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2024-05-18

国企管理创新论文(精选9篇)

篇1: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一、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传统的国企管理模式来说,其在应对问题的过程中根本无法分析其根源。只是考虑某个孤立的对象,而无法考虑长远,根本无法实现统筹兼顾。这样国企管理工作一味地注重局部而忽视全局,处理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根本不考虑其本质所在,导致其全局观念严重不足。

二、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1.创新管理思想

毋庸置疑,管理行为与制度均是领导阶层思想的表现形式。相关研究发现,国企中存在很大比例的管理者根本不注重市场,根本不会细致深入地对市场进行调研。一些管理者根本没有熟练掌握各种现代管理技术,不知道怎样进行资本经营,不熟悉公司运作的相关法规制度。所以,应当在国企之中努力转变管理理念,主要是利用引入新的管理人才或者培训的方式,使他们的思路与视野不断拓宽。积极吸收各种新的管理信息,使领导阶层的管理理论与技能不断提升,从而在思想上为实现管理创新做好铺垫。

2.创新管理组织

对于国企来说,其在管理组织设置过程中,应当按照生产要求与市场需求特点进行科学设置,努力将过去的单一职能型组织结构改变,在新的组织结构构架过程中,应当遵循市场导向,坚持精简高效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国企之中存在大量的管理机构,同时非常不科学,非生产性组织机构中具有很大一部分职工,而那些实实在在的生产和市场管理单位及其职工的地位相对较低,并且其编制相对有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当适当精简管理人员,加大生产,市场管理以及技术研发管理力度,积极应用各种新的组织模式,例如事业部制、矩阵制。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一,应当将那些不应承担的政府与社会职能剥离,以此来充分确保自身甩掉包袱。第二,根据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将各种非生产主体分离,从而实现自身的精简、干练。再次,在生产阶段切实加强前期的市场调研,并做好技术开发工作,同时还应当做好产品宣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确保其组织结构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要。最后,伴随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当不断对中间管理层次进行削减,从而推动其向着扁平型结构发展。

3.创新管理技术

我们知道,公司运作是一个较为繁琐的过程,其中离不开管理的强力支持,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均来自于科学有效的管理。进入新世纪,尤其需要各种先进管理思想的引导,从而能够使管理模式实现不断更新。伴随国企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日益拓宽,其内部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市场竞争形势与需求的急剧改变需要领导阶层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响应速度。若想处理好上述问题,必须不断应用各种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引入各种信息方法来实现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够确保领导阶层迅速、高效的掌握各种所需信息,使公司不同单位之间、与外界有效交流互动,使其能够做出更加及时、有效的决策,能够及时响应环境变化,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现阶段,信息化已经发展成过去健康持续前进的一个必须具备的前提。例如,国企在CIMS的应用中足可以验证这个问题。CIMS主要是基于现代管理模式而构建起的一个管理系统。特别是近年来,CIMS应用示范工程已经在中国超过20个省市中得到开展,涉及到十几个领域的200多个公司,包括一半以上的国企。该项目经由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其一方面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另一方面促进了过去的经营运作理念与模式的更新,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外部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4.创新人本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之中,基本上以物为中心,但是现代企业管理却将人摆在首位。公司怎样充分吸收并将人才留住为己所用,怎样尽可能地激发其潜能,成为人本管理一定要深入探讨并不断创新的重点。现阶段,国企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计算机使用层次不高,导致总体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及其本质。信息系统是与公司运作密切相关的,并且始终存在于公司经营运作的整个过程,信息化并非单纯的使用相关方法与工具,而是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利用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能够实现广大职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所以,提高企业全员信息化思想、理念以及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其实施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企业领导阶层、技术工作者或者普通的业务工作者均应当积极响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学习各种管理知识与信息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从而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为自身培养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首先,国企需要加大力度开展对信息理论的宣传与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其不断普及;其次,政府与社会机构需要积极参与其中,选择各种策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与社会培训组织的作用,依托这些单位对企业管理阶层工作者培训信息理论与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使国企全员都能够熟悉电脑基本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使各种新型的信息方法与工具为企业所接受,同时能够引入到管理工作中。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国企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为满足新时代市场体系的需要,实现国企又好又快发展,今后必须从思想、组织、技术、人本管理等方面实现国企的管理创新。

篇2: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依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基本制度,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而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改革发展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优势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要素。

国有企业的党委会,不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直接进行决策。但是国有企业党委会要按照党的规则,通过规范的运行机制,起到特殊的协调作用,要做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保证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荐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保证经营团队的高素质;支持经营者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领导各类群团组织,保证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发挥党的组织和思想工作优势,保证企业员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因为对财物的管理,都要靠人来进行,企业只要把人管好了,提高了人的能力和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对财物的管理才能有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所有的管理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而在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政治信仰、利益关系等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非生产性组织,如政党组织、青年团组织、工会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都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的工作做好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则起着障碍作用。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崇高的价值追求、健全的组织体系、规范的工作机制、严明的组织纪律、优良的思想作风,在国有企业的各种非生产性组织中引领示范作用。如通过“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方式带动其他组织发挥作用。这是西方国家任何企业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要素。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可或缺这个重要要素。

党的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使命、任务的自觉领悟,是党员对个人角色的自觉认知。共产党员的党的意识是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党员的党的意识的强弱,体现了这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全体党员的党的意识的强弱,体现了执政党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这个政党的广大党员有着强烈的党员意识,体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形成了一个有高度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政党。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经济组织的作用更加突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更加重大,却使得一些党员经营者的党的意识逐步淡薄。反映在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面,表现为思想上“只有经济指标,没有党的观念”;行动上“只抓生产经营,不抓党的工作”,甚至于把党的工作当成了企业的负担。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组织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且国有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党员,这种思想和行为极大地削弱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篇3: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1.1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动态性缺失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上的通病, 主要是集中在针对大事缺乏必要的事前预算、始终控制。这会导致企业在事故或者意外发生之后, 相关的核算工作难以开展, 也使得企业控制工作成为空谈。而年终的分析工作, 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年终考核而进行的, 同时也因为企业年度利润为主的核算工作, 所以使得财务报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所以, 对于预算方面的要求也就无从谈起, 使得企业对于事中控制较为薄弱, 分析工作缺乏必要的有效性。同时, 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明显超过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视野, 往往使得企业的财务控制的范围超出了企业的认识范围。

1.2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科学性的缺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通则》等制度的颁布和推行, 使得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个较为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 长期以来都是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的, 未能建立在时间观念、风险控制、成本控制、边际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财务管理概念。所以, 使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推行过程中, 很容易产生许多不合科学规范的做法。例如:在融资过程中, 未能做好资本成本之间的衡量关系;企业融资的结构考虑不全;对于风险报酬的测算不足;对于资本的流动情况的分析不够正确等等问题。

1.3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一致性的缺失

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之中, 由于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权情况, 使得下属企业很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财务管理模式, 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过分关注于局部利益的考量方面, 从而形成了对整体利益的考虑工作。这样很有可能使得企业在投资规模方面出现欠缺的情况, 导致企业的融资工作表现欠佳。同时, 也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收益的下降,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企业融资方面, 使得企业在内部融资方面缺乏有效的融通, 导致企业在对外举债的规模和情况作出错误的估算, 从而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不合理性, 使得企业利息的支出扩大, 增加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由于企业缺乏一致性的财务管理模式, 很多时候会影响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 这样很容易使得企业的资金出现松动, 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内部凝聚力, 对企业的综合能力都产生了削弱。

2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应用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 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 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不小的进步, 这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 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 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2.1 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管理预防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设中, 企业的相关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根据实际调研得出,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仅仅局限在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的核算, 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对企业在发展方面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同时,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在各项工作机构中的具体工作明显出现不明晰的情况, 使得很容易在出现问题事时, 不知道找谁和由谁负责的情况, 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由于在企业中, 领导具有较大的权利, 使得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民主缺失, 使得制度的内在发展动力存在不足。正是在制度建设职能的构建存在不足, 所以使得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 明显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

2.2 财政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制度欠缺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对于推动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调查的情况上看, 由于企业的激励制度欠缺, 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都较低, 大对数工作人员都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在访谈中, 由于财务管理模式建设中未能建立具体的工作计划, 所以使得整个企业的整体目标含糊不清, 导致企业的整个工作效力低下。由于未能根据不同的财务管理人员特点进行任务分配, 所以使得整个财务管理队伍很容易出现“1+1<2”的情况。由于未能在评价手段上做出详尽的制度建设, 使得财务管理的评价工作出现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也使得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2.3 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机制欠缺

在财务管理建设方面, 虽然企业在文化墙张贴有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考勤制度、生活制度等多方面的制度情况, 但是对于财务管理的内部工作机制未能表现出来。此外, 由于在工作目标上的设置过于笼统, 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 很容易出现各种实际问题无法找到解决方案的情况。正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这也就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良性发展。

3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3.1 强化财务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的系统性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建设中, 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由于财务管理模式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通过集体行为对个人的行为进行有序的约束, 所以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设中, 可以让所有企业员工都参与到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之中, 在意见统一、认识一致之后对其进行确认, 从而增加整个制度建设工作的系统性。通过这些方面的构建工作, 一方面使得整个财务管理模式的制度能够切合实际,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提升整个财务管理模式的工作的效率, 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2 管理者要坚持以身作则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和管理者, 应该通过以身作则, 推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正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言, 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很好的执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设和维护, 那么就很难指望下属能够很好的执行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所以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管理者的以身作则, 采用合情合理的奖惩制度, 调动整个企业员工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设工作在管理中的作用。

3.3 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对企业构建合理和财务管理模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 这也是整个财务管理模式建设的核心所在。所以, 这就要求首先企业要创建出积极的情境, 强化积极的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这方面的建设, 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使命感, 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其次, 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和积极性, 使得企业员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和集体意识;最后, 要构建以文化为载体的企业发展特色。在这一过程中, 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特点以及企业内在要求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虑, 制定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文化制度建设, 从而形成自己的财务管理风格, 推动国有企业的在财务管理模式的管理工作上的发展和完善。

4 结束语

财务管理模式建设的完善情况, 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国家、人民群众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企业, 要通过各种途径为财务管理工作, 创造和构建出适合他们发展的制度管理方式, 这也是社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弓锋伟, 刘育红.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 2010, (11) :227-229.

[2]胡佳思.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商贸, 2013, (15) :31-32.

[3]阳葵兰, 吴穷.企业集团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商业会计, 2013, (20) :55-57.

[4]胡素梅, 吴洁.试论如何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中国商贸, 2011, (34) :127-128, 134.

篇4: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近年来,温州市对公共资源和各类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形成了以十大国资营运公司为基础的新的国企管控模式,这是我市国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牌,对还原温州国企功能定位、提升温州国企规模实力,加快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资领域的重大改革。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各市级国资营运公司在助力政府实现服务功能、强化民生保障能力及依托大项目实现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国企管控机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1.国企管控模式现状分析

1.1行政化有余而市场化不足

温州市政府将新组建的市级国资营运公司明确定位为公司化运作的政府部门,其本意应是强调国企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目的是要促进国企的规范运营管理及防止国企成为某个部门的利益单位,其要突出的不是国企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但在各国资营运公司从组建、领导班子配备、内设机构设置、日常监管等方面都过于行政化而弱化市场化,对国企管控过细过多,不仅对其内部的岗位科室设置进行规定,而且细化到对其二级经营公司内设部门和中层职数都做了限定。相关部门对国资营运公司的人员机构设置管理偏重机关模式而忽视了企业架构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1.2人员与薪酬管理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由于是仿照机关模式管理,目前对国资营运公司的人员是由编办定编定性管理,而且范围涉及其下属经营公司,并且将国企人员参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分为所谓的“员”和“工”两种,即职员和职工,职员指从事管理和行政,职工指从事后期、生产及一线岗位等,二者在工资待遇及退休等各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并严格限定数量和转换条件。这就造成原本同属于一个企业同一身份的同事被人为划分成两种身份,大家为争得职员身份矛盾丛生,这种人员身份管理思路对企业的发展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增加了企业内耗和矛盾,并助长了企业的官僚习气。同样,在薪酬管理上,脱离企业实际按行政事业做法照搬照套,只根据级别档次设定工资薪酬一刀切,使得国企吃大锅饭的弊端重新显现,难有激励效果。

1.3对企业的持续盈利与发展能力关注培育不够

以某年为例,温州市国资委对各国资营运公司的利润目标是6.8亿元,但根据各国资营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来估计,可能全年只能勉强做到6亿元,应当说,即使完成了6.8亿元的目标,也只能说明目前我市各国资营运公司的经营效益、规模及盈利能力还是很微弱的,1至7月实现营业收入为93亿元,还不及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的销售额和年利润。当前各国资营运公司不仅承担着大投资大建设的重任,而且还要负担公益项目,如果没有稳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可观的利润支撑,最终将无以为继,因此关注培育各国资营运公司的盈利能力,创造利润点应是国资管控的核心工作。

2.创新完善国企管控机制建议措施

2.1强化董事会建设,弱化行政性管理

通过建立强势董事会实现对国资营运公司的有效适度管控,目前各国资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均有政府委派的公务员作为独立董事,这些人代表政府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不在企业领取额外补贴,斩断了他们与企业的利益纠葛,保证了监督的公正性,是一种成熟的合理的做法,但同时要防止委派董事因收入与国资公司业绩无关而积极性不高或怕承担责任而一味否决的问题,因此要建立根据经营状况对委派的董事实行奖惩的制度,将外派董事所在的国资公司的经营业绩、发展状况与其个人的组织考核奖惩挂钩,并对外派董事履职情况实行专项考核检查及更替,激励外派董事更好的履行职责。同时要真正做到决策层与经营层的分离,规定除总经理外其他人不进董事会,并在董事会下可设人事、薪酬、审计等各专业委员会监督管控国资公司。

2.2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人员及薪酬管理

考虑到新组建的国资营运公司人员平稳过渡和安置的需要,现有经营管理层可由合并企业的原领导组成,但最终要借鉴职业经理人制度,对国企的董事会成员可由政府委派制定,体现管控及监督职能。但在经营班子的选拔方面要逐步改变目前的任命制和行政级别制,通过市场选拔人才,取消行政级别,其薪酬与市场接轨。对国企经营班子的招聘要在现有的挂牌招才基础上深化,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工作的则续签聘用合同,同时约定新的经营目标,未完成的走人,以此延续类推。以改变目前在目标任务时间期内拼命干,一旦完成转正后容易懈怠的弊病。将经营班子成员视同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通过每期的经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决定是否续聘,而无所谓工龄、贡献、级别一说,但核心要通过市场化的待遇来吸引人才。

2.3强调投资和效益并重,注重资本的效率

在现有每月各国资营运公司投资及项目进度排名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经营状况月度排名,指标内容要包含营业收入、成本率、利润额等项目,目的是让公众对国资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能力有了解,以考察国资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也促使国资公司更注重收入、成本、利润等基础问题。通过对资本效率的监督促使企业去开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解决投资和效益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对各国资公司现有的国有资源(包括不动产)进行摸底调查,重点是测算经济效益和产出,通过国资营运公司间经营能力的竞争激发国企的经营意识并实现国有资源的最大效益。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结合温州市在国企管控工作中的实践运营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剖析现状,提出建议措施。我们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管理方式的目的,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和企业全面的发展。

篇5:国企企业文化管理

本文通过阐述文化因素对管理职能的作用力,分析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文化困惑,探求华为企业管理文化,吸收其精华,摒弃其企业文化弊端,创新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文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文化;创新;华为

一个组织不只是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它同时也是人文团体。

像其他社会团体一样,它也培育了特殊的形式即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兴起,引起了世界性的变革。

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地持续发展,并做大做强,在全球市场的角逐中取胜,还有赖于能给企业无限生机的管理文化。

一、文化因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定的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性结晶,体现为一种多重内容复合的复杂系统,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宗旨为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择业观念,以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双赢。

企业文化可以弥补完善企业管理功能中的观念不足,对企业管理起到保证和导向作用。

篇6:国企档案管理制度

1.1 公司档案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历史真实记录,它能反映公司整个活动的历史面貌。它不仅是对公司工作的总结,而且对今后发展也是很有价值的文献宝库。

1.2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集中管理为主;界定的部分档案,由有关业务部门管理,以便于利用。

1.3 凡属档案工作,都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2 档案机构的主要职责 2.1 制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2.2 对文秘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2.3 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和保管公司归档范围的各类档案,确保档案质量。2.4 积极开展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3 公司档案的构成与分类

3.1 公司档案是指公司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其构成包括党政、经营、技术、产品、设备(仪器)、基建、会计、人事和声像、荣誉等。

3.2 档案分类 3.2.1 党政文书档案

主要指公司党、工、团组织和行政机构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文书,经立卷归档后形成的。它是公司对方针政策贯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措施,企业工作的指导原则。

3.2.1.1 上级机关颁发的需公司执行的方针、政策、指示、决议、纪要等文件的全部,以及内公司发布的自制文件的全部和各种规章制度。

3.2.1.2 公司的重大决议,包括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公司总部行政会议等形成的文件。

3.2.1.3 计划和总结性文件。

3.2.1.4 统计年报表,包括党员年报及名册,干部年报及名册、团员年报及名册等。3.2.1.5 党政工作中的其它文件,包括公司结构调整,组织机构图、厂庆活动资料、工业普查资料等。

3.2.2 经营文书档案

共4页

第1页

主要指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统计报表、合同协议、凭证记录、市场信息等文件材料。

3.2.2.1 计划类文件。指公司生产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和其它专项业务性计划。

3.2.2.2 指导类文件。指计划指标、技术指标、质量指标、市场销售指标等。3.2.2.3 价格类文件。指产品出公司价格、公司内部劳务价格、原材料计划价格等。3.2.2.4 凭证类文书材料。指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如财务状况、能源消耗、产品销售等的原始记录。

3.2.2.5 有关经营管理的文件、各类管理制度和工作指令等。3.2.3 技术档案

主要指公司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引进技术和设备等有关科技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是重要的技术活动和重要的技术资料,是与公司的生产和科技密切相关的资料。

3.2.3.1 技术研究档案。它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科技成果、科研数据、工作状况指标等材料。

3.2.3.2 产品档案。它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工艺、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材料。3.2.3.3 设备(仪器)档案。它是设备、仪器生产、使用、维修、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材料。

3.2.3.4 基建档案。它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维修、交工验收等方面的材料。3.2.3.5 引进资料档案。它包括引进产品交往的文件、考定资料、产品兰图、底图等。

3.2.4 会计档案

主要指公司在会计工作中所作的记录,以及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在会计活动结束后经立卷归档后形成的。它将为公司进行计划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资料,有利于公司进行计划管理和经营决策。主要包括:

3.2.4.1 会计报表档案。它指全面总括反映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成本水平和财务成果的数据报告归档后形成的资料。

3.2.4.2 会计帐册档案。它是会计所作的一定时期的连续的经济活动簿籍,包括总帐、日记帐、月细帐等。

3.2.4.3 会计凭证档案。它包括原始会计凭证(各种发票、车票、材料单等)和记帐凭证(会计记录)。

共4页

第2页

3.2.5 声像档案:它是指将公司一些重要的实况,用照片、录像、录音等形式真实地记录下来的各种资料所形成的档案。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公司视察、题词、合影,以及公司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和文体活动等。

3.2.6 人事档案:它包括干部档案、员工档案、党员档案等。

3.2.7 荣誉档案:它主要指中央、省、市和有关上级机关授予公司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奖牌、奖杯、奖旗等。

具体归档文件材料范围详见《文件材料归档及保管期限的规定》 4 文件材料归档时间要求

4.1 产品图和工艺底图归档,在设计完成整理、经样机签定图样全部修改后归档。4.2 科技文件材料在试验成果鉴定后归档。

4.3 新购设备仪器,包括引进设备或技术,在开箱验收时接收归档。4.4 基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接收归档。

4.5 各项管理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在次年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归档。4.6 财会档案文件材料在终了后暂由财会部门保存三年,期满后指定专人移交归挡。

4.7 声像档案在各项活动结束经整理随时归档。4.8 荣誉档案在上级授奖单位颁发后随时归档。4.9 人事档案归档按人事管理制度办理。5 立卷要求

5.1 立卷的文件材料,应按以自然形成、保持历史联系的原则和立卷要求、特征及文件内容进行立卷。

5.2 在一个卷内要按问题成文件形成的时间系统排列。

5.3 案卷标题要简明准确,整理好的案卷应即确定案卷的保管期限,原则上分为永久、长期(十五年以上)、短期(十五年以下)三种。

5.4 按归档要求进行装订、编号,填写卷首目录备考表。

5.5 案卷组成后,应对案卷统一排列,编写全档号,然后逐一登记,填写案卷目录。档案保管

6.1 档案保管是指克服和限制损毁档案的各种因素以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共4页

第3页

6.2 建立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6.3 档案接收按各类档案交接手续办理。

6.4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在于防止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对档案损毁。档案库房应做到“七防”,即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污染。

6.5 对受损和纸张老化,字迹消退的档案,要及时修复和抄录(复印)。

6.6 按公司保密制度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秘密档案超过规定期限应履行解密手续。6.7 档案库房管理要规范化,框架应编号,编写档案存放地点索引。

共4页

第4页

6.8 按规定方式、方法和手续,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共4页

篇7:《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

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把握五个要求

一是稳定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应能动地激发企业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不因企业负责人变动而受到影响。

二是规定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规范和程序来保证。

三是整体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是一个整体,应该涵盖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保证机制。

四是差异性要求。不同企业的体制机制、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盈利状况不同,其党建工作机制也应有所不同。

五是渐进性要求。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适应、发展。

二、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遵循五条原则

一要遵循与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相适应的原则。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党建工作机制要适应企业党委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状况,建立和完善保障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和流程。二要遵循全面发挥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原则。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明确自身的五大职能:

1、凝聚干部职工,组织 1

共同奋斗;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证新体制运行;

3、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5、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要遵循六个不能变的原则。一是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不能变;二是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不能变;三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能变;四是夯实组织基础、完善管理体系不能变;五是党的先进性标准不能变;六是保障党员权利、代表职工合法利益的原则不能变。

四要遵循有利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要坚持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系统化,以党建创新促党建机制的完善,以机制建设保证党建工作创新。要借鉴PDCA工作循环管理、矩阵管理、KPI绩效考核管理,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党建工作机制。

五要遵循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的原则。党建工作机制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特点、文化背景、资产规模、发展阶段及党组织、党员队伍状况紧密结合,承认差异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实效性。

三、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要实现六个促进

(一)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促进企业党组织职能全面履行。为了全面履行职能,对国有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真正担负起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责任机制。按照“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标准,构建上级党组织承担领导责任、本级党组织担负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健全融合机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党建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生产经营工作也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把关定向、保驾护航,党建工作必须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程序及工作成果的检验上实现协调配套、交叉衔接。

(三)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促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国有企业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国企党组织必须扭转重选拔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培养党务干部、党员业务骨干方面逐步形成机制。国企党组织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采取教育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国企党组织高标准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体现。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机制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

(五)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促进提高党建工作运行质量。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企业的资产纽带和利润取向,容易导致重经营管理、轻党建工作的倾向。建立和完善科学严谨的考评机制,有利于纠正党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真正做到“一岗双责”,实现党的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国企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机制的必备要素。随着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国有企业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质保障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党建工作创新的深入推进。

四、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要不断在实践中升华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报告要求来审视,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融入到机制建设中。着眼于机制建设的现实思考,着眼于机制建设的创新发展,着眼于机制建设的规律把握,使之与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相协调、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与完善制度体系相适应,保证国有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篇8:国企管理创新论文

一、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不能满足基建投资投资方式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很多企业有的时候是旧的管理制度不能够适应企业当下的发展需求同时又没有出台新的管理制度, 这使得企业经常处在没有统一制度引导的尴尬局面下, 尤其是在违反了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 企业没有章法可依和处罚规定不明确, 这种被动的不利局面使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大降低。

2、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 资金管理不严格。

基建资金的不足是非常棘手的难题, 企业在基建的过程中往往是在资金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就草草开工, 这使得开工后的资金落实不明确。还有就是在资金拨付使用的时候, 没有确定严格的资金审批管理规定, 使资金拨付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一些企业将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基建会计核算相混淆, 这不利于企业与施工单位进行往来款的核对和对以前拨付款累计数的核对。

3、预算审核不严, 内部审核制度不完善。

目前, 有些企业在建设项目时, 会出现“三超”现象。有的建设项目不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设计安排, 编制设计概算, 还有一些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就人为地压缩概算、预算, 一旦项目批准下来, 就又加大资金预算。由于存在某些管理方面的原因, 建设工程的概预算审核很不严格。另一方面是工程款支付的内部审核制度不完善, 像某些企业工程款的审批和复核工作比较薄弱, 存在因虚列、虚报工程款而导致的超付款现象。

4、国企各部门之间未能发挥协同效应。

国企内部的审计、财务、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度配合不行, 降低了基建财务管理的效率。现实中各部门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及时等不和谐现象。像基建部门可能没有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供工程变更、施工等方面的材料, 资产管理部门又会对财务部门已经使用的资产入账不够及时而抱怨等等, 这些情况造成竣工决算不合规范, 交付使用资产不及时, 基建核算成本不真实。这些情况都会大大降低企业基建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国企如何构建一个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1、建立共享信息平台。

有时, 企业的基建财务监督管理未能发挥其有效的管理作用, 原因大多在于财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 对工程进度的了解情况和成本支出情况、结算情况都不共享。如果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财务人员就可以随时了解到工程进展、项目成本发生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信息汇总和预算。该系统的核心是预算控制和纠偏, 项目管理者通过系统可以使及时清楚地了解工程每天的进度、成本等关键信息, 从而使资金管理者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提出纠偏措施或优化方案以减少损失。

2、加强资金管理, 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严加管理。

企业在进行基建过程中药严格把握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 要明确项目资金筹集的可信度和资金筹集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为了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够顺利运营, 要提前确认项目资本金是否可以达到规定的最低限额以上。国企的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立项源头的管理工作, 要主动去了解项目的申报计划, 确保项目单位申报是有论证报告、设计图纸和资金来源的。除此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 为了避免建设资金的不合理支出和浪费, 财务人员要多次到工地调研考察, 了解工程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 确保建设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以及开支符合相关标准。

3、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实现某一项经济目标而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保护资产的完整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制约、检查、协调的控制系统。[3]企业单位内部部门的设置和分工要协调高效, 各项内部规章制度要健全完善, 还要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 一句各项制度随时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督导, 并评价现存的内控制度, 使其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4、提高基建单位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主要承担财务工作的统筹、核算、上报、记录等工作, 其专业技能的高低和自身道德素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质量。并且, 作为国企的财务人员, 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非同小可, 故而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学无止境”——多为自己充电, 不断思考、进步、学习、为自己查缺补漏, 还应深入贯穿“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 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被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企能否井井有条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而财务管理是国企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国企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只有在发展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找出对应的措施才能为国企带来利益和更好的发展前途, 让国企“纵不是铁饭碗, 也占有半边天”。

参考文献

[1]陈光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目标[J].中国市场.2010 (18) :21-24[1]陈光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目标[J].中国市场.2010 (18) :21-24

[2]沈红瑞.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 (07) :10-12[2]沈红瑞.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 (07) :10-12

篇9:解剖瑞典国企管理经验

瑞典国企一览

2001年,瑞典共有国有企业59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45家。国有企业的产出在GDP中的比重约为7%,雇员人数240,000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2001年,国有企业的销售收入为290亿美元。

1998年,在议会的多次督促下,瑞典政府决定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尽管私有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浪潮,但瑞典政府没有采取一揽子私有化的政策。当然,只要被认为适当,政府并不反对个案处理的私有化,但政府没有打算对所有国有企业实行全面私有化。对私有化的这种态度是由于瑞典60年来一直在左翼的社会党政府领导之下,只有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过一届中右翼政府。

大胆改革: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分离

瑞典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所作出的最重要的政治决策就是在瑞典工业部内设立一个专门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国有企业局,从而基本上实现了政府的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

国有企业局编制13人,包括1个局长,7个“高级投资经理”,3个“分析师”,2个助理。政府从私营部门聘请了一位在投资银行业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邓达德(DagDeuer)出任国有企业局局长,负责设计和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局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只拿固定工资。国有企业局负责管理34家企业,这些企业占国有企业总价值的85%。卫生与社会事务部、文化部、环境部、外交部、教育和科学部管理着12家国有企业,财政部直接管理着几家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对这些国有企业来说,社会管理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还没有分离。

以“创造价值”为使命

国有企业局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确定“使命宣言”,实质上也就是确定国有企业的目标。因为这是设计新的管理模式的出发点。同时,公众对政府能否经营好国有企业早已没有信心。所以,争取公众支持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重新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心,至关重要。为此,也需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向公众说明政府经营国有企业的目标。国有企业局找到的既能为各方接受又能为公众理解的国有企业的“使命宣言”就是“创造价值”。他们特别提出了“有价值的公司创造有价值的工作岗位”的口号,以获得工会的支持。

基于这一使命宣言,国有企业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政府对这些国有企业的要求是以最小的成本完成其社会职能。政府不要求它们追求价值最大化,但要求它们不能减少价值,也就是说,经济增加值不能小于零。第二类国有企业是没有社会职能、完全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中运作的企业。政府要求它们必须追求价值最大化,经济增加值必须大于零。

三大改革提上日程

为了落实“创造价值”的使命,国有企业局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实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提高透明度,专注于资本效率,使董事会专业化。

国有企业局认为,国有企业在透明度方面应当至少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

本着这个目的,国有企业局采取了措施。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财务报告制度。其次,国有企业局还采取了很多其他措施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如邀请纽约、伦敦和本国的投资银行家、市场分析师等专业人士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进行分析评价,在股东大会上挑战管理层。

专注于资本效率。使国有企业专注于资本效率的一个主要步骤就是突出主业,剥离由于过度扩张而建立的非相关业务。比如铁路公司重组为一个客运公司,一个货运公司和一个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下属的都是准备逐步剥离的非主业业务。造纸公司出售了工业业务,变成了一个专门经营森林资产的公司。通过大量的并购、出售等交易,政府在1999年~2000年期间实现了110亿欧元的资产变现。

使董事会专业化。瑞典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类似于德国的双层董事会制度。处于上面一层的董事会全部由兼职的外部董事组成,下面一层的管理委员会则有内部管理人员组成。

上一篇:综合医院综合工作指南(试行)下一篇:电大监督学综合测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