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2024-04-09

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精选11篇)

篇1: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附件1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表

申 报 单 位:省县

申 报 时 间:年月

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制

附件2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申报表

申报示范点:申报地区:省县申报时间:年月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制

篇2: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日期:2011-06-13 11:05

作者: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号)(以下简称《创建意见》)下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创建,极大地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发展。2010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了3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持续发挥示范创建的带动作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决定2011年继续开展创建工作。现将创建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符合《创建意见》认定条件。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县域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在全省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超过10家,总数须超过100家。

二、申报数量

按照《创建意见》中3年计划目标,2011年认定3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每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示范县原则上最多2个、示范点不超过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示范县不超过1个、示范点不超过2个。

三、申报程序

符合《创建意见》申报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休闲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联合文件形式将申报名单同时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并附相关申报材料。

四、申报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休闲农业、旅游行政要把创建认定活动作为引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标准从优筛选,从严控制申报数量。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级休闲农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研究确定创建认定工作方案和备选示范县、示范点名单。如省级农业、旅游主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不能上报。单独一家上报的,将不予受理。

(三)强化政策扶持。各地要以创建认定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引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四)搞好总结宣传。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创建认定活动,树立一批示范典型,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营造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所有认定示范县、示范点的有关信息,将在网上宣传推介。

请各地休闲农业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联合申报文件、申报表以及相关资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同时附数据光盘。

特此通知

联系方式:

1.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电话:010-59192797,59192754,59193256

传真:010-59192761

电子邮箱:xxny2010@163.com

2.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电话:010-65201510,65201528,65201511

传真:010-65201500

电子邮箱:cyc@cnta.gov.cn

附件:

1.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表

2.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申报表

3.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

篇3: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6月22日,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在广东清远现代农业产业园召开专家研讨会, 对星级示范创建条件和评分标准进行论证, 这标志着“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 (园区) 示范创建行动”正式启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开展“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 (园区) 示范创建行动”是规范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 必将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 建立诚信经营体系, 提升全行业发展水平, 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社会影响。

专家建议, 星级示范创建行动一定要坚持以农为本, 把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衡量标准和努力方向, 特别要注重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定要坚持政府引导、行业自律, 提升质量, 重在示范;一定要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试点先行, 循序渐进;一定要坚持自我创建、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动态管理, 充分调动分会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真正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介绍说,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 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 是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不仅可以促进就业增收, 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转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仅不会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生产, 而且可以促进农产品就地销售, 平抑农产品市场波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特别是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必须强调,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切不可盲目发展, 一定要与保护和有效利用耕地相结合, 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现有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 增加服务功能;一定要与农业主导产业带建设相结合, 统筹规划, 合理调整生产结构, 避免重复建设, 功能雷同;一定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和文化建设相结合, 推进标准化生产, 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环境和文化建设力度, 推动农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

王守聪透露,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协议, 已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支撑点, 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 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工作重点加以推进。今后将重点建立“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推进机制, 推动典型示范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标准统计体系建设工程、人员培训和宣传推介等五大工程建设, 通过示范县和星级企业创建、精品推介、全国欢乐乡村游、高层论坛和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措施, 更为有效地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会长甘士明告诉记者, 今年下半年, 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 (园区) 示范创建行动的重点是鼓励引导企业 (园区) 开展自我创建和试点试评, 积累经验和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标准。为确保示范创建行动真正取得实效, 将坚持标准, 扎实操作, 绝不走过场, 并强化社会监督和日常监管, 实施动态淘汰机制。

此间,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还举办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清远) 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广东清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命名的全国首家培训基地, 将在今后承担起珠江三角洲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任务。

今年全国造林绿化进度已超八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极大调动了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形势看好。截至6月15日, 全国已完成造林7404.37万亩, 占年计划的83.38%;义务植树21.46亿株, 占年计划的83.44%;完成中幼林抚育3900.83万亩, 为年计划的49.53%。与2009年同期相比, 造林进度基本持平, 义务植树有所增加。这是记者6月28日从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 今年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ha目标的第一年, 全国“两会”提出全年造林任务8880万亩 (1亩=1/15ha) 。今年造林绿化任务十分繁重, 西南地区持续三季连旱、北方地区春季持续低温, 给植树造林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国家林业局多次部署抗旱保苗和植树造林工作, 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克服气候灾害等严重影响, 根据土壤墒情, 抢抓林时, 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今年各地造林绿化投入明显加大, 辽宁省投入突破100亿元, 黑龙江省投入近60亿元, 均是去年投入的3倍以上, 创历年之最。河南省将重点生态工程奖励标准由过去的每亩28~100元提高到50~180元。海南省在国家每亩造林补助200元基础上, 省市 (县) 两级财政配套资金每亩增加100~200元, 全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000万元。

辣椒酱国标即将出台

据悉, 由李锦记参与制订的辣椒酱国家标准已于6月18日定稿, 并提交给国家调味品协会及国家标准委审核, 预计将在半年内出台。该标准首次对辣椒酱的水分活度等指标进行限定, 业内认为国标出台后, 调味品市场将遭遇洗牌。

据了解, 目前中国是全球辣椒酱头号消费国和生产国, 消费人群超过5亿, 消费额以每年16%的高速递增。全国辣椒酱生产厂家多达数千家, 但其中不乏作坊式生产。由于一直以来没有建立相关国家标准, 辣椒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005年更是曝出苏丹红事件。2009年10月, 国家标准委下达通知, 要求中国调味品协会着手起草辣椒酱国标, 李锦记以及天津和四川另外两家食品公司被最终确定为起草辣椒酱标准的单位。

篇4: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通知》提出,各地在创建过程中,要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坚持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示范创建,加快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强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示范点。

《通知》指出,创建县应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等必要条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且规划编制科学、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体系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基础条件完备、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成效显著。创建的示范点要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经营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发展成长性良好。

篇5: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银川市西夏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银川市西夏区被授予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西野农林牧有限公司万义生态园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宁夏农业经营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贯穿宁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接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6: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典案例

申报资料

申报单位: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XXXX 联 系 人:

单位地址:四川省????市游仙区松垭镇 申报时间:2017年8月24日

一、企业简介 ㈠、企业荣誉

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代花卉林木产业支柱企业,建设新农村省级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市现代花卉林木产业示范基地,????市森林康养协会副会长单位。2017年5月,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党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四川首届森林自然教育大会组委会授予“最佳森林自然教育基地”“最佳森林教育创新机构”。

㈡、产业基地建设

公司始建于2002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在????市松垭镇拥有产业示范基地800余亩。公司主要从事现代花卉林木产业基地建设、花卉林木产品生产与销售,产业观光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符合国家十二五产业规划发展方向。

XXXX用行动影响推动????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及产业观光发展的方向,用过程诠释了现代农业的丰富内涵,以15年的不放弃完成了一个龙头企业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提升传统花卉林木产业层次,现代农业有效融入第二、三产业、提高产业效率,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产业观光旅游开发

依托XX花卉林木产业基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便捷的交通等综合优势深度开发产业观光园----XXXX。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知名度,被誉为中国的XXXX公园,市民的度假康养地、农民的产业依托平台、青少年的校外课堂。

XXXX,位于????市游仙区松垭镇隆康路201号,距????市中心15公里,距????南郊机场8.5公里,高速公路松垭站出口6.17公里,区位优越突出,交通便捷,基地面积800亩,森林覆盖率达85%。

㈠、产业观光项目

1、按景观特色分为矿车花园、四季花坛、品种展示园、乔其纱花苑、XX超级花园,巨型森林迷宫,展示世界顶级园艺博览和现代装置陈设艺术。

2、按类别分为观赏植物盆景展示区、多肉植物展示区、银杏园,桂花园,樱花园,槭树园、彩枫园、水生植物园、热带植物园,植物种类达1100多种。

㈡、休闲服务项目及特色产品

1、XX餐饮服务区,提供XX康养餐饮系列、XX田园小吃系列等特色餐饮服务。

2、儿童户外运动体验区,采用益智互动运动项目模式,有效开发儿童智力拓展身体素质。

3、攀爬运动公园,集攀岩、抱石、飞拉达等国际主流攀爬运动项目,设置休闲、竞技、极限挑战等运动项目。

4、生态亲水河道,配备舒适生态的亲水设施,开展各色清水活动、森林自然教育等服务项目及定制体验服务产品。

5、森林综合服务区,设置外拓展、森林自然教育、休闲服务、餐饮服务等康养特色服务。

6、森林漫步营地,拥有世界顶级森林探险线路4条,大型综合户外益智游乐设置3个,并设有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营地,配套综合服务设施完善。

7、汽车营地,规划生态停车区和大型森林汽车营地,营地设施齐备服务体系与国际接轨。

8、泥泞运动体验营地,开发与国际同步的泥泞跑、泥泞球类、泥泞休闲、泥泞康养等休闲运动产品。

8、木屋服务区,规划建设低碳环保后现代风格生态木屋36座。

9、树屋度假营,在林下、林中、林上规划建设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森林木屋,形成国内顶级树屋度假营地。

10、盆景陈设艺术展示,展示、销售办公家庭盆景,陈设艺术品及盆景周边产品。

㈢、主题节庆活动

在XXXX连续3年举办春暖花开主题花卉博览会、蓝色夏季主题园艺展、多肉的模样盆景艺术展、XX秋色枫叶节、XX年花主题花展,年参观达50万人次的规模。

三、市场运营状况

XXXX极高的美誉度及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完善的综合服务配套、户外运动系列产品和森林自然教育项目的设置,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设,已形成“吃、玩、游、教、购”规模化运营体系,无不良投诉,经营状况良好,年接待达到110万人次,3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成为我市及周边区休闲旅游观光的必然选择。

四、组织管理方式

组建以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为成员的运营管理团队,以农户为成员的规范化休闲旅游综合服务团队,设置综合管理部、生产部、运营部、策划部、餐饮部、工程部、财务部,不断提高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管理程度,有效地推动、提高休闲观光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五、主要做法和经验

篇7: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学习领会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奋,记忆深刻!城镇和乡村应该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新型城镇化肯定是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中央会议的精神,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我以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是我们小康社会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质旅游的追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研究,我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愁”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二是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三是使“见山、见水”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让“美丽乡愁”印记品牌塑造的标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篇8: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1 概况

1.1 基本情况

重庆市南川区位于重庆南部, 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 渝东南地区、渝南与黔北的联结点, 具有“承北启南, 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距重庆主城仅58 km;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十一五”以来, 南川区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 大力发展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着力塑造软硬环境, 取得了实效, 探索了经验。

1.2 发展现状

近年来, 南川区委、区政府以“三优五特”产业发展为基础, 大力培育发展“农家乐”、“林家乐”, 形成“一中心、三圆环、六节点”的农家乐格局, 打造风景游览型、生态休闲型、花果观赏型、农家园林型的农家乐风格。目前全区已建立农家乐350余家, 有193家评定为星级农家乐, 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60家、二星级122家。开展了大有年猪文化节、石溪梨花节、铁村葡萄采摘节、中桥辣椒文化节、头渡笋竹文化节、金佛山古茶树节等农事节庆活动。2011年接待休闲旅游的人数超过380万人次, 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20000人, 其中农民工1000人, 年均收入近2万元;景区农民分红0.32万元, 户均达0.96万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40%。

2 创建有利条件

2.1 政府扶持力度大

南川区委、区政府将休闲农业纳入全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 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8年, 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 (南川府发[2008]22号) , 提出了“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民生幸福高地”的战略目标, 确立了“旅游产业是转型强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是民营经济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的战略思想, 提出“全区各级各部门同打乡村旅游牌、共兴乡村旅游业”。2011年, 区委、区政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南川委发[2011]17号) 和《关于印发加快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和星级农家乐发展实施方案》 (南川府发[2011]4号) , 针对乡村旅游制定了扶持发展政策措施、工作措施及各项行业管理规范。并为旅游企业提供证件办理、信息服务、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优质服务。

2.2 区位优势突出

南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随着渝湘高速公路界石至南川水江段的顺利建成, 使南川交通融入重庆“1小时都市圈”。同时, 南涪铁路已开工建设, 横贯南川的万南铁路将与渝怀铁路接轨, 渝湘高速铁路已进入规划阶段。以上交通干线贯通后, 南川有条件成为重庆南部的交通枢纽, 凸显黔北及渝东南地区进入重庆主城区的交通要冲地位。

2.3 发展定位准确

立足旅游观光、生态保护、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教育培训、凝聚扩散、劳动就业和产业扶贫等八大功能, 南川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了如下发展定位。 (1) 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 打造重庆生态农业大观园。依托精品蔬菜、优质花卉苗木、高端水果等高效特色产业基地, 大力开展乡村旅游, 打造国家级观光休闲度假地。 (3) 开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围绕南部高山地区有机稻、错季蔬菜、方竹笋、中药材、中蜂、南川鸡等高效特色产业, 发展避暑纳凉型休闲、观光农家乐, 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

2.4 建设初显成效

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 南川旅游已取得长足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通过举办金佛山国际旅游节、杜鹃花会、百里荷花节、大有年猪文化节、石溪梨花节、铁村葡萄采摘节、中桥辣椒文化节、头渡笋竹文化节、金佛山古茶树节等重大节事赛事活动, 以及与重庆主城区旅游部门联合推出长江三峡旅游和重庆都市旅游过境线路, 在巩固主要客源市场的同时, 使周边省市客源市场得到有效拓展。乡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已形成旅行社、景区开发公司、星级饭店、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星级农家乐等为主的产业骨架。2011年, 全区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0.3亿元, 接待游客达900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 其中接待乡村游客达380万人次, 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9.4亿元。

3 存在的问题

南川区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始阶段, 休闲农业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原有乡村旅游的机制体制与新形势发展要求不适应, 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化解,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3.1 休闲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装备水平不高, 发展基础还薄弱,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畜禽圈舍建设落后, 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鱼塘建设标准化程度偏低, 防灾能力总体不强。农村道路建设滞后, 不适应休闲发展要求。

3.2 用地制约问题突出

现有农家乐大部分都是农户自己出资, 开辟房前屋后的小环境进行营业, 等级较低。要发展高星级农家乐, 必须有城市和社会资本投入。虽然踊跃投入的业主较多, 但是受目前农村房屋和用地政策的限制, 城市资本和社会资本根本无法落地, 购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票方式解决高星级农家乐用地问题未有效落实。

3.3 规模较小, 分布较散

全区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很少, 接待能力有限, 设施设备简陋, 经营特色不鲜明, 接待功能和经营模式也单一。全区现有的310余家农家乐分布在34个乡镇、街道, 相对独立, 不扎堆, 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南城、三泉、黎香湖等地现有的部分农家乐, 地处规划拆迁范围内, 不利于创建评星工作开展。

3.4 缺乏长期目标

乡村旅游缺少独立的景观或游乐场所, 只具有简单的吃、住、娱功能, 可游性差, 留不住客人。缺乏发展意识和长远眼光, 经营理念落后, 营销手段欠缺, 不注重环境打造;农家乐服务人员都是就近或临时聘用的, 流动性大, 缺少专业培训, 文化程度、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比较低。

4 创建示范县优势与特色

4.1 国家AAAA级景区金佛山开发成为南川乡村旅游的平台

在南川区政府和重庆市旅游投资集团联手打造下, 金佛山在国际旅游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让南川旅游有了强大的支撑力, 游客量、旅游收入逐年递增, 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

4.2 市级生态农业大观园建设成为乡村旅游的载体

大观园内形成的“公司+专业合作社”、“企业+产业+基地+农户”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运行机制, 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是乡村旅游对现代农业最好的诠释,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

4.3 农家乐特色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南川已形成“一中心、三圆环、六节点”的农家乐格局, 突出了风景游览型、生态休闲型、花果观赏型、农家园林型的农家乐风格, 彰显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娱农家乐、享农家福、购农家物的农家乐特色, 形成了五种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4.4 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便捷的交通、适中的消费、四季的景色, 使南川乡村旅游充分体现了现代都市人所追求的近距离、低成本、全年候、快旅慢游的乡村旅游形态, 长期生活在喧嚣尘埃中的城市人, 被南川这种沉静、内敛、历经沧桑、容颜不改的村落和民居气质所感染、所吸引。形成南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独特魅力。

5 创建思路

5.1 以金佛山旅游文化节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通过中国 (重庆) 金佛山旅游文化节平台, 举办以“品南川有机茶、尝南川土蜂蜜、喝南川土鸡汤、吃南川大米饭、赏金佛山风光”为主题的特色乡村生态旅游, 开展“金佛山杯”休闲观光农业美术摄影赛和农家乐服务技能大赛, 展示南川高效特色农业产业, 开展乡村旅游招商推介;通过宣传金佛山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 进一步提高南川区乡村旅游知名度, 吸引更多省内外以及国外游客来南川休闲观光旅游, 促进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5.2 打造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

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着力发展以粮油、蔬菜、畜禽、茶叶、水果、水产等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创意农业, 将南川区特有的山地农业与农村的自然资源以及农民的智力资源, 通过创意转化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为农产品注入特定文化内涵, 依靠非物质的智力、社会及文化等资本,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发展中药材养身农家乐。

5.3 开发南部金佛山特色乡村旅游区

结合休闲观光、避暑纳凉和乡村旅游扶贫, 重点发展有机稻、错季蔬菜、南川土鸡、中蜂、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方竹笋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农业, 按照“大自然、原生态、活文化、真生活”理念, 以巴渝特色农耕文化、传统农业和民俗风情为基础, 以有机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为核心, 依托南部山区特有的山水、历史旅游产业集群, 与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高度整合, 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体验农场、避暑山庄等系列化休闲旅游产品, 积极创建“星级休闲农业企业”, 促进农村餐饮业发展。

5.4 构建“一园八带五基地”发展格局

一园:以重庆生态农业大观园为核心。按照建成“产业特色明、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运行机制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 整合资金, 加大投入, 做大规模, 做出特色, 做响品牌, 创新机制, 建成集生态、高效、观光、试验示范、科技教育于一体的农业园区,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

八带:构建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带。集中打造优质粮油、优质笋竹、优质畜禽、优质蔬菜、优质中药材、有机茶叶、花卉苗木、优质烤烟等八大产业带, 建成高效特色产业基地, 形成乡村旅游的休闲观光带。

五基地:打造现代农业五大基地。即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产品物流配送基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基地、农业现代总部基地。结合金佛山旅游, 在渝湘高速公路和旅游公路沿线乡镇布局休闲观光产业, 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家乐和体验农庄。

6 创建目标

6.1 打造规模化集群

南川区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避暑纳凉为旅游吸引物, 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 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集中打造规模化集群。依托金佛山东西南北坡、神龙峡、山王坪、黎香湖等有利区位, 逐步规范、改造升级金佛山沿线农家乐;合理规划、开发建设高速路沿线农家乐;加快推进、健康发展兴隆—大观—黎香湖沿线农家乐。重点做好大观、兴隆、木凉、土溪、河图沿线乡村旅游规划建设。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旅游资源相互交融, 互为补充, 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6.2 打造特色化品牌

重点突出特色和优势, 着力打造文化、生态、节会、体验等品牌。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打造“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 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同时, 打造森林植被茂密的金佛山等植被丰富的天然氧吧。农村交通实现乡通畅、村通达两个100%目标;农网改造全面完成, 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以“大有年猪文化节、三秀油菜花节、花山桃花节、石溪梨花节、铁村葡萄采摘节、中桥辣椒节、头渡笋竹文化节、金佛山古茶树节、樱花节、蓝梅采摘节、生态农业大观园区乡村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农事节庆活动为介, 以金佛山旅游景点为媒, 打造南川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使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兴产业。

6.3 打造市场化产品

充分依托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开发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南川区立足资源优势, 基本形成优质粮油、蔬菜、畜牧三大优势产业, 茶叶、笋竹、中药材、花卉苗木、休闲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 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达8万hm2, 其中建成万亩产业片5个、千亩产业园40个。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全国茶叶百强区、中华蜜蜂之乡、中国玄参药材产业之乡、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区 (县) 和重庆市水稻、油菜、笋竹、蔬菜、茶叶、中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县等称号, “南川鸡”、“南川米”、“南川方竹笋”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农产品品牌数量居重庆市第一。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优质品牌, 为南川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强力支撑。通过电视宣传片、宣传画册、户外广告、报刊、网络等媒体, 包装、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并取得良好效果。

7 建议保障措施

7.1 加强组织领导

始终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事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大事来抓, 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和资源利用上, 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作用, 赋予其现代农业产业规划、项目综合、组织管理、考核调控等职能。

7.2 改革管理体制

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强化现代农业建设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实现政府各部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覆盖。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配置乡镇行政资源, 把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设定为主体职能。

7.3 资金保障

南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筹措渠道包括政府扶持、“三资”投入、农户自筹三种方式。

7.3.1 政府扶持

要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完善农业奖补、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 加大对南川区乡村旅游的扶持。完善奖补形式, 重点以项目形式进行奖励。财政扶持资金要向乡村旅游龙头企业集中, 做到扶大、扶优、扶强。完善乡村旅游保险政策, 扩大保险范围, 增加保险险种。要完善乡村旅游信贷政策, 放宽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信贷投放。破解土地瓶颈制约, 加速土地流转, 完善乡村旅游用地政策, 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7.3.2 三资投入

南川区政府应筑巢引凤, 开展招商引资, 吸引“三资” (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 投资南川旅游开发, 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集聚, 远期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7.3.3 农户自筹

农民可以劳动力、资金、财产 (如房屋) 、土地等手段, 采取转包、承包、租赁、入股、领办、合办、联营等方式, 参与乡村旅游业经营。

7.4 强化考核管理

篇9: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一是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示范创建工作认定的县和点所在区域都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或集聚区,有效地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在促进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2015年经营收入3500亿元,接待游客11亿人次,增长10%以上。

二是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与鄉村旅游的积极性。以示范县、示范点为发展基础,各地纷纷编制专门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篇1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姓 名:明 敏

1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怡情山水、回归自然,游览休闲农庄,已成为当今时尚.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休闲农庄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旅游休闲农庄在国内还是较新的产物,缺少有效的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此文是本人暑期重点对我市郊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进行的深入调查所得。

关键字:休闲 乡村 旅游 农庄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

一、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

怀化市安江镇位于湖南省边缘,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旅游业也发展的十分缓慢,但也正因为偏僻的原因所以生态环境保存的十分完好。同时,安江镇还被称为“稻都之乡”。这里拥有空气新鲜的乡野环境,幽静的农家宅院,从地里刚摘回的新鲜蔬菜,老腊肉、农家米酒、土鸡、石磨豆花等特色农家饮食以及对农活的劳作体验,对久居都市的游客,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市的休闲旅游农业自上本世纪初才开始兴起,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五.一”、国节长假、双休日的实施,许多工薪阶层喜欢到这些新兴的休闲旅游农庄去放松自己。到今年,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8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一)我市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经营模式多样。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了四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休闲娱乐型。它是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游客不但可以充分领略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感受绚丽多姿的乡风民俗,还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屋。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品茶、1(姓 名:明 敏出生年月:1990.7 性别:女 院 系:东方科技学院年

级:2009级专 业:英语学 号:200941908328)

打牌、下棋、垂钓捕鱼,从而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飞龙酒家、友好酒家。二是观光型。在山地景区地带,利用风景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避署、休闲娱乐、食宿等,如碧湖山庄、龙虾山庄。三是综合型。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如鸡公界假村。

2、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我市地处重庆、达州、南充的金三角中心,丰富的山水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休闲农业逐步步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休闲农业在我市建设中的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它有效休闲带动了我市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关联行业的发展,促使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同时,还促成地方公用基础设施的改造,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交通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繁荣,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市的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快我市城乡交流和乡风文明建设。我市农民具有的勤劳、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但同时不可否认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也有一些不良习惯长期延续下来,如环境卫生差、不文明的用语依然存在。发展休闲农业,随着城市居民的到来,这些不良习惯会不断改善。为了吸引休闲者农民必须学会讲究卫生、保持卫生、保持村容、院落整洁。

二、我国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尽管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但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吸引远程游客的主要是体现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参观考察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将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的形式概括为五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园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虽然乡村旅游最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又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正所谓“起步容易,提升艰难”。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

参加自然资源保护行动;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雅闲适,人们可以亲近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运动和从事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另外,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化,并将其影响全面渗透在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中,乡村旅游因此也受到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背景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3.0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为“乡村旅游 ”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农村人口众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众多劳动力和发展空间。2.我国经济基础落后,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民航、铁路、公路、航运交通业还很不发达。这种人多车少、交通不便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所以,旅客受阻或滞留等情况是常有的事。这就极大地阻碍和限制了旅客作远距离旅游。3.人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人为3587元,扣除其吃穿用等必需消费后,真正能用于行和游方面的消费并不多。4.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不少地方把发展旅游同发展当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当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解决劳动就业、美化城市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如五台山下的台怀镇、武当山脚的武当山镇、张家界所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都因发展旅游而从贫困落后走向了繁荣富强。

(二)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首先,开发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不能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乡旅游业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其产品是一种旅游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业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来维持其发展,结果旅游地收入在淡季无农业收入补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农业经营者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次要的一个补充收入。其次,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导致盲目投资,粗放式经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极为盲目。一发现某地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别处进行盲目投资,在开发经营时,为了节省开支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当地资源吸引力减弱时便转移目标,形成“打一个抢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一些己建的乡村旅游点,没有考虑旅游功能和分区,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而且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完全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再次,产品单

一、同质化,系列化、深度化不够。按照产品的功能,乡村旅游大致可划分为观

光型、参与型、度假型三种类型,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型阶段,对于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参与型、度假型产品不多见。同时,由于个性的缺失难以形成有特色的产品,极易被复制克隆,造成很多产品的同质化。另外,未能形成产品体系,既缺少主打产品,又缺少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产品的谱系和延申不足。资源形态未深加工为产品形态,产品深度化不够。最后,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不强。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理念。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政府应帮助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利用旅游项目的牵引,调动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的改造力度,引导和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购置一些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办旅游的能力。一是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其进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三是对其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四是对其开展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

注重产品宣传,完善营销网络。相对于目前旅游风景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还是叭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所以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单,以及“梦里老家”车溪,便属此类。其次,要鼓励旅行社等企业推介乡村旅游,以专业的市场促销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者。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为乡村旅游营销搭建有效平台,例如,法国农会为促销法国的农业旅游,专门建立了名为欢迎位临农场”的组织网络,还出版了各种宣传和指导乎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可借鉴法国的经验,把建立包括农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作为服务工程的重点来抓,真正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的市场化程度。

发展旅游项目,增强旅游体验性。由于乡村旅游开发深度不够,使游客的体验类型单一,如西部一些乡村,不管是否藏区、有无藏文化,晚上都开展锅庄晚会活动,最终导致旅游缺乏个性,缺乏竞争力,生命周期短。游客的终极目标

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体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以及他们的个性化旅游需要。挖掘出新的丰富的乡村活动,如:笨猪赛跑、野鸭放飞、松鼠散果等动物表演,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如田间放羊、放鸭、果园采摘、烧柴做饭以及农家喂猪等。同时,也要设计使游客完全沉浸其中的深度体验项目,可推出 “当一天农民 ”、“做一回渔夫 ”等旅游项目。此外,要加大传统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一个能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兼顾“三生一体”、带动三产融合的多功能跨界型新型行业,是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朝阳产业,我们应该在把握好行业发展规律的同时,思考、总结、借鉴、创新,有效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和制定科学的发展纲领。参考文献:

[1]席闽生,《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一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为[J].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严海涛,刘学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09

[3]龚健,刘艳芳,刘耀林,《农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初探—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

篇11: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07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07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不论你是10人的游览团,20人的游览团,还是30人的游览团,景点导游总是十分负责任的尽情解说。矫健的身板,热情的笑脸,丰富的知识,清晰的吐字,纯正的台音,流利的话语,娴熟的解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跟游客互动,为游客服务,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导游是农会要求企业选派到专门的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上岗的。台湾休闲农业景点经久不衰,除了严格精致的管理之外,还与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景点导游是分不开的。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联合考察组:邢诒铁、张洪波、张洪溢、文彤明(执笔:文彤明)

上一篇:想法英语下一篇:实习报告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