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食物的启示作文

2024-04-07

蚂蚁食物的启示作文(精选14篇)

篇1:蚂蚁食物的启示作文

那个星期天,我吃过早饭,站在我家门前,忽然,发现一块拇指大小的白色的馒头,有几只蚂蚁在周围转来转去。

有一只蚂蚁离开洞穴向路边爬去,可能要找寻食物,我决定跟着看个究竟。不出我所料,这只蚂蚁爬来爬去,终于找到了那块馒头。这可是美味佳餐啊!它用触角碰了碰馒头,馒头却像一座大山一样一动不动。这只蚂蚁搬不动它,就离去了。我想:它一定是放弃了!一只蚂蚁搬动这块馒头,真是自不量力啊!

蚂蚁向周围爬去,他看见了一只蚂蚁,就用触角碰了碰,我想:它应该是在告诉同伴们吧!是的,其他的蚂蚁相见,也是用触角相互碰撞。果然,一会儿工夫,馒头周围围了几十只蚂蚁。团结就是力量啊,几十只蚂蚁终于把馒头搬动了,不一会儿,它们把馒头搬到了洞穴口。我一看,洞穴口那么小,它们怎能搬进去呢?

它们在洞口试了试,根本进不去。一会儿,馒头好像被分解了似的,两只或三只,它们搬动了小块往洞里搬运。馒头终于搬进了洞里。

看着蚂蚁的劳动,我想:方法总比困难多,蚂蚁都知道想办法,我们不是更有办法呢?

篇2:蚂蚁食物的启示作文

有一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我家的阳台的一个蚂蚁窝观察蚂蚁。我们拿了糖果和面包放在阳台的中央。过了一会儿一只蚂蚁出来了,还看见了阳台上有非常多的食物。

我急急忙忙地跑回房间拿了一个可以放大1000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看到一只大的黄蚂蚁有头、胸、腹、三对足、一对触角,蚂蚁的背部有一个地方是凹进去的。妈妈说:“蚂蚁背部凹进去的地方是用来搬食物的。”

接着,那一只蚂蚁慢慢地靠近食物,判断那个食物是真还是假的,它立刻爬回窝里去找他的同伴,它用触角传递信息给其他蚂蚁。好像在说:“人类家里有很多好吃的食物,我们一起把食物搬回家。”隔了一会儿,蚂蚁成群结队地从窝里出来,朝着糖果和面包爬去。有的蚂蚁爬到面包里面,有的蚂蚁爬到糖果旁边。它们进行了分工,有的蚂蚁般面包,有的蚂蚁搬糖果。一会儿蚂蚁大军同心协力就把食物搬回家了。

我通过观察蚂蚁,知道蚂蚁是怎样搬食物的。

篇3:蚂蚁食物的启示作文

前一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介绍蚂蚁王国的故事。科学家发现,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蚁群数量有多少,在辛勤忙碌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懒蚂蚁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四处闲逛。于是,科学家将这些懒蚂蚁悉数捉拿,蚁群只剩下了勤蚂蚁。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蚁群的效率与公正竟然下降了。不久,勤蚂蚁中又分化出了原有比例的懒蚂蚁。科学家最终揭开谜底: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遭遇危机,懒蚂蚁就会挺身而出,带领全体蚂蚁寻找出路,渡过难关。原来这些懒蚂蚁之所以四处闲逛,是为搜集生存信息,以便指挥其他勤蚂蚁更快捷而准确地寻求生机。

推之及人,校长和懒蚂蚁有颇多相似之处:都应是不屑于杂务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的“将才”,而非事必躬亲的“士兵”。

“君忙臣闲,天下必乱”。校长作为一校之“君”,必须不断用新思维来指导学校的发展。怎样才能有新思维?怎样才能不使下属“闲”?懒蚂蚁理论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懒”字:只有懒于杂务才有可能勤于动脑。校长要想大事、想未来、想例外,要以思考为天职,把别人用于从事各种具体事务的精力,用来思考有关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为学校的未来寻找发展出路。而想大事、未来、例外,不仅勤于大计的统筹谋划,更勤于细节的缜密思考,环节的周密安排。其实这就是懒与勤的辩证思维,勤与疏的理性运作。

古人云:“宁以虎将将羊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既为“虎将”,当登高远望,运筹千里之外,岂能整日琐事缠身,做驱羊噬草之为呢?

实际上,所谓“懒蚂蚁”型校长就是勤于动脑、疏于杂务,具有过人智慧、超前思维的学校经营家。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如果不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注重智慧的投资和经营,而只对眼前的利益趋之若鹜,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前途都是堪忧的。

校长既然是将才,就该“好钢用到刀刃上”,善于辨别方向和指挥,而不要做事必躬亲的“士兵”。这样,于人,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人尽其才;于己,省下时间和精力,规划宏伟的发展蓝图,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篇4:蚂蚁搬食物的作文450字

在我家平房,地砖下有许许多多的蚂蚁洞,芝麻般大小的洞口下面,是蚂蚁们的天堂。它们整天忙里忙外,雌蚂蚁看家,雄蚂蚁在洞外寻找食物,这些黑色的小精灵们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吃完饭后,我将几粒米饭放在了地上,等待着蚂蚁来搬运这美味佳肴。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蚂蚁好像闻到了香味,慢慢的爬了过来,但又爬走了。我很奇怪:蚂蚁怎么了?难道是因为它太小,搬不了,放弃吗?

我故意挑逗蚂蚁,将米粒放在它面前。蚂蚁闻了闻,转了一圈,又用触角碰了碰,确认安全后,用那两片刀似的牙齿狠狠的咬住米粒,奋力向后拖。

真是神了,那对于蚂蚁来说是庞然大物的米粒竟被一只蚂蚁给拖动了。我不禁鼓起掌来,还不住的呐喊:“蚂蚁大力士,加油、加油!”

不巧的是,路不平,米粒掉在了一个小裂缝里。我原以为蚂蚁会丢掉食物,以得逃生,但蚂蚁毫不犹豫地跟着下去了,并狠狠地向上顶。终于,它将米粒顶了上去,自己也爬了上去。它爬得很慢,我想:刚才一定是累坏了它了吧!

终于,在蚂蚁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回到了家。它先将米粒推进洞去,随之爬了进去。

我沉醉其中:蚂蚁现在一定正被同胞们簇拥着,向它投去羡慕的目光。蚁王当众夸奖了它,并给它搬了个“杰出蚂蚁”奖。

篇5:蚂蚁搬食物作文

今天风和日丽,小蚂蚁丁丁打算出去找食物。

它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根又香又大的骨头,丁丁欣喜若狂地说:“我今天可以大饱口福了。”它迫不及待地吃着骨头,一会儿就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她想还剩下这么多的骨头,该怎么办呢?

这时,它碰见了它的好伙伴小狗,丁丁灵机一动,对着小狗说:“你能帮我传递一个信息吗?我找到了一根大骨头,可是怎么扛,怎么推骨头都纹丝不动,请你帮我叫我的伙伴来帮忙搬回家。”小狗热情地答应了。

说完,小狗撒腿就跑到了蚂蚁窝,告诉了小伙伴们,它们一路闻着骨头的香气来到了丁丁身边,在丁丁的指挥下,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地把骨头搬回了家。

篇6:蚂蚁搬食物作文

我看见蚂蚁搬运的方向,正是我要爬山的方向,于是我就跟着蚂蚁,一路观察着它们。

我蚂蚁们在爬台阶的时候,先是抬着食物,沿着台阶爬上去。可是领头的蚂蚁怕了不到一厘米,食物就会掉下来。蚂蚁们见这种方法不行,于是就换了另一种方法:先叠罗汉,把食物送到第二级台阶上,然后自己再慢慢地沿着阶梯,爬上去。用这样的方法,蚂蚁用了很久,才把食物抬到了第五级台阶。

虽然蚂蚁们知道用这样的方法非常累,但是它们为了能把食物抬到自己的窝里,并没有放弃。一级、两级、三级……过了很长时间,蚂蚁终于吧食物抬到了自己的窝里。蚂蚁们放下食物,触角碰触角地庆祝着,它们高兴极了。

篇7:蚂蚁食物的启示作文

一、纸上谈兵授之以鱼

三 (1) 班在上《蚂蚁》这一课时,由于天气下雨,我和学生都无法捉到蚂蚁。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蚂蚁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看着书本和收集到的资料汇报:

生: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生:蚂蚁有三对足。

生:蚂蚁经常单独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用大颚搬回家,如果食物较大,会有许多蚂蚁合力把食物搬回家。

生:蚂蚁的卵乳白色,透明。

生:蚂蚁头上有两个复眼,触角长而弯曲。

生:蚂蚁是昆虫,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

……

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孩子们积极性不错,他们说了许多有关蚂蚁的知识,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学到了许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收集资料的能力。但我总觉得这是一堂不伦不类的科学课,学生虽然把蚂蚁的身体形态、生活习性等情况讲得头头是道,但仔细一想,这种课堂教学,学生收获的什么?大概只是书面上有关蚂蚁的知识和习性。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是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在“授鱼”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处于主宰地位,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没有让孩子们经历真正探究的过程,丧失了直接跟蚂蚁接触的机会,不符合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指导探究授之以渔

在教平行班三(2)班的时候,我把《蚂蚁》这一课教学时间往后移了几天。

我和孩子们终于捉到很多蚂蚁,上课时,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为了能让蚂蚁停下来,以便看清楚蚂蚁的样子,孩子们想出各种各样观察方法:

生:用毛笔的毛、纸团的缝隙等夹住蚂蚁。

生:放在塑料袋里或放在瓶子里观察。

生:用蜂蜜、米饭等把蚂蚁粘住。

生:用放大镜、小玻璃片等把蚂蚁压在那里。

生:等蚂蚁吃食物的时候,再来观察。

生:在盘子里放一点水,在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爬在瓶盖上。

……

我让孩子们选择了几种比较合理的方法,接着,他们拿起放大镜,兴趣盎然地观察起蚂蚁,汇报着自己了不起的发现:

生:蚂蚁的腹部很大。

生: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生:蚂蚁的胸部有三对足。

生:蚂蚁头部有一对触角。

生:蚂蚁身体的胸部和腹部之间很细。

……

看着孩子们的脸上荡漾着成功的喜悦,觉得此时孩子们个个都成为科学家。他们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不再仅是知识,而更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这是“授之以渔”模式。在“授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指导者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我为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发言、积极开动脑筋感到骄傲的同时感觉有点惋惜,孩子们只能“傻傻”地看着几只六神无主的蚂蚁跑来跑去,他们失去亲近蚂蚁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观察蚂蚁时最大的兴奋点不是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也不是蚂蚁有几对足,而是蚂蚁怎样找食物、怎样建房子、怎样分工、为什么不会迷路、为什么要搬家等。对于小学生而言,脱离了动物、生物情境的观察会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也会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取不局限于书本,自然界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接触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出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三、自主探究学之以渔

在教平行班三 (3) 班的时候,我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拿着放大镜、面包和糖到学校花坛中去自己观察、发现蚂蚁。

在学校的花坛边,我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的情境:

情境1:有五六个同学早已趴在地上,拿着放大镜在观察着蚂蚁。

情境2:有十多个同学拿来了面包和点心,分发给这些可爱的蚂蚁,让蚂蚁忙碌搬运粮食。

情境3:王刚和其他几个同学正在争论着,因为在观察的时候,不小心让蚂蚁迷路了,争论着怎样才能让蚂蚁找到家。

情境4:淘气的几个男同学,看到几只蚂蚁正在拖着一只死苍蝇的时候,在苍蝇的上面放了一小块石头,引来了一大群蚂蚁。

情境5:科学课代表小夏正在用耳朵贴着地面听蚂蚁讲话,突然大声地叫起来,我听到蚂蚁“说话”了。

情境6:晓钢故意在蚂蚁经过的路上放了一块石头,看蚂蚁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

……

这才是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探究,孩子们用心在观察,用心在交流,这次经历肯定会终生难忘。教师不直接传授知识,甚至连方法也尽量避免直接传授。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是对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习主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是“学生自己学渔”的模式。在“学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由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学习主人”的地位。孩子们这种观察更大地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发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三次执教《蚂蚁》,只有第三次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理想效果,学生在大自然环境中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参与发现的过程,才会产生这样多姿多彩的效果。在他们的眼中,大自然是新奇的、丰富多彩的、富有魅力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因接受的事物更直观,出于好奇,他们会用心地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切。而且学生在户外观察,处于一种轻松的积极思维状态,能够集中精力敏锐地观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小生命的思想感情。

在“授鱼”式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获得规定数量的“鱼”,其实质是以本为本。而“授渔”和“学渔”的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到了捕鱼方法或自己想出了捕鱼的方法,而不是只盯着学生获得多少鱼。如果教师把眼光放远点,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能力,还愁不能掌握教学内容吗?今天,学生可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的鱼不多,但由于学会了捕鱼,明天就会捉到大量的鱼,最终会超过教师授鱼的数量。如果是学生自己想出捕鱼的方法,那就不仅会抓到大量的鱼,还会想出办法抓到兔子、猴子等其他动物。

篇8:蚂蚁搬食物作文

从前有一群蚂蚁,它们住在一棵树下的蚁洞里。有一只特别有力气的蚂蚁,别人都叫它壮壮,因为它非常强壮,可以自己搬动一块饼干。所有人都很喜欢它,慢慢地,它变得越来越骄傲,瞧不起别人了。

有一次,蚂蚁们遇到了一个大苹果,正当蚂蚁们一拥而上,想要把苹果抬回家的时候,壮壮却大声说:你们别动,我自己就能把苹果抬回家!”大家都吃惊地看着他,心想:这么个大苹果,它自己怎么可能搬回去啊!壮壮不理睬它们,骄傲地走过去使劲一抬,咦?苹果怎么没有动?它心想:不会吧,我是有名的大力士呀!它又使劲一抬苹果,还是纹丝不动。其它蚂蚁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壮壮的脸一下子红了。其它蚂蚁都笑着跑过来安慰它,说:你虽然力气很大,但是面对这么大个苹果,还得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行啊!”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喊。壮壮害羞地低下了头,于是大家一起把苹果搬回了家。

从此以后,每当壮壮遇到了问题,都会找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果然还是人多力量大呀!

篇9:蚂蚁搬食物作文

到家了,我留了一片面包去喂蚂蚁。不一会儿就引来了很多的蚂蚁。它们来来回回地跑,嘴上都有一个小白点,那是我的面包屑。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呀!

突然,我看到路中间有一条小青虫,它的身上爬满了蚂蚁。青虫痛得要命,不停地翻滚,可是蚂蚁们就是死死咬住不放!青虫痛得直拱身子,好一番反抗之后,慢慢没了力气。

妈妈说:“我们阿要救小青虫啊”?我问妈妈:“青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妈妈说:“是害虫”!我坚决拒绝:“不救”!

吃过晚饭,我下楼去玩,地面上已经干干净净的了,面包没了,青虫也没了。

我想起了一个谜语: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篇10:蚂蚁搬食物作文

于是,我跑到楼上,拿来一个果冻,打开后直接倒在地上。一些蚂蚁马上就被这个巨大的“果冻山”给压住了,但是,绝大部分的蚂蚁安然无恙,围着这块从天而降的巨大美食。很快,它们开始行动,只见一些蚂蚁先往上爬,但还没爬几步就被果冻上的糖水粘住了。

不一会儿,果冻上面满是被粘住的蚂蚁。后来的蚂蚁继续向上爬,果冻上变得黑压压一片,好像是发了霉一样。我决定帮助它们,蹲下来小心翼翼地分开果冻。果冻分成了很多小块,这样就方便它们搬运了。

这时,每一只蚂蚁都开始出力搬运。只见在每一小块移动的果冻下,都有一些蚂蚁,有的小块果冻只有一只,有的有两只,有的一群。它们都排成一列队伍,搬运着果冻,向着自己的家前进。

闻讯赶来的蚂蚁也很多。这一些小家伙来来去去,去去来来,好像干起什么事情来都忙忙碌碌,总是没完没了似的。

篇11:蚂蚁搬食物作文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出门买菜,发现了几只蚂蚁在马路旁走着,像要是去干什么,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忽然,从远处又爬来了几只蚂蚁,它们和那几只蚂蚁用头上的触角碰了几下,便匆匆地走了。这让我很奇怪,它们在干什么?难道它们在聊天吗?还是在呼唤同伴?我一定要看个究竟。只见来了一群排着像长龙一样队伍的蚂蚁,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它们是呼唤同伴。过了一会儿,它们来到了一片枯叶下,把枯叶围得水泄不通。原来,它们发现了枯叶下有一条大蚯蚓。其中,有一只蚂蚁碰了下蚯蚓,蚯蚓微微动了几下,便不动了。蚂蚁们连忙包围了蚯蚓,黑压压一团,把蚯蚓折磨够呛再抬起来。当它们把蚯蚓搬回去时,我发现了它们在一起轮流搬运着,有的好像在喊加油,还有的在指挥。不一会儿,蚂蚁们把蚯蚓搬回了洞里。

我被它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给深深打动了!蚂蚁可真是一个聪明的动物,我想对它们说“你们可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小精灵!”

篇12:蚂蚁搬食物作文

它高兴得在那欢呼雀跃,因为它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骨头,它的肚子也正饿了,它迫不及待地舔了起来,嘴里嘀咕着:“这下可以大饱口福了。”它津津有味地吃着骨头,一边吃一边哼唱着歌曲,等它肚子吃得圆溜溜的,可是骨头还剩下很多。

它想跟伙伴一起享用这个骨头,“可是该怎么搬回去呢?”它正冥思苦想。这时,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拿起脖子上的大喇叭,对着喇叭喊:“大家快来吃骨头啦!又香又美味的骨头,你们赶紧过来呀!”伙伴们纷纷赶来。

它们分成两队,在明明的指挥下,迈着相同的步伐,个个显得精神抖擞,齐声喊着口号:“一二,加油……”把骨头搬回了家。

篇13:蚂蚁搬食物作文

过了一会儿,我拿了些月饼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一只只蚂蚁前面,只见一只小蚂蚁围着月饼转了一圈,头也不回的走了。我见了,心想:难道不喜欢吃吗?可没想到,当我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从 一个角落的洞口爬出一大群蚂蚁,看到我眼睛都花了。原来它去搬援兵了。

告诉你吧,蚂蚁可不是一下子把食物都搬走的。它们是几只蚂蚁联合起来抬着粮食,一点一点向洞口移去。我感到蚂蚁真团结啊!

篇14:蚂蚁搬食物作文

我知道蚂蚁爱吃甜的,所以向姥姥要了几小块冰糖,先下了楼。在楼下我找了半天,终于在一棵树下面发现了蚂蚁洞。不过这儿的蚂蚁个子特别小,恐怕也就1毫米长。我在它附近扔下一小块冰糖,想看一看蚂蚁是怎么搬走冰糖的。

这时妈妈也下来了,她拿了一小把白糖。我问她怎么不用冰糖,妈妈说:“冰糖太大了,蚂蚁不一定搬得动。”我才不信呢,上次我和几个同学就是用一小块糖引蚂蚁的。妈妈没多说什么,只是把白糖分几处撒在蚂蚁洞旁。真奇怪,小蚂蚁从冰糖旁边绕了过去,好像认为这不是甜的一样。它直奔白糖爬过去,然后把一粒白糖抱在胸前,慢慢地爬回洞里,过了一会儿又爬出来,又抱了一粒糖费力地爬回洞去。就这样,它来来回回地爬了好几次,每次都只抱一、两粒。我问妈妈:“这次怎么没看到蚂蚁大军来搬食物呢?”妈妈说:“可能是家里没有蚂蚁了吧。”妈妈停了一下,又说:“这块地太硬,好像有水泥,恐怕不太适合蚂蚁生活,大多数蚂蚁可能都搬家了。”

看了一阵儿,我觉得没意思,就去玩别的了。

上一篇:化学环保论文下一篇:明阳天下魔鬼训练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