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器的启示作文

2024-05-04

欹器的启示作文(通用5篇)

篇1:欹器的启示作文

欹器的启示作文

去年,我跟爸爸妈妈去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故宫。故宫里面尽是青铜礼器和各种奇珍异宝、名人书画等。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种很奇特的国宝,它的名字叫欹器。

这里陈列的欹器是1895年“光绪御制”的。它有一个长约45厘米、宽18厘米的青铜架子,上面挂着一个12厘米高、直径14。7厘米类似碗形的容器。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

据古书记载,孔子拜访鲁桓公的寺庙时,看到里面有一个欹器,他就向寺庙里的人请教。原来这个欹器是鲁桓公放在座位右边来时时刻刻警戒自己的器物。它空的.时候倾斜,注一半水时会端正,倒满时会倾覆。孔子让弟子试验了一下,欹器果真如此。

我的好奇心又冒了出来,便打算做实验亲自验证。我首先找到了一根竹竿、一个杯子和一个塑料盆;然后,我用一个图钉在杯子上面扎了两个孔。这个孔还特别讲究,需要两边对称才可以。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两孔对齐,接着,我把竹竿穿进两孔之中,并把竹竿搭在塑料盆上。我的简易欹器实验开始了。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等竹竿静止之后,塑料杯果然倾斜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进塑料杯里,杯子慢慢“站”了起来。现在,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实验能不能成功就在此一举了。我继续倒水,当水位到达杯沿时,我屏住呼吸,眼睛睁得大大的。猛地,杯子摇晃一下,水泼了出去。我伸过头去看杯子,发现杯子里的水已经少了一半多。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啊!

经过这次实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人如果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更多的损失和灾难,而谦逊的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将此改正,就能获得益处。欹器,就是这句名言的化身,也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警告。

篇2:欹器的启示作文

但这并不是最早的欹器。相传在春秋时期,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个奇怪的器皿。守庙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鲁国之君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当它空着时,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时又会倾覆。”

为了验证欹器是否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我打算做一个实验。

我准备了塑料杯、铁丝、塑料饭盒、工字钉。我先用工字钉把塑料杯对称的两侧各扎一个洞,然后把铁丝穿过去,放在塑料饭盒上,最后往塑料杯里倒水,你会发现倒入一半水时,杯子是端正的,倒满水之后杯子果然倾覆了。

篇3:深刻认识古老欹器的社会功能

提出“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思想的荀子, 是战国末期儒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他在《荀子·宥坐》篇中记录了一个孔子观欹论道的故事。《宥坐》篇说:“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 中而正, 满而覆, 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 守之以让;勇力抚世, 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中华书局1983 年9 月第1 版《实用大字典》注:“宥[you]”同“右”, “宥坐”言可置于坐 (座) 右, 以为戒也。据《荀子·宥坐》篇所说, 置于鲁桓公庙的这个“宥坐之器”即“欹器”。“欹[qi]”是倾斜之意, 欹器就是倾斜的器皿。“恶” (wu) 反问词“哪里”。“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即“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呀”。孔子由欹器注水过程的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悟出:智高不显锋芒, 居功而不自傲, 勇武而示怯懦, 富有而不夸显, 是做人道德高尚、处事谦恭真诚的深刻哲理。这与老子的“盛德若不足”是一个道理。德满之人, 始终意识自身不足, 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距今6 000 多年的我国黄河流域, 处于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仰韶文化时期。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一种用于提水、运水的细口尖底陶罐, 俗称尖底瓶, 有200 余件。瓶呈流线型, 小口、短颈、鼓腹、尖底, 上端两侧有吊耳, 系绳或提或挎均可。空瓶一接触水面会自动倾倒。瓶口触及水面时, 水从瓶口缓缓流入瓶腔, 随着水量增加, 瓶体尖底缓缓下沉, 直到瓶体竖直, 处于平衡状态。将瓶蹾入水面以下, 水则灌满。这种尖底陶罐具有现代人所说的深刻力学原理, 显示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人”智慧的设计思想和精巧的制作工艺。

如果某个尖底陶罐有吊耳偏低或壁厚异常等意外情况, 待水灌满后, 罐被提升离开水面时, 有可能出现罐体突然倾覆, 水被全部倒出的情况。先秦时期, 人们利用尖底陶罐的这种特质, 经过反复修改试验, 最终制作出欹器这种物件。它脱离了提水运水的实用功能, 成为一种道德警示教育的器物。由此可以认为, 欹器既是后人对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的继承, 也是对尖底瓶逆向思维的延展和创新。

与尖底瓶不同, 欹器是一种平时悬挂在立架上的空腹、倾斜的平衡器。这是古代有作为的人士警醒自己的一种“宥坐之器”, 可能是后世“座右铭”的来源。

欹器在注水过程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空着的时候, 欹器是倾斜的, 即“虚则欹”。装水少时, 重心较低, 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即“中则正”。当注水渐多时, 其重心随之升高, 则处于不稳定状态;注水达到一定量即接近临界平衡状态, 此时虽显示有些微动摇, 但仍不会倾覆。当注水进一步增加, 其重心升得过高, 则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最终欹器倾覆, 即“满则覆”, 此时水突然全部倒出, 回复到“虚则欹”的初始状态。

欹器的这种神奇特征, 使之具有了深刻的德育哲理喻示:满招损, 谦受益, 戒盈戒满;中正平和、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慎独自律、谨小慎微、好自为之;一着不慎, 满盘全输;行为适度, 则平衡而和谐;行为轻率, 越过尺度, 则引发剧烈动荡;欲壑难填、贪而无厌、必遭倾覆;且勿得志便猖狂, 等;堪称人类理性之天才创作。更可引申到如今清正廉洁、戒贪防贿、正身为民、顾全大局等执政为官的高贵品质。

春秋战国时, 鲁国有识之士在鲁桓公庙中安置欹器。据古籍记载, 东汉时欹器犹在御座之侧;南北朝时期, 算得小数点后6 位准确圆周率的数学家祖冲之成功制作过欹器;隋朝有巧匠制作欹器献给隋炀帝。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210 号唐代墓, 墓道壁画中有横轴支撑式欹器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对“宥坐之器”, 是1895 年光绪朝御制铜质鎏金欹器。浙江衢州孔子庙有孔子“观欹论道”绘画。2009 年5 月11 日, 日本国长崎的孔子庙设置了一具日本人针生清司先生制作的欹器。从春秋战国到清代的这些古代统治者, 将欹器置于座右来警戒自己:聪明而有智慧, 要用笨拙来持守;功劳惠及天下, 要用谦让来持守;勇力震抚世间, 要用怯让来持守;富足而冠四海, 要用简约来持守。这不啻是对于各具专长者的规诫, 对如今社会、公众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从新石器时代汲水实用的尖底陶罐, 演化成为具有深刻教育价值的欹器, 可见古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欹器历经春秋、战国、秦、汉、晋、隋、唐, 直至清代, 先哲们从中悟出了深刻的治国做人的哲理。欹器作为宥坐之器的精妙设计, 其蕴含的深邃立意, 实为中国最早的作人行事的教育用具。

一般讲, 辩证法有3 个重要规律, 一是对立统一规律, 二是量变质变规律, 三是肯定否定规律。古老的欹器形象地展示了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 而且也有肯定否定规律的内涵或影子。在孔子观欹论道约2 000 年之后的德国, 著名的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其《逻辑学》 (上卷) 中说:“不同质的出现, 是以量的不同为基础的, 只要量多些或少些, 轻率的行为会越过尺度, 于是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东西, 即犯罪。并且, 正义会过渡为不义, 德行会过渡为恶行。” (商务印书馆1966 年版) 可见, 人的行为中也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这对那些恶贯满盈而仍然不觉醒的恶人恶行, 不啻是一记猛掌。可现实生活中, 确有些“巨贪”没有“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思量, 最终只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应该说, 这也是辩证法的胜利。

恩格斯在批评杜林时说道:“这正是黑格尔的度量关系关节线, 在这关节线上纯粹数的增减到一定关节上就会引起质的突变”。在量变的过程中, 质变不是逐渐地发生, 而是迅速和突然地发生。欹器的“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的特性, 恰好印证了辩证法的这个量变质变规律和特征, 真是太深刻了。读着黑格尔的论述, 我们仿佛看到, 黑格尔像是在孔子观欹论道的现场, 一边观看, 一边用他那哲学头脑描述欹器注水过程中展示出的量变质变的辩证法哲理。一时让我们竟不知是孔子这位“至圣先师”观欹论道的朴素辩证思维启示了黑格尔, 还是黑格尔这位大哲学家多少年后看到了《荀子·宥坐》篇, 对孔子观欹论道进行了辩证法归纳推理的升华。由此观之, 欹器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绝不只是中国的, 而是全世界的, 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传承意义。因为它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真理。

欹器是一项伟大的中华古代科技发明, 是非常珍贵的中华古文明文化遗产, 它的制作和使用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视线, 可以说已经失传。但是它本身所蕴含的重大道德教育功能是永恒的, 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复原、复制欹器, 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利用它古老的物理力学知识教育功能, 历史文化教育功能, 社会道德教育功能, 乃至趣味游戏功能, 都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现在, 对欹器的复原制作、演示和传承, 可以说是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要问题。

可喜的是, 国内现在已经有珍视中华历史文化的少数专家学者着手研究、复原欹器, 并取得初步成果。据报道, 新疆大学工学院古机械研究室原主任王湔, 受《荀子·宥坐》所述孔子观欹论道启发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210 号唐代墓墓道壁画欹器图启示, 1997 年开始苦心钻研, 复原、仿制成功小型欹器。其成果及演示过程曾在1997 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东方之子:古机械学家王湔”专题片播出, 诸媒体曾予以报道。它“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三种状态的变化演示给观众以震撼, 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反响强烈。王湔为此所撰写的论文《欹器及其复制》, 曾在台湾《科学史通讯》1998 年第17 期发表。

现在, 我们弘扬欹器文化, 对各阶层人士修身性, 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直至为官理政。仍然具有其重要的现实德育价值和警醒价值。有鉴于此, 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欹器文化的教育功能, 为我们现今社会服务, 仍然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文化部门重视欹器的抢救。国家文化部、文物局等有关历史文化部门把抢救欹器列入“十三五规划”, 组织力量支持对欹器的研究、复制和宣传行动。从国家角度提高全民对欹器社会功能的认识。选择对欹器抢救、研究、复制有科技实力的人, 作为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是文化教育界重新认识欹器。重在发掘古老欹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德育教育功能。通过媒体和有关途径的宣传, 让社会各界民众广泛认识中华古老教具欹器的功能和现实价值。为提高全民族德育水平, 为社会反腐倡廉, 为挽救走入“下坡路”的人, 提供强有力的正能量精神利器。

三是中小学普遍设置欹器实物。把欹器作为一种自然课和物理课的教具, 并以此作为课本教育和语言教育的补充, 让中小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中, 体验、认识欹器的科学本质, 从而领会欹器作为“宥坐之器”所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

四是在博物馆陈列欹器复制品。与民众隔绝年代如此久远的古器具, 只靠各种媒体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要给民众亲眼看到这个欹器灌水过程稀奇的动态变化, 让人们有亲自操作的机会和体验。这就要发挥博物馆的特殊功能。复制品不是文物, 不但允许观众触摸, 还要让有兴趣的观众自己操作。有条件的博物馆, 可以多设几架欹器供观众演示。可以请志愿者讲解和指导, 增加观众的乐趣, 寓乐于教, 借以阐发欹器的文化教育价值。

篇4:欹器的启示作文

实际上,欹器的这种奇特性质与物理学中平衡的种类有关.加水前后整个装置重心的位置并不相同:未装水的时候,由于底部较上半部分尖锐,整体重心在提耳的上方,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在受到扰动后欹器一般处于倾斜状态;当加水后,重心回到提耳的下方,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欹器直立;当加满水后,由于上半部分的体积比下半部分大,因此重心重新回到提耳的上方,又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稍有扰动就会“满则覆”.

由此可见,欹器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重心位置的升降会改变它的 平衡状态.研究物体的平衡种类在机械、建筑等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控制物体不同的平衡态势,增加物体平衡的稳定很有实际意义.同时,在物理奥赛中,物体平衡种类的判定也是常见的赛点之一.

物体平衡的种类分为三种:不稳定平衡,稳定平衡以及随遇平衡.稳度说明了物体的稳定程度,一般说来,使一个物体的平衡遭到破坏所需要的能量越多,这个平衡的稳度就越高,重心越低,支面越大稳度越高.

一般来说,常见的平衡种类的判定方法有:

1 从分析物体受力入手,研究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关系

假设给物体一个扰动,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如果此时合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物体将在合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平衡位置,因此物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果合外力背离平衡位置,则为不稳定平衡,若受到的合力为零,则该物体处于随遇平衡状态.

例1 质量各为M1,M2的两个星体相距L,一个质量为m的小星体位于两星体的连线上,求小星体的平衡位置,并分别讨论对小星体沿连线方向的扰动和垂直于连线方向的扰动,其平衡的稳定性.

解析 设小行星的平衡位置离M1的距离为l,它受到

5.2 电涡流测厚仪

金属导体内产生的电涡流所建立起来的反磁场以及电涡流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些作用都将“反射”回去,改变激励线圈的等效电感,通过测量电路,将受影响后的等效电感转换成电压,从而可以测量金属材料的厚度.电涡流测厚仪特别适合在冶金工业上对带材的尺寸进行自动检测.

5.3 电涡流传感器测

当其它相关参数不变时,电涡流激励线圈阻抗Z就仅仅是线圈与导体间的距离x的单值函数.通过与之配用的测量电路测出阻抗Z的变化量,转换为电压,就可用电涡流传感器实现了对距离(位移)x的测量.用这种传感器可以测量主轴的轴向窜动,钢水液位等.

5.4 电涡流探伤

电涡流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查金属的表面裂纹,还可用于焊接部位的探伤等.让传感器与被测体距离不变,如有裂纹出现,将引起金属的电阻率、磁导率的变化,也可以说有位移值的变化.这些综合参数的变化将引起电涡流传感器线圈参数的变化,通过测量电涡流传感器线圈参数的变化即可达到探伤的目的.

5.5 电涡流传感器测转速f为频率值(Hz);x为旋转体的齿数;N为被测轴的转速(r/min).这样,就可以得到被测旋转轴的转速.

5.6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振幅

电涡流传感器可无接触地测量各种振动的幅值.常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主轴的径向振动,也可以测量涡轮叶片的振幅.

此外,电磁炉也是电涡流效应的一种典型应用产品.M1,M2的万有引力应该相等.

可见,当小星体在二者连线方向上偏离平衡位置时,合外力表现为一斥力,它将推动小星体离开平衡位置,因此它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Ⅱ.当受到垂直于连线方向上的扰动时,它将受到M1,M1两星体的引力作用,两引力大小相等,夹角为钝角,合力方向指向平衡位置,与x的方向相反,因此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2 从分析物体的重心入手,研究受扰动后重心的升降情况

分析重心的升降是判断平衡种类最常见的方法.它的一般特征是,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具体过程是,给物体扰动,使其稍微偏离平衡位置,若重心升高,则为稳定平衡;若重心降低,则为不稳定平衡;如果重心的高度不变,则为随遇平衡.

例2 如图3所示,一个熟鸡蛋的圆和尖两端的曲率半径分别为a、b且长轴的长度为l,蛋圆的一端可以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稳定直立,求蛋尖的一端可以在一个半球形的碗内稳定地直立,试分析碗的半径r需满足的条件.

通过例2可以看出,究竟用受力分析法还是用力矩分析法关键看物体的受力特征,有时二者皆可.一般来说,杆状的物体,受到多个平行力,多用力矩比较法.回到本文的欹器,对欹器也可利用力矩分析,未注水时,重心在提耳的下方,扰动后,重力矩使其返回平衡位置,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注水后重心高于提耳时,扰动后重力矩使物体背离平衡位置,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重心在提耳连线上时,合力矩为零,处于随遇平衡状态.

篇5:欹器的启示作文

题欹器图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欹器的启示作文】相关文章:

蛹的启示作文04-08

传话的启示作文04-08

的启示作文范文05-19

启示的作文范文05-21

作文的启示范文05-23

读书的启示作文09-27

于“启示”的作文04-09

启示有关的作文04-09

快乐的启示作文04-11

拖地的启示作文04-12

上一篇:极不平凡 砥砺奋进的五年——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解读下一篇:“我和世界不一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