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2024-04-24

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通用7篇)

篇1: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黄寨一中德育工作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南,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有效方法、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稳定为主旋律,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要点:

1、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育人水平。

2、各班级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规范》。

3、以安全稳定为主旋律,落实全方位、社会化育人工作,创建和谐的德育教育校园环境。

4、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5、重视树立学生诚信人格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做讲信用、讲道德的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6、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7、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校园处处见德育。

8、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9、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各类疾病防治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0、认真抓好各项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1、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做好贫困生的帮扶,以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拓宽德育教育工作社会化的空间,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教育综合体系。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抓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德育

工作的计划、督促及考评。

3、建队伍,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并通过组织学习、参观,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提高班主任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班主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4、建制度,完善各类班级考核评比规定,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5、重师德,树立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倡导以生为本,以德服人的教育理念,形成勤于学习、善于育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尚师德;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只有这样,才能以高超的协调能力,以精辟的分析能力,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使学生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6、重参与,进一步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的社会和家庭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外部环境的正面作用,形成育人合力,搭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二)、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

1、加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本学年要结合区教委工作计划的实施,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德育大纲》,加强目标管理,形成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

2、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学

生一日常规各项规定;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检查评比制,坚持每日常规检查:查两操和早晚自习、查戴学生证情况;查迟到早退和按时作息情况。开学之初,各班要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及时检测反馈,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新生要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3、班主任老师要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宣传有关的方针政策,布置好班级工作,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治班能力。

4、鼓励班主任多与家长联系,加大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力度,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批评,少指责,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5、利用好校园广播站、电子宣传窗、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真正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

6、抓好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做到有计划,成系统,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严格执行《国旗法》,强化国歌、国旗教育,发挥国旗下讲话的作用。

7、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

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流失。

8、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学期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请派出所领导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对问题学生进行定期定人帮教、转化,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9、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通过观看有关教育片及青春期知识讲座,充分发挥校长信箱和心理辅导室的疏导作用,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

10、抓好团支部活动,加强团知识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向团组织靠拢,要求各班成立学雷锋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11、加强德育教科研。开好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得失;教研组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研活动,使德育教育工作不断走向科学、规范。

(三)、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努力创设全员育人的整体育人环境

1、校园是否整洁、优雅、安静、舒适,校园是否明净整齐,都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效。为此,我校把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洁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且制定明确的校纪、校风、校训,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

2、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里名言警句、各项制度上墙,定期出好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并由专人负责检查、评比,组织学生建设好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努力形成一种主题鲜明,方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级文化。进行班级文化氛围检查评比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学校文化布置的良好氛围,优化静态文化氛围。

3、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运动会等,既使学生的意志、体质得到锻炼,也展现学生风采,让每个学生都有掌声响起来的时候。

4、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身安全意识,确保不出现重大意外事故。

5、学校努力创设全员育人的整体育人环境,并把德育内容融入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学校作为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阵地,必须不断增强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大德育观,因此,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切实保证德育全面覆盖学校各项工作,贯穿学校活动的全过程。

6、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务实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努力创设和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育人模式,把德育内容融入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中,重视制度的约束和日常管理对德育的促进和保证作用,把德育的导向性要求体现在有关规章制度中,促进学生道德规范行为的养成。

黄寨一中

2014年3月

德育工作领导组

长:安忠涛副组长:高士畅成员:胡学明(苏成样(胡福星

杰(张

玉 苏洪涛

七年级段)九年级段)八年级段)

2014年3月

德育工作总结

黄寨一中

我校德育工作在坚持“人本和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坚持“构建人人讲团结的和谐校园,创设人人会学习的儒雅校园,建设人人爱健体的阳光校园,打造人人求特色的创新校园”的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好学校的德育沙龙活动,定期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调研。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出台实施了新的《班主任考核条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拉大差距,充分调动了德育队伍的积极性;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将布置工作与理论学习、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相结合,组织班主任学习德育工作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开展“老青帮带”活动;重视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研讨与交流,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形成工作合力。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政教处具体抓,实行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了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每周日晚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学校通过了培训、经验介绍等形式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完善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德育工作者的评比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建设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德育工作制度。

(二)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1.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进一步严格执行升国旗仪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并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在国旗下,增强爱国爱校的庄重感和实现人格的逐步升华;充分利用广播站、橱

传国内外大事。

2.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学校大力加强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了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

3.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爱心奉献”等主题教育。

4.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5.积极开展阳光健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健体,增强健康意识,打造人人会健体的阳光校园。

(三)狠抓基础,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1、狠抓养成教育。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教育,狠抓 “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礼仪格言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箴言征集活动。

2、狠抓常规管理。继续推行教师护导值日、学生值日岗制度,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

3、发挥德育阵地作用。校园广播每天播放,各个板块安排合理,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心理健康、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4、规范升旗仪式。开学第一天及重大节假日由安忠涛校长亲自组织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平时由各班轮流进行,讲话稿由政教处审阅并收集存档,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使学生自己教育了自己。

5、组织学生向困难学生献爱心活动。全校师生捐款金额达33378.6元,体现了全校师生的一片真情。

(四)、以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开学初,政教处制定了法制教育计划,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交通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1、期初,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交通法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2、政治教师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渗透教育,并多次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总之,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在落实中还存在着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在我们会更加努力,要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2014年5月

篇2: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1、穿戴整洁,朴素大方;

2、手机、刀具、铁管、铁棍、蜡烛等禁止带入学校;

3、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有事请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发言请举手;

4、课间休息时不在楼道、楼梯内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窜班;

5、课间操按时入场、退场,做操动作准确到位;

6、早自习、晚自习、三顿饭后按时进班自习并保持安静;

7、遵守就寝纪律,熄灯前做好睡觉准备事项,准时熄灯,熄灯后不得影响他人休息。按时起床,起床后叠被、洗刷,按时进教室,严禁串宿舍;

8、食堂就餐:按时就餐,就餐排队,不浪费粮食;

9、讲究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好寝、教室和卫生区内地面、墙壁等整洁;

10、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遇见师长应主动问好;

11、爱护公物,爱护花草;

12、做到“三节”(节水、节电、节粮)。

黄寨一中政教处

篇3: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德育的实效性源于学生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充分体验。其中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体差异的, 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一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 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 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二要为不同年龄特征、接受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 或确立不同的目标。例如, 我校结合始业教育、军训等活动对高一学生进行学习常规和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辩论会、师生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对高二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结合成人节、毕业典礼等活动对高三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等。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传统德育因受应试教育、权威主义、认知主义德育模式的影响, 一贯侧重于活动的整体形式, 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德育知识的传授, 而轻视行为的养成, 难以解决青少年学生所面临的种种道德问题。表现在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把学生用一个“模子”进行整体塑造, 用统一的标准开展德育, 重划一, 轻区别。在德育内容上也仅仅停留在“我讲你听”, 进行强制灌输, 把道德标准当作书本知识一样来教授, 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差是中学德育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

二、开辟第二课堂, 加强德育体验

为了扭转当前德育工作的僵化局面, 我校德育工作组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初步制定了日后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寓德育于活动”。避免空洞的说教,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能动作用, 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教育的意义。

与此同时, 杭州市教育局也正好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规划。2007年, 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 即由党委政府主导, 财政投入, 整合全市科技、文化等公益性场馆资源, 向全市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 打造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杭州模式”, 并于2008年起全面实施, 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出教室, 走向校外学知识学技能。我校的“寓德育于活动”的计划则正好与此相接洽。

第二课堂, 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具有教育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课堂”即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 而作为德育工作, 除了作为德育的专门课程———班会课以外, 其在课堂中的体现, 通常是同学科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但其效果却随着当今时代的开放而日渐寒酸。与第一课堂相比, 第二课堂的表现形式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内容上也更加丰富, 能更好地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仅可以作为我们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探索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结合杭州市实施的“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以及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德育规律, 自2008年以来, 做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

除了制定阶段性的课内德育计划外, 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精神, 实施我校“寓德育于活动”的计划, 我们分德育主题展开了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将德育的精神融于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其效果真的好。

1. 初步体验

这是第一次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能凸现活动主题, 我们以“缅怀先烈”的德育主题入手。

学校选择了利用参加省委领导清明扫墓仪式的这一契机, 开展参观《永远的孟祥斌》展览和烈士遗物捐赠仪式, 瞻仰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爬山拉练等活动, 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重温先烈事迹, 锤炼国格人格。

这天天气晴朗, 伴随着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 当学生们离开喧闹的市区, 离开熟悉的校园, 走进青松翠柏环抱的云居山, 迈上一级级斑驳而又光滑的石阶, 原本轻松、兴奋并一路嬉笑逗闹的他们, 却在临近烈士墓之时, 都不禁默默地安静下来、严肃起来了……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为烈士们的题词提醒着同学们, 他们逐渐感受到了那份在空气中弥漫着的肃穆和庄严。

学生们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当我们带着嬉笑的面容, 当我们迈着轻描淡写的脚步走入那片神圣而庄严的土地时, 周围别样的气氛告诉我, 自己做错了, 因为这样的举动, 这样的面容, 这样的态度是对英雄的侮辱, 是对自己心灵的深深谴责……”

这种情境教育的意义, 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这, 可能也就是第二课堂的魅力之一吧, 气氛的渲染对学生心灵的陶冶是课堂上难以达成的。

随着仪式的进行, 学生们会因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庄严肃穆而纷纷脱帽肃立, 为那些为了人民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表达他们由衷的哀思。当不久前因舍己救人而牺牲的孟祥斌烈士的家属向纪念馆捐赠烈士遗物时, 学生们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英烈的伟大一直在教科书中呈现,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这一代幸福的青年, 他们真的很难感受, 更难体会。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 对他们却又另是一番感悟。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从辛亥革命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浙江350多位革命烈士的图片和革命文物, 其中有一个名叫陈刚的, 是杭十一中的校友, 他在农场火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保护战友和抢救人民的财产, 而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这时候, 在这样的场合, 看到杭十一中的名字, “校友”的自豪感从学生心中油然而生。革命烈士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杭十一中人的心, 此时, 任何的说教都是多余的, 仅仅“杭十一中”这几个字, 就足以让学生体会到了“校友”、“英烈”的深刻内涵, 这种自豪感, 由这种自豪感而生的正义感、牺牲精神, 超出了我们的任何一堂德育说教课。

事后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今天的活动内容无疑是丰富的, 让我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勇敢, 什么是壮烈, 什么是伟大, 心灵上所受到的震撼不是只字片语所能表达的了。”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 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德育。我们的初试成功了。

2. 不断丰富的德育活动

基于第一次德育活动的明显成效, 自2008年起, 学校每年集体组织第二课堂活动2次以上, 每一次的活动, 都会有鲜明的德育主题。在校1200名学生结合“四假两游”以及其他节假日、课余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5000人次。其中, 与唐云艺术馆共同策划的“名家名作进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我与第二课堂活动共成长”的主题活动、与清明扫墓和英雄团支部命名相结合的“追寻红色足迹, 伴我精神成长”主题活动、与大观山杭州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共同组织的新生军训活动、与南宋官窑博物馆共同组织的“人文大讲堂———杭州的历史”等, 活动组织工作有特色、有亮点;学生参与活动主动性、积极性高;学生认同度高, 社会反响好, 与场馆实现了合作共赢。

实施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已经成为学校深化德育工作的内涵, 丰富德育资源, 加强乡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载体;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 有机整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

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拓展了发展空间, 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入社会的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等等的提升起到了直接的教育补充作用, 与此同时, 作为德育的课题, 这项活动的开展, 也为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德育感化提供了最真实最直接的场所与情景, 是对学生德育提升的重要一课。

四、基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德育实效性之感悟

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需要实行整体性发展, 而学生的发展必然是德育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要将德育活动与学校育人目标、与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活动,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内化为道德观念, 形成道德素质, 使德育的实效性真正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中得以体现, 而不是变为苍白空洞的说教。

我校“第二课堂行动计划”的实施, 无疑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实践中, 我们充分利用了第二课堂的场馆史料丰富, 还有专家的指导的特点, 把“杭州市第二课堂场名录”中所列场馆作为学校社团活动的校外基地。例如, 学校与唐云艺术馆建立共建关系后, 学校“马尾松画社”的同学参加了由学校和唐云艺术馆共同策划的很多活动并受益匪浅。省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入围作品在学校体育馆展出时, 其中有校Sunny创意机器人社团同学们的参赛获奖作品, 创意机器人社团的成员们饶有兴趣地参观和讨论这些优秀的作品, 爱校之情油然而生。每年的寒暑假, 学校团委都会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现在, 第二课堂活动又丰富了学生们的实践地点和服务内容, 很多同学在场馆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工作:有做义务引导员和宣讲员的, 有在场馆帮助打扫卫生的, 还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带着一些小朋友参观的。基于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 学校也正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中的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各个要素、各种条件综合发挥作用。它孕育于德育的创造性活动之中。中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对他们的德育影响, 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体现在我们工作的角角落落。除了课堂内的直接德育以外, 我们还可以、也应该采取更多样的德育方式。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既是作为丰富校园生活的内容之一, 也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途径之一, 更应该是德育的直接体验。应该让活动使德育目标内化在学生的实践中, 这才是我们校园活动最重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淑清.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切实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1) .

[2]李林.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6) .

[3]徐园媛, 王熠珏.发挥第二课堂优势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今日科苑, 2010 (2) .

[4]刘冬梅.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基础教育研究, 2007 (4) .

篇4:湖州一中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为了让每一位需要关爱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教育中渗透和折射的爱,为培养全面的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决定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从2004学年起,在我校全面实施“德育导师制”。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文件精神,切实让老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新路子、新形式、新方法,创造我校全员育人工作的新特色。

2.我国改革开放后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德育对象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必须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完成新德育模式的构建,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家庭教育背景及思想品行形成的规律,德育工作需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提高教育性。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各种积极主动的形式,选择有效的途径,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使全员育人工作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4.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也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行为规范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了建立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肩负起德育导师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局面。

二、德育导师应具备的素质

1、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教育思想先进,教育方法科学,平时应以自己良好的行为、思想品德、工 作作风和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感染学生。

3、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注重情商因素的开发,善于观察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以架设师生间的友谊桥梁,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及时受到关心、爱护、信任、理解和尊重。

三、德育导师的职责

1.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2.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和训练、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审美观。

3.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环境适应、独立处事等方面的转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4.及时了解所带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和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做好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

5.利用与学生谈心交流、课业辅导、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履行好应尽职责。

6.经常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沟通,跟踪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思想方法、良好的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律、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具有辨是非、知荣辱、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及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终达到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的目标。

五、实施办法

1.实行导师聘任制。导师原则上须由任课教师或曾任课教师担任(情况特殊、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可扩大选择范围,如学校领导、职员等),采取自报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每位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6人。

2.形成“结对”程序。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德育导师,班主任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需受导学生,德育处审核后将每一位学生按照经济困难型、学业困难型、家庭变故型、行为习惯随意型、心理状态失衡型等进行分类,然后参照学生的选择,并进行适当的平衡,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确定师生“结对”名单。

原则上导师在指导本届学生期间保持相对稳定。

3.落实谈心制度。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学生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导师应时刻关注所带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动态。师生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与学生交心谈心,并作记录和分析。有效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成长和交际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每次谈心后请认真填写《德育导师指导纪录簿》

4.健全学生跟踪档案。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应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的家庭要作为重点)、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教育方法、父母双方的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的表现等记录在案,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并指导他们完成。

5.落实家长联络制度。设立“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家访联络,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方法,群策群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衔接,探索出一条育人新路。

6.建立“会诊”制。班主任不定期组织本班“导师”诊断学生,提出问题,找准方法,落实措施。对学生学科上的不平衡、思想上的不稳定、交往上的不恰当等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班主任作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德育处应经常及时了解各方面情况。

六、考核评估

学校成立“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小组。每学年由领导小组对全校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考核内容如下:

1、导师自评。(占10%)

2、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师德师风评价。(占20%)

3、被指导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占40%)

4、班主任对导师的评价。(占20%)

5、学生家长对导师的评价。(占10%)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考核的一项重 要内容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对考核优秀和良好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篇5: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经济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民族的灵魂。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容忽视。本学期的德育基地活动将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德育基地活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以德育基地为辐射,带动其它学校特色的形成,丰富我校教育文化内涵,提升教育质量。为确保相关教育工作有步骤地完成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依据,全面贯彻实施《中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的理念,努力做到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熏陶道德情操,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探索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良好的品德、习惯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工作目标:

努力搭建起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通过活动使学生成为家里的好孩子、学校里的好学生、社会上的好少年,长大成为合格的公民。

三、工作重点:

1.定期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活动效果。

2.定期反馈活动效果,总结活动成果。

四、基地安排:

池西区敬老院,池西区边防派出所,王秀东烈士墓,校门前街道,池西区交警大队,池西区消防大队,池西区人民医院、附近社区等。

五、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同

于平时的校内教育教学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成立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筹划、设计、组织该项工作,明确人员分工,使学生都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力求活动取得教育实效。

2.加强安全教育。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

生的身体及各方面的状况,如有意外情况发生请及时处理并与分管领导取得联系。

3.活动时要相互帮助、遵守纪律、注意环保,听从老

师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集体。

4.活动结束后,认真填写活动记录,并及时总结反馈

活动成果。

六、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爱学习、爱科学的热情。

2、组织学生去校门前街道捡白色垃圾,增强环保意思。

3、组织学生到当地驻军(池西区边防派出所、交警大

队、消防大队)参观学习军事训练和内务,增强国防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5、组织学生到池西区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做事,对学生进行尊老敬老、教育。

6、组织学生到池西区人民医院参观,帮助护理病人,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教育。

7、组织学生到参观学习,对社区居民进行文明、卫生、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宣传。

七:德育基地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鲁玉田刘铁鹏

副组长:宋志玲宋先涛

组员:崔梅久赫春燕苗在文李红梅

各班班主任各班团支书

八、活动安排:

3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4月: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

5月:邀请池西区消防大队为同学们讲述消防、防震安全知识,让同学们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6月:到社区进行反对法轮功的宣传,教育学生及附近居民远离邪教。

9月:清扫学校门前马路上的白色垃圾、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10月:到池西区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打扫卫生、整理被褥、洗衣服、表演文艺节目等。

11月:邀请池西区交警大队为同学们讲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同学们知道“安全重于泰山”。

12月:到学校门前大街义务清雪,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池西一中

2012年3月1日

池西一中家长会通知

各班班主任:

按照我校政教处工作计划,我校订于2012年3月28日召开2011-----2012学七、八年级家长会,希望在接到通知后,认真准备。并于家长会后一周内,将家长会总结材料及反馈意见交政教处。对未能参会的家长,班主任要做好记载,把致家长一封信由学生带回,让其认真阅读,并征求反馈意见。

准备工作:

1.转变家长会老师是主角,家长在台下当听众,学生在家里等做被审者的局面。各班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大胆尝试新颖的家长会模式。

2.针对本班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即本班学生和家长最困惑最关心的问题,确定并准备:

a 家长发言的代表人选;

b 本班家长会的主题、内容;

c 学生、家长代表及班主任的发言提纲;

d 任课教师的学法指导。

建议内容:

1.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2.班级开展幸福班级情况介绍;

3.学生成长档案袋展示;

4.幸福值周班工作介绍;

5.家长与教师个别交流。

池西一中

2012年3月27日

育基地活动总结

 作者:联系人来源:宜兴市元上小学时间:2010-6-7点击:3004

以生为本活动中发展能力

宜兴市元上小学德育基地活动总结

本学年,我校德育基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德育基地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基本完成了学期初拟定的活动计划。

一、健全组织

为了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成立了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合作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和教导处教导任副组长,认真制订学校实践活动计划和实施步骤,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起来。

二、活动开展

通过到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清扫筱里村街道,创建卫生城镇,使学生明确要为人民服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在活动中学习、继承传统美德。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出发点,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基本能力,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印象深刻,更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通过请派出所指导员到我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公民。学校打架骂人现象明显减少,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茶场、葡萄园等劳动基地,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维护的特点,并亲自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

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参观了钻石磨具厂、无氧铜杆厂,学生通过下车间看工人的劳动情景,听公司总经理介绍公司历史和发展现状,使学生们很受鼓舞,接着全体师生还参加了打扫厂区的义务劳动,回校后同学们都写了观后感。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从而培养了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总之,本学年的德育基地活动体现了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的特点。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广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010年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的活动总结

经济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民族的灵魂。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道德启蒙教育不容忽视。本学期,德育基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德育基地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一、加大了社会实践的力度

成立了假日红领巾服务队,他们活跃在社区的角角落落,全方位地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认识水平,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结合“爱祖国、爱家乡”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走进德育实践基地

——水利局,通过实地参观、基地人员介绍,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了队员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实践活动中,基地的工作人员积极为同学们的小队活动提供了各种有利的条 无忧论文网 件。学期末,进行“优秀小队活动”评比,奖励那些点子好、活动形式新颖、队员自主性强的小队活动和少先队员们,激励队员们开阔思路、努力创新,推动了德育基地活动的深化。

二、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活动

有些同学应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于是,教育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到德育实践基地进行卫生大扫除,增加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对于纪律差的学生,则在义务劳动之外,更注重带领他们进行参观,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了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篇6: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儋州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二五”期间,我校决定在全校启动并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是“十一五”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的深化、延伸和拓展,是提升中小学德育效率、增强德育效益、追求德育实效的创新举措。实施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一年级段的和谐发展;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明确新时期中小学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强化德育队伍,规范德育管理,凝聚德育合力。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一、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整体规划全校德育教育,构建并实施中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及推进体系。落实全程育人、全员育人、1 全方位育人。通过德育课程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等方式,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使中学生德育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相协调、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1.完善有效德育目标体系。贯彻落实《中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制从初中到高中各学段相衔接、各年级逐步递进、各有侧重的德育目标体系。2.确立有效德育内容体系。按照德育目标定位,系统架构与之相匹配的德育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区分层次,体现差异性;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凸显渐进性。3.落实有效德育路径体系。发挥德育常规、班级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体验等作用,把中小学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落实到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延伸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

4.健全有效德育评价体系。总结“新三好”工作经验,研制有效德育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有效德育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以评价促进师生成长、学校发展。

5.实施有效德育推进体系。将中学德育纳入规划和计划、纳入教职员工的重要工作范围、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把有效德育实施情况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德育经费投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 化发展。

二、主要任务

围绕构建和实施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评价、推进等“五大体系”,以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全员合力、“三位一体”等“六大育人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管理,推动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一)行为规范育人项目

1.强化行为规范培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采取规范训练、榜样示范、过程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2.明确学段培养重点。按照初中、高中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原则确定德育内容,建立各学段间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行为规范目标序列。初中重点是意志品质、身心健康教育等;高中重点是理想信念、公民素养教育等。

3.树立行为规范榜样。将行为规范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开展“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可学、可比的榜样,激励学生寻找自身潜力,增强前进信心;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培育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二)班级建设育人项目

1.优化班级建设管理。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倡导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的班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拓展班级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班主任主导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活跃学生身心,强化自我体验、自我教育。

3.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倡导文明友爱、互助共进、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正确引导班级舆论,树立和弘扬班级正气,着力培育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4.打造班级建设特色。倡导班级个性化建设,形成鲜明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班风学风。坚持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等活动,为学生学习、生活创设良好班级环境。

(三)课程融合育人项目

1.加强德育学科课程建设。结合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推进、深化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德育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2.注重其他课程德育融合。充分挖掘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其他各类课程的德育内涵,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学校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

3.重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课本知识延伸和实践能力拓展,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校本研究,探索、研发德育校本教材,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4.强化德育活动课程落实。巩固和加强主题班(团)会、晨(夕)会、开学(散学)和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读报等德育活动阵地,发挥共青团(学生党员)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作用。5.发挥德育隐性课程作用。科学、有序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建构具有特色性和教育性的校园文化、年级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师生共同认同的正确价值取向,体现文化育人功能。

(四)实践体验育人项目

1.强化实践体验活动。发挥“创新素质实践行”等实践活动的正面导向作用,突出体验感悟,注重寓教于乐,探索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和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自主体验中陶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

2.丰富节假日活动内涵。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寒暑假及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坚持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及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革命优良传统、城市建设成就和社会文明风尚教育学生。

(五)全员合力育人项目

1.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师德建设行动。坚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师德师风报告会”、“师德五个一”(一场论坛、一句宣言、一次演讲、一篇征文、一次满意度测评)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理念,以师爱关 怀学生,以师德凝聚学生,以师言激励学生,以师行感染学生,以师学启迪学生。探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集体备班制度和班科联席制度,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2.落实管理育人职责。依法依规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落实德育首位。

3.强化服务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成人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4.增强育人队伍素质。加大全员育人培训力度,采取理论学习、座谈研讨、专家解读、案例分析、外出研修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落实德育队伍全员通识培训和分层提高培训。

(六)“三位一体”育人项目

1.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坚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家校联系本和网上博客互访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2.加强学校、社区协作。注重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力求资源共享、教育互补、评价对接。整合社区及共建单位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和社区志愿者作用,构建多方联动的育人机制。3.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文明办、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发挥社会资源对中小学 生的教育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三、实施阶段

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强化过程管理与指导,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一)正式启动阶段(2011年3月)

——印发《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成立“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举行全校启动仪式。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编制有效德育建设工程5年总体预安排和预安排。建立切实有效的领导协调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分层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2月)

——在全面要求的同时,有重点的开展学段、项目研究、实践、试点工作,确定项目科室、项目年级,组织人员分小组深入科室、年级指导工作。

——有计划开展有效德育专题培训、调研考察、研讨座谈等活动,更新理念、提高认识,研究问题、寻找对策,有序推进工作。

——建立有效德育“五大体系”。确立构建有效德育“五大体系”科研项目,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在2011年底,基本建立起全校初中、高中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2012年上半年,建立中学有效德育评价体系,形成中学有效德育推进体系; 2012年底,研制、出台《儋州市八一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评比标准》。

(三)整体推进阶段(2013年1月—2015年6月)

——实践有效德育“五大体系”,实现中学德育系统性和科学性,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巩固“六大项目”探索实践成果,并作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支点、手段,将其融入到“五大体系”的实践过程之中。

——定期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现场会,观摩、交流、推介典型科室。年级有效德育建设工作经验,探索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区域协作方式。

——推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阶段成果,编印《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模式集》、《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典型案例集》等。

(四)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组织人员总结、提炼,形成一批具有儋州市八一中学特色的中学德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组织编印《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制度汇编》、《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工程特色荟萃》、《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五大体系”汇编》、《儋州市八一中学“十二五”有效德育“六大项目”成果集锦》等。——全面总结“十二五”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召开学术研讨会、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加大宣传,形成推进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推进策略

(一)抓点带面,实施行政推进

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通过行政主导,抓点带面,全面推进。学校要积极整合已有德育资源和德育品牌优势,在全面推进基础上,分学段、分项目开展研究、实践、试点,培育典型、研究策略、探寻规律,着力构建有效德育模式与范例。

(二)专业引领,深化科研推进

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需要教育科研的全程指导和引领。要发挥政教科、团委的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策划、研究、指导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推进“班主任专业化”等课题研究,力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研究与经验传播同行。

(三)树立典型,注重激励推进

标杆典型将对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实施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学校将间年组织开展一次全校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先进科室、年级、先进个人考评工作,树立一批有效德育先进科室、年级,推出以“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为代表的有效德育先进工作者群体,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儋州市八一中学特色的有效德育育人模式与实践成果。

(四)整合资源,促进协作推进

有效的信息沟通将实现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的资源共享。各科室、各年级要建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页、班级 博客、教师论坛等途径,实施网上多方互动,形成及时交流、经验共享、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五)适时调度,确保有效推进

中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强化过程管理,适时调度,跟进调整。各科室、各年级要建立单月专题研究制度、学期专题活动制度和总结推进制度等,把握进程,解决问题;搭建平台,创设条件;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科室、各年级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范畴,成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要负责,成立以优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代表等参与的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职能有机融合、信息有序汇合、工作有力配合,确保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实施。

(二)优化德育队伍

各科室、各年级要着力建设好德育工作队伍,切实改善其工作环境,营造“人人愿当德育工作者,个个争做优秀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实行在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评定、职称聘任等评先推优中,有班主任工作或德育工作经历及业绩的政策措施。在原“功勋”班主任一次性奖励基础上,将“十佳”班主任纳 入一次性奖励范围。加大学校绩效考核中德育考核权重,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强化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德育工作经费,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公用经费预算之中,按工作项目和任务给予经费支持,为德育工作培训、调研考察、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表彰奖励提供经费保障。

(四)确保时间阵地

各年级要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各类专题教育课程。落实每年初中学生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要求。保证周一升旗仪式和每周1次的晨(夕)会、班(团)会、国旗下讲话等,设立心理咨询室,巩固好主题班会、广播网络、橱窗板报、文化长廊等德育阵地建设。

(五)加强督导检查

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要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纳入督导评估范畴,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重点是各科室、各年级实施情况、项目推进情况、完成情况等。对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科室、年级及贡献突出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进度滞后的科室、年级,将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建立学校、学段、年级三级季度沟通反馈机制,实时掌握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实施进程。

篇7:黄寨一中德育活动方案

中学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途径, 是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向上一级学校培养合格人才, 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使学生们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1], 因此, 认真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 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特色。针对这一现实中存在的重要研究课题, 通过对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进行分析和研究, 探索开展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思路, 为深化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中学体育教育是在特定的教育阶段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体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更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160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 制定调查问卷, 分别向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学生共发放《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160份, 收回调查问卷160份, 其中有效问卷150份, 男生84份, 女生66份, 有效回收率93.75%。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和收集与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分析该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2.3 数理统计法

用常规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2.2.4 访谈法

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 了解他们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看法;对学校有关部门领导进行针对性地访问调查, 了解学校有关部门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对这个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了解了教师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和意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8]。了解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度, 对以后学校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由表1可见, 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比较喜欢的, 占总人数的92%, 而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 男生普遍高于女生, 这与中学阶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相符的。说明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特别感兴趣的。大部分学生总体上对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较高, 并能与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 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学生参加班级体育锻炼是以锻炼小组的形式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领导和组织下, 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据学生对班级体育锻炼的态度可知, 见表2, 40%的男生积极参加, 认真练习, 而女生只有20%;15%的男生视心情而定, 女生却有35%。18%的女生被动参加, 男生为20%, 还有27%的女生回教室复习文化功课。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男生对参加班级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多元化的认识。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即使参加了班级体育锻炼, 也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 自然也就难以保证锻炼的效果。女生应该在这方面多注意。

3.3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

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 反映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健身、健心的机率, 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体魄的目的, 它是保证学生增强体质状况的前提。从表3可看出, 每周参加5次或5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男生为13.1%, 女生为1.5%;3~4次男生为38%, 女生为25.8%;1~2次男生为48.9%, 女生为69.7%, 说明男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多于女生, 同时还有3%的女生没有参加课外任何体育活动。因此, 应从思想上引导这部分女生, 让她们充分认识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3.4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学校是学生每天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集中在早操、课间操、下午的课外活动, 还有部分学生在中午活动。

学生在校时, 体育活动持续的平均时间:锻炼在60min以上的男女生分别是39.3 %和15.1%, 锻炼在30~60min之间的男女生分别是50%和56%, 锻炼不足30min的男女生分别是10.7%和28.9%, 见表4。所以学生在锻炼的持续时间这一方面做的还是不好。

3.5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上呈多样性分布, 学生喜爱体育运动项目兴趣广泛, 并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男女生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活动量较大的球类项目深受男生喜爱, 如选篮球的百分率为36.8%。这说明在民勤县第一中学篮球的开展相对还好一点, 但是女生的情况就不太乐观。女生对乒乓球的选择就高于男生, 这说明对抗性不强的项目是女生的首选, 见表5。

3.6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活动方式

从表6可以看出,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方式是与好友在一起活动, 居首位, 其中男生为76.2%, 女生为77.3%, 而学生比较喜欢参加班级或小组锻炼的活动居次位。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自己单独活动, 根据调查, 男生自己活动的百分率为8.3%, 女生为百分率6.0%。

3.7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习惯的主要因素

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其他因素则是, 同伴、家长以及学校的体育氛围等因素, 见表7。有的学生自身不参加体育锻炼, 个别家长也不支持, 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 再加上学校里体育教学环境不尽如人意, 如运动场地不足, 体育器材较少, 活动形式单一;特别是女生, 适合她们兴趣爱好的项目得不到开发, 没有选择活动的余地, 大部分场地被男生占用, 不能满足她们活动的需要, 这些客观因素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其他原因则是根据对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访谈了解到, 他们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不能很好开展的主要因素。甘肃省民勤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业县城, 这个地方环境比较恶劣, 沙尘暴频繁, 所以家长希望子女能好好学习走出这个地方, 不再像他们一样在这里受苦;学校只注重了他们的升学率, 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重要性, 这个学校有58个班级, 体育教师却只有8个人。学生体育课的时间也被文化课占用了, 学校连最基本的体育课也不能保障。在民勤县第一中学, 课外活动相对很少, 除了年级组织的一年一次的篮球比赛和排球比赛之外, 基本上就没有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民勤县第一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教师不参与指导, 原因是学校根本就不重视体育这一方面, 学校领导关心和关注的只是学校的升学率。所以更谈不上体育教师的素质问题了, 甚至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连最基本的体育课也停了。学校在课外活动教师指导这一方面做得很不足, 使体育教师的能力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该校多数男生在思想上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程度一般, 女生的重视程度就更不及男生。

2) 该校学生从对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来看, 部分学生还是有很高的兴趣, 但是参加的频率不够, 持续时间太短。

3) 该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大多数还是愿意积极参加, 男生的参加的积极性高于女生显著。

4) 学校只重视了升学率, 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性。

5) 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方式是与好友在一起活动。

6) 该校师资缺乏, 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程度不高, 体育教师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情况较差。

7) 兴趣爱好、体育锻炼能力、对锻炼的认识态度、同伴对自己的影响、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家长的影响等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继续加强对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 加强女生体育锻炼意识, 引导她们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增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2)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不同阶段学生对体育的倾向, 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学生多方面的锻炼需求,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的队伍建设。鉴于本校体育教师少, 学校领导要加强本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 以便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得到指导。

4)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光靠体育课还不能全面完成, 各级学校必须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 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5) 学校要重视和支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中起核心作用, 加强各年级的课外体育活动工作。体育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的体育活动, 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营造气氛, 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

6)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积极创造条件, 改善运动场地, 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以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上一篇: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城镇热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