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5-10

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9篇)

篇1: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有利于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PPP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1、财政能力论证的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6号文)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财政能力论证的方法论依据:依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3、财政能力论证的目的:通过对XXPPP支持基金覆盖的项目包清晰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在基金范围内的项目实施对当前和今后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评估PPP项目的财政责任支出预算对财政的承受能力,规范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的投资管理,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概述

一、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释义

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目的

三、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内容

(一)主要参与方

(二)论证对象

(三)论证范围

(四)论证基准日

四、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依据

(一)国务院政策文件

(二)财政部政策文件

(三)发改委政策文件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

第二章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况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背景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名称

(二)实施机构

(三)授权主体

(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和服务

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建设期

2、特许经营期

(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第三章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作方式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运营模式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三、授权及合作期限

(一)授权

(二)合作期限

四、风险分配框架

五、社会投资人投资回报模式

(一)可用性付费(二)运营服务费

(三)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责任

(1)政府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支出责任(2)运营期付费责任(3)政府支付方式

六、价格调整机制

第四章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险及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风险的定义

(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的偶然性

3、风险的阶段性

4、风险的渐进性

二、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

(二)财政内部因素

1、财源结构不合理是形成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因素

2、不合理的财税体制

3、债务负担日益沉重是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的直接因素

4、地方财政过度扩张有可能加剧地方财政风险

第五章 财政支出责任的识别和测算

一、财政支出责任识别

(一)股权投资支出责任

(二)运营期支出责任

(三)风险承担支出责任

(四)配套投入支出责任

二、财政支出责任测算

第六章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一、财政支出能力评估

(一)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收支情况

(二)XX市XX区未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二、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

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

第七章 信息披露

附图、附表:

1、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2、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标段范围 图

3、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模式示意图 表

1、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表

2、政府各年付费规模 表

3、财政对本项目的支出责任

表4、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总收入 表5、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表6、2016-2045 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7、财政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篇2: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对于政府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及公共融资方式,PPP项目有以下比较优势:

1、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PPP项目一般由社会私人资本或者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共用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捆绑了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和产出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在风险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和良好的合作机制也使得项目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2、保障项目和公共服务质量 评审中标的私人资本或联合体组建项目公司建设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联合体一般是由建设方、融资方、运营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比传统开发模式具有更好的内部协调能力。另外,很多PPP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建设、管理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合理的PPP模式可以平衡公私双方的权责利。在风险分配上遵循“最优承担”原则,即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同时,全寿命周期特点使得合同具有较大的灵活空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既能维护共用部门的利益,也能最大限度满足私人资本的诉求。

PPP项目在第一个项目识别阶段,项目发起时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议书主要是从项目自身的客观条件方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般由项目发起人向发改委部门报送,提出立项申请,发改部门审查通过后下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单位应为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项目建议书大纲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况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名称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要性

(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状及预测

(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要性

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方案

(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度安排

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政策条件

(二)、建设区建设条件

(三)、建设技术条件

五、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六、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一)、经济效果

1、财务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

(二)、社会效益

1、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

篇3: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丽水, 被誉为“浙江绿谷”, 是华东地区设区市中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是“中国生态第一市”, 生态环境质量浙江省第一, 位于中国前列, 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继续位居浙江省首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然而如何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 实现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丽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瓯江景区率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从而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就是完成这一课题的核心。

2 丽水瓯江景区概况

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 其中丽水市区段最美。瓯江景区, 已形成古堰画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南明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4个重要区块。其中, 古堰画乡景区:建于南朝 (公元505年) 的通济堰, 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区内拥有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河川景观, 沿江两岸滩、屿、岛、林等自然资源与堰、港、坝、村等人文资源相互映衬, 使其成为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和“中国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2014年, 古堰画乡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龙湿地景区:瓯江河道融淳朴、奇韵、野趣及原生态为一体的滩、泽、圩、岛、林等湿地自然景观, 湿地长廊中大片枫杨林形成的“水上森林”奇观, 构成了以河流-滩涂-沼泽-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 这在浙江省八大水系中, 甚至是全国都颇为罕见。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2015年上半年将迎接验收。南明湖景区:2006年瓯江干流开潭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下闸蓄水, 在丽水主城区形成2800万m3库容的人工湖, 湖岸线全长约16km, 湖面宽度200~600m, 湖面积达5.6km2, 与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相当。南明湖贯穿丽水城区, 沿线自然风光集隽秀、幽奇、旷清于一体, 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 较华东地区水网平原湖区和浙江省湖区更富有个性特色。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南明山景区:以人文景观著称, 以摩崖石刻和山林寺庙为特色, 素有“括苍之胜”美誉。古人有诗写照:“荷香僧院静, 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 虚亭豁远眸”。1985年被列为首批浙江省风景名胜区,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丽水市瓯江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战略意义

(1) 生态兴则文明兴。对生态文明思想丽水先试先行, 深耕生态文明建设。自2006年以来, 丽水将生态立市的政策一贯至今。从2011年起, 丽水逐渐淡化GDP考核, 酝酿实施分类考核。特别是近两年来, 浙江省委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不考核工业总产值”的决定, 转而调整为考核空气质量和区域断面水质达标率等生态指标, 这是给丽水发展发出的最响亮信号。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 生态是丽水最响的品牌, 生态是丽水最重要的功能。对于丽水来说,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更是丽水科学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丽水就是要把这种优势、品牌、功能逐一兑现, 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丽水将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

(2) 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来审视, 丽水更应该加快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绿水、青山、蓝天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 也是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丽水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0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国前列, 生态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 多次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称号。当长三角的城市群出现雾霾的时候, 在浙江西南的丽水, 却依靠自身生态系统, 成为全国空气质量前十的惟一内陆低海拔城市, 在丽水,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一直保持在300d左右。丽水是生态优越的生态之城, 是浙江独一无二的生态屏障, 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休闲、养生之城。

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 是丽水最为珍贵的城市资源。丽水,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 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绿谷”、“华东地区动植物摇篮”等美誉。丽水生态文化底蕴深厚, 历来是道家文化的传播地和养老养生的福地。东晋著名道教领袖葛洪曾在南明山上炼丹养生;唐代五朝尊宠法师叶法善隐居卯山研习占卜炼丹之术。“顺应自然”等养生思想深深地植根于这一片土地。宜居长寿, 2014年丽水人均期望寿命达78.3岁, 百岁老人占比超过十万分之七, 达到国际“高寿城市”标准。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 沉淀在丽水的这些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元素, 如今已然成了现代人“明码标价”的“金山银山”。丽水因绿色而精彩、因生态而美丽, 是值得停下来, 敞开胸怀深呼吸的养生福地;也是值得住下来, 放松心灵养性情的长寿之乡。丽水也是风光秀美的旅游之城。

优良的生态环境, 引领着丽水人民的生态自信, 使其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旅游不仅是消费热点, 也是投资热点。当前,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生态旅游, 是一个大产业, 是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产业, 也是一个综合性产业, 更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旅游业, 是生态经济的重点产业, 也是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实现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生态产业优势的重要路径。2013年, 丽水市出台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 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决定》, 提出建设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 使丽水成为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最靓丽的风景线。市委、市政府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丽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014年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叫响“山水浙江看丽水”等系列旅游宣传口号, 全面展示“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市”的区域形象, 围绕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品牌, 把“生态、人文、养生、长寿”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旅游业培育主攻方向, 将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业成为引领丽水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 努力打造全域化生态旅游名城。在新常态下, 要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摆在突出的位置, 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 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 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

(3) 整合发展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战略规划。近年来, 丽水旅游“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品牌以及“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各级市场的青睐。丽水旅游要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业新一轮发展中争上新的台阶, 必须抓好原有景区的提升和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 加快“大景区”的打造。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 市区要先行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而瓯江沿线各景区原先管理分散, 分属多个部门、系统管辖 (古堰画乡景区属莲都区管辖, 九龙湿地景区属市林业局管辖, 南明湖景区属市水利局管辖, 南明山景区属市建设局管辖) , 不利于景区发展。打破地方藩篱, 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 为促进区域旅游整体发展, 提高丽水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丽水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及管委会应运而生。市委、市政府提出, 依托丽水中心城区特别是“中闲”区域依山傍水的独特地形, 以瓯江生态旅游景区为载体, 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 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 把丽水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态旅游名城, 强化中心城市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管委会, 负责瓯江生态旅游5A级景区的规划、创建和管理工作。

4 丽水瓯江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对策与措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全面动员, 形成合力, 对照5A创建标准, 定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排出任务书, 以“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的精神,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全力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

4.1 深化旅游综合改革, 为创建添力

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是衡量一个A级旅游景区发展水平的重点之一。在《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中, 景区综合管理指标所占份额很大。为此, 我们要以创建“生态旅游全域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依托, 全方位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要健全大旅游发展机制, 市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市旅委要强化旅游委员会综合协调职能, 使其在旅游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 逐步推进旅游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合理分工, 探索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要加强旅游要素保障, 加大税收支持力度、资金支持力度、人才支持力度、建设用地支持力度, 对重大旅游项目要优先支持、重点扶持。

2014年, 丽水市已在全省率先向省政府提交了申报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市旅游委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对接, 并持续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各项重点工作。

4.2 狠抓景区环境治理, 为创建增色

景区环境治理是创建5A级景区的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景区环境专项集中整治, 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 对全市景区环境好好做一次整治和提升, 重点对景区周边村镇、景区主要旅游通道沿途两侧和出入口, 以及景区内部违法建筑、污水河、臭水河、垃圾、厕所、裸露山体、建筑景观风貌等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基本消灭景区内外环境“脏、乱、差”现象, 并建立完善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还要深入实施文明旅游战略。居民和游客素质不高, 环境整治得再好, 也难以保持。要把整治环境和提升居民素质相结合, 下决心做移风易俗的文章, 下功夫改变城乡居民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习惯, 改变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 引导和教育群众自觉爱护环境, 提升文明素养。

近日, 国家旅游局发布信息表示, 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对此, 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4.3 完善景区配套服务, 为创建固本

旅游景区配套设施是5A景区评估的一大重点, 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可以为5A创建提供更多的砝码。要对照5A级景区创建标准,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景区游客服务、旅游标识标牌等, 加强市政、酒店、餐饮、购物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乡村休闲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等服务质量。

要加强旅游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瓯江景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提升旅游网站的服务功能, 构建面向各级客源市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网络营销系统, 鼓励企业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业务。

要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旅游交通“最后1km”问题, 推动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要推动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完善城市绿道, 推进公共自行车一卡通、景区通。还要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 将市区与景区组成自驾车旅游路网。

要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瓯江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营运企业等, 通过增加科技投入, 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完善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 提高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

4.4 扩大旅游营销力度, 为创建造势

对于景区而言, 创建5A是对应国家标准全面提升的机遇。因此, 营销也是利用机遇进行全面提升的必要手段。通过科学而又恰当的营销方法与策略, 必将使得景区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 从而达到为创建造势的效果。要以品牌引领, 加大宣传。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旅游品牌, 加大瓯江流域旅游文化挖掘, 充分发挥丽水“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 叫响“山水浙江看丽水”等系列旅游宣传口号, 全面展示“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市”的区域形象。

要提升品质, 精准营销。针对长三角、海西、省内周边等我市重点客源市场, 专门谋划营销方案, 开展务实精准营销活动要通过打造丽水特色旅游产品, 提升品质, 拓展个性化旅游内涵。

比如:打“生态牌”推“山水游”、打“非遗牌”推“文化游”、打“长寿牌”推“养生游”等等, 提高旅游品牌的内动力、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利用高铁, 乘势而上。2015年, 丽水市将迎来“新高铁”时代, 成为北上融入长三角, 南下承接海西区的重要“节点”, 丽水旅游客源市场将形成3h交通圈。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遇, 主动融入中国高铁旅游黄金带, 围绕高铁各大枢纽及沿线站点, 连点成线、动静结合开展旅游宣传营销, 积极开拓客源市场, 真正把高铁时代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4.5 挖掘旅游特色产品, 为创建加码

任何产业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旅游而言, 特色就是招徕游客的制胜法宝。国内国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及景点景区, 之所以能够大量吸引游客, 关键在于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是历史文化, 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是娱乐博彩,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滑雪度假, 塞班岛、马尔代夫是阳光海滩, 我国的丽江、西双版纳是民族风情。

就丽水而言, 特色就是我们丰富的生态、山水、文化和乡村资源。我们创建5A级景区, 也要以特色制胜。要突显山水特色。好山好水是我们遍地都是, 大城市很欠缺。现在越来越多上海人因为“山水缘”走进丽水, 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旅行商也因为“山水缘”, 纷纷开辟丽水特色旅游线路。我们要发挥好山水优势, 大打“山水缘”这块牌子, 让越来越多大城市人游在丽水、住在丽水。要突显文化特色。丽水市有茶叶、青瓷、石雕、宝剑等文化产品, 还有黄帝文化、“三宝”文化、畲族文化等文化资源, 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 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构建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差异化组合的发展模式。要突显乡村特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鼓励引导农村因地制宜, 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民宿、自助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 发展农家乐综合体、休闲民宿、养生乡村和创意农业, 培育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探索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比如:古堰画乡的“芷有一间”、“泡茶等花开”, 遂昌车前村的燕窝居, 松阳的云上平田民宿项目等, 已充分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元素, 承载了许多农村休闲体验功能, 值得各地学习!

要突显休闲养生特色。充分利用高海拔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 打造一批集休闲、养生、避暑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山纳凉基地, 加快景区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养生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梁细弟.加快丽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丽水:丽水市委 (决策与调研) , 2010 (6) .

[2]葛学斌.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遂昌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实践与思考[R].丽水:丽水市委 (决策与调研) , 2010.

[3]卢子跃.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 (养老) 经济发展对策研究[R].丽水:丽水市委 (决策与调研) , 2013.

[4]丽水市旅游局.群策群力, 打造“丽水生活方式”体验区[R].丽水:丽水市旅游局, 2013.

[5]周海忠.加快丽水旅游接轨上海的思考[R].丽水:丽水市委 (决策与调研) , 2013.

篇4: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公司基本情况

2003年,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东莞驰生集团投资开发经营腾龙洞风景区,9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市政府授予公司50年腾龙洞景区独家开发经营权,公司每年按门票收入的6%向政府缴纳资源占用费。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在册员工210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35人,艺术团演职人员100人。

二、过去几年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情况

(一)开发建设情况

以原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志领衔的管理团队,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景区的策划和规划,本着新思维、高起点、大手笔的理念,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及黄山风景区等方面景区建设专家对景区开发进行系统策划和科学论证,华中科技大学编制了景区建设总体规划,浙江大学编制了市场调查和策划报告,清华大学编制了节点设计方案,2004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现完成如下:

1、建设和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已建成游步道8公里,电瓶车道2公里,各种步道灯、景观灯500盏,新建旅游厕所6座,购置电瓶车24台,安装了全州第一个覆盖全景

21、尽快启动游客接待中心和换乘停车场建设,力争明年国庆节部分投入使用。

2、完善旅游码头配套设施,购置游船,在通航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接待游客。

3、购建景区门禁系统,实施门票电子化管理。

4、抓紧编制腾龙洞景区后期开发规划,适时实施。

5、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在巩固省内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重庆、四川市场。

十二五期间,公司将通过努力,全面完成景区后期开发,把腾龙洞建成资源品位一流、硬件设施一流、软件管理一流的世界知名的AAAAA级旅游景区。力争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门票收入1.8亿元,上缴税费3000万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00人。

四、请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组织城区至景区两岸景观规划,并尽快实施。

2、建立6公里旅游路的长效管理机制。

3、进一步深化旅游路沿线特色民居改造。

4、尽快实施木寨、石寨及周边新农村建设。

5、明确游客接待中心至景区营运车辆营运权。

6、适时设立景区警务室。

篇5: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0763连州网讯:连州地下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程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记者从爱地旅游公司获悉,通过投入8000多万元,历经9年打造,连州地下河于9月1日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清远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景区。

连州地下河位于东陂镇大洞村,1986年几位大胆的村民进入该洞探险,发现了溶洞奇观,后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9月,爱地旅游公司开广东先例,获得了连州地下河景区的经营权。爱地旅游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对景区进行改建提升,系列工程包括游客中心建设、洞内观景设施及护栏改造、入洞口大坪整修以及瀑布叠石改建、新验票处修建、五星级卫生配套设施建设等,并新建了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可同时停放大小车辆300多辆。

随着综合品质的大提升,连州地下河于2006年成功创建成清远市内第二个国家4A级景区,接连荣获“中国洞河奇观”、“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实验基地”等殊荣,成为连州生态旅游的龙头品牌,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连年成倍以上增长,2010年竟突破70万人次。

2007年,连州地下河提出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为创建成功,景区再次投入5000多万元,建立一个现代化高科技全方位的旅游导向系统,游客可通过该系统了解景点布局、导游服务、购物和休闲等,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投资500多万元完善游客中心,提供更舒适的咨询、娱乐、购物、医护等服务,体现细节化服务;深入做好世界级濒危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报春苣苔的保护和科研工作,部署建造报春苣苔科普馆,体现生态化特色;请专家重新撰写导游词,增添知识性、趣味性,使内容更简洁但更丰富,充分体现科普性、生活性,并为游客增添乐趣。

9年的全面精心打造,连州地下河终于在日前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清远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景区,也是目前全国仅100多个5A级景区中最具特色“洞河奇观”景区。

篇6: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全面部署阶段

(2012年2月—2012年4月)

1.成立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相关信息。

2.召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会,落实创建任务。

3.各单位根据创建任务,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报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

二、全面推进阶段

(2012年4月—2013年10月)

1.各单位按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方案,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特别是县博斯腾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要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完善景区基础和娱乐设施建设。2012年根据景区建设计划重点做好大河口和阿洪口景区续建项目,配置气垫船等娱乐设施;其中投资1500万元,修建大河口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景观大门;完善景区次干道、木栈道等特色游步道建设;新建生态渔廊、水上舞

台、戏水乐园、荷花展馆等特色娱乐项目建设;同时加强景区安全消防设施,开展好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投资3000万元修建阿洪口景区景观桥、景观大门、观景码头、苇丛栈道、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景区主、次干道、游览步道、旅游宾馆建设、装修及辅助设施配置、安全消防设施、环境整治与保护。

2013年,投资5000万元对照《新疆博斯腾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接待服务设施。其中:投资2000万元修建阿洪口景点渔民人家、渔人会所、湿地科普馆、湿地康体疗养,开辟苇荡迷宫等设施;投资1500万元修建大河口景点荷塘观景长廊、荷花展馆、揽胜阁、爱琴半岛等设施;投资1500万元续建白鹭洲景区基础建设。

2.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单位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对进度缓慢、完成质量不好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协调解决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2013年9月,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各项软件建设全面达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2013年10月,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进行总结,完成收集、整理各种基础材料和数据,建立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档案。

三、初评验收阶段

(2013年10月)

做好迎接自治区旅游局初评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日程、线路、受检点的安排和汇报材料(文字、声像)准备等,对迎接初评验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顺利通过自治区旅游局初评验收。

四、整改阶段

(2013年10月-2014年2月)

按照自治区旅游局初评验收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逐项进行整改。

五、验收阶段

(2014年6月)

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评定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日程、线路、受检点的安排,汇报材料(文字、声像)准备等;召开迎接国家验收前的冲刺动员会,巩固提升初验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定验收。

六、总结提高阶段

对博斯腾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行总结,深化创建成果;开展“回头看”活动,梳理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的重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并逐项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面达到国

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

博湖县博斯腾湖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

篇7: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客户:安徽萧县众诚荒山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本规划对象为梅山森林公园成为皖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位于淮北市、徐州市、宿州市三市交汇之地,地处素有“徐州市西大门”之称的萧县县城西南部,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地带的西侧,整体地理区位优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规模:项目位于梅村行政村与里山行政村之间的山坳里,北至萧县世纪大道,南抵藏马峪,东起萧县西环路,西至帽山,规划面积586.4公顷。

完成时间: 2012年

核心资源:梅山森林公园现有国家2A级森林公园资源,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水库资源、林果资源和矿泉资源等自然资源。此外还有萧县汉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

项目类型:森林公园型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 /后续进展:

重点研究了梅山森林公园的未来的旅游发展定位、发展战略、旅游项目策划等旅游提升问题。

解决了梅山森林公园的旅游提升,同时促进了萧县的旅游产业发展以及萧县作为宿州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基地的发展问题。

规划诉求/核心命题: 依托梅山森林公园现有的A级森林公园和萧县深厚的文化资源,借助宿州市旅游发展大趋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加大对萧县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及文化产品的开发,加强旅游产品与文化、教育产业的融合,合力提升梅山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促进宿州旅游产业及皖北生态旅游区的发展。

总体定位/核心思路: 以森林景观、绿色田园等生态环境为依托,兼容部分人文景观,以森林休闲、康体养生、生态度假产品为核心,通过观光与度假功能联动发展,将梅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森林度假、康体养生、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形象口号:绿色家园•诗画梅山

核心创意:

开发模式: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为主旨,以旅游为驱动力,将农林种植、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的梅山发展模式。

“一心一轴四片区”大空间格局:即一个梅山旅游服务中心、一条景观绿廊发展轴、以森林游乐体验区、森林养生度假区、农林产业示范区、生态保育区为主的四大片区。

五大产品:以市场轴为经线,核心资源轴为纬线,交集产生五大产品:生态体验、运动康体、农林观光、文化游憩、美食休闲。

亮点项目:

梅山旅游服务中心——梅山森林公园主要的入口标志项目,是公园区品牌形象展示区及综合服务区,是集旅游集散、咨询服务、特色交通工具换乘、旅游纪念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

暗香三十六坊——是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仿古风格的综合街区,是萧县的风俗与餐饮、演艺、娱乐、工艺品充分融合的旅游项目,大力活化了项目的区域文化,可以使游客切身体验本土文化精髓。森林游乐体验区——作为未来梅山森林公园的生态“全息点”,通过森林游憩、山地运动、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旅游业态建设,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形成集生态经济体验、生物多样性展示、森林冒险和科普育乐于一体的全息生态体验区。

森林养生度假区——依托老鸪山与二郎山之间良好的森林植被资源与水体资源和山势地貌环境,融合文化娱乐、商务会议、餐饮购物、生态居住、休闲农业等业态,形成休闲旅游度假区。

农林产业示范区——发挥森林、池塘、谷地等资源特色,挖掘萧县原住民文化,打造农业观光、乡土体验特色旅游示范区,带动周边村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获得300余项国际、国内竞标第一名,累计运管景区50余家。

篇8: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1-7-21 8:30:25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1830平方公里,由黄龙沟、牟尼沟、丹云峡、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龙滴水七部分组成,主景区黄龙沟是一条由北向南逐渐隆起的钙华体山谷,5500余个彩池点缀其中、8万多平方米钙华滩流奔腾不息,恰似一条金黄色巨龙卧于莽莽林海之中,故得名“黄龙”。景区以其独特的“彩池、滩流、森林、雪山、瀑布、古寺、民俗”七绝著称于世,模宏大的钙华景观为黄龙赢得了“圣地仙境、人间瑶池”的美誉。

黄龙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对外开放以来,经过29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景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从年接待游客2万人、旅游收入1万多元的不知名景区发展成为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亿元的区域经济龙头,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的黄龙已是集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于一身的著名风景区。长期以来,国家、省、州各级领导都十分关心黄龙发展建设,胡耀邦、乔石、王兆国、回良玉、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景区检查指导工作,全面促进推动了黄龙景区的保护、建设和发展。

5A级旅游景区是国内旅游区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景观质量、服务和环境质量以及游客满意度的顶级水平。开展5A景区创建工作更加有利于加强黄龙景区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2007年4月,我局正式启动了5A景区创建工作,吹响了黄龙迈向国际旅游精品区的号角。为确保5A景区创建工作高效开展,我局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创建5A级旅游区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结合各部门实际对创建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举全局之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5A创建工作。

正当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为创建5A景区努力拼搏之时,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使黄龙旅游业遭受重创,按照省州统一安排部署,我局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抗震救灾之中,5A景区创建工作暂时中断。2009——2010年是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重要时期,按照“旅游产业恢复重建是全州灾后恢复重建标志性工程”的发展目标,我局认真组织、迅速行动,将黄龙旅游业灾后恢复振兴与创建5A景区紧密结合,以5A标准全面推进景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开创了“灾后恢复重建”和“创建5A景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景区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年来,我们紧紧把握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0年底,共投入建设资金15.83亿元,完成各类建设项目19个,建成景区高标准公路、隧道95公里,各类基础服务设施66284.5平方米。如今,川黄公路、牟尼沟隧道、景区防滑栈道、黄龙游人中心、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牟尼沟游人中心等一大批景区基础设施已全面投入使用,为游客创造了更加“方便、安全、快捷、舒适”的旅游环境。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有关细则要求,我们建成了景区数字传输平台,开通了黄龙旅游商务网站,实现了网络售票;设立免费氧吧8个,新增索道公交车站和公交车岗亭;配备了100多部多语种语音导游器;投资80余万元更换各类标志标牌1200余个。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各类基础设施全面上档升级、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资源集不可再生性、珍稀性和脆弱性于一体。在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遗产地工作方针,切实加大专项保护经费投入,走保护型开发之路。截止2010年,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完善了各项消防设施设备、安装了景区全程监控系统、新建了垃圾污水处理厂、铺设了景区排污管道9000余米;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在景区内建设生态环保厕所37座,在游客集中的游人中心、服务中心建造了五星级厕所,更新景区垃圾桶200余个;全面推行景区“动态保洁”和污染物日产日清制度,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工作目标;按照5A标准,为提高科学保护水平,我局增加科研投入、扩大科研队伍、强化项目研究,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立了游人中心科普教育中心,引入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投资500万元用于科研专项研究,定期对景区钙化彩池、瀑布、滩流和钙泉进行监测,为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建5A景区过程中,我们按照“常态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的工作目标,配备了英语、日语、韩语等景区导游讲解人员;向游客提供“六免费”等亲情化服务项目;成立了旅游投诉处理中心和咨询接待服务点, 24小时受理游客投诉和咨询,游客投诉接待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行诚信服务和诚信经营,加大市场整治力度,规范景区经营部门管理,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工作措施,全面营造了“安全、文明、亲切”的景区管理服务氛围,受到了中外游客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局都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按照5A标准,我们组建了20余人的专职消防队和100余人的专职灭火队,落实社区护林防火员30余名,形成了系统的护林防火网络;加强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巡逻制和求救助制,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志30余个,交通弯道视镜8面,增加了减速带,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在景区栈道沿线设立4000余米安全护栏,成立了景区应急救援小组,确保了游客游览安全;建立健全了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完善了地质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森林防火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现了连续29年“无森林火灾、无重大资源破坏和无重大安全事故”的优异成绩。

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处理景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是我局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与周边六大乡镇的发展共存中,我们始终全力支持社区发展,切实加强对社区的帮扶力度,通过驻村帮扶、捐资助学、解决就业、发放资源保护补偿金等一系列措施,使社区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受益于景区发展的同时,社区居民也积极投身景区资源保护工作之中,全力支持管理局各项工作开展,实现了“景区促社区发展,社区助景区繁荣”的“双赢”目标。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精髓和灵魂,也是旅游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5A景区创建过程中,我局立足黄龙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文化,着力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切实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来,我们完成了《四川省志·黄龙志》总纂审定工作、完成了《黄龙管理局抗震救灾纪实》编制工作和《黄龙地区宗教文化研究》出版工作,编译出版了《威尔逊在阿坝》和《长江流域旅行记》;完成了《黄龙风景区多元文化探秘》和《黄龙风景区诗集》的课题申报,景区文化开发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篇9:2017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总论 1.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基本情况 1.1.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名称 1.1.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选址 1.1.3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承担单位 1.1.4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期限 1.1.8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提出理由 2.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环湖绿色旅游公路发展现状 4.1.2我国环湖绿色旅游公路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定位分析 4.4.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整体目标 4.4.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服务群体 4.4.3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辐射商圈 4.5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SWOT分析 4.5.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优势-S 4.4.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劣势-W 4.4.3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机会-O 4.4.4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威胁-T

第五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发展思路 5.2.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结论 14.2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议书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申请报告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资金申请报告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节能评估报告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市场研究报告 环湖绿色旅游公路项目商业计划书

上一篇:生日快乐祝福语经典版下一篇:红酒公司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