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趣味无穷

2024-05-01

趣味识字趣味无穷(精选十篇)

趣味识字趣味无穷 篇1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心情,使人保持愉快的情绪。教师可利用优美轻松的乐曲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放松地学习新知识。如,我把“文字”比作“字宝宝”,把“组词”比作“帮字宝宝找朋友”,把“同音字”比作“字宝宝兄弟”,把“认字”比作“认识新朋友”等。在教学中,我画了许多“几何图形娃娃”,并画上了“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再贴上相应的卡片,立刻变成了许多“字宝宝”。这样使学生感到识字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

二、构建形象画面,提高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会意字“休”时,我在黑板上把这个字形象地画了出来:一个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如此一来,我将一个个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学起汉字来轻而易举。

三、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课件是集声、情、景为一体,采用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向小学生传递多元的信息。通过多媒体制作色彩明快、动静交替的画面来辅助学生识字,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化、趣味化、生动化、具体化,从而让小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消除心理压力,强化记忆。如,学习汉字“雨”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乌云密布的天空,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接着闪电击穿房屋,把房子击了一个孔,房子就漏水了。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同时告诉学生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汉字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四、发挥谜语魅力,点燃思维火花

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识字教学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语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如,学习“闪”字,我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我动作的暗示下,有孩子说到:“人很快进了门”。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汉字,又理解了字义。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无穷的乒乓球赛作文 篇2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举行了一次趣味乒乓球比赛。

这次的乒乓球赛和以往大不相同,规则是用嘴吹乒乓球,把乒乓球从一个碗吹一另一个碗,每个人都有10次机会,最后统计得分最高的队伍获胜。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出场的是陆邵彬。只见他十分淡定,不急不忙,弯下腰,鼓起腮帮深吸一口气,不偏不倚地吹进了第一个球。接着他继续“作战”开始吹第二个球,但因为用气不足,球在碗里丝毫没有动静。接下来几次,他不断的改变吹球的力度和方向,可遗憾的.是球都没有出碗。只剩最后三次机会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球。陆邵彬越来越紧张了,他猛吹一口气,球出碗了,球进碗了,呀,成功了!“啪”球又弹了出去,真是太可惜了!最后一次机会了,陆邵彬仍没有放弃,他把球放稳,一鼓作气,嘴一嘟,头一甩,球进了!

接着,我又来到王宇琪身边观赛。第一次她并没有吹进,脸上露出一丝紧张地表情。第二次她调整了一下力度,不轻不重地吹一口气,球像长了翅膀似的,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像体操运动员一样稳稳地落入另一个碗中,打了几个转转,渐渐地停了下来。周围的同学都激动地大叫,高举双手,摆出胜利的姿势。在大家的鼓励下,她再接再厉。令人兴奋的是,越到最后她越是把握住了机会,又吹进了两个。创下了我班的最高纪录五个球!

趣味乒乓球赛真是趣味无穷呀!

快乐教学,趣味无穷 篇3

【关键词】快乐;趣味;器乐;因材施教;设置问题;创造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即: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怎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和大家分享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 ×”节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 ×|”节奏变为“×××  ×|××”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 2/4(×××××|×××××)|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梭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又如让学生为歌曲《采茶舞》创编几个舞蹈动作,我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当一回老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来为歌曲出谋划策,比一比哪个组的活动既能体现歌曲的风格又新颖。这样使整个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创新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音乐快乐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注重延伸拓展,使数学趣味无穷 篇4

一、延伸适度,注重知识的联系

数学的系统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在一节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知道怎样和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又要兼顾知识的外延拓展。这说明数学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课堂上,教师可采用设置一些悬念、提一些问题等一系列措施,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都是有效知识,只有那些学生原来不懂、不知的新观念、新材料、新思想、新方法,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有所得、有所感、有所获的内容,才能称为教学中的有效知识。有效知识是学生对它们有直接兴趣的内容。如果一节课的有效知识的数量大,学生就会觉得收获很大,感到满意、充实;反之,如果一节课的有效知识量很小,学生就会觉得收获不大,感到失望、不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出新的概念;在定理、公式、法则的讲解过程中注意揭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揭示蕴含在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讲解例题时注意介绍知识的类化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介绍怎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来收集和组织有关信息,沟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中有效知识的数量,增强教学的魅力。

例如讲完“边角边定理”之后,教师应提出一些问题,像除了利用边角边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外,是不是还有其它方法呢?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探究,这可为下节课讲“角边角定理”教学做铺垫。

必要的铺垫是后续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使得前后课之间的衔接自然,同时又可促使学生探索、思考。

二、拓宽加厚,开阔学生的视野

数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延伸课堂教学,(二)拓宽学生视野。因此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教材实际,同时兼顾学生的发展。有一些在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不便拓宽加厚,但为了满足一些学生的求知欲,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提出见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让其思考,让其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讨论,并给予解答。

人教版《几何》第二册第159页的习题12:求证:正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

分析:如图,要证明四边形AEOH为正方形,可先证它为矩形,再证AH=AE。学习此题,视野一定要开阔,思维要全面,可进行横向拓展,将命题作如下变形,得出类似的正确结论。

1. 平行四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小平行四边形。

2. 矩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将矩形分成四个小矩形。

3. 菱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将菱形分成四个小菱形。

对于这些问题,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可以有选择地思考,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事实表明,课堂上留有余地,可激发学生兴趣,激励他们不断追求新方法,得出新结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培养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的习惯,提高其思维能力

课堂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些问题产生兴趣并发表不同见解,产生自己探求问题答案的勇气和激情,或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或是数学思想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或是结论的推广、规律的探求,或是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猜测或证明等。教师应引导他们,让他们课下做深入的分析和探求,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做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小论文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让学生尝试亲自动手,体验数学的趣味

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也好,教材也好,形式化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越雷池半步,总是循规蹈矩。但是单靠逻辑演义和形式化了的东西,数学是无法发展的,还会使学生望而生畏,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采取更多更丰富的手段学习数学,体验数学。

例如:在学过了“黄金分割”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亲自设计一件日用品或工艺品的宽和长,使其宽与长的比近似为0.618, 和一般物品的宽与长比较看哪个更具有美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既熟悉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同时又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数学的学习更有现实意义、更有趣味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辅助设施也不断更新,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课件来演示、验证书本上的定理及结论,如引矩形定义时,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计算机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改变∠B的大小,当且仅当∠B是直角时,才给我们以矩形的形象,通过这一操作,使学生对矩形这一定义记忆就更深刻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余力的学生会通过制作过程发现新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又能拓宽其创造性学习的渠道,从而使所有学生学到更多、更好、却又有区别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有知识的传授, 还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知识的拓展, 既要与书本衔接, 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数学拓展中, 一要延伸适度,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二要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课堂不便拓宽的,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设置问题, 让学生课下思考;三要培养讨论交流的习惯;四要让学生尝试亲自动手, 体验数学的趣味。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 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 又能拓宽学习的渠道, 体验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拓展,趣味

参考文献

[1]王培勤, 叶禹卿.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6.

趣味识字趣味无穷 篇5

晨光熹微,学生们下了早读便迫不及待地冲到操场等待上体育课。对于高年级,体育课的形式相对传统,跑步、投篮或打羽毛球,但低年级的体育课却十分有趣。“曦望”实践队队员们在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后,特别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设计了游戏教学的课堂内容。A班作为全校学生年纪最小的班级,体育教学采取游戏的方式以引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火车”,“萝卜蹲”,“一二三木头人”,“老鹰捉小鸡”等经典游戏层出不穷,寓教于乐,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学生们对这些游戏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当“老鹰”,兴奋异常。支教组的一个老师当起了“母鸡”,尽心尽力地保护“小鸡们”,以免他们被“老鹰”捉走。老师和学生们相处融洽,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游戏教学趣味无穷 师生情谊乐中升华》。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就算下课铃响了也要再游戏一个回合。阵阵欢笑声回荡在校园上空。课后有队员表示,虽然跟一群小朋友们玩游戏耗费心力大,但看到他们笑得如此开心却倍感安慰和自豪。

“曦望”实践队队员们在体育课堂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实现娱乐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游戏教学不仅能够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会提升体育教学的品味。同时,游戏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多感官刺激,让培智课堂趣味无穷 篇6

一、调动视觉,唤醒体验

智障学生的思维多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大多对图片、视频等信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应当多采用“看一看”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他们内心的体验。

例如,在培智语文课堂上教授《美丽的花儿》一文时,用各种精美逼真的鲜花图片导入,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唤醒他们对各种美丽花儿的记忆。各种鲜花的图片还可以引导学生细细观看它们的特点和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在培智数学课堂上教授《认识钟表》时,选取大小不一的各种钟表模具给学生看一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钟表的认识,还强化了他们珍惜时间的意识。在生活技能课堂上,教授《红绿灯》一课时,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视频中是行人在过马路时的片段。当红灯亮时,行人停止了脚步,站在斑马线一端等待;当绿灯亮时,大家有秩序地过马路。这段视频让学生对红灯停、绿灯行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调动听觉,深化体验

智障学生对音乐、有声读物等听觉材料也有浓厚的兴趣,比起普通孩子,他们更喜欢轻松活泼的音乐和简单直接的儿歌。在课堂上,适时播放与所教内容贴合的音乐和儿歌,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理解力。

例如,在培智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加减法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开始出现注意力分散、眼神涣散的现象,就很有必要播放一些轻快的歌曲,特别是选取一些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儿童歌曲,在课堂上让学生跟随音乐小声哼唱,舒缓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疲劳感。在培智语文的课堂上,有声读物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于智障学生,简单易懂的儿歌是他们进行语言学习的一个很好途径,听儿歌,跟读儿歌,直到慢慢学会说儿歌。很多有声读物里面还加入了音乐的元素,伴着柔和的轻音乐,学生会更加放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激发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调动内感觉,内化体验

内感觉包括触觉、味觉和嗅觉。笔者认为培智课堂与普通学校课堂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此。培智课堂应当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生的情境学习。因此,在培智学校的课堂上,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智障学生的内感觉能力非常重要,很有必要。

例如,在培智美术课堂上,绘画教学不再是简单涂色、画简笔画等,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切体验所画的东西。教授画苹果时,笔者带来了很多种类的苹果,让学生真切体验。学生一个一个地摸一摸,感受苹果的形状和光滑感,闻一闻苹果特有的芳香,最后让每个学生都尝一尝苹果的滋味。带来的苹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香脆有的酥松,有的酸有的甜。通过一系列内化体验后,培智美术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涂色和临摹,而是变成了有滋有味的生活实践课。学生对苹果有了真切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绘画,结果大大超出了预期效果。笔者还将这种方法推广到生活技能的课堂中,把各种蔬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全面地认识了各种蔬菜。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是洗一洗,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烹饪。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很容易就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这些环节充分调动了智障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调动运动觉,升华体验

依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实践性是培智学校课程的重要特点。如何让智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更多的实践,在实践中升华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体验的产生,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演一演,动一动,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

例如,在培智语文课堂上教授《快乐的一家人》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直接让他们进入文本,演绎对话。这样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培智数学课堂上,笔者也会经常带着学生模拟超市购物,尽可能创造出贴近超市或商场的情景,引导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角色扮演中,学会看价格,认识标签,学会计算找钱等。这些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极高的热情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

课堂是智障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利用多感官刺激教学,能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注意力,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让培智学校的课堂趣味无穷。

趣味识字初探 篇7

一、游戏识字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就创造机会, 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 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 主动的求知, 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发展智力, 提升学习能力, 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 我常用以下几种游戏法:

1.找朋友:将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生字中去, 让学生找出生字的伙伴 (音节) 。

2.戴帽子:将音节做成小帽子形状, 将生字写在形状像人的纸上让学生做戴帽子游戏。

3.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 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 释其义 (组词) , 讲其用 (造句) 。

4.“孪生聚会”:找跟所学生字的形近字。

5.捉敌人:在一群生字中找出一个生词的反义词。

6.编谜语:学生根据字的特点自编谜语让同学们猜。

二、创设情境使识字教学灵活而生动

学生在情境中识字不仅会比较轻松, 而且他们的潜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在学习“乌”字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没有眼睛的小鸟。让学生观察, 然后说出自己看到的小鸟是什么样子。教师相机出示 “乌”, 让学生区分“鸟”和“乌”。有一个小朋友看了这样说:“老师, 我是这样来区分‘鸟’和‘乌’的:乌鸦全身都是黑的, 因此乌鸦的眼睛不容易看见, 所以‘乌’字就没一点;小鸟的羽毛非常鲜艳, 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它圆溜溜的小眼睛, 所以‘鸟’字就有一点”。

此外, 小实验也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识字:如在学习“灭”时, 我在小铁盒里点燃纸, 然后用盒盖盖住小盒, 稍后拿开盖子, 火灭了。让学生细心观察种种变化, 讲述一些有关火的知识, 尤其是一些灭火的知识。

教师总结:用“一”块板子把“火”盖住可以“灭”火。

三、开展多样训练

生字复现形式越多、越新, 识、记效果越好, 因此, 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 让生字反复出现, 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识字。如: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话;同桌互相听写;同桌交换书写生字, 等等。

四、与生活结合, 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在日常教学中, 识字教学应紧密地联系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

(一) 用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生字

我认为生活实际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源泉, 只有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我常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 进行合理的、丰富的想象, 进而帮助学生识字。如:“游”为什么会有“氵”?“方”表示什么?“丿一”表示什么?对于“子”, 教师可告诉学生:古代“子”表示男子, 只有男子才可以游泳。这样学生就清楚地记住 “游”字了。

(二)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渗透识字

让学生利用电脑或爸爸妈妈的手机识字已成为现实。电脑库存量大, 学生随意打一个拼音, 都会出现一系列字, 为学生探究性识字和随意识字提供了平台, 这样既可以熟记字音, 又可以巩固字形, 二者兼得, 其乐融融。

趣味识字五法 篇8

1. 讲故事识字法

即通过讲故事来让学生学习一些会意字, 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 就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 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就是“闻”。把这些枯燥的生字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 游戏识字法

识字的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从而影响识字的效果。孩子们喜欢玩游戏, 这是他们的天性。因此, 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游戏法教学生识字。如“摘水果”的游戏, 笔者课前先画出不同形状的果树, 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状的卡片, 如“请、情”、“飘、瓢”、“喝、渴”, 贴到不同的“果树”上。课堂上笔者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 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很浓。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3. 猜谜语识字法

许多汉字可编成字谜。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按汉字的构字方法猜字谜。通过猜字谜, 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汉字的记忆, 巩固所学的汉字。如“一点一横长, 两竖在中央, 一边一个点, ‘又’字在下方”就是“变”。又如, “人在高处走, 云在脚下行”是“会”字。再如, 课文中的谜语“一边绿, 一边红, 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 红的最怕水来攻”是“秋”字。这样教学识字, 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 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比较识记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 因此, 学生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 (表义) , 声旁 (表音) 。教师教学时, 要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如“青、请、情、清”, 告诉学生“青”是声旁, 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清”跟水有关, 部首是“氵”;“请”要用语言去邀请, 部首是“讠”;感情要埋藏在心里, 所以部首是“忄”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能有效地提高识记生字的效率。笔者还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 加深他们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 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5. 在生活中识字

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 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 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如, 让学生发作业本, 认班中同学的姓名, 很多字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在实物上贴上相应的字卡, 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实物的字;利用广告牌、包装盒、商标等识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 每时每刻都在和文字打交道, 引导学生利用上街买东西的机会来识字, 不但让学生认识了很多字, 还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就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要发现更多更好的识字方法,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趣味识字快乐学习 篇9

一、做好课前预习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回答出教师的问题, 从而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 而参与课堂活动就是表现自我的好机会。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的必要性, 而不是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育。多给学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 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而充满乐趣。例如, 小明前一晚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预习了课文《秋姑娘的信》, 参照拼音表明白了课文中生字的意思, 理解了课文的大意。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提问:为什么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其他同学还一脸茫然地在文中寻找答案时, 小明却马上抢答出来:“全被秋姑娘摘下来当做信纸写信了。”正是因为小明在上课之前完成了预习的任务, 才能在课堂上拥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有了小明的“示范”, 同学们也明白了预习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在这节课尝到的“甜头”, 小明也更加热爱学习了。

二、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以便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 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 多媒体刚好吻合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教师可以利用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来教学。

有时光靠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例如“雨”字,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个短篇动画, 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今天的天气本是风和日丽, 忽然间却阴暗了下来,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 雷声咚咚咚的震着大地, 天空开始掉下了一滴滴的眼泪。教师问:那眼泪是什么呢?马上就有学生回答出来是“雨”。于是, 教师适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雨”字。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声色感官刺激, 学生们更容易提起兴趣, “寓教于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既能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的环境不能仅限于课堂, 学生都是喜欢新鲜事物的, 因此, 教师适时地带学生参观校园, 也是一种快乐而新鲜的学习方式。例如, 教师结合校园文化来教学, 利用某节课或者课间休息时间, 让同学们去参观一下校园的文化长廊、黑板报等, 找找看哪些字认识, 哪些不认识, 同学间可以相互请教或咨询教师。学到“楼”这个生字时, 教师问:同学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字?有同学答:在教学楼每一层的楼道上见过。有同学答:在校园里的黑板报上见过。通过这种从生活环境中观察的方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了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比如, 学生在和爸爸妈妈逛街的时候, 看见某个不认识的字就会问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求知欲是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的。

三、注重分门别类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 可以将汉字分门别类进行学习巩固。在这里, 归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以部首归类的, 如“任”“休”“亿”等字都同属于单人旁;有以属性归类的, 如:把“白菜”“莲藕”“空心菜”归为蔬菜类, 把“苹果”“香蕉”“梨”归为水果类, 把“眼睛”“鼻子”“耳朵”归为身体的五官类等;还有按照汉语拼音的字母来归类的, 如“好”“喝”“活”等字都是以字母“h”开头的。

对于靠查字典来识字的小学生来说, 学好拼音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在写一篇教师布置的作文时, 有同学想写:我今天帮妈妈做家务活了。可是不会写“帮”字, 就可以按拼音字母“b”在字典上查询。通过归类的方法, 学生不仅能感觉到识字变得轻松容易了, 而且还能找出一些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多样的游戏识字

在学习识字的时候, 如果教师一味概念化地讲解, 学生们就会失掉对学习的兴趣, 此时教师适当地组织学生玩一些小游戏, 可以重新唤醒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猜谜识字。例如, “山中一方田”, 教师提醒说有“山”还有“田”的时候, 同学们便会猜到是“画”字。“草头下面藏着一张嘴, 两边都变成了北, 一二三四数点点, 数完点点燕飞来”是“燕”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多次练习, 有些学生自己都能编出字谜来学习汉字了。同学间经常互动猜谜, 不仅能开拓思维, 还有助于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讲故事识字。教师把汉字编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同学们会产生兴趣, 认真听故事的同时也就学习到了汉字。例如, 区分“买”和“卖”字时, 可以编个小故事:小红家是卖大米的, 每公斤大米卖十块钱。虽然卖得贵, 但是质量好, 去买米的人特别多。这时, 同学们就会记住头上有“十”是“卖”, 无“十”便是“买”。

编儿歌识字。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这是由于儿歌不仅趣味十足,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小学生既爱听又爱认, 容易被接受, 效果也就更明显。如:教“人”和“大”的区别时可以说, 路上遇两人, 一人空手走, 一人肩挑扁担走。老远看, 一人是一人, 肩挑扁担是大人。教“碧”字可以说, 王大头, 白大头, 下面压着块大石头。

五、根据学生特点, 制定教学方案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 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安静地坐着学习是很难办到的。可以利用汉字来做一些事情, 特别是记不住某个生字时, 用这个字来做出一个动作, 那样学生就会把对新字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将所学的知识记牢。例如, “笑”字, 学生们可以在认识这个字的基础上做个笑的表情。

小学生遇到什么新鲜事都喜欢尝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识字时多动手。例如, 在学习“星”字时,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出最漂亮的星星。在图画与汉字的双重结 合下 , 能加深学 生识记汉 字的印象。

趣味识字万花筒 篇10

一、猜谜语识字

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汉字的特点设计猜谜语这样的智力游戏,帮助学生识字。如教“秋”字时,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我教“风”字时,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水儿见它起波涛,云儿见它快快跑。”学生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学“七”字——“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匹”字——“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小儿在当中”,还有“哥”字——“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激”字——“有个孩子叫白方,站在水边看文章”。学生们听了这样形象生动的描述,都乐开了花。

在猜谜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并自己尝试编一些谜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的男孩兵兵,他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举手说:“老师,我也会编字谜!”看他那兴奋劲儿,我便示意他大声说出来,他说:“大口吃小口,大家猜猜是什么?”原来是“回”字!当时我真的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竟会如此聪慧,他的这一“壮举”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从此,我们班编字谜的人才真是层出不穷!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还启迪了智慧。

二、编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例如教学“全”字,编出:“大王头上一个人”;教学“金”字:“有个人他姓王,兜里装了两块糖”;教学“广”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在左方”;教学“心”字,“一口锅,炒豆豆,一颗在锅里,两颗在外头”。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学生们也能从识字中获得许多乐趣,此种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情境体验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尝试着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识字。例如,在学习动词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特别好动的特点,提醒学生在学习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时,学生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再如,学习“跳”字时,学生先想一想跳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就明白了“跳”是用脚(足)跳,所以是足字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不但记清了字形,弄懂了字义,还有如此轻松愉悦的体验,他们乐此不疲。

四、生活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与生活密切联系。我引导学生把生活当成语文课堂,在生活的舞台上识字。这样做,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还提高了他们识字的成就感,让他们觉得生活处处可识字。

1.姓氏识字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身边的小伙伴不熟悉但又很好奇,很想和新同学交朋友。因此,在开学初我安排了专门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到台上作自我介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他们自己制作名片,并将名片送给最想认识的小伙伴。名片可以多次传递,这样就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一个星期之后,我又尝试让一些学生分发作业本,能认识名字的本子就准确地送出去,遇到不认识的就问老师,问过了就要努力记住。过一两天我就换一批学生来发,没过多久,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把本子发出去了。不知不觉地,学生们又轻松认识了一百多个字。

2.吃玩识字

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我常常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如在生活中利用各种标语、商标、招牌、广告等识字。为了便于展示、交流,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识字剪贴本”,将生活中吃、玩物品上的商标揭下来贴在本子上,如“娃哈哈矿泉水”“芭比熊蛋糕”“大白兔奶糖”等,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物品上识字学习。当然,这项工作需要家长的引导与配合。再比如,让家长在带孩子出去的路上,经常问问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叫什么名字。时间长了,很多字就潜移默化地被记住了。而且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很感兴趣,有着极大的识字热情,长此以往,即使家长不问,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认识这些汉字,享受识字的乐趣。

3.环境识字

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结合入学教育,我带领学生来到校门口,让他们认认校名“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认认艺术活动室名称,如“音乐室、舞蹈室、书法室、图书室、电脑室”等;认识“男卫生间、女卫生间、学生公寓、餐厅、第二实小校车”等和学生每天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场所名称。我还带学生认读校园路标、橱窗主题等。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既了解了校园,又轻松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我还联系家长,让他们在家里给自己家庭中的电器或家具挂上“名片”,这样,学生就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增加识字量。

五、游戏巩固识字

温故而知新。学生学过的字如果不及时巩固很快就会忘记。教学中,我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过的字得到及时巩固。

1.摘果子

先制作一棵果树,在果树上贴着需要复习巩固的有关生字作为苹果。学习小组根据不同要求到前面去摘果子,如按偏旁摘都是“提手旁’的生字苹果,或摘声母都是“j”的果子,也可以根据谜面去摘果子等,多形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2.开火车

为了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课前可引导每个学生回家做生字卡片,卡片上写上相关生字的字形、拼音,对于重点部位如音节的韵母、生字的偏旁等可以用彩色笔标注提醒。在组织复习时,可以由某一排学生到前台举着生字卡片,让其他小组开火车认读。可以直接读字音,也可以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谁读错了,火车就停下,请其他修理员来帮忙,修好了后继续开。

3.找朋友

“找朋友”是学生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例如,一学生拿一张字卡“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呀,我呀,我是你的好朋友。”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 ,‘拍’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齐读卡片上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挂在学生胸口,先读一读,然后让学生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此游戏很有对象感,学生特别喜欢。

4.小小魔术师

此游戏主要是通过把一个字添上一两笔形成另一个新字,如“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字;“日”,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等字。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字组成的生字,如:“日”和“木”合成“果”、“小”和“大”合成“尖”、“日”和“月”合成“明”等,多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评价激趣识字

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有效的评价方式,不仅增强学生自信心,还让他们爱上识字,甚至爱上语文这门功课。如表扬学生时,我让其他学生边拍手边说:“棒棒棒,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同时把此话制成卡片张贴在黑板的一角。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熟悉了内容,也认识了生字,不再新奇,我便换了个表扬口号,变成:“小××,了不起,识字大王就是你!”大家边说边向他竖起大拇指。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还让他们学会了句子。

为了保持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我还定期开展识字成果交流展示会,并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们就更有动力了。经过长期的努力,我班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多,绘本上的文字阅读基本没什么障碍了。

上一篇:网络舆情调控机制研究下一篇:基础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