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传说

2024-04-14

远古的传说(精选6篇)

篇1: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说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

②河姆渡人骨哨

③大汶口陶器刻符

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 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 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篇2: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预习】

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

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篇3:色彩丰富的远古宝石——琥珀

黄色是国人所熟知的琥珀颜色, 也是琥珀通常呈现的主色调。琥珀主色的范围可以从白色、黄色、棕色一直变化到红色, 其它的不为大众所知的还有绿色、蓝色、灰色甚至黑色, 同时还包括一些介于这些颜色之间的色调。琥珀的通透程度即透明度差别也极大, 可以从完全透明到完全不透明。一块琥珀上也不一定只有一种颜色或同一透明度, 可能包括两种或者多种色彩, 这些不同的对比搭配能组成可以媲美艺术大师作品的图案。正因为如此, 琥珀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富于变化魅力的宝石。

琥珀是千百万年前的松科树脂, 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 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 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的一种有机宝石。天然的植物树脂是琥珀的主要化学成分, 是一种透明浅黄色的物质, 外观同新鲜的蜂蜜极为相似。树脂本身的颜色在它形成 (清澈的) 琥珀之后仍然保持着, 除非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

1、树脂中挥发份的蒸发作用是使其变浑浊的原因, 色调会从黄色变浅直至纯白色;2、外来的杂质物质混入到树脂之中, 混入物的颜色影响到琥珀的颜色, 使之改变成蓝色、绿色、黑色或者棕色;3、氧化作用可以使琥珀颜色变暗, 并且使原先的颜色变深, 例如深黄色、红色、棕红色。4、琥珀中微小气泡的分布有时候会影响到琥珀对光的反射, 改变其透明度从而造成一些特殊的色调。

那么琥珀的颜色究竟有多少呢?概括而言, 琥珀的颜色大致可分为如下六类:

(一) 黄色琥珀

琥珀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黄色, 配合其温润的质地, 给人以安详、平和与希望。

琥珀经历石化作用, 虽然失掉了部分挥发份, 但维持了新鲜树脂的颜色, 所以琥珀的黄色也可以称为原始色或蜂蜜色。颜色与透明度相联系可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深浅, 传统的黄色琥珀的名称很多, 如杏珀、蜜珀等等, 由于个人的理解不同, 使得相同的名称会得出不同的印象, 让人无所适从。这里把透明和不透明的分开讨论:

透明的琥珀是非常吸引人的, 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小块产出。大而透明的琥珀是非常珍贵的。透明琥珀的色调可以从淡黄色到暗红色, 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氧化的程度, 细分如下:

1淡黄如水、清澈通明、质地细密的水珀, 也称明珀。

2色泽金黄, 通透晶莹的金珀。高品质的金珀色调纯正和谐、内无杂质、雍容华贵且存量不多, 为琥珀中的上品, 故有“色同于金, 价高于金”之说。

3橙黄色, 莹润透明, 比较常见。

4棕红色~暗红色, 多以矿珀产出, 强光下颜色会变得浅一些。

另外一种不透明云雾状琥珀具有不同黄色调的可以从近于无色至淡黄色变化到橙黄色。如果质地嫩滑、润腻得像肥鹅肉状可称之为脂珀。这种琥珀的云雾状是由于渗出树体的原始树脂被太阳强烈照射, 使内部脱水产生了大量极微小气泡。琥珀中的气泡将光线散射, 光路被截断, 从而使琥珀呈现不透明的不同黄色调。黄色琥珀中每立方毫米大约能有2500个直径在0.05-0.0025mm之间的微小气泡。气泡的数量越多, 琥珀的颜色越浅。

对于透明度不均的琥珀, 多见为四周透明中心云雾状的“蛋状体”, 透明部分颜色较深:外围橙黄中心淡黄或是外围淡黄中心近于白色。这种琥珀是因为受到地热的影响在被开采时正经历由不透明到透明的转换阶段。当加工成较小的装饰物如珠子时, 看不到“蛋状体”全貌, 只呈部分透明部分云雾状。如果透明的金珀与半透明的脂珀互相缠绞在一起, 形成的一种黄色的具缠绞状花纹的琥珀则称之为金绞蜜。

(二) 红色琥珀

天然形成的红色琥珀极其稀少, 红色调的变化范围在橙色和黑色之间。其中色红如鲜血、不偏橙也不偏棕的称为血珀, 色调浓艳凝重, 深沉典雅, 价值较高。空气中的自然氧化作用会逐步改变琥珀颜色。黄色或者其它的颜色会变深变浓, 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能被察觉到的颜色改变大概需要50-70年的时间。, 一般的陈年老货都有一层暗红色的包浆, 因为经过了时间的历练, 有了“成熟”的感觉, 这种“老”琥珀的价值也比较高。这种颜色效果也可以是靠人工热处理来获得的 (加速氧化作用) 。

正常光线下是黑色, 在强光照射下或是在透射光下呈红色的琥珀称为瑿 (Yi) 珀。静中蕴势, 暗藏变化, 传世稀少, 颇为难得。在古籍中记载瑿珀为“众珀之长、琥珀之圣”。

(三) 黑色琥珀

黑色也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琥珀颜色。它的魅力源于天然包体, 大部分黑色琥珀内部含有大量的树皮或其他植物碎屑, 也可以说是彻底地混合了树皮或其他植物残骸而形成。有时它们只含有1 0-15%的天然树脂成分, 其他部分外来混入物。黑色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混入物包体本身阻碍光线透过, 同时混入物使得琥珀体的颜色加深, 使得射入的光线被吸收。

(四) 白色琥珀

骨状致密不透明、白如象牙色的琥珀称为骨珀, 可以说是绝对的稀少。它也可以与多种颜色伴生, 形成有趣的图案, 称为花珀, 如果黑白花杂、明暗相搀的就是极其珍贵的黑花珀了。

(五) 蓝色琥珀

蓝珀, 其特别之处是它在普通自然光下可产生蓝色到紫红不等的蓝色系荧光, 并且能随光线和背景的不同而出现灵动的变化, 蓝珀在黑底色与白底色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颜色反应。事实上它的本质与一般的金黄琥珀无异, 都是黄色调的琥珀, 呈现透明~半透明状。产生此效应的原因还没有定论, 可能是受到埋藏条件的影响。目前具有这种蓝珀效应的琥珀全世界仅产于多米尼加一地, 而一般常见的波罗的海的琥珀没有这样的效应。

但在波罗的海的琥珀中, 有一种呈现真正蓝色的琥珀。因为产出的数量极少, 一般只能供收藏, 难得一见。经常可以在不透明的琥珀中发现这种蓝色的琥珀, 化学分析研究中发现这种琥珀里含有大量的硫化铁。可以推断, 原始树脂从树皮中流出的时候 (通常已经产生了泡沫) 与含有硫化铁 (F e S2) 的物质相混合。硫化铁会混入树脂中的微小裂隙, 这些混入物质改变了反射光谱从而使琥珀具有了蓝色调, 同时这种颜色也就最有可能与不透明的琥珀伴生。

(六) 绿色琥珀

产量较少, 一般都存在较多的杂质包体。净度高、色调较浓的绿珀更是少见, 通常都是黄中泛绿的。

结语

篇4:远古的回声

为了更有效地收藏、保护和利用这些化石,和政县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支持下,先后集资150万元,广泛征集民间化石,投资1 525万元,于2000年11月奠基建设建筑面积达3 850平方米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临夏地区除铲齿象、三趾马动物群外,还发现了比这更为远古的史前生物化石和遗迹。1999年8月,甘肃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生物开放中心的李大庆博士,带领地质工作者在永靖县盐锅峡老虎口一带的山中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无意中发现了恐龙足印化石遗迹。

这些恐龙足印化石集中深埋在地下约50米的岩层中,截止2002年底,揭露面积已达2 000多平方米,10类80组 1 600多个足印。同时还发现了国内首例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化石。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考证后认为,这些恐龙足印,是生活在距今1.7亿年前的侏罗纪或旱白垩纪的十足恐龙所留,它们又分属于巨型蜥脚类恐龙足印、小型蜥脚类恐龙足印和虚骨龙足印三种不同类型。这些恐龙足印化石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型蜥脚类、巨型兽脚类和蜥蝎类脚印、鸟脚印化石的发现。在第一化石点的6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发现了17组187个足印化石,其中有7组119个蜥脚类脚印化石,60个鸟脚类、兽脚类足印化石与8个蜥蝎类脚印化石,以及蜥脚类恐龙的尾痕和卧迹。在蜥脚类足印化石中,其中最大的一只前脚79×112厘米,后脚150×142厘米,两条后腿间的距离为345厘米,前后足距离为375厘米。专家分析,这只恐龙体长在20米以上,体重在50吨左右。赵喜进教授认为,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印。在第二化石点约8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发现17组52个脚 印,其中有10个巨型兽脚类脚印化石,此类脚印仅第三趾保存完好,趾印长达90厘米。

以前,在永靖恐龙化石群1号点发现的一组13只足印,被我国学者认为是同一类恐龙的后肢足印,但具体类型一直未被确认。世界著名恐龙足迹专家马丁·罗克里教授在现场仔细考察后,将被人们忽略的另外13只前肢足印甄别出来,翼龙足印的发现才被确定。另外,在1号和6号化石点上,新识别出了翼龙和鸟脚类恐龙的足迹。在这之前国内只有翼龙骨骼的发现,还从没有发现过其足印化石,永靖翼龙和鸟脚类足印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

在同一地点发现种类如此多,保存如此完好的恐龙足印化石,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专家们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考证后发现,这些零乱的化石脚印,食素性的蜥脚类恐龙大足印都集中在中间,而凶残的食肉性兽脚类等恐龙,围绕在四周,并跟随着大足印走向远方。专家们猜测推想,17亿年前恐龙家族可能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篇5: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农业起源的传说

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师: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有名。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究竟谁的功劳最大?谁才是真正的华夏之祖呢?

师:通过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对华夏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师:传说中黄帝、炎帝对原始农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巨大贡献。炎帝因此被尊奉为神农,黄帝更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们另外一个巨大贡献是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

2.华夏族的形成

师:随着炎帝、黄帝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在战争中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师:炎黄部落联盟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称为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即是汉族的前身,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帝、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受到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尊敬和纪念,在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的黄帝陵是华夏族的祖陵,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扫墓祭祖的人络绎不绝。

(多媒体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或者指导学生看图)

(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结合炎帝和黄帝的贡献、说明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华夏儿女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应学习体会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师: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

二、禅让的传说

(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

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

.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

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

三、治水的传说

(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师:疏导——成功:堵塞——失败

(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师: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

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师引导: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

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课堂延伸】

.探讨传说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2.收集有关炎黄、尧舜禹的成语或典故

3.收集本课涉及的远古传说或其他远古传说。

巩固练习:

.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A.黄帝部落

B.炎帝部落

c.蚩尤部落

D.夏部落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尧→舜→禹c.禹→舜→尧D.舜→禹→尧

6.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篇6:远古传说教案

远古的传说

一、学习目标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内容要点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禅让。

三、本课重难点

重点:传说中的炎帝、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内容:一次,华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战事连连,百姓不得生存。华夏被分为五个大部落,其中黄帝和蚩尤的部落势力最大,黄帝因不愿看到百姓因战争而受苦,便想停止这种战争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最后,蚩尤兵败逃跑,黄帝命应龙前往追杀,应龙不负期望将蚩尤杀死并割下蚩尤的头颅献给黄帝。

游戏规则:由老师向第一个同学小声讲述,再依次传给后面5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向大家大声说出听到的故事内容。

任务:说一说老师说的故事与口口相传后的故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来记录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着他们前辈的故事,就慢慢形成了传说中的故事。今天,我们进入第三课的学习,从历史传说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请同学们翻到书的12面,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上画下来。比一比,看谁找的又快有准!

1、叙述炎黄联盟的基本经过,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自称“炎黄子孙”?

2、传说中炎帝、黄帝分别有哪些发明?

3、什么是禅(shàn)让制?请你给大家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华夏族的形成

我们今天要讲的历史发生在什么时候?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

注释: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当时有哪些较强大的部落首领呢?

2、基本情况: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东方,蚩(chī)尤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部落发祥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炎帝: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炎帝部落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神话中的武战神。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蚩尤已经学会用铜冶铸兵器,战斗力强大。九黎部落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那么,请大家看史料:这三大部落是和平共处还是发生了什么呢?

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中讲到了哪几场战争?这几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呢?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阪泉之战,炎帝部落被黄帝部落打败,后炎黄联盟,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涿鹿之战,炎黄大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过渡:炎黄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不断融合临近的部落,构成华夏族的主干,而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黄为祖先。史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由多个民族所在组成,交错杂居。各民族相互融合,学习、交往,形成一个新民族。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过渡: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黄帝如此高的评价?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人文始祖

找一找:传说中炎帝的发明这些传说哪些是可信的?(用你学过的知识举例证明)见ppt 传说中黄帝的发明这些传说哪些是可信的?(用你学过的知识举例证明)见ppt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

近年来大量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有,这种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水平。这些发明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

——1937毛泽东《祭黄陵文》

毛泽东为什么在1937年祭奠黄帝?

材料:陕西的黄帝陵一直是亿万华人公认的寻根溯源、认祖归宗的祭祖地。每逢清明时节,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从各地来到这里举行祭祖活动,以寄托念祖之情。

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你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对这个称谓有什么感想?

三、尧舜禹的禅让

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禅让”是怎么回事?读教材进行说明。“禅让”的含义—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说说禅让制的特点? “禅让”制的特点:

1、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

2、首领没有特权

讲一讲尧、舜、禹的故事,看一看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自导自演:舜三十岁时,四岳推荐舜。帝尧于是召见舜,问:“我想使天下太平,你说该怎么做?” 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 尧又问:“什么事最重要?” 舜答:“祭祀上天。” 又问:“什么官职最重要?” 舜回答:“管理土地。” 尧又问:“什么是首先要做的?” 舜回答:“关心百姓。

帝尧十分满意,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尧舜禹时期和现在相比,你更喜欢生活在哪个时期?说说你的理由。

尧舜禹时期的民主建立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当时人们的思想也与现在不同。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先进典型下一篇:教师工会积极份子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