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河旴江流域分析

2024-04-27

抚河旴江流域分析(精选2篇)

篇1:抚河旴江流域分析

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

一、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三届七次会议上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指出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以厚望,对江西提出“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江西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围绕总书记的指示提出加快推进“绿色崛起”,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抚州市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腹地,处于闽台与内陆地区间承东接西的重要位置,是南昌远郊、闽台近邻。拥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区、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5个国家级战略和我省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1个省级战略的“5+1”政策叠加优势。当前,1 抚州正处于绿色崛起的爬坡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期。抚州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子,必须结合抚州地理环境、经济结构、生态质量和发展战略实际,将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成为中央苏区振兴的富民工程、鄱阳湖经济区的示范工程、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抚州样板”和构筑海西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是养育赣抚大地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血木岭,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丰城、进贤、南昌等县(区),向西经南昌县荏港改道由青岚湖入鄱阳湖。抚州市流域面积为15608.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2.95%,占鄱阳湖水系总面积的9.75%。主河道长350公里,流经抚州境内276公里,主要支流有黎滩河、临水、东乡河和芦河。

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在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但由于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大部分河段不能通航;干流及主要支流现有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中小河流防御洪水能力普遍较差,排涝体系缺乏,有些圩堤还未除险加固,严重威胁沿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抚河是市中心城区和沿河县(区)主要饮用水源,也是省会城市南昌的备用水源,而沿途工业园区多,水资源的蕴含量及水质保障措施非常 弱。为此,进一步加快实施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它不仅关系到我市、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也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稳定和人民饮用水安全,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抚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保护全流域生态环境,推进全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抚州绿色崛起、跨越发展;有利于巩固赣东南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同时,通过实施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典范,从流域角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二、主要内容

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疏浚、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等5大工程。(详见附表1—5)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进一步改善抚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实施抚河流域生态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绿色生态抚河,重点推进抚河源头生态保护区工程、河流绿色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程、抚河流域水保生态工程、自然湿地保护工程、水文化工程的建设进程,将抚河建设成为生态型 河流,其排洪灌溉、气候调节、景观休闲等功能得到恢复和完善,使抚河中上游河段成为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走廊。

(二)防洪疏浚工程

提高抚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构建抚河防洪安全屏障,重点建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大的项目,通过防洪安全工程、重点支流治理工程、五河治理工程、水文监测工程等工程建设,将有效保障城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为充分发挥内河航运成本低、运载量大的优势,按照Ⅳ级航道开展干流航道整治与疏浚,积极推动恢复抚河航运通行能力,构建抚河干流黄金水道,促进昌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三)水资源保护工程

按照源头抓起、支流治理、干流控制的原则,实现干流的水质控制目标,突出抓好抚河流域的污染治理,采取统筹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地、整治山塘水库、建立水污染监测体系等多种措施,将大大减少城乡污水垃圾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促进抚河水质的改善,提高饮水安全和用水保障。

(四)水资源利用配置工程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抚河水资源,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市工程性缺水等问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加强水资源管理,重点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 程、廖坊灌区二期工程、廖坊灌区节约环保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将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节水型社会建设逐见成效。

(五)产业结构调整工程

大力实施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重点在有色金属加工、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进行重大节能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开展“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引导工程,引导发展科技型、环保型、节水型、低耗能产业,重点沿抚河流域布局以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数字出版、大数据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采取行政管理、经济调节、资源供给控制等多种手段,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企业的关停并转。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产业规模集聚、技术提升、布局优化,实现抚河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规模

整个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91.2亿元。其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投资50.6亿元;防洪疏浚工程投资99.4亿元;水资源保护工程投资46.3亿元;水资源利用配置工程投资63.9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投资31亿元。

(二)资金来源

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建设内容。各级财政要集中财力进一步加大对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各县(区)、各部门要尽快将条件成熟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向国家和省里进行申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

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三种方式筹集:(1)中央政府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地方专项资金;(3)自筹资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积极与国内外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建设,也可出让经营权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设立抚州市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全面推进,形成“一把手负硬责,分管领导负细责,全员广泛参与”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 良好的工作格局。各牵头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化方案,按提出重点工程项目,落实项目实施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措施和实施进度,定期组织对本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调度。积极推行“河长制”。把实施“河长制”,保护河湖健康作为当前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涉及河湖日常管理的专业机构,落实保护管理责任,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

(二)科学编制规划

尽快编制完成《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规划》。各级、各部门认真编制专项治理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落实责任,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制定时间表,扎实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三)强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市财政资金支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突出资金安排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发行企业债券,完善农业金融与保险服务,设立生态保护基金。

(四)加快项目建设

重点开展抚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建设抚河生态廊道。实施抚州市廖坊灌区二期工程和江西省洪门水库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开展水景区建设,构建抚河山水文化旅游休闲廊道。推进抚河恢复通航工程建设,推进广昌—南丰—南城—抚州—南昌水上旅游线路建设,逐步建成抚河旅游水运交通网络。

(五)加强科技支撑

依托东华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的优势学科,构建 “政、校、院”科研平台;加强以科技领兵、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关键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六)严格监督考核

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和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有关制度,严格环境责任追究制度。

五、恳请事项

恳请国家发改委将抚州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 列入“十三五”规划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抚州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予以支持;恳请将资溪、黎川、南丰、广昌、宜黄、乐安等6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整范围。

附件: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重点建设工程表

篇2:抚河采砂河道泥沙分析

1 河道泥沙特征

抚河属少沙河流, 据李家渡水文站资料统计分析, 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09kg/m3, 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38.7×104t (推移质输沙量按占悬移质输沙量的15%估算, 则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20.8×104t, 李家渡站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为159.5×104t) , 悬移质输沙量最多的年份为1998年达352×104t, 最少为1963年, 输沙量仅26.1×104t。分时段统计结果表明:抚河2000-2010年平均输沙量最小, 为97.0×104t, 其次为1960-1969年平均输沙量为103.3×104t;最大为上世纪80年代, 年平均输沙量达174.5×104t。上世纪70年代前抚河干流河道输沙量相对较小, 之后河道输沙量逐渐增加, 至80年代达到最大, 90年代后呈递减的趋势, 主要是江西省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一批水土保持防治工程, 流域植被条件逐渐改善、水土流失减轻的结果。

抚河沙量年际年内变化规律, 与其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一般是丰水年多沙, 中水年中沙, 枯水年少沙。泥沙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泥沙主要集中在4-9月, 占年总量的83.9%, 其中主汛期4-6月占69.1%。据李家渡站平均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分析, 悬移质最大粒径小于1mm, 为0.945mm, 平均粒径为0.059mm, 中数粒径为0.049mm, 小于0.10mm粒径悬移质占90.7%。悬移质级配成果见表1。

由于来沙量及时程分配不同, 流态变化复杂, 各河段水域地形差异大, 使得泥沙淤积在平面上和高度上的分布都不同。来沙主要淤积在水网区的分支口、扩散段和弯曲段凸岸以及入湖扩散区。在水网区河道的淤积主要表现为中洲 (心滩) 、浅滩、边滩等形态。

2 河道演变趋势

抚河中下游干流河道沿岸山丘多具风化的红砂岩, 水土流失相对严重, 河床高低不平, 河道纵向、横向变形较不定。但随着上游来水来沙的相对平稳以及廖坊水库拦沙作用, 对河道采砂深度和采砂总量的控制以及水文周期性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受地质边界条件和两岸圩堤的控制作用, 河道纵向变形的幅度将较为平缓和趋稳, 加上沿岸堤防的加高加固, 地区的防洪能力不断提高, 从而使得河道的平面形态基本趋于稳定, 将河床演变约束在河道范围内, 河床发生纵向变化较横向变化要大, 但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除2010年廖家湾冲刷较严重外) , 未来河道演变趋势遵循这一规律。

20世纪50年代兴建了焦石拦河坝形成水库, 造成焦石坝上游河段排沙不畅、泥沙淤积、河床升高。但经过数十年的运行, 焦石坝上游河段河道已趋于动态平衡, 目前河床基本稳定。在河流上修建水库, 将改变天然河流的水沙条件, 并打破河床形态的相对平衡状态。水库水位的抬高, 坝前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下泄泥沙数量的减少, 对库区、坝区及坝下游河床演变带来一系列影响。

在水库坝址下游河床将发生两种不同类型的冲刷, 一是在枢纽下游较长河段上 (一般在数十公里以上) 普遍发生的一般冲刷, 二是在枢纽下游附近较短河段内 (一般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之间) 发生的局部冲刷。

在枢纽下泄清水的条件下, 坝址下游河床将发生自上而下的普遍冲刷;当水库淤满后下泄浑水时, 将发生自上而下的普遍回淤, 这是枢纽下游河床演变的普遍现象。

枢纽下游河道的一般冲刷是自上而下逐渐发展的, 距坝址愈近冲刷强度愈大, 反之愈小。下泄流量大, 冲刷能力强, 冲刷距离长;卵石夹沙河床, 其冲刷发展迅速;细沙组成的河床, 其开始阶段的冲刷过程也很迅速, 之后逐渐变缓, 直至达到起动平衡为止。

水库蓄水以后, 下游河道的含沙量会明显降低。而坝址下游河道的冲刷, 将引起河床的粗化, 下游河床为卵石夹沙量, 粗化过程十分迅速, 在冲刷过程中, 沙粒被冲走, 卵石逐渐覆盖于床面, 形成抗冲粗化层;河床为细沙时, 其粗化过程与卵石夹沙河床不同, 其粗化过程是在冲刷过程中因悬移质泥沙和床沙的交换而逐年完成的。

水利枢纽下游河床的一般冲刷, 将使河床断面形态及纵比降同时进行调整。就断面形态而言, 视河床组成的不同, 冲刷发展过程存在着下切、展宽、下切与展宽同时进行等情况。在河道断面形态调整的同时, 纵比降也相应进行调整。由于水库长期下泄清水, 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过程, 导致河床断面形态、河床比降及河床组成的重新调整, 下游河道的河型也将发生转化。工程建成后水沙条件的变化是有利于下游河道朝着较稳定的方向发展的, 流量过程的调平和比降的平缓, 将使河道的输沙强度减弱, 枢纽下泄沙量的减少, 将使下游河道由堆积抬高转化为侵蚀下切;滩槽高差的加大和床沙的粗化, 将增强河床的抗冲能力, 这有利于削弱河床演变强度。

3 河道泥沙补给

抚河干流泥沙由上游河流以及两岸直接汇入干流的一级支流来沙补给。根据水文站泥沙测验情况, 抚河干流泥沙 (悬移质, 下同) 控制站有南城站、廖家湾站和李家渡站, 最大支流临水有娄家村站。采用分段估算抚河干流各河段内的泥沙淤积量。

河段泥沙淤积量为河段泥沙流入量减去流出量。泥沙流入量由上游控制站泥沙流入量和区间面积 (上游控制站至河段出口断面区间面积) 泥沙流入量两部分组成, 上游控制站泥沙流入量由实测资料确定, 区间面积泥沙流入量按输沙模数估算。河段泥沙流出量采用河段出口断面 (控制站) 的实测成果, 李家渡站以下河段泥沙部分淤积在入湖尾闾河道, 部分淤积在鄱阳湖区, 部分经鄱阳湖带入长江, 考虑到入湖河道流速较缓, 大部分河道来沙将沉积在尾闾河道及入湖三角洲上, 结合以往分析成果, 下游尾闾河道按泥沙淤积率0.40估算李家渡下游河段泥沙年淤积量。经估算, 各河段泥沙平均年淤积量 (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 推移质按悬移质的15-25%计) , 河段多年平均年总淤积量约为136.0×104t。由于泥沙运动规律的复杂性以及推移质泥沙观测资料的缺乏, 上述估算成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 结束语

经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和泥沙补给分析, 抚河干流河段泥沙年补给量较少, 河砂开采应结合河道现状泥沙储存量及有利于河道清淤疏浚等因素综合确定, 切勿超量开采引起砂石资源枯竭。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河湖大典[R].南昌:江西省水利厅, 2009.

上一篇:念佛的猫的小作文下一篇:门诊药房常见发药差错及防范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