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2024-05-04

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共8篇)

篇1: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商品学》教学大纲

学 时:3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商品学》是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学为主,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结合起来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讲授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了解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商品分类、质量标准、质量检验等业务常识;掌握流通领域中控制商品质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商品学知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商品整体概念的构成 第二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整体商品的概念、商品使用价值的定义、二重性以及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质量、商品品种的关系、商品学研究的内容、方法。理解商品学的研究意义和作用、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商品学的研究任务。【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商品的概念和商品的二重性,商品学的研究内容。难点是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及原则 第二节 商品分类标志 第三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 第四节 商品编码与条码 第五节 商品分类体系 【教学要求】

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标志;掌握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商品目录和商品分类体系。【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常见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分类及分类体系的相关概念。难点是商品分类体系的运用、条形码的运用。

第三章 商品质量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质量的概念及要求 第二节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第三节 商品质量管理的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商品质量的构成;掌握商品质量的概念、基本要求及质量管理内容;认识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并能联系实际分析。【重点和难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及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第四章 商品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标准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分级 第二节 商品标准的内容、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 商品标准化管理 【教学要求】

掌握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的作用。理解商品标准的种类和内容。【重点和难点】

商品标准的概念,商品标准对企业的作用,标准化的作用。

第五章 商品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检验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商品检验的内容 第三节 商品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 商品品级 【教学要求】

了解商品检验工作的意义;熟悉商品检验的内容;掌握商品检验中的抽样方法和检验方法;了解商品品级的分级方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商品检验的内容、方法。难点是抽样方法的选择、检验方法的运用。

第六章 商品质量监督与质量认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质量监督 第二节 商品质量认证 【教学要求】

掌握商品质量认证的意义、实施过程和应用。理解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了

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检验、认证等常见的商品质量法规。【重点和难点】

商品认证体系及相应认证标志。

第七章 商品包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包装概述 第二节 商品运输包装标志 第三节 销售包装标志 【教学要求】

理解包装的含义、明确包装的作用;了解商品包装的基本要求和分类;掌握商品包装的技法、包装标志的概念和识别、商标的分类和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商品包装的作用、种类、主要的包装材料。难点是包装方法与包装设计。

第八章 商品储运、运输与养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存储 第二节 商品运输 第三节 商品养护 【教学要求】

了解储运中商品质量的变化形式并分析其原因;熟悉各大类商品的养护技术;掌握商品的储运管理。【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商品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难点是常用的商品养护方法的运用。

第九章 食品商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品商品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食品商品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乳及乳制品商品的概念和分类 第四节 乳及乳制品商品的主要成分 第五节 乳及乳制品商品的质量要求 第六节 酒商品的形成与分类 第七节 酒商品的主要成分 第八节 酒商品的质量要求 第九节 茶的分类与加工 第十节 茶的主要成分 第十一节 茶商品的质量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食品的概念和分类;熟悉食品商品主要品种的原料、分类及性质;掌握食品商品主要营养成分的特性和生理功能,掌握主要食品商品品种的质量要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几大类商品的分类与质量要求;难点是对它们的检验方法与养护技术的运用。

第十章 食品商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纺织品商品的形成 第四节 纺织品商品的主要品种 第五节 纺织品商品的质量要求 第六节 服装商品的概念与分类 第七节 服装商品的质量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纺织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了解纺织品形成的生产过程;熟悉纺织品和服装商品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纺织品和服装商品的质量要求。【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纺织纤维商品的分类与质量要求;难点是对它们的检验方法与养护技术的运用。

第十一章 日用工业品商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商品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商品的成分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商品的质量要求 第四节 塑料的概念与分类

第五节 塑料制品的形成及主要品种 第六节 塑料制品的质量要求

第七节 肥皂的主要成分和质量要求

第八节 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和质量要求 第九节 化妆品的概念与分类 第十节 化妆品的主要成分

第十一节 化妆品的品种及质量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日用工业品商品的含义、特点和分类;实习主要的日用工业品商品的组成成分与性能;掌握主要的日用工业品商品的质量要求。【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日用工业品商品的分类与质量要求;难点是对它们的检验方法与养护技术的运用。

第十二章 家用电器商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用电器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家用电器的质量要求 第三节 电视机的概念和分类

第四节 电视机商品的质量要求与选购常识 第五节 空调商品的概念和分类 第六节 空调商品的质量要求 第七节 空调的选购与维护

第八节 小家电商品的概念和分类 第九节 小家电商品的质量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家用电器的概念和分类;熟悉家用电器的原理和用途;掌握家用电器的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家用电器商品的分类与质量要求;难点是对它们的检验方法与养护技术的运用。

编写者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核: 年 月 日

教务处批准: 年 月 日

篇2: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商品学曾经作为独立的学科,最早在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招生。如中国人民大学1951年商品学专业开始培养研究生,1964年开始培养商品学专业(商品实验教学)大专生,1978年开始培养商品学专业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该校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商品学人才。但是,从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商品学被列入三级学科到现在商品学从国内招生专业目录里消失以来,商品学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商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由于国内商品学专业不再招生,导致年轻老师都不是商品学专业“科班”出身。由此出现了教师从一些类似商品学专业转行过来,甚至是由一些没有其他教学任务的老师改行来应付商品学课程教学。而原来商品学“科班”出身的老师即便在职,也都已经步入即将退休的年龄,由此造成了师资青黄不接的事实。如此严重的师资匮乏,是造成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的最大困难。

1.2教材更新速度慢,很难满足专业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商品学知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商品质量养护方面。然而,目前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较为适合的教材并不多,而且更新速度非常慢。教材知识滞后于教学,且缺乏商品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知识点及其重、难点的把握不是很准确。针对高职学生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太脱离教材教学,否则学生在书本上找不到相应的知识或知识点时,就会失去学习的方向,甚至会认为老师超出教学标准教学,因此,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工程,教材选择也要慎重。

1.3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教学标准难以统一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当前高职学生的高中基础不一,学生对高中以往的知识掌握程度相差较大。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就不是很感兴趣,才选择管理大类的物流管理专业。事实上,商品学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纺织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众多学科。原本属于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商品学,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对上述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差较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标准,更难做到统一。

1.4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师资源不足、师资水平有限的前提下,加之教材编写工作更新不到位,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方式方法等诸多问题,导致实际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商品学是一门理论知识点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口头举例解释某一知识点,也是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描述,教学方式过于抽象,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消化。各学校商品学实践教学的资源缺乏,靠单纯的理论教学和课堂讲课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就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

1.5考核方式欠缺灵活,难以激励学生学习

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直接导致对学生的考核还停留在试卷上,或是让学生写一篇课程小论文。不管是哪种考核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期末检验性测试。没有采用过程考核和激励式考核,使得有些学生放松了平时的学习。有的学生到了期末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有的学生就直接从网络上复制、拼接文字完成任务。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或通过检验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的真实情况,现实的考核方式很难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篇3: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商品学作为一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都有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之所以开设商品学这门课程,是因为商品学中研究的商品与物流管理中的 “物”的内涵基本是一致的,范围也大致相同,通过商品学中对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从而可以对物流过程中的 “物”有更深的了解,在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中,针对具体的货物知识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商品学研究的结果是可以用于服务物流管理的,因此,商品学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开设十分必要。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商品学课程,更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 《商品学》,即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研究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商品学的教学目标、研究对象与教学内容,还是与物流管理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力求把这门课程变得更有物流特色,能更好地服务于物流管理。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1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不完全一致

商品学研究的商品主要是指供他人使用,通过交换得到的劳动产品,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以及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而物流管理中的 “物”,不但包含了流通领域中的商品,还包括非流通领域的物品,如自有物品等。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货物以及货物在整个物流环节和物流活动中各个方面因素的变化规律。

3. 2 教学目标与物流管理专业要求不符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商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仅仅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 商品质量、分类、检验、养护、商标等基本理论知识; 常用商品的基本知识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而物流管理专业需要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上述目标以外,更强调基础知识对后续核心课程( 如仓储) 的服务性,还需要以具体的职业目标岗位( 如仓管员、质检员) 要求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3. 3 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没有围绕物流管理展开

目前商品学的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很多内容注重营销领域而非物流领域,在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商品包装等章节中,介绍的多是和营销相关知识而非物流领域的,而物流管理专业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除了需要以 “物”为中心,研究物流活动中物品的本身性质以外,还需要重点研究这些物品在物流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流通过程中的货物验收、包装要求,分类要求,养护环境标准和要求,货品的各种失效形式以及温湿度控制、防潮、防锈、防霉、防老化等养护技术的掌握,要突出在流通过程中对货物的保护。

3. 4 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实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商品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对教材依赖性强,课堂知识点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记忆式教学模式下,互动少,实践少,而作为高职院校最为看重的实训环节,商品学的实训内容针对性也与物流领域有一定的差别,如商品检验主要针对的是营销领域、商品包装主要针对的是销售领域,等等。

3. 5 商品学教材与物流管理要求契合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商品学教材都是传统的商品学教材,而具有物流特色的商品学精品教材目前较少,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在上商品学这门课程的时候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不明确,与物流管理契合度较低。

4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对策

4. 1 明确研究对象和教学目标

商品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的时间往往早于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时候学生对物流专业的认识往往还处于感性阶段。因此,商品学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将商品学的教学目标与物流管理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加以明确,是为了围绕物流活动中的“物”,而展开的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让学生能通过这门课程,除了掌握相关的货物知识与技能,还能加深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理性认识,从而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从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4. 2 重构教学内容,建立符合物流管理的商品学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从课程服务于专业体系这个大原则出发,从传统的商品学、货物学、商品养护技术、各类商品的基础知识等知识体系中,各自抽出符合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第二,还可以从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于今后自己的学生有可能从事的物流专业服务领域,找出更有针对性的商品种类,以之为基础,展开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具体来说,可以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物流货物的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包括对物流货物的验收、货物的包装,货物的分类; 第二部分,物流过程中货物质量的保持,即养护技术,在这个部分里,把物流领域中最常见的几大类货物与它们的养护知识结合起来,划分为若干个章节,对各种常见货物介绍之后,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养护措施。

4.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实训操作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理论教学以PPT为主,配合板书、视频、图片、网页等多媒体教学模式。配合学校现有实训设施设备,开展实训课程,以及进行企业现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力求丰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互动,开展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上课内容,辅之以视频、图片、动画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加实训操作的内容,将理论点转化为技能点,例如各种常见货物的养护,在讲解时,将货物本身性质、货物储存条件、货物在储运过程中主要的失效形式等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技能点: 货物养护方案的制订,变成一个实训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一个实训项目,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上述相关知识点。

4. 4 鼓励自编教材

加强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编制属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商品学教材。教材要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出发,以商品学的研究结果服务于物流管理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挑选内容,案例和课后习题要符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周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对策[J].今日科苑,2009(23).

[2]付丽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

篇4: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 商品学 教学改革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包括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院校开高物流专业的时间不长、物流实习设施设备比较匮乏,绝大多数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或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实践教学阶段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和提升物流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二、《商品学》的课程定位

《商品学》是工商管理类、国际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综合性比较强、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因为商品是物流的主要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识别物流商品、评价检验物流商品质量、物流商品的储存与养护技能,强化学生的物流商品仓储和运输操作技能。学好《商品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也有助于学生考取采购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商品学》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缺乏科学性

《商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涉及商品学基础理论知识、商品分类与编码知识、商品质量与标准知识、商品检验与评价知识,商品储存与养护知识,商品包装知识,具体常见商品属性、使用、保管养护、物流管理等知识。但是在现有学校设置的商品学教学目标中,有的侧重于商品理论知识的讲授,有的侧重于行业物流的管理差异,关键在于没有弄清《商品学》这门的课程的专业使命,从而弱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

关注《商品学》课程并对其进行开发与建设,时间非常短暂,就目前来说与课程相关的软硬件搭配、组合,都与现代企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院校的《商品学》授课计划中没有安排实验,或者安排的实验课时过少。即使有实验课程或者课程设计课程,要么采取案例讨论,要么在实验室进行,要么采取学生到企业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一是因为物流管理所涉及商品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学校不可能对这样一门基础课程投入大量的实训资源,二是因为《商品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由来已久,但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专业所需培养的实践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沿用了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在《商品学》的课程教学中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同时也缺乏系统且成熟的商品管理案例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所以,在《商品学》的讲授中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成熟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

(三)师资匮乏,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商品涉及钢铁、纺织、化工、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生鲜农产品、烟草、白酒、医药等众多领域,具有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有的商品学任课教师往往不具备宽广而深厚的知识储备,而且因为缺少进修、培训以及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对具体商品的认知、实际操作与实施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师理论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实践知识的匮乏。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有限。

(四)考核方式不科学,不能全面考核学生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仍然遵循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固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此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更不能激发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动力。所以,应该在考核方式上逐步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课堂参与、课堂表现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

四、《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着力于培养物流专业知识扎实全面、技能过硬、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物流企业一线的全面发展的商务型和基层管理能力强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采购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运输调度、仓储管理等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的人才。

《商品学》作业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确立培养学生三大能力的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物流商品和大宗物流商品及特殊商品的品类、性能、商品识别、储运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其正确的装卸、储存及运输方面的相关技能,并能够根据商品的基本性能进行物流管理。

B.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涉及商品科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商品采购、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C. 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以及操作实验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加强《商品学》的实践教学力度

《商品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必须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商品,让学生对这些商品进行介绍。关于一个具体商品,从商品属性认知、主要产地、销地、主要运输方式、包装方法、储存养护的要点、装卸搬运所要用的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展开。具体方法可以有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索、参观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真正让一类商品能够为学生门所熟知,为以后走向具体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组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应遵循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千方百计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各个行业选聘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进行相关讲座,或者参与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发等。

(四)推行“驾证式”考试制度

《商品学》课程的考核需要推行“驾证式”考核,一方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既要有對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有对技能能力的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但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的分值并注意成绩形成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技能考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每上一部分理论知识内容后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核,也可以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在内容上,应尽可能地选择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比如让学生撰写某商品的物流管理方案,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认知商品的物流管理的方面,体现了物流管理能力与商品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结束语

总之,《商品学》的课程改革要把握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的教学目标,把握好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服务的课程目标与地位。课程改革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使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增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川,田红英.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88-90.

[2]张红丽.《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技术,2012,(8):423-424.

[3]付丽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

作者简介:

篇5: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是专业的基础,就犹如生物体与组织(器官)的关系,知识点可以类比细胞。生物体的每一组织(器官)都有其重要的功能,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综合起来,且按照一定的关系作用才能将生物体的特性准确的表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也在于此。首先,要通过对市场、用人单位深入调研。调研市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以及对人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各方面的需求期望和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然后,根据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结果,组织专业老师、行业师傅、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经过充分研讨,包括开设哪些课程,各课程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各课程主要知识点及要达到的目标等。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开发撰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导专业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使用、考核方式和考核途径等。最后才是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资源,理实结合、理实一体展开教学。

篇6: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关键词: 商品学;物流管理;就业导向;技能型教学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商品学课程的特殊性(一)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商品学教学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科及研究生开设的商品学课程,基本理论相对稳定,体系比较完整。高职教育与之相比,教育对象和教育层次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商品学的课程设置绝不能照搬、照抄普高教育的体系,而是必须确定符合高职教育目标、表现高职培养特色的教学目标。

普高商品学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和其基本理论扎实、能够进行相关研究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物流管理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物流功能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业务部门中的基层操作、基层管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的基层作业和管理等岗位。因此,商品学的教学目标应围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集中考虑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突出职业化、技能化特点,在基本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重点“增强实操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切实起到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使学生掌握的商品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并适当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是指适应专业设置、技能要求不同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性和适应性。首先表现在与专业商品学(如中药商品学、汽车商品学、纺织商品学、食品商品学)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专业商品学围绕本专业的核心商品展开,基本不会涉及其他品类的商品;教学内容全面丰富,不仅详述核心商品的自然属性、分类、检验、包装和养护,而且更加关注新商品技术开发、商品美、商品与人、环境的协调等。商品学在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注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基本理论以商品分类和商品标准为主,将典型大类商品(不局限于一种商品)的性质贯穿到实操技能,如包装技法、检验方法、储运流程、养护措施中。

其次表现在与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的商品学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在这些专业中,商品学发挥的都是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服务作用。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因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商品学,其教学内容必须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市场营销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完成商品销售或围绕连锁企业的商品进行具体管理,商品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知识及与专业操作技能的结合,例如商品品牌、质量鉴定、包装装潢与消费者的心理、审美需求等。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成功实现物流的基本功能,商品学教学内容应侧重运用编码、包装、储运、检验、养护等技能点充实和丰富物流具体功能,使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而商品分类、商品标准等基础理论知识则简要讲述,“够用”即可。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根据上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特殊性的分析,商品学应该达到直接为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服务,并最终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教学效果,因此,商品学教学改革就是在必要的知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改革其无所不包、缺乏特色、定位模糊等问题,达到使学生提高物流职业意识,增强专业操作技能的目标。商品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时间一般早于专业核心课。此时,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商品学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先入为主,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增强职业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和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分拆为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点,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练,在学习专业核心课之前就具备本专业的一般操作技能。(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思路是突破传统的“教材导向”的书本型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就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就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要求对商品学课程进行技能定位,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将商品学的静态知识点分拆为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的动态技能点,融汇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重构与教学改革实施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关于商品学的教学重点和实操内容,笔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并对在某食品配送中心实习的二十几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商品学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工作中对条形码、储运中的养护措施、质量认证标志、运输包装标志的运用较多,表现出接触更多大类商品,深入认识其特质的要求。通过对有关负责人的访谈,进一步明确了物流工作岗位对商品学知识和技能的迫切需求。

商品学教学内容重构正是基于对物流企业和实习学生的调研结果,按照上述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打破传统的章节体系结构,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考核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专业技能紧密链接的部分。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包括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商品标准等。教师从学生熟知的食品、化妆品、药品的质量危机开始,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质量不仅是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存之本,而且是物流企业的利益所在。商品分类的教学,教师首先展示自制的商场商品分类表,让同学们发言指出不合理之处,然后引出商品分类的原则、标志和方法,最终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商品分类表,课后要求学生调查某一商场的商品分类情况,列出商品分类表,并分析说明其特点和优劣。商品标准的学习,可以由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标准作用的认识,以推出物流作业及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针对实践性较强、以物流操作技能为主的商品包装、商品检验、商品养护等内容,可按照下面的系统方案来组织教学。(一)假设场景和环境

物流作业中涉及到商品学的重要知识点有检验方法和程序、运输包装标志和商品养护技术等,这些内容也是商品运输和储存时应该关注的重点、难点。(二)知识点分解为技能点

将上述知识点打破章节界限,分解为假设场景下按照物流作业流程排列的技能点,设置相应的题目供学生自学、提供多渠道供学生收集资料、调查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根据假设的场景和环境,将商品学的静态知识点分解为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的动态技能点,融汇于业务操作中。

◆考虑某商品的性质,如何选择运输工具?某商品在运输中容易发生哪些形式的质量劣变,如何进行养护?运输包装在某商品的运输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运输过程中,可以采用哪些包装技法?某商品销售包装用的是什么包装技法?为什么此种商品适合采用这种包装技法? ◆某商品的运输包装上有哪些标志,属于识别标志还是指示标志,如何辨别和使用? ◆某商品在进入仓储中心之前,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检验?使用什么检验方法? ◆某商品如何进行抽样?检验前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处理?检验时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如何判断某商品的质量级别?如何识别本类商品中的假冒伪劣产品? ◆某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质量劣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养护? ◆某商品的销售包装上有哪些质量认证标志,各是什么含义?(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首先,教师示例讲解,学生分组自学。教师简单举例对各个技能点进行分析。学生8人组成1组,推选2名组长负责:自由选择商品品种(选1—2种,各组不能重合),负责协调和分配组员的学习任务,监督课下自学,组织资料的收集和讨论活动,要求必须根据所选商品进行技能展示。学生可以根据选择商品的类别归属,查阅教材中关于食品、纺织品、家用电器等商品学分论的内容,教师还介绍专业书刊和网站,如《食品保鲜技术》、《货物学》等书籍,《商品储运与养护》、《中国物流与采购》、《物流技术与应用》等期刊, http: //(中国商品学会), http: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物流网、中国食品工业网等网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对商品学和物流专业的兴趣。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教师点评解疑。每次课上完成一个主题,由每组该题目的负责人在班级作发言交流,同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组成员可以提问或点评。以学习态度、展示情况(电子文档、幻灯片、图片资料、实物比较等至少任选其一)、对技能点掌握的熟练程度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针对每一主题,教师对每组所选商品的展示情况进行总评,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当然,诸如基本概念、商品包装的功能、包装合理化、商品质变的原因等问题,需要解释清楚,结合技能点讲授重点、难点。最后,提交技能报告。所有技能题目都进行完毕后,每组根据组员的分析资料、同学的补充和教师的点评,结合所选商品写出一份基于假设背景的电子版综合报告,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独立思考、沟通协作等综合素质。(四)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技能型教学模式与书本型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明显提高,能够运用常见的技术方法,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具体而言,学生分组自学、自我管理、互相监督、头脑激荡,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收获的是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学生自选的商品品种贴近生活和专业,如酸奶、茶叶、山楂、香烟、留学生论文巧克力等,兴趣引领学生带着专业问题展开探索,多方搜集资料,甚至咨询生产经营企业,能够以比较生动的图片、实物、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虽然每个学生只掌握了一种商品的一个技能点,但是通过汇报讨论和全班共享后,每个学生便能触类旁通,收获多种商品的多种物流操作技能。

篇7: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A.新竣工量

B.房屋成交量

C.空置量

D.商品房吸纳量

E.房屋施工面积

标准答案: A, C, E

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供给指标。在市场调研中涉及到的房地产市场供给指标主要有新竣工量、灭失量、存量、空置量、空置率、可供租售量、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平均建设周期、竣工房屋价值等。

2、下列投标文件存在的问题中,导致投标文件无效的有()。

A.投标文件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密封

B.投标函未加盖投标人的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

C.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

D.投标文件正文字体不一致

E.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投标文件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

标准答案: A, B, C, E

解析:考察开标时,投标文件无效的情况。开标时,投标文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作为无效投标文件,不得进入评标:①投标文件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予以密封;②投标文件中的投标函未加盖投标人的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没有合法、有效的委托书(原件)及委托代理人印章;③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④投标人未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投标保函或投标保证金;⑤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投标文件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

3、运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对互斥方案进行比选时设一个零投资方案的做法,符合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A.有无对比

B.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C.收益与风险权衡

D.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无对比”原则是指“有项目”与“无项目”的对比分析。在互斥方案比选介绍的零投资方案就是“无项目”方案。

4、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说法,错误的有()。

A.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

B.凡在房屋征收评估前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均可增加补偿费用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中断供水、供电和限制道路通行等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

D.建设单位可作为房屋征收的实施单位实施搬迁

E.被征收人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标准答案: B, C, E

解析:考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内容。实施房屋征收应先补偿、后搬迁,A正确。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B描述错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C说法错误;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D说法正确;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由做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E说法错误。答案为BCE。

5、某商品房开发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楼面地价为1000元/平方米,预计总建造成本为16800万元(不含土地成本),销售税费为销售收入的11%,可销售面积为总建筑面积的95%。若采用成本定价法确定销售单价,成本利润率为25%,则商品房销售均价为()元/平方米。

A.5337

B.5440

C.5550

D.5618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成本导向定价法的计算。该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为16800/6=2800元/平方米,则该商品房的单位成本=建造成本+地价=2800+1000=3800元/平方米。商品房单位价格=[商品房单位成本*(1+)成本加成率]/(1-销售税费率)=3800*1.25/0.89=5337元/平方米。

6、因风吹、日晒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建筑物价值损失,属于建筑物的()。

A.物质折旧

B.功能折旧

C.外部性折旧

D.经济折旧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物质折旧的概念。物质折旧也成为有形折旧,是指建筑物在实体上的老化、磨损、损坏所造成的建筑物价值的损失。

7、关于业主委员会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业主委员会负责召集业主大会会议

B.业主委员会负责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C.业主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规约

D.业主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业主委员会的职责。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包括:(1)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决议;(2)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3)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4)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5)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6)督促业主交纳物业服务费;(7)组织和监督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8)调解业主之间因物业使用、维护和管理产生的纠纷;(9)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8、下列房地产需求调查问卷的问题中,属于背景性问题的有()。

A.受访者的年龄

B.受访者是否打算买房

C.受访者买房的主要原因

D.受访者的收入水平

E.受访者的房型偏好

标准答案: A, D

解析:考察调研问卷的设计。房地产调研问卷的受访者项目是有关被调查者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等。

9、以需求中心论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和()。

A.定位策略

B.分割策略

C.渠道策略

D.人本策略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的含义。根据需求中心论的营销观念,把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归纳为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称之为4Ps。

10、下列房地产中,不适用假设开发法估价的是()。

A.可改扩建的旧房

B.已为最高最佳利用的现房

C.房地产开发用地

D.已停工的商品房建设工程

标准答案: B

解析:考察价格开发法的适用范围。假设开发法适用于评估具有开发或再开发潜力的房地产价值,如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在建工程、可装饰装修该或可改变用途的旧的房地产。

11、房地产交易中导致房地产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的原因有()。

A.交易双方过去互不相识

B.交易双方对交易对象不够了解

C.交易双方斤斤计较

D.交易双方对市场行情不够熟悉

E.交易双方有利害关系

标准答案: B, D, E

解析:考察市场法的概述。在具体一宗房地产交易中,交易双方可能有利害关系,可能对交易对象不够了解或对市场行情不够熟悉等,导致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

12、下列房地产开发项目前期策划报告的内容中,属于产品定位内容的有()

A.总体规划建议

B.市场细分

C.建筑功能建议

D.配套与景观建议

E.户型设计

标准答案: A, C, D, E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产品定位的内容。房地产开发项目产品定位的内容包括:建筑功能;产品档次;总体规划;建筑风格;配套、景观;户型设计。

13、出售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不确定因素有()。

A.建安工程费

B.空置率

C.租金水平

D.开发周期

E.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

标准答案: A, B, C, D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不确定因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土地取得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等费用,租售价格,开发周期,融资成本,空置率,经营成本,投资收益率。

14、某商品房开发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楼面地价为1000元/平方米,预计总建造成本为16800万元(不含土地成本),销售税费为销售收入的11%,可销售面积为总建筑面积的95%。若采用成本定价法确定销售单价,成本利润率为25%,则商品房销售均价为()元/平方米。

A.5337

B.5440

C.5550

D.5618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成本导向定价法的计算。该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为16800/6=2800元/平方米,则该商品房的单位成本=建造成本+地价=2800+1000=3800元/平方米。商品房单位价格=[商品房单位成本*(1+)成本加成率]/(1-销售税费率)=3800*1.25/0.89=5337元/平方米。

15、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双方都具有相互给付的义务,这体现了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

A.委托合同

B.有名合同

C.要式合同

D.双务合同

标准答案: D

解析:考察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物业服务合同都双方具有相互给付的义务,故为双务合同。

16、下列人员中,具备业主身份的有()。

A.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

B.合法购得房屋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

C.房屋所有权人的父亲

D.房屋的承租人

E.房屋的借用人

标准答案: A, B

解析:考察业主身份的内容。具备业主身份的情况有三种:房屋登记薄和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基于房屋买卖等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合法占有建筑物专有部分,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取得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的人。

17、物业服务企业应将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事先向业主明示,这体现了物业服务的()原则。

A.合理

B.公平

C.公开

D.质价相符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物业服务费的收费原则。公开原则包括事项公开和事后公开。实现公开指收费标准要事先向业务明示。

18、下列建设用地使用权中,不得设定抵押的有()。

A.权属有争议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B.使用权不明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C.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D.已依法公告列入征收范围的房屋占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E.已设定抵押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标准答案: A, B

解析:考察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范围。属于下列范围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设定抵押:①权属有争议的土地;②用于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福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③已依法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其他建筑物及其建设用地使用权;④已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地产;⑤被依法查封、扣押、监管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的房地产;⑥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房地产。答案为AB,都是权属不明的情况。

19、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有()。

A.窗明、地净、水通、灯亮及采暖通风设备运转正常

B.有工程质量监督站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C.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D.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E.工程质量监督站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标准答案: A, C, D, E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完成开发项目全部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使用要求。交工工程达到窗明、地净、水通、灯亮及采暖通风设备正常运转,建筑物周围2m以内的场地清理完毕。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③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④有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⑤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站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20、房地产估价的市场法中,可比实例在自身状况下的价格乘以()等于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状况下的价格。

A.房地产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B.房地产市场状况调整系数

C.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D.房地产价格变动率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房地产状况调整的含义。房地产状况调整是把可比实例在自身条件下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对象状况下的价格。采用百分率法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的一般公式为:可比实例在自身状况下的价格*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可比实例在估价对象状况下的价格。

21、房地产广告预算中,比重最大的费用一般是()。

A.广告调查费用

B.广告制作费用

C.广告媒体费用

D.广告策划费用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房地产广告的预算。广告媒体费用是广告费用的主要部分,也是影响广告决定做否的关键因素,约占广告费用总额的80%。

22、出售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不确定因素有()。

A.建安工程费

B.空置率

C.租金水平

D.开发周期

E.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

标准答案: A, B, C, D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不确定因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土地取得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等费用,租售价格,开发周期,融资成本,空置率,经营成本,投资收益率。

23、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取得成本包括()。

A.建安工程费

B.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C.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用

D.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

E.土地使用权取得税费

标准答案: B, C, E

解析:考察土地取得成本的内容。土地取得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用,土地使用权取得税费。

24、下列人员中,具备业主身份的有()。

A.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

B.合法购得房屋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

C.房屋所有权人的父亲

D.房屋的承租人

E.房屋的借用人

标准答案: A, B

解析:考察业主身份的内容。具备业主身份的情况有三种:房屋登记薄和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基于房屋买卖等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合法占有建筑物专有部分,但尚未依法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取得建筑物专有部分所有权的人。

25、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双方都具有相互给付的义务,这体现了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

A.委托合同

B.有名合同

C.要式合同

D.双务合同

标准答案: D

解析:考察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物业服务合同都双方具有相互给付的义务,故为双务合同。

26、下列房地产活动中,属于房地产金融活动的是()。

A.土地收购储备

B.不动产征收

C.保障性住房建设

D.住房抵押贷款

标准答案: B

解析:考察房地产金融的概念。商品房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土地储备和一级土地开发,以及购买住房或其他房地产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对金融有很强的的依赖性,房地产金融是指与房地产有关的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等各种信用活动的总称。

27、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代理销售其开发的商品房,并允许甲房地产经纪机构吸收其他房地产经纪机构参与其代理的商品房销售。这种情况下代理佣金的结算方式是()。

A.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与各房地产经纪机构结算

B.房地产开发企业只与甲房地产经纪机构结算

C.由参与代理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出具委托书,甲房地产经纪机构代表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结算

D.代理成交额较大的房地产经纪机构直接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结算,其余与甲房地产经纪机构结算

标准答案: B

解析:考察商品房销售代理的基本形式。该房地产公司的授权行为属于独家代理权,此时开发企业均要向代理商支付佣金。

28、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房地产抵押贷款,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是()

A.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

B.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

C.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

D.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

标准答案: B

解析:考察房地产金融的职能。间接融资是资金有金融机构将资金从供给方传导需求方的方式,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属于间接贷款。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获得资金的方式。

29、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的双方都具有相互给付的义务,这体现了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

A.委托合同

B.有名合同

C.要式合同

D.双务合同

标准答案: D

解析:考察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物业服务合同都双方具有相互给付的义务,故为双务合同。

30、对互斥型房地产投资方案进行直接比选时,比较方案之间必须具备的可比性条件有()。

A.各方案均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

B.各方案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

C.各方案费用和效益的计算口径一致

D.各方案有相同的计算期

E.各方案现金流量有相同的时间单位

标准答案: C, D, E

解析:考察比较方案之间必须具备的可比性条件。比较方案之间必须具备的可比性条件包括:在对互斥方案进行比选时,必须的条件:被比较方案的费用及效益计算口径一致;被比较方案具有相同的计算期;被比较方案现金流量具有相同的时间单位。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必须经过一定转化后方能进行比较。

31、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取得成本包括()。

A.建安工程费

B.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C.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用

D.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

E.土地使用权取得税费

标准答案: B, C, E

解析:考察土地取得成本的内容。土地取得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用,土地使用权取得税费。

32、关于业主委员会职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业主委员会负责召集业主大会会议

B.业主委员会负责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C.业主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规约

D.业主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标准答案: C

解析:考察业主委员会的职责。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包括:(1)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决议;(2)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3)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4)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5)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6)督促业主交纳物业服务费;(7)组织和监督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8)调解业主之间因物业使用、维护和管理产生的纠纷;(9)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33、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设计,一般分为()阶段。

A.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B.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C.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D.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标准答案: A

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设计的流程。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4、以需求中心论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和()。

A.定位策略

B.分割策略

C.渠道策略

D.人本策略

标准答案: C

篇8: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大纲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商品学》课程学习的标的物不完全符合物流的“物”

商品学的学习标的物是商品,主要是指流通领域中的商品。

物流管理专业所学习的标的物不仅包括处在流通领域中的商品,还有货物以及还包括处在非流通领域中的“物”,如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及各种物品等。

1.2 《商品学》课程研究对象不符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要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商品、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固有质量、市场附加质量、形象质量)及其构成要素(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要求等)的计量、检测、控制与管理活动[1],对商品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商品的共性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货品(包括商品、货物,以及原材料、零部件、中间品等各种物品)性质及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质量养护技术等管理活动。对货品的研究应该主要针对货品的个性从微观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

1.3 《商品学》课程学习内容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之要求

商品学的学习内容是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包装、商品检验、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质量认证、商品质量管理等。

物流管理专业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更多的是要求学习以“物”为中心的货品性质、货品物流环境和条件、货品质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货品质量养护技术,除了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等外,主要学习温湿度控制技术、防治霉虫害技术、防治锈蚀技术、防治老化技术,等等。

从商品学课程内容中,围绕商品质量的内容只有商品储运与养护。而商品检验的内容侧重于进出口领域的商检知识,没有涉及物流领域中的货品验收等内容;商品包装也仅侧重于流通领域的销售包装知识,没有涉及物流领域中的运输包装技术和知识;而商品质量认证、商品质量管理并不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范畴;等等。

1.4 《商品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不能突出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特色

商品学课程作为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商品的一般特性、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知识、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质量的关系、商品质量管理一般方法、商品质量检验方法、商品分类方法等,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围绕“物”,全面学习物流领域中货品(商品、货物、物品、半成品、原材料等)的货品特性,并以货品质量为中心,掌握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养护技术,以达到现代物流满足安全、准确、完整、无损的要求。因此,商品学的教学目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显得定位模糊,没有物流管理专业特色。

1.5 《商品学》课程不能达到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要求

《商品学》一直以来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是由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当其纳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物”在物流中作为操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客观属性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必须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但是从上述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可以看出,它不能达到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地位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

1.6 《商品学》课程教学设计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的职业性教育理念

商品学作为一门即古老又成熟的学科,一直以来禀赋着传统本科教育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即侧重学科的理论系统性、纵深性、联惯性、交叉性、一般性,比较侧重“WHAT”和“WHY”,集中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对学科的运用和实践只要求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即可,重在要求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因此,在课程体系中,侧重商品的一般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对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阐述,而缺少具体商品的针对性实证及运用。

而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比较侧重“WHAT TO DO”和“HOW TO DO”,集中于改造认识世界的范畴。 因此,在这种情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进行基于工学结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其中,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等等。

因此,传统的商品学课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高职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必须构建一种基于工学结合、体现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体系。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与研究现状之问题

虽然到目前为止,很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商品学》的教学改革和研究都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均囿于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并没有重大突破。

2.1 《商品学》及同类课程开设率低,课程改革进程缓慢

笔者取全国100所高职示范性院校、9所重点培育院校和广东省13所非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非随机样本,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得出以下结果:

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85所,占样本70%,说明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率较高,与物流产业兴起从而对物流人才需求提高密切相关。

能够获取课程设置信息的院校75家,设置有《商品学》或同类课程的院校24所,占32%(由于有7所院校的课程设置公开资料仅显示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考虑到该课程被归于专业基础课的可能性,这一比例可能会再高一些),这个比例与其它专业主干课程如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等高达100%的开设率相比,应该说是比较低的;与其它专业基础课如应用统计、市场营销等高达100%的开设率相比,也是比较低的。

在24所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为《商品学》的有10所,占41.7%;开设为《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的有8所,占33.3%;开设为《货物学》的有3所,占12.5%;开设为《货品养护》的有一所(即我校),占4.2%;其它占8.3%(如危险品货物收运、产品材料基础等)。此数据说明,与前些年普遍开设为《商品学》相比,开始有更多的院校对此课程进行改革,走向针对更强的对物流环境中的“物”及其质量养护的学习和研究。但同时也看到,《商品学》开设率占同类课程41.7%的比例,以及只有32%的院校开设同类课程的低比率,说明该课程改革进程较慢。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同行间交流沟通,初步分析该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率较低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不无关系:一是一直以来全国高校商品学专业和相关专业设置很少,造成专业人才不足;二是该课程的跨学科性决定了现有师资不足,而师资培养渠道非常少;三是物流管理专业是近十来年才产生和设立的新型专业,而商品学学科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四是对该类课程的认识有限,所以课程设置和改革之路还需要一定时间;等等。

2.2 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研究仅停留于课程内容上的有所侧重或简单再组合

在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上局限于相关内容有所侧重或简单组合,没有脱离《商品学》旧有的框架体系。

如,认为不同专业在商品学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和课时限制来突出重点,做到内容的详略得当。所以得出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的理论教学以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和商品标准为主,将典型分类商品(不局限于一种商品)的自然属性、分类、检验、包装和养护理论知识贯穿到实操技能,如包装技法、检验方法、储运流程、养护措施中;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完成商品销售,商品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知识与商品品牌、质量鉴定、包装装潢及消费者审美需求等专业操作技能的结合。

再如,认为重构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内容时,建议按照三个板块来安排 。第一板块是商品基础理论篇,包括商品成分、商品分类、商品质量、商品标准等内容;第二板块是商品物流操作篇,包括商品检验、商品养护、商品包装、商品保管、商品运输、商品配送、商品信息管理等内容;第三板块是重要商品类别篇,包含金属产品、非金属产品、机电产品等生产性产品;纺织品、食品、电器产品、日用品、化妆品、药品、书籍产品等生活性产品。在此基础上,提高商品物流操作和重要商品类别的内容,以此突出物流的专业特点。

虽然上述两种改革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出物流专业性要求,但换汤不换水,尤其是学科研究对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仍然模糊不清,教学内容宽泛。

2.3 教学实施主要围绕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缺少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资源建立等研究

在教学实施方面,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研究,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物展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等。其中有些方法的运用不太适宜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求,比如茶叶的感观实验法。物流管理专业在货物物流过程中和物流结束后的验收方面,着重于对运输包装货物的质量验收和检查,在裸品方面又着重于货物的质量维护和养护,对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等更多应该是物流第二方或检验方的范围;有些方法的运用研究不到位,如任务驱动法,没有体现基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职业化教育要求,等等。

教学实施除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外,还应该包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控制、学习评价体系设计包括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及考核过程的设计等。到目前为止,缺乏围绕以上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2.4 课程实践实训的实现途径研究不足

大部分院校都认识到了商品学缺乏实训环节,并指出其中原因是经费不足、场地不允许等。但实际上,如何进行商品学校内外实训是值得商榷的。相关研究提出的商品陈列、商品检验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也不符合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因此,在课程实训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 《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和主要观点

①课程学习对象应从传统的“商品”学习转化为“货品”学习,即学习处于物流环境中的物流操作对象——货物、物品、商品、中间品等;

②课程研究对象应实现根本的转变,从商品学中研究商品在自然寿命周期和经济寿命周期中的质量计量、检测、控制和管理转化为货品养护中研究货品在物流过程和物流环境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和质量维护和养护;

③货物学习内容应有质的突破和转变,从货物学中重点研究货物的分类、货物原料组成、货物检验、货物生产工艺等转化为货品养护中重点研究货物性质、货品质量变化规律、货品物流环境及变化、货品质量变化的物流因素及其它因素、货品养护技术和措施等;

④重新界定货物与质量养护之间的关系,应认识到货物仅仅是物流管理专业货品养护课程学习中的载体,而货品养护技术的掌握才是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和关键所在;

⑤应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构,即以货物为载体,以货物质量养护技术为主线,设计和重构货品养护课程的内容体系,搭建起完整、有序的课程架构;

⑥课程地位应进行重新定位,由课程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课程内容决定了该课程将由原来的专业基础课转变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和主干核心课程;

⑦应根据工学结合的理念、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性”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立足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从物流管理的职业特点出发,以“课程内容模块化,学习内容情境化,教学过程任务化,任务考核节点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做说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力求形成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源来实施教学的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⑧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通过任务的实施来带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为了学习货品养护技术,尽量在在每一种(类)养护技术都设计一个任务,每个任务都设置技能目标、知识点、任务情境、训练任务、任务要求、任务讨论分析、知识学习、任务实施方案、相关知识阅读等内容。通过教师的“导演”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首先应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再根据基于工学结合、加大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并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以及实训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体现高职高专基础理论的适度,着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课程建设和改革达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安莉,高懿.新编商品学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

[2]严玉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市场营销学专业商品学教学对比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90.

[3]蒋永明.重构中职物流专业商品课程内容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4):133-134.

[4]付丽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29-32.

上一篇:行善议论文下一篇:兴宇中学学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