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2024-05-13

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精选8篇)

篇1: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思想和政策

摘 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敌后根据地科技事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以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根据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吸引并激励科学工作者将科技研究与群众劳动生产实践和抗日救国大业紧密结合起来,对完成民族抗战和推进科技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事业

中图分类号:G3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92-02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延安时期,各根据地处于反抗民族侵略战争后方腹地和防范国民党顽固派封锁绞杀的地理历史时空中,政治、经济、军事上面临诸多困难。可以说,此阶段发展科技事业所需的外部条件非常恶劣。但中共中央从抗战统一战线和敌后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科技发展。

一、党内高层重视特殊历史环境中的科技事业发展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说,自然科学非常好,它能解决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他还从哲学视角分析指出,同掌握社会科学可以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迁,进行改造社会的革命建设活动获取人类自由一样。人类要在自然界中获得应有的自由,就需充分了解自然,改造自然。1941年4月下旬中央根据毛泽东根据地应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做出《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强调了全体党员应向党内外一切拥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专家学习。

此外,朱德根据抗战国内科技人才避难流散和根据地急需科技人才的现实需要,代表全党热诚号召和欢迎边区以外的工程师和各种专家以及熟练工人及学徒大批来边区工作。陈云指出,研究自然科学既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改善边区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尊重和重视自然科学的党。他号召自然科学工作者怀有创新奋斗的精神,下定决心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中去,为事关民族解放的抗日大业和边区根据地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共延安时期科技政策的具体制定和推行办法

为加速推进陕甘宁根据地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我党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发展观为正确思想指导和行动方针,细化制定并实施了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举措。

第一,科技发展,教育先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边区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在延安经济条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陆续创办了各类各级的学校培养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科技人才。1937年9月,陕北公学正式创立。1940年中国医科大学成立。随后,抗日军政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边区农业学校等也开始为根据地培养科技人才。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职教育。抗战期间,根据地新办中小学近千余所,各工矿厂内的职工需要坚持每天2小时结合本职工作的组织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党为中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的同时,迅速普及和提高根据地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培养出了一批工人出身的技师和工程专家。

第二,广募人才,合理使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边区各级政府将广泛招募人才和自力更生培养人才相结合,扩大边区科技人才的来源途径。同时,有计划地将懂科技的知识分子调配到合适的技术研究与实践岗位上,将来自全国各地投奔根据地的知识分子都派遣到科教文卫部门去工作。工作上不以政治认识高低为根本标准,侧重看重人才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放手大胆地使用值得信赖的科技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其技术专长服务于敌后根据地建设和抗日统一大业。

第三,制定政策,激励人才。为激励科技人才服务根据地建设,中国共产党为在延安边区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制定并落实兑现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比如,大胆提拔既懂科技又懂管理的人员承担科技事业的领导工作。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科技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尊重他们的政治选择,为其创造相对宽松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在鼓励科技人员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生活上各级党组织给予科技人员大量特殊照顾,提供相对优厚的物质待遇。设置奖励奖金,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从事发明创造活动。

三、延安时期科技事业建设与发展获取成绩的总结

第一,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1939年5月,为提高陕甘宁根据地生产力,保障边区人民正常生活的物资需求以及满足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需求。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建自然科学院,直接归属中央财经部管理。1940年初,在此基础上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该研究会成立的核心目的是要科学合理地掌握和运用自然科学技术,使其成为民族抗战的宝贵力量,有效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配合抗战。

第二,促?M边区工农业生产。起初,延安边区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机械设备和原材料极度匮乏,技术工艺粗糙简单,工业品生产十分艰难。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号召下,根据地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加强自然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实践探索,攻克了工业发展面临的许多技术瓶颈,取得了众多出色的业绩。有效地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的工业发展。至抗战胜利前夕,陕甘宁根据地工业的发展规模在量上有数十倍的扩张,生产技术水平含量也有质的飞跃,边区整体工业生产体系初现。其间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其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解决了边区建设和军事战备的急需,为夺取全面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力保障。在农业生产方面,科学技术人员加强创新研究与实践摸索,发明并推广了一系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更新了过去简陋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设备,大量兴修水利工程,积极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大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力度,科学合理高效的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使得边区的粮食产量增产幅度接近20%,有效解决敌后根据地粮食基本供给问题。

第三,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党中央号召边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将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应用到边区劳动生产实践上去,数年之间,在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贫瘠的革命边区创建出纺织厂、冶炼厂、皮革厂、棉被厂、火柴厂、造纸厂、肥皂厂、玻璃厂、制鞋厂及基本化学用品工厂等近150所,产品广泛覆盖边区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纸质用品、棉被战服、毛巾肥皂、玻璃火柴、鞋袜衣帽等轻工业用品。在深陷民族抗战,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劣并遭受经济封锁和军事围攻的诸多不利条件下,各革命根据地建设能够取得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成绩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及正确地制定方针政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经验与启示

事实上,延安时期,我党在发展科技事业的战略政策制定和执行上虽然处于初步探索时期,但依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延安时期,科技事业发展不但为建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对我国现在推行的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价值。

第一,结合具体国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与执行的理论渊源和行动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提升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物质的属性功能的认识,深化了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控。这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延安时期,我党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全面武装全党,并紧密结合民族抗战的现实需要将其与边区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确立了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举措,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科技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所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思想理论成果,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将科学技术研究与民族抗战国防需求相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必须有效服务于抗战救国之大业。边区各级党和政府反复强调指出,科学技术工作是革命抗战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作为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直面最紧迫的现实需求,服务于民族抗日之大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力争用自然科学的力量来化解持久抗战进程中军事武器以及原料物资上的严重匮乏,例如面对抗战形势的逐步严峻化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经济物资封锁,各革命根据地普遍缺少军火等战备物资,广大科技工作者临时搭建的木棚里开办工厂,自行研制硫酸、硝酸,合成研制出威力各异的弹药和爆破设备,供应战斗之急需。可以说,将科学技术研究与民族抗战国防需求相结合,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结合现实需要发展科技事业的一条宝贵经验。

第三,将科学技术研究与边区群众劳动生产相结合。早在1944年5月底延安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朱德同志就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意见,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多多学习科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多多参加生产工作,在实践中动手摸索研究,在生产中学习,学理工科的要多进工厂,学农科的要多下农场,学医学的要多入战地医院病房。反对根据地科研人员将过去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机械僵化地套用到边区落后的现实生产生活中,强调科技工作者在某些问题上要甘拜劳动群众为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Y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学技术研究不与边区群众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就很有可能陷入务虚空谈之境。至1944年抗战结束前夕,在各根据地工农业基础基本建立,技术骨干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提出“争取工农业产品全部自给”的任务。此时,边区生产的粮食食盐、牙粉肥皂、香烟火柴、衣物鞋帽等群众生活物资都能自给。可以说,延安时期将科学技术研究与边区群众劳动生产相结合,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潘李军.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2] 李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3] 王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责任编辑 陈 鹤]

篇2: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廖兰芳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有更明确的阐述,也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有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这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和转变,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严重不良行为已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显得优为重要,要加强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就必须通过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来实现。

一、开展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诚信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诚信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思想道德、诚信和廉政文化的关系

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是廉政文化的具体体现,廉政文化离不开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它们是相互相承的,都是先进文化的表现。谓廉政文化,就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形成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形态和廉政文明的总和。廉政文化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反腐倡廉战略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离不开廉政文化的营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廉政文化的支撑。可以说,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对反腐倡廉工作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强大的凝聚作用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

开展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东西,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步形成一定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所以它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以难以用数字表达成果的工作,可说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期奋斗的任务。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公民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先后出台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如:各地开展的机关作风整顿、爱岗敬业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创建文明窗口、革命传统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诚信教育、五好家庭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同程度地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思想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规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都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等腐败行为依然存在。这些社会现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容忍的,也严重地伤害了老百姓的心,给我们国家带来不和谐、不协调。

四、进一步拓宽思路,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诚信友爱和谐社会

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华美德传统文化基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广大人民群众有较好传统道德素养。其一,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结合时代特点,营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职业、爱家庭舆论氛围,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其二,抓住重点内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政纪法纪教育,正反典型教育;适时进行廉政提醒教育,使他们不要在温情默默的糖衣炮弹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开展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党员干部廉政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好广播、报刊、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广泛开展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推进廉政教育进机关、社区、村镇、企业和学校,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鞭策着人们的行动,把反腐、防腐变为自觉行动。其三,以身边的典型为素材,用活

生生的人物和事例,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反腐力作,全方位多角度激励人,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反腐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其四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教育,领导干部是某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他们的言行直截影响社会的风气。近几年来,我们党内一些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暴露出现的腐败问题,有的为其亲友充当“保护伞”,有的生活腐化,有的贪污受贿巨额资金等等问题,腐败问题的出现已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事实充分证明哪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如果能自身做到廉洁自律,廉政勤政,哪个部门的行风政风就好,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认识是前提、领导是关键”这个重要环节。大力加强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廉政从政教育,依法行政教育,执政为民教育等廉政文化教育,使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能做到廉洁自律,廉政勤政,而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常抓不懈。

篇3: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依托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 尤其是海洋高等教育和海洋高新科技。海洋经济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海洋人力资源, 其中既包括海洋管理人才和海洋科研人才, 也包括大量在第一线工作的海洋应用型人才, 通过多种形式的海洋教育可以为海洋经济建设提供适合各种需要并适应各种层次的海洋人才。海洋经济建设同样离不开海洋科技, 海洋科技是支撑海洋经济和产业的关键因素, 海洋科技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海洋生产力, 海洋高新科技成果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1 海洋经济为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海洋经济”一词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球上大陆资源的衰竭、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对海洋资源价值的发现、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海洋经济地位的提高而产生的, 关于“海洋经济”的定义, 近20多年来学术界专家一直在进行积极的研究探讨。杨金森研究员1984年撰文提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而勾维明教授则认为, 海洋经济以其内涵角度可以界定为产品的投入和产出, 需求和供给, 与海洋资源、海洋空间和海洋环境条件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其外延角度可以界定为以海洋活动场所和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因此海洋经济是与海洋直接关联的, 以海洋为基本活动场所的, 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海洋经济的产业链很长, 属于海洋经济范畴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和涉海服务业等海洋相关产业。海洋经济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为我们开展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研究提供了特定的范围, 并为海洋教育、海洋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海洋教育与海洋科技应该以海洋及与海洋相关的各类事物为研究对象, 以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现实突出问题为任务, 培育海洋人才、创新海洋科技并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2 浙江省海洋教育、海洋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 浙江省掀起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 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指导意见, 浙江海洋经济呈现了“全面提升一产, 主攻二产、积极培育三产”的发展态势。但是海洋经济只占浙江省国民经济的8%, 海洋开发利用和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海域、岸线等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投入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和管理水平等内生性要素欠缺, 成为阻碍海洋经济更高水平发展的主要瓶颈, 浙江海洋经济还大有可为。

通过对海洋教育机构、涉海学科专业设置、涉海重点学科和涉海重点实验室进行的初步调查, 浙江省主要实施海洋教育的机构有9个, 包括1个研究所, 即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担负着硕士生的培养工作;8所高等院校, 即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温州医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它们是浙江省培养涉海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高等教育机构。涉海类博士点1个;涉海类硕士点共有9个, 涉及的专业有物理海洋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质, 海洋生物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水产养殖,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捕捞学等;涉海类本科专业共有18个, 涉及的专业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海洋经济、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环境科学等。涉海类重点学科6个, 其中水产养殖学为省重点学科;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 海洋生物学和捕捞学为省重点扶植学科;城市规划和海洋工程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至今尚未有国家级和部属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 设在浙江海洋学院;有4个涉海类省级重点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水产养殖学专业设在宁波大学, 海洋技术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设在浙江海洋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2个高职专业, 其中轮机技术与管理专业为省重点专业, 海洋船舶驾驶专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有5个涉海类重点实验室, 其中海洋生物工程和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实验室设置在宁波大学, 海底科学、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和区域海洋学实验室设置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均为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浙江省尚未形成面向海洋和培养海洋高级专门人才的较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 海洋教育在学校类型、培养层次、培养数量与质量等方面都与海洋经济建设需要有很大差距, 与沿海海洋教育实力和科研力量较强的山东、上海和辽宁三地区以及广东、福建、江苏和天津等相比, 趋于上述省市之后, 海洋教育力量较弱且分散, 不能有效适应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重视海洋科技研究, 建立了若干科技机构, 形成了一支基本的科技队伍, 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制出的渔业机帆船等科技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 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这几年浙江海洋学院所承担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等国家“863”课题以及“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所取得的海洋科技成果, 为我国东海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宁波大学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热膨化饵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 仅在“十五”期间, 浙江省有70项海洋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海洋科技成果奖, 2项海洋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获专利授权170余项。这些海洋科研成果代表了目前浙江省在海洋科技研究领域所达到的水平。目前, 浙江大学的海洋工程和生物剥离技术、宁波大学的生物技术、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浙江海洋学院的深水网箱及养殖技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资源保护与遥感技术、杭州水处理中心的膜结海水淡化技术以及浙江省海水养殖所的贝类养殖与净化技术, 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浙江省有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4个, 分别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科技人员总数611人, 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38人。在4个主要科研机构中, 2个是部属科研所, 拥有专业人员512人。另外浙江省积极引进大院名校, 着力建设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其中有浙江海洋学院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联合兴办的浙江东海海洋研究院;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共建的温州海产经济贝类引种育种研究中心, 舟山欣海船舶工程研究所、普陀区科技联合开发中心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浙江东海船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海氏实业集团引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氏实业集团内部建立的科研工作站, 定海区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和浙江金鹰集团共同组建的舟山北化集合物加工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温州海藻生物有限公司和海洋医学研究所共建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同时还在普陀、玉环和龙湾创建了3个省级海洋科技园区和玉环、温岭、普陀和洞头等8个国家及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区 (基地) , 集聚了大量海洋科技人才, 促进了海洋科技创新, 加快了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但是, 与山东、上海和广东等兄弟省份比较, 浙江省在海洋科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一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重大海洋科技成果不多,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不大;二是专门海洋科技机构不多, 海洋科技人才缺乏, 力量相对比较分散, 在目前浙江省高校中拥有的大量可开展海洋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员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存在一方面海洋科技专业人才缺乏, 另一方面大量涉海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四是海洋科技研究方向整合度不高, 各自为战, 尚未形成合力, 而且还有许多空白领域;五是海洋科技经济投入不足。综上所述, 浙江省海洋科技还不能有效支撑海洋经济发展。

3 加快发展海洋教育、海洋科技, 全面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建设的思考

3.1 广泛开展海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的认识

海洋经济建设既需要专家学者的参与, 同时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但浙江省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海洋具有保障国家需要、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这就要求与海洋相关的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及协会认真组织起来, 广泛开展海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使人人都意识到海洋和海洋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3.2 在海洋经济建设总框架指导下, 抓紧制订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发展规划, 并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出台《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 提出了海洋经济建设的总框架, 并对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浙江省教育、科技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海洋教育、海洋科技单位要在此总框架的指导下, 抓紧制订出台浙江省海洋教育、海洋科技发展规划, 并充分发挥两项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两项规划制订的关键是要摸清浙江省海洋教育、海洋科技的现状, 尤其是资源力量的分布状况, 提出海洋教育、海洋科技的差距、发展目标和要求, 着力做好发展方向分工和相关资源整合工作, 以使全省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错位有序, 科学发展。

3.3 高度重视海洋人才的培养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人才。要通过海洋类大学、科研机构的常规性培养以及论坛培训班等等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海洋人才队伍, 也可通过与国外科研院所的联合来解决高层次的海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海洋人才的培养上, 要充分发挥已有50年本科办学历史的浙江海洋学院的作用, 在保持其已有的涉海类本科生培养规模的基础上, 扩大涉海类硕士研究生的规模, 并鼓励、扶持其取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 开展涉海类博士研究生教育, 使其成为全省海洋人才培养中心, 并发挥示范作用。同时, 也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宁波大学等相关涉海学科专业的作用, 从而构建全面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在海洋人才培养中, 高度关注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方向和专业思想教育, 以使海洋人才在海洋经济建设实际工作中能尽快适应、安心岗位并发挥作用。

3.4 高度重视海洋科学研究, 不断推进海洋技术创新

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 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主动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和主动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理念。有效整合浙江省海洋科技资源, 聚集海洋科技创新要素, 激发各类包括科技院所、大学和企业等涉海科技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围绕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洋安全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船舶设计修造技术、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技术、海洋物流管理、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等领域, 主动设计一批重大攻关项目, 联合各方力量, 突破一批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抓好海洋技术协作中心、海洋技术转化示范中心和海洋技术培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加大政策扶持, 促进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示范工作。同时, 建立和完善以县级技术推广站为中心, 乡镇推广站为纽带, 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技术服务网络, 以点带面, 推动全局, 并争取创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3.5 加大对海洋教育、海洋科技的资金投入

海洋教育、海洋科技都是高投入领域。浙江省海洋教育、海洋科技的基础和历史积累比较薄弱, 与山东、上海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政府应该设立海洋教育、海洋科技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两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同时, 可考虑创新投入机制, 建立浙江省海洋教育、海洋科技发展基金, 以扩大对该两个领域的投入。

摘要:推进海洋经济建设是实现浙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海洋经济建设必须依托并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教育,海洋科技

参考文献

[1]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2]朱坚真, 师银燕.略论广东海洋科技教育与海洋经济发展[J].广东经济, 2008 (5) .

[3]孙志辉.加快海洋科技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 (5) .

篇4: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科技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为了优化本科教学,提高本科学生的素质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很好的接轨,不断的把科学研究引入到本科教学中来,目前这种形式已经在各地方高校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所以我们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使科学研究团队更好的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目前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的形式

为了更好的提高本科教学的教学质量,各大高校都在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吸纳大学生参加。

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均是较强的,在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吸纳大学生来参加,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知识和科研过程的愿望,另一方面使得教师的科研项目得以完成,可以说是教学科研的双赢。这种方式目前在高校的科研团队中是普遍存在的。

(2)大学生申请属于自己的科研项目。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某些高校都有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是供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来申报的,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高校公派研究生项目,还有一些大学内部的研究生、博士生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组建科研团队的形式。

(3)各种科技竞赛团队的建立

在高校中各种科研竞赛不断,学生自己从选题,到申报,到竞赛均为独立完成,当然大多的时候需要有指导教师,比如:全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大赛、电子科技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等。这些竞赛通常都是团体赛。

(4)各种科研学习小组的建立

为了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很多的高校都鼓励学生建立科研学习小组,比如:外语学习小组、科技活动小组等等,一方面是充实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各种竞赛和科技活动提前做准备工作。所以各种科技学习小组在一些高校也是很有活力的。

可见,科研团队的建设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大学生,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个阵地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我们来研究一下在大学生的科研团队中能对大学生进行那些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1)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在自己的科研团队中一定要这样的团队意识:一、我们的协作性不仅仅体现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而且还应该体现实施前的准备;没有充分的实施前的准备,就不可能真正的胜利。二、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往往一个小误会反而给我们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科研团队是以团队为基础的运作,其工作的效率取决于沟通的有效与否。三、团队必须形成有领导力、决策力、实施力的不同层次上的一个联合体;如果不是最佳组合就难以在竞争中发挥协作性。四、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培养团队灵魂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

(2)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实践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的大学生从考入大学已经学习了十二年的书本知识,科研团队的这种运作机制会使我们的研究经历迅速丰富,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视野更加开阔,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更好的转化成实际生产力,这也符合应用型科学研究的特点就是将理论应用与实际,将理论中的原理、规律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研究资料,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分析问题,围绕着一个实际的问题展开,把自己学到的许多的知识不断的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正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践意识不断被唤醒。

那么我们怎么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呢?一、创设情境培养实践意识和探究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要为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好奇心、求知欲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自然世界是奇妙的,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是迈入科学奇境的一把钥匙。一个的简单的实践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3)有利于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团队中,更应该注重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古人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科研道德情操与你的科学素养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科研团队的建设中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大学生甘于奉献,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

那么如何在科研团队中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呢?一、用情境教育,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产生,极大部分是受外界影响。而这个外界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几个方面。如果一个大学生生活在良好的社会风气里、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班级中,他会轻松愉快地将自己主要精力用于实现自己美好目标之上。会用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和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去认识、去控制、去调节自我内心。所以我们的科研团队要创造这样的情境,让我们的大学生在这样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环境中进行科研活动。二、用知识来培养道德情操,促进道德情感发展。情感是随生活环境,社会影响,后天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

(4)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面要宽,专业知识要扎实,要精通,要钻研得深透,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搞好科学研究的前提。所以在科学团队的研究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使科学研究成为有效的劳动,发挥其作用。

那么在科学研究中要注重提高那些心理素质呢?一、科学研究必须有正确的动机和目的。人们投入科学研究,会抱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和目的,可能是为了个人的,也可能是为了集体、阶级、民族、国家或全人类的;可以是为了科学的,也可以是为了科学之外的,可以是为了眼前的、近期的,也可以是为了长远的、根本的。二、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研究是追求真理的事业,真理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压,修正错误不怕丑,不弄虚作假,要严谨治学,一步一个脚印。

大学生科研团队建设在各大高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的载体,但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在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在大学生的科研团队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真正的把我们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米加德,杨爱华.浅谈编辑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13-15.

[2]陈开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J],教师,2011年第26期:34-37.

篇5: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张勤书记首先在座谈会上传达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他指出, 中央充分肯定了宣传思想战线2010年取得的突出成绩。2010年,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成功组织一系列重大宣传战役, 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张勤指出, 在中央关于今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部署中, 科技宣传的分量明显提升。今后一个时期要明确科技宣传重点, 建立科技宣传工作机制, 加大科技宣传工作力度, 统筹协调科技宣传工作。

张勤要求, 科协系统要全面贯彻中央指示精神, 大力宣传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就, 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为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 推动科技事业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配合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 深度解读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和中国科协未来五年工作部署。各新闻媒体结合2011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内容, 要充分报道我国多个学科2010年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开幕式上, 公布了科技思想库试点建设单位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表彰了2010年度调查站点及优秀区域责任部门, 齐让、张勤等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牌。调研宣传部部长王春法介绍了中国科协调研宣传工作的有关情况。开幕式结束后, 山西省科协、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天津市科协结合本单位2010年的宣传工作做了典型发言。会议期间, 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参会代表围绕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 就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和加强宣传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

篇6: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与科技调研报告范文

一、借地域文化丰厚科学教育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应如何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多元需求?应如何满足人才成长对素质的多元需求?我们认为,学校教育,除了知识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去关注社会、环境和人生,进行思维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地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校地处中国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园内,园区主要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各类“530”创业人员、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大型央企入驻园区。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的家长就在科创园内工作,家庭氛围、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善学、好问、喜欢动手操作是儿童的特征,对科技的神往更是他们的天性。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对照学校特征,再次审视学校教育教学现状,为师生创设成长的平台,我们确定了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汇是融合,彼此吸纳促互补,交相借鉴共进取;汇更是升华,唯有崇尚同心合力,臻于浑然一体,才能形神兼备,形成办学风尚。

二、从经验的繁杂走向理性的整合

从已有经验出发,科学教育可以涉及海量的静态知识、科技制作、实践创新、科学小论文写作等项目,并由此可以衍生出相应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等。经验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便利,但是,经验的繁杂会带来过重的负担,负担过重必将导致肤浅。如果不对科学教育做统整规划、精致设计,它就可能以口号的形式存在配以无序的体力劳作。因此,我们从已有经验和可查询资料出发,构建了科学教育的基本框架:行动纲领——广学识、汇德能;实施策略——主动探究、乐于创生;达成方式——协作共进、融会贯通。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并从这个视角出发,设计制订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融文化理念下校本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确立,让我们的科学教育在重视感性操作的同时,更注重了理性的把握。

三、变单一操作为整体融合

科学教育在不经意间就可能表现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科学小制作等单一的、局部的操作行为,要发挥它的应有功能,就必须着眼于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和谐发展、学校整体运作的视角,作整体融合,让全体师生漫步科苑,感受文化,怡情励志。

我们的行为是:

1.构建网络。构建以学校教师、校外科技教育辅导员为一体的教师队伍,以知识学习、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课堂、少年宫、学校、家庭、科创新城实践基地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科学教育网络,推动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师资培训。组建各有专长、年段搭配的科技特色教育研究团队,先后邀请教研室领导、省内外专家、校外科技辅导员等来校作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引领;积极安排教师赴昆山、南京、天津等地参加学习考察;组织市内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就课堂教学、科学实验等作理论辅导、实践指导,为科学老师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积淀内涵。

3.环境优化。汇溪楼和汇泽楼之间的科技小广场——博识天地,让师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物竞天择篇,人生驿站篇,经典吟唱篇,发现之旅篇,博雅之德、博学博识之智、博健之体赋予了“博大”更新、更深的内涵。科技名人馆,展示着古今科技名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身边的科技名人,春华之师,让我们见贤思齐、励志自强;漫步科学视野,科技探索馆,内设开放式科技读书吧、科学探秘厅、科学航天馆、科学体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探究俱乐部,集天文与地理、已知与未知、文学的浪漫与科学的缜密于一体。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墙、一楼一室,都演绎着“和融文化”的灵动与美丽,整座校园构成了一本多彩的、高雅的、无声的教科书,让师生漫步其间,驻足流连,怡情励志。让全体师生感受文化、向往科技、不懈探求、创新精进。

4.开设校本课程。围绕科学教学内容,开设了电子百拼、物联网创意设计等13个科学教育第二课堂,并通过精心规划、精致构思、精益求精的设计,编写出了《漫步科学》校本教材。同时,明确规定,除科学课堂、少年宫科技教学时间以外,凡是涉及科学教育的元素,都必须作最大化的体现,从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参与的全员科学教育局面。

5.以竞赛促提升。从科普介绍到实践操作、从科技演讲到小论文撰写、从现场制作表演到优秀成果展示,引领学生走向科学、走近科学、走进科学。辛勤的努力,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科技类比赛屡获佳绩。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少科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广汇人正努力描绘着学校科技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色彩与基调,展望着前景与辉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我们深信:“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只要每一名广汇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我们的科学教育,定会在和融承聚中走向宽广。

篇7: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的积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于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之后, 并且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中得以成长并得到了不断的丰富, 在我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多个领域中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笔者认为, 应当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初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为表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初中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也进行过几次比较大的改革。初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运用也伴随着我国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进行着不断的完善。上述两个方面的改革与完善都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 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有着相通的目的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都是为了实现提高人民群众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 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不断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建设之间的这种内在的联系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人民性、科学性以及实践性的重要特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 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理论指导的, 同时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教学内容的, 这既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体系方面的发展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 不仅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情况, 而且也要随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丰富而不断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一科学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的关键所在,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所要遵循的根本要义。这是由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所面向的对象———“人”所决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就是要把人作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除此之外, 还要把人放在进行教育的主体地位来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既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得以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最大利益, 又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与途径;既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 又要积极地对人进行培养与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本开发中的重要功能, 又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口众多的特征, 力争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建设。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着众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第一, 要以人本发展观改变文本发展观。所谓文本发展观, 指的是以课本教材为本、从理论出发的发展观, 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只重视对课本的准备工作, 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的准备工作;只重视对抽象理论的讲解, 而忽视了人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只注重文本的逻辑, 而忽视了人的需要;只强调对文本的阐释工作, 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只关注书本, 而忽视人本。这种文本发展观的基本特点就是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人民。文本发展观不仅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旺盛的生命力, 又窒息了人民群众进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活动的自发性, 对社会与人的发展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在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导下,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虽然进行了很大的克服。人们在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倾向中往往很难感受到教育的价值, 从而产生质疑与疏离, 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当以人本发展观反省教育的文本发展观, 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的倾向, 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原则的发展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必须突出当前社会的主旋律教育, 这不仅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价值所在。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环境下, 全球化与民族化既分化又整合的发展趋势,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发展, 面向世界, 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学生走上社会最有用的社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课突出实践性、教育性, 其教学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也决定了检测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不能仅看学生记住了多少东西, 而要看学生能否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实施开卷考试是适应素质教育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仰涛, 王志军.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7 (10) .

[2]邱柏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阶段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3]刘晓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01) .

篇8: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就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部署方案, 同时,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点强调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 并且要通过研究对象特殊矛盾的变化,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导方向, 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赋予的时代内涵, 同时,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活动形态、知识形态、组织形态, 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以达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健康发展的目标。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之路

1.1逐步明确学科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要想更好的学习它、应用它, 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它, 首先就要明确它的学科定位, 因为学科定位直接影响了其学科的属性, 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 在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有两种观点, 其一是认为它应该属于政治学范畴, 其二是认为它应该属于教育学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 逐步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 在此过程中,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也日渐清晰。直到2005年, 我国颁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 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为二级学科, 同时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也指出了其属性为法学门类。我党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革新, 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明确, 我们足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依旧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 为国家培养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

1.2逐步完善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要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其中包含了多个研究领域, 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 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除此之外, 思想政治教育还合理地将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融会贯通, 以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 并且充分利用各科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需要指出的是, 当前,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其他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追踪等都在逐步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信在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之下, 一定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 研究范畴更加广阔, 构建一个内容完备、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1.3逐步优化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人才成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优势, 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同样, 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水平的高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方面的教育, 它不仅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且也重点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相关的工作, 除此之外, 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传承下去, 并做好宣传工作,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近年来,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规格、目标、层次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教育内容更加深刻和具体, 结构也更加细致清晰, 所研究的方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密切相关, 科学、合理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 使人才培养能力更上一层楼。总之,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国家人才培养相辅相成, 共同进步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养, 而人才的培养又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1.4逐步加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需要全方位的支持, 有主要负责理论研究的人员, 也有专门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 同时, 还包括参与实践工作的党政干部。多年以来, 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队伍建设一直非常关注, 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选聘标准、培养发展和管理考核, 在很多地区建立了专门培训高校辅导员的研修基地, 针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教育, 还组织一些国内外考察活动, 并且, 对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安排进修, 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总之,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队伍建设,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路径

2.1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首先, 要充分重视学科环境的建设, 为学习者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 在这里学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分享学习资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交流平台不能仅限于某个地区、某个单位, 要将范围扩大到全国, 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学习互动平台。其次, 不要单纯地注重理论知识讲解, 要经常组织学习人员进行各项研究实践活动, 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氛围, 构建一些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平台, 比如:网络学术平台、学科会议平台等, 从而推动学科建设。最后, 建立健全的理论研究机构和实践培训基地, 对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要进行定期的研讨, 此外, 对具备理论基础知识能力的人员进行实践培训, 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2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首先, 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队伍, 同时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平台, 对于思想政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即便当时没有想出最优的解决方法, 事后也要建立跟踪研究机制,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和讨论, 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完美对策, 培养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参与实践、讨论问题、分享经验的工作热情。其次, 在不断教育和实践过程中,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并且在实际工作中, 还要向更多的人宣传思想政治内涵, 使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自我素养, 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最后,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到企业发展整体规划中, 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企业战略布局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 社会在发展, 人类在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没有理由止步, 所以,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 那么,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会一直作为指导思想引领社会的进步。可以说,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永远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并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会更加广泛, 体系会更加完善, 队伍会更加壮大, 发展得越来越好。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技能水平, 而且对于思想政治学科也加大了教育力度, 因此, 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逐渐明确学科定位,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持续发展,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超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D].中南大学, 2014.

[2]李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1.

[3]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 2011.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下一篇:运输区3月份重点工作安排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