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2022-08-28

第一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略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略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作者:高 阳 陈俊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民俗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当今旅游者的客观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才能进行开发,并在充分考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能会削弱民族文化,导致民族文化商品化、庸俗化以及价值观的退化与遗失,因此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

一、外来文化对旅游地区民族文化的潜移

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观看歌舞表演,品尝地方食品,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等。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这样当地文化就容易被影响、被侵蚀、被破坏。尽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双向性活动,旅游者与旅游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但事实上,旅游者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旅游地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就**目前的民族旅游地区而言,旅游者一般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而大多数旅游者传承的是汉民族文化。而民族旅游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以旅游者所带来的汉文化对当地文化有较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范围有限。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所以民族文化相对于外地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在整个文化交流中,旅游地的民族衣着风格、建筑形式、饮食习惯、思想观念都因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某些成份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他们向旅游者吸收得越多,向旅游者传输得就越少,文化的不平等交流由此产生。这种不对等交流还会因旅游者的个人动机、文化特征、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特别是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将经济运行模式、科学管理文化和现代观念带进当地,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旅游业发达地区***等地的青年已普遍着穿汉装,使用塑料、金属制日用品,而且,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因现代用品的进入而发生变化。因此,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导致民族文化的蜕变和消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使当地居民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意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而旅游带来的利益促使当地居民开始修建历史建筑;开始抢占那些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他们开始穿起节日盛装,向旅游者展示和表演歌舞,而这些歌舞表演以前要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才举行;他们开始创造和重新发展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以前只是为满足生活所需而制作的,但现在完全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制作;他们开始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对当地人来说具有神圣的意义,但现在也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总之,他们创造或再现的种种文化,都因为迎合旅游者的喜好而有所变化,失去了往日原文化中的某些意义,有时仅仅是一种形式。如傣族的泼水节原是一典型的宗教仪式,每年的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盛装,把清水泼向佛寺和佛像,然后彼此泼水,因为他们相信泼水能除去邪气而给他们带来吉祥与幸福。节日期间,到处充满喜庆气氛,热闹非凡。电视画面里的泼水节场面对各地的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使人产生到西双版纳旅游的欲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泼水节已变成一种群众性的民俗文化活动,且由于它的表现形式有趣,人们往往将傣族文化与泼水节联系在一起,提到傣族便想到了泼水节。为了满足一年四季到西双版纳的旅游者的需要,形成了“每日泼水节”,这种形式上的泼水节仅仅是表演性质的,有限的几个演员的表演无法再现节日的盛况与气氛,更不可能表现宗教意义。因此,“每日泼水节”的活动削弱了旅游者对这一仪式的向往和期望。

总而言之,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从各方面不断地渗入到民族文化中,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开发旅游业时,应该如何有效地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呢?

二、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策略

(一)民族物质特征的趋势和保留

在旅游业中,民族文化因素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饰、饮食、器皿等物质特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美求异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其前来旅游观光的热情,这使旅游业带来的外来文化或多或少的削弱了民族特色。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少数民族居民必然采借先进的生活技术和便利的生活设施。我们不能阻挡这种趋势,但能对传统文化中失去存在价值的部分做有益的保留,并赋以其新的功能——旅游吸引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中正在趋同的物质特征进行保留,如传统的民族服饰,先进的生活用具、建筑形式等。在这方面,丽江的经验值得借鉴。丽江在大地震后重建纳西古城时,完全保留了纳西民居的建筑特点,连原来用水泥铺盖的路面也铲掉,重新换上了五彩斑烂的彩石路,当旅游者脚踩石夹路,在流水潺潺的街头漫步的时候,莫不感到身处古城的新奇与愉悦;此外,**在保留民族服饰方面做得很成功,让学生统一着装民族服饰,既避免了与成年人同时着装民族服装的尴尬,又使纳西服饰自然出现在街头巷尾。正是自然、浓郁的民族特色使丽江成为旅游热点,并保持着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二)民族精神文化因素的趋势与保留。

少数民族的节日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属精神文化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对宗教仪式、节日礼仪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原本只有在特定时间、场合并按传统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仪式经过舞台化、程序化的包装,打破了传统的规定被出售给旅游者。而且,内容上也被压缩,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做到出售文化形式,但保存原文化的内在精神呢?应采取“分离”的措施,“分离”是指出售给游客的文化内容与真正存在本地居民间的文化形式相区别,以防止传统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受到扭曲削弱。把出售的传统舞蹈和仪式作恰当的修改,使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如大理的“三道茶”因其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相联系,成为大理旅游产品中的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旅游者荡扬在洱海上边观看歌舞表演,边品尝“三道茶”时,回味无穷,印象深刻。所以恰当的修改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加强与保护。

总之,开发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大有可为,但开发必须合理有度,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才能使云南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篇: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朱玉霞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

三、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必须重视的 问题

1.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问题

文化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大追求,是旅 游产品开发的灵魂。目前,饮食文化旅游产 品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开发者往往忽视 对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发 扬。旅游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 色、香、味、形,因此他们在用完这些菜之 后,留在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并没有对 —道菜有个根本了解。很多地方缺少对饮食 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没有把饮食佳肴与 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片面追求经 济效益,忽视游客的精神享受,难以吸引众多 的回头客。事实上,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化的 积淀,人们越来越注重进餐时的精神享受。 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文化 内涵,要特别注意把握饮食产品的文化特色。 2.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问题

旅游餐饮市场为迎合旅游者复杂多变 的口味需求,各地纷纷引进外地菜肴,仿制其 它地区的口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 加经济收入。因此,在一些旅游景点可以说 想吃什么口味的菜—般都能吃到。由于各个 地区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反而忽视了本地地 方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埋没了 本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同时由于外地菜肴 口味的大量涌入,逐渐更替了本地区原先人 们习惯的口味。在不知不觉中,生产者本身 的产品被外来产品所代替,以至于本地方的 特色饮食产品沉睡过去,不知不觉中流失了 宝贵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因此,饮食文化 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 土化,突出地方特色。

3.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保护旅游生 态环境,是2l世纪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原 则。对于食品而言,从表面卜看,似乎与生态 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太大关联,而实际上,食品 原料的采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自然环 境的良好与否,保护好环境,才有可能拥有更 多的原料提供给食品生产,真正实现旅游业

1 2003

【文章摘要】

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 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有着 积极的意义。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挖掘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 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可追根溯源至夏商时期。 千百年来,这一。俗”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沉 淀,饮食与文化早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 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 中国的饮食。中国人赋予饮食的强烈文化意 义,单从平平淡淡的菜名就可略窥一斑。例 如,阳春白雪、银珠牡丹,金玉围翠、宫门

【关键词】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

献鱼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满了诤隋

画意,有时就是一种立体的诗配画,让人在进

食的同时浮想联翩,精神愉悦。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历来 为中外游客所关注。旅游者外出旅游,异地 的山川、名胜固然是他寻觅的主要目标,但 富有当地特色的佳肴小吃也无疑会大大丰富 游客的旅游内容,增加旅游的情趣。因此,挖 掘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弘扬中国传

二.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所谓饮食文化旅游,就是指将饮食文化 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中国 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 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它 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饮食特色旅游,更是一种 高层次的饮食文化旅游。目前,中国的饮食 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以各地风味美食为吸引物的佳肴品尝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随经济1s跃 而蓬勃发展,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 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 创制出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为适应 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中围各地的传统风味菜 肴纷纷上市,除北京的仿膳菜外,西安、杭 州、开封,济南、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 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这些特 色菜肴引起了海内外旅游者极大的兴趣,纷 纷前来品尝和旅游。

2.以养生.医疗.保健为吸引物的药膳保 健游

中国饮食文化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 一”,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 味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汉 族的天麻炖子鸡、当归药膳鸡,壮族的三七 炖鸡,纳西族的虫草鸭、贝母鸡等都是“药 膳合一”的代表,利于强身健体,有较高的营 养价值。如今的食客注重的是“三养哲学”

统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地l】里、气 候、经济、,rx--t/给习惯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 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国 饮食文化旱现出以下特点。 1.原料广博,菜品繁多

各地由于选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料, 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独 特风味和不同的菜系。就风味而言,有地方 风味菜、宫廷菜、官府菜、素菜、清真菜、 少数民族菜、药膳等。地方风味菜又有四大 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分。它们色彩 不同,形态各异,口味迥异,配伍精美,技法多 样,从而构成了中国繁多的美食品种。就菜 种,粤菜有2 000种,苏菜有3 000种,川菜有

4

品数量而论,目前有据可考的鲁菜有2 500 系,人们向来就很莺视“医食同源”,“药膳合 000种之多。

中国饮食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 著称于世,在烹饪的时候讲究选料、刀功、火 候、烹调技法和调味,色、香,味、形、器是 中同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5个方面。其型美, 尤以花式冷拼盘最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 彩缤纷、栩栩如生,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景色 和图案。中围传统的饮食习俗中,还包括讲 究餐具与菜式“般配”的习惯,固素有。美 食不如美器”的说法。

可持续发展。圃

、掣

【参考文献】

2.讲究美感,艺术性强

1、冯玉珠.饮食文化与旅游[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 0年. 2、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 :国旅游出版衽,2001.

”5、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营养、保养、修养,尤其是老年旅游者

更注重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他们已不再把

渠麓爨惹黧轰篓蕊霎嚣黧鼎

旅游强身健体,希望品尝具有医疗保健功效

¨【作者简F;西刚介】卅。J

3.饮食体现文化.文化融于饮食

妻嘉霞硕妻嚣戮;蒜嚣 霪黧鬈纂瀛呈鉴篇嘉隰嚣膳保篆篓,;菇嘉?弱磊嚣栈弘。

健游这类旅游产品的最具潜力的市玩

&x,。£∞

万方数据

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作者: 朱玉霞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现代商业2010(26)

参考文献(3条) 2000 2001 2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jlr201026018.aspx

第四篇:论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9-16, 作者: 欧阳斌

自然和文化是旅游资源的两大组成部分。南岳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从自然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她自古以“五岳独秀”而着称于世,她的秀美、神奇,是世人所公认的。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南岳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这却是一个已经争论了很久,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

南岳的佛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佛教圣地”和“道教名山”而着称于世,有人说宗教文化就是南岳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南岳在历史上有“寿岳”之称,相传“寿比南山”指的就是南岳,因此,也有人认为南岳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应该是寿文化。笔者在南岳工作多年,历来不否认宗教文化和寿文化是南岳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我认为南岳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最大的特色应该是火文化。如果对火文化、宗教文化和寿文化三种资源进行排位的话,我认为火文化应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位。

以下就是笔者对于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源远流长

火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现并使用火是人类文明的肇始。我们的先祖正是因为有了火,才学会了高举起火把来吓退那些入侵者,以巩固自己的领地;我们的祖先也正是有了火,才学会了将生食烤成熟食,不但使自己的食欲大增,也使自己的体格更加健壮,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防御自然的能力。火,照亮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火,人类那漫长的黑夜该如何度过。

正是因为火对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了火的崇拜。在当今发现的一些原始人类的遗址中,不但有火的痕迹,也有关于火的一些岩画及火崇拜的一些器物。我们富于想象的祖先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的,他们称之为“五行”。在自然科学还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五大元素的背后是由五位神所掌管着的,于是,火神便也由他们构思出来了,这个火神就是祝融。我们的祖先在构思神的时候,常常是将人与神合二为一,即对历史上一些确实为人类作出过重大贡献或者具有非凡本事的人将他们赋予神的名号,并为他们构想更大的本事,从而使他们神化。祝融也正是这样一位人神交合的神。

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祝融的来历有多个版本。《史记》、《山海经》、《西游记》、《名胜志》、《南岳志》等书中都有关于祝融的记载。从众多的史籍中,我清理出关于祝融的生长与成神的脉络是:祝融是燧人氏的后代,也是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炎帝的后代。燧人氏发现了火,但不会保存火,而祝融带领一个部落在南岳山上过着狩猎的生活,却创造了保存火的方法。祝融既是人也是神,他主管南方事务,以火施政于民,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是它经常的栖息之所。在我国五行中,南方属火,而祝融又正好居南方,因此便有了火神之称,人们便将衡山的最高峰称之为祝融峰。祝融作为一位掌管天下之火的神,是一位好善乐施之神。黄帝南巡到此,曾封他为管火的“火官”,举之为相,并靠他制造的兵器打败了九黎氏族。另据《墨子.非攻》记载,夏桀无道,“日月不时,寒署杂至,五谷焦死”,所以天帝命成汤讨伐夏桀,祝融暗中帮助成汤,隆火于夏城之间西北之隅,致使成汤大胜。祝融升天之后,他又被天帝任命为主管人间福禄寿荫之神,因而更受世人崇敬。不管关于祝融的传说有多少个版本,但有几点是一致的:

一、祝融是燧人氏的后代,也是炎帝的后代,从其居住地来看, 1 祝融也可以说是楚人的先祖;

二、祝融是我古代传说中的管火的神;三,祝融的经常栖居地是南岳最高峰——祝融峰;

四、祝融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他心系百姓,是一位以百姓的忧乐为忧乐、令人敬仰的神。

祝融是一位为百姓着想的神,自然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因为先民对祝融的崇拜非常强烈,为了表示对祝融的崇敬,并以此来笼络百姓之心,我国古代帝王们便利用他们手中之权,对祝融进行了多次加封。唐开元时,祝融被封为南岳真君;唐天宝五年,祝融被封为司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祝融被封为司天昭圣帝;元朝时,祝融又被封为司天大化昭圣帝。中国From EMKT.com.cn古代,南岳的管理规格一直很高,象朱熹这样的大人物,都曾做过南岳的庙监。中国古代帝王们或遥祭或亲临,都是为了表达了对这位司火之神的崇敬。

南岳留下了许多关于祝融的传说和遗址。祝融峰、祝融殿、南岳大庙、福严寺等景点更是与祝融有着直接的联系。关于祝融的赞美诗歌和文章更是不胜枚举。“寅宾日出,峻极于天”,这是刻于祝融殿的一副对联;“八卦象离,中正乃成天下化;五行属火,文明大启楚邦材”,这是南岳大庙东便门的一副对联,这些都充满了对火神祝融的崇敬。

因为火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太大了,自古及今,人们对于火神的崇拜代代相传。不管现代文明如何发达,这种崇拜仍然没有消减、也不会消减。从历史渊源角度也好,从民间传说的角度也,从现存文化遗址也好,南岳是中国火文化的发源地,是火神的栖居地和火神崇拜的目的地,其地位都是铁定的、无可挑战的,其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二、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

南岳作为我国传说中的火神所在地,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拥有者,开发火文化旅游资源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从现状来看,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主要表现在:

1、对火文化的开发没有总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南岳建区以来的开发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加快南岳旅游事业的发展,南岳区委、区政府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特别是对宗教文化和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区内有一套总体的思路,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也起到了显着的成效。可是,我们却遗憾地看到,对于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到目前为止,区内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思路和规划。

2、对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区内的宣传资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对“五岳独秀”的宣传,是对“佛道并存”的宣传,是对“寿岳”的宣传,却很少看到提及“火文化”三字。正因为这样,使得许多经常去南岳的人也不清楚岳神祝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使得南岳这一本来十分独特的优势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在硬件设施中没有突出火文化。南岳不但有许多文物古迹,而且,南岳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一批文物古迹的同时,新建了许多新的景点,其发展速度是十分喜人的。可是,不论是对文物古迹的恢复也好,还是新建的景点也好,南岳在火文化的彰显方面是做得很不够的。到目前为止,区内不但没有一处新建的以突出火文化为中心的景点,就连大庙、祝融殿这样塑有火神祝融之像的地方,在景点介绍中也很少提及火文化,使得这些本身以火文化为依托的景点看起来却缺少火文化的内含。

4、在旅游节会活动中没有张扬火文化。节会活动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景点一个十分重要的促销手段。自1991年开始,南岳恢复了传统庙会,此后,南岳不但每年都要举办传统庙会,而且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旅游购物节,寿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举办了阿迪力走钢丝等惊险刺激的赛事活动。然而,纵观南岳近十年来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却没有一个是围绕火文化这个主题的。

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没有正确理解弘扬火文化与倡导火神崇拜的区别。火神崇拜虽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无神论者,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对神的崇拜与社会主义的道德是相背离的。也正因这样,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受到了束缚,生怕一提出弘扬火文化,就会被人扣上什么帽子,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弘扬文化与宣传迷信历来就是两回事,如果说南岳的火文化不能弘扬,那南岳的宗教文化就更不能得到保护了,这与我们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也显然是相违背的。况且,我们弘扬火文化的领域比倡导火神崇拜也要大得多,我们在弘扬火文化这面旗帜下,不但可以使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放出新的光辉,也可以将一现代文明包含进来。

二是将开发火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和寿文化旅游资源对立起来了。经过多年来的宣传,现在,人们对南岳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和寿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是比较统一的,但对于火文化旅游资源,有的同志也看到了其重要性,可一说到要大力宣传,努力弘扬又有些犹豫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怕对火文化的宣传会冲淡南岳宗教文化和寿文化的影响。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从宗教文化来看,不管是哪种宗教,对光明的追求与膜拜却是一致的。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的“神仙世界”都是以大光明作为美好世界的基本要素,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对于火神都是十分尊重的。也正因为这样,在南岳大庙,东边建的是八个道观,西边建的是八个寺庙,而火神祝融却端坐在大庙的正中位置,接受着佛、道教徒的共同朝拜。从寿文化来看,没有火,人类连熟食都吃不上,哪又还谈得上什么长寿?况且,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祝融本身就是一位被天帝派来专管人间福、禄、寿、荫的神,所以,祝融身上实际上就兼有了火文化与寿文化的双重属性,担心宣传了火文化对寿文化有冲突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三是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系统的研究。火文化虽然是南岳一个十分独特、无可复制、无可挑战的旅游资源,但现在对火文化的研究还很不够,不管是区内还是区外,我们很少看到对南岳火文化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正因为研究不够,才导致了对涉及火文化的许多事情把握不准,甚至对火文化的理解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误解。

三、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十分重大

开发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南岳旅游的文化内含。火文化是影响面十分宽广,历史十分悠久的一种文化资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比南岳的宗教文化和寿文化还要久远得多。对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使南岳这座千古名山的历史显得更加厚重,使其旅游文化的内含显得更加丰富。

3

2、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把南岳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旅游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主动与国际接轨。火,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起源,对火的崇拜是人类先祖共同的崇拜,它是不分国度、不分肤色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仍然会是这样。正因为这样,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可以进一步提高南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把南岳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是十分有利的。

3、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增强南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南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南岳旅游最大卖点是什么?这是许多南岳人苦苦求索也倍感困惑的问题。从南岳宗教文化的角度来看,首先是不同的宗教只对不同的信仰者有吸引力,况且,南岳并不是我国道教的起源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并没有南岳,因此,南岳在对宗教文化的宣传方面不管力度有多大,要想成为中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中第一位的品牌是不可能的。从寿文化的角度来看,现在以寿文化为品牌的远非南岳一家,就连“寿比南山”一词到底指的是哪个“南山”,现在也还有好几个景区在争论不休。可是,南岳是中国传说中的火神所在地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不争的事实,至少在中国是具有绝对的排他性的。从火文化的角度,只有南岳才有绝对的竞争力;只有南岳才具备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品牌甚至世界第一品牌的条件,其它任何地方想争也是不可能的。

4、挖掘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增加南岳的旅游人数,提高南岳的旅游收入。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涵盖面非常宽,影响面非常广,大家都不会排斥的雅俗共享、古今通用、国内外都向往的文化资源。我们利用宗教文化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人可能会顾及自己的身份不便参加;利用寿文化组织的一些活动,因为受同类景点的影响,也会影响一些客源。而火文化,它不但包含了有宗教文化和寿文化的一些内容,也暗合了人们希望生意红火、家庭红火、事业红火的愿望,在南岳又是独有的,排他的,因而对人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弘扬火文化,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南岳旅游,通过游客数量的增加,又可以使南岳的旅游收入大大增加。

四、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初步构想

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笔者虽然曾经在南岳工作过十多年,平时也还喜欢探讨一些问题,但在这样的课题面前,仍然感到才疏学浅。在此,我只能以自己的思考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以期引起人们对南岳火文化的关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开发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指导思想:立足自身优势,弘扬民族文化,瞄准国际一流,打造国际精品。

2、开发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彰显南岳火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神奇传说,彰显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在国际、国内的广泛影响,把火文化打造成为南岳旅游文化的第一品牌,在此基础之上,将南岳火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同类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第一品牌,促进南岳旅游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考虑的十大举措:

(1)明确将火文化定位为南岳旅游文化的第一品牌,而将宗教文化和寿文化定位为南 4 岳旅游文化的第二品牌,不但在区内统一思想,而且在所有对外宣传中统一口径,高扬起南岳火文化旅游品牌的旗帜;

(2)南岳形似朱鸟,而朱鸟又有火凤凰之称,现在五岳山徽中的南岳衡山的山徽就形似一只红色的朱鸟。91年南岳举办的建国之后首届庙会会徽也是朱鸟和大庙为背景而设计的,得到了区内的一致肯定。建议以火凤凰和大庙为主要形象识别符号,参照91年南岳庙会会徽,突出火文化特色,设计出南岳旅游形象标识,即南岳旅游区的VI系统;

(3)充分挖掘南岳火文化的历史内含,制作专门的VCD、电视剧,出版专门介绍南岳火文化的书籍,并以南岳火文化为主要题材,兼顾南岳的宗教文化、寿文化及南岳的山水风光,创作一首通俗易懂,能够广泛流传的歌曲——《祝融圣火》;

(4)根据南岳火文化的历史渊源,对南岳大庙,祝融殿等与火文化有关联的景点进行完善,充实其火文化的内容;

(5)在祝融峰选址建“中华民族圣火台”,并请国家元首级人物为“国华民族圣火台”题字,每逢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或国家重大庆典,在“中华民族圣火台”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 “中华民族圣火台”平时也可以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为游客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举行“生命之火”、“平安之火”、“发达之火”、“吉祥之火”、“幸运之火”等主题取火仪式;

(6)在山下选址(最好是现祝融南路的起点天子山)建国际火文化主题公园,名称可以叫做“中华圣火园”,公园含国际火文化广场,国际火文化博物馆,巨型火神雕像(雕塑创意为高举火种的祝融,其手中之火日夜闪光,烛照四方),火文化纪念品一条街等内容,公园设歌舞团,排演《祝融圣火》等大型歌舞;

(7)举办国际火文化旅游节,并形成一个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国际旅游节会品牌;

(8)围绕火文化,举办一些经常性的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如“火把节”,“圣火晚会”等活动;

(9)创办国际火文化论坛,并将南岳定为论坛永久会址,每年举行一次国际论坛会议,探讨火文化对人类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影响,探讨火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开辟南岳火文化旅游专线,形成火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并将“南岳火文化旅游”注册商标,以获得法律保护。

4、开发和利用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考虑的宣传口号:

(1)红红火火,心愿南岳;

(2)好火好旺好南岳;

(3)南岳,中国最火的旅游景区;

5

(4)西方有个自由女神,中国有个祝融火神;

(5)祝融圣火,红红火火;

(6)南岳拜火神,越拜越旺盛;

(7)祝融圣火,红遍中国;

(8)今日拜火神,明日更旺盛;

(9)去南岳,再火一把;

(10)中华民族,薪火相传。

南岳火文化旅游资源是潜力巨大的资源,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宝藏。作为一个曾经在南岳工作过多年的人,我衷心地希望这一资源得到尽早的利用,这一宝藏得到尽快的挖掘。

红红火火,心愿南岳。愿南岳的旅游事业更红火。

第五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

自动化1301 黄梓径 201321095037 摘要:土掌房 传统文化 保护 开发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一、土掌房

1、基本介绍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土掌房的远观

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城子古村隶属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地处两州(红河、文山)三县(泸西、弥勒、丘北)鸡犬相闻之地,距泸西县城25公里。

古村背山面水,屹立于飞凤山上,山前碧水环绕、绿野铺陈,土黄色的建筑物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遥遥相望清涧翠谷、漪澜涟涟、鱼跃虾戏;坡头屋后、白云浮蓝天、峰峦迭障、草林葱茏、风光旖旎、景色诱人。

城子古村被誉为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活化石,是一处集喀斯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与少数民族古建筑于一体的胜地。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层层叠叠、集中连片、背山面河,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城子古村的土掌房被誉为泸西的“布达拉宫”。

2、特色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添加适量的木板木头。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在村寨边的山坡上随手撬来一些大石头,立起一二尺高的墙脚墙基,再用夹杆夹好筑板作为模板。

挖来红土倒进夹起的模板中间,用木杵舂筑坚实土墙,等到土墙风干晒干以后,再把加工好的圆木头架放到墙顶上,作为主梁。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彝族土掌房1000多间,层层叠叠、集中连片、背山面河,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

自然环境优美、地方及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村。

3、性质价值

景观价值

城子村背山面水,屹立于飞凤山上,山前碧水环绕、绿野铺陈,土黄色的建筑物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遥遥相望清涧翠谷、漪澜涟涟、鱼跃虾戏坡头屋后、白云浮蓝天、峰峦迭障、草林葱茏、风光旖旎、景色诱人。

城子村的民居依山顺势,成梯级向上,大多数房屋屋顶相接,形成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一千多间土库房首尾相连,与山坡隔为一体,不可分割。城子村的村寨景观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完美境界。 建筑价值

城子村大多数的民居建筑,都是汉式建造技术与彝族传统土筑民居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外墙及屋顶的建造技术上,采用的是彝族土筑民居的传统技术,但在建筑平面布局及内院隔墙、开窗及防雨披檐和门头等的建造上,都是汉式建筑的典型作法以。聪明的城子先民在建造自己的住所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将它们取精去粗,融会贯通,又将它们运用到住房的建造技术中,以进一步完善民居的使用功能与建造技术,使住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及采光、通风等住房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文价值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城子村曾出过一位风云人物,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彝族爱国将领张冲。当时张冲的家乡小布坎一带没有学校,父母将他送到城子村小学就读,住在同学陈学易家,度过了自己的启蒙时期,后张冲在离村二十余华里的熊山梁子上进行抗日斗争,带出了曾任省民政厅副厅长的张士明和第一任宜良专区专员张永和,这三人合称“熊山三杰”,使城子村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在民主革命时期,城子村是中共泸西县地下党的核心堡垒、根据中心。1949年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边区纵队前委、在此成立盘北指挥部,指挥泸西、陆良、师宗、弥勒、路南、邱北等县的武装斗争。1949年2月5日,“边纵”解放了泸西县城,同时中共泸西县委和泸西县解放委员会在城子村诞生。2月中旬,盘北指挥部在这里开办军政干部培训班,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从这里走出去,奔赴解放滇东,解放云南的滚滚洪流中。

城子村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众多,如“昂土司”、“李将军”等人物。

二、旅游开发

城子古村,无论从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村民经济条件的改变,城子古村周围崛起的现代建筑,使城子古村土掌房的古老容颜正开始淡出我们的视线。城子土掌房由于建筑用材的特殊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之数百年来风雨的剥蚀,古村土掌房也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数也已成为危房,村中道路多被损毁、环境卫生差脏乱现象明显、从县城到城子古村无交通标志,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同时,由于城子古村旅游价值和旅游特点的特殊性,以及知名度不高、远离县城的局限,城子土掌房的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着诸多困难。要保护原貌、恢复原貌,实现景观的协调,不仅需要对原有的房屋进行维护,还需要对现在的居民进行搬迁安置,对周围部分建筑进行拆迁或改造;要提高城子旅游的知名度,就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包装,而宣传费和广告费的投入,又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仅靠泸西县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城子古村的开发与保护也就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现新华社、云南经济日报、红河日报这些中央、省、州主流媒体,也在为此奔走呼吁。。。

三、保护研究

目前,城子土掌房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泸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建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城子土掌房的保护与开发,我们请省有关部门做了规划。一是在开发上,将严格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以保护为主,进行有效开发;二是在景观上,要尽量恢复城子古村原貌,实现环境、生态与景观的协调和一体化。三是在开发资金上,要以全县旅游资源整合为依托,在自主开发的同时,筹备对外招商引资。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下一篇:我的中国梦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