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课

2024-04-16

大学新生教育课(通用9篇)

篇1:大学新生教育课

大学新生入党教育,还有培训都有些什么作用?

一、注重多方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

1、政治理论培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没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每一位积极分子来说,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性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学习理论不要空对空,要采取多种形式,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比如组织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党章考试、参观等。从而使积极分子受到党史、党性、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育,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

2、我们向入党积极分子提出,党员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在业务上起到表率作用。为此,我们要求积极分子首先要抓好文化课的学习,创建优良学风,打造优异成绩。在上课出勤、听课态度、课下自学等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抓工作态度和能力。大学生党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发挥骨干作用,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求积极分子尽量在所在班级中主动承担社会工作,或者由支部派给任务,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公德的培养。中国有句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可见,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养德”。如果我们不能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用于为人民服务,那么就根本达不到“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这就要求积极分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乐于助人。热心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为同学、为老师、为他人服务。

4、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以,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为此,我们组织积极分子参观了革命教育基地,看电影、录像,听报告、讲座等,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情怀。

二、注重多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

1、党校是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的主课堂

党校是学习、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阵地,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学校党委建立了“三级培养机制”——党委组织部、院系党委或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三级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启蒙教育、初级教育、提高教育的培训制度。同时党校中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欢迎广大同学参与,一些讲座让更多的同学来旁听,使党校在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联系人制度是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的有效方法

每学期初,学生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班级安排2名党员作为班级联系人,指定2名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为了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党员既要做好班级联系人的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积极分子联系人的工作。班级联系人工作:联系人要与所联系班级全体同学见面,进一步介绍党支部的基本情况、联系人职责以及《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的书写格式、写法;参加团支部推优及党校学员的推荐工作,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对象的推荐工作等。联系人要尽可能地了解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方法开展工作。

积极分子联系人工作:联系人要认真了解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扬优点,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经常向党小组、党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情况,提出加强培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党组织研究发展对象时,对所联系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提出意见。

3、积极分子活动小组为入党积极分子快速成长提供了舞台

学生党支部把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按照班级或专业分成活动小组,并设小组长。活动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在党支部指导下实行。活动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期末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评比,包括小组活动参加人数,活动效果,小组成员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情况等。

本文浏览者还查看了入党动机栏目文章

您还可以点击查阅其他更多党团申请书范文

篇2:大学新生教育课

一、组织机构

成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李光宙

副组长:李广平田小榕

组员:潘文干 孟钊兰 周朝晖 李向红 张鸿志 王怡雄

徐艳虹 尹焕三 贾晓阳 姜中杰 崔荣博 王 聪

宋 暖 任建红 郭 伟 刘福森 安 鑫 肖天林

邢 林 袁 磊 侯家琪 董 波 张 涛

二、工作原则

1、入学教育要秉承学校建设“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国际化优质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校训,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新生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2、入学教育围绕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及专业教育三个层面的内容组织开展工作。让新生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熟悉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及学校基本情况,熟悉专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对新生大学四年学习提出指导性意见。

3、学校教育包括让新生熟悉在校期间生活、学业方面的管理制度,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新生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

三、工作安排

1、全校各部门、所有教职员工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树立时刻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并且将这种观念和意识落实到迎接新生和家长及入校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2、在接待新生及家长时,体现“遇事即办”“不懂就问”的原则,面对新生及家长的咨询、求助,必须认真解答,任何人不得推诿。

3、入学教育形式包括军事体能训练、军事理论课、学校领导专题讲座、职能部门负责人管理制度解读、专业教育、入学摸底考试、军事理论课考试及入学教育考试,课程考核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档案。

4、新生入学教育由教务处牵头,校长办公室、学生处协助组织,最终形成新生入校阶段工作方案,向全校发布后执行。

5、新生开课后开展新生体质测试、心理普查工作,为新生后续在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其他事宜,详细安排见20xx级新生入学教育安排。

篇3:浅谈大学新生的教育

一、新生的特点

1. 现实与理想中的大学不相统一, 由此产生心理落差。

许多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和激烈的竞争, 步入大学殿堂, 他们怀着对大学的憧憬, 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完美, 自我期望值过高。然而, 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为什么大学校园没有想象得那么大呢?为什么大学教室没有想象得那么宽敞明亮呢?为什么图书馆的藏书没有想象得那么丰富呢?为什么课余生活没有想象得那么精彩呢?难以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 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因而部分新生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2. 对大学的生活环境难以适应。

新生中相当一部分在进入大学前, 都在为圆上大学梦而埋头苦读。生活上, 无需自己操心, 全由父母代劳。学习上, 有各科老师指导, 不懂就问, 老师围着学生转。正由于这样,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而且逐渐养成较强的依赖心理。如今, 他们独自一人生活在大学里, 失去了往日家庭的呵护, 生活开始变得杂乱无章。手里捧着父母临别前留给自己为数不少钱, 不知如何花, 也没有开支计划, 随意性大, 不到一个月, 就把数月的伙食花得精光, 经济出现“危机”。此外, 中学阶段, 为了高考金榜提名, 放弃了一次次参加学校文体活动的机会, 整天都待在教室里看书做习题。如今, 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自己感慨万千, 后悔自己在中学阶段没抽出时间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想到这, 他们中的一些人就郁郁寡欢, 出现了紧张、烦燥、痛苦等焦虑情绪和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地影响了大学学习生活。

3. 人际关系难以适应。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 当天南海北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集体时, 也带来了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由于初次相遇, 加上存在语言、风俗及生活习惯的差异, 相互交流、沟通有一定的困难。虽然彼此陌生,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 但是刚开始, 大家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而随着相处日子增多, 同学之间彼此了解, 对方显露优点的同时, 缺点和不足也暴露无遗。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也因为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封闭性”心理特征, 再加上长期受家长“不要轻信他人”的教育, 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逐渐谨慎起来, 人际关系由此变得紧张。为了能释放自己心中的情感, 不少大学新生会再回到中学阶段建立起来的交际圈之中, 他们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与中学的挚友取得联系, 从而渐渐地放弃了与大学同学的相互交流。

4. 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存在明显的差异, 突出表现在: (1) 中学阶段,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亲密无间。为了高考目标, 老师几乎天天深入班级, 了解研究学生,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老师随问随答, 讲解时总是不厌其烦,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进入大学后, 他们对大学老师上课就到, 下课就走, 平时连影子都不见, 有问题也不知怎样找老师的现象很不适应。他们希望大学老师能够像中学老师那样指导他们。由于缺乏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 一些大学新生学习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出现了得过且过, 上课迟到、早退, 甚至随意旷课的现象。 (2) 大学的学习是开放性、主动性的。大学开放性的图书馆, 开放性的教师资源, 开放性的学术讲座, 都为大学新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对于大学新生来说, 他们中学阶段的学习是在老师、家长与高考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进行的。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 再加上中学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 致使他们渐渐养成了学习盲从性。进入大学后, 他们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的学习方式的差别没有足够的认识。偏面地认为, 大学的学习很轻松, 上课真舒服, 老师不检查作业, 完全放弃了中学时代那种勤奋、刻苦的拼搏精神。

5. 理想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

据调查, 中学时代, 对80%—90%的学生来说, “报答父母厚望”、“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谋求地位、职业、自尊心”是他们升入大学的理想。当这个理想实现了之后, 许多一年级的大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 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倍感茫然。在中学时期, 为了通过高考能跨入大学校门而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可以说, 考大学是他们在该阶段奋斗的目标和生活的支撑点。而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缺乏或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目标的认识和培养, 一旦进入大学, 大多数学生被动地被卷进了某个职业圈子, 由于对该职业缺乏兴趣, 一些学生钟情于休整休息的快乐时光, 理想和目标的暂时失去, 减弱了学习的进取心和动力, 感到茫然。有些人形象地说:“在中学, 考入大学是黑暗中的一盏灯, 一进大学天就亮了, 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中学时的学习动机都因理想的实现而失去, 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动机又不会立即自动地上升到主导地位, 加上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美好憧憬又不太一致, 因此, 入学后大学生中普遍出现了学习积极性下降和转移的现象。

二、教育对策

1. 帮助新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找准定位。

新生的大部分情绪问题起源于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因此, 调适自己的心理, 首先要从这方面入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人的社会角色会不时转换。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 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角色意识如果滞后, 人的情绪便会被扭曲。演员有句共同的箴言:进入角色才能演好。实现角色转换的好办法就是积极参加入学教育, 一定要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

2. 帮助新生学会生活。

文明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追求, 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因此, 在新生入学后,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文明生活习惯的倡导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行者。我们在教育引导新生过程中要注意到: (1) 要帮助新生树立科学的现代健康观。这不仅包含肌体健康, 而且包含能化解紧张, 经得住压抑和挫折, 能积极安排自己的各种活动, 使自己的理智和情感融为一体, 生活和精神充满生机。 (2) 要引导新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让新生在娱乐中放松身心, 调适情绪, 在从事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文艺创作、科技创新、各种竞赛等发展性活动中拓展素质、陶冶情操。 (3) 要引导新生学会驾驭生活, 引导新生了解生活的真谛, 认识生活的价值和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把握自己、发展自己, 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 (4) 要引导新生养成文明、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 形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5) 要引导新生学会对钱财的管理, 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 提高自理能力, 逐渐适应自理的生活。

3. 帮助新生了解自己、认识他人, 学会与人相处,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

大一新生从各自的家庭、学校来到他们完全陌生的大学, 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由于性格、经历、习惯的差异, 往往很难一下子就组成一个融洽的新集体。为此, 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学后就应该及时帮助新生既认识自己又认识他人, 学会与人相处, 共同营造一个新的集体。这就需要我们对新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试, 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测试。同时, 教育新生自己了解自己, 并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和人格, 引导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团结、互助、宽容、友爱, 要讲求合作, 要有团队精神, 要培养与他人交往的兴趣, 要与人和睦相处, 用真心换真情, 还要组织新生开展各种有益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的活动, 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宿舍集体。

4. 帮助新生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一新生从过去相对集中统一的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很大的大学校园深造, 一方面没有父母的督促和班主任的唠叨, 他们很容易产生时间的富余感, 另一方面, 他们对大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不熟悉、不了解, 容易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焦虑感。对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2个方面来引导他们: (1) 要引导他们尽快地收集与学习有关的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如学校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等设施的配备及使用情况;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参考书和指导老师的基本情况;学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等等。 (2) 要引导他们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国内学者提出“三五”进取型学习方法,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学习策略。其基本要素是“五要、五先、五会”。“五要”即一要围绕教师讲述展开思维联想;二要清理教材文字叙述思路;三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四要跨越听课学习障碍, 不受干扰;五要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笔记。“五先”即一先预习后听课;二先尝试回忆后看书;三先看书后做作业;四先理解后记忆;五先知识整理后入眠。五会即一会制订学习计划;二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三会进行学习小结;四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五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3) 要努力调适学习心理问题, 尽量做到用“五心”来督促自己的学习, 即开始学习要有决心;碰到困难要有信心;研究问题要专心;反复学习要耐心;向别人学习要虚心。 (4) 要用“六到”来端正学习态度, 即心到, 要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眼到, 要勤看, 在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口到, 要勤问勤背诵, 熟记一些必需知识;耳到, 要勤听, 发挥听觉器官的最大潜力;手到, 要勤写, 抄写记录是读书关键;足到, 要勤跑, 实地考察或请教别人, 验证理论, 丰富实践知识。

5. 职业规划教育。

著名生涯理论专家舒伯 (Super, 1976) 认为, 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 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种种职业和生活角色, 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 首先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真正希望的是什么, 这是人生目标;然后挖掘自己真正的长处、短处和缺点, 从而认识自己;接下来让他们学会系统地发展自己的长处, 努力克服缺点, 运用计策寻找和创造机会。据调查, 缺乏快乐与幸福的原因在于:由于你想要一种你自己向往的生活, 然而, 你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因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环境、机遇、资金的关系, 但也有教育的不足。因此, 我们需要教育学生拥有这种智慧, 影响他们的人生。事实上教育就是这样一个人影响人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还继续留在他们身上的那些东西。

摘要: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 往往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目标缺失。本文针对大一新生的这些特点, 提出教育、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见解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特点,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晓梦.帮新生适应大学生活[N].光明日报, 2002-08-29.

篇4: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适应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是指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展的增强大学适应性的系统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刚刚进入大学的90后大学新生一方面表现出积极上进,对大学的希望和憧憬的特点,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处在人生“角色的转变”时期,面对环境和学习等较大变化,容易产生一系列大学适应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入学教育和管理,在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时期方面意义尤其重要。

1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入学教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较为陈旧,大多是安全教育、党团教育、专业成才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而教育形式也主要是由辅导员、教师等单方面讲授等形式进行,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这些教育内容较为陈旧,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安排一些与时代特征、新生需求相结合的入学教育内容,也没有多元化、符合90后新生的教育形式。

1.2 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单向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

新生在入学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大多对教育内容不太了解,教育的课程设计大多是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计,缺乏对新生的调研,并没有充分考虑新生的需要,新生多是被强制要求参加入学教育,缺乏主动参与性,甚至对教育内容产生逆反心理。

1.3 入学教育重视集体教育,缺乏个别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大多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教育适用于大部分新生,但缺乏对新手的个别教育。例如对需要心理关注的、家庭特别困难、适应性较差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大学新生,集体教育的作用显然不足。

1.4 入学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形成教育长效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多是安排在开学后的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教育,由于教育时间太短而不能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忽视入学前进行教育和集中教育后的继续教育,没有形成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建议

根据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特点,传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逐渐不能满足新的需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新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设计适合新生需求的教育方案,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为全新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1 积极了解新生信息,实施个性化教育

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材料、困难学生家庭信息调查表、学术信息卡片、新生心理测试结果等情况,了解新生基本情况,对学生家庭环境、父母情况、心理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学生“一对一”谈话、发放调查问卷、学长朋辈辅导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也可以尽早地发掘适合培养成为学生骨干的新生,并通过新生干部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反馈新生整体动态,根据每个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教育。

2.2 发挥新生主体性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高校新生教育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这要求教育活动不能只是由学校单向实施,学生变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通过自主的参与来获得个性化的成长体验。积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比如通过新生体验班委、制定寝室文明公约等主题活动增强“90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责任感,通过破冰游戏、团体素质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不仅能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入学之初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促进文明礼貌的养成、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达到预想的效果。

2.3 利用新媒体手段,建立入学教育长效机制

“90后”大学新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手段,把新生入学教育前置于新生入学之前,通过建立新生QQ群、主题贴吧、公共主页等形式,提前了解新生信息,加强和新生沟通,建立入学之前教育的平台。在完成入学短期集中教育后,由于存在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分散、不方便集中等客观情况的存在,还应该利用网络媒体继续进行入学教育,完善前期教育的不足之处,建立新生入学教育长效机制。

2.4 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现在,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自主意识和个人意识表现强烈,很多不良性格和心理问题形成于大学之前,需要和家长积极沟通,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可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某些入学教育活动、组建家长QQ群、进行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可以和家长交流学校的教育理念的本质和大学学习特点,共同引导管理学生,帮助学生成才。另外,学校还可以寻求社会支持,为新生提供物质、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如邀请社会名人来校讲座、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辅导,发挥学校、家长和社会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三方合力。

参考文献:

[1]王智广,鲍震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112-113.

[2]马瑜,赵海阳,王朝辉.构建高效新生入学教育长效机制方法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版),2009,5.

[3]张芝.“90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篇5: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以全学程课外教育计划为纲,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知校爱校教育、适应大学生活教育、学业和专业指导思想、身心健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法纪安全教育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业规划,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教育目的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新生了解校史校情校貌,培养爱校情感,引导新生了解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新生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了解课程安排和学习特点,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符合大学特点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引导新生了解学科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正确选择发展方向,做好学业规划。

三、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结合进行,时间为20xx年8月31日至9月14日(星期五),共15天,内地xx班学生入学教育另做计划。

四、教育内容与要求

1.大学适应教育

举办“认识大学”专题系列讲座,开展“学长辅导”活动,实施“快乐启程——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活动,促使新生班级成员之间尽快相识,消除陌生感、孤独感,建立友好信任的人际关系,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领悟现代高等教育的特色和理念,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2.校史、校情和徐特立思想教育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组织参观,介绍我校办学历史、优良校风和发展现状,增强新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培养目标的内涵,使新生对学校的历史、现在和前景有正确的认识,领悟学校百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和精神,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学业指导与专业教育

向学生宣讲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引导新生充分了解学校和所在系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系、规章和程序,适应我校学生管理模式,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经验交流及辅导员、任课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中的典型,积极向新生介绍学习心得,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开展学习,怎样理解和合理安排早、晚自习学习,如何提升学历等,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加强专业和学科指导,组织各专业知名教授、副教授举办有关学科、专业发展的讲座,校、系两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领衔为新生开课,促进新生加快学习方式转换,激发并保持新生学习热情。

4.法纪与安全教育

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组织新生学习校纪校规,签订《长沙师范学校学生自律承诺书》,营造自觉遵纪守法的氛围。

5.国防教育和纪律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抓好作风纪律、军容军姿、内务卫生工作,举办国防教育主题报告会,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培养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和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

6.生活指导与健康教育

篇6: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

二是校情校史、院情院史教育。通过介绍学校、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专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首先让学生对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爱校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感情。

三是学习教育。首先介绍大学学习结算任务的划分、学分制的相关要求、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大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本人,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帮助新生培养大学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时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

篇7: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一、目的和要求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着重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明大学生。本次新生入学教育,要组织新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重点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形势,确立科学的成才目标,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发学习。要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延边大学学生手册》,引导新生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加强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通过个案剖析,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新生认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学习、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日成人成才。

二、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从9月至11月,主要利用双休日进行,具体时间各院学生工作部门自行安排。

三、教育内容

9月份: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讲座的形式,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学习了近代史和现代史,使新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新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化成才目标和学习动力,教育新生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勤奋学习、奋发成才。

2、开展校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组织新生学习校史,着重对校训、校徽意义的讲解,介绍我校办学特色、名人名师,感受我校几十年风雨历程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以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新生了解延边大学历史沿革、学校概况、学校发展目标、学院历史、学院概况、学院特色等。

3、抓好校纪校规教育,增强新生的纪律观念。以院、系(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习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延边大学学生手册》。校纪校规教育的重点要突出学风考纪教育,教育新生自觉遵纪守法,养成勤奋好学、诚实谦虚的美德和优良的学风。

4、开展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安全意识。各学院(部)要切实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开展一次集中安全教育活动,强调课余时间不得前往有发生意外可能的地方,注意交通安全,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针对正在搬迁的学院(部)在搬迁过程中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做好新老生安全教育工作。

5、教务管理规定和图书馆使用的介绍。聘请教务部门领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关于学籍管理办法、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等各种与学生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向新生进行讲解。

6、全面实施“人生导航计划”,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形式,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观念,尽快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和方法,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7、开展好周末学术讲坛活动,为新生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校将组织部分专家、学者为包括新生在内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各院学生工作部门在组织学术讲坛过程中,注重质量,提高讲座的含金量。

10月份:

8、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我国的民族政策进行细致的讲解,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团员正确看待时事形势,巩固我校各族青年学生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篇8: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一、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学新生多是独生子女,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 随着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丰富,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 容易感情用事, 往往会出现以下四类问题。

一是环境不适应。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放松下来, 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 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 面对的是全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大一新生能否迅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 树立大学生活目标, 决定着他们能否在新的环境中自如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心理不适应。有的新生因环境变化出现失落感;有的新生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时需要一个调适过程;有的新生由于在高考中发挥失常, 面对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时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弃学想法;有的新生来自农村, 在城市学生面前会有些心理失衡。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不安定因素。

三是学习的不适应。大学里多是上大课, 没有固定教室, 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了解, 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 学习兴趣骤降, 从而产生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四是生活上的不适应。现在的学生都比较依赖父母, 当真正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时, 许多大学新生就会出现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二、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状况

近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一些国外高校, 甚至设计了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例如: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德大学和昆士兰大学, 要花整整两周时间教学生“如何上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则安排整整四周时间对新生进行包括“怎样听课”“怎样提问”“怎么参与教学实践”“如何完成大学作业”“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与活动”等内容的入学教育, 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国内高校也已经在进行形式各异的新生入学教育, 有的还开展了入学教育模式研究, 专门编制了《新生入学教育》读本。不过“很重视”和“很普遍”并不代表已经做得“很到位”, 国内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时间较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

1. 模式基本相同

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的模式, 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近年, 一些高校尝试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改进;还有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周”模式的基础上, 组织力量编写入学教育读本供新生阅读。

2. 内容差异不大

国内高校对入学教育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或要求, 入学教育内容一般包括校史校况介绍、校纪校规教育、专业和课程介绍、环境认识和适应等, 在学习指导、心理调适、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重视不够, 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3. 形式大同小异

持续扩招使高校每年入学的新生数量十分庞大, 而入学教育的资源又相对有限, 因此, 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集会的形式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这种形式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由于缺乏双向沟通, 缺少个性化指导, 新生与教育主体互动的机会极少, 影响了教学效果。

4. 与新生思想现状脱节

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不同于高中的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生活不能自立、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在入学教育中解决。但是目前的入学教育却往往与新生的这些思想状况脱节, 不能对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影响,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确立正确的新生入学教育原则

1. 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多、任务重, 因此要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有计划地开展。一方面, 要利用新生入学后一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对新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 要将教育贯穿一年级全过程甚至整个大学期间, 纳入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2. 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痴迷网络等现象, 在对新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 还要重点做好发展规划教育和适应性教育, 使新生一入校就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个整体规划, 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和成才观, 从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实现良性循环。

3. 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

要注重发挥专家学者、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注重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新生的传、帮、带作用,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新生从身边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

4. 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新生的主体作用, 将引导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群众性组织的作用, 认真开展入学教育, 为今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

应将入学教育与关心新生的生活相结合, 为新生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要以生活引导带动学习引导, 以学习引导带动其他方面的引导, 努力实现“通过关怀以情感人、通过教育以理服人”的工作目标。

6.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发挥学生家长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让家长了解学校, 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 帮助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四、探索建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又称始业教育, 其目的是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甚至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完善入学教育模式, 改进教育方法, 力争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 系统化教育模式

整合入学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要全面系统, 应将现有的有关新生入学的学习资料和入学指南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汇总, 在此基础上汇编出新生入学教材;教育方法要科学有效, 尊重新生特点和教育规律;教育形式应以课堂式教学为主, 多种教育方式相配合, 开展生动的入学教育。要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保证学生在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时能够及时找班主任、院 (系) 领导交谈, 或找任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寻求帮助, 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目标转换和思维方式转换。

2. 分段式教育模式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入学教育。第一阶段是“大学适应期”集中教育阶段, 根据适应期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 制定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应达到的目标, 建立以校史校情、大学适应、专业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 让学生全面了解大学的特点和规律、学校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大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第二阶段是一个学期的深入教育阶段。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发展, 明确奋斗目标, 规划大学生活, 并加强养成教育, 形成规范。第三阶段是职业准备期, 突出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注重专业知识与就业需要的结合。在此过程中, 要注重两个结合, 一是将集中教育与深入教育相结合, 使入学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连贯的整体;二是将集中授课与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 引导学生把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增强教育效果。

3. 体验式教育模式

把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中, 结合杜威的“经验学习”“做中学”的理念和大卫·库伯的四阶段体验学习圈, 建构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也就是让新生成为教育课堂上的主角,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 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的舞台, 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学会尊重、真诚和感恩。通过参观实验实习场所、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召开优秀学生成长报告会等措施引导新生树立学业上的目标, 并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锻炼交往能力、学习能力, 及早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这对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都是非常重要的。

4. 学长指导制模式

整合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 聘任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综合表现优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 以宿舍为单位对口帮扶、指导、教育新生。被聘任的学长结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言传身教, 通过政治引导、学习辅导、生涯指导等进行“智慧导航”, 引领学弟学妹适应学校环境, 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培养个人兴趣,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5.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新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 共同关心他们的成长。学校在开学初应及时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 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情况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同时,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构建入学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建立新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进一步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 符合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趋势, 也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和实际需求。但是, 入学教育模式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不断变化, 并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必须深入研究, 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 不断调整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使新生入学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龙, 陈小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

[2]刘鸿翔, 王建平, 丁立平.高校新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篇9:大学新生励志教育初探

关键词大学 新生励志教育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励志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励志教育是关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复杂系统, 是关心人类励志生活的一种现代理念, 是关照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 是关怀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崇高事业。心理学上也指出, 励志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心理教育学体系为框架, 研究的视野较为宽阔, 涵盖面广, 把励志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有教育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最终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动机以及成功欲望, 培养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 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从这一点上看,励志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很好地规划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励志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三自”能力

近几年在各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出现的“甩手新生”现象进一步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些新生身边跟着四五个家长,行李都是由他们来提,寝室也由他们来打扫,试问,连自己最基本的小事都不做,如何成就大事。

新生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点,在大一的时候开展励志教育,开展以“自理、 自立、自强”的三自教育,就能给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自理自立,自强不息,艰苦勤奋,终能有所成就。

大学对于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求学,因此,在新生的励志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改掉他们的依赖心理,先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二)树立理想,学会坚持

大学生励志教育,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最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所事事,在大学里得过且过;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有些甚至导致留级、退学;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些大学生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的在临刑前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没有理想信念,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那也是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作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是格外的沉重。

对于新生的教育,不但要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他们学会坚持追逐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

(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励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于新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些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屡屡在人际关系中碰壁,甚至连寝室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其交往。因此,大学新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三、新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听一次讲座就可以完成,看一场励志电影就可以解决,我们要努力营造励志的文化氛围。如校友会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校友的资源,邀请他们回校讲座,现身说法;就业中心可以要求社会的知名人士传经送宝,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成长;团委学生会也可以设立类似的励志社团,招纳会员,定期搞些活动,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励志教育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朋辈教育体系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班主任助理的制度,通过选聘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这一制度的实行,克服了现有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也有效地利用了在校的优秀学生群体,对新生起到一个正面的激励作用。

(三)構建长效的激励模式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我们要利用新生的求知欲,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领。如在开学初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个团队(可以寝室为单位),制定各自在本学期的目标,相互监督,并进行中期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及时地修正和赶超。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励志教育不仅仅停留在面上,而且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15.

[3]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92.

基金项目:

上一篇:20320高一英语作文下一篇:挂在食堂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