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2024-04-22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精选8篇)

篇1: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一节趣味实验课,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及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

1、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

棉手帕、70%的酒精、烧杯、酒精灯、坩埚钳等。实验步骤:

将棉手帕侵泡在70%的酒精中,用坩埚钳夹起棉手帕放到酒精灯出点燃,边燃烧变晃动,等火焰熄灭后,拿下手帕观察手帕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

因为棉手帕是用70%的酒精侵泡过的,酒精燃烧时,30%的水分蒸发需要吸热,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所以火焰熄灭后,棉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2、魔棒点灯:

实验用品:

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高锰酸钾、浓硫酸等。实验步骤:

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观察酒精灯能否被点燃?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灯被点燃。

3、喷雾作画:

实验用品:

画纸、画笔、喷雾器、酚酞、醋酸等。实验步骤:

先用画笔蘸取酚酞溶液在画纸上作画或者写字,等风干后观察不到痕迹,再用装有醋酸的喷雾器对着画纸喷,观察画纸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原理:

无色的酚酞遇酸变成红色。

4、水火相容 :

实验用品:

玻璃杯、镊子、玻璃棒、水、氯酸钾、浓硫酸、白磷等。实验步骤:

在一个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白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接着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浓硫酸少许,移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水中有火,岂不是“水火相容”吗? 实验原理:

在水中放进氯酸钾,氯酸钾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进白磷,白磷是极易燃烧的东西,在水里因为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了,所以没有自燃。但是,加进了浓硫酸,浓硫酸与氯酸钾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稳定,放出氧来。氧又与白磷起反应而燃烧,这种反应特别猛烈,因此在水里也能进行,使得水火同处在一个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5、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步骤:

(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象煮树叶汤

(2)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

(3)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试管刷或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学生实验!!

篇2: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油水分离 实验准备:

食用色素,食用油,水 实验目的:

1、观察水和油混在一起的状态。

2、了解水和油为什么会分离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那当两者碰到一起会怎么样呢? 揭示课题——油水分离

二、认识实验材料

食用色素,食用油,水,两个杯子,搅拌棒

三、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杯子,一杯中放水,滴加色素,选择和食用油颜色差别大的色素。

2、把油缓缓倒入水中。

3、充分搅拌,直至油水颜色变模糊。

4、静置15分钟后观察。

四、实验现象 静置后油漂浮在水上。

五、了解实验原理

1、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

2、油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油,所以油和水混合时就会出现油和水分离而且油漂浮在水上的现象。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不相溶的吗?

实验二“火山爆发” 实验准备:

食用色素,食用油,水,泡腾片,塑料瓶 实验目的:

1、模拟火山爆发的现象,让学生对这个自然现象有所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世界上的火山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爆发的强弱也不同。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今天就让我们做个小实验模拟一下火山爆发会是什么样子的。

揭示课题——“火山爆发”

二、认识实验材料

食用色素,食用油,水,泡腾片,塑料瓶

三、实验步骤

1、准备油和水2:1的比例,先把水倒入塑料瓶后倒入油。

2、滴加1-2食用色素。

3、投入泡腾片。

4、持续一片一片投放泡腾片。

5、静置一段时间后,油水会分离,色彩随水沉淀在杯子底部。

四、实验现象

投入泡腾片后可以看到慢慢有泡沫从塑料瓶底部腾起,塑料瓶内部像火山喷发的熔岩一样翻滚,持续一片一片投放泡腾片,反应更加激烈。

五、了解实验原理

在这个试验中油充当火山的角色,有色素的水充当岩浆,水和油的密度不同,当泡腾片触碰到水后就会产生气体往上涌,相当于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拓展延伸:

篇3:趣味喷泉实验

一、单喷泉实验

(一) 实验用品

600mL塑料瓶1个 (或可乐瓶, 在瓶侧上端开一个透气孔) 、500mL的圆底烧瓶1个、单孔橡皮塞 (带尖嘴的玻璃导管和橡皮管, 尖嘴一端插入烧瓶内) 、止水夹、铁架台;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二) 实验操作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滴有酚酞试液的一小团棉花放置在玻璃 管口, 按图1向上排出空气收集氨气。

3.当管口棉花团变红后, 关闭止水夹, 将棉花取出, 按图2用铁架台将烧瓶固定。

4.打开止水夹, 塑料瓶中的液体沿玻璃管缓缓上升, 最后形成美丽的喷泉。

(三) 实验优点

1.使用仪器少, 烧瓶不需干燥也不需换, 可随时反复使用, 无需事先收集。

2.喷泉可随意控制 (通过透气孔) , 操作简单易行, 高效省时, 成功率高。

3.喷管口细小, 仪器容量也变小, 药品用量减少, 实现实验微型化。既适合教师课堂演示, 又适合学生的分组实验。

二、双喷泉实验和彩色喷泉实验

方法:通过更换烧瓶中气体及塑料瓶内的溶液, 随意组合, 形成的压强差更大, 产成的颜色变化更丰富多彩。现象更明显壮观, 趣味性强。用HCl和Cl2等也能按图2做喷泉实验。

操作:同氨气单喷泉实验相似。比如做双喷实验 (双喷管) 用2个塑料瓶分别装3%的CuSO4溶液、酚酞溶液, 带双喷嘴橡皮塞;彩喷实验用 (三喷管) 3个塑料瓶分别装3%的FeCl3溶液、3%的CuSO4溶液、酚酞试液, 带三喷嘴橡皮塞。

篇4:趣味科学知识

在路上碰上大雨时,没有带伞的人本能会选择跑步,而不是在雨中正常行走。问题是,跑步真的会比走路少淋点雨吗?

如果天空突然下起雨,我们选择小跑的话,这意味着我们身体的侧面会被雨淋湿得多一些。当我们在雨中行走或跑步,在离开这一滴雨滴的同时,我们也走进了下一滴雨滴,这意味着淋湿在我们身上的雨量是同等的,是固定的,雨量和我们行走的速度无关,落到我们头上肩上的雨量是不变的。但是,如果这时候,我们跑起来,那我们身体的侧面也将会成为受雨面积,前胸会主动去迎上雨滴。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人们在任意一秒站着不动所淋到的雨其实要比跑步的少。

但是,这个情况在从 A 地赶往 B 地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从 A 地到 B 地的总雨量是一样的。在一定的时间内, A 地到 B 地的雨量面积不变,身体被淋湿的程度自然就与时间长短有关系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下雨的时候,我们还是快跑吧!

2、橘子皮汁滴到气球上,气球会爆炸。

因为橘子皮水含有大量柠檬酸,可与橡胶发生反应,产生漏洞,导致爆炸。

3、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泪。

在人的下眼睑靠近鼻梁的地方有个小孔,这个小孔和鼻梁、咽喉是相通的,这个孔是用来排出多余的泪液的,但当泪腺分泌的泪液过多,小孔来不及排出,人就要流泪了。切洋葱时产生的辛辣气体会使我们的眼睛受到刺激,泪腺分泌的泪液增加,就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但是,当我们在嘴里嚼一片口香糖的时候,我们的上下颌不断地开合,在张开嘴的瞬间口腔内部空间变大,会在其中形成负压从而把泪液通过这个小孔吸到我们的口腔,这样,眼睛里就不会有多余的泪液,我们自然也就不会流眼泪了。

4、惯用右手的人们比惯用左手的人们寿命长9年。

加州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心理学教授戴安娜·哈尔彭斯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员斯坦利·科林在查看了南加州两个郡987个人的死亡证明书,并通过邮件向这些人的亲属询问了被调查者主要是用左手还是右手的情况后,发现惯用右手者死亡的平均年龄为75岁,而惯用左手者死亡的平均年龄为66岁——也就是说,惯用右手者比惯用左手者平均寿命要高9岁。

同时他们发现,惯用左手的人驾驶时受伤致死的几率比惯用右手的人高4倍,死于其他各种意外事故的几率比惯用右手的人高6倍。哈尔彭说: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为惯用右手和右脚的人设计的,左撇子所处的环境使他们遭遇更多车祸和其他意外事故。不过,哈尔彭也表示:这项研究当然不应该用于预测任何个人的寿命。

5、牙签后面的一小段是为了掰下来垫着牙签尖的一头不碰桌面。

在夏威夷,曾有一家中餐馆因为一位老太太用牙签剔牙出血,被法官判定没有以书面注明使用牙签的方法和危险而赔偿数百万。因此,在美国的牙签盒上都注明了牙签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不当的危险性。

6、口吃的人唱歌的时候就不会结巴。

心理科医生说:原因有两点。一是大部分说话是即兴的,而唱歌是需要练习的,演唱者对歌词曲调很熟悉,所以即使口吃,在演唱熟悉的歌曲时也会很流畅。这就好比一些港台艺人普通话说得一般,但在唱国语歌时发音却很标准。这都是练习的结果。第二个原因是情绪,大部分有口吃症状的人是因为在说话时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有恐惧、自卑的情绪。但在唱歌这种需要自信、激情的行为中,负面情绪会被压制,所以口吃的现象也会有所缓解。

7、被疯狗追的时候要拐弯跑?因为疯狗是不会拐弯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疯狗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脑袋耷拉,脖颈很直,夹着尾巴;二是目光呆滞,口流唾液不止。在大街上遇到这样的流浪狗就要十分警惕了,若疯狗扑面而来,不要徒手应对,应利用身上及周边的硬物吓走疯狗。逃跑时,不要直线逃跑,因疯狗不能转弯,可绕弯离开现场。

8、如果月亮正好在头顶上方,那么你的体重会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人的重量主要是由地心引力产生的。当月亮正好在头顶上方时,此时地心、人、月心,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月亮离人最近。根据万有引力的原理,人受到的月心引力最大地减小了地心对人的引力,所以体重会减少,但微乎其微。

9、人在憋尿时,做选择题,猜到正确答案的几率会提高10-30%。

荷兰特文特大学的图克博士发现在做“选择题”时,膀胱越涨,做出的答案会更准确。当人憋尿憋到一定境界时,大脑就会高速运转,以快速解决面前的问题,好快点去撒尿。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自控机制能让所有部分同时受到抑制。他们发现人在憋尿的情况下自控能力更强,人们通常会“拖延”做重要或花销大的决定,避免冲动之下仓促做决定。

图克博士要求志愿者饮用750毫升的水,或者五杯累计等量的水,然后让他们做八道选择题,有的奖励较小但发放即时,有的奖励丰厚但需耐心等待,其中一道题让他们选择是愿意第二天得到16美元,还是愿意35天后得到30美元。图克博士说:“结果表明人在憋尿时更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篇5:树叶趣味多的中班科学教案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各种树叶,图片,油画棒,幼儿绘画用纸,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评价。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篇6: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塑料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看,(教师出示塑料棒),这是什么?(塑料棒)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变个魔术,仔细看哦!

(二)教师讲解“公用边”

1、那请小朋友来看看,黑板上有几个三角形呀?(两个)

2、两个三角形由几根塑料棒拼搭而成的?(6根)6根塑料棒拼搭成两个三角形,一共六条边。

3、那我准备要变魔术了,我拿掉一根塑料棒还剩几根?*(5根)那你们相不相信我用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仔细了!(教师操作移动)

4、成功了吗?我用5根塑料棒也拼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六根塑料棒而现在我就用了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呢?为什么?谁已经看出来了?(两个三角形共用一条边)个别幼儿上来指认。

5、原来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不是这样呀!原来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把这条边叫“公用边”,小朋友一起来念一念!

6、小结: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一条公用边,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启发幼儿用塑料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这个魔法来变魔术,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用六根塑料棒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塑料棒,请小朋友拿出六根塑料棒在桌子上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听清楚了吗?开始

2.刚才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搭成功了,那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你的三角形在哪里?正方形在哪里?他搭的对吗?

3、请你告诉小朋友哪条边是两个图形的公用边?他找对了吗?

4、谁和他搭的不一样?请你也来介绍一下!你来找找哪条边是它们的公用边?

5、小结:原来六根塑料棒能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公用边。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你们想不想再变一个?(想)瞧,现在有几根塑料棒了?(7根)老师请小朋友用7根塑料棒来搭一搭,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听清楚了吗?那先请小朋友把桌子上的塑料棒收一收,再拿出一根塑料棒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那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吧!

2、好了吗?有没有搭成功?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幼儿操作后,提问:两个正方形在哪里?一个长方形在哪里?对吗?

3、那你知道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幼儿画出)那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原来它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它们共同组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4、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竖着或横着)正方形在哪里?长方形在哪里?那谁知道(竖着或横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你有没有找到?

(五)幼儿第三次操作:

1、你们真能干,那你们想不想再来挑战一次?

2、要求: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的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3、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五个正方形在哪里?你用了几根塑料棒?请一位幼儿演示。有没有人和他不一样?是不是五个正方形?他搭的对吗?

(六)幼儿第四次操作:

小朋友真厉害,现在我们在挑战最后一个,请你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三角形,你们能行吗?那小朋友回家试试吧!

教学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趣味实验报告

一、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能够独立操作并演示本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实验原理

1.蓝色振荡实验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可以表示为:

亚甲基蓝溶液

亚甲基白溶液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便携式化学冰袋

无机盐溶于水包括两个步骤:①.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②.溶质分子的溶剂化过程;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个过程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将降低;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将升高。

NH4NO3、NH4Cl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2SO4•10H2O, NH4NO3,(NH4)2 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添加NaH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3.固体汽水

固体汽水与液体汽水所不同的是:液体汽水中的CO2一般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溶解在水中;而固体汽水中的CO2是借助于原料中的碱性物质小苏打(NaHCO3),与可食用的有机酸柠檬酸反应而产生的。但是酸和碱混放在一起极易发生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贮藏的稳定性,通常是先将小苏打用天然胶进行包结,使其在固态是不与固态的柠檬酸反应;当放入水中,由于天然胶的溶解,便可与酸反应,缓慢释放CO2出来。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2。这样喝起来口感和液体汽水相似,味道也很不错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1.碘量瓶、托盘天平、药匙;NaOH固体、葡萄糖、亚甲基蓝乙醇溶液。2.软质塑料袋、托盘天平、药匙;Na2SO4·10H2O,(NH4)2SO4,NaHSO4,NH4NO3。

3.烧杯、量筒、玻璃棒、研钵、托盘天平、药匙、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电吹风;明胶、小苏打(NaHCO3)、无水柠檬酸、蔗糖、食用香精、柠檬黄色素。

四、实验内容

1.蓝色振荡

(1)配制溶液:称取2gNaOH固体和3g葡萄糖,配成50mL溶液于碘量瓶中,缓慢滴加>10滴亚甲基蓝试剂,摇匀。

(2)实验现象:

①开始时溶液呈蓝色,接着蓝色逐渐消失,变为无色,并形成斑纹结构。

②剧烈摇晃锥形瓶,锥形瓶中又出现同原来相似的蓝颜色,过几分钟,蓝色溶液又转变为无色。如果震荡,溶液又会出现蓝色,静置后又会变为无色。实验整体现象如此转变。

③待溶液静置为无色后,往溶液中滴加5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轻微缓慢持续震荡,溶液颜色依次变为紫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静置后溶液的颜色又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然后继续震荡静置,实验现象与以上相同。

(3)实验说明:

①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

②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溶液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

注意事项:

①蓝色振荡实验加入酚酞之后由于实验操作水准要求较高,用力摇晃程度的掌控能力需要很强,这样颜色的变化才可以让同学们看的明显,而不是刹那间的转变。其实此实验在(3)实验说明: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五、实验安全与体会

1.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为了个人安全应该戴手套和护目镜。2.实验前,一定要先投湿抹布,放在固定显眼的位置备用。3.实验后形成的废弃物应倒入指定位置。

4.进实验室不留长发,不穿拖鞋、短裤等,注意实验台的干净和整洁。5.通过中教实验的学习,我不仅在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安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且在教师教育技能方面通过观察讨论和老师的讲解也有了进步,并且让我意识到细节很重要。

6.对于实验内容,课前一定要仔细思考,讲究科学性。

7.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做出及时的评价。可做出积极的评价,但不能不加思考一味肯定。

8.NaOH溶液的配置是一个放热过程,溶解固体NaOH时避免过热迸溅而腐蚀皮肤。

9.实验室卫生条件不过关,禁止品尝制得的汽水。

六、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

有人对蓝色振荡实验进行了改进,使蓝瓶子绿起来。具体做法是:使用生活中常见还原剂维生素C 代替传统实验中的葡萄糖,亚甲基蓝(MB2+)被VC 片还原为亚甲基白(MB2+)。但这种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振荡后不能被氧化自行逆转,需要添加催化Cu2+剂,才能被氧气氧化为亚甲基蓝;Cu2+同时又可以在亚甲基蓝被VC 片还原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整个实验中添加NaHCO3 调节溶液的pH ,促进反应更加完全。Cu2+ 的加入,使溶液还原后最终的颜色显现为淡绿色。

七、参考文献

篇8: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开发研究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对趣味实验的开发

1. 对教学实验的开发和探究

在科学课上对实验较感兴趣, 好奇心也较强, 但这种兴趣和好奇心经常处于一种偶然的、自发的低级状态, 缺乏持久性。为了能使小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开发, 把它们变成取材容易, 探究性强的趣味实验。如在学习《能量》这单元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水的冲力有多大, 和六年级学生一起设计了趣味实验《小水轮转得快》。本实验获得杭州市2006中小学生创意实验比赛一等奖, 学生尝到了“趣味”的甜头。在杭州市2007中小学生创意实验比赛中, 我们学校设计的一组趣味实验《反冲力》也获得了三等奖。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大了。

2. 在科学实践课中进行趣味实验开发

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我们利用学校每周三下午的两节科学活动课, 开展趣味实验教学。为了保证趣味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我们建议并组织编写了一到六年级12册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快乐科技园》, 校本教材编写并投入使用使趣味实验活动有了载体。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有学生必读的科学名言、相互问一问的QQ不倒问、包罗万象的科学万花筒、能使头脑更灵活的头脑有氧操、还有在做一做中体现的创意无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试一试, 给科技活动课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快乐科学实验系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实验操作上, 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 分年段操作:低段从观察入手, 重点进行小实验游戏教学和实践活动, 浅显地讲解一点游戏的原理。中段从实践入手, 重点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探究和实践活动, 让他们从玩中领悟出一些小实验或小游戏的原理。高段从创新入手, 重点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有了成功的实验后, 在做很多其他实验时, 学生都会自觉地考虑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类似的实验。

3. 建立趣味科学实验室

根据趣味试验需要, 学校建立小科技活动室, 场馆由车模室、作品陈列展示厅、快乐实验学习室、手工五金制作区等组成, 各区域配置了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每星期开放接待同学自由来活动区进行快乐实验活动, 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平台, 成为师生科技活动的乐园。

在科技活动室的快乐实验项目, 只要一到年级开放时间, 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地去参与, 而且, 快乐实验项目随着研究活动的不断开展不断增添新的项目, 使同学们对此保持很好参与率和新鲜感。

4. 编写《快乐实验室》为了使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国家

课程, 也不再局限于课外活动, 而是走进了课程建设之路。配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动手做》系列科技丛书, 我们编写了《快乐实验室》。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本质的不同。在课程的定位上, 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它是科学课程补充和完善。在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上, 以符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 作为科学课的辅导读物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手册。在取材上, 以身边的材料, 生活中的实验, 身边的实验为主, 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内容设计与选择上, 选取的实验比较生动有趣, 实验器材易于准备, 易于学生制作, 现象明显, 易推广。本书以任务生活场景的变化为线索单元 (4个) , 以主人公在不同场景中出现各种快乐科学实验为内容, 包括家里的科学、小花园的秘密、教室 (学校科学实验室) 、校外空间 (社区街道、自然风景、工厂、研究所) 。

在体例上, 以“情境引入→实验器材准备→动手试一试→博士爷爷的解释→资料拓展连接→科学名言”的探究流程来安排, 其中以3位主人公在生活中出现的科学实验为线索, 人物———小爱妹妹:对科学知识不太懂 (一知半解) 对一些现象老提问题;小迪哥哥:对学科很感兴趣, 掌握很多科学知识, 会做很多趣味的科学实验;科学家爷爷 (博士) :为小爱、小迪解答科学实验疑问、拓展科学思维空间, 以上人物以卡通画人物形象出现。

这些实验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是能够引发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去的。既有科技知识的学习, 又有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 更有创造性地拓展, 无不在引领学生快乐地走进科学天地。该书在学校使用和修订的基础上, 将于年底由浙江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二、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实验的运用

1. 开足开好教材要求的实验, 确保实验教学有序性

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活动, 这些实验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有的实验还是科学史上的经典实验, 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按照教材要求和介绍的方法, 组织学生去操作, 任何简单的或是复杂的实验, 我们都不放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 验证学习内容, 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溶解的快和慢》时, 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和不变量, 并强调控制这些条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后, 让他们进行吃方糖比赛, 并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对游戏进行解释, 从而加深了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改进课堂实验,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在要求学生做好教材上的实验之同时, 我们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 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在《阳光下的物体》教学时, 各个小组利用带来的材料开始制作实验装置。有一个小组在教室里动手制作纸筒, 有二个小组照我的样子在做纸盒实验, 尽管知道温度上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 (但是他们不甘心, 想来个奇迹的出现) ;还有一个小组在一只塑料袋中装满水, 用温度计在测, 一看就知道想来个创新实验, 创意很好 (想知道袋中的水会不会热起来) 却可惜课堂的时间不允许有结论出现;另一个小组则拿了二只纸杯 (外面贴有不同颜色的纸) 在阳光下测温度, 余下也有一些同学则在各个小组间走来走去作观摩状……放手让他们开展活动还是让我们发现了许多惊奇, 而在指导每个小组的过程中我更得到了一些收获。

3. 设计拓展性趣味实验, 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现行的科学教材中, 有许多实验都留有“尾巴”, 要求学生课后去完成。但是, 据我们所了解, 这些“拓展性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在实践中, 采用设计拓展性趣味小实验的办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趣味实验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

学生趣味科学实验需要给他们一个提高展示的平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尝试:

1. 校园科技节

校园科技节是学校科学教学活动一个综合的大型的展示平台, 我们在每年5月中旬都要进行校园科技节, 其中趣味科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届校园科技节以“崇尚科学、探索创新、动手动脑”为主题, 在学校的操场举办了校首届校园科技节之《头脑风暴运动会》暨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授牌仪式。第二届校园快乐科技节以“快乐创造”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 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 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了科技创新意识。

2. 流动青少年宫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我校成功协办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流动青少年宫”富阳站和杭州市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武林广场站, 充分利用杭州青少年宫给我们的展示机会, 先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准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 经过科技老师的筛选, 有六个趣味小实验胜出。这几个趣味小实验4月29日富阳站、5月20日在杭州武林广场参加的“流动青少年宫”活动中深受小朋友的青睐, 不少家长也饶有兴趣地加入“玩一玩, 想一想”这个行列。

3. 为中央电视台拍摄《异想天开》节目提供实验支撑

《寻找地理中心》、《水果电池》、《一朵火焰变两朵》……中央电视台的“异想天开”栏目获悉我校的这些饶有趣味的小实验后, 也在2005年12月3日到4日来我校对这些活动进行了节目拍摄录制, 学生对趣味小实验的兴趣更高了。

4. 科技基地与趣味实验

以科技教育为主题, 以我市科普教育基地为主要活动基地, 同时通过考察, 确定了在我们学校周边的科技含量高, 侧重于不同领域的工、农、兵等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确定了不同的教育基地和不同的教育目标, 作为不同年龄段的活动重点。中科院亚林所———认识新植物, 会制作植物标本;市气象局———认识气象标志, 了解气象与人类关系;中国古籍造纸文化村———了解中国纸文化, 学造一张纸, 感受古代印刷技术;中国水稻研究所———认识水稻新品种, 实践体验无土栽培;715研究所———舰艇声纳科技知识;富通公司———光通信电缆发展情况, 学做简单的有线电话。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 手脑并用, 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使他们的科技素质得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

此外, 我们还通过建立趣味实验科技社团, 通过快乐小实验的收集、试验、快乐小实验的展示、趣味小实验编报和论文撰写等途径, 逐步推进趣味实验的深入开展。

上一篇:幼儿三只蝴蝶案例下一篇:实用礼仪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