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门诊运行流程

2022-09-21

第一篇:picc门诊运行流程

PICC门诊护士职责

1.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做好置管前的评估工作。置管前病区须出示核实相关医嘱(置管、维护、喜疗妥)、血常规化验结果、拍片申请单等。

2.置管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包括置管的目的、方法、步骤等宣教及心理护理。填写PICC置管同意书。

3.严格遵照PICC置管和维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提高置管成功率,并做好置管后维护宣教工作。指导患者生活中如何正确维护导管、进行有效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粘贴条形码,录入相关费用。建立患者PICC档案,指导患者妥善保管PICC维护手册。

5.维护前需仔细核对患者置管的长度,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和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红肿热痛,排查血栓后方可按常规处理),做好记录,并告知下次维护时间。

6.做好PICC置管和维护的评估、分析、反馈等总结工作。

7.PICC门诊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PICC置管和维护的操作规程,加强学习和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PICC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二篇:PICC护理门诊管理制度

(一)专科管理制度

1、PICC护理门诊直属护理部,由PICC护理门诊护士长负责管理。

2、PICC护理门诊应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操作轻。

3、门诊床单位的陈设和其他物品定位放置,整齐划一,不得随意摇篮搬动。置管患者须着病员服,病床单位的被套、床单、枕套使用后应立即更换,保持清洁卫生。

4、每天进行环境消毒,保持门诊清洁卫生,注意通风。

5、当班医务人员,必须空工作服,戴圆帽,着装整洁。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6、加强被服管理,建立帐目,专人保管,定期清点。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当办妥交接手续。

7、值班医护人员禁止在办公室聊天、打闹嬉笑、打私人电话、干私活。工作区域禁止放置私人物品。

(二)PICC护理门诊维护间管理理制度

1、严格遵守医院及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

2、非维护间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维护间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圆帽,操作时戴口罩。

3、热情接待来诊和咨询的人员,关心体贴就诊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宣教工作。

4、门诊患者维护前须进行评估、挂号、交费,患者家属不得陪同入室。

5、维护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或以消毒液喷手,严格执行规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PICC护理门诊应保持环境清洁、整齐,每日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使用后及时更换病床单元被服。用健之素消毒水擦拭治疗车、治疗台表面,消毒水拖地,早、晚房间空气消毒各一次,开窗通风。每做完一项操作要及时进行清理。每周搬家式大清扫一次。

7、按感染控制标准进行物品和耗材管理,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物品定位放置,维护间内不得存放生活物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每月按时清查物品有效期,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8、做好财产管理,建立帐目登记本,做好每班清点和交接工作。

9、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门诊工作量统计。

(三)PICC安全事件上报管理制度

1、护理人员应掌握PICC置管适应证、置管前后处理、维护和功能锻炼等。

2、置管前和维护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情况者,应及时上报。 (1)可能对PICC置管有影响者,如上腔静脉部分压迫、穿刺部位有手术史、安装各种支架或导管、血小板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装有心脏起博器、风心病史等。

(2)置管后出现导管脱出>3cm,导管中途移位、导管破损、导管断裂、静脉血栓者。

(3)在病区内拔管的患者(因死亡或其他原因)。

护理人员应将上述情况报告PICC护理门诊并进行相应处理,严格交接班,对观察处理后的转归情况PICC护理门诊护士应进行追踪。

3、对于出现严重感染(或血源性感染)、导管胶出>3cm,导管中途移位、导管破损、导管断裂、静脉血栓者应在24h内填写PICC置管后安全事件登记(报告)表。重大事件或特殊情况应立即上报。

(四)PICC护理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PICC护理门诊,保持服装的清洁,每周更换2次或3次,接触特殊患者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患者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外来医务人员进入PICC护理门诊进行诊疗操作应穿隔离衣。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专用鞋或鞋套:进入置管间更换PICC护理门诊专用拖鞋,外来工作人员进入PICC护理门诊应用鞋套。

(4)工作帽:严格无菌操作,必须戴圆帽。] (5)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如手部有伤口、给HIV患者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7)工作人员患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8)工作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卫生保洁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医疗操作流程

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洗手,戴口罩、帽子,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设大无菌单,无菌孔巾。建议用2%氯已定消毒穿刺点皮肤。建议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为穿刺部位覆盖的无菌纱布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透明贴膜可达7d,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PICC的维护。

3、物品管理

(1)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乙醇溶液消毒。

(2)办公桌面、患者的床头柜、床栏、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天用75%乙醇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后(通常1min),应使用清水擦拭。

(3)病床单位每次使用后更换床单、被服。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第三篇:PICC置管操作流程

1操作前准备:医生下医嘱,操作者初步评估血管情况。开展穿刺前病人教育:向患者讲明置PICC导管的意义、用途、注意事项,并简单介绍操作程序。随时准备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同时做好心理指导,避免紧张。与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选择导管:根据病人的经济水平,用药方案,血管情况选择导管。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最小最细型号的,管腔最少的导管。因为较粗的导管易引起周围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增加置入后并发症,增加静脉炎或血管阻塞的可能。健康的静脉一般是可容纳较细的导管的。

3备物:PICC穿刺包一个(含PICC导管一条、穿刺导入针一个,BD导管包内有软尺,其他导管需另备软尺)、10ml注射器2支、肝素帽或无针正压接头1个、无菌无粉手套2副、0.9%生理盐水100ml一袋、肝素盐水适量(成人为100u/ml生理盐水、儿童为10u/ml生理盐水)、穿刺术包一个(镊子1把、孔巾1块、治疗巾2块、无菌透明敷贴1块、胶布纱布若干)、止血带、消毒棉签、消毒剂、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手术帽,(BD导管包内有切割器,巴德三向瓣膜管需备无菌剪刀一把)

4病人及环境准备:穿宽松的上衣,上厕所排空大小便,若患者四肢发凉可用热毛巾敷上臂以助血管扩张。彻底清洗术肢,必要时先行沐浴。环境要减少人员走动,尽量在治疗室单独进行。

5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戴一次性手术帽(无菌操作前穿一次性隔离衣),再次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工作。

1 6选择静脉:首选贵要静脉,90%的PICC导管放置于此,因其血管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其位于肘窝前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血管粗直,但静脉瓣较多,分支因人而异,个体差异大,当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达上腔静脉时可作为首选。第三选择是头静脉,其血管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因进入腋静脉时有较大的角度,导管易反折于腋静脉,所以10%的患者经头静脉穿刺时不能顺利进入腋静脉,引起进管困难或导管易位。另应尽可能避免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肢,及上腔静脉压迫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者。既往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史的一侧手臂不作首选。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以免静脉栓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选择左右臂各有优缺点,左臂活动少,能减少导管对血管的摩擦,导管折叠次数也少;另因其测量时较右臂长,如果穿刺失败有利于再次修剪,但路径较长。而右臂活动多,血管粗,穿刺路径短,但活动较多易损伤导管,且如穿刺失败,因已修剪较短不利于再从左臂穿刺。

7选择穿刺点:穿刺点常规首选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如果进针位置过下,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而出现并发症;进针位置过上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且上臂静脉瓣较多也不宜作穿刺点。 8测量长度:测量时上肢外展90度,一般预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

二、三肋间注意外臂的测量不能十分准确地显示体内静脉的解剖。如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心包填塞等。

9测臂围:于肘上7cm处测量臂围,用于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渗漏、栓塞等,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臂围。

2 10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无菌包,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将第一块治疗巾垫于病人准备插管的手臂下,注意病人的手臂外展90度放置。

11穿刺点消毒:按无菌原则,先用酒精脱脂3次,再用碘伏消毒穿刺点3次,范围应达10cm×10cm以上,待其自然干燥。更换手套,铺孔巾于穿刺部位上,铺第二块治疗巾扩大无菌区。

12预冲导管并修剪导管:用吸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导管并冲洗导管,润滑亲水性导丝。BD导管应剥开导管保护套至预计长度,撤出导丝至比预计长度少1cm处,按预计长度修剪导管。即将PICC导管插入相应型号的切割孔中使切割器的两侧边缘对应的刻度都与预计长度相距0.5厘米时进行切割。注意剪切导管时不要切到导丝,以免损坏导管伤害病人。(巴德管插后再修剪)13穿刺:让助手在上臂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将保护套从穿刺针上去掉(BD导管应握住回血腔的两侧,切忌按压针尖保护按钮。),活动外套管,以15到30度角实施穿刺,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再进少许,以确保导引套管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再将外套管送入少许。

14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松开止血带,用左手食指固定导引套管避免移位,中指压在套管尖端所在的血管上以减少血液流出,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

15置入PICC导管:用镊子轻轻夹住导管或用手轻捏导管保护套(贝朗管和BD管有保护套),将导管从导入鞘末端逐渐送入静脉。当导管进到肩部时,让病人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进入颈静脉。达到预计长度时可将头转回来。注意不要用镊子过紧夹持导管,以免损坏导管;送管时用力要均匀、缓慢,禁止用暴力置入导管。

3 16退出并撤离导引套管:BD导管送入至离0刻度10到15cm时(巴德管和贝朗管送至预计刻度),用左手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导引套管,撕开并撤离导引套管(巴德三向瓣膜管不用撕直接退出就行)。再将导管置入预计刻度,注意移去导引套管时要固定好PICC导管。

17移去导引钢丝: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移去导丝。注意移去导丝时动作要轻柔、缓慢。若导管呈串珠状皱折改变表明有阻力,应停止抽取导丝,并使导管恢复原状,然后连同导管一起退出少许,再试着抽出导丝,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导丝较容易的抽出,一旦导丝撤离再将导管推进到预计的位置。(巴德管需修剪长度,一般体外留5到7cm为宜,然后装好导管配套的兰色连接器,并将白色固定翼固定在穿刺点处的导管上。)

18抽吸与封管: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认通畅后连接肝素帽,再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注意10ml以下的注射器可能造成高压而使导管破裂,建议使用10ml及以上的注射器。

19清理穿刺点:撤去孔巾充分暴露肘部,用消毒棉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必要时涂以皮肤保护剂(注意不能触及穿刺点)。

20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形弯曲,BD管在圆盘上贴一胶布(巴德管在连接器上),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覆盖一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贴膜下缘与圆盘下缘平齐(巴德管与兰色接头平齐)。第二条胶布在透明敷贴的远侧交叉固定导管,第三条胶布再固定圆盘,写上日期时间操作者,再依次固定外露的延长管使病人舒适。注意禁止在导管上贴胶布,容易危及导管强度和导管的完整。 21整理用物:整理床单位,使病人舒适。将垃圾分类放置。

4 22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上段为宜,解剖位置在第四到第六胸椎水平。注意在没有经过X线验证导管尖端位置前,不得轻易使用此导管。

23穿刺后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臂围,诊断,住院号,置入导管的名称,型号,编号,置入的长度,所穿刺的静脉名称,继往有无穿刺置管史及次数和部位,本次几次穿刺后成功,术中渗血约几ml,术后有无止血措施及其效果,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X线片示导管末端位置,穿刺者姓名,穿刺日期,时间等。

24穿刺后宣教:穿刺后24小时内伤口停止渗血前,减少穿刺上肢的活动,可适当做握拳松指动作,穿刺侧上肢的日常生活如:吃饭,洗漱,更衣等不受影响。置管后置管侧上肢避免提重或做剧烈的运动。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通知护士:手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伤口渗血渗液较多或有红肿,化脓;敷料污染潮湿或脱落;导管渗水,脱出或打折。告诉患者置管后如无输液每周得上医院冲管换药一到两次 ,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随时更换。如有胸闷、气促、心慌请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作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松,确保穿刺时静脉处于最佳状态

3穿刺进针角度约为15到30度,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导引套

5 管

4避免穿刺过深而伤及神经 5避免穿刺入动脉,尤其是幼儿

6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7退出针芯前,务必先松止血带,在套管上方加压后再撤出针芯 8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注意加压止血 9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严密观察

注意:在任何时候注射部位下方出现水肿,而这种水肿不是由于衣服或固定胶带过紧产生的止血带效应,则应考虑是导管相对静脉较大导致静脉回流受影响造成,应是拔管的指征。

穿刺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

送管困难:

症状: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皱起或蛇样弯曲

原因:选择的血管小;血管的静脉瓣多;静脉疤痕;静脉硬化;静脉分叉;送管速度过快;病人过度紧张至静脉痉挛;病人体位不当;当选择头静脉穿刺导管进入上腔静脉时易出现导管易位或送管困难等

处理:送管速度不宜过快,可暂停片刻使患者尽量放松;调整位置;嘱病人做握拳送拳动作;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血管穿刺;尽量不要在头静脉进行穿刺;在腋窝处扎止血带后送管;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热敷 导管易位:

症状:阻力感,病人不适,导管可有弯曲打折,无法抽到回血

6 原因 :异常静脉解剖;继往有手术史或外伤史;病人体位不当;测量误差;在头静脉穿刺

预防:摆好病人的体位再进行穿刺;阻断颈内静脉的方法(当送管达肩部时,病人头偏向穿刺侧,下颌靠肩);准确测量;准确修剪;抽回血

处理: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如导管易位入颈静脉,可用5到10毫升生理盐水快速冲管;改变体位;给予时间通过重力自然下降;照片确认;重新定位

渗血,水肿:

症状:穿刺点渗血,剧痛,红肿,麻木,皮肤冷有斑纹

原因:导入针型号过大,留置导管过细;穿刺不当或创伤性穿刺;选择血管不当;有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活动过度 预防:了解用药史及实验室结果;熟练穿刺技术

处理:加压止血;避免过度活动;停服抗凝剂,必要时予止血剂 误伤动脉:

症状:血液颜色鲜艳,回血呈冲击状,推入有阻力感等 原因:辨认动脉失误;穿刺过深误入动脉 预防:识别动脉,穿刺不宜过深 处理:立即拔除,加压包扎止血 导丝拔除困难:

原因:强行送管,导管扭曲所致;在生理角度处;未预冲导管

处理:保持好穿刺时的体位;不得强行送管,如遇阻力,暂停数分钟后再轻轻拔出导丝,穿刺前用盐水冲管 心律失常:

原因: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丛;病人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

7 准

处理:准确测量静脉长度,避免导管插入过长;导管退出少许 刺激神经:

原因:由于穿刺过深而刺激血管周围神经或穿过静脉瓣刺激瓣膜神经处理: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

第四篇:PICC维护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PICC维护的操作流程

1、个人准备: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盘、手消液、正压接头、10ml注射器2个、A导管换药包、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皮尺、治疗巾。

3、评估穿刺点是否渗血、渗液,置管血管有无压痛、局部肿胀。

4、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解释取得配合

5、安置体位,铺治疗巾,测量臂围

6、手消毒

7、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用酒精棉签清洁胶粘

8、手消毒

9、生理盐水预充接头

10、卸下旧接头,酒精棉片包裹消毒导管接头(用力多方位螺旋式擦拭15秒)并消毒导管接头下方皮肤。

11、连接新接头,连接注射器抽回血

12、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13、正压封管

14、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15、手消毒

16、酒精脱脂消毒(距离穿刺点0.5cm处)、碘伏消毒(消毒面积大于10cm)

17、手消毒,戴无菌手套

18、调整导管位置,导管塑形,贴胶布固定外导管

19、贴敷料(完全待干),蝶形胶布固定。

20、标注操作者及日期,臂围,外漏长度贴于敷贴上缘。

21、整理用物脱去无菌手套

22、交代注意事项,洗手记录。

第五篇:PICC和深静脉置管维护流程

目的:1.预防感染、妥善固定 2.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异常 流程:

1.备齐用物,戴口罩和干净手套; 2.松解固定胶带;

3.用一只手稳定住导管的圆盘,另一只手将敷料向穿刺点上方(由下至上)撕下,以防导管脱出;

4.变换导管圆盘位置,观察以确认导管没有发生移位,不要向体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如果导管发生移位则导管的尖端不在位于指定的地点。敷料更换后医生必须再次确认导管位置; 5.打开无菌包,戴无菌手套,建立无菌区;

6.分别用三个酒精棉球清理穿刺部位,从穿刺点向外做旋转动作,直径应不小于6—8cm,使穿刺点完全干燥;

7.用碘伏消毒三遍,先消毒穿刺点和缝针处再消毒周围,面积10×10cm,自然晾干后贴敷料;

8.导管定位后,使用固定胶带贴在圆盘上(而不是固定在细小的导管上)以便导管位置稳定。如选择使用皮肤保护剂,应使其干燥;

9.将无菌透明贴膜贴于穿刺点,贴膜应覆盖穿刺点,穿刺点外的导管和圆盘,其下缘与圆盘下缘平齐;

10.交叉固定导管尾端,胶带贴于透明贴膜; 11.在导管尾端多固定一条胶带使病人感到舒适。

上一篇:5月20日世界计量日下一篇:122全国交通安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