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2024-05-05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精选6篇)

篇1: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在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的讲话

舟山是我国综合改革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这四分之一的价值在于舟山要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的带头人,这四分之一的责任在于舟山要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经验。当然作为试点城市也会面临很多困难,这个困难就是进行综合改革所需要的外部条件,需要去创造。旅游综合改革就像修桥一样。虽然舟山主动提出了综合改革的要求,但是没有现成的跨海大桥。要建造一条崭新的跨海大桥,需要我们自己去勘测、设计,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施工。在修筑跨海大桥过程中,有许多水面上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水下面问题,都需要一边走一边克服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艰巨而光荣。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意义

(一)旅游综合改革是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旅游业就处于各行业改革开放的前列。正是通过改革,中国旅游业得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出这个目标要求主要是基于旅游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区域协调、文化交流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功能。国务院文件在确定旅游业发展两大战略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把深化旅游业的改革开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因为在发展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去克服现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去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旅游业不可能真正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不可能真正发展成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正因为如此,旅游业综合改革成为贯彻国务院41号文件的一个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同时又是不得不开篇破题和不得不去探索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旅游综合改革是许多地方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许多地方实际上是以旅游综合改革领跑,通过旅游业发展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新一轮改革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很多省市再一次选择旅游业作为统筹发展一个重要的推手和载体。像把旅游业作为绝对主导产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以旅游综合改革发展为主题,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海南全省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发展。在一些不是单纯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也同样自觉或主动地选择旅游业作为综合改革的重要的载体。比如,广东省在经济发展中对旅游业综合改革非常看重,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旅游发展中涉及旅游市场的方案、措施、政策都要争取在广东先行先试。北京在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因为北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 有一个非常开放、充满活力的旅游业,世界城市就只是体现在一些建筑符号上,很难真正体现到市场的繁荣上。河北选择了五个城市进行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其目的就在于要紧紧抓住环京津发展的大战略,实现河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践证明,以旅游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带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重大问题的突破,在现阶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旅游综合改革是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的基本路径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部门小管理和旅游大市场的矛盾。这种体制机制显然不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要求。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在城市的党委政府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就需要通过综合性改革实现大的统筹和协调。正因为如此,国务院41号文件对改革的要求是,“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当然,以解决体制机制障碍为主要诉求的旅游综合改革,不是旅游业单兵突进的行业改革,也不是旅游部门的单独改革,而是作为城市改革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改革,是城市党委政府统筹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改革。

二、对舟山旅游综合改革的简要评价 旅游综合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每个地区所处的旅游业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现阶段国家旅游局不可能提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改革方案来让大家执行,而要由各地根据自身旅游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来设计具体的改革方向,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国家旅游局再通过总结各地的改革实践,研究分析旅游综合改革中共性的、原则性的内容,介绍推广各地旅游改革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剖析各地旅游综合改革的特点,也是从特殊到一般把握旅游综合改革规律的前提。

大体上看,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方向。国家旅游局之所以确定舟山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是因为之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形成了《关于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有了这个试验区的基础,更有国务院新近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舟山旅游综合改革才有了方向和目标。而这个方向就是围绕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就是围绕海洋旅游资源利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海洋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围绕舟山城市发展定位建设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新型的群岛型旅游目的地。二是有决心。从舟山争取海洋经济实验区和国家旅游综合城市试点的过程可以看到,舟山市委市政府通过改革走新的发展之路的决心很坚定。在旅游综合改革方案的研究和旅游改革的动员中,我们也看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舟山市委市政府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把舟山打造成为我国海岛旅游示范基地的坚定信心。三是有重点。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其中,“深入推进海洋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舟山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内容。可以说,如果这些体制机制能够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起来,舟山的旅游改革就会有很好的支撑,未来舟山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就会有坚实的基础。四是有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浙江经济市场化程度很高。这就意味着在四个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市场化将是舟山最大的优势。希望舟山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探索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取向方面提供更多的经验。第二个优势是大胆探索的优势,根据对舟山实际情况和改革方案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比较适合旅游产业的特性。比如全要素旅游管理模式,就对探索新时期提高大旅游的管理水平,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第三个优势是旅游资源条件的优势。舟山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既有成熟的旅游景区,还有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这就意味着舟山有很多新的领域可以去开辟,也有很多新的旅游体制机制可以创造出来。比如在改革方案中,舟山根据不同的岛屿提出几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实际上就体现了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的思路。当然,这些优势要真正成为舟山的优势,还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如果改革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优势把握得好,舟山就能为中国旅游综合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

三、对舟山旅游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未来舟山的旅游综合改革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提升。一是全力探索全要素覆盖;二是更多推进多模式发展;三是是大胆实践新标准引领;四是坚持好大战略协同。

一是全要素覆盖。这个理念非常符合市场的要求。中国旅游业三十年来一致致力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但是就像修路一样,建设的是一条毛坯路,方向有了,轨道有了,但是还有小的障碍,造成这条路还不是很平坦。这些障碍来自于方方面面,来自于传统体制,来自于新的矛盾,来自于老的矛盾。这种分割不利于市场体制的建立,不符合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争取旅游市场实现全要素的覆盖,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好理念。具体而言,全要素覆盖一是要实现旅游活动吃住行游购娱整个市场环节的全覆盖。就是要围绕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创新和改革各个方面的管理体制,来实现各种资源的调配。特别要以游客为中心,加强服务,实现产品衔接的通畅,体制建设的对接。比如,交通建设对旅游业的支持,就是围绕旅游发展需求来布局,安排交通线路;同时更重要的是交通服务要按照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提供一流的服务。往这个方向发展,实际上就是按照市场要素全覆盖,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服务来提供旅游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旅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不是被分割的市场,这是旅游综合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二是要将全要素 覆盖的理念贯穿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要从规划环节,然后到建设环节,到管理环节,最后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塑造上,都要覆盖。要把旅游发展的要求纳入到全市的发展之中,实现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联动。城市要有丰富的形象,要有很好的进入性,要有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有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让城市成为最大的旅游吸引物。

二是多模式发展。舟山在旅游新产品开发方面提出在现有的宗教旅游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度假游,提出发展六大旅游区五大旅游基地,四大类旅游主题岛屿,这些设想都很好。虽然新产品开发是舟山旅游发展的主题,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实现这些技术上设想的同时,应该注重创新更多体制机制的模式。有多个体制机制的模式,才有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希望在舟山的旅游改革中,看到统一的规划,市场化的导向。在旅游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上,方式方法也可以更多一些。现行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适用则用,不适用则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创造新的模式。既要探索本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模式,又要探索国家授权开发的模式,探索和试验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开发的模式。浙江人善于运用规则,创造规则。舟山旅游业的改革发展也需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体制运用,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存量旅游产品的优化提升,促进增量旅游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标准化引领。标准化建设是舟山旅游改革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改革机构,创新标准化工作方式,使标准化成为全要素 覆盖的重要抓手。建议舟山率先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标准。比如在各种岛屿的旅游开发中,能够有反映岛屿旅游开发强度的标准,来对应四种不同类型的主题岛屿开发。通过标准来确定哪些岛屿以保护为主的,哪些以开发为主的;哪些可以多开发一点,哪些只能适度开发。还希望舟山能制定关于岸线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国家在岸线利用上有管理规定,但实际上没有岸线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认定。这造成很多岸线开发的同时,岸线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保护。当前,舟山已经在试点滨海旅游资源聚集度方面的标准,比如可以考虑将在普陀山、珞珈山实行的轮休制度进一步上升到标准。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化引领,不仅仅是在纸上写出一个标准,实际上是做出一个高水准的旅游发展管理和服务的样本,只有做出样本才能有条件成为标准,成为工作上的示范和标本。还需要强调的是,旅游标准不能仅仅局限在旅游部门制定标准上,也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标准,从而以标准为平台形成工作的合力。同时,还应该要通过人大等其他行之有效的形式,将比较成熟的标准固定下来,使之进一步法定化、制度化,使之成为权威性的标准。

四是大战略协同。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性很强。通过大战略协同,可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互相促进。将舟山海洋经济的大战略和旅游改革的大战略两个战略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运用两类产业各自的优势,可以充分调动两类部门不同的政策资源,可以打通两大战略下不同的市场资源。当前国家旅游局和国 家海洋局也在国家层面思考双方的战略合作,也都希望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形成联动发展的战略。但是具体落实到什么程度,落到什么工作上,具体应该做什么事情,在国家的层面还非常的宏观和抽象。舟山在实现这两大战略的协同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希望舟山通过大战略的协同,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不断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在旅游业发展中不断充实海洋经济发展内容。

国家旅游局高度关注舟山的旅游改革和旅游业发展。衷心希望舟山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进一步聚焦改革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内容、进一步细化改革措施,进一步形成改革合力。相信舟山旅游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一定会有新的成果,舟山群岛新区也将有更加充实的内容,舟山旅游综合改革也将会为全国的旅游综合改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篇2: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一、关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成都市:以龙门山、龙泉山两个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为试点重点,建立完善了统筹推进机制。探索“五个一”统筹推进机制,初步形成“统分结合”发展模式。下一步,要着力在功能区体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功能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相关市(县)为实施主体、统规分建”的功能区统筹推进机制。

2、创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分类管理,稀缺遗产旅游资源由政府主导开发,大众旅游资源全面对外开放。

3、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按照“一个功能区一个平台公司”的思路,组建功能区建设开发平台公司。

秦皇岛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旅发委会议,调度督导重点工作。

创新旅游机制体制,在探索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上实现突破。以425平方公里北戴河新区的开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旅游业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旅游产业功能分区和集约化发展新模式。

舟山市:在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探索组建风景旅游一体化管理体制,将原城建部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职能划归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强化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保护,强化对旅游项目的审批、监管职能。探索整合相关部门的涉旅职能。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探索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

张家界市: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旅游目的地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建立协调统一的大旅游工作格局。具体措施包括:

1、以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布局为基础,突破旅游资源分别隶属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现行管堙体制,适当调整行政管理区域和权限;

2、按照旅游要素有效配套的要求,设立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先导区,规划相应的功能空间,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城市旅游产业配套建设和管理创新试点;

3、实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促进客源市场拓展的综合协调行政工作职能等,建立大旅游工作格局。

二、关于旅游业经营管理方式

秦皇岛市:

1、转变旅游管理方式,在探索由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运行模式转变上实现突破。改革旅游管理方式,将对旅游业的管理从单纯的行业管理上升到对旅游活动的管理。通过行业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旅游整体素质。重点从海岸线资源入手,探索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统一标准和规范。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支队,率先在全国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全要素”管理模式转变。

2、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在探索旅游企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上实现突破。大力推进旅游企业改革,整合资源,着力推动一批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探索形成文物、文化、风景、林业一体化管理体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舟山市:

1、在创新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上先行先试,创

建国家海洋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为国家完善海洋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先行先试。构建完成海洋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全市景点门票网上销售系统。

2、在创新旅游营销模式上先行先试。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各方力量,打造“美丽群岛、自在舟山”整体旅游形象品牌。积极实施创意营销、节庆菅销、区域营销,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家界市:创新旅游目的地管理方法手段,重点解决旅游市场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建立保障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新模式。

三、关于产业政策

秦皇岛市: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在探索破解旅游淡旺季矛盾发展良策上实现突破。

舟山市:

1、在促进生态文明旅游建设上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岛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科学制定景区保护制度,实行旅游景区“轮休”、“限流”制度。

2、在探索更加开放的产业政策上先行先试。扩大产业开放范围,放宽行业准入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引进旅游新业态、新产品,逐步实行邮轮旅游和旅行社团队落地签证,在主要交通枢纽设立免税商店,建立舟山保税旅游小商品交易区或对台商品交易区,争取推行国际游客购物离岛退税政策。争取普陀山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开展国际旅游包机业务。争取开放水上飞机等岛际低空航线。

张家界市:配套完善旅游发展产业政策,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建立适应旅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招商引资、土地供给、投资融资的政策支持机制。

四、关于旅游新业态

成都市:在开发新业态上,将旅游元素融入到各项建设开发之中,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培育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康体保健等高端旅游业态,以增量调存量,推动旅游增长方式转变,以此引领全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舟山市:在开发新业态新产品上先行先试。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结构优化发展、旅游产品多元发展,推进海洋旅游转型升级。

五、关于保障措施

成都市:

1、着力在功能区规划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完善功能区规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功能区信息化建设。

2、着力在功能区开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加强区域合作;强化营销推广。

3、着力在功能区要素保障上取得新突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相关区(市)县设立5亿元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完善功能区用地政策;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旅游业价格形成机制。

秦皇岛市:强化领导,成立市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项人员编制和不少于3000万元的旅游综合改草试验专项资金。强化旅游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权限,赋予旅游部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审批、市场综合管理等职能。特别是增强旅游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相关产业规划方面的话语权。明确责任;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篇3: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一、优化升级必要性分析

(一)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大力发展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2015年)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旅游业发展”, “打响‘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旅游品牌, 把国际商贸城打造成全国首个5A级购物旅游区”。这标志着义乌市旅游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时期, 同时也对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 打造国际商贸名城, 拓展购物旅游发展空间的需要

2010年12月, 义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指出, 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目标, 旅游业要构筑以购物旅游为龙头, 会展商务旅游为配套, 休闲文化旅游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商贸旅游目的地城市。因此, 进一步完善购物旅游配套设施, 努力把国际商贸城打造成国内首个5A级购物景区, 不仅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构造完整的购物旅游资源体系, 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义乌购物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提升义乌购物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 打造复合型购物旅游区,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前往国际商贸城的游客旅游目的较单一, 基本上停留在“走一走, 看一看”的层面, 购物消费的规模较小。在当前国内外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以争创义乌国际商贸城5A级购物景区为契机, 通过改善购物旅游硬件设施, 强化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等, 使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购物旅游精品景区。这将不仅有利于提升义乌本地旅游形象和义乌购物旅游产品竞争实力, 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半径, 而且还有利于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优化升级可行性分析

(一) 内部优势

1. 良好的购物旅游开发基础。

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景区硬件设施精良, 吸收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 融合高科技、信息化、人性化及专业市场的商业特点, 兼受并蓄, 功能齐全, 是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之一。同时, 融入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 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中庭休闲、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服务, 是一个集商务、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中心。自2005年被评为国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以来, 围绕“以商带游, 以游促商”的发展战略, 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管理制度, 景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持续提高。

2. 鲜明的购物特色。

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开展购物旅游的重要载体, 经过几年的努力, 义乌国际商贸城已经形成了点、街、面构成的购物旅游空间布局。“点”指四区购物旅游中心, 是国际商贸城发展较为成熟的集接待、观光、购物于一体的游购中心;“街”指现有的四条特色购物街:箱包购物旅游特色街、玩具购物特色旅游街、化妆品购物特色旅游街和企业直销中心特色专区;“面”指分散于市场各个行业中的5000余个“购物旅游推荐商位”。点面街的格局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不同游客其游购偏好不同的需求, 布局科学合理。随着五区进口商品馆的开业, 将构成“一馆、一点、四街、多面”的购物旅游空间格局, 再加上篁园路服装市场、宾王商务中心的落成, 以国际商贸城为核心的中国小商品城将形成以服装专业购物市场、国际进口商品馆、大型购物中心、购物旅游特色街、5000余个“购物旅游推荐商位”为基本要素的, 点、线、面相结合, 区块间相联系的购物旅游空间。

3. 稳定的客源市场。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 义乌国际商贸城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吸引了众多旅游团队和散客前来观光购物, 购物旅游已成为义乌乃至浙江旅游的知名品牌。据统计, 国际商贸城2010年游客接待量为726.6万人次, 在全省所有4A级景区中排名第二, 仅次于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

(二) 外部机遇

1. 强大的经济后盾和政策保障。

义乌市整体经济发达,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亿元, 位居全国百强县十强之列, 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义乌市在旅游设施投资上提供了财力保障。同时, 为了促进义乌购物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措施。例如在义乌市“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把购物旅游业列为大力发展和培育的现代服务业五大重点行业之一;在《关于全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 明确把义乌购物旅游作为义乌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产业。这些规划和建议的出台不仅为义乌购物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时也为义乌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试点”机遇难求。

2011年3月, 《国务院关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 (国函[2011]22号) 中明确指出, “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到2020年, 使义乌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这不仅有利于义乌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 使其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和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更使义乌旅游产业尤其购物旅游发展迎来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

3. 国家旅游局鼓励创建5A景区。

2007年, 国家旅游局首次批准了故宫博物院等66家单位为国家5A级景区, 到2011年, 国家旅游局批准福建土楼为国家5A级景区, 全国5A级景区数量达到119家。在这四年中, 2008年没有批准, 2009年批准1家, 2010年批准9家, 2011年批准43家。获批5A级别的景区逐年增加, 且在2011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由此可见, 国家旅游局目前对创建5A级景区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因此, 国际商贸城应勇于迎接挑战, 并抓住机遇, 积极争创5A级景区。

三、优化升级对策建议

(一) 坚持“以商带游、以游促商, 商旅共荣”的购物旅游开发理念

要充分认识到在义乌发展购物旅游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与国际市场接轨, 促进小商品交易, 创新市场功能及提升城市品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推动义乌“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的有力杠杆。

义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匮乏, 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不足, 但是发达的小商品生产与交易构成了义乌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也构成了义乌发展购物旅游的最好平台。2004年商贸城二区开业后, 义乌就开始着手购物旅游中心的建设。2005年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虽然义乌购物旅游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发展障碍, 尤其在“商贸”经营理念的主导下, 对义乌购物旅游到底值不值得做, 义乌购物旅游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的推动力还存在认识不足。对旅游购物产业的定位不准。从而使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存在经营管理不完善、环境设施不到位、接待服务水平低、经营商户不配合、购物游客不满意等不良状况, 严重阻碍义乌购物旅游市场的做大做强。因此, 要树立“以商带游、以游促商, 商旅共生”的购物旅游发展理念, 把打造义乌“天堂购物旅游城”作为宏大的目标, 列入义乌长远建设规划,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加速购物旅游国际化步伐, 争取尽早把国际商贸城景区打造成国家首个5A级购物旅游景区。

(二) 不断创新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目前义乌购物旅游市场存在多头经营管理的局面, 显然不利于购物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和成熟。因此要从义乌购物旅游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对现有经营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改变目前景区内购物旅游业务存在“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 重点改善由于管理权限分散和职权交错导致的购物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局面, 并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 进一步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 完善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 创造良好的购物旅游环境

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小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也是购物旅游的首选平台。白天人潮涌动, 晚上却犹如一座死寂空城, 主要原因是缺少与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服务, 缺乏让商务游客、会展游客、购物游客更多逗留的吸引物。到国际商贸城的游客普遍反映在商贸城内找不到有特色的餐饮场所, 而且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性的商城, 尚缺适合外国客商光顾的西餐厅。通过对现有几家餐饮店的调查也发现, 多数提供餐饮的场所规模小, 管理不规范, 提供的饭菜口味差, 价格也较高, 而且饮食场所的卫生条件较差。

(四) 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提供优质服务是每个购物旅游区的软件建设目标, 更是“购物者天堂”的基本特色。为此, 要加大对商贸城景区旅游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 优化和提升购物旅游中心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五) 优化国际商贸城的文化氛围, 彰显购物旅游文化特色

义乌的商城文化是创建“国际商贸名城”和“购物旅游天堂”的灵魂和内在动力。但是, 目前广大商务游客和购物游客尚无法充分感受和领悟义乌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创业文化氛围。当然文化的营造和传播是一个历史积淀与演进的过程, 但人为的适度开拓、提炼、包装、塑造依然十分必要。为此, 建议将“义乌国际商贸城文化环境优化设计”作为重要专题研究尽快启动。

(六) 积极争创国家5A级购物旅游景区建设

尽快制定“义乌国际商贸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 加强领导, 明确分工和责任, 把创建步骤分为:动员准备、对照细则落实任务、自检整改、迎接验收和总结提高五个阶段, 并根据实施方案对创建5A级景区具体各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

摘要:目前, 义乌市已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这为义乌购物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义乌市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义乌购物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以商带游、以游促商, 商旅共荣”的购物旅游开发理念;不断创新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 创造良好的购物旅游环境;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优化国际商贸城的文化氛围, 彰显购物旅游文化特色;积极争创国家5A级购物旅游景区建设。

关键词:义乌,购物旅游,优化升级,必要性,可行性,对策

参考文献

[1]邵波, 詹敏.市场型商贸城市发展特点、趋势及规划的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04 (4) :476-480

[2]张建融.购物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J].旅游学刊, 2007, 10) :49-54

[3]曾忠禄, 张冬梅.我国发展旅游购物的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 2007 (8) :143-148

[4]成伟光, 李志刚, 简王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 2005, (1) :53-56

[5]文军.论我国旅游商品开发[J].商业研究, 2006 (8) :169-172

篇4: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一、 旅游发展宏观背景

(一)“一省一市一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区政策

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海南,云南,广西经济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在中国旅游综合改革方面已经初步构建了“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一省”是指云南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一岛”是指海南国际旅游岛,“一市”则是指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此可以想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桂林市的旅游发展便可进入新阶段。阳朔的旅游发展更应借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政策的东风,将阳朔旅游发展向更高的阶段迈进。

(二)桂林旅游立市政策

桂林市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商贸富市和外向带动发展战略。”首次从战略高度摆正了旅游在众行业中的经济地位,这将为各县发展旅游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阳朔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阳朔旅游资源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东南面,以石山、丘陵为主,山地为辅,其独特的喀斯卡地貌造就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风光特点。县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可分为一环、二带、六景区。一环,即沿桂林——雁山——阳朔公路(西线)和桂林——草坪——兴坪——阳朔公路(东线)所构成的环形风景带;二带,即漓江风景带和遇龙河风景带;六景区,即县城风景区、十里画廊风景区、兴坪风景区、福利风景区、遇龙河风景区、杨堤-葡萄风景区。

(二) 阳朔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1、 特色旅游项目

阳朔旅游行业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当地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形成了许多特色旅游项目,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目前已有休闲游、农家游、自助游、修学游、徒步游、文化游、访古游等不同的特色旅游项目。其中以下几项最为出名:

(1)漓江风景游

漓江和遇龙河风景带为阳朔旅游最为精华的部分,以此为主线形成形式多样的的自然风景游。以漓江游览、遇龙河漂流和“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代表。

(2)文化游

阳朔西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村”, 各国外国游客游连于此,众多英语学习者慕名前来,使得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都在此交融,使得西街为龙头的民俗旅游及文化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形成阳朔旅游的又一特色。

(3)阳朔渔火节

渔火捕鱼是阳朔民间传统的夜间捕鱼方式。阳朔县政府将这一传统而负有特色的日常活动打造为特色旅游品牌。通常以漓江“渔火”“烟火”“篝火”三把火为主线,加上文艺联欢,广场民间文艺表演,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出,球赛、棋赛、自行车赛等文体赛事活动。

2、阳朔旅游大景区规划

2009年末,阳朔县政府出台了阳朔旅游大景区规划,标志着阳朔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资源整合新发展的时期。大景区规划结合景区独特的地形地貌,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要求,以原321国道为轴线,以遇龙河——田家河为主要景观廊道、以遇龙河(工农桥以上)河段和峰林峰丛地貌和田家河田园景观为两翼,构成一轴两翼的空间布局。景区根据规划划分为遇龙河休闲游览区、大榕树——月亮山观光体验区、田家河休闲度假区和十里画廊综合服务区四个旅游区。通过规划实施,在规划期内将“十里画廊”景区建成为立足大桂林旅游区和漓江风景名胜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充分展现阳朔山水田园文化内涵,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发展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国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成为中国山水田园景区的典范。

(三)阳朔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阳朔属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风景特点为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游客来阳朔旅游多为享受与自然贴近的感觉,放松身心的目的。因此在旅游同类市场中,主要还有云南丽江与湖南凤凰等古镇与阳朔进行激烈竞争。同时,在广西内部以及桂林市内,因同属喀斯特地形地貌相同因此同样受到周边景区的强大压力,阳朔旅游品牌的独有性效应受到了限制。

2、大景区规划发展实施困难重重

首先,旅游大景区规划涉及到征收附近农村农民的田地问题。如何在农业与旅游,农民与政府之间达到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征收农民田地不仅需要给予农民合理的经济补贴,更为重要的是找寻策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引导农民向农副产业及第三行业发展过度,确保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其次,大景区实行通票制度,使得原来开放式的旅游方式受到了冲击,对于一些经济收入低的潜在游人来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到阳朔旅游的决策。

其次,旅游大景区规划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慎重的考虑有效的解决。针对施工、运营不同时期内的可能造成的污染都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旅游资源不足,配套设备尚需完善

阳朔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大突出的问题则表现为旅游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方面:

首先,旅游用地受到高度的限制。由于喀斯特地容地貌的原因,阳朔县城被群山围绕,导致城市用地极度紧张,交通发展受限。在旅游高峰期时经常出现住房供不应求、交通堵塞的情况。

其次,旅游硬件开发程度有限。各景区的旅游设施、旅游资源数量有限,在旅游高峰期内不能较好的满足游客需求。

篇5: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汇报

2011年,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以来,我市坚持“统筹安排,大胆尝试,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把旅游综合改革作为推进旅游立市战略、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做到边改革、边探索、边实践、边突破、边创新。目前,试点工作开局良好,初显成效。

一、建立北戴河新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为拓展城市建设和发展空间,转移北戴河区暑期客流过大的压力,更好地完成暑期服务的政治任务和旅游接待任务,同时也为提升旅游品质,将秦皇岛最美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海岸线开发好、建设好,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开发建设北戴河新区的战略构想。北戴河新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区域、全新的定位,既不隶属于北戴河,又不辖北戴河;既借力打北戴河品牌,又与北戴河区错位发展,是河北在沿渤海发展布局中担负调整结构重任的一个新型旅游特区,是秦皇岛未来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和重要增长极,将有利于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形成有别于环渤海地区偏重二产结构的高端特色服务业集群;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科学发展新模式,保护重要沿海地带的生态环境,坚决杜绝低水平开发,把最美的海

岸用于发展最生态的产业。新区围绕旅游产业,重新架构了新型地方政府,实现了体制认可、重构和创新,颠覆了传统对行政区域的设臵和安排,对旅游资源特别富集、以旅游业为核心主导产业的地方具有借鉴意义。

1.整合资源,确保优质资源优质开发。科学开发我市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优质岸线资源,将原隶属于昌黎县的3个镇(大蒲河镇、刘台庄镇、茹荷镇)、2个乡(团林乡、葛条港乡),原隶属于抚宁县的2个镇(牛头崖镇、留守营镇),以及团林、渤海两个林场,南戴河、黄金海岸两个旅游度假区,昌黎工业园区和黄金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进行整合合并,构成北戴河新区版图,总面积达425.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占秦皇岛市海岸线总长度(162公里)的51%,力求通过资源集中整合开发,达到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

2.创新机制,建立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新区在机构设臵上,设臵了副厅级的管委行政序列,对辖区行使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组建了“一办七局”内设机构,成立发展公司等五个事业单位,组建了“8+1”派驻机构,推行扁平化“一层楼”管理模式,有效掌控和配臵全区域资源,初步建立起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和目的地整体管理新模式,形成了“高效率、快节奏”的运行新机制。在职能配臵上,赋予了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权限,将项目立项、招商引资、文化、教育、财政、企业审批注册、财政等权利授权到管委会,使新区能够有充分的职权实行目的地管理模式,保证新区内各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

同时为了有效整合部门执法职能,结合新区管理模式,成立了新区综合执法局,在新区部门内部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全覆盖一体式执法。

3.规划先行,保障高起点开发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穷建设、富规划,先地下、后地上”的理念,本着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明确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结合秦皇岛城市总体规划和北戴河新区发展战略定位,新区完成了总规编制、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环评等规划,委托美国Sasaki公司制定了旅游休闲目的地设计规划,新区规划体系已初步建立。此外,正在制定新能源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七项规划。

4.明确定位,打造高端休闲度假区。作为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区坚持人文生态立区,新型高端业态兴区,以低碳生态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建设国际高端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业态选择上,围绕绿色低碳,坚持以发展高端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生态观光农业、医疗康体等新型旅游业态,严格控制纯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避免简单、低位雷同和低层次重复建设。

5.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昌黄、抚南连接线,目前已竣工通车;新区生态休闲浴场道路,主干路、沿海公路分阶段改造也已完成,城际铁路、旅游码头正在谋划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已完成概念性规划。一批重量级企业集团已经落户新区,总

投资522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北戴河新区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生态颐养度假城、圣蓝皇家海洋公园、黄金假日滨海度假城、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和葡萄岛旅游综合项目。

二、提升北戴河区整体环境,在打造城市旅游示范区上求突破

北戴河是中国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的“夏都”,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产品老化、吸引力弱化、产品层次不高、淡旺季明显等问题日益显现。作为老牌旅游区,如何通过对传统旅游的改造提升,实现旅游业从观光向度假休闲转变,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不但对秦皇岛市旅游业,乃至对省内、国内旅游城市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市将北戴河旅游提升作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带动全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1.以文化升华品质。一是恢复西洋化历史风貌。采取政府、单位、个人共同投资的办法,投资6.85亿元,按照“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的思路,实施了保二路、鸽赤路等8条道路及火车站片区的建筑欧式街景改造工程,再现了北戴河“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风采。二是深挖北戴河度假历史。对百年名人别墅进行有效保护和修缮,出台了《北戴河区近代建筑保护规定》,对150多幢别墅进行登记建档,在保持老别墅外貌及特色的前提下,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使新旧建筑之间在风格、色调、建筑界面上相协调,整体格局达到和谐。三是开发专项旅游线路。依托老别墅、各类博物馆、文化人、街头小品、雕塑等,新开辟了名人别墅游和沿海观光等旅游专线,成为沿海一线观光游览的旅游亮点。

2.以绿化增强活力。按照“园林化”、“景区化”的要求,实施了道路绿化、景区绿化、庭院绿化、游园绿化、社区绿化、农村绿化和垂直绿化,利用一切空间建绿、造绿、添绿、插绿。今年以来,累计栽植乔木19万株、花灌木500万株、花卉近400万株、垂直绿化苗木12万株,实现了“处处见绿、处处有景、处处花香”的绿化效果和“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绿色空间。目前,北戴河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48%,绿化覆盖率达到59.68%。

3.以亮化增加魅力。为改善北戴河区以往夜间亮化不够、生活单调的状况,按照“以点连线、以线织面”的思路,对所有建筑、景点、道路、节点进行整体亮化,全部按照景区标准设计,突出景观艺术化、照明功能化、低炭节能化理念,广泛采用LED冷光源、风能、太阳能等低能耗设备,构建了以公园、景区、广场为中心,以主干道为主线,向周边区域辐射延伸的“全景区大亮化”格局,通过在不同道路和区域,实施景观亮化、楼体亮化、路灯照明提升、牌匾改造亮化四大工程,滨海大道成为“紫罗兰大道”、海北路成“翡翠大道”、东经路成“星光大道”,形成了浪漫迷人、流光溢彩、璀璨繁华的夜景效果,引旺了夜间旅游人气。

4.以休闲化营造氛围。为全面提升北戴河整体形象,强化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支撑,今年重点谋划了“16+3”暑期重

点工程。19个旅游项目既包含硬件设施改造提升,也包括软件环境的综合整治,如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扩建、北戴河湿地木屋和迎宾馆、海上音乐厅、浅水湾浴场改造、海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今年暑期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在改造完善旅游环境设施的同时,大力开发面向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多元化旅游项目,努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打造了保二路欧洲风情西点、餐饮、酒吧一条街,增加了茶室、演艺场所、街头乐队、啤酒广场、海滨自行车双人骑等项目,丰富了北戴河的休闲元素。北戴河每年接待俄罗斯游客达5万人,针对俄罗斯游客的消费特点和需求,完成了俄罗斯游客中心项目,建设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风情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增强了北戴河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5.以生态化提升质量。积极谋划生态示范区建设框架,编制出“生态示范区规划”,前瞻性地提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从严整治陆域污染源,严格控制海水养殖、渔船捕捞,保护海洋生态和浴场水质,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海浴环境。坚决控制烟尘、煤尘、饮食业油烟的污染,取缔燃煤锅炉10台,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重点监控建筑施工工地噪声,保证北戴河清幽的环境。全年空气质量均保持在二级以上,海水水质全年保持在(国家标准)一类水质。

三、实施全市域、全要素的目的地管理,在旅游发展模式上求突破

1.建立全要素的旅游管理体系。一是将整个城市按照5A级景区打造。由狭义的“小旅游”向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

业融合旅游的“大旅游”理念转变,由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结合型转变,改变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建立现代旅游发展体系。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全市域,编制了《全域发展战略规划》,对全市7812平方公里用地及空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部署,确立了生态功能化、组团协同化、建设集约化、交通一体化、风貌特色化、配套标准化、产业生态化和旅游全景化“八化”发展战略,实现规划建设一张图管理。二是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加强旅游与农业融合,广泛开展“十村示范、百村创建”活动,市政府出台了加快乡村休闲旅游政策意见,从土地、税费、金融等方面对乡村休闲旅游予以具体扶持,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培育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形成了东部以农(渔)家体验、西部以葡萄采摘酿酒、南部以高科技农业观光、北部以山水览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产品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全国、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家,接待户2000余户,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近20亿元;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着手建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了《海誓南戴河》、《海上升明月》、《天下山海关》3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演出,增加了旅游吸引力;加强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大力发展葡萄酒特色产业,重点谋划了7个旅游产业聚集区,其中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和圆明山旅游产业聚集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三是培育休闲新业态。大力推进重点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功能,重点对温泉

冰雪、会展节庆、邮轮游艇、康体保健、体育健身、海上运动、文化娱乐、森林生态、露营房车等休闲产品新业态加大招商力度,开发弥补淡季的旅游项目,延长旺季、缩短淡季,努力打造四季休闲度假目的地。投资38.96亿元的南戴河森林体育俱乐部项目、投资1.3亿元的林海逸舍(卡夫卡)房车俱乐部项目、投资13亿元的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滑沙公园等陆续投入使用。四是以标准化统领覆盖城市休闲旅游元素。广泛开展涉旅行业的推、对标工作,将标准化作为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其一:大力推行国家休闲城市标准,全面整合各类城市资源,打造特色休闲旅游项目,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功能。秦皇岛成为首批三家全国休闲标准化验证城市之一。其二:在行业内深入开展对标、推标活动,大力推广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经验,带动全行业素质提升。结合实际,制定了秦皇岛特色的地方标准,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海水浴场救生服务规范》、《家庭旅馆接待服务标准》、《饭店婚庆婚宴服务规范》、《滑沙服务标准》等,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其三:将标准化扩大到商场、餐饮企业、出租车等各涉旅行业,非A级景区对标A级景区,非星级饭店对照星级饭店,将标准编印成口袋书,发放至各涉旅企业和涉旅从业人员,每时每刻对照标准、使执行标准成为涉旅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此外,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推广标准,在城市的重点公共区域、重要交通节点设臵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城市公共标识系统,优化城市的软环境,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体系。今年,北戴

河区被国家休闲协会度假分会确定为休闲旅游示范区,秦皇岛市在国内十大休闲城市评选中,位列其中,成为中国最佳休闲度假城市。

2.大力推动休疗养院的市场化进程。我市休疗养院众多,共计400余家,但由于多年历史沉淀的各种原因,疗养院的经营改革羁绊很多,并没有真正发挥旅游接待的重要作用。我市以旅游综合改革为契机,全面整合旅游接待资源,将休疗养院纳入大旅游管理范畴。一是组织动员各休疗单位参与市场运作。积极推动休疗养院改变以往仅限内部接待的状况,目前除个别特殊点位外,北戴河200余家休疗养院全部对外营业,进入市场,总床位达18万张,成为北戴河旅游接待的主力军;同时积极引导休疗养院客运车辆进入市场,有效弥补了旺季旅游车数量不足的问题;鼓励休疗养院开办旅行社,加强对外联络,拓展市场空间,使休疗养院真正实现由体制内变为体制外,由市场的旁观者转变成市场的参与者。二是鼓励休疗养院进入星级序列。引导休养院进行升级改造,按照星级饭店标准进行客房、餐厅装修改造,增加服务功能。今年,北戴河俄罗斯度假区、石油管道培训中心、交通部疗养院、河北煤矿职工疗养院、华北电网北戴河疗养院二十家余家休疗单位,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总投资5亿多元,大大改善了接待条件。目前已有20余家休疗养院纳入星级管理,提高了我市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全方位提升产业素质。引导休疗养院服务人员摒弃内部接待标准,与市场、酒店接轨。与专业培训中心合作,对北戴河区近万名休疗养院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旅游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3.整合提升家庭旅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家庭旅馆是我市的一大特色,总数达3000余家,是我市旅游接待设施能力的重要补充,但大多数家庭旅馆接待档次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客源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游客的利益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秦皇岛的旅游整体形象。今年我市以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重点开展了家庭旅馆规模和水平提升工程。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成立了家庭旅馆行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家庭旅馆行业的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工作。制定《家庭旅馆地方标准》、《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和《家庭旅馆准入办法》,统一接待标准,统一服务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旅馆的接待服务水平。成立了家庭旅馆协会,为家庭旅馆经营业主提供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与指导。挂牌了一批星级家庭旅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培训,规范服务。编印了3000册《家庭旅馆从业人员培训手册》,下发到每个家庭旅馆从业人员手中。先后对近2000户家庭旅馆经营业主进行三期培训,联合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税务等部门就相关管理提出具体要求,邀请河北外国语学院柳燕教授针对旅游礼仪、职业道德做专门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家庭旅馆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三是开发家庭旅馆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预订。委托专业网络技术公司,量身定做了“家庭旅馆住宿系统”软件。通过对Web端和客户端的操作,游客可以方便的实现网上查询和预订客房,各级管理单

位还可以全面的掌握每个家庭旅馆的空房入住情况、游客来源、游客滞留时间等。目前,家庭旅馆网上预订率达到了50%,回住率达近70%,杜绝了以往拉客、抢客、低价竞争的现象,净化了旅游市场秩序,提升了旅游形象。四是加大扶持力度。聘请设计专家实地到家庭旅馆考察,提出设计方案,确定主题风格,选定示范户,进行改造提升,经过验收合格后,每户给予5万元的奖励引导资金。先后投入一千余万元,通过以点代面、逐步铺开方式,改造、提升了一批高水平的家庭旅馆,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

四、创新发展思路和旅游运行机制,为旅游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了大旅游发展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综合改革的领导决策机构。明确提出“旅游立市”,并以此统领全市各项工作,强化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的意识。建立了定期议事协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办问责制度,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综合改革工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协调解决旅游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今年年初,召开了全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1-2015年)》(秦发[2011]12号)和《秦皇岛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2011年工作计划》(秦旅改组[2011]1号),并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

解,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并将试点工作纳入县区和部门的考核,为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充实了旅游机构职能和力量。为适应旅游综合改革和旅游立市需要,在市旅游局分别设立了旅游综合改革办公室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强化了旅发委办公室对全市旅游规划、政策制定、项目准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调整增加了旅游部门内设机构和编制,市旅游局机关公务员编制由原来的24个增加到41个,事业编制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12个。

3.完善了旅游执法联动机制。一方面巩固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暑期和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公安、工商、城管、交通、旅游、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强化市场监管。另一方面加强自身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旅游质监力量,成立了旅游监察支队,增加人员编制,并拟将支队升格为副处级单位,目前也已报至省编办待批。

4.强化了旅游项目管理与调控机制。确定了旅游项目,须经旅游部门审核把关后方可立项的工作推进机制,增强了旅游部门对各种上位规划编制的话语权,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旅游规划的刚性和可实施性。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单位、部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致使对旅游综合改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二是综合改革的系统性不够,措施的制度化不够;三是各县区的试点工作,还

存在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整体推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以旅游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按照“五个先行先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1.在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上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实施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公布资源目录,对重点资源挂牌保护。建立旅游项目开发科学评价机制,防止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加快推进旅游集团、旅游投融资公司组建工作。

2.在推进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海港区圆明山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浅山区长城文化产业聚集区等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引导要素集聚,以聚集区建设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集约化发展。

3.在推进旅游综合改革重点区域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引导北戴河新区完善休闲度假功能,培育休闲娱乐、商务会展、康体保健等高端旅游业态,引进和接轨国际著名休闲度假管理品牌,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指导北戴河区按照5A级景区标准,提升内在品质,统筹区域整体建设,重点发展高端旅游,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4.在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与联通、移动等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发智能旅游系统。在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星级饭店、重要公共节点综合布线,加快推进

无线上网、无障碍旅游。

5.在旅游人才培育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与旅游院校、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挂职锻炼、订单培养等多种途径培育旅游人才,积极引进高端旅游人才。鼓励引导高等院校设立新兴旅游业态学科,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推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建立旅游人力资源库,为旅游企业招聘、使用人才提供平台。积极培育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

篇6: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摘 要:文章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从设置精品化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课程、鼓励学生获得“二书多证”、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试点改革实践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学科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及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和促进着旅游管理专业向前发展,而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则是推进旅游管理学科改革与调整的动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从1998年开始招收旅游饭店管理专科学生,2005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科学生,2006年招收酒店管理专科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2014年旅游管理进行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在企业与高校进行调研,对该专业向应用型发展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专业课程的设置精品化,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现代管理理论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力求课程设计合理、课时比例协调,突出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核心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认真实行教学评估与检查,进行专业招生与毕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辅之以一定数量、一定层次的实践与实训课程。笔者认为,在一年级 “以公共课为主,辅之以专业基础课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年级 “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辅之以专业课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的教学计划安排下,从三年级开始,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课程的安排,使三年级能够“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为主,辅之以实训与实习”,并最终在四年级时实现“以实训与实习为主,辅之以专业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能会增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我校旅游管理原来只有2个实验室且设备简陋,增加了旅游方面的模拟实验室及应用性较强的实体企业的经营与建设。鼓励学生获得“二书多证”,提升学生素质与竞争力

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来提升竞争力,成为大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资格证书一能发挥求职“敲门砖”的作用,二能稍稍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针对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外,还参加各项技能考核,取得如外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导游资格证书和饭店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书,以综合提升学生素质与竞争力。而在课程的设置上,有计划地开设与技能考核相关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如导游考试的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指导性的教育。加大毕业论文的改革,把企业引进来,将现场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论文来研究,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效果显著。

通过教师的辛苦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博爱、宽容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建立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开辟以校内综合模拟实验室和校外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堂,寻求“以企助教”的全新办学形式,制定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三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优越条件。进行校企互动式培养,由旅游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旅游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优选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作为定点合作伙伴,推行 “订单式”教育。教师深入企业,了解旅游企业人员、招聘的数量、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等,为专业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提供决策依据,然后通过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学校必须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旅游企业则必须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设置是较为合理的,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模式是对旅游管理学生教育的一种调整,而从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出发,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并有助于学生就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1998年设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一支拥有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要按照“引进+培养+共享”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建立学校、企业共享的专业教师使用机制,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师岗位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充分考虑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为教师在职锻炼提供方便。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关,以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加强教师去企业锻炼的力度,教师从教多年,对企业了解较少,需要实践教学经验,同时需要提高素质到高层次的院校学习,更新知识与教学理念。

课题项目:

本论文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教改课题《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郑金芳(1964-),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上一篇:高中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下一篇:汽车理论期末复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