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2024-05-08

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共8篇)

篇1: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又到了周末,与同事们用十几分钟讨论行程,于是史上最快组团。周五晚说葡语的Alex、从来不知疲倦的老驴老潘、笑眯眯的晓彤和不旅行毋宁死的我,四巨头兴奋出发,我是连续第二个周末出游了,对于射手座来讲不需要周六周日,工作之外就要旅行,旅行就是休息。

取票的时候,Alex并没有按我的建议取回程的票,说到时再取,会葡语的人就是嚣张呀。长途巴士车上沉沉睡去,早晨五点多被司机吵醒,比预计时间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petroplis。大家都坐在长椅上愁眉不展,这么早能去哪儿。洗手间简单洗漱之后清醒过来的我,与ALEX讨论了行程,先市内游。在汽车站一家香港人开的餐厅用罢早餐,存好包,乘巴士来到市内。

青翠欲滴的崎岖小路,努力回想第一次到达此处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模模糊糊。难道当时的我在熟睡,怎么景物如此陌生?

街的中间是条小河,在小河的一侧沿马路前行,被条黑狗跟上,一直就甩不掉了。到了大教堂,我们从侧门进,观赏完之后,派了两人在前门侦察,发现那条黑狗期待地蹲在前门等我们,直接崩溃。

从另一个侧门逃出之后,沿小路拾级前行,又是我最最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小房子,称之为老驴的老潘一直想爬上山,走了一段发现没有路了,于是返回,向另一侧进发。费了九牛之力爬到山顶,大家都躺在地上歇息,山顶的圣母像下凉风习习。

十一点,皇宫开门,我已等不及同事把票拿来,直接伏在皇宫门前的长椅上睡着。一开始还听闻同事们手机播放的各类歌曲的声音,后来脑子就一片空白了。半个小时后睁开眼睛,我已神采奕奕。我这种随时睡着补充体力的方式,把其他人弄得哭笑不得。

为了保护皇宫中的地面,每个人发了个类似拖鞋的大鞋套。我们在皇宫中游览时就划来划去,既有趣又省力。

参观完皇宫,ALEX闹着吃大餐,根据LP找到当地最好的烤肉店,享受中。

饭后打的去汽车站, 途中逛了服装批发市场,老潘和ALEX困得在街边的躺椅上睡着了。

两个小时到teresopolis的巴士路程中,大家一直在熟睡中度过。

傍晚时分来到了这个小小的城市。这个类似国内二线城市,喧闹而纯朴。到了那个LP指示的百年酒店check in之后,应我的提议,晚上买了水果、烤鸡、啤酒聚餐,昂贵的饭店中的大餐,远没有在月光下大快朵颐有情调。

酒店隔壁有音乐晚会,歌声持续到早晨四点,才迷迷糊糊睡着。才一会儿又被晓彤的电话吵醒,郁闷!已困极。

早餐后check out,把包存在前台,直奔巴西足球队的训练场地CBF,真是山灵水秀之地。

到了国家公园门口,ALEX说一定要定那个往返八小时的经典线路,我不太同意,本来是休闲为啥这么累呀。老潘由于是军人出身,50公里的拉练不在话下,于是也支持ALEX,不得不屈从大家的意见。买了水和食物,出发!

真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园,基本没有路,石头,树藤,野花,清风,林啸,偶尔还有野兽的呼噜声。

第一个目的地是个小瀑布,溪水清亮冰凉,暂时消除了身体的疲惫。

六个小时后,几乎到了半山腰,大家都已筋疲力尽。除了老潘坚决要爬到山顶,其他人都打退堂鼓了。

风温暖地吹着,满山林木的枝叶在夕阳下镶了金边。山野的味道沁人心脾,令人心醉。

但美景也不能舒缓我们的焦虑心境,为了在山黑之前返回,我们还是决定下山了。那时已消耗掉所有的食物和水,除了老潘,每个人都已到了体力极限。山景仍然宜人,风有些冷,下山的路似乎没有尽头。老潘一直在前探路,一会儿再返回,说只有500米了,大家加油。如此反复了数十次,晓彤扶着我慢慢走在后面,连骂老潘是骗人的大灰狼的力气都没有了。 ALEX拄着一个粗树枝,一边移步,一边叫妈。

终于到了山下,坐上出租车,直奔ALEX向往的大餐地儿,不一会儿桌面上就一大堆饮料的空瓶,一片狼藉。一边品尝大餐,大家兴奋地聊天。我担心地问ALEX我们回圣保罗的巴士票是几点,他说想不起来了,有可能是十一点吧,也有可能是十点半,于是催他赶紧去酒店取寄存的包,去巴士站确认下。坐上的士已是21:47,司机说开往圣保罗的车晚上只有一班,是22点的,于是就飞车开往酒店取包,期间逆行了数次,闯了数次红灯,又被数个司机竖了中指。一到酒店只用了8秒钟就到了前台拿回包,印象很深的是酒店门口房东老太太惊恐的眼神。

气喘吁吁在的士上分包的时候发现多出了一个,就拜托司机帮我们送回去。司机继续飞车,把车直接开到了汽车站后院开往圣保罗的那趟大巴旁。终于赶上了!不必担心第二天的工作,不必去购买里约飞圣保罗的机票。

巴士上大家被刺激得睡不着觉,兴奋地聊着。ALEX给酒店打电话道歉,酒店工作人员说我们抢了她的包,她的家门钥匙在包里,晚上回不了家了。一个小时以后,与的士司机联系上,他终于把包送回去了,我们这才安心。

大家的一致意见,把ALEX评为本年度最不靠谱之人。

从此ALEX的旅行中再没有国家公园。

作者|高莹

公众号:欢言美学

篇2: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我国现在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包括城市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国家公园(试点)、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等,虽然它们目前还不是典型意义的国家公园,但又的确多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基础。这些分类园区的系列,当前大多分属于我们国家的部和局,或者处在这些部或局的规章的管理之下,或者又交由各个不同级别的地方政府在代为管理。

二、当前我国国家公园法制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国家立法。虽然很多国家管理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公园进行管理,也制定了很多条例和办法,但是,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全国统一的规范的法律体系,这是当前我国国家公园法制化建设中最大的难题。(二)多头管理,机构设置混乱。我国对国家公园,名称都没有统一,有的叫国家公园,有的被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的是国务院批准设立,有些又是由其他的管理部门批准,而且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管理,还设立了大量的相关机构,模式比较混乱。多头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这是我国国家公园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难题。(三)在建设过程中对国家公园的破坏问题。一部分地方领导急功近利在风景名胜区大兴土木,无视风景名胜区的独特性,盲目照搬国外风景园林样式修建人造景观;一些风景名胜区为了经济利益,竭泽而渔,全民动员开发风景名胜区等。于是风景名胜区城市化,毁真迹建假景;超量开发人满为患;乱搭乱建、摆摊设点、开山毁林等等破坏风景名胜区风貌、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现象纷纷出现。

三、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简介

丽江老君山位于玉龙县西部,东与金沙江相连,西与怒江州兰坪县相接,北与迪庆州维西县相邻,南与大理州剑川县接壤,海拔在2100—4513米之间,景区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景区拥有四项桂冠: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云南省政府批准作为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试点设立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

四、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现状

丽江市人民政府设立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加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丽江老君山保护管理局。对老君山丽江片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保护和统一开发,更好地实现对公园的规划管理和资源的有效保护。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权委托对辖区内社区有关工作进行管理。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资源,规范旅游经营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办法进行管理。以这些法规为基础,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办法为依据,丽江老君山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开发、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思路,整合丽江西部旅游资源,重点实施“一中心四景区”(老君山游客服务中心,黎明、九十九龙潭、格拉丹、石鼓景区)项目建设,打造老君山景区形成完备的丽江西部精品旅游产品和优质线路,打造丽江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的取得了发展突破。

五、国家公园法制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从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建设经验来看,要发展我国国家公园法制化建设,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建立统一的立法体系。现在我国国家公园法制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统一的立法体系,多头管理,机构设置混乱。如果国家能建立一套统一的立法体系,将为我国国家公园的法制化建设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立法,确保国家公园建立和发展有序运作与管理这是我国国家公园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二)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以保护为前提来发展建设。要坚持“有效保护、有效利用”的原则,按主体功能区定位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要对国家公园体系实行严格准入标准和监督检查机制,科学制定国家公园发展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可以在适当的区域内,发挥生态教育、公共服务功能,但应严格限制各类工程和旅游开发建设。

篇3: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早在1996年,云南省政府就开始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型保护区模式的探索、研究和实验;1998年云南省政府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首次提出了在滇西北建设《大河流域国家公园》的概念;2007年时任贡山县旅游局局长的兰慧明先生提出怒江大峡谷公园的概念;2008年6月,国家林业局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提出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云南省正式启动了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2014年怒江国家公园开展申报工作;2015年1月,云南省被列为全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区之一。

2016年1月25日,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界别联组会上称,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而在2015年12月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泸水县召开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上,李纪恒也有过类似表态,但用词较此次的表态缓和。

2016年2月,云南省决定设立怒江大峡谷和独龙江两个国家公园。4月21日,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在昆明组织召开了独龙江、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设立评审会,两个国家公园顺利通过云南省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审查;5月16日,云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独龙江国家公园和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批复,表示原则同意建立独龙江国家公园、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就此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进入公众视野。

《中国周刊》就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建立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院长叶文。

《中国周刊》:现在我国还没有国家公园的体系,在我国最早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的是谁?

叶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最早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

1982年,国家建设部提出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名字叫National Park of China。

1998年云南省政府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在共同编制的《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力求寻找因地制宜的保护策略并付诸实施,把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文化多元性,并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首次提出了在滇西北建设《大河流域国家公园》的概念。

史宗恺,原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挂职),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于2004年提出在迪庆州进行国家公园建设探索的设想,同年受迪庆州政府的委托,我带领团队开始在普达措探索性的进行国家公园规划设计。07年普达措国家公园挂牌成立,08年国家林业局同意云南省作国家公园试点省。普达措国家公园是我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

《中国周刊》:在国内看到的普达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等与黄山自然保护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等并无区分,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本质区别?

叶文: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保护区概念与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两个源流的问题。

国家公园的概念提出是美国,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提出是前苏联。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严格保护类型;国家公园是平衡保护与利用的一种保护地类型,一般开发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5%。

汤旺河国家公园的提出和建设,是部门利益之争的产物。正是由于部门利益的争斗,才引起了国家高层的关注。

《中国周刊》:最早提出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概念的是谁?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为什么提议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而不是怒江自然保护区?

叶文:据我所知,怒江国家公园最早是由时任贡山县旅游局局长的兰慧明先生于2007年提出的。

2008年国家林业厅批复同意云南省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启动的。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北段属于怒江州,南段属于保山市。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主要依托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北段)而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概占怒江大峡谷公园总面积的93%。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珍稀动植物为目的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为保护高黎贡山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中国周刊》:怒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从2003年批示修建水电站开始到现在修建怒江大峡谷公园,怒江大峡谷公园的修建和怒江水电站的开发有矛盾吗?水电站会不会影响到国家公园的保护?

叶文:矛盾是有的。怒江最早提出两库十三级,后来又提出一库八级、一库四级。云南省委书记承诺不做水电开发,想把怒江打造成科罗拉多似的国家公园,用于支撑旅游的发展,由于各部门之间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部门之间也一直在各种价值取向上博弈。从目前的怒江大峡谷公园规划来看,怒江水电站的开发对怒江大峡谷公园的影响是不大的,怒江大峡谷公园多挂在半山腰以上。

怒江建水电站还有很多问题:

1.怒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建水电站对下游肯定是有影响的;

2.怒江大峡谷一带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边坡稳定性差,电站的安全性是一个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三峡大坝的建设就诱发形成许多新的滑坡体;

3.怒江流域分布的物种十分丰富,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并且怒江特有物种也非常多。水电的开发必然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生物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对鱼类的影响。据专家研究,怒江鱼类经过长期演化,已经适应了怒江生态环境,而水电站的开发将极大改变怒江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对濒危鱼类、特有鱼类、土著鱼类、洄游鱼类、经济鱼类的影响,尤其是对濒危鱼类角鱼、缺须盆唇鱼、长丝黑鮡、裸腹叶须鱼的影响。

《中国周刊》:怒江大峡谷公园的开发对怒江原住民有什么影响?

叶文:有影响。用我们的价值取向来要求原住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处于城市生活的我们已经习惯快捷便利的城市生活,而处于未开发地区的原住民,他们更习惯于靠天、靠山、靠水。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要求改变原住民的生活状态,而改变后的生活是他们所想要的吗?不得而知。

《中国周刊》:怒江大峡谷公园的开发建设会对当地的环境会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吗?

叶文:怒江大峡谷公园现在还在规划中,这要看以后的后续发展,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欧洲理解的国家公园更像是森林游憩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对国家公园的开发强度较低,怒江大峡谷公园会不会对当地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关键要看建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全球对国家公园的认知:1.资源禀赋最高的自然区域;2.保护与利用关系处理的最好保护地类型;3.主要的旅游目的地;4.全球最著名的旅游品牌。

《中国周刊》:您是最早开展国内国家公园规划的专家,您怎么看待怒江大峡谷公园的开发?

篇4: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是以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而建设的大面积公园,以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结合,利用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公园旅游为主要目的,为人们提供游玩、休憩、度假、科学教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利用这些国家森林公园资源开展旅游,既可以合理利用园区风景资源、净化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也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等[1]。与其他的旅游形式相比,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主要特点有:生态性、休闲性、旅游资源多样性、分布地域广泛性等。

2 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中,其存储与处理的数据主要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中的空间数据和森林公园旅游业相关的属性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旅游信息系统的出现,将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同时也便利了旅游爱好对国家森林公园的了解。

国外的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研究起步早并发展迅速。电子地图、虚拟旅游、定位导游、旅游信息系统等概念很早已被森林公园旅游界所采纳,成为加强国际森林公园旅游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手段。我国的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在实践中开发的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也很少。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是最早开始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到森林公园旅游业的。

目前国内外在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方面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2]:

1)很多森林公园旅游系统偏重于信息的查询与检索功能,缺乏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GIS在地理空间分析方面的主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以前大多的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或仅仅面向旅游者或仅仅面向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很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考虑,不能满足旅游者与森林公园管理单位的不同需求。

3)目前大多数的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内容比较单一,多采用图片与文字结合在一起的形式,缺乏动态地图、跟踪定位等功能,生动性和直观性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3 Web GIS的概念与原理

Web GIS是Intemet/Intranet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Intemet/Intranet已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利用Intemet/Intranet技术,在网络上发布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使用户查阅和分析,是GIS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用户可以从互联网的任意站点,查阅和分析Web GIS中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并且还可以制作专用地图、进行各种地理方面的空间分析功能。Web GIS的核心技术就是在GIS中嵌入HTTP标准,实现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发布,它是由多数据库、多主机与多台终端通过Internet/Intranet结合而成的系统网络,其网络客户端为GIS逻辑显示层和空间数据管理层,用以浏览各种空间信息和应用。网络服务器端为逻辑分析层和数据维护层,向客户端用户提供空间数据信息和分析服务。Web GIS具有信息共享,开发成本低,计算承载均衡,平台独立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的主要GIS厂商相继发布了各自的网络GIS开发平台产品,如ESRI公司的Arc IMS/Arc GIS Server,Auto Desk公司的Map Guide等,国内主要有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Super Map IS,武汉吉奥公司的Geosurf,武汉奥发公司开发的AFInternet GIS等。

4 基于Web GIS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设计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活动有很多涉及到空间信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图形可视化技术、地理数据库技术和辅助自动决策等功能可便利的分析复杂的森林公园旅游信息。本文以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介绍Web GIS技术在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中的设计。把Web GIS技术应用在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中,可以有效的管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更广泛的形式让人们去了解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该信息系统主要实现森林公园旅游信息实时发布、旅游信息查询分析、信息交流的平台、森林公园旅游管理等几个方面。

4.1 系统网络结构

该旅游信息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端通过浏览器Explorer或Netscape浏览和在线分析Web站点上的旅游信息资源。通过TCP/IP协议,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当客户端发出数据请求时,Web服务器端向后台的空间数据库提取数据并计算,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用户。该结构采用胖服务器端和瘦客户端的数据流分配方案,平衡网络传输上的工作量。服务器端根据客户端发出的请求,进行查询操作与分析,利用Arc GIS软件和其他地图处理工具,根据地图比例尺、专题地图类型、中心位置等参数快速地产生地图,再把GIS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像数据格式发送到客户端用户,以保护空间数据库中的旅游信息资源[3]。网络结构图见图l。

4.2 系统体系架构模式

基于Web GIS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将旅游空间信息和旅游资源的属性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利用Arc GIS Server、Oracle Spatial、ASP.NET、Web服务器构建基于Web GIS的森林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旅游信息的在线发布、旅游资源数据共享、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的实时分析等。系统用Arc GIS Server作为地图服务器,进行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传输与可视化,并采用ASP.NET(C#)语言编写客户端界面,以实现系统数据的界面显示,以IIS作为支持ASP NET的Web容器,用.NET技术体系建立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利用Arc SDE向Oracle 10 g空间数据库请求和得到数据,并实时返回给客户端[4]。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采用B/S的三层体系架构:用户可视化层、逻辑分析层和空间数据存储层,该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以下图2所示。

从该系统的三层体系架构可以看出,该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存储、传输、管理和可视化。并且它将数据和应用分开,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与稳定性。

4.3 系统功能模块

4.3.1 旅游信息资源查询。

利用浏览器,旅游者可以直接在Web GIS网站上查询到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景点概况、森林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等的分布,可以查阅这些资料及地图等详细的信息,使森林公园旅游景点及相关的基础设施能更为详细的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所了解。

4.3.2 地理信息查询。

在森林公园旅游地的周边地区,以该地区的地形图为基础,可以查询该地区的地貌、流域、交通和人口分布情况等。地形图可以采用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使旅游爱好者可以查询到大范围的行车路线和局部地区的旅游路线、基础设施分布等概况。

4.3.3景点服务信息查询。

该功能主要是为旅游爱好者提供电子商务的便利服务,包括景区周围的宾馆、景区旅游地的特色商品等信息。在Web GIS信息系统地图上,用户可以查询到这些便利服务的详细地理位置、名称、电话、等级、房数、价格、介绍资料及地图资料等信息,为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需求信息。

4.3.4 互相交流方面。

通过BBS论坛、聊天室、信息公告栏、电子邮件等,提供森林公园旅游爱好者间自由交流的空间,也使游客更好地与森林公园管理部门、其他游客交流。

4.3.5 系统管理功能。

该功能模块是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单位内部的专用功能,针对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务,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功能:(1)信息更新与发布;(2)用户管理;(3)游客登记;(4)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登记;(5)统计报表制作。

另外,作为基于Web GIS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地图操作功能不可缺少,地理信息的地图操作应该融合在各项主要子模块中。常用的地图操作包括:(1)地图的缩小、放大与漫游等;(2)矢量图形的分层存储与可视化;(3)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双向显示查询;(4)专用地图的计量分析等。

5 结束语

在未来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起着关键作用,信息化水平落后就会严重制约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基于Web GIS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结合网络技术、GIS技术、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森林公园旅游行业的基本信息进行构建,是未来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管理和宣传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的搜集、储存管理、空间分析及利用的实用性,保证森林公园旅游信息广泛传播,增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同时也可为游客查询森林公园的旅游信息提供了廉价、便捷的途径。并且还可以保障景区管理部门、企业经营部门和旅游者之间的信息畅通,为旅游爱好者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实时可靠的辅助工具。

摘要:分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特点以及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介绍基于WebGIS技术开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和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介绍WebGIS技术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该系统构建实现面向旅游爱好者的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交流和面向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功能。

关键词:WebGIS,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周琳.关于森林旅游的特色整合开发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49-52.

[2]林广发,陈友飞.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J].地球信息科学,2004,6(2):46-49.

[3]张正栋.基于WEBGIS的区域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水土保持研究,2005,8(4):242-244.

篇5: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今天,保护与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对有争议的难题。从最初的基础景区布局,再到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普达措近年的发展势头迅猛,如何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

国家公园这个概念,从19世纪后期在美国发端开始,其遵循的严格保护与协调发展的平衡理念逐渐广为全世界接受,并成为当今生态旅游的主流。普达措国家公园也秉承了这一重要理念。作為中国第一个试点国家公园,普达措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的首要原则,公园在管理上同时实行“制度文明”与“精英管理”、“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实效”等原则,公园管理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园管理暂行制度》,及时、灵活的完善补充管理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

目前,普达措国家公园实行公司化管理,与国内大部分景区不同的是:景区的收益首先用来实现原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其次用来解决好周边社区农民的根本利益、处理好当地社区关系,以生态效益对群众的受益、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来加强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第三,用来加强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旅游潮流。

在这样的建设理念下,近年来普达措国家公园获得了长足发展。全长69公里的公园旅游观光环线已经全线贯通,全木质防火、防滑、30年防腐的观光栈道建成使用。在茫茫苍苍的原始森林内,餐厅、氧吧、环保公厕、游客休息亭、服务站、欧Ⅲ排放标准的环保游船、观光大巴及其它旅游设施等等,这些一流设施处处体现着“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与此同时,今天的普达措,仍保留有大量环境演化的遗迹和独特性生态景观,其中:仅野生植物就有2600多品种,科学价值极高。对各景区进行综合整治,加强对公园内特有物种的保护,扩大旅游知识展示区及观景点,集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不仅充分发挥了旅游科普和科研的功能,满足了旅游者旅游、休息及增加知识的需求,对提高生态意识,实施自然景观和资源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仍在摸索中前行,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国家公园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思考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能力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加快专业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步伐;建立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系统。这六大问题,是未来保证国家公园朝着良性循环轨道的方向发展的重要议题。

篇6: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 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 旋即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 其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拉开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序幕。本文试对其生态旅游现状及深度开发策略进行分析, 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 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4年2月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公园以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著称, 有奇峰3000多座, 气势蔚为壮观。峰间峡谷, 溪流潺潺, 浓荫蔽日, 有“三千奇峰, 八百秀水”之美称, 自然风光壮美绝伦。公园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98%, 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宝库和天然氧吧, 被称为“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草木禽兽与奇山异水同生共荣, 形成完美的自然生态系统, 为张家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

1. 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成果

张家界以旅游立市, 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 但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十分突出, 曾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出黄牌警告, 张家界政府吸取经验教训, 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生态旅游初见成效。

(1)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1) 园内“城市化”得到遏制

1998年联合教科文组织来公园考察, 对景区早期开发的无序和粗放式经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1999年5月至2000年底,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底,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武陵源景区分两期开展了景区大拆迁, 有效遏制了景区城市化、人工化现象, 从而保护了自然资源的原始性。

(2) 大拆迁使生态得到恢复

在两次景区大拆迁中, 武陵源共拆除核心景区接待设施124家, 动迁常住居民545户, 拆除建筑物19.1万平方米, 同时清运了建筑垃圾, 恢复了植被, 有力地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 提升了景区品位。

(3) 水体污染现象及酸雨已得到及时的防治

金鞭溪是张家界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 也是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景点之一。由于其上游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锣鼓塔旅游生产接待区, 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溪水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金鞭溪的水质, 张家界市在2001年投资2780万元, 建设金鞭溪污水处理厂。2005年, 张家界武陵源锣鼓塔污水处理厂也投入巨资处理污水, 污水排放达到了《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指标》一级A类标准及《景观观赏性环境河道类用水水质排放标准》。相对于以前而言, 政府的这些举措使得金鞭溪流域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4)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可持续定位研究站

2008年3月,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可持续定位研究站。由此, 我国开始将人类旅游活动因素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位研究, 这对于中国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 实现科学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1) 游客对园内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所采取的保护环境的举措得到了游客的认可,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游客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游客的总体满意度较之“大拆迁”之前已得到大幅提高。

(2) 生态旅游效益普惠社区居民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以来, 张家界市政府加强景区接待设施及生态环境的管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被过度开发造成的破坏中恢复了原有的原始状态。这给景区内居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 由于景区成功开展生态旅游, 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森林公园旅游, 使居民的收入也大幅度增长, 社区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 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生态旅游理念尚未普及

(1) 社区居民参与建设生态旅游意识缺乏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居民大都是从事旅游服务业, 且都是一线的旅游服务人员, 但他们对什么是生态旅游表现茫然,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下, 他们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仅仅知道是保护环境的旅游。此外, 景区内居民虽然知道煤、柴火等燃料会污染环境, 可他们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长远的生态环境, 很少有居民使用无污染的天然气、沼气等。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 把垃圾随处丢弃、废水随处排放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2) 生态环保观念未能融入导游工作

生态导游是指能够以生态旅游的核心内涵为指导, 按照生态旅游双向责任系统, 做到引导游客既能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负责;也能为游客的正常权利和利益负责的导游。目前来看, 这类导游极为稀缺。在生态旅游过程中, 有良好生态旅游意识的导游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生态旅游体验, 而且可以在游客面前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导游群体中, 文化程度普遍是中专或高中学历, 自身素质和生态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因而不能让游客很好的感受到生态之旅的含义。如果不对导游进行生态旅游方面的陪训, 提升他们的生态意识, 将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能正确的引导游客。

(3) 生态环保游未能在游客中普及

生态旅游对游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旅游者要具备生态知识和环保知识, 尊重地理环境的生态脆弱性并了解目的地的地理概况、当地居民的习惯、风俗和文化, 了解并支持环保计划和组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游客的环保意识是比较好的, 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能自觉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护周围环境, 但对生态旅游内涵的了解显然还亟待加强。

(2) 景区生态管理有待增强

(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1982年开展旅游以来, 公园基础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 能够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便利。但开展生态旅游, 景区内基础设施仍然有待改善。如金鞭溪的垃圾桶分类放置不过是表面;腰子寨、袁家寨等景点内缺少对生态知识介绍的讲解牌;天子山至十里画廊这条线上休憩设施极少。

(2) 景区环境卫生应进一步加强

虽然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后, 对景区内环境卫生进行了大规模整治, 如金鞭溪污水厂处理、对居民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等, 但景区内仍然有不少垃圾存在, 在居民居住的房屋附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随处可见, 卫生死角也仍然大量存在。

(3) 对景区生态环保工作人员的管理有待增进

在景区内工作的员工大部分是当地居民, 他们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 缺乏系统的培训, 因而在为游客提供服务时, 不能很好的将生态环保观念融入其中。因此, 加强景区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生态意识迫在眉睫。

(3) 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单一

(1) 生态旅游线路老化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线路缺乏创新, 导致线路老化。生态旅游是张家界的主打产品, 张家界的精品旅游线路大都是与生态旅游挂钩, 金鞭溪、天子山、十里画廊、黄石寨等景点是游客必游之处, 特别是金鞭溪的大氧吧广场更是游人荟萃。而袁家界、腰子寨、乌龙寨等景点则游人稀少。对网上旅游线路进行查找可以看到, 有73%的旅行社所推荐的旅游线路是相同的, 如“阿凡达之旅”, 自中国国际旅行社开发这条旅游线路以来, 已经有超过50家旅行社出现了相同或类似的产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张家界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老化, 新的线路亟待开发。

(2) 生态旅游类型单一

张家界生态旅游参与方式比较单一, 游客到张家界来的感受就是“景色很美, 爬山很累”。应该把生态旅游与各种旅游类型、旅游方式结合起来。

三、深度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策略

1. 加强景区生态文明建设

(1) 建设生态文明社区

生态文明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动力和基本前提, 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 关键在于增加公众的生态知识。而对于目前景区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参与性较差的情况下, 就必须把社区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在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生态社区建设所带来的好处时, 他们才会主动的参与进来。因此, 必须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造工程;要妥善安置好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 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 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面向游客, 游客生态意识的倡导离不开导游的解说, 离不开景区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因此, 要想在游客中倡导生态旅游, 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景区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生态观念培训。对导游, 可以通过对将生态知识融入导游词、设置“生态导游”这些途径加强导游员的生态意识。景区管理人员则要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学习, 要在实际应用中践行生态观念。对游客可以采取与游客互动参与的形式来实现生态知识在游客中的传播, 使游客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

(3) 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

景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主要是做好景区生态规划。具体体现在保护环境;景区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等, 以促进和保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立生态旅游低碳运营模式

生态旅游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旅游发展模式, 在这个系统中, “碳循化”是最基本的物质循环, 生态旅游的“低碳”运行不仅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更是倡导一种“绿色生活”。

(1) 景区设施设备的低碳化

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旅游发展的硬件设施而言, 以旅游交通为例, 应加速推进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 采用先进技术装备, 降低燃料消耗, 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电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 在保证运载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旅游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同时应大力发展景区的无污染交通工具, 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工具带来的碳排放。再者还要取缔周边的大型燃煤锅炉, 推广新能源;减少各个管理所、农家居空调的装载与使用。

(2) 旅游消费的低碳化

在过去, 旅游一直被人们当作一种奢侈消费方式的体现, 是一种心理上的诉求。遏制旅游中的奢侈消费, 是实现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遏制旅游者的奢侈浪费, 实现旅游消费的低碳化。如在吃的方面, 旅游者应选择绿色无公害食品, 并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在住的方面, 旅游者尽量选择入住绿色酒店, 并节约用水用电, 减少更换客房的棉制品次数。在行的方面, 旅游者尽量采用低碳或无碳的交通工具。在购的方面, 旅游者尽量购买简易包装的旅游商品, 如土家的叶儿粑粑、蒿子粑粑、天然葛根、野生岩耳等。

(3) 景区开发的低碳化

旅游资源的低碳化开发是指旅游景区积极策划低碳活动、低碳旅游产品、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张家界拥有丰富的森林、岩溶景观、河流、湖泊等高碳汇资源,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为构建低碳旅游示范景区提供了资源基础。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张家界拥有的高碳汇资源, 将低碳技术、低碳理念运用于旅游开发和管理过程中, 构建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 辐射周边的宝峰湖、黄龙洞、猛洞河、天门山等一大批低碳旅游景区, 从而实现真正的低碳旅游。

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森林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参与型生态旅游产品、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森林生态文化风情旅游产品。

(1) 森林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应做好线路调整

森林生态观光旅游产品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主导产品, 也是成功的生态旅游产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线路老化, 因此张家界森林公园森林生态观光型旅游产品主要是要做好生态旅游线路的调整, 为已经饱和的生态旅游线路降温, 如黄石寨、天子山等处的森林植被需要恢复。开发新的生态旅游线路, 如加大对腰子寨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的建设。同时应该辐射至周边的永定区、桑植县、慈利县, 打造天门山、九天洞、大峡谷等新一批的生态旅游景点, 缓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游客压力。

(1) 推动参与型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参与型的生态旅游产品是指活动内容以游客参与、获得体验为主, 强调体现较高要求、较高关联性的旅游产品。2011年4月8日第15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暨“国际森林年”活动张家界启动仪式开幕, 张家界以实际行动响应联合国号召, 在国内率先宣布“国际森林年”活动张家界行动方案, 发出《生态文明建设倡仪书》, 号召为地球家园种一棵树、养一片林。这种号召就是要求游客参与到张家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性。

(3) 提高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质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目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质量不高, 产品也比较单一, 游客满意度也不高。因此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讲究休闲方式、质量的的提高。如休闲养生类的“生态氧吧旅游”、“生态疗养之旅”;商务运动类的“生态高尔夫”“生态跑马场”;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生态农庄”等。

(4) 填补森林生态旅游中专项旅游产品的空白

目前张家界森林生态旅游专项旅游产品处于空白状态, 应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与建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 其中乔木类517种, 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一倍多, 森林覆盖率达98%;野生珍稀动物200多种, 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另外还有独一无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这些对开展森林探险游、地质科考游、自然科普游等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而这些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利于张家界旅游形象的提升。

(5) 促进森林生态文化风情旅游产品的创新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风情旅游产品应注重原始生态文化的创新。张家界是中国土家族聚居区之一, 要体现土家族的生态文化, 就要发掘在张家界土家族存在的特有习俗与文化。居住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居民, 在独特的环境中往往形成了与外界不同的民风民俗, 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独具特色的张家界土家民俗旅游产品, 在保持土家服饰、饮食、手工艺品等传统特色及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以包装设计, 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而倍受青睐。张家界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阐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成果, 分析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低碳运营模式, 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深度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杨桂华, 钟林生, 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卢云亭, 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1

[4]吴楚材.如何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J].湖南林业, 2010, 03

[5]李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之路[J].中国林业, 2008, 11

篇7: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青海

1.地质遗迹概

1.1坎布拉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境内,面积15400公顷,以“丹霞”地质遗迹为主。在南家沟方向两边,是巍峨的山峦和风蚀地貌。坎布拉丹霞遗迹由红色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火;石壁、岩洞、群峰为主要地貌特征;坎布拉地质公园记载着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沉积构造与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1】。

1.2互助北山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地处河湟谷地交错地带;平均海拔2千米左右。公园面积约1127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是以森林自然植被为主体的公园。也是目前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唯独以岩溶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具有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意义。

1.3年宝玉则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境内,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该地质公园2010年还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园区。公园面积2238平方千米,其中高原冰川面积约7-8平方公里,360个湖泊各具特色。年宝玉则地质公园是集环境学研究,科学考察及原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享有“天神花园”的美誉。以上地质遗迹及高原生态系统构成了年保玉则雄奇壮观的地质景象。

1.4昆仑山地质公园。地处柴达木盆地深处的格尔木昆仑山地质公园,海拔3540-6178.6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350平方公里。由神泉、瑶池、大断裂带、玉珠峰、泥火山型冰丘等景区组成。公园内地质遗迹内型丰富,昆仑山活断层缝合带,是划分青藏高原南北两大部分的重要构造地带;2001年11月,在东昆仑山西口发生了8.1级地震。这一震,震惊了世界:426千米的地震断裂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断裂带【2】。东昆仑山即刻成为全球地学界最关注的焦点地区。

1.5青海贵德地质公园。位于贵德县境内,处于黄河谷地高原藏区,生态环境优越,“三河”地区森林覆盖率达21%。黄河横贯全境,流程78公里。面积554平方千米,地质遗迹面积11360公顷。“山水之胜,冠于诸邑”的丹霞地貌,历史悠久,火焰般燃烧的山体“一山一世界”:阿什贡山体呈现七种颜色。阿什贡峡自山谷的羊圈湾开始,西至达卡沟口,至峡口,两侧山峦成为约50米高的绝壁,上面呈现出当年沉积岩的水平线条【3】。以上历史遗迹见证了贵德地质环境的演化史和黄河的成长史。

1.6青海湖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共和县和海晏县的交界处。由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在第四纪大冰期前是一个淡水湖,注入黄河;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因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尔后迅速隆升,阻断了青海湖的外流通道,迫使青海湖成为内流湖。青海湖地质公园面积8977.51平方千米。其中青海湖水体面积约4300平方千米。公园包括二郎剑园区,鸟岛园区、仙女湾园区和沙岛园区。园区内有湖泊,沙地,湿地,等多种景观类型。青海湖盆地堆积了三叠纪以来的地层,记录了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特别是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造就了秀丽壮美的青海湖【4】。

1.7阿尼玛卿山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玛沁县境内,面积1030平方公里,公园地处古特提斯洋缝合带,以第四纪冰川、高原喀斯特景观为主,辅以藏传佛教文化特色,将地貌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在表现地质景观特色的同时,赋予景观独特神秘的人文魅力。公园以哈龙、当雄等第四纪后期冰川为主,佐以地质构造地貌、冰川流水地貌、岩溶与河流侵蚀地貌;这些地质遗迹对于进行冰川冻土的研究意义非凡。

二、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2.1地质遗产开发。青海国家地质公园以其稀有性,美学性,历史性的地质遗迹为主体;以開展旅游、普及地理环境知识、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5】。所以青海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既提高了人们对地质遗产古迹的认同意识,又响应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内涵。

2.2民族旅游品牌开发。青海国家地质公园的民主旅游品牌价值,要立足于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展现高原地质遗迹的完美风貌。这些美是高原上绝无仅有的地域美,是无法复制的。特殊的高原地域风情,无与伦比的地质遗迹,催生了当地特色民族旅游品牌的建立。进而抬升了青藏高原地质公园的旅游影响力,发挥地域旅游品牌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结论:青海七大地质公园,地貌风情各异,景观类型多样;但由于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部分景区交通条件滞后,地质遗迹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小,程度低,在全国并未形成影响力。很多重要的遗迹类型,分布特征、保护现状不明确;这一点严重制约了青海地区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鉴于此,在国家启动西部地质遗迹调查的大背景下,青海地质调查院规划了可行性报告,明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查明省内地质遗迹类型,着手其旅游开发价值定位。并尽快建立《青海省重要地质遗迹数据库》,为“大美青海”以后宣传和发展地质科普旅游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6-97

【2】马兴华,张陆军,何长英.青海昆仑山地质遗迹特点及其保护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8(06):44

【3】肖景义,候光良,唐仲霞,张玉珍.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J]地球学报,2013(1):111-120

【4】张婷婷,李小为.青海湖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J]地质勘查,2015(22):317-318

【5】王晓艳.基于灰色多层次理论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06-30

篇8:旅游说说心情随笔:Alex的最后一次国家公园

关键词:旅游扶贫,体系,凤山

1 研究区概况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凤山县境内, 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缘、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河池市的西北部, 介于106°40′21″—107°17′33″E、24°15′00″—24°49′30″N, 地势西北高 (最高海拔1318m) , 向东北和南部渐低 (最低海拔262m) 。主体海拔500—1000m, 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一般为300—500m。2005年8月凤山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8年10月与乐业县联合申报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获中国2009年向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的第一名, 顺利通过国内评审, 可见其资源先天禀赋的优越性。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资源优势和经济落后的矛盾突出, 研究该区域旅游扶贫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2 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2.1 资源禀赋价值突出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 根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和本区的具体情况, 增加了岩溶塌陷天坑、边缘坡立谷和溶蚀洼地3个基本类型, 将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划为两个主类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 、4个亚类和15个基本类型[1] (表1)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品味高, 峰丛、地下河、天窗、洞穴、泉、边缘坡立谷等景观组合优美, 具有很强的资源组合优势, 天然状态保存完好。三门海天窗群旅游资源突出表现在串珠式集中分布、规模宏大, 是具有世界级品质的地质景观, 可与景区内马王洞、社更穿洞及雷劈岩、坡心河等组合。鸳鸯洞在同类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中具有规模优势, 是我国罕见的滴石类石笋景观密集分布的洞穴, 最高石笋高度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地理位置靠近县城, 可进入性良好。

2.2 政府扶持

凤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广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凤山旅游业, 将强力整合全县旅游资源, 积极融入广西、西南、东盟旅游网络, 突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差别化建设,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打好“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生态品牌, 把凤山培育成广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基于政策层面的利好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凤山扶贫之旅势在必行。

3 旅游扶贫体系

结合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优势以及保护的特殊性、凤山贫困现状和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 构建运营、保护和支撑三大系统形成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扶贫体系 (图1) 。三大系统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于旅游开发与扶贫。运营系统的核心是旅游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只有科学有效的开发, 才能提供地质遗迹保护与扶贫的资金保障;保护系统的核心是地质遗迹和人文资源的保护, 只有保护好原生态地质遗迹资源, 才能为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原动力, 支撑系统的核心是保障旅游扶贫功能的最终落实[2]。

3.1 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主要有:①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是旅游开发扶贫工作的核心, 主要有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设计、市场推广与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是政府主导的另一项重要职能, 开发生态旅游、山水休闲、地质观光、科考探险、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 丰富地质公园的旅游体验, 最终实现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3];负责完善市场法规制度和构建市场诚信体系, 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负责地质公园的旅游规划开发和市场营销, 培育旅游扶贫项目的竞争力[4]。②多方经营。目前,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扶贫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战略, 并获得初步成效。实际上, 能充当扶贫主体的并非仅是政府部门, 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援助组织、个体都可能发挥扶贫作用在旅游开发扶贫中, 地质公园相关利益主体, 如开发商、旅馆饭店、旅行社、旅游者等, 在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下都可能充当扶贫主体, 发挥扶贫作用[5] (表2) 。③社区参与。着力培育社区参与的高级层次, 一是参与旅游服务。鼓励并扶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建设, 包括个体、企业、事业性质的各种旅游接待, 如住宿 (家庭旅馆) 接待、旅游交通接待、导游接待、娱乐接待和购物接待等。二是参与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三是鼓励农户参与凤山旅游决策。四是参与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④产业共建。旅游产业链就是为了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通过生产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形成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动态链接, 是建立在旅游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生态链[6]。凤山旅游扶贫的产业共建必须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 避免传统的以旅行社为核心的产业链[7];以旅游地、景区为核心, 强调穷人能参与的供应链, 这其中包括食品、旅游纪念品和服务供应链。因此, 凤山依托地质公园资源优势, 小尺度的旅游扶贫在微观层面的旅游产业共建上要充分考虑旅游业乘数效应所涉及的低门槛行业, 如农户旅馆、旅游商品、旅游餐饮、旅游业反哺农副产业等[8]。

注:根据Caroline Ashley, 2001年整理。

3.2 保护系统

保护系统主要有:①地质遗迹保护。根据凤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的珍稀性、重要性和地域分布, 对整个园区通过进行功能区划分而真正做到有效的分级保护, 保护好地质遗迹, 其经济价值就能持续实现, 也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旅游扶贫之本。②生态环境保护。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一切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等都属保护对象, 总体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才能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③乡土文化保护。凤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乡土文化主要有长寿文化、蓝耳定瑶民族风情 (“三月三”歌节等) 、红色文化三部分, 保护三种文化的原滋原味, 设立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和文化保护示范区, 减少旅游开发带来的文化负面影响, 同样也是保障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3.3 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主要有:①制度设计。制度设计是旅游扶贫成败的关键, 也是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扶贫的薄弱环节,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开发的扶贫功能发挥。因此, 进一步深化旅游扶贫制度设计, 使政府旅游扶贫财政拨款及分配、农户村寨参与旅游经营、贫困人群的就业优先权、旅游开发收益的合理分配等扶贫关键环节形成相应的法律制度, 充分保障旅游扶贫功能落实到位。如设计“农户参与、政府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 既可保证旅游服务质量, 又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贫困农户的旅游经营收益。②资金扶持。外部资金投入是旅游扶贫的经济保障, 离开了旅游扶贫基金的外部援助, 旅游扶贫也无法真正实施。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融资招商工作, 争取多渠道融资, 主要有国内外扶贫基金、农村信贷、地质公园专项扶贫资金、民营资本。二是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严格监管融资渠道以及扶贫资金划拨、流动、收入、分配, 设立专门的旅游扶贫办或者农村基层群众监管委员会, 严格审核扶贫专项资金的预决算, 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 确保每笔扶贫资金的有效、公正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启动资金的“扶贫”功能。③优化分配。旅游扶贫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制度设计和收益再分配。前者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最终是否能落实到贫困人口, 决定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扶贫方向;后者则是旅游扶贫的基石, 旅游收益是否通过收入再分配真正给贫困人口带来经济利益。分配优化方案建议如下:一是通过每个贫困户500—1000元参股的形式参与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二是保证旅游业的大部分就业机会应为当地的贫困人口获得, 保障最贫困的群体有优先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三是建立旅游收入转移分配制度[9]。一方面,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属国家所有, 贫困人口从旅游开发中获得收益权无法律依据;另一方面, 地质公园旅游业开发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 直接的就业机会更少, 大部分贫困人口不能从就业再分配中获得收益。因此, 建立旅游扶贫公积金, 从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分配给贫困人口。旅游业收入再分配要划分各个收入阶层, 确定贫困等级, 按照从最低收入阶层到高收入阶层收益递减的原则进行, 保证绝对贫困人口从中获得最大收益。④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旅游扶贫重要板块, 即“教育扶贫”。凤山旅游扶贫必须进行旅游扶贫培训工程, 设计“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基本常识”、“旅游服务意识与技能”、“旅游经营管理”等模块的课程, 对基层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阶段性培训, 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旅游服务技能和意识。通过选拔、考核, 由政府安排农户就地参与旅游开发, 增加其经济收入。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旅游服务理念[10], 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经营理念, 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制, 贫困人群受聘后按不同的岗位进行技术和业务素质教育, 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4 结论

构建运营、保护和支撑三大系统, 有利于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脱贫致富的经济、生态、社会功能。针对我国类似于凤山国家地质公园这样典型的资源优势突出与经济落后相矛盾的区域, 其旅游扶贫工程必须立足当地实情, 切忌照搬外国模式, 严格区分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差别, 落实和消除贫困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论文探索了构建旅游扶贫体系, 在实践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此外, 旅游开发、扶贫与地质公园遗迹保护的平衡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

参考文献

[1]张远海, 黄保健, 陈伟海, 等.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2005.

[2]徐胜兰.广西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价值评价与旅游扶贫研究[D].2009.

[3]Aliza Fleiseher A T.Does Rural Tourism Benefit from Agriculture[J].Tourism Management, 2005, (26) ∶493-501.

[4]Bill Bramwell.Coll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 Making[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1999, 26 (2) ∶392-451.

[5]张伟.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及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05.

[6]李万立.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J].经济师, 2005, (3) ∶123-124.

[7]路科.旅游业供应链新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 2006, (3) ∶30-33.

[8]丁焕峰.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J].农村经济, 2006, (9) ∶49-53.

[9]钟国平.英西—连南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3.

上一篇:创建贵阳市“诚信民营医院”实施方案下一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