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2024-05-07

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精选6篇)

篇1: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一年来,板申气村在旗委、旗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工作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来推进全年农业农村各项工程、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基本情况

板申气村座落于110国道679公里处,北有呼包高速、南有京包铁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共有七个村民小组,1540户,3666人,其中少数民族325人。村内有党员37名,预备党员4名。全村总面积 18000 亩,耕地面积10459 亩,流转土地5300亩。耕地中90%为水浇地,机井60眼,变压器22台。村集体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年收入700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0元,是市级新农村试点村。

二、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村党委始终把党员干部素质的提升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推动村经济更快发展的关键。

一是村两委、村组干部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领悟科学发展的实质内涵,对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等积极按要求完成。

二是把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着“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探索远教工作新思路,使得板申气村远程教育工作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并把此工作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村务工作及时公开,民主制度得到充分发挥,让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党群干群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90万元对我村铁路南低产田进行改造,新建10KV高压线3.5KM,配电变压器4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新打机井12眼。二是申请内蒙古自治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两项:申请资金50万元,建文化广场一座,占地16.5亩,主体工程竣工,绿化、亮化工程将于明年春天完工;申请资金35万元,建澡堂一座,占地110㎡,主体工程竣工,配套设施预计在明年春天完工。三是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建设。10月份出资2万多元对远程教育中心进行重新建设,配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配套桌椅。四是出资3000多元在学校门前道路铺设两条长7.5M的减速带,确保学生安全。

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效果显著

推动本村科学发展、促进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为了让村民过上富裕的新生活,村“两委”会经过考虑,制定了发展集约化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到目前为止,流转村民土地5300多亩,多方招商引资新建蔬菜大棚41栋,建立蔬菜包装配送站,申请注册了“板申齐”商标,增加蔬菜的附加值。这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使大量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发展其他产业,从而大幅度增加村民收入。

随着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长远角度出发,创先争优不仅仅停留在发展经济上,更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上。今年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自筹资金14.1万元,申请财政资金33.5万元的文化广场主体工程已经竣工;自筹资金10.2万元,申请财政资金23万元的澡堂主体工程也已经建成。广场的绿化、亮化工程及澡堂的配套设施建设预计在明年春天完工。

五、110国道改线拓宽工程、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征地工作进展顺利。

“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积极配合上级关于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和110国道改线工程的征地工作。板申气 “两委”班子审时度势、通力合作,积极给村民做工作,有力的配合镇政府、国土局、林业局、交通局的征地工作。

六、2011年工作规划

村党支部以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我村经济,不断的提高我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取使广大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1、狠抓农业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整理坝南的2000亩土地,预计投资50万元,内容包括围堰平地,架电打井,铺设地埋管道或安装大型喷灌设备。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投资600万元,再建日光温室150亩,增加高效农业比例,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和安排妇女就业。三是开辟20亩试验田,试种一些新、优、名、特高效作物。探索几个高效特色新品种加以推广,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2、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

一是为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合劳务机能,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和电脑培训设备,建立一所农民培训基地,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培育一批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劳动技能硬,增收本领强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二是硬化村东门口至国道,东门口至二环路两段大路约1000延长米,预计投资80万元,改善车辆通行现状,提高基础建设水平。三是村内主街、主巷增减下水道,排走污水,保护路面,改良环境卫生,预计投资100万元,提高新农村容貌。

3、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10国道改线,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在我村征地,使我村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面积,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种植高质、高产的农作物,加大农业收入。

篇2: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换马村,位于市区北14.5千米处。换马村民委员会辖换马、北营、大桥三个自然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99户,842人。村委班子成员8名,党员28名,另外有选派大学生村干部1名。有耕地444.29亩,人均耕地0.52亩。年粮食总产量116吨,平均亩产382千克。村民以农为主,兼营采矿、运输、劳务输出等行业。村有联办煤矿,洗煤厂,商贸网点等工商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较好,曾多次荣获“先进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列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我村两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新观念、改进方法,通过“定计划,抓学习,促发展”、“严管理,顾关怀,见效果”、“提素质,强经济,看未来”的模式,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五个好”要求,使我村的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村的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定计划,抓学习,促发展

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正确引导全村党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将我村建设成为幸福、和谐、富裕之村,我村两委班子制定了未来5年的工作计划,对村庄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且对两委干部及党员、代表的思想工作进行了调查摸底,努力抓党员干部的思想学习建设,以此来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我村以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家园”为主题,制定了分阶段、分步骤的学习、讨论,写心得,谈体会。在思想上保障了我村的新农村各项建设顺利开展。

二、严管理,顾关怀,见效果

近年来,我村不断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施行“党要管党,要从严治党”的政策。虽然村党组织的党员知识水平不高,认识能力有限,但作为党的组织细胞,关系到全村党员的活力和战斗力。村两委依据党的制度和规定对党员严格管理,对群众采取怀柔帮扶措施,致使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工作的成效

首先,我村大力开展旧村改造,先后拆除旧房45座,猪圈、厕所60余个,填沟造地200余亩,新建规划了2个居民住宅点,共30多户,解决了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建成高标准厕所4个。其次,我村又投资65万元,新建了一个群众健身广场和两个小游园,栽植各种树木12000余珠,草坪绿化200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对群众照明线路进行了改造,安装路灯75盏;投资70余万元安全饮水工程,目前水井建设、管网铺设已经完工,水仓进入扫尾工作。投资35万元完成了污沟渠、管疏通2000米;投资50万元,完成街巷硬化20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以往村上脏、乱、差、的现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后,我村又投资150余万元,新规划建设一个占地6500平方米,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舞台于一体的活动场所,目前村委办公楼已经投入使用,文化广场和舞台已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中完工。我村基层阵地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为我村的明天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市乡两级政府的共同努扶持,使我村有了很大改观,但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1、一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在思想建设上还不统一,没有达到指定的目标,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随着煤炭资源的兼并重组,我村无任何的经济收入,致使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三、提素质,强经济,看未来

篇3: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是对当前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创新解读,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困局,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是初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突破口之一,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有益之举。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在建设中特别是在诸空间组织类型建设方面,与一般旅游区建设有许多不同,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它要充分反映20字方针要求,做到系统性强、理念层次高、可操作,既做到因地制宜,又具有前瞻性,更要符合空间组织演化规律。

1 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

乡村旅游发展要依托一定空间组织,这一空间组织以两种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的类型存在(图1),所以,建设工作要依据类型不同而各有所侧重。

1.1 基于旅游系统理论与宏观规划,由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子系统和客源市场空间子系统构成的系统

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子系统,包括旅游系统中的客体子系统和媒介子系统,具体包括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酒店、乡村旅游经营旅行社和基础设施等。乡村旅游资源包括原赋景观(一般包括自然遗产景观和文化遗产景观)和人工景观(村寨、特色农业园、游乐场、乡村主题园等)两种类型,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通常指乡村旅游者及潜在乡村旅游者长期居住的区域,分为本地、国内和国际三大市场。乡村旅游业的繁荣与昌盛取决于该地是否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市场容量大,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就越好。

1.2 基于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与微观建设,由旅游点、旅游线、旅游网络、旅游域面和旅游流构成的系统

旅游点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旅游活动内聚力极化形成的中心;旅游线是指一定区域内诸多旅游点沿道路呈线状分布而形成的旅游空间组织形式;旅游网络是由相关旅游点和旅游线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系统;旅游域面是指受旅游中心吸引和辐射影响形成的,包括旅游中心在内由诸多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腹地等构成的广阔地域,是旅游空间组织的高级形态;旅游流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无所不在、动态而又系统的旅游要素。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空间组织是由以上五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空间组织类型构成的完整区域。

2 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演变阶段

加拿大学者Bulter,R.W(1980)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对研究旅游空间组织演化有重要意义。Bultler把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的七个阶段:探查阶段—混杂无序空间模式、参与阶段—极点中心空间模式、发展阶段—点轴分区空间模式、巩固阶段—网络竞争空间模式、停滞阶段—圈层集群空间模式、衰落阶段—要素低密度空间模式和复兴阶段—要素增长空间模式[1],我国乡村旅游空间组织成长过程同样适用于此(表1)。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的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内涵和目标、Bulter,R.W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和我国乡村旅游空间组织演变所处阶段,考虑到旅游活动对空间对象要求的直观性,下面以我国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的建设为主线,提出建设建议。

3.1 点的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体现个性的特色旅游点,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兴旺的基础。乡村旅游区“点”的发展,是靠旅游区内某个或几个景点或者项目的带动发展的。依据消费者心理,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要素往往是与其常住地异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也就是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环境。由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的差异性很大,所以乡村旅游区域空间组织的建设必须符合乡村本身的特色,与乡村的自然、人文、历史相吻合。现阶段乡村旅游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农家乐”为最基本的形式,要引导农家乐的发展,做到“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避免简单的模仿照搬[2]。特色项目打造过程中,在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基础上,要实行滚动式开发,将区域内开发比较成熟且档次较高的乡村旅游点作为重点发展项目,通过乡村旅游氛围的营造、活动的策划以及线路的包装,集中打造品牌形象;将乡村旅游资源状况良好,市场潜力大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地区作为次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进一步开发,完备配套设施,拓展市场空间使其能够较快地发展起来;对于区域内比较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合理规划,确立区域乡村旅游储备发展项目[3]。

3.2 线的建设——科学合理构建动线视线

“线”的建设是指将区域内诸多景点通过重要通道、系统和组织,进行合理的组合,形成动静结合、内容丰富的线路组合,这是影响乡村旅游区市场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的乡村旅游区在“线”的建设时,常常在调查旅游者旅游过程心理特性基础上,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有效动线视线,实现顺应人性化的顺序推进,从而建立理想的空间结构,实现最佳效果。

乡村旅游区内部交通网络高效且布局优化是“线”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旅游需求特征,邻近景点间和景点内部要多提倡步行或无污染交通方式,如设置人行道、缆车或畜力,使路径与园林景观有效配置,行走与休息成为享受。在相距较远的景点之间建立公共交通系统,配备公共汽车,减少车辆行驶,限制车速,实现低污染的优化交通。

3.3 网的建设——集中整合功能分区

乡村旅游区“网”的建设是将“点”和“线”构成的乡村旅游区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形成乡村旅游网。

乡村旅游空间开发布局应以乡村旅游主导功能为纽带,通过将主导功能一致的旅游区进行集中整合,使其成为旅游功能性组团。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功能单元,如度假、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单元采取相对集中布局,并在其间布设快捷方便的道路系统,能使各类旅游服务综合体在空间上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现阶段乡村旅游产业存在“散、小、弱、差”问题,因此集中功能单元可以防止布局散乱,亦可防止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另外,集中布局有利于主题形象的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对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可以产生整体规模优势;从节约成本方面看,功能单元的集中布局能使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而且随着乡村旅游开发深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旅游后勤服务部门更易生存。

3.4 面的建设——综合协调优化空间布局

乡村旅游区“面”建设主要是通过整体空间优化布局达到区域整体发展。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谋求的是区域的最佳均衡发展,亦即充分发挥区域内不同地域之间的功能导向,实现其功能定位的最优组合。在进行“面”建设时,区域的资源、空间、产品和市场状况是必须考虑的关联要素[4]。

乡村旅游整体空间建设是在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前提下,在新的区域发展总体框架下构建产业布局、重构乡镇体系、实现生态系统支撑、整合旅游业发展、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等。确定旅游业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需综合考虑下列原则:地域性原则,各旅游分区应突出各自优势与特色,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最大共同利益,实现资源互用、产品互补、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利益共享;全局性原则,将整个面作为一个系统,实现多要素、多维联动,实现乡村旅游开发空间上的均衡,推动全区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性原则,以行政区划为框架,以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交通干线为脉络,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构建乡村旅游经济圈。

3.5 流的建设——区域联动搭建市场平台

我国乡村旅游游客主体流向基本是单向的,主要以城市流向乡村为主。所以,在乡村旅游区域发展初始阶段,一般以近郊旅游为主。在乡村旅游发展壮大阶段,乡村旅游客源构成趋向多元,一些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中远程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全球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国际化也随之加快,乡村旅游区“流”的规划由近及远,逐步从近郊的主体市场扩展到国际化的辅助客源市场。

现代经济合作的竞争合作趋势和旅游活动的综合性质,决定了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乡村旅游要走向市场,仅靠单一农户或旅游景区是难以实现的,要搭建乡村旅游发展的政府推动平台,产品互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形象共塑平台,实现区际间要素流的畅通流动和区域联动发展。

区域联动分为区域内点与点的合作,区域间块与块的合作[5]。区域内点与点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实现区域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形成互补性旅游产品;区域间合作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实现乡村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旅游线路搭配组合,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通过整合不同区域乡村旅游资源,使乡村旅游形象得到进一步丰富,对旅游者产生更大吸引力。

摘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内涵,明确了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即基于旅游系统理论与宏观规划,由旅游资源空间子系统和旅游市场空间子系统构成;基于旅游空间结构与微观建设,由旅游点、旅游线、旅游网络、旅游域面和旅游流构成,前者是宏观建设的重点,后者是微观建设的重点。基于Bulter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从项目打造、规划动线视线、协调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和区域联动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重点建设内容。

关键词:空间组织类型,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查爱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的深入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3(1):31-35.

[2]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J].经济地理,2007(3):336-339.

[3]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234-240.

[4]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3):84-87.

篇4: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关键词]基层党建;书记队伍;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0-0034-03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新期待,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尤为重要。上海市青浦区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基层、建机制,强基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有活力有成效,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明显加强。

一、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一)选优配强干部班子。结合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班子,从2005年开始,青浦区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试点探索“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两票制”等不同的选举方式。2008年起,全区各村(居)党组织全部实行“公推直选”,通过“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的方式,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组织委员、书记和副书记,改变了以往“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脱颖而出,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增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二)优化教育培训。完善村(居)干部轮训制度,把基层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组织全区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岗位轮训和专业研修,形成了定期、规范、科学的培训制度,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2010年成立了青浦区村(居)党组织书记联谊会,通过课题调研的方式,对村、居民区工作遇到的一些普遍性、趋势性问题进行研讨和总结,为村(居)党组织书记提供了思考和工作交流的平台。

(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保障机制,青浦区委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村级组织综合配套改革的试行意见》《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村(居)干部的岗位报酬和养老保险,落实了村(居)干部的基本保障,调动了村(居)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了干部队伍。拓展发展空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从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中选拔街镇领导干部。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居)干部参选“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优秀村(居)干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开展从优秀村(居)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工作。

(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2006年,青浦实施选聘社会有志青年到村任职、选送机关优秀青年到村挂职、选派结对单位党员干部到村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三选工程”,有效增强了农村干部力量。自2006年至今,按照市委要求,选聘了452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先后有4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居)“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二、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保守,创新少。村(居)党组织书记在工作方法上凭经验办事,思想比较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平时主要忙于事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有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处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对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村(居)工作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的研究和思考,存在着“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

(二)权责不清,任务重。目前,村(居)党组织书记担负的职责繁重,上级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指标都有赖于他们去落实。在动拆迁、三项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工作面广、量大、事杂,特别是计生、综治、环保、安全生产等多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村委会、居民区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有职责,无职能,村(居)党组织开展工作手段有限,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确实很大。

(三)选任渠道单一,顾虑多。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换届选举时由于受传统换届选举的方式、选人用人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街镇党委在村(居)党组织书记的选配上还是注重平稳,视野不够开阔,基本上聚焦在现任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村(居)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比较单一。党支部和居民区委员会都是三年一换届,在任职的三年中,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干工作,第三年又要准备选举,真正开展工作的时间只有1年,使得工作和目标规划缺乏长远性和连续性,影响了各项事业的建设。部分村(居)党组织书记存在老好人思想,选举前一年“做老好人、不得罪人”“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现象比较明显。对一些不合理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在选举中受影响,一旦落选,自身没有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受身份、年龄、学历等限制,村(居)党组织书记的晋升机会不多,一些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因为晋升渠道较窄,存在“干得再好,也列不了编(指机关、事业编制),离任后还是去拿集体干部退休工资”的思想顾虑。

(四)后备力量不足,留人难。由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村(居)党员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缺乏源头活水” 。此外招录的452名市区两级大学生村官中,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离职的有292人,期满后真正留在村里工作的很少。后备干部难选拔、难培养,村(居)党组织后备干部储备不足。个别村(居)党组织书记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够重视,或传帮带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引导培养带教作用,受换届选举竞争力的影响,怕年轻人抢了位置,直接影响个人利益。由于后备干部力量薄弱,有的基层党委反映不得不让能力不强的、年龄偏大的继续留用,一些不愿再担任村(居)党组织书记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继续要其担任。

三、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

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新的选任培育机制。通过完善村(居)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培育机制,进一步优化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一要完善选任机制,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根据全区各基层党组织的不同特点。在选任村(居)党组织书记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选任的标准,做到坚持政治标准、能力标准和群众标准,选拔党性强、有责任感、有能力、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做村(居)书记。对于哪类人可以选,哪类人不可以选,上级党委和村(居)党组织要有鲜明的态度和明确的立场,坚定地发出党组织的声音,从而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其次拓宽选任视野,改进选任方式。坚持公开选、跨村兼职并举,切实把服务意识强、服务本领强的优秀党员选到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来。实行公开选拔,重点面向致富能手、离退休党员、复转军人党员、大学生村官等。跨村兼职,对部分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村或居民区,打破村域、居域限制,组织优秀党组织书记跨村(居)兼职,交流任职,实现以强带弱,均衡发展,着力在选好用好带头人上实现新突破。在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举程序上,可探索实行述职、演说、答辩等竞争程序,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真正体现强中选强、优中拔尖。再次要严肃纪律。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坚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适时通报查实的违法违纪案件,增强教育实效。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实力度,对于那些买票、贿赂等行为,必须坚决查处,深入核查,依法办理。二要建立和加强后备队伍建设机制,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接班人。要拓宽选拔渠道。明确选拔标准、程序和培养管理措施,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招录一批热爱基层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后备干部队伍。从各街镇管理的集体干部中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同志下派一批到村、居民区任职,担任条线干部、助理等职,通过针对性的定向培养,为村、居民区储备一批书记后备人选队伍。进一步扩大本地生源在“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居官”中的比例,加大激励保障力度,对于经过一定时间培养,经考察符合要求的,及时提拔使用或由组织推荐参加民主选举,进入村(居)“两委”班子,留住一批,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居民区安心扎根。要加强后备干部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各街镇要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对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考察考核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奖惩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以此为基础建立村(居)后备干部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可以将后备干部纳入民主评议村居干部范围,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进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到镇机关、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放到艰苦、重要、复杂、一线岗位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打通成长通道。村(居)后备干部、条线干部通常是在村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本村人,党员群众对他们已经比较熟悉,相对来说,他们更容易被党员群众所接受,因此,对于经过一定时间培养,经考察符合要求的后备干部,应当及时提拔使用或由组织推荐参加民主选举,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从而在村居切实建立起后备干部、条线干部——中层干部——村(居)主任、书记梯队的良性循环,确保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充足稳定。

(二)新的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规范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要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村(居)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把加强素质培养作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分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任务的延续性,提高村(居)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能力。新一轮换届结束后,及时组织开展新任村(居)党组织书记初任培训,并每年组织村(居)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采取短班化、专题化的形式,通过案例研讨、实践操作、信息化培训等形式,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群众工作、区域、村域经济、社区管理、实用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党务工作知识的培训,突出实际、实用和实效,提高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创新任期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起运行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严格管理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健全各项制度,强化民主监督。进一步明确以村(居)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村(居)干部岗位目标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约束工作机制。村(居)党组织书记要签订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状,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上级党委和党员群众监督。加大考核力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具体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不搞平衡照顾,对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全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针对考核结果有相应的激励和管理措施,真正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也不一样”差别,从制度层面促使村(居)党组织书记踏踏实实干工作,出成绩创一流。三要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正常的退岗机制。建立完善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岗制度,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依据,制定出台具体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出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村(居)党组织书记退出的情形,如不执行党组织的决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合法决定、决议,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如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等;落实具体的操作办法,如可以结合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述职评议、民主测评、年度考核等工作的开展,定期对村(居)“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对工作无成效、群众不认可的党组织书记,上级党委要及时进行撤换调整,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委主任,要对其劝退,对劝而不退的,街镇党委要指导村、居民区党组织提请村、居民区代表会议罢免,从而破除村(居)干部只进不出的“惰性思维”。

(三)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保障和关爱机制,充分调动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拓宽村(居)党组织书记的成长进步渠道,面向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录公务员,积极推荐提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舞台。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工作力度,更多地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街镇中层干部及街镇领导干部,形成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为村(居)党组织书记创造政治上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政治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落实职业化待遇保障。对村(居)党组织书记,要保证在职待遇,同时,要完善养老、医疗等等社会保障补助制度,加快村(居)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进程。探索建立村(居)党组织书记结构化岗位补贴、基本养老保险、离岗退位的生活保障机制等制度,以解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篇5: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建设

(一)不断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利用电视、广播、观看电教片形式进行学习,并积极参加乡政府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在班子成员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了为全村工作奉献的信心和决心。

(二)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通过吸纳有技术、有文化、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入党积极分子 3 名,向乡党委上报预备党员 1 名。

篇6: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

**镇**村党支部(2009年6月)

首先,我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全体村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等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县南部,是集镇中心村,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425户,1543人,党员47名,村两委干部8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744亩,林地面积22004亩。2008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78万元,实现村财收入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8元,是省级扶贫村、市级推进村、县级示范村。200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考评中位列第二名,“七.一”期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积极发挥八个方面作用

(一)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

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2004年,为减轻农民负担,适应税费改革后的需要,对西戈壁村、滨湖村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河西村。为切实解决影响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安宁渠镇党委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和“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到一线”的原则,从机关选派干部,通过选举依法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为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市、县、镇党委从当地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选出一些优秀青年到市委党校进行培训,第一、二批学成归来的3名后备干部,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选举已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一名同志还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目前,村“两委”班子5人中,平均年龄29岁,大专文化程度4人,实现了村干部队伍知识化和年轻化。

我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 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村两委干部、农村六大员、老人协会会长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到位,机构健全,确保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写墙报、出宣传栏等方式,利用召开党员大会、妇女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时机深入宣传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发挥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作用的重大意义,积极营造“抓八个方面作用就是抓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八个方面作用”的良好氛围。领导协调小组注重抓好各类组织作用的落实,抓各方面典型的培育,使各类组织干有目标,学有榜样。比如,党员 在全村推广辣椒种植,带领农民致富,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村党支部无论在对全村的新村规划、方案落实中,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产发展、推动民主管理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切实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村充分发挥上下联动的的作用,08年向省财政、省华福公司、省水利局和县财政局争取了38.9万元资金用于防洪堤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村部改造。在具体工作中,努力推行了以征求意见、议事决策、项目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六步工作法”,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老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村2008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2009年新农村建设计划》,并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将2008年全村各方面的工作计划进行具体分解,落实到各个组织,明确责任人,由各组织责任人结合本职作出公开承诺,以落实情况作为奖惩的依据。由于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二)首要保证是发挥村委会组织实施作用

村委会坚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针对我村交通便利,贸易活跃的有利条件,确定农、工、商并举的发展思路,建设产、供、销服务型新农村。比如在传统农业生产方面,我村地处**、永安、**、清流四地交界处,是未来永宁高速的互通口,市场辐射面较广,是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村委会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大米、菜鸭、仔猪、淮山四个传统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在新村建设项目落实过程中,不断完善民主听证和招投标制度,仅承接2008年“四项工程”中的防洪堤建设一个项目上就节省村财1万余元。

(三)最重要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李昌辉带头发展养殖业,年养鸭出栏5000只,并利用自己养殖技术优势,带动本村村民10余人养殖菜鸭,土鸡;**村61岁老党员欧振发联系安徽客商,以“公司+农户”的形式跟武汉克伟调味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引进种植指天椒辣椒品种,产品收购保底价1元/斤,自种40亩,预计可增收1.6万元,并带动了周边农户10户种植38亩。通过扎实开展“党员基地大户”等活动,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带动村民开展生产增加收入、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学习文化农村实用技术等等,助推了我村新农村建设。

(四)不可缺少的是群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我村将民兵役备队员组成30人的村民兵应急维稳小分队,着重在抗洪救灾、安全保卫、森林防火等行动中发挥作用,去年以来参加扑救森林火灾3次,投入兵力近100余人次,最大限度地挽回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称赞。妇代会组建了由13名妇女(计生协会小组长)组成的巾帼服务队,着重在家园清洁、家庭和睦、计生政策宣传、帮助妇女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她们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家园清洁活动;经常性宣传计生政策和应知应会知识;帮助妇女100多人到镇纺织厂、胶合板厂等企业就业,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通过整合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促使他们配合得更好,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作用有效发挥。

(五)要重视的是老年协会参与帮促作用

上一篇:2022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下一篇:经典唯美重阳节祝福朋友圈语录汇总(通用8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