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2024-04-24

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共7篇)

篇1: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寻求广泛认同。提高对**擂茶的文化认同,是着力开发**擂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992,**),**被专家认定为擂茶发祥地,且有“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我终于找到了日本茶道的源头”、“秦人擂茶是对世界茶道的特殊贡献”等国际友人饮**擂茶后的评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擂

茶文化正了名。但还远不够,必须要让国内外游客认同,并产生消费欲望。所以要充分借助现代立体媒体工具(尤其是互联网)和旅游营销活动(文娱、体育、会展、学术)等,加强推介宣传,树立品牌形象。

开发**擂茶文化旅游产品时,一定要注重对擂茶文化内在精神的发掘,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体验到文化旅游的愉悦,性情受到陶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了淡化商业性表演成分,可考虑重点扶植临近**景区,擂茶文化氛围浓、民风淳朴、民居古朴、村落整洁的自然村作为**原生态擂茶文化保护和旅游开放示范村。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实行规范生产,确保食品安全。

在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遵循:(1)特色性原则。立足于**当地擂茶文化资源,突出特色,强化辨识度。(2)文化性原则。**自古以来以擂茶待客、祭祀、作礼、唱曲等无不说明擂茶是当地乡土文化的载体,所以说文化是**擂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灵魂。(3)参与性原则。注重擂茶文化旅游的观赏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实现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与大众化旅游有机结合。(4)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追求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擂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政绩扶植、短期突击等浮躁的短视行为,切实把握擂茶文化的优势与特色,找准与周边区域及相似行业的定位坐标,透彻分析**擂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市场(**本地-湘中长株潭-湘西张吉怀)、基础市场(宜昌-武汉-沪宁杭-粤港澳)、机会市场(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客源市场条件,明确**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长远目标,有的放矢的确定各阶段目标。其次,由于旅游业与社会各界关联性极强,所以旅游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工作协同,实现大**区域擂茶文化旅游管理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管理体制创新,规范引导社区、企业、个人参与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使其服务社会、造福于百姓。

篇2: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院(系)土建学院班级题目学生姓名王超何平远陈文斌肖泽兵喻涛

学号******

***12269

完成日期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打造绿

色文化旅游网络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鄱阳湖又是有名的候鸟保护区。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的逐步开发,同时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想当年我们还可以在我们家乡门前的小溪里洗澡,甚至我们有的时候可以直接饮用小溪里面的水。那时的小溪水是那么的干净、清澈,小溪流的那么轻快。而如今还有谁会在小溪里面洗澡?看到那小溪上面漂浮的垃圾,看到那乌黑的溪水,谁还有心情来洗澡?我们现在才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学院现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展开以“万名学子下鄱湖,国家战略献智慧”——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从而为我们的家园献一份爱心和担当一份责任。下面是我和我同学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在鄱阳湖下的星子县做出的一份关于星子县如何打造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

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2003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 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0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

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

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星子县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仅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立。一直以来,星子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为山南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如名人文化,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文化,五大丛林名播海内外;山水文化,文人骚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诗文字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子县文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广阔,但没有一个产品做大做强

3、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一)整合资源,增强化星子文化旅游整体合力。

根据星子旅游发展现状,要突出庐山温泉—泉文化、庐山山南风景文化、鄱阳湖生态文化,通过引导、培育、发展,逐步形成组成山南旅游文化三大体系,共塑温泉—庐山山南—鄱阳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对民俗风情、民俗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开发,向广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朴的民俗风情。

(二)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星子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鉴于星子县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路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利用国外、省外资金开发文化旅游客源,投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三)加强协调配合,构建星子文化旅游共建局面。

文化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把文化旅游为作重要工作来抓,旗帜鲜明地突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行动。转变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着力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方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四)做好后勤保障,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旅游人力资源是星子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星子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精心培育人才并有效使用,争取旅游人力资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历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山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识教育,在林区及各种禁止用火地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严防火灾的发生。

(五)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间运作的典型产业。信息载量巨大,实时畅达,广域连通的互联网络信息手段在旅游业中能发挥突出的作用,必将引导旅游产业产生深刻的变革,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六)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也是发展星子县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

四、总结

四五天的调研时间一晃就过了,在这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去了星子县旅游局了解有关情况、去了各个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走访了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对赣北星子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许多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了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篇3: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茶文化是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种类, 它将茶与文化有机结合, 包含着茶道、茶具、茶学、茶艺等具体内容。中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耐人回味的清新韵味赋予了茶文化悠久的历史脉搏和现代传承。茶发于神农, 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等众家思想源泉, 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就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高度融合。茶文化旅游依附于茶产地的山水人文和历史环境而形成, 它以茶为载体, 内容丰富且独具地方特色。茶文化旅游开展的形式包括采茶景点的参观、饮茶项目、茶品购物等, 是以茶为核心开展的旅游新模式。它是茶文化的外延深入, 更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特色创新。茶文化旅游集休闲性、文化性和经济带动性为特性, 通过茶文化旅游可以有力带动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带动其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茶文化的意义体现在:

其一、发展茶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时代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追求健康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追崇原生态的生存理念下, 茶文化成为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重要介质, 它正是促进时代文明进步的有力佐证;其二、发展茶文化旅游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有效途径。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强省, 需要借助文化载体来弘扬人民素质和历史情怀, 茶文化集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于一体, 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催化剂;其三、发展茶文化旅游有助于塑造先进文化。茶文化丰富的内容包含了教育、文学、艺术、医学、经济、旅游等行业, 这些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步伐。

2广西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名茶原产地风景区, 广西不仅有特色名茶, 还保留着大量的茶历史文化和名人活动遗迹, 此外, 广西的茶文化旅游还包含着丰富的特色茶俗、茶艺等内容。桂西、桂中、桂南、桂东是广西的四个主要茶区, 其中分布着很多重要的茶产区和茶叶集散地, 它们是广西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物质条件。六堡茶文化和凌云茶文化是当前广西茶文化旅游发展项目中的代表。广西丰富的茶叶资源, 适合旅游开发的优越环境等都对广西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广西桂林的茶叶研究所、桂林尧山的旅游观光园等都是广西独具园林特色和茶叶文化的旅游项目。目前, 广西茶文化旅游正在朝着顺应新时代旅游生活节奏的步伐, 开发符合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旅游项目。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领略茶文化的精神需求, 为健康生活提供新思路。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2.1政府对茶文化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 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 首先, 政府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对于外地游客来说, 茶文化大多隐藏在广西众多风景旅游景区中, 熟知的人并不多, 与西湖印象、姑苏夜游、秦淮河畔等旅游开发项目相比, 广西茶文化的宣传工作中, 政府力度不足, 以至于茶文化的旅游内涵并没有驻足于游客心中。其次,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有力支撑, 要实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需要建立社会、政府、企业等多元结构的投入机制。无论是项目性投资还是阶段性投资, 政府缺乏配套的投入机制。

2.2旅游项目的设计创新性不足。

旅游文化内涵要创新, 要独具文化特色。就目前广西各地纷纷打造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来看, 很多景点设置的茶艺项目, 特别是具有观赏性的项目大多存在重复现象, 多数旅游产品仍处于原始状态型, 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并没有充分显现, 丰富民族艺术并没有体现出来, 让游客欣赏、回味、留恋的东西过少, 很难让游客对广西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不同的兴趣, 因此造成茶文化旅游产品雷同化现象严重。

2.3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呈零碎化, 缺乏整体的规划。

广西各茶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存在似是而非、各自为政现象, 有些景区把民俗活动死搬硬套地揉杂在一起, 造成了文化产品品位不高, 吸引力不足的现象, 这就很难让游客充分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景区特色植根于景区的整体规划, 旅游项目只有在充分体现民族氛围和民族环境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特色旅游的良好发展。因此, 旅游项目的规划要强调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体现特色旅游的魅力。

2.4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乏专业人才。

当前, 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交通设施和文体娱乐设施不能完全适应当地旅游发展, 主要体现在当地地形复杂, 公路山路弯道较多, 难以形成循环路线。同时, 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其他活动场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另外, 茶文化旅游项目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来对已开发的茶文化旅游景区进行有效管理, 景区内的专业性导游也缺乏对景区文化内涵的深入讲解, 因此导致旅游项目管理水平滞后。

3广西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

3.1政府加强宏观作用

政府要高度重视,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加强发挥主导作用, 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舆论上的宣传和资金上的投入。政府要建立健全民族文化旅游领导机构, 充分发挥机构的职能作用, 研究和解决地区旅游发展中的难题, 在广西文化旅游区要建立上下同步、多管齐下的整合力量, 形成发展文化旅游的强大向心力。在推进过程中, 政府要强化管理机制, 成立统一管理机构进行统一领导, 强化管理, 要督促景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模式, 有效推动旅游业发展。

在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曾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 这是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有力体现。此外,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茶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通过宣传活动进行舆论推广, 同时也可通过新闻媒体增加知名度。针对资金投入而言, 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靠资金的投入, 经济基础的雄厚有助于旅游业的顺势发展, 政府要强化景区建立合法投资机制, 为景区吸引资金来源。

3.2创新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

要开发创新茶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模式, 借鉴其他文化旅游先进经验来发展地区特色旅游。第一, 整合资源, 统一规划。由于广西茶区涉及多个地域, 不同的地点要在统一的旅游规划下开展特色活动, 这将大大提高茶文化旅游的有序进行。第二, 多元化打造旅游产品品牌。由于少数民族的聚居性, 人们长期在此大杂居小聚居, 一方面造成民族文化的多元复杂化, 一方面赋予民俗文化差异化烙印。这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 因此, 茶文化旅游可以借助这一多元性的文化特点, 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 采用个性化的灵活旅游项目设置, 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地区的结构雷同状况。打造旅游产品时, 要重视品牌效应, 突出重点创立品牌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赋予历史的影响力, 带给游客精神的升华和情感的融合。第三, 强挖文化内涵, 提升价值, 不要盲目开发茶艺文化。不要仅仅通过兴建茶艺风情园, 茶艺表演等形式开展茶文化旅游, 要营造茶文化氛围, 还原文化土生土长的味道, 深层次、多方位的将浓厚文化底蕴的民间文化挖掘出来。此外, 可以借用高科技技术增加旅游产品的时代特点, 在不违背文化本真的前提下, 引起关注。

3.3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广西具备得天独厚的茶文化发展环境, 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优化旅游环境的基础上, 筹集资金注入, 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茶文化景区的配套设施形成基本规模;其次, 要形成整体统一的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 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旅游活动项目的内容, 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专题旅游, 将文化融入旅游行程中, 以吸引更多人的来访;最后, 要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互联网等新闻媒介树立良好的广西茶文化旅游形象, 提升人们对茶文化的认同, 从而提高广西茶文化的知名度, 使其逐步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又一新亮点。

3.4做好茶文化旅游的相关管理工作

茶文化旅游具有特殊性, 鉴于很多旅游项目要选在采茶地区兴建, 因此要注重强化安全观念, 强调安全这一重要问题, 只有让游客感受到十足的安全感, 他们才有意愿去投身到旅游产品的体验中。因此, 加强治安管理势在必行。工商部门要规范商贩行为, 监管部门要强化食品卫生和物价管理, 多部门共同努力, 规范行业行为准则, 提高景区的诚信服务质量, 给游客留下诚信的地区形象。其次, 吸纳专业型人才, 加强动态管理。要发展好茶文化旅游, 必须大力培养专业型旅游人才, 加强动态管理。茶文化旅游是一种相对具有独特性的旅游项目, 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民族之旅, 要保护和发展好茶文化, 提升广西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实力, 专业型人才尤为重要。因此, 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 可与本地高校或省外相关专业高校进行联系合作, 不但可以延伸文化旅游等方向的研究力度, 还可以为景区培养特色化专业型人才。要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 要大力培养专业导游人员, 培养一批能够带动游客感悟茶文化旅游产品内涵的导游人员。此外, 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建设一支具有传承素质的优秀队伍。

4结语

茶文化旅游开发要以弘扬和传承茶文化为主流, 研究茶文化旅游的开发, 以期丰富提升广西旅游业发展, 让更多的人了解广西茶文化, 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和更多的游客, 具有实践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力旬, 李丰松.广西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市场论坛, 2009, (02) 75-77

[2]黎晓霞.浅谈广西茶文化旅游的开发[J].旅游纵览月刊, 2012, (03)

篇4: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打造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作者——李江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XX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1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篇5: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学院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摘要:2009年6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定位该区域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公布一年多来,由于体制隶属、管制机制等原因,作为拉动关中天水经济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两地的文化合作进展仍然缓慢,尤其是天水文化事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两地区域合作,丰富文化产品,联合打造两地文化大市场既是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天水文化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词: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一、概述

国务院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规划明确定位该区域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这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利用关中—天水历史 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共有的文物资源优势,加强文物旅游开发的合作,全面深入推进区域内文物旅游资源的全面融合,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促进和带动天水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2011年11月,作者就关中、天水两地的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利用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现状

图1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分布图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和天水,面积7.98万平方公里(如图1所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这一区域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世人公认的中华民族先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的故里,在文物旅游合作开发建设、互惠共赢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一)关中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现状与资源评估

1、关中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现状。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化中心地区,是炎黄故里,同时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西安市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故都所在 地,“丝绸之路”的源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市区有文物景点达122处;宝鸡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周王朝文明鼎盛时期生产生活的地方;渭南被誉为“华夏故里、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咸阳是与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古都之一,全市有文物景点500多处;铜川市现有文物点675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6点,省级文保单位18处,市级文保单位24处,有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2处;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历史资源厚重,无与伦比,瑰丽奇异。

近年来,关中地区充分认识到文物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西安市投资建设了西部最大的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和小雁塔也修葺一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各类文化一条街的建成也带动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宝鸡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兴建了石鼓园,专门用来保存全国仅存的石鼓文,同时,开发了传说中姜子牙垂钓的地方——钓鱼台风景旅游区,作为风景旅游休闲区。开发了五丈原的诸葛庙,展示文化魅力,以周秦文化为基点,彰显特色文化。铜川市整合包装文物旅游资源,以“铜川文物旅游宣传年”为载体,全方位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打响玄奘牌、耀瓷牌等北线旅游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关中地区旅游业形成了以省会西安为中心,以文物古迹为特色的西安古都旅游区、临潼旅游区、咸阳帝王陵旅游区、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华山旅游区和东西南北4条传统旅游线路,以及汉唐“丝绸之路”、西安古都文化游、“三国”游、黄土风情游4条专项旅游线路,各地旅游活动项目的不断丰富,由旅游点向旅游线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2、关中文化资源发展评估

关中文物旅游资源具有分布广、等级高、种类全、影响大等特点,以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为平台的文物旅游主题框架已经形成,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文物事业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完成了黄帝陵二期整修工程,秦俑博物馆建设、西岳庙古建维修、汉阳陵外藏坑展示厅、半坡遗址大厅、大明宫含元殿等一批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取得重点突破,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一号工程”和红色旅游等项目顺利进展,促进了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文物旅游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文物旅游收益所占的比重最大,是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城市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展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天水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现状与资源评估

1、天水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现状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古文化的繁盛之地,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构成天水历史文化的基本框架和独特优势,与之相关的文物旅游景点228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6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5处,文物保护点638处,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寺、石刻、古墓葬等文物古迹,以及30000多件馆藏文物,是甘肃省具有一定影响的文物大市,为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特色文 化大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物资源是天水旅游资源的主体,天水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近年来,天水重视文物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发展文化旅游以及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突破口,在全市先后启动了“创优”、“三城联创”活动,实施了伏羲庙、胡氏名居、文 庙、纪信祠等一大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并建设成甘肃省颇具影响力的旅游景点,着重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与之相关的文物古迹,培育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如祭祖游、宗教游、民俗游等等,天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天水文物旅游发展评估

天水全面推进“旅游富市”战略和“1135”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将天水建设成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旅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品牌化成效显著,旅游产业市场主体迅速扩大,以主打“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这一具有世界性潜力的旅游品牌主体形象,明显提高了天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从客观上讲,天水的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文物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贡 献率与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很不协调,很多高品位的文物资源还没有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文物旅游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如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麦积山石窟等文物景点还没有打造成国内旅游的热点。天水文物旅游事业在扩大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以及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共识方面与关中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急需加强与关中地区的合作和融入,进一步带动天水文物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天水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中和天水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相连,山水相依,地域相通,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性,在文物旅游合作以及旅游产业结构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但是,国务院公布《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近一年来,作为拉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两地的文物旅游合作进 展仍然缓慢,尤其是天水文物旅游事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两地历史文化旅游发展不平衡。天水文物旅游在扩大影响,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及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与关中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是文物旅游资源发掘不到位,联合打造旅游品牌不够。关中、天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伏羲、炎帝、黄帝三黄的主要活动地区,文物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两地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发掘工作,但资源发掘不到位,缺乏对这类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和宣传,尚未形成系列旅游产品。

三是区域合作深度不够。关中和天水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相连,山水相依,地域相通,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性,在文物旅游合作以及旅游产业结构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但受交通制约,特别是观念保守闭塞,使区域文化交流不够顺畅,旅游协作不够紧密,产业配套比较缺乏。虽有相似的文物资源和可以共同开发的产业结构,但是两地却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共铸响亮的旅游品牌,打造协调互补的旅游线路。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目前,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着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还未理顺、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不够、文化遗产与其他产业互动不明显、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五是缺乏大文物旅游观念和整体开发规划。由于体制隶属、管制机制,人员素质等原因,对建立“大关中旅游区”认识不足,行动不足,积极性不高,尚未形成大文物旅游的观念,更缺乏一个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建设的规划。

四、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两地文化事业合作发展纳入同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两地相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又为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要着眼大范围规划、大区域合作,在做好科学保护、加强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把文物旅游资源转化为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两地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本着共性 整合,异质独存,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内文物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特此提出以下对策。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服务质量,深挖历史文化,加快天水市旅游产业开发。建议成立天水市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建设交通、景区基础设施等的配套建设,改善大关中交通瓶颈制约。同时,加强对各旅游企业的管理,促进其科学经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时代发展,创造 优美舒适的旅游大环境,不断缩小与关中地区旅游开发的差距。

2、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区域协作开发步伐。一是积极建言献策,争取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协调陕甘两省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商讨重大问题。二是争取国家对经济区实行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增强公共财政支持城市建设的能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三是争取国家对经济区文物旅游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投资、信贷、土地核准和备案等方面给予支持。

3、积极开展有效合作交流,深化区域协作。积极完善与关中地区的交流合作机制,完成区域文物旅游事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建立和完善旅游文化区域合作的运行保障机构,加强与关中各地区在产品共建、宣传共担、市场共拓等方面的合作,破除壁垒,加快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同时,积极争取建设天水考古工作站、宝鸡考古基地,强化区域内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走出一条学术兴业的路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两地文物科技保护单位的骨干作用,要以两 地民俗文化展示为主线,强化区域大遗址、古建筑、馆藏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合作,提高天水文物保护水平;强化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项目合作。

4、加强资源整合,丰富文化产品。要挖掘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开发,提升产品档次,形成特色体系。以寻根祭祖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丝路文化为重点,共同联手,打造立体的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积极发掘“伏羲、炎帝、黄帝”三皇文化资源,建成以大地湾遗址、半坡遗址为主的远古文化长廊,建设以天水伏羲庙、卦台山、宝鸡炎帝陵、黄帝陵为依托的 寻根祭祖圣地;二是传承利用以秦文化为主题的周秦文化,建设以天水马家源、放马滩、秦亭、礼县西垂陵园,宝鸡的周原、雍城、先秦陵园博物馆、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馆,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为主的周秦文化旅游基地;三是以丝绸之路为线,打造以天水麦积山、大象山、水帘洞、木梯寺、南郭寺、玉泉观,关中地区慈善寺石窟、法门寺、楼观台为主的宗教文化长廊,形成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四是建设三国古迹旅游胜地。

5、加强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成功转化。尽快组织就关中天水文物旅游资源共同发掘建设问题开展研究,对发展的思路进行探讨和明确,对具体项目进行文化策划,对文物旅游产品的主体和宣传口号等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创意;要设立课题,定期召开天水关中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史前文化及三皇文化学术研讨会、秦文化 学术研讨会、周易学术研讨会,就其两地文化的共融性、差异性开展研究,通报和交流研究成果,为两地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交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维明,郑飞.天水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区位优势的思考,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

1[2] 梁慧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

[3] 陕西省发改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人民政府网,2009

[4] 程诗有,刘军.商洛市在西三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陕西综合经济,2009.4

[5] 苏定武.关中—天水经济区也是一个文化圈,天水晚报,2008

[6] 周鸿铎,解析天水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天水日报,2011

篇6: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的专门朝圣的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X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向冷清的宗教圣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宗教活动场所逐渐成为旅游热点。一度遭冷落的寺院经济在新的需求推动下,也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一些与旅游配套的服务设施已在宗教圣地中产生,旅馆、餐饮、娱乐、旅游商品成为寺院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寺院开辟了新的财源,为寺院维持生存注入了新的生机。

不仅如此,就连寺院附近的居民也以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加入到旅游服务之中,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X宗教形态纷繁复杂、类型齐全、内容极为丰富,是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理想地区。

X现已建成一批以宗教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旅游景点,有的甚至成为某一地区的标志性旅游点。到X旅游,除了游览世博园、民族村,游客们总忘不了游金殿,登XX,而位于西山的华亭寺、太华寺更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必到之地。

虽然X宗教文化旅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X旅游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X宗教旅游资源尚未能转化为良好的旅游产品,也没有收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层次比较低,开发中仍然存在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X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单一,文化含量不高

X宗教文化游览项目单一,许多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仍停留在对宗教观光这一基础层次产品的开发上,更高层次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较少。

游客在宗教景点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以观光或求神拜佛为主,而对参观宗教仪式,参加宗教活动和开展“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开发不够。游客在宗教旅游景点游览时多为参观静态陈列式宗教景观,形式单调,大同小异,基本没有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

一些重要景点,说明文字过于简单,没有揭示其深刻的宗教和历史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游览时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降低了宗教景点对不同层次游客的吸引力。

在大多数宗教景点,宗教人员所做的无外乎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经义小册子、维持秩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为游客进行讲解。而导游人员虽然有旅游知识,但普遍不了解宗教,也无法为游客提供很好的介绍,两者之间脱节严重。

(二)地方政府对宗教旅游的开发重视不够

目前地方政府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信教群众在政府宗教部门批准合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规定,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对党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依法加强管理宗教事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缺乏了解和研究,落实不力;

对“宗教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形成良好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打开发、大收益,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导致“不敢管也怕管,又不会管,甚至不去管,谈宗教色变”的不良现象。

(三)封建迷信活动到处泛滥

在宗教文化旅游中,由于局部地区对宗教文化中积极因素挖掘整理不够,再加上一些宗教人士和部分导游人员宗教理论知识较差,向游客讲述不出宗教之中蕴含的真善美及人类的大智慧,而只能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导致宗教文化旅游成了向人们传播封建迷信的一种渠道。

(四)宗教管理者没有较好地实施综合管理,缺乏整体规划

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

X旅游地的形象。

(五)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宗教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在政治上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在各地发展很快,但宣传很少。

目前,虽然在新闻媒体上和统计资料中很少提及宗教文化旅游,但实际上,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宗教文化旅游在迅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

X诸多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开发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想

(一)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强化政策法规、规划等宏观管理职能,明确宗教文化旅游的管理主体,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提升旅游部门的综合管理与协调职能。完善旅游行政管理的公共职能,加强对资源保护利用的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建立配套的产业政策,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可以从华东6市宗教文化旅游成功的经验得到启发,实行和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一是宗教教职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分开,使其更加规范,各行其是,共同求生存、图发展。二是宗教与园林、文管、旅游、开发商等部门要认真学习政策和法规,充分认识到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增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宗教场所不能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不接受风景区管理部门对其合理化的建议和知道,而造成宗教场所与景区在统一规划建设上的不协调,妨碍风景区的整体开发。旅游风景区管理部门、宗教部门以及文物保护、园林管理等部门要形成一个“大拳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通力协作,不能只考虑单方面利益,而要考虑全局利益,为X的旅游业大发展作贡献。

(二)对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加大重视

首先,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瞻仰宗教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颇有裨益;其次,民族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为旅游业服务。

(三)充分认识、评价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体现X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民族性、地域性都很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其宗教氛围的神秘特性、宗教建筑、教义等的历史文化价值,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特征。在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紧紧围绕宗教文化中一些正面主题,根据X各个宗教景区的不同特点,开发一些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特色项目。

在开发方式上,要从观赏性开发向体验性开发转变,采取动态参与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宗教文化旅游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丰富旅游商品,吸引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如出售各种宗教纪念品,佛教的木鱼、进香袋、数珠、雕像,还可提供斋饭;道教的“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画幅、介绍宗教名胜古迹的书籍等。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需要服务的内容不同,因此,应有针对性的提供各种服务,如对佛教信徒就应供斋饭;逢佛成道节应供腊八粥;基督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卡等小礼物等。

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宗教节日,由于符合人们心理要求,不仅是信徒的节日,也成了民间流行的节日,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等流行全球。例如南岳的庙会、正月初一头柱香,通过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吸引宗教信徒和旅游者,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也要重视旅游者从静态参观式向动态参与式方向发展这一趋势。除开展一般游览活动外,还要开发井形成多种与宗教规仪活动有关的动态参与项目。如组织有兴趣的游人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的佛事法会的参与活动。

(四)利用与继承、开发与保护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宗教建筑、宗教艺术都是国家珍贵的文物,保存到今天,凝聚了开创者和历史保护者的功绩。开发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遵循文物保护法规,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实现开发和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不仅要保护宗教文化的物化部分,还要保护好宗教文化场所特有的文化环境。

(五)加大宗教文化旅游宣传力度

旅游景区景点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宣传促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在宗教旅游宣传中,必须重视宗教活动的作用。宗教活动不仅是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宗教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促销活动。因此,通过举办大型的宗教活动,不仅可以向信徒和游客展示西部地区厚重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氛围;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知名度,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六)拓宽宗教旅游项目资金来源渠道,走宗教旅游产业化道路

篇7:谈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代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旅游作为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现代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旅游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开发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城市旅游内涵,进而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城市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活动,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接触的活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不断转变,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作为现代城市经济的一部分,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树立良好的主体形象。同时,开发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挖掘城市文化产业链,活跃城市旅游经济,进而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匮乏

近年来,城市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当代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各大城市纷纷致力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开发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城市旅游产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我国当前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涉及到旅游、经济、环境、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必须具备管理能力。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不能就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地解决。其次,创新型人才稀少,在我国现代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中,有的只具备专业的知识,有的只具备管理能力,然而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中,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种单一的人才很难满足我国现代城市旅游发展的需求。

(二)认识不足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对旅游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当代旅游企业的眼光不叫短浅,没有认识到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在发展城市旅游的过程中,城市旅游的重点是放在一些出名的景点、井区,对本土的特色文化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进而造成了城市旅游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较弱,不利于现代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

城市旅游作为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发展城市旅游经济有助于拉动我国社会的经济的增长。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城市旅游注重的是打造属于城市旅游特色的文化符号,然后通过有效的手段对这种特色文化符号进行销售,进而将城市的特色传扬出去,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必然会损害到城市本土文化,进而增加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受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缺乏资金保障,进而影响到了城市旅游的发展。

三、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重视人才的培养及任用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国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任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治要加大财政支出,为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强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知识教育,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旅游、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管理、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大宣传

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反应了该城市的特色,挖掘本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提高城市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效率,将城市旅游特色宣扬出去,不断加大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极其重要。如,可以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利用明星打造明星效应,将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宣扬出去。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影响力,进而为城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投入,不断创新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渐完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当代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中,要不断加大创新,不断开拓城市旅游品牌市场。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现代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由传统的旅游产品竞争演变为旅游品牌创意营销的竞争。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应该积极开拓文化创意旅游市场,有效的将我国当前社会各种力量集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造成声势,打出知名度。除了用好传统的旅游营销形式外,还应注重由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许多新颖独特的营销方式,从而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旅游作为娱乐活动,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旅游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部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面临着的较大的挑战和压力。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开发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现代城市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大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有助于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上一篇:初中学生个人鉴定下一篇:瓦斯风险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