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物理实验解释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趣味物理实验解释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结题报告

随着物理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实验初级中学,在实施物理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物理组成立了《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报告: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物理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物理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近,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编写的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2)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人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当前,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个别范围内进行试验,呈现出单一性、个体性、随意性.单一性——对一个一个实验单独进行研究;个体性——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在进行研究;随意性——对实验的选题、设计随教师个人的意愿而定.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自发试验的状态.

(3)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物理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4)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并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 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确立“谈谈初中物

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 课题研究的理论

所谓“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物理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探究性物理实验,独自或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开展活动,他们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 课题研究的目标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

的指导策略。

(2)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 、课题研究的主要绩效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最初的实验学习中,我们发现他们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时而凝视实验现象、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

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近三年的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核中,我校考核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8%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然的。

(2)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当教师们面对了多年的教科书突然之间变的陌生时;当面对新教材中五颜六色精美的图片时;当看着所谓的“活动与探究”教学单元时.教师曾经茫然过:这样的物理该怎样上?探究性实验该怎样教?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尝试中,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的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策略;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的策略等。

5 、问题探讨

由于初中物理学习只有初二,初三两年的时间,并要面临中考,学生时间紧,任务多.而探究性实验由于其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开展时花费的时间多.虽然考虑了适当增加家庭小实验等课外探究实验,但学生们还是感觉到想做探究却苦于时间紧的无奈.同时,在初二,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研究的初二,三学生每年都在更新,虽然这在客观上为对比性研究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材料,但同时也制约了本课题研究的深度.在研究过程中,虽然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的学习了大量的理论书籍,但总感觉理论知识很不够.这也使我们在研究 过程中曾经一度茫然失措.经过市理论组专家们的亲自点拨指导,受到许多的启发.在新一轮的研究中,全组成员仍迫切需要更多地理论学习,以更有效地开展研究.实验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建构知识意义,并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操作中,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部分学习基础差、参与意识弱的学生发展得不太理想.如何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对于我们来说是困惑,又是在下一阶段研究中努力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趣味物理实验8

纸亮还是镜子亮

在一间黑屋子里,用手电筒照射一面镜子和一张白纸。你想,是镜子亮还是白纸亮?你也许立即回答:“是镜子亮”。不要忙着下结论,还是先来观察一下吧!

左图表示了这个实验的结果:镜子看起来成了黑的。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白纸反而比镜子亮一些。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光滑的镜而只能规则地反射光线,一束光线遇到镜面以后,虽然改变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它们在新的运动方向上仍然是整齐前进的。如果你的眼睛不在这个方向上,镜子的反射光就一点也不会进入你的眼里,所以镜面看上去是黑的。只有把镜面转到某一个角度,使它反射的光正好进入你的眼睛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耀眼的光芒(图A中表示了镜面对光线的单向反射)。

从图B中可以看出:一束光线照在白纸上,虽然对于每一条光线来说,光的反射定律都是适用的,但是由于纸的表面凹凸不平,光束就被反射到许多不同的方向去,这就叫漫反射。

正是借助漫反射光线,我们才能在任何方

向上看见被照亮的物体,观察到它们的颜色和细节,并且把这些物体和周围其它物体区别开来。

古时候,人们不了解眼睛的构造和作用。有人认为,人的眼睛能看见东西,是因为眼晴能伸出两条看不见的触角,触角碰到物体的时候,物体就被看见了。古代的科学家欧几里德、托勒玫等都是这样想的。现在在我们使用的语言中,还留有这种观点的痕迹,例如“目击”这个词,它的字面意思是“目光触及”,好象是说,眼睛可以伸出一条光线去触及物体。

现在看来,这种看法自然是不科学的。实际上眼睛一点光线也发不出来,我们看到东西完全是因为眼睛感受了从物体射来的光。

称空气的重量

空气看起来根本没有重量,但是你如果把一些空气放在天平上,就能表明事实上空气是有些重量的。

1.用尺子量出木片的中间位置,并在上面画一条线。

2.对着线在木片两侧按上图钉。

3.用细绳系住橡皮盘的中部,做成两个环。

4.将橡皮筋的两个环套在两个图钉上,这样木片就可以平衡了。如果木片不平衡,用橡皮泥加重(轻的一端)。

5.用胶带把一只气球粘在木片的一端。

6.把第二只气球粘在木片的另一端。气球重量一样,所以它们应当是平衡的。

7.拿一只气球给它充气。系紧气球颈口。

8.再把气球粘回到木片上,木片就倾斜了,因为充了气的气球比没有充气的气球重。

用吸管喝水

一个玻璃杯上面的空气同样具有重量,它紧紧压着饮料,当你吸的时候,它就将饮料压进吸管里。

失重现象演示四例

“失重现象”是高中《物理》(的内容.下面介绍几个自制的演示失重现象的小实验,以飨读者.

一、链条失重现象

图1图2图3

自制一木架,在木架上端悬挂一根细链条,使链条的一端A固定在木架横梁上,另一端B用细线系在链条A端的一个环上(为使现象明显可使链条长一些,在B端挂一个钩码).此装置放在带有托盘的台秤上,如图1所示,装置静止时观察台秤指针所指的示数.点燃火柴烧断系住链条B端的细线,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台秤示数的变化,可观察到台秤示数变小.这说明链条下落时发生了失重现象.但当这一半链条下落到被上一半链条拉住静止时,台秤

又恢复到原来的示数.

二、压力消失现象

在一个平底吊盘上放一个重物m,把一张薄纸条A的一端压在重物m和吊盘之间,如图2所示,纸条尽量窄且不很结实.当抽动一端时,纸条轻易地被拉断.实验时,一只手把纸条的另一端固定,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线B(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来帮助教师完成此实验).先用手提着盘和重物慢慢下降,则纸条先被拉紧,接着就断裂了.这是因为纸条被重物压着的一端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次换一张同样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压在重物和盘之间,另一端固定,但是提吊线B的手突然放开,使盘和重物同时自由下落,可以看到纸条不但没有被拉断而且完好如初.这是因为自由下落过程中重物完全失重,不受盘的支持力,其反作用力——重物对盘的压力也就消失了,使静摩擦力不复存在.因此,可以从容地拉出纸条.

三、喷泉失射现象

取一只旧塑料瓶(如可乐瓶),在瓶的一端侧壁上钻几个小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向瓶中装满水(向水中滴几滴红墨水,便于看得更清楚),松开手指,则水就会喷射出来.这是水的重量产生的压强对瓶壁的作用.如果松开了拿瓶的手,让瓶自由下落,这时可以看到水立即停止喷出.这是因为正在自由下落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层之间不再存在压力,故水

不会从孔中流出.

四、斜面上下滑小车失重现象

用薄三合板自制一个斜面(稍长些),把一小车通过细线固定在斜面的上端,如图3所示.此装置放在带有托盘的台秤上(固定好),待装置静止时观察台秤指针所指的示数.点燃火柴烧断系住小车的细线,小车将沿斜面加速下滑,这时可观察到台秤示数变小.这说明小

车加速下滑过程中发生了失重现象.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象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还可以做一个实验:

用一张纸摺成一只小纸锅,里面盛上水,四角穿上四根线绳把它吊起来,下面点一支蜡烛。要是在通常情况下,纸锅很快就被烧着了,可是这一回水都烧开了,纸锅仍未着火。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只要有水存在),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而布和纸的燃烧温度都超过100℃。因此,虽然酒精燃烧了,水也烧开了,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和纸没有被烧着。“烧不着的布条”是魔术师经常表演的一个节目。

现在,我们来讲一个有关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故事。费米一生有很多杰出的发现和发明,他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非常善于把理论知识同实验结合起来。据说他在罗马大学当教授的时期。喜欢和学生讨论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他一边分析,一边实验,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学到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费米问一位女同学:烧菜用的橄榄油,它的沸点比锡锅的熔点高,但人们却能够在锡制的平底锅里用橄榄油煎东西,看起来油沸腾了,锡锅并没有烧坏,这是什么缘故?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这样解释的:煎东西的时候,看起来好象是油沸腾了,实际上油并没有沸腾,而是食物里的水分在沸腾,我们知道水的沸点是100℃,它沸腾时,要变成气体跑掉,带走大量的热,这样油的温度不会升得很高,比锡的熔点(232℃)低,所以锡锅不会熔化。

自制保温器

热的物体如果不被“绝缘”很快就会失去热而变冷。绝缘体就是不让热较易地通过。制作一个绝缘容器,就可以保存热水。

1.在带盖的小瓶外面包两层铝箔,用胶带固定。放上铝箔,亮面向里。

2.在玻璃杯和带盖的小瓶中倒入热水,并将小瓶的盖旋紧。

3.将大软木塞置于大瓶底部,将带盖的小瓶放在上面。再盖上大瓶盖,这就是你的保温器。瓶盖阻碍热向上散发。热不容易通过软木塞和瓶中的空气。铝箔的亮面有助于保温。

热很容易离开杯子,所以水就变凉。

4.等5-10分钟。取出小瓶,将手指深入水中。水还是热的。而玻璃杯中的水已经凉了。

保温与冷藏

暖瓶里的水总是热的,因为暖瓶有光亮的衬里和严密的瓶盖。这使大部分热无法逃出。暖瓶可以保存冷饮,因为热也不容易进去。

第三篇:学习趣味物理实验的心得体会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一班 郭洁

2010020153

大一时就听学姐说过,物信院的趣味物理实验课不错,而且作为文科生,也应该要接触一下理科方面的知识,转换一下思维,想想若选一门理科校选课该很是理智呢。

选课的过程从来都很是纠结,在教务系统的前的千军万马里,终是有幸选到了这门校选。

第一次课只简单了解了一下课程,学习了“龙卷风”的原理并见证了静电的伟大神力。发现自己以前跟随物信院的一个社团进来过,当时讲解的很少,好奇心又高,这也相碰,那也想玩,真正学到的几乎没有啥。今年再次来到这里,专心学习,听老师讲解每一个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本学期的演示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在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认真的讲解实验原理,让我们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来感受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我们都带着好奇心仔细的观看了每一个实验,并亲手操作了部分实验,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的自然知识来解释!

现在就仔细写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实验,讲解它们的方法及原理等。

茹科夫斯基椅

实验方法:

演示者坐在可绕坚直轴自由旋转的椅子上,手握哑铃,两臂平伸。

使转椅转动起来,然后收缩双臂,可看到人和凳子的转速显著加大。两臂再度平伸,转速复又减慢。

铃在转椅上的转速随手臂的伸缩而改变快慢。

注意事项:

起始速度不可太快,避免人收缩两臂时脱离椅子发生危险。 坐稳,防止摔跤。

实验现象:

操作者坐在可绕坚直轴自由旋转的椅子上,手握哑铃,两臂平伸。另一个人推动转椅使转椅转动起来,然后操作者收缩双臂,可看到操作者和椅的转速显著加大。两臂再度平伸,转速复又减慢。可多次重复,直至停止。

实验原理:

质点系统定轴转动时,若其所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则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

L=Jω=恒量

其中,J为质点系的转动惯量,ω为角速度。因为内力矩不会影响质点系的角动量,若质点系在内力的作用下,质量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绕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改变,则它的角速度将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保持总角动量守恒。

本实验的对象是手持哑铃坐在轮椅上的操作者,由他人或自己启动旋转。可见若两手伸平,转动惯量增大,转速变慢;若两手收缩,转动惯量减小转速加快。这是因为绕固定轴转动的物体的角动量等于其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而外力矩等于零时,角动量守恒。

水驻波演示(鱼洗)

实验目的:

演示铜盆中的驻波通过水的喷射而产生的自激震荡现象。 演示喷水效应与震荡模式、强度的关系。 演示喷水效应与盆型与水的深度和清洁度的关系。

实验装置:

“鱼洗”是一个由青铜浇铸而成的盆形器具,在其两侧各有一个环形把手,大小一般和脸盆差不多。在盆内盛有约2/3盆水,用双手轻搓两个把手,盆就嗡嗡地振动起来,盆中的水在盆的振动中可从水面与盆壁相交的圆周上的四个点喷出水花,若操作得当,激起的水花可高达400—500mm。

实验方法:

将清水注入鱼洗盆,水深约为盆深的2/3。

用肥皂洗净双手和“洗耳”上的油污。

双手连续摩擦盆两边的“洗耳”,感觉到“洗耳”在手下振动,待水面出现细密的波纹,同时听到盆发出嗡嗡的振动声。

当“洗耳”的振动频率达到一定数值和振幅达到一定大时,可以看到美丽四溅、有几十厘米高的水花从盆壁四个点喷射而出。

注意事项:

盆一定要放稳,尽量保持水平。

将双手和“洗耳”上的油污洗干净,以便增大手与“洗耳”之间的摩擦力。

双手要保持同步摩擦,速度不宜过快,用力不宜过大。

实验现象:

当盆(“洗”)内注入一定量清水,然后用潮湿双手来回摩擦铜耳的顶部,使盆中的水和盆产生共振,“洗”会发出悦耳的蜂鸣声,声音或振幅大到一定大时,可观察到洗的水面水波激荡,水花四溅,有如喷泉般的水珠从盆底四条鱼嘴中喷射而出,水柱高达几十厘米。

实验原理:

从振动与波的角度来分析,是由于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形成铜盆的自激振荡,这种震动在水面上传播,并与盆壁反射回来的波叠加形成二维驻波。这种二维驻波的波形与盆底大小、盆口的喇叭形状等边界条件有关。当两手搓双耳时,产生两个振源,振波在水中传播,互相干涉,使能量叠加起来,所以这些能量较大的水点会跳出水面。

记忆合金趣味实验

实验目的:

演示记忆合金材料的形状记忆现象。 实验方法:

1.将冷水和热水分别注入两个小盆中。

2.将记忆合金花和记忆合金弹簧依次放入热水盆中,观察合金花和合金弹簧形态的变化。 3.将记忆合金花和记忆合金弹簧依次放入冷水盆中,观察合金花和合金弹簧形态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用的热水温度高于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约85度)。 2.实验中,使用热水时需注意安全,以免烫伤。

3.演示完毕,需将弹簧和花从水中取出放好,千万不要弃置于水中不管。

实验现象:

当我们将在常温下已合闭的记忆合金花放入温度为85℃以上的热水中,记忆合金花会立即开放,十分奇特。

将两个不同的记忆合金弹簧置于温度为85℃以上的热水中,其中一个几何长度会马上伸长,另一个几何长度则会马上缩短,将它们置于冷水中,可以观察到它们又会恢复到在常温下的状态。

实验原理:

由两种以上金属元素融合而成的金属材料称为合金。而有些特殊的合金,它能“牢牢记住”自己在特定温度下的几何形状。不管它怎样形变,稍一加温,它则会“原形毕露”。

经过这一学期的趣味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也让我收获多多。同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有时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地思考或明白其中的原理,等等。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改善的。

可能是学习文科的缘故,每次在听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时都很是吃力的,偶尔能勾起以前的一些回忆便是兴奋好一阵了。其实总是沉浸在文学里,偶尔的换一下学习内容,换一下思维方式,真心觉得很开心的。

第四篇: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姓名: 周

单位:北京第十中学

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一. 背景

面对21世纪,高科技将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知识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的今天,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探求知识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二. 问题

过去的教育理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它过分强调了外因的作用。现在,我们引进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认为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活动与实践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人类一般的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教育活动则是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这个理论,我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实践。能否找到学生兴趣的情意因素,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创新精神,是我所探讨的内容。

三. 对策

既然物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激发他们利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可以用简易材料制作的趣味小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会使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从而引起了中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与求知欲望.

四. 实施

在一次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中,我利用一次性的纸杯和一根线绳自制了一个水流星.当时我在水盆中盛上半杯水,正准备使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许多坐在前边的学生生怕水会泼在自己身上,身体直往后倾,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水不会溅到我身上吧?".我笑了一笑,回答他说:"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当同学们看到水随

1 着杯子飞快地旋转起来时,并没有洒出来时,都兴奋起来.尤其同学们看到当杯子通过最高点时,水一滴也没洒出来时,都为这个实验现象所吸引.许多同学提出了为什么水不洒下来呢?同学们积极地思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水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有的学生分析水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我问:"绳子作用在水上了吗?"连他自己都笑了.其他学生补充到水受重力和杯子给水的向下的压力,这两个的合力充当向心力,保证水做圆周运动而不洒下来.此时我提出几个问题:

1、当杯子越转越快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绳子会断,因为绳子受的力大了(有的学生是靠平时生活尝试得到的,但不知原因,而有的学生可以利用刚学的知识得到,因为速度大,需要的向心力大,所以绳子受的力就大).

2、当杯子越转越慢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水会洒出来.具体原因他们充分讨论,得到速度小了,所需的向心力小,但重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所以水会洒出来.

3、如果将杯子换成小球,将线绳换成木棍,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小球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或拉力)的合力提供,小球不会掉下来.

4、当小球在最高点或最低点脱离木棍时,小球会作什么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做平抛运动,因为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而且只受重力作用. 五. 效果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个兴趣来源于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学生通过一步步尝试自己的思考获得答案的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的潜力。

在振动图像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学中是采用沙摆装置,在匀速抽动的木板或玻璃板上描绘出振动的图像,但由于这个图像不易于所有的同学观察到图像的形成,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根据沙摆装置的特点,用一个矿泉水瓶子和一根线绳自制了一个单摆振动装置,瓶子里的水从瓶子底部的小孔中流出,让瓶子做机械振动,地面相当于抽动的木板,则从瓶子里流出的水就会在地面上描绘出振动的图像.这个实验现象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生的要求下,将所有的空

2 当都画出了图像.学生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一条光滑的正弦或余弦曲线.此时我提出几个问题:

1、研究曲线时,我们加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

2、这条曲线是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

3、这条曲线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图像的特点,表示的物理意义.

六. 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许多玩具是由物理原理设计而成的,能呈现物理规律,其鲜艳的色彩、神奇的现象、设计的巧妙、精美的外观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能够起到实验仪器所不能替代作用,使学生在好奇中愉快地学习物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层出不穷,这些都为玩具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时了解玩具发展的现状,一定能为玩具移用于教学实验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牛顿“秋千”是三百多年前牛顿所发明的仪器.由于它特有的演示魅力,吸引了无数成人和儿童,已开发成为市场上一种造型精美的新颖礼品和易智科学玩具.

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富有亲切感,从而较易克服思维障碍,较快地达到掌握物理概念的目的.如果学生亲手摆弄过或制作过器具,不仅能提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建立起牢固的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由实验的新奇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首先形成直接兴趣和求知欲,虽然这种兴趣还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水平,但它对发展学生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的培养,应以理论兴趣的培养为中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没有一定的直觉和操作兴趣为基础,理论兴趣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以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为主的探究兴趣应当包容直觉和操作兴趣。活动是学生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它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心理与观念的活动。两种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只有通过活动,学生才能有效地吸收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使之化为自己的素质。只有那些高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发

3 展。为此,教育者应认为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来安排教育活动的顺序与目标。坚持以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已成为精诚教育的灵魂,焕发出精诚教育的活动。

对高中阶段的趣味物理实验进行了初期的尝试,所选择的趣味物理实验原则是:

1、实验现象新颖、新奇、有趣,原理涉及在高中物理范围内.

2、实验所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学生在家可以完成.

3、实验所蕴含的知识丰富,有助于学生学好物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来进行演示实验,也因该善于用身边的材料或低成本材料来设计小型的、新颖的、趣味的实验.尤其熟悉家中一些常见物品或材料,如线(棉线、丝线、毛线)、毛皮、洗洁净、保鲜膜、纸杯、眼镜等,这些材料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教师必须对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脆性、弹性、柔性、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有所了解,并能用于特定的情景中,让它的物理特性出乎意料地显示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知识、挖掘现象实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教学的特点.

第五篇:构建趣味课堂,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析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自然基础科学,它能通过一些自然现象真实的反映出来,学生通过物理的学习更深入的认识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知识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更好的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课堂;课堂教学

课堂是反映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的根本体现,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感兴趣,一定要丰富课堂内容,构建趣味课堂.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才会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趣味课堂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紧教师的步伐,一起探索物理中的奥秘.

物理是学生升入初中以后新接触的学科,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学科感兴趣是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如何将初中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浓,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下是笔者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探析,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 联系生活,增强课堂趣味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复杂的、抽象的,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所以在学生学习物理的同时,不仅要学习基本技能,更要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让物理课程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结合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和微妙的现象,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探究这些现象.如,在讲“物态变化”中的液化时,教师如果和学生说“物体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要放热的过程”这样的概念通常会疑惑学生,但是如果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效果会更突出,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的呼出“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也冒白气,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通过这两个例子,给学生分析液化的形成过程,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样就很容易区分液化与其他物态变化.联系生活不仅能迅速提升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更灵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图象、声音的有效结合是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我们应该重点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图文并茂的有效体现会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迅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讲“力”中的惯性时,首先,教师提问“你在坐车的时候,有有没有遇到急刹车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身体是怎么样的”,“在百米短跑中,当你到达终点时,能否迅速停下来”这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心中想自己的经历,经过学生的思考,教师再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或视频呈现出在紧急刹车时,人们身体的反应和百米短跑中的真实景象,这样通过所看到的图象和自己亲身的经历产生共鸣,教师最后将惯性的基本概念告诉讲给学生,像这样传授知识的方法,会使学生格外的喜欢物理课堂.用到多媒体教学会很形象生动,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结合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

三、 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的敲门砖,实验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对物理学习有着较大的动力,实验可以使复杂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操作的技能,让学生弄懂实验原理,正确的实验.如,在学习“摩擦力”中,研究摩擦力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摩擦力我们看不到,但是通过实验我们就能很好的认识它,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好组,给每组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运用所给的器材,联系实际生活,做出合理的猜想,并付诸于实践,通过实验来解答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合理的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得出结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的实验,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大量的实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丰富自己的知识,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物理的学习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才会不断的去探索发现新知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大量的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和科学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主动的去发现、探索新知识,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有效的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让教师教的更轻松,学生学的也更有效,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作用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有效的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自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花韦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6).

[2]刘金刚.正视传统 放眼未来――浅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 2012(1).

[3]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江苏省海安县南屏初级中学 (226600)

]

上一篇:初中数学培养学习兴趣下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