字词语段等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体现在教学中重视字、词、句的教学,另一方面根据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情节生动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读书,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含义。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在朗读中感受真理。 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结合课后资料袋)

预习任务:

(一)我会自学生字词。

(二)我会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花园的美丽和变化

(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课文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酷(

)

凋谢(

)

温暖(

)

破损(

)

3、写一写,读一读

鲜花( 盛开

)

狂风(

)

绿树(

) 冰雪(

)

洋溢(

)

增添(

)

4、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 (2)喧哗热闹。(

) (3)训诫,斥责。(

)

(4)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 (5)聚精会神地看。(

) 知识拓展:

1、收集有关童话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透,难懂句子多读几遍。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4、在阅读中了解“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预习任务:

1、认真读课文,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2、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自主、合作、探究:

1、探究花园变化的原因

(1)同样是一座花园,为什么有孩子时和没有孩子时,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个人思考,小组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结合指导朗读

(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到他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大声叱责孩子们,请你从文中勾画出能看出巨人很生气词句。

(5)孩子再也不来这里了,可是,巨人的花园里再也没有欢乐了,没有了笑声,花园也不漂亮了,那花园是怎么样的景象呢?

(6)这时候,巨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思考,巨人这时候在想什么呢?

2、巨人后来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要求读出巨人高兴的心情。

3、探究讨论:为什么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来闯关:

1、摘录文中描写冬天的词语,并用其中几个词写一段话。

2、你能谈谈对巨人的看法吗?你喜欢巨人吗?为什么?

知识拓展:

1、你认为这篇童话为什么会被称作童话中的“完美之作”?你还知道王尔德的哪些作品?

2完成一篇日记。要求: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畅谈今天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10﹡幸福是什么

组别

使用人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 时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6生字词。

2、我能朗读课文,还能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我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知识链接: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预习任务: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结合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3、表演这个故事。

我来闯关:

1、读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文中三个孩子各自对人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医生说:幸福是我能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老师说:幸福是

说:幸福是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想知道爸爸妈妈的想法吗?请家长谈谈幸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去年的树

课 时2课时

组别

使用人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4、对“遵守诺言,珍惜友情”有初步体会。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阅读方法上,他们能边读文章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表情达意的。童话这种文体,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读过童话、听过童话,有的还讲过童话,而且在三上27课《陶罐和铁罐》、三下19课《七颗钻石》的学习中,学生也已与童话亲密接触,对童话有一定的感知。加上本课生字词不多,因此,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应该都比较容易,那么重点就放在了怎样抓住四次对话及鸟儿的表现朗读感悟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上。

学习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2、感受小鸟与大树间的深厚情谊,对“诚信”有初步认识。 知识链接:《去年的树》是日本已故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名作。 新美南吉 ——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情节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的童话作品。

预习任务:

1、掌握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入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在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快速读文,找出四组对话:小鸟和大树的对话、小鸟和树根的对话、小鸟和大门的对话、小鸟和女孩的对话。

4、小组合作学习,研读对话,体会情感

(1)树和小鸟是一对相依相偎的好朋友,可是冬天的来临使小鸟不得不离开她的朋友到南方去过冬。大家想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来呢?小组成员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鼓励其中一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

(2)为了找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问了又问。请同学们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生练读)

(3)指名一组。大家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4)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师生合作读3—12节) 我来闯关:

1、辨字组词

代(

)

融(

)

乘(

)

煤(

) 伐(

)

溶(

)

剩(

)

媒(

)

2、表达情感:相处的日子里,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因为它们是

;分别时, 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因为它们是

;面对着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了歌,她又恋恋不舍地看了一会儿,带着忧伤飞走了,因为他们是

。 知识拓展:

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2、发挥想象,展开多方对话,对诚信有深入认识。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学习重点:

1、由小鸟两次“看”体会小鸟对大树的情谊,认识到友情和诚信的可贵。

2、树立诚信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有自己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预习任务:

1、搜集有关诚信和友情的典故、事例等,对之有所感触。

2、朗读课文,体会两个问题: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盯着灯火看一会? 自主、合作、探究:

1、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在读中联想,体会鸟儿两次“看”灯火的心理活动,并练习说话。

2、学生边读边体会:鸟儿为什么“看”了又“看”?相互交流。

3、“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听。”展开联想,鸟儿去年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尝试着写一写歌词,唱一唱。

我来闯关:

小鸟飞走了,带着忧伤和惆怅。但她的歌声、她的友情留了下来,留在了每一个珍重友情的人心中。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

知识拓展,多项表达:

读完这篇感人肺腑,让人荡气回肠的美丽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同学之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12﹡ 小木偶的故事

使用日期

组别

使用人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 时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6生字词。

2、我能朗读课文,并能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4、我会合理地续编故事。

学习重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知识链接:

什么叫木偶:①木偶,木头做的人像或形似其他生物的小东西,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②常用来形容痴呆的神情。 例:他像个木偶。

预习任务:

1、了解故事内容,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3、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①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②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③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

)的表情。④“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

)地说。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来闯关:

⑴给画线的字注音

毛茸茸(

)

拽住(

)

一副(

)

嘟嘟囔囔(

)(

)

⑵我从文中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这些就是文中所说的“人类所有的表情”。如(板着脸)、(

)、(

)、(

)、(

)、(

)、(

)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小木偶几经挫折,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在他身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班级

四年级

13白鹅

课 时 2课时

组别

使用人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

2、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点: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知识链接:

堂馆: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馆在过去地位低下。

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预习任务:

1、认识8个生字,自学12个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2、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并进行组词。

3、把课文读通、读熟。 预习检测

jiǎo (

)

ɡōnɡ (

)

kēnɡ

diào 角

jué (

)

ɡònɡ (

)

hánɡ

tiáo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抽读8个生字的读音。听写12个生字,组内的同学之间互改。

2、互查多音字的完成情况。

3、自己读第

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然后进行交流: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4、自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后,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5、通过多种形式读一至三自然段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6、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来闯关:

A、填字成词

左(

)右(

)

(

)(

)郑重

厉声(

)(

) (

)(

)大叫

局(

)不 (

)

从容(

)(

)

B、“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在 全文中属于(

)句。

C、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

知识延伸:

搜集描写白鹅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苏教版二语下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和1个练习组成,他们分别是《歌唱二小放牛郎》、《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本单元共有5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里的37个生字要求学生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属于“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第18课让学生知道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小英雄,学习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学习《鸟岛》一课让学生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第20课要让学生了解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景色。《欢乐的泼水节》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也有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的正确书写,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投影 课时安排:

《歌唱二小放牛郎》„„„„„„„„2课时 《鸟岛》„„„„„„„„„„„„„2课时 《台湾的蝴蝶谷》„„„„„„„„„2课时 《欢乐的泼水节》„„„„„„„„„2课时 练习7„„„„„„„„„„„„„„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第四篇:六语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读拼音写词语。6分

kāng

biàn

wéi

xié

jùn (

) 慨 (

)论 (

)一

抵(

)

(

)作

(

)俏 (

)复 (

)别 (

)幕

监(

)

威(

)

(

)马

2、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3分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趣味词语。仿照例子,根据词的不同意思,补充上一个字。4分 例:狼藉(形容乱七八槽,杂乱不堪的样子。) (1)蜂_______ (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 (2)雀_______ (比喻活泼,蹦蹦跳跳。) (3)雁_______ (比喻守纪律,有秩序。)

(4)乌_______ (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

4、选词填空。2分

典型

典范

(1)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为了崇高事业共同合作的(

),他们合作最真诚,合作时间最长,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2)赵本山在他表演的前期小品中,穿的是(

)的北方农民服装。

5、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1)(

)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

),可以说交响乐团是合作的典范。

(2) 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

)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海洋(

)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

6、我会创作。1+2分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办好。

什么是宽容呢?顾名思义,宽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2分 (1)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文传真。8分

(1)《夜晚的实验》一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间实验,了解了 ___________ 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___________来__________,确认目标的!

(2)“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________________,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_______________。”我觉得现代人除了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 (3)从斯帕拉捷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还有一些科学家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欣赏。

(一)《海洋―――21世纪的希望》节选

19分

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3分)

近:诞生(

)

便利(

)

回眸(

)

反:密切(

)

慷慨(

)

丰富(

)

2、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填写到短文中的横线上。(3分) 毁灭

掀翻

冲垮

3、按要求写词语:4分

描写海水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海面宽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抄能够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分

5、海洋的“喜”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海洋的“怒”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计2分

6、“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分

7、“望洋兴叹”出自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分 用“望洋兴叹”造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一、

2、F

(1)(6)(5)

3、涌

4、典范

典型

5、(1)因为

所以

(2)只有

8、(2)蝙蝠

听觉

辨别方向

二、

(一)

1、近:出生

方便

回首

反:疏远

吝啬

贫乏

2、掀翻

冲垮

毁灭

3、汹涌澎湃

波峰浪谷

巨浪滔天

波澜壮阔

一望无涯

无边无际

碧波万倾

广阔无边

4、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5、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掀翻船只

冲垮海堤

毁灭沿海城镇

6、解释说明。

7、《庄子.秋水》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造句: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优等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得望洋兴叹。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三语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强调自主,,形象强化。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观察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复习,教给方法,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自主预习复习。板书:自主预习复习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小结:

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看图,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1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师小结:

由此可见,图上的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非常自觉,他们动嘴读,动手画,动脑想,动口问,积极认真,我们就要像他们那样进行预习。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3.评评身边同学。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看图。 ①查工具书。②查相关资料。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小结:

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

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

七、作业设计:

1.根据已学的预习方法预习下面的新课文。 2.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自主预习复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真观察教学挂图,掌握认真完成作业的要领,培养良好的习惯。

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自主预习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许多,像认真完成作业也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到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好习惯。

板书:认真完成作业

二、看图,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意义

1.出示挂图(第4页上图)学生观察,然后说说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2.集体讨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师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3.那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到认真完成作业呢?请把书打开。 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小圆圈里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板书: 一笔一划地写 认认真真地做)

4.其实,我们的作业不仅要动笔写,有些作业还要动嘴读,动手做,认真听录音,或是去查阅资料呢!

请你仔细观察书上的四幅小图,图上分别画的是什么?

5.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真认真,是啊,只有像图上的这些小朋友一样,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板书: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6.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三、欣赏优秀作业。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其实像这样优秀的作业在我们班也有不少,出示班中的优秀作业。

学生欣赏,学习这几份作业中的闪光点,并以此告诫自己:在今后的作业中,也要认认真真,力争完美。

四、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 (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五、总结

3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想跟大家谈一谈?

2.是啊,我们只有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我们的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高,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我们才会受益匪浅。

六、作业设计

1.出示一些词语并抄写,学生认真完成此次作业。 2.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让学生准备一份自认为优秀的作业在全班展示。

七、板书设计:

认真完成作业 一笔一划地写

认认真真地做

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1 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了解长城和运河地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4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跟大家玩个猜物游戏,我说出它的几个特征,大家根据特征猜一猜。 (1)它是被宇航员在宇宙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少数地球建筑物之一; (2)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4)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 2.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3.板书“和”,启发:“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样的建筑工程能和长城相提并论呢?

4.板书“运河”, 出示大运河图片,理解什么是运河及运河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出示:前鼻音:蜒 篇 后鼻音:杭 创 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航行 曲折 首都 多音字组词:

Xíng(航行) qū(曲折) zhé(曲折) dū(首都) 行 háng(一行字) 曲qǔ(歌曲) 折 shé(折本) 都 dōu(都有) 开火车读词语及短语:

驾驶 航行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万里长城 谱写 创造 民族 绸带 首都 不朽的诗篇 奇异的景象 3.理解词语意思。

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1)检验对词语的理解:

出示: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词语。 A像蛇一样曲折爬行的样子。( ) B或高或低接连不断的样子。( )

(2)辨析“奇异”与“创造”的意思及用法。

5

选词填空:

惊异 奇异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了( )的景象: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看到深圳巨大的变化,杰克感到非常( )。

奇迹 奇异

“神州七号”飞船是中国人民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 )。 海底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那里有许多人们没有建国的东西。

创造 制造

学习既要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有所( )。 工厂里每天都( )出许多商品。

创造 伪造 建造

这座礼堂( )得非常坚固美观。 古代劳动人民( )了许多人间奇迹。 ( )证件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课堂作业。

1.指导“架、蜒、篇、”的写法,并辨析它们的用法。 2.出示:选字填空 架 架 骂

( )驶 书( ) 责( ) 蜓 延 蜒

蜻( ) 蜿( ) 拖( ) 篇 遍 偏

( )旁 诗( ) ( )地

四、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 绸带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飘落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从我们张家港到首都北京的路程大约是1105千米,6700千米就等于我们从这道北京三个来回。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7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小黑板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与我们这到北京的距离1105千米比较,还要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8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四、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2.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3.学生交流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3.抄写词语。

七、板书设计:

长城

运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奇异的景象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

9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四字词语,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积累。 2.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璧”等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地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全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齐读。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3.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10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数”、“难”、“曾”、“传”并给多音字组词。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书写。

3.搜集南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岛之情,练习背诵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南沙群岛不仅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而且是个迷人的世界,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11

——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 体会:“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朗读第

三、四句话。 小结: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为之骄傲的。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读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过渡:

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三自然段。

1.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2.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3.学生交流第三自然段。 出示: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4.练习背诵第

二、三自然段。 5.发展练习

12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3.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五、板书设计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3 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

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难点: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挂图或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3

1.(板书:庐山)认识吗? 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过渡: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2.学生书写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4

精读课文,指导背诵。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

2、3自然段的写法。通过语文文字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你想到了哪些电视剧里的情景?“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尤其”是什么意思?(换词:特别)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常”)

4.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6.小结:

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想想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 (3)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2.导学

(1)总分结构,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4)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3.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4.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 5.指导背诵。

6.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

15

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怎样的感觉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2.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这一段写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 3.导学

(1)中心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2)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体现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作者展开想象,把云雾比作——

5.文中的“„„”表示什么?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出示句式:

(1) 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2) 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 (3) 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6.指导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置身于庐山,欣赏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这段话。 3.用“流连忘返”造句。

五、总结全文 小结:

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六、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补充习题》。

16

3.选择一个话题,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写。 ①大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 ②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 ③春天的校园真美啊,

④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七、板书设计:

3 庐山的云雾

多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练习1 教学目标: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地图

17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教学过程: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朗读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 (1)教师范读简称歌。

(2)出示中国地图,对照地图说这些简称各是哪个省市自治区,弄清简称的意思。 (3)全班交流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辽_辽宁, 吉__吉林, 黑__黑龙江, 蒙 _内蒙古自治区, 冀__河北, 晋_山西, 陕__陕西, 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鲁__山东,皖__安徽, 苏__江苏, 淅_浙江, 渝_重庆, 沪__上海, 津_天津, 京__北京, 豫_河南, 鄂__湖北, 湘__湖南 赣__江西, 台__台湾,闽_福建, 粤__广东,琼_海南, 川__四川, 黔_贵州, 滇_云南, 桂_广西,

甘__甘肃, 新_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藏_西藏自治区, 青__青海, 港__香港, 澳_澳门,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8

1.出示三个句子。

2.指名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3.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4.灵活运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等。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读题中的“我的提醒”。

2.认读生字,说出这几个字在结构、笔画上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3.范写生字,介绍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及捺画的写法,重点指导写“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3.理解意思(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4.组织学生说,学生补充,老师点拨。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白云苍狗:天上的浮云像白衣裳,顷刻间又变成了像黑狗。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5.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练读,读出这组成语歌的韵味。

二、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9

1.今天,我们学一首诗,《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他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我们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

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交流搜集到的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三、作业设计

1.选用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2.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语说一段话。 3.搜集春节的习俗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

愉快的寒假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快乐的春节仍使我们记忆犹新。春节,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想必大家过的很愉快,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过春节的体会和感受吧!

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小组内交流昨晚搜集的关于过春节的习俗。 5.班级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6.说说本地春节的习俗。 7.你家是怎么过春节的。

20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三、作业设计 1.完成《作业本》

4 翻越远方的大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2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全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2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再读课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收集刘翔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 刘翔非常成功。《我是刘翔》则是刘翔所写的一部非常出色的自传体作品,其中生动地记述了他的成长经历。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正是选自此书,文中刘翔记叙了这样的一次比赛经历: 2.出示8—11小节,指名读

3.细心的你发现了吗?今天我们课题正是来自于这其中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8-11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激动)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走进了刘翔的内心,读好它!)

2.他成功翻越了大山,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兴不言而喻。但就在刚刚结束比赛的一刹那,他有点——“迷糊”,(读好,理解“迷糊”?)迷糊些什么?

23

3.出示:“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指名读。对于眼前的事实,他敢相信吗?为什么不敢相信呢,让我们一起去追寻他成长的足迹吧。

三、学习1-2小节

1.自读1-2小节,你能找到他不敢相信的原因吗?(因为约翰逊实力强劲,差距大)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大?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奢望:读.什么叫奢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奢望?(亲眼看到其人) 远方的大山:远、大、高不可攀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所以这只能是一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是——梦想!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刘翔和约翰逊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刘翔也真切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四、学习3-7小节

过渡:刘翔放弃了吗?他选择了什么?(坚持、翻越)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段话

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表吧! 时间 “我” 约翰逊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学生自由填表读课文,填表。 (2)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为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4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

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狂风暴雨中,我 ; 风刀霜剑中,我 ; 身染疾病时,我 ; 别人休息时,我 ; „„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

“我”的成绩是多少?此时“我”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反而迷糊了? 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 师生合作: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

听到你们的祝贺声,“我”才回过神来。(齐读: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那一刻”指的是什么?(约翰逊祝贺“我”的时候)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3)同学们,刚刚我们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到——刘翔虽然失败了,但却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请你三读课文,来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看看:刘翔为什么能一次比一次更接近目标?

交流(坚持 不懈努力、不畏强手、敢想敢做、敢于超越)

2.不懈努力,敢于超越,我离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引读)虽然那时候约翰逊——,但是我——(第7小节)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刘翔时代”到来了——齐读8-13小

25

节。

五、总结

1.获得成功的刘翔是开心的、自豪的,但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艰辛的。

(知道名字——遥不可及——第一次碰面——肩并肩——站在山脚下——成功翻越) (很早——刚练跨栏时——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2.学到这,你有什么感想?(练笔) (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3.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刘翔不是作家,可《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却深深吸引了我们,因为他用真心、真情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的感受。同学们,用笔真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希望能让你有所帮助。

4.“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我会再次飞翔,这就是真我的刘翔!”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六、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补充习题》

七、板书设计

4 翻越远方的大山

不畏艰难 敢于挑战 坚持不懈

5 雪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

26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二、预习导学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读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敷上药 喃喃 剩下 捡回 哀伤 飘飘悠悠

艰难险阻 忠实 传递信息 任何 盼望 向往 施展本领 托起 祝福 白鸽 2.写字点评,重点指导:

剩:左宽右窄,指导写好“北”改捺为点,末笔竖钩要长。 哀:下面的撇、捺要长些。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哀:“衣”字中间一个“口”; 悠:中间别忘一个“竖”。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

过渡:“雪儿”是一只鸽子的名字,我和雪儿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着上述疑问读课文。

27

2.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 ),我为雪儿( ),盼望( )。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 ),我更盼望( )。 ③雪儿展开( ),我心里( )。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导:想想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又去上班了,你一个人独自在家时,你会有何感受。

2.指导朗读:你能将文中“我”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及时评价指导。 3.小结:

你读得真好!同学们,我们读课文时就应该这样,要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指导背诵第

四、五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就我一个人孤单地在家里整整呆了一个冬天,此刻我是多么——

二、精读第

2、3段

1.过渡:就在我孤单的时候,爸爸给我带来了一只白鸽,那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

(2)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8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雪儿: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洗完澡后变得雪白雪白的了。

(2)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

① 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② 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③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就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 ④ 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6.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学习单二】

(1)自读第三自然段,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2)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1.任务驱动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4.导学

雪儿:勇敢、忠实

5.雪儿如此勇敢、忠实,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6.小结并过渡: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

三、精读第4——5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

5.自读第3句,边读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

29

6.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7.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8.出示:

(1)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________。 9.引读: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地说:—— “施展本领”是指雪儿干什么? 雪儿听懂了我的话, 逐句出示:

(1)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祝我________。

(2)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心里十分快慰,默默地说着________。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指导背诵第

四、五自然段

五、总结谈话

交流人与动物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

七、板书设计

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30

6 花瓣飘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生字新词,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月季花吗?说说月季花怎么样?(最好出示月季花的图片)你们喜欢吗?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二、预习导学 1.抽查读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读。

三、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 2.按几个时间段指名读课文,读中教师相机正音。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4.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6.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们到下节课细细地

31

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

3.思考: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同时摘录描写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句子。

4.收集关于母爱或孝敬长辈诗歌或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花瓣是指什么花的花瓣?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个词能概括? 3.老师觉得一个“懂事”一个词是远远不够表达对这位小女孩的评价的,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全文,从中体会小女孩身上还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板书:爱心

二、理解课文

(一)了解小姑娘 1.过渡:她爱什么? 【学习单一】

①自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她的善良,读出了她的孝顺,读出了她的懂事。 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交流:爱花

①出示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请根据文中描写把这些动作做出来。

提问:摘花瓣时为何动作那么轻?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要飞快地跑了?指导朗读。

②出示句子: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32

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 (3)交流:爱妈妈

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她那么爱花为什么还要摘呢?

①出示句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 ②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如果是你,你会对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小结:

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4)指导分角色读课文。

(二)了解我。

1.文中除了小女孩,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我”,你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说说为什么要轻轻地问?理解前面的“不知所措”、“惶恐”。

三、主题升华

1.是啊,一片花瓣凝聚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她给妈妈送去的不仅仅是一片带着露水的月季花瓣,她送去的是女儿的一片爱心,一片孝心啊。

这位小女孩就如这一片带着露水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把她的孝心,爱心播洒给了她亲爱的妈妈,播洒给了她幸福的家庭,也播洒给身边的我。所以,引读— 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2.总结:小女孩如同这飘香的花瓣,她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染,所以我送花给小女孩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花瓣飘香,飘的不仅仅是花香,更是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女孩一片花瓣表达了她对父母的感恩,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的呢?

33

四、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

2.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懂事的孩子还有很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故事。

练习2 教学目标:

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

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清明》。

4.进行“关于春游建议”的口语交际练习。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熟背古诗和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用字词句,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学写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2.那么,在太阳和月亮当中,能够“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的又是其中的谁呢?

3.是啊,月亮捉太阳,太阳追月亮,一个落下去,一个升上来,好像永远追不到。于是,太阳和月亮就互相写信了(板画)想知道它们写些什么吗?

二、拓展阅读 1.出示两段文字。

2. 。指名读,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合作练读。

(1)小组为单位,阅读短文,注意读准确。

34

(2)同桌相互练读,看谁的进步大。 4.挑战朗读。

(1)指名读全文,目标:流利,一字不错。 (2)在出现错误的地方,反复练习。

5.在认为写得好的语句下面画横线,说说自己的感受。 6.交流,相机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三、完成练习

1.读一读,再找几个这样的词语。 完成书上练习。

2.学生自己读P36一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你的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3.再读读,是否觉得很美? 同桌互相品读。

四、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3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记8个成语和古诗《清明》。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利可图: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有根有底:有根有据。

有始有终:有开始也有结尾,指做事认真,能坚持到底。

有口难言: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有恃无恐:因为有了依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含有贬义。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有志竟成: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出示小黑板,把成语填入句子中。

A我们做事要( ),可不能半途而废啊。

B你也不能因为你爸爸是公安局长而( ),什么都敢做啊。 C我们要时刻紧惕,不能让犯罪分子( )。 D他真是一个好人,许多人去找他帮忙他都是( )。 E请记住:( ),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

36

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关于春游建议”的口语交际练习。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这个星期六,我们班将组织一次春游,大家高不高兴?你们想去哪儿?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参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课后,每人写一份《关于春游的建议》。 3.练习。

(1)每人在小组里练讲。 (2)代表发言。

二、教学学写毛笔字 1.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7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2.练习

7 菩萨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尽心尽力”等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理解、感悟朱总司令的三段话,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1和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昨天老师安排你们阅读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38

2.板书“菩萨兵”,这个故事也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同学们,你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你知道哪些菩萨的名称?他们各是干什么的?

3.质疑:什么是“菩萨兵”?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生字词,学生认读。

A藏民 藏族 藏胞 同胞 B糟蹋 挨饿 糊涂 怨不得 感激

C春耕 不饶人 播下 平平展展 D翻译 菩萨 动员 尽心尽力 E地区 一段时间 多音字:

āi(挨家挨户) zàng( 藏胞 ) 挨 ái(挨饿 ) 藏 cáng( 躲藏 )

2.通过预习,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一个不明白?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

这个故事发生在 , (谁)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 ,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 。赢得了藏族同胞的 。藏民称朱德领导的红军为 。

四、学习课文第

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藏胞很害怕军队?

39

交流: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4.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2-8自然段,理解“菩萨兵”的含义,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指导朗读。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

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3.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他是怎么说的?

40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 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三、教学6~7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更要把感情投入进去。 B“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仅仅是指春耕,还指什么?

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永远长存,不会消失) 2.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

“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四、教学

8、9自然段

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这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所驱散了。 1.齐读

8、9自然段

2.当他们看到红军所做的一切,终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会想什么? 3.引读。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小结:

41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疤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五、总结课文

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祥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 让我们也满怀着感激把课文读一读。

六、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七、板书设计。

7 菩 萨 兵

朱德: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躲 跑 返回 流泪

8 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古诗《塞下曲》。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全文主要内容,了解《塞

42

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

(1) 指读课文,正音。

(2) 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 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3

精读课文,理解并背诵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2)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三、总结全文

44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五、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 弓 猛 射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9 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联系前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表现出的意境。 2.进一步感受“文包诗”的文体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45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全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文包诗”的文体特点。理清课文层次,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王勃》。齐读课题。

2.我们可能听说过电影《少年周恩来》,看过电视剧《少年包青天》,和我们的课文一课,为什么题目中强调“少年”呢?

3.学生交流:交代的人物的年龄,说明王勃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4.总结: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王勃。

二、了解王勃。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轻声地读读课文。 2.指名分组读读这组词句: 出示:

(1)南昌 滕王阁 宴会 都督 (2)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3.指名分组读词的同时,相机提问,帮助理解。

读完第(1)组词语:出示滕王阁的图片,简介都督是当地的军事长官,南晶在江西省,简称是赣。联系第一自然段,运用这组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起因。

师:对于王勃,都督最早了解多少?(学生交流)他只是听说很有才气。(板书:听说 有才气)

读完第(2)组词语:读完这组词语有什么发现?还知道哪些表示才思敏捷的词? 读完第(3)组词句,教师介绍:王勃的《滕王阁序》共多长?《滕王阁序》全文约有七百字,这是文中最有名的诗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46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表现出的意境。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评说王勃

1.师: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2-4自然段,走近王勃,说说你眼中的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才气,奇才)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你从哪些字词里觉得王勃是个“奇才”? 3.精读交流。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①为什么大家不敢答应?(都督邀请的可都是一些名士呀。)为什么客人不敢答应写庆贺文章。

别人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

②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47

师:把他们的表现联系起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为什么王勃胸有成竹,但还要说试试呢?

③师:是啊,通过对比,让我们看到了王勃的勇气,有句话说得好,“艺高人胆大”因为有才气,才有勇气啊!(板书:勇气)

④他能写出如此的文章,还在于他会观察会思考。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①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说说你能读出什么?

②师:追问: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③师:果然有才气啊!(板书:才气)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①理解“拍案叫绝”的意思。

②教师讲解: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③师: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能读懂其中的妙处吗? ④学生齐读。教师引导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⑤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⑥师: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⑦指名读,赛读与评点,学生齐读。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总结:

奇在写得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奇在他善于观察。

三、查证王勃

1.这个故事史书里有记载。出示:《唐才子传》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教师简单解释,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的才思敏捷? (引导学生从“欣然”、“顷刻”等词感受其才思敏捷。)

2.出示资料: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王勃的诗文,今存170多篇。只可惜27岁意外去世。

(引导学生感受其少年成才,才华横溢。)那位都督为什么知道王勃很有才气? (石旭)

3.王勃还写过什么诗?(吴兴晗)这句诗,大家应该不陌生。出示:海内存知己,天

48

涯若比邻。这就是王勃的诗句,流传至今,我们再来读读。 (学生齐读。)

四、总结提升

1.(指读课题)《少年王勃》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勃少年时期的光华,《少年王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个少年的风采。

2.王勃成就了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滕王阁。一千多年来,滕王阁成为了人人想去观瞻的名胜。而如今,滕王阁已成为了南昌城里的第一名胜。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则是滕王阁上的一颗璀璨的珍珠。

3.王勃的诗点亮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星空。(指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诗句值得我们牢记。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背诵3~4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听说 很有才气

评说 奇才(勇气、观察、年少) 查证 才华横溢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话,感悟萧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体会萧伯纳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49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板书课题

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 事后 (加上”有一次”)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段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对话,萧伯纳为什么称娜塔莎为“小老师”,理解感悟萧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体会其宽广胸怀。 教学过程:

50

上一篇:文员实习周记下一篇:办公室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