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流域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兰州黄河流域范文

黄河水与兰州大气污染现状

黄河水污染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分析了黄河水污染现状,以及产生污染的潜在因素,并对水质污染突发事件提出了应对措施,提高供水企业的应急能力。

贵为母亲河的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但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河地区每年向黄河排放的废污水总量达到了44亿立方米。从中上游到下游,水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支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水,基本丧失水体功能,导致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该流域近年来发生多起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给黄河流 域内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了重大影响[1]。因此作为城镇供水企业,针 对水源污染如何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保障供水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 黄河水质现状 1.1水源现状

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显示,黄河流域全年评价河长13847.7km,60.8%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36.8%的河长水质属于劣Ⅴ类水质标准;黄河干流评价河长 3613.0km,其中29.4%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评价河长 10234.7km,其中71.8%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水质污染远重于干流。支流污染以湟水西宁至乐都河段、大黑河呼和浩特以下河段、汾河太原以下河段、渭河咸阳以下河段,庄浪河、祖历河、宛川河、关川河、清水河、大黑河、三川河、延河、涑水河、渭河、泾河、茹河、双桥河、弘农涧河、新蟒河、沁河入黄河段等尤为突出,其水质全年基本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公报》同时对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评价,6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40.0%。

2、 黄河污染源分析

黄河水污染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内污染三大类[2]。点污染是指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染在小范围内的大量集中排放;面污染是指分散的小企业和分散的居民在大面积的少量分散排放;内污染是指流域内干支流与水库中的沉积物以及水库的养殖场长期污染的积累产生的污染再排放。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黄河中上游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陕西山西至河南,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污染排放强度高,尤其像石油化工类、重金属、酚类物质将成为黄河水质污染的最大潜在风险。

(2)黄河中上游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有限,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其处理不及时直接排入黄河支流或干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 (3)黄河流域共有耕地1.97亿亩,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氮、磷元素等有机质进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氨氮、耗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

(4)黄河水量分为汛期和枯水期,由于黄河流域排污量一定,枯水期水体自净能力和稀释能力降低,致使枯水期水质较汛期水质污染更为严重,尤其化学需氧量、耗氧量、氨氮较为突出。 3.1 污染治理

为减少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事故发生的频次及危害程度,大力加强黄河中上游流域工业污染防治。要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严格环保准入、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管五方面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报纸、电视、文艺、网络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动社会的力量对水源进行保护,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 3.2 备用水源的建立 3.4 应急净水技术储备 3.3 监测技术的提高

在农业生产方面,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加之流域内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往往携带大量氮、磷元素,影响河流水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面源污染。 水污染危害

致使水源遭受污染,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并破坏生态环境。 水污染对城市供水影响很大。 水污染影响鱼类的繁殖、生长、发育和索饵,使鱼类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水环境遭受污染,一些可积累性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鱼体内富集残留,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治理措施:在国家法律上应明确水利部门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 结合流域自身情况,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资源以流域为单元,统筹规划,在规划指导下防治水污染 成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促进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 。 黄河兰州段的水体污染以生物、有机物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挥发酚、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总磷等。对pH值、COD、DO、挥发酚、六价铬、总磷六项指标的调查分析研究。黄河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是由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的。由于城市污废水排放量的季节性变化小,而河川径流受降水影响,季节性变化大,因而,枯水季节的水污染状况一般较丰水季节严重。但是,近几年来,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河川径流不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工业废渣堆放场、尾矿库的不断增多,流域内汛期的水污染也显著加重,有些河流丰水期的水质往往重于枯水期,甚至出现汛期死鱼等污染事故。黄河是流经兰州市区的唯一地面水源,也是兰州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唯一地面水源。随着黄河上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黄河兰州段接纳上游的污水显著增多,加之兰州市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排入黄河,严重影响了黄河兰州段的水质。兰州市大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便直接排入黄河。工业污水是黄河兰州段水域的主要污染源,其次是生活污水。从工业污水区域排放情况看,污水中排放的污染物均以西固区为最大,其次为红古区,再次为城关区、永登县、七里河区和安宁区。从行业分布来看,水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是化学工业,其次为石油加工业,再次为纺织工业污染

2 水质污染的原因

2.1大量未经处理和处理不达标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2.2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

2.3上游支流湟水河的污染。对黄河兰州段的水质影响较大。 2.4径流量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 2.5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3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对策

3.1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手段。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2突出集中控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3.3控制面源污染,降低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3.4彻底治理湟水河的污染。

3.5提倡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

兰州市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9.52万吨/天。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200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二级生化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6万m。/d,目前该厂实际日均处理污水12万m。/d;七里河吴家园污水处理厂1958年建成,承担七里河区部分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座污水一级处理厂,设记处理能力为1.9万1TI。/d,目前实际达到2.2万m。/d,设备严重老化,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七里河一安宁污水处理厂还在建设中,至今尚未竣工。兰化动力厂和兰炼动力厂位于西固区,主要处理西固区的石油化工生产污水,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是黄河兰州段水体生物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兰州市大气污染分析

兰州市是一个以石油化工,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及毛纺织等工业为主的城市,兰州的地形地貌十分独特,东西被高原山脉所环绕,市区为河谷阻挡了风的进入,在此情况下兰州就成了一个典型温带内陆性半干旱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常年盛行偏东风。春季盛行东风,夏季和秋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自然降尘与地面扬尘造成的总悬浮颗粒物污染,地域发展不平衡,采暖及其它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工业烟尘,粉尘,CO,SO2,NOX.静风与逆温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冬天静风频率较高,污染更严重。 兰州市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TSP) 污染严重成因如下: 1 城市热岛环流效应

2 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将过多的大型污染严重的企业安置在西固区 3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黄河河谷盆地城市,也是典型的的山区城市,四面环山,特殊的地形阻挡了气流流通,不利于兰州市的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散稀释,同时容易使城区内积累过多的高浓度污染物,使大气质量下降越来越快。4 兰州的气候很容易出现逆温天气(夏季达五分之三,冬季达百分之九十),大气的相对稳定阻碍了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无法排放。

5 干旱少雨,不利于空气净化。 6 静风现象

兰州市管理机制的缺陷: 1 缺乏一部专业的立法

2 法律责任追究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 3 管理体制不顺,环保机制和监管体系不健全 4 投资力度不够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全面规划,全面布局

2 改变城区的燃料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 调节产业结构,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4 取消分散小锅炉,实行区域集中供暖 5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研究力度 6 绿化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7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第二篇: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简介

医院概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1939年创建于延安,位于黄河之滨,小西湖之畔,占地22万平方米(约占地330亩);前身是八路军军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1949年进驻兰州,1955年命名为兰州军区总医院。

经过74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04年6月1日,根据军委、总部的指示命令,原兰空473医院整体并入我院,编为473临床部。医院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中医药临床)、1个国家一期药物临床实验室(药理基地)、3个全军专科中心(创伤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1个全军专病中心(脑肿瘤诊疗中心)、1个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指导中心、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骨病研究所)和9个军区专科中心、2个军区研究所,实际展开床位1486张。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拥有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X-刀、电子束CT、超声内镜等千元以上医疗设备2508台(件),医疗设备总价值2.8亿多元。

一、医院院基本情况

医院现设医务部、政治部、院务部、护理部四个机关部门,30个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根据总部命令,2004年6月1日原兰空473医院整体并入我院,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医院现有创伤骨科、泌尿外科、血液病科、计划生育优生优育4个全军中心,1个全军药理基地(2004年该基地被批准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9个军区专科中心,16个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总政治部批准,在我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在站博士后18人。

二、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医院现有高学历干部185人,其中博士76人(在读21人),硕士109人(在读27人),占医药技系列总数的32.5%;现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以上人员234人;现任科室主任平均年龄47.3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5%。有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人分别被授予"全国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有7名科主任担任全军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葛宝丰,全军第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护理专家黎秀芳,全军重大专业技术贡献奖获得者、创伤骨科主任刘兴炎,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胸外科专家张世范等在军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教授,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8名学科带头人被第四军医大学、苏州大学、军医进修学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校聘任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分别被授予“全军专业技术贡献奖”、“全国医学科技之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军模范护士”等荣誉称号。

三、医疗器械设备情况

医院现有千元以上医疗设备2508台(件),拥有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X刀、电子束CT、彩色B超、超声内镜等大型现代化设备,医疗设备总价值2.2亿多元;2002年以来,合资400多万元成立了眼科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皮肤诊疗中心,引进了西北首台超高速电子束CT;2005年合作引进一台性能更为超前的核磁共振设备,目前正在实施安装。

四、医疗科研情况

近几年,医院各项医疗指标逐年增长;2004年共完成门急诊量32.7万人(次),收治患者17994 人次,手术6516台(次)。“十五”以来医院共承担科研课题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军重点课题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3项、军区科研基金1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医院自选课题51项。医院共获各类科技进步(医疗成果)奖60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研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军队科技(医疗)成果三等奖40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20篇,交流学术论文1272篇,其中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355篇,在全军排名稳定在20名左右,在全国排名稳定在70名左右。医院投入800多万元,从科室设备更新、课题研究、新业务开展等方面,加大对10个重点优势学科、10个弱小学科的扶持力度,推动科室建设整体进步。

五、实验室情况

医院现有一个全国药理实验基地、两个全军研究所,分别是医院药理实验基地、兰州军区创伤骨科研究所、兰州军区血液病研究所;建有心血管、普胸外科实验室、呼吸内科实验室、肝胆、普通外科实验室、泌尿外科实验室、烧伤整形、颌面外科实验室、老年病研究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以来,医院成立了医学科研实验中心,在医院科室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投入大量财力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建立完善了血液病研究所、创伤骨科实验室、泌尿外科实验室、全军临床药理实验中心、烧伤整形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为科研搭建实验平台。实验室拥有流式细胞仪、凝胶成像仪、程序冷冻仪、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生物力学试验机、双层培养机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

六、获得荣誉情况

1991年至1993年,医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军"白求恩杯"优质服务竞赛优胜奖。 1993年被国际救援组织接纳为全军首家国际紧急救援中心成员。

1995年成为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同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爱婴医院"。

1999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01年、2003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为部队服务先进集体"。 2004年被军区评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2月被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军先进医院"。

七、医疗保障改革

根据总部、军区有关指示精神,医院从2003年初开始推行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专门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后完成了大量的筹备和具体落实工作,从近四年医改运行的情况看,实行医改后不仅大大简化了部队患者就医流程,基本实现了"一卡通"的要求,使部队患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医疗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而且有效杜绝了非保障人员就医,精简了不合理就医人员,在军免病人门急诊、住院人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药品费、检查费所占医疗费比例明显下降,大型仪器阳性检查率明显提高,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普遍受到各体系部队的拥护和支持,确保了医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

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医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才力,以“花园式”建设方向,对营院绿化等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营造良好的就医、工作环境。"十五"以来医院先后购置引进总价值约1.1亿余元的仪器设备,引进资金3200万元建成超高速电子束CT、眼科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皮肤诊疗中心等合作项目,去年又合作引进一台价值1500万元、性能更为超前的核磁共振设备。近几年医院对整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完成了新大门的朝向改建,投资2.5亿多元新建了门诊大楼、外科大楼、高职住宅楼、病区营养保障中心,将旧外科楼改造装修后设为内科楼,科技办公楼新建和干部病房装修正在进行当中,患者的就医住院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第三篇: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渔政执法能力调查问卷

附件2:

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渔政执法能力调查问卷

(填写内容另附页)

一、你单位的法定渔业执法职责是否能完全履行?√是

□否 (在方框内打√)

若不能完全履行法定渔业执法职责,是什么原因?(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2.3.4.5.

二、在开展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中,你单位存在哪些实际困难?(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渔政执法经费欠缺 。 2.渔政执法装备不齐全。

三、从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你单位应重点开展哪些渔业行政执法业务?(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严厉查处毒鱼行为。 2.严厉打击电鱼行为。 3. 规范渔业捕捞行为。

四、你单位急需在哪些方面加大执法能力建设投入?(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渔政执法经费。 2.渔政执法装备配备。 3.渔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五、你认为现行渔业管理制度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请按重要性顺序列举)

1.2.3.4.5.

六、有无委托乡镇人员履行渔业行政执法的情况,若有,请写明人数、执法内容、执法效果。 (无)

填表说明

为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全省渔政机情况和渔政管理工作要素,实现渔政管理数值化,提高渔政管理水平。特设计本表格,请各级渔政部门按照要求如实认真填报。

一是调查项目中答案是多选一的,答案可填写答案的编号,即该答案前的阿拉伯数值。比如三定方案单位性质(1行政 2参公 3事业 4其他):如单位性质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则可填“2”即可,当然填写“参公”也可以。

二是答案中不要填写计量单位,即20万元或50%,其中万元和百分号(%)等计量单位都不要填写。

三是表格的结构,请不要改动,以免影响汇总统计。

第四篇: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摘要:文章对黄河水资源的现状作出分析,引起社会各界对黄河水资源的关注,从而提高公民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使黄河能为我们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现状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三大问题的挑战,水问题被认为是三大挑战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目前,中国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1750立方米。届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面临水资源更加紧张、缺水甚至严重缺水的局面。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对于黄河下游地区来说,黄河水是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除此以外可引用的淡水资源寥寥可数,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黄河水,使其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形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已经变的刻不容缓。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生产之源,它作为一种核心资源和动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以利用高科技解决的特点,因此,水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黄河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源区,保护好水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黄河情看: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大,导致黄河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干、支流断流现象频繁发生。本文将阐述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对策。

(一) 黄河水资源的区域配置

从黄河的天然情况来看,黄河上中游是产水区,下游两岸是分属两个流域的;但另一方面,下游又是受黄河洪水威胁的地区。如果中上游区域水资源分配的少了势必影响其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中上游水资源分配的较多,那么有限的水资源能分配到下游地区的就势必减少,这样不但会影响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且黄河水流量的降低直接加剧“水沙不平衡”,从长远看对黄河自身发展极为不利。在黄河水资源区域分配的问题上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协调多个利益冲突团体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黄河更好的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服务。

(二) 协调生态用水与社会经济用水的分配

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很多,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及其生长发育,修复及维持河道湿地、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及近海水生生物的水量。

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中,首先,应该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沿黄地区,特别是黄河下游沿岸人口高度集中,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由黄河水提供。虽然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所占黄河水资源比例较小,但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保障却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无论从保持政治稳定还是从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都应该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其次,协调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以及黄河两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需求的增加,黄河水资源总体上已经无法同时满足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满足生态用水或者工农业生产用水而置另一者于不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黄河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要兼顾两者要求,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南水北调,增加黄河水量

南水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及华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对我国水量的调节产生重大的影响。它的建设实施,也将减少黄河的负担,使黄河能更、更长久的为人类服务。

(四)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黄河冲刷黄土高原,塑造华北平原,黄河的水系把大量的水资源和泥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和大海。自大禹治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4000多年间,人类在开发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不断加剧了水土流失;在下游华北冲积平原上又采取筑堤束水和河道整治工程防御洪水。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黄河仍然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成为一条地上河,决口改道频繁。漫长的历史长河,黄河的治理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呈波浪式演进,其中,农田灌溉和漕运有所建树,治河方略与主张此消彼长,各领风骚,但终因朝政干预和国力不足,不可能全河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三年两决口”的现象依然如旧,黄河因此被称为“中华之忧患”。种种治理黄河美好的设想一直没实现。

我国的先民们早已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在我国古代人们观念里的环境,指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水、土(土地和土壤)和草木植被以及由此滋生的万物。我国最早一部地理著作《禹贡》假托大禹治水的故事,记述当时人们地域观念中九州的地理环境,除了强调各州的土壤和植被外,更重视的是各州的水环境,其导水一节就是讲疏导河流,治理好人们的生存环境,最后达到“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人们认识到对自然界的索取应该有时有节,包括水资源在内,如果违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索取水资源,最后必将得到自然界的报复。《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河流、湖泊中的各种水生动物。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领悟到水资源的重要,于是很早就产生重视水资源的观念,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古代人们最早意识到我国水资源并非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需要加以珍惜和保护。可惜以后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大力开发水资源,最后也就是黄河流域最早耗尽了水资源,破坏了水环境。 千年建都破坏了关中地区的水环境,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在唐代以前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战国时“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赋雄国。

水库是调节水资源分配的重要工程措施,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多蓄汛期洪水,是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的一个有力途径。

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包括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近年来黄河来水量偏小的趋势,适当抬高水库汛期的防洪限制水位;二是由于黄河中下游洪水主要集中于

7、8月,

9、10月份洪水明显小于

7、8月份,根据洪水分期的特点,可以抬高

9、10月份(后期)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使水库多拦蓄汛期的洪水,提高水库非汛期蓄水的保证率,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黄河的关键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造成下游河道的淤积,河床不断淤高[5],利用洪水将水库和河道的泥沙多输送入海、输送入田,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是确保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有效措施。

目前,三门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拦蓄非汛期的来水、来沙,汛期水库敞泄运用,将非汛期的泥沙集中在汛期排泄[5],这实际上就是把洪水作为输沙用水,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时经常出现小水排大沙的情况,致使下游河道淤积严重。“96·8”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为7860m3/s,洪水位却高达94.73m,创历史最高,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汛初三门峡水库排沙,造成“96·8”洪水前期河床集中淤积。

黄河防洪工程和引黄灌溉工程的存在,为洪水安全合理的运用提供了条件,发生一定量级的“下大洪水”或洪水含沙量较小时,利用防洪工程将洪水引于渠系河网,一方面洪水可以用于灌溉,另一方面上游水库控制运用,延长洪水的发生时间,采用深沟远引的方式,将洪水远距离输送到引黄补源灌区,补充当地地下水资源,或利用河口地区平原水库,对其补水。

实现洪水的资源化,要求防洪调度更细化、更灵活,根据水沙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调度方式,同时,洪水的资源化对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洪水资源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必需要有完善的预报系统与其相适应。适当抬高水库的汛限水位后,水库的防洪调度必然要承受更大的风险,准确及时的洪水预报可以降低水库的防洪调度风险。水库根据大洪水预报可预泄水库蓄水,降低水库蓄水位,腾出更多的库容防洪;若预报来水量级不大,水库可及时进行资源化调度。

(五)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2) 采取人工补给的方法,但必须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3) 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全新理念,开历代治黄方略之先河,也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目前,这一治河新理念已初步形成“1493”治黄战略理论框架: 一个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就是要维持黄河的生命功能,包括水资源总量、洪水造床能力,水流挟沙能力,水量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维护能力等方面。唯其如此,黄河才能为全流域及其下游沿黄地区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这将成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奋斗的最高目标。 四个主要标志——“堤防不决口”:一靠水库和堤防等控制性工程对洪水的约束,二靠河流自身排泄洪水的功能;“河道不断流”:保障沿黄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河流生态用水的需要,保障一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给能力;“污染不超标”:黄河的水质必须持续满足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基本功能要求;“河床不抬高”:通过综合措施解决泥沙问题,在上中游拦减入黄泥沙,在中下游通过人工调控水沙关系,实现河床不淤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延长现行河道的生命力。

九条治理途径——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

“三条黄河”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本手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与“三条黄河”建设是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作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顺利实现必须树立现代水利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这种有效的手段就是“三条黄河”科技治河体系。只有借助“三条黄河”的治河体系,才能确保各条治理途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总之,了解黄河、保护黄河、节约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代十分重要的课题。为了使黄河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为了我们民族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保护黄河吧! 参考文献:

(1) 蒋晓辉,刘昌明

黄河三门峡以下水资源供需分析[J].人民黄河,2005,27(1). (2) 钱正英

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两个问题[J].人民黄河,2004,26(4). (3) 张学峰

《水资源危机与保护》2002,3

第五篇:兰州市商业学校 兰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帮扶工作简报

第5期

(2012年4月11日)

兰州市商业学校邀请帮扶村村民代表来学校观摩 为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帮扶质量,加强与帮扶村的联系和沟通,在2012年4月10日-11日商校承办2012年甘肃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之际,学校领导邀请了帮扶点永登县民乐乡主管教育的副乡长及宽沟村村民代表来学校进行了实地观摩。

大赛期间,商校领导陪同帮扶村副书记、村民代表前往学校各赛点观看了比赛进程,详细了解了学校基本建设、设施设备、实训车间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参观后,村民代表们对学校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也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并与学校就今后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进行了友好地交谈。针对帮扶村的现状,下一步商校将引进适合他们的项目,把帮扶工作做得更好。

报: 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兰州市委下基层联系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兰州市永登县宽沟村

发:学校各科室

兰州市商业学校帮扶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

共印:30份

上一篇:旅游社会实践范文下一篇:刘学举心得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