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2024-04-29

合同管理经典案例分析(通用8篇)

篇1:合同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业招聘不得有性别歧视

某公司因扩大生产,需要招用5名技术工人。但在招聘条件中记载要求男性,谢绝女性。结果在招工当天,遭到不少女性的投诉,要求劳动主管部门对该公司的招工歧视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评析】《就业促进法》要求保障男女平等的权利,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建议:企业的招聘条件必须公平、平等,在具体的录用过程中可做适当筛选和技术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6条、27条、62条.doc

【案例二】招用未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企业面临风险

甲公司因工作急需招聘录用了工程师乙,双方签订了5年劳动合同。半年后,甲公司突然接到一封律师函:乙原来与丙公司尚未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甲立即解除与乙的劳动关系并处理善后事宜,否则将追究甲公司和乙的连带责任。

【评析】招聘录用时应要求应聘者提供其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要求员工承诺若因此造成企业损失的,由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否则,聘用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将面临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91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三】应聘者提供假学历,企业可以解除合同

甲公司录用了工程师乙,录用条件中明确了研究生学历要求,乙在应聘时也提供了相应学历证件,并在登记表中注明学历层次。双方签订了5年劳动合同。半年后甲公司偶然得知乙的研究生学历系假的。公司要求与乙解除劳动关系。

【评析】劳动合同法规定,凭借假学历签订劳动合同,可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应注意,甲公司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录用乙时,并不知道其研究生学历是假的,并且据此录用了他。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26、39条.doc

案例四】试用期满后不得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

公司招聘录用了王某,双方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个月。一个半月后,王某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公司车间主任将考核的依据和材料于当月底转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考虑解除合同。在第3月的第2天,公司通知王某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王某不服提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庭裁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评析】: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2年的劳动合同试

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超过部分无效。虽然在2个月内公司已经证明王不符合录用条件,但公司的解除决定是第3个月作出的,此时已经不在试用期内。如要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必须证明王某不胜任工作岗位,且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胜任。

建议: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在试用期内进行。试用期限的约定要合法,试用期的考核要及时作出,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加强职能合作。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19、21、39条.doc

【案例五】解除劳动合同无证据支持,企业面临不利后果

甲公司招聘录用了乙,合同期限3年,合同履行过程中乙经常迟到、早退、旷工,与同事关系紧张,甚至辱骂他人。公司依据规章制度,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并通知解除与乙的劳动关系,乙不服,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过程中,甲公司无法提供乙违反规章制度的依据,仲裁机构裁决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评析】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有明确的法律和事实依据,如果没有证据支持,将承担不利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1、没有明确的商业秘密范围,未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企业利益无从保护。

【案例六】企业加班应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谷某于2000年1月应聘至上海某服装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每月工资1450元。工作后谷某发现,公司实行每周工作6天,每周48小时工作制,且不支付加班工资。2000年6月3日,谷某经仔细核算后发现,自2000年4月至5月其双休日加班共计9天均未取得工资报酬,遂申请仲裁。经过仲裁、一审、二审,谷某的请求均得到支持。

【评析】本案用人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付加班费,最终却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法律依据】劳动法44条.doc

篇2:合同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事隔3日 ,该公司收到当地检察院对李某不起诉决定书。

经公司进一步调查得知,李某曾因在原单位因盗窃桌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又盗窃原单位电脑被查获,因李某认罪态度较好,故不起诉。

请问该公司调查后,以李某隐瞒过处分,不符合本单位录用条件为由,在试用期内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关系是否合理?

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同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且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是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且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

劳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不诈不欺,诚实守信。

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李某在填写录用人员情况登记表时,隐瞒了自己曾先后两次行政、刑事处分的事实,是一种不诚实、不善意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篇3:企业员工隐性合同管理分析

隐性合同是相对于显性合同而言,由于显性合同在签订过程中文化、环境、信息的限制,造成文字合约所需要的信息不能完全约定,这就带来合同双方在执行中的失信,隐性合同可以作为显性合同的有效补充。毫无疑问,隐性合同是一种理论上的构型,是基于合同双方的心照不宣的期望,是基于合同双方利益关系与履行效应的心理契约。

关心未来,合约的双方潜在的获利交换为合约的履行提供了保障。1956年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心理契约”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强调合约双方利益获得及合约的履行建立在信息对称基础上的心理期望。由于信息要求是有限的,所以,信息成为隐性合同研究的焦点。Luce,Raiffa(1957)的隐性合同博弈分析,Telser(1980)的信息的随机结果分析,Kreps,Wilson(1982)的行为预期的不确定的解决方法。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信息有限性进行的隐性合同的模型研究;Nerlove and Arrow(1962)开始了基于合同履行的信誉效应的研究,Schmalensee(1978)以及Kotowitz and Mathewson(1979)将信誉是一种契约的观念模型化。之后,Baker,Gibbons&Murphy(1994)强调隐性合同劳动力的委托代理及绩效评估中的补充作用。Moriguchi(2003)隐性合同履行的干扰因素研究、Murkherijee(2004)企业声誉资本研究。

文章研究隐性合同建立条件及管理实践,构建企业、员工间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稳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责任关系,将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程度随着环境、信息的变化调整至最优,减少各方失信的可能性及频率。

1 隐性合同建立条件

1.1 隐性合同建立的条件一:契约双方的信息对称性

对于隐性合同而言,信息的对称性是契约双方履行承诺的基础。信息对称性的程度会影响到契约双方行为的标准化程度、契约双方的道德风险、契约双方的承诺及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如果契约双方信息不对称,契约双方的承诺则建立在不均等的机会条件下,进而增加隐性契约的违约风险。例如:某企业与雇员口头约定当雇员获得某种技术后给予职位上的晋升,但是,在口头约定的同时这位雇员对此种技术的获取途径、培训成本及相关事项并不熟悉,这就造成了契约双方信息不对称,当这位雇员发现此种技术的获取途径、成本及要求远高于其现有的能力时,此雇员开始丧失对此项技术及工作的热情,行为上也开始放任,不仅不再履行口头协议,甚至违背书面合同的约定而离职。

1.2 隐性合同建立的条件二:契约双方具有同基的期望

自施恩(E.H.Schein)教授1956年提出心理契约以后,期望便成为隐性合同的心理基础,本人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单纯的期望会增加违约的风险,而同基期望则是隐性合同得以长期存续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同基就是指信息对称基础上的远景利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有效的约束契约双方的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违约风险。现实情况下,企业、雇员经常为委托———代理过程中的违约而苦恼,尽管契约双方不断追加合同条款来约束,但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为什么会不断出现违约现象呢?究其根源就是契约双方的期望不同基,即委托方追求长期收益,而代理方追求短期利益。

1.3 隐性合同建立的条件三:隐性合同的远期收益大于显性合同的远期收益

显性合同的远期收益是建立在合同签订时双方在特定信息条件下的对未来的预期收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收益。隐性合同的远期收益是一种动态收益的期望。如果隐性合同的远期收益低于显性合同的远期收益,即契约双方履约的心理基础就丧失,隐性合同失效,同时增加显性合同违约风险;反之相反。(如图1、2所示)。

2 企业员工隐性合同管理的实践方法

2.1 引入柔性管理机制

隐性合同强调的是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柔性管理对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更侧重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人格化管理,从人性化出发,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来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柔性环境。构建员工的形象管理、自我管理、人格化管理机制。

2.2 强化企业家职业生涯管理

隐性合同的建立必须以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为前提。所谓职业生涯管理是美国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科学。根据美国组织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霍尔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是组织生涯管理与个人生涯计划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有机组合体。把个人生涯计划和组织生涯管理结合起来的企业家的心理契约是通过组织生涯管理系统达到个人生涯需求的期望,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期望利益的均衡,创造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

2.3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作为同一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社会氛围、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为全体成员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的核心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

2.4 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员工作为自然人参加社会利益的分配。在按劳分配的制度下,企业员工需要根据自己的劳动和为社会,为企业所创造的利益,进行公平的分配。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企业不仅考核员工已经完成的任务而且更应关注员工的价值———员工未来的发展性。

2.5 融入企业战略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隐性合同管理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经济中,竞争性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在质量、创新、创造、员工贡献的及时性以及做出贡献所需要的技能等方面经常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重组、收购、并购等行为。这些变化要求企业的战略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做出调整,企业战略的调整要求企业员工的隐性合同管理要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因为在跌宕起伏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既有在财务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可能迅速衰败,从而导致每一员工都成为牺牲品。企业员工隐性合同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支高组织承诺、高生产效率和高心理素质的企业管理团队。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及员工之间的行为、关系、责任都是以显性合同加以规范,但是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及成本导致显性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的局限性。带来的的结果是:企业失信、员工失信,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缺失。隐性合同是基于合同双方的心理的非限定契约,这种非限定性可以根据契约双方需要增加信息。隐性合同的这一特性可以有效地弥补和解决显性合同的缺陷,使隐形合同更具强制力。文章主要研究企业、员工之间的隐性合同模型构建条件、模型构建以及研究在隐性合同条件下的企业、员工间的责任。

关键词:隐形合同,企业——员工,责任,契约

参考文献

[1]包利民.内约与外约:对社会契约模式的一个再思考[J].江海学刊,2005(1):41-44.

[2]李琪.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J].改革,1999(2):86-90.

[3]李凌,王翔.隐性合同、内生信任和人力资本[J].上海经济研究,2008(12):43-51.

[4]杜丽群.西方隐性合同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7(2):64-66.

篇4: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分析

关键词:工程合同合同风险管理措施

0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特定的工程项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工程实施阶段约束承、发包双方行为的法规性文件,也是承、发包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高的行为准则。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大、产品固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就工程合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1建设工程合同的有效情形和依据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首先应明确建设工程合同是否有效和合同订立的依据。

建设工程合同是否有效的权威解释是已于2005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根据《解释》第1条和第4条的规定,除《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基本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应当适用于建设工程合同外,建设工程合同存在以下五种情形也应认定无效:一是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二是没有资质等级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三是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中标无效的:四是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五是承包人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的。除此之外,就应当尽量认定合同有效。

当投标工程中标后,接下来是与发包人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包括《协议书》、《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由于每个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要求和计价方式不同,所以这里着重介绍《专用条款》在谈判时的依据:

一是法律、行政法规。这是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最基本的原则,必须遵守。也就是在双方谈判合同具体条款时,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是通用条款。《通用条款》各条款中有四十多处需要在《专用条款》内具体约定。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后,在《专用条款》内约定。

三是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工作情况和施工场地情况。发包人何时提供图纸和施工场地,这是承包人做好施工准备和开工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双方的工作情况和施工场地等因素,都是谈判《专用条款》具体条款内容的重要依据,离开双方的实际工作情况,妄谈合同具体条款,会造成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或违约事件。

四是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根据法律规定,招标工程必须依据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订立书面合同。招标工程确定中标人后,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2建筑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

2.1健康发展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比如在承发包过程中的“双合同”、“阴阳合同”。业主在公开的招投标过程中与承包商签订一份合同,此合同是合法的,但却是仅供有关部门备案用的。在承包商中标后。业主会要求再签订一份合同,这份合同才是供实际执行用的,这类合同大部分是业主在不合法的情况下迫使承包商接受一些不公平要求。这两份合同,一份满足《合同法》要求,一份满足《招投标法》要求,但同时一份违反了《招投标法》要求,一份违反了《合同法》要求。

2.2合同管理意识不到位,造成合同作用难以发挥。当前好多承包商在项目实施中遇到利益纠纷问题后,往往不是按照合同条款去依法寻求问题的解决,而是希望借助各种私下关系,甚至委曲求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业主方面则表现在:不按合同拨付款项;经常提出超出合同之外的要求:随意凌驾于合同之上、半预工程实施等等。承包商不依靠合同解决问题,可能会带来一时的便利,但也会使业主在以后更加置合同于不顾:业主对合同的不尊重将会造成项目管理的失控。

2.3合同管理人才匮乏。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能把握全局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然而,目前我国这种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2.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2008年12月重庆市建委组织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共抽查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79个,下发执法建议书12份,共计发现隐患300条。这只是偶尔的一次抽查所了解到的,没有被查到的违规或违法项目肯定还有不少,这是部分建筑企业有法不依,部分执法部门执法不严的反映。

3施工企业存在的合同管理的问题

3.1投标阶段的问题。首先是承包人对市场调查不够,在可选择的招标工程中,对某些工程的特点、性质、规模、业主资信状况、市场状况和竞争者状况等了解不够,不加选择,有标就投。其次是未全面了解发包人对招标工程的难度、对承包人的资质要求以及中标后的合同风险等。再次是未对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进行认真分析、仔细审查。

3.2合同审查和签订阶段的问题。我国《合同法》明文规定:建设工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先施工再补签合同的情况,就使得这一法律规定流干形式,由于工程项目复杂,风险因素极多,为有效控制风险,这种情况应该坚决避免。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包括:①施工合同是否合法,建设方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健全,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②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⑨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④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确定如何制约。⑤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⑥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及时沟通o

3.3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存在矛盾,应该积极与对方协调,力争达成补充协议。而一旦无法协调成功,就应该通过索赔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誤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干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即将风险转化为了利润。

3.4合同备案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意识淡薄;对承发包主体资格的审查缺乏深度;管理措施不配套;缺乏依法查处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威性:部分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4合同管理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4.1合同法律环境不好。我国建筑业合同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部分法律条文不够严谨,有漏洞可钻;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执法不严的问题时有发生;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合同未依法订立,导致所签订的合同无效。

4.2不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合同订立时缺乏预见性,缺少对合同文本的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因为缺少某些重要的条款,双方对某些条款的理解有差异或对合同风险预估不足等问题而发生争执。

4.3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匮乏,对索赔工作不重视。合同管理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意识。对具有上述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应不断充实,以增强合同管理力量。

4.4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手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一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

4.5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分包合同中总承包人和各专业分包人之间,及各分包人之间的合同界面不清,责、权、利不明确。

5建筑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

5.1经济措施。业主在投资预算中考虑可能的风险,留有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在单价合同中专门对“暂定金额”以考虑在本合同实施中可能有遗漏或不确定的工作费用。而承包商以提高报价中的风险附加费,为风险作资金准备,以弥补风险发生所带来的部分损失,使合同价格与风险责任相平衡。采取一些报价策略,承包商可以采用一些报价策略,以降低、避免或转移风险。

5.2合同措施。合同中的保全措施,业主除了通过合同严格规定承包商风险,设置科学的管理程序以控制工程,而且可以设置一些保全措施,以防止承包商风险。或者通过谈判完善合同。减少或避免风险,是承包合同谈判的重点。合同双方都希望推卸和转嫁风险,通过合同谈判来完善合同条文,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合理。

5.3工程保险。工程保险是业主和承包商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在合同中,业主都已指定承包商投保的种类,并在工程开工后就承包商的保险做出审查和批准。通常承包工程保险有工程一切施工设备保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保险等。

5.4技术和组织的措施。在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采取技术的和组织的措施,以提高应变能力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配備熟知和精通合同的专业人员参与合同商签。大中型建设合同一般都由建设方负责起草,建设方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起草合同,其中可能隐含大量的不利于承包商的风险责任条款和建设方的反索赔条款。这就要求承包商的谈判人员必须具有精通工程技术、法律、经营管理、造价及财务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以增加谈判的力量,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

5.5工程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合同风险是由合同关系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风险,通常也称为管理风险。其包括:发包方风险、承包商风险及其他方风险。发包方风险主要有因合同文件的叙述不准确或前后矛盾产生的合同文件风险、调研和设计错误风险、指令错误风险、工程量变动风险、资金的筹集和周转风险、拖延付款风险及企业破产风险等。承包方风险主要有施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风险、不可抗力除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建筑物损害风险、施工管理不当引起工期延迟的工期风险、劳动安全风险及承包商企业破产风险等。其他合同参与人风险如专业承包商之间的施工协作风险、分包商和供应商破产的风险等。

6结论

篇5:合同法经典案例

试分析:

1.商店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吗?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

1.商店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第58条规定:合同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基于上述理由,商店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

篇6:合同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为了使客户充分了解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期货公司应制定《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揭示书》,向客户充分揭示参与资产管理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详细说明相关风险的含义、特征、可能引起的后果。《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揭示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示客户在参与资产管理业务前,必须了解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业务特点、风险收益特征等内容,并认真听取期货公司对相关业务规则和资产管理合同内容的讲解。

二、提示客户在参与资产管理业务前,应综合考虑自身的资产与收入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确信自身有承担参与资产管理业务所面临投资风险和损失的能力,确定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资产管理投资策略。

三、提示客户了解参与资产管理业务通常具有的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等。

四、提示客户应特别关注投资期货类品种具有的特定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因保证金交易方式导致期货投资损失大于

委托资产价值的风险;因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所暂停某合约的交易、修改交易规则或采取紧急措施等原因,导致未平仓合约可能无法平仓或现有持仓无法继续持有的风险。

五、提示客户参与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损失由客户自行承担,期货公司不以任何方式对客户作出取得最低收益或分担损失的承诺或担保。

六、提示客户无论参与资产管理业务是否获利,客户都需要按约支付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会对客户的账户权益产生影响。

七、提示客户期货公司运用委托资产进行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方面原因造成投资损失的风险,如期货公司不存在过错,投资损失由投资者承担。

八、提示客户委托期间,期货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变更投资经理人选的可能,会对资产管理投资策略的执行产生影响。

九、提示客户期货公司既往的资产管理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期货公司介绍的预期收益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对委托资产可能收益的承诺或暗示。

十、提示客户本风险揭示书的揭示事项仅为列举性质,未能详尽列明客户参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和可能导致客户资产损失的所有因素。

注:风险揭示书最后要求客户手工抄写以下内容:

以上《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揭示书》的各项内容,本人/本单位已阅读并完全理解。

委托资产承诺书

本人/本单位以真实身份委托**期货公司运用委托资产进行投资。本单位/本人承诺委托资产来源合法,不属于违反规定的公众集资,符合有关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要求。期货公司有权要求本单位/本人提供资产来源合法性证明,对资产来源及合法性进行调查,本人/本单位愿意配合。

本人/本单位承诺严格遵守以上承诺,否则期货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依法限制提取委托资产。本人/本单位承担因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和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合同必备条款

第一条 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书面的资产管理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第二条 合同应载明客户和期货公司的名称、住所等相关信息。

第三条 合同应载明委托资产的金额、交付时间、交付方式、委托管理期限、委托资产的追加和提取的方式、时间等内容。

合同应载明客户交付的初始委托资产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约定的更高数额;在合同存续期内,当委托财产高于约定的最低初始委托财产时,客户可以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提取部分委托财产,但提取后的委托财产不得低于约定的最低初始委托财产。

第四条 合同应载明委托资产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经理人选等内容。

第五条 合同应载明客户的声明与承诺,至少应当包括:

(一)客户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禁止或限制参与资产管理业务的情形;

(二)客户承诺以真实身份参与资产管理业务,保证提供给期货公司的信息和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三)客户保证委托资产的来源和用途合法,且委托资产中没有来源于违反规定的公众集资;

(四)客户声明已了解期货公司是否具有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试点资格;

(五)客户声明对市场及产品风险具有适当的认识,已了解资产管理方案和投资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客户接受期货公司的审慎评估并经自我评估认为具备签署和履行合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六)客户声明已听取了期货公司对相关业务规则、合同条款、资产管理方案和交易策略的讲解,并已充分理解合同全文,已经阅读并理解风险揭示书的相关内容,并承诺自行、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和损失。

第六条 合同应载明期货公司的声明与承诺,至少应当包括:

(一)期货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期货经营机构,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具有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

(二)期货公司承诺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诚实守信、审慎尽责;坚持公平交易,避免利益冲突,禁止利益输送,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三)期货公司声明不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承诺或担保取得最低收益或分担损失。

第七条 合同应约定客户的权利和义务。

(一)客户的权利,至少应当包括:

1、取得委托资产的投资收益和清算后的剩余财产;

2、依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查询委托资产的盈亏、净值等数据信息;

3、监督委托资产的管理情况,依照《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终止资产管理委托;

4、享有委托财产投资于证券所产生的权利,并可授权资产管理人代为行使部分因委托财产投资于证券所产生的权利。

(二)客户的义务,至少应当包括:

1、在向期货公司提供的各种资料、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通知期货公司;

2、及时、足额地交付委托资产;

3、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及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交易费用及相关税费,按时、足额支付管理费及业绩报酬,并承担因委托资产运作产生的其他必要费用;

4、保守期货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委托资产管理账户期货投资计划、投资意向等;

5、自行、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和损失。在进行期货类品种投资时,委托资产不足以承担亏损的,亏损由客户以其他资产自行承担;

6、不得违反合同约定干涉期货公司的投资行为。

第八条 合同应约定期货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一)期货公司的权利,至少应当包括:

1、要求客户提供与其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资金来源、资产管理需求、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等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2、对委托资产进行管理;

3、按照约定收取管理费、业绩报酬等费用;

4、经客户授权,代理行使部分因委托财产投资于证券所产生的权利。

(二)期货公司的义务,至少应当包括:

1、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以专业技能管理委托资产,不得从事有损客户利益的行为;

2、发生变更资产管理投资策略、变更投资经理、以委托资产投资与本公司有关联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等对客户权益产生重大影响事项时,应依照约定及时通知客户;

3、按照约定向客户提供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报告;

4、按照合同约定的风险提示机制,及时通知客户委托资产亏损情况;

5、妥善保管与委托资产有关的会计账册、凭证、交易记录、合同等资料;

6、保守客户商业秘密;

7、在合同终止时,按照约定将剩余委托资产返还客户。第九条

合同应明确载明期货公司变更资产管理方案或投资经理人选的通知及处理程序。

客户不接受上述重大事项变更的,有权选择提前终止资产管理委托。

第十条 合同应约定期货公司以委托资产投资与本公司有关联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的,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并取得客户书面认可。

第十一条 合同应约定期货公司每日向客户提供委托资产的盈亏、净值等数据信息,明确提供信息的时间和方式,并告知客户可同时通过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查询前述信息。

第十二条 合同应约定期货公司应定期编制并向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报告,资产管理报告应说明报告期内的资产配臵、净值变动、管理费用、业绩报酬等情况。

第十三条 合同应约定期货公司向客户进行事前风险提示的制度安排,根据委托资产的亏损情况及时向客户提示风险。

合同应约定,委托期间委托资产的亏损在结算后达到初始委托资产的50%或约定的更低比例时,期货公司应以约定的方式于结算当日通知客户。客户在此情形下有权提前终止资产管理委托。

第十四条 合同应约定有关交易费用、管理费、业绩报酬等费用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事宜。

第十五条 委托资产投资于期货类品种的,合同应约定期货公司不得在交易所手续费基础上向客户加收交易手续费;

期货公司使用程序化交易软件等收费软件管理客户资产管理账户要求客户承担相关软件使用费的,应当事前征得客户书面同意,并明确约定软件使用费的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

第十六条 合同应当约定客户是否允许资产管理账户参与期货交割;

如客户允许资产管理账户参与期货交割,应载明客户对期货公司的授权方式、授权交割品种、代理权限、交割后相关资产的处臵方式和权限、交割手续费率等内容。

第十七条 期货公司应在合同中告知客户可以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有关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从业人员、主要投资策略及投资方向等基本情况。

第十八条 合同应约定委托期限届满或提前终止委托时,委托资产清算和返还的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以及资产管理账户转为经纪业务账户等内容。

第十九条 合同应载明合同的生效和变更、解除条款。

合同应约定合同自客户和期货公司签字并盖章之日起成立,自客户按约定足额交付初始委托财产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 合同应载明违约责任条款、免责条款。

第二十一条 合同应约定争议处理方式。

篇7:合同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劳动合同法经典案例评析》,以案例集的形式精选了70个劳动合同法典型疑难案例并予以精辟评析。该书在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编排体例上的亲和力,在所有案例开头列出该案的争议焦点,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案例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还结合最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对依据最新法律应如何“断案”作出了精彩评析,较好地保持既往案例与新颁法律的同步更新。作为具体负责劳动监察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对该书认真通读和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与思考。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主动维权意识。通过对书中案例认真研读,我深感,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是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最关键原因之一。广大劳动者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中不少人经常担心失去。

起到震慑作用。我们应严格《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认真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还应针对职工权益维护、工资发放、社会保险金交纳、劳动保护措施落实等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切实与用人单位签订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承诺书,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对有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的劳动用工失信单位,坚决向社会曝光其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通过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引导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促进其依法劳动治理,守法经营。

四是要完善合同备案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性文书,是预防劳动纠纷的基础工作,为此,我们应建立完备的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当前,从我们松原落实劳动合同的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依然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得不到落实,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劳动者的职业知情权被剥夺,劳动者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及相关情况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知;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的约定模糊、简单、虚化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必须从指导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着手把审查劳动合同制度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把关,狠抓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包括用人单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是否违法,以及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等。我们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坚持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作为书面审查的重要内容,规范和稳定劳动关系,增强劳动关系自主协调能力,减少劳动争议纠纷的产生。

五是要严肃工作纪律,努力加强队伍及自身建设。作为保护劳动合法权益的专职部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制度建设,向社会公开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职责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纪律,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因工作态度、服务质量、执法不廉政等被投诉举报,经查属实的或因责任心不够或主观努力不够,导致有关工作未能及时落实、产生影响或出现重大错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的责任人的责任。对借办案之机到用人单位吃、拿、卡、要、报的,拿原则作交易的或对处结案件发现有认定事实错误、证据虚假、违反法定程序、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办“人情案”、“关系案”的,对责任人应取消先资格或限定时间内停止执法,情节严重的,还应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坚决清理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真正使我们劳动保障监察成为一支公正、清廉、严明的高素质执法队伍。

篇8:现代公司合同管理分析

一、合同管理之必要性分析

(1)合同管理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公司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合同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公司发展初期,通过与向对方订立合同,实现公司最初的资本积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进一步的增加资本、扩大经营,需要通过股权变更、公司形式变更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综合实力。在这个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合同管理,只有通过高效高质的合同管理,才能更好第实现这个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当公司发展壮大后,要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也离不开合同管理。需要通过对公司的合同进行检测、监管、控制,确保合同得到切实的履行,才能实现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2)合同管理体现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现代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拥有完善的现代经营管理制度的公司,必将是一个拥有较高的合同管理水平与合同管理能力的公司。其一,合同管理体现公司管理质量。合同管理涉及到公司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经济活动,拥有高质量的合同管理的公司,会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确保公司所作出的决策的正确性。其二,合同管理体现公司管理效果。合同管理的任务最重将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若公司管理效果不佳,责任人可能会对合同管理敷衍了事,直接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

二、我国公司合同管理之现状分析

(1)重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公司逐渐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加强了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然而,即使是公司不断提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在对公司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对合同管理没有全面性的了解。首先,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没有准确认识到合同管理的范围,往往只认为合同管理只是简单地进行合同的签订,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在公司的整体内部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其次,作为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认为合同管理只是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自身没有关系,割裂了合同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

(2)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公司逐步意识到合同管理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以此建立了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但就我国公司整体的合同管理制度来看,仍然存在着部分的不足,合同管理制度尚待健全。首先,合同管理制度规定的内容过于狭窄。许多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规定的内容只有合同的订立、签订、履行、解除等基本性的内容,而对于合同的监管、变更等方面,要么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要么规定得过于笼统,未能发挥其作用。其次,合同管理制度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脱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合同的管理,而部分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仅仅是一纸空文,未能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使得合同管理制度架空于公司的管理架构与组织结构上。

(3)合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不佳。合同管理制度要发挥其作用,需要工作人员认真贯彻与落实。然而,我国许多公司,尤其是许多国有公司,并没有认真落实公司所指定的合同管理制度。如在进行合同的拟订中,对于合同条款、格式等事项,没有严格按照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部分公司甚至缺乏专业法务管理人员,仅凭个人经验进行合同的拟订,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又如在合同的审查过程中,对于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查,都需遵循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规定,而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贪图方面,往往草草了事,导致对合同的审查不力,监管不严。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策略

(1)提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为了提高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公司应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培训可分为专业培训与业务培训。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的是我国《合同法》、《合同法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对我国合同管理的要求,使得工作人员对我国法律规定有清晰的了解。业务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在实务过程中,公司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合同管理的工作,可以通过专业法务工作人员的讲解、公司管理层的分享等方式,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的认识。

(2)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岗位。公司应当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岗位,通过专业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对公司的合同进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合同管理有着科学、全面的了解,还要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十分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其工作过程中,真正结合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合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得合同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公司应当对其现有的合同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与分析,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其次,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行业合同管理的水平,学习同行业中先进的合同管理制度,并将其吸收,与公司当前的情况进行结合,制定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最后,将合同管理制度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结合。合同管理制度离不开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论是在草拟阶段,还是在最后的执行阶段,都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若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应当及时对合同进行变更或解除。

(4)加强合同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仅包括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与监管,还包括严格落实合同管理制度中的规范性规定。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其经手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不符合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合同一律不予通过,对于合同中模糊性条款一律要求重新起草,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与规定,才能提高公司整体的合同规范性。

四、小结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进一步更新换代也离不开公司的生产经营,因此,应当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在促进合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执行效果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公司不断地发展与前进。

参考文献

[1].余先玲.现代公司合同管理之初探.硅谷,2015(03).

上一篇:人生的意义的作文参考下一篇:周海宏音乐鉴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