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自考

2024-04-30

企业文化自考(精选6篇)

篇1:企业文化自考

第一章 绪论

1.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点:A.文化之本B.利他性C.主人翁精神

2.四部著作:A.《日本企业管理艺术》(阿索斯、帕斯卡尔)B.《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大内)C.《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迪尔、肯尼迪)D.《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彼得斯、沃特曼)

3.企业文化的重要性:A.培养“四有”新人B.提高道德素养C.反腐倡廉;客观必然性:A.初级阶段利益关系复杂B.新旧观点交替C.规章制度需要辅之 4.“文”与“化”合并使用较早见于《易··贲卦·象传》

5.企业文化的概念:A.是问题导向B.与特定企业相联系C.共同遵循D.最核心的价值E.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反映

6.企业文化的要素:A.中心要素(价值)B.品质化要素(英雄模范人物)C.物质化要素(设施环境)D.催化要素(教育科学艺术制度)E.习俗化要素(风俗习惯传统)

7.企业文化的结构:A.物质层(产品设施)B.行为层(文化现象)C.制度层(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D.精神层(核心地位)

8.企业文化的功能:A.导向B.辐射C.激励D.教化E.约束F.协调G.优化H.凝聚

9.迪尔与肯尼迪:A.硬汉式(风高反低)B.努力工作尽情享受(风低反低)C.赌博式(风高反高)D.过程式(风低反高);大内的分类:A.J型(日本)B.A型(美国)C.Z型(美国未来);皮尔瑟:A.控制型B.合作型C.能力型D.培育型

10.企业文化的特征:A.民族性B.继承性C.习惯性D.人本性E.系统性F.动态性G.整体性 11.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员工;倡导者是企业家;体现者是企业英雄

12.企业文化遵循的思想:A.以人为本B.卓越与绩效思想C.兼容与创新理念D.创新思想 13.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A.实际出发,确定目标B.全面展开,突出重点C.硬件软件两手抓D.领导亲自抓;程序:A.提案B.设计C.实践巩固D.完善改进

第二章 企业文化概念框架

1.企业愿景的内容:A.方向B.实现方向的方式C.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2.企业愿景的特点:A.远见卓识、真知灼见B.前瞻性C.没有“愿景公式”D.环境决定 3.企业愿景的作用和意义:A.团结激励员工B.使企业团结成整体C.用于竞争的武器D.指导战略实施E.为用户、经销商提供期望;改变:A.重申B.调整C.根本改变 4.使命宣言的类型:A.打击对手B.发展自身;特征:A.短小精悍B.简单提示 5.使命宣言的内容:A.管理哲学B.公共形象C.自我评价D.经营主线E.经营目的 6.使命宣言的描述:A.选择动词B.确定对象C.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7.企业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人”“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不仅回答how,更要回答what和why。外延:A.时间B.系统C.权威D.人性 8.企业价值观的特征:A.直接经济B.市场竞争C.情感色彩D.具体可感E.构成复合 9.企业价值观的塑造:A.观念的转化B.“生长点”的选配(经济主体、社会主导、环境依托)C.“闪光点”的开发(捕捉、升华、认同)D.感情投资E.融合配置

10.企业哲学A与企业价值观B:A是B的方法论基础;B对A有抉择和支配作用;A的指导作用<B

/ 5

11.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生产力。A.提炼所需B.传播理念C.制度保障D.亲身示范 12.企业精神的特点:A.时代B.卓越C.独特D.导向

13.企业精神的意义:A.代表员工风貌B.引导员工前进C.创业动力D.生机活力源泉 14.培育企业精神的任务:A.找出(多渠合流)B.共鸣(多方引导)C.实践

15.企业精神的塑造步骤:A.确认B.倡导C.深化;表达:A.比喻式B.故事式C.品名式D.口号式E.主要式F.厂名式G.人名式H.目标式

16.企业经营管理理念:A.经营性企业文化B.管理性企业文化C.体制性企业文化 17.企业形象:A.产品B.环境C.员工D.领导E.公共关系F.企业的社会形象

18.企业形象的特点:A.对象B.效用C.整体D.相对稳定和可变;作用:A.内部的凝聚和激发作用B.外部的吸引和输入作用

19.塑造企业形象的原则:A.差别化B.整体性C.战略性(挽救、维护、更新)

20.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A.质量B.信誉C.顾客满意度;内容:A.外显形象设计B.提高质量C.加强沟通

21.企业物质文化的构成:A.企业容貌与劳动环境B.产品C.工具体系D.管理物质文化

第三章 企业文化原则与现实反思

1.企业文化原则:集体主义A.诚实守信B.义利统一C.公平与效率兼顾

2.集体主义原则:A.理论依据B.集体与个人(辩证、统一、辩证统一)C.自我牺牲D.目标是培养优秀企业团队(行为影响、期望值、集群效应/共同期望、内部沟通、激励、创新)3.诚实守信原则:A.内在要求(以高质量参与竞争、以诚待人、以诚待事/信用、信誉、信念)B.企业经营之灵魂,要求员工素质(正直客观立场、公平平等意识、笃信虔敬态度、企业经营判断与责任能力)

4.利义统一原则:A.文化与利益最佳结合(公众利益是终极目标、个体利益合理存在、弃短就长方为合义)B.义利统一为基础的信用文化C.肯定合理合法的功利主义(经济与文化的基础、正确理解、对策有宽容批判建设、两种导向的约束机制)

5.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A.公平、公正、公开、公信规则(机会均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取向有关、信用经济与以诚信为核心的伦理文化)B.地位、权力、机会、分配平等,三个协调统一(竞争与合作、控制与自由、权力与权威)

6.企业文化行为的现实价值:A.存在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B.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公司形象的关键C.锤炼公司自身创新精神与竞争优势的永恒动力D.公司治理的最基本层次(内生、促进运行、促进稳定)

7.企业文化缺失行为的伦理思考:A.利益驱动与文化滑坡B.失德行为 8.契约文化缺失:三角债;规范性要求:A.合意基础B.地位平等C.道德环境 9.信用机制与有序竞争:A.契约必须履行讲究信用B.信用蕴含一方对另一方的评价 10.信用机制调节器:A.个人文化修养B.法律约束C.社会舆论导向D.社会管理E.消费者自觉

第四章 企业文化机制构建

1.内在机制:A.自我立法B.自我选择C.自我控制;表现:A.情感B.评价C.良心 2.内在机制的作用:A.人的创造性劳动B.个体社会化场所C.道德践行的发动机制 3.内在机制的影响因素:A.规范B.目标(决策、控制、协调、应变)C.环境

/ 5

4.外在机制的功能:A.传播提升形成自觉B.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

5.外在机制的影响因素:A.社会舆论监督B.法律制度C.财经审计监督D.内部企业控制 6.外在机制的建设原则:A.一致性B.指导性C.约束性

7.发展的互动机制:A.员工之间和社会对企业行为的评价B.评价反促企业文化革新 8.企业文化评价的作用:A.企业文化规范的捍卫者B.规范转化为行为品质的桥梁 9.企业文化评价的维度:A.社会舆论B.传统习俗C.内心信念

10.企业文化评价的量化指标:荷兰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提出的多维度组织文化模型。价值观是核心,实践部分包括仪式、象征。用十个文化维度表示。

第五章 企业内部管理文化

1.企业股东的权力:投资者是企业的上帝。A.企业资产拥有权B.剩余控制权C.剩余索取权D.解散时获得份额内剩余财产E.企业制股东获得经营信息和新股摊认权F.章程规则规定的其他权利;责任:A.提供财务资源B.对经营成果最终负责

2.企业管理结构:A.法人治理结构(经济契约、文化契约、环境契约)B.委托经营结构 3.企业与股东的内在利益影响:A.企业维护股东合理利益B.股东文化影响企业文化 4.股东与管理者:委托经营,信息对称。A.股东监督经理层B.股东激励经理层C.经理层为全体股东利益服务(有目标、为股东利益服务、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利润增长)

5.股东与利益相关者:以社会为前提。理由:A.休戚与共的关系B.股东利益最大化不一定能给社会带来最大好处C.法律是昨天的文化准则,不一定符合明天的期望D.利益与文化 6.董事会的道德义务:大陆法系“代理成本”。A.保持独立性B.谋取正当利益C.审慎决议权 7.善管守信义务:A.维护企业资产B.审慎决议权C.竞业禁止D.私人交易限制

8.监事会履行文化责任:A.遵纪守法严格监督(明确监督职能、以身作则、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增强监督有效性)B.公正审查廉洁执法(处理利益关系、适时对违法高层诉讼)9.企业经理层精神人格塑造:A.依法为民经营(经营方向)B.廉洁奉公(行为准则)C.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10.依法为民经营:A.人民整体利益放首位B.员工的好管家C.远近利益D.社会与企业利益 11.廉洁奉公:A.廉洁清正操守为重(切忌以权谋私、保护公共财产、严禁舞弊贿赂、造就高尚品质)B.秉公执法率先垂范(熟悉法律、有法必依权力关人情关、以身作则)12.服务社会:A.兼顾企业与公众服务人民B.经营管理追求卓越(谦和礼貌、提高质量、及时响应、高效率、创新)

13.企业与员工文化:同舟共济风险共担A.相互补充B.不完全对称C.可能冲突 14.企业对员工的伦理文化规范:A.企业价值观重新定位B.明确目标C.有效沟通D.培训 15.企业对员工的文化要求:A.敬业精神B.忠诚度提升(积极主动、危机感、忠诚感)

第六章 企业对外经营文化

1.企业与环境:履行资源环境责任。A.降低能耗,增强竞争力B.绿色消费主张、提升市场占有率C.取得多方支持,形成多赢局面

2.政策建议:A.企业是主力军(重视责任、低碳效率、环境保护、公益活动)B.政府是主导力量(贯彻国策、措施支持、扶持发展、引导公民监督)

3.企业与政府社区:培育优秀企业公民。A.政企关系B.社会关系C.纳税D.责任回应表现

/ 5

4.制订社区活动计划:A.了解社区B.了解企业资源C.选择项目D.监管项目

5.企业与购销客户:顾客就是上帝。权利:A.安全权B.知情权C.选择权D.表达意见权E.环境保护的要求;规范:A.生产安全产品B.不欺诈C.合同公平D.改进投诉E.减少污染 6.品种决策的伦理文化:A.不合理需求B.对顾客有利对社会有害C.潜在不利D.都有力;产品质量决策:A.假冒伪劣产品B.产品的安全性 7.定价欺诈:A.价格垄断B.价格欺诈C.暴利行为 8.商品促销:A.广告B.促销C.公共宣传D.人员推销 9.企业与竞争者: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庄子·齐物论》

10.伦理文化的必要性:A.伦理文化和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B.以个人自律为基础,文化约束是维护有序竞争的工具C.企业长远利益的根本要求

11.文化规范问题:A.产品竞争(压低别人抬高自己、仿冒)B.价格竞争(压价排挤、限制价格)C.销售渠道(回扣、滥用行政权力)

12.信息竞争的文化规范问题:A.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盗窃、利诱、违反约定、间接获取)B.散布虚假信息的危害C.查封盗版现象

第七章 企业信息、科技与网络文化

1.1986年,美国的梅森提出信息时代的文化伦理议题:A.信息隐私权B.信息准确性C.信息产权D.信息资源存取权,称为PAPA。A.信息产权的侵犯B.个人隐私的失控C.信息安全的破环D.信息垃圾的传播

2.新文化体系的特征:A.多元性B.开放性C.自律性;构建:A.法律层面的调控B.文化层面的约束C.信息文化学的理论建设

3.科技文化理论:A.科技文化分界论B.科技文化论C.科技文化无涉论

4.军事科技文化:A.良知的发现B.文化责任的明确C.共生文化(德国提出,日本引入)5.网络行为规范体系:A.网络礼仪B.网络行为规范;加强:A.规范教育B.信用

第八章 企业会计与审计诚信文化

1.影响:A.主人翁意识B.自由平等发展C.打破任人唯亲

2.企业会计诚信文化:A.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一丝不苟对待工作、爱岗敬业、敬业意识)B.当好参谋,参与管理(报账转为管理、做好参谋、提出措施建议)C.如实反映,正确核算(明确核算职能、适应现代制度、品质诚实可靠、提高信息质量)D.遵纪守法,严格监督(明确监督职能、以身作则、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监督有效性)E.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依法理财、法律维护、理解不做假账、不做假账)F.公私分明,勤俭理财(公私分明、严明自律、厉行节约、勤俭理财)G.保守秘密,内外协调H.大胆改革,讲究效益(理顺思路、关注改革、时间效率)

3.注册会计师:A.超然独立,客观求是B.公正审计,廉洁守法C.诚信为本,操守为重D.严谨执业,踏实进取E.保密守时,收费合理F.公平竞争,协同发展G.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4.内部审计监督:A.独立客观B.保持谨慎,保守秘密C.提高胜任能力,保持后续教育

第九章 企业文化实践活动

1.企业文化行为:A.企业家行为B.企业模范人物行为C.企业员工群体行为 2.企业文化行为特征:A.自觉性B.自愿性C.坚定性

/ 5

3.企业教育文化的特征:A.整体性B.针对性C.复杂性D.实践性E.渐进性

4.企业文化教育的方法:A.传授与锻炼相结合B.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配合C.典范诱导与舆论扬抑相统一

5.企业文化修养的方法:A.两种企业文化观念的斗争B.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C.慎独D.企业文化行为的反馈

6.企业文化境界:A.雇佣型B.尽职型C.献身型

第十章 企业文化比较与借鉴

1.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A.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精神B.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爱国理念C.以质量求生存的传统D.讲人和、重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E.任人唯贤,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

2.华商精神:A.诚信不欺,一诺千金B.胸怀壮志,大展宏图C.义以天下,回报社会

/ 5

篇2:企业文化自考

1、企业扩张:就是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或连锁经营,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2、企业文化扩张:就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扩张的手段,运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扩张。

3、强势企业文化:指与其他企业文化相比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企业文化。

4、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并不明显,扩张企业文化与被扩张企业文化之间具有互补特征。

5、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比较明显,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6、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十分明显,扩张企业文化纯粹利用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扩张,通过自己的文化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资本联合,构建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高度一致(一体化)的新兴企业。

二、选择题

1、资本扩张构成了企业扩张的本质内容。

2、强势企业文化指与其他企业文化相比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企业文化。

3、强势文化首先必须是优质企业文化。

4、优质企业文化具有实实在在的优质企业作为支撑。

5、优质企业文化的标准:在形式上必须坚持企业文化的认同性、系统性、同一性、唯一性、稳定性和开放性。在内容上必须坚持企业文化的效率性、道德性、公益性、创新性。

6、企业领袖意识是企业敢于扩张的基础,也体现了企业文化扩张的动力。

7、互补式企业扩张就是以扩张企业略占主导地位的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

8、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具有“平等融合”的形式。

9、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具有“兼并”的形式。

10、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具有“复制”的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企业文化扩张与企业文化管理经营,竞争的关系?

(1)他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企业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大致包含了企业扩张文化;企业竞争文化包含了企业扩张文化,文化扩张也包含了竞争的含义。

(2)他们之间存在相互起别:企业扩张文化不能等同于企业管理文化、经营文化、竞争文化。企业扩张文化都又自己不同的侧重面,不同的诉求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作用发挥方式。

2、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扩张的地位?

(1)企业扩张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

(2)企业文化是企业扩张的文化保证

3、强势企业文化的基础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建设优质文化:立足于优质企业文化的标准,采用正确的优质企业文化建设来源:考试大

(2)创建优质企业:立足于优质企业的应有指责,采用正确的优质企业创建途径

(3)推广企业形象:正面推广企业形象,竞争展示企业形象

4、强势企业文化的提升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高度自律的领袖意识:树立企业领袖意识、树立高度自律意识

(2)百折不挠的扩张精神:树立企业扩张的精神、树立百折不挠的精神

(3)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树立企业开放的胸襟、树立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源:考试大

5、怎样理解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与形式?

基础:

互补式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互补式企业扩张。

(1)从扩张企业方面看,扩张企业在互补式企业扩张中略占主导地位

(2)从被扩张企业方面看,被扩张企业在互补式企业在互补式企业扩张中具有补充优势地位

形式:

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具有“平等融合”的形式。

(1)扩张企业文化具有微弱的优势地位

(2)被扩张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的平等地位

6、怎样理解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与形式?

基础:

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改造性企业扩张。来源:考试大

(1)从扩张企业方面看,一类是非优质企业,这类企业之所以能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是凭借实力;另一类是优质企业,不仅凭借实力,海凭借自己是优质企业、领袖企业、龙头企业。

(2)从扩张企业方面看,一类是优质企业,规模小缺乏资金,另一类非优质企业,管理混乱。

形式:

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具有“兼并”的形式。

(1)对于优质企业的改造:将被扩张的优质企业文化改造成类似于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最终达到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仅仅改造被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使其于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保持一致。考试大论坛

(2)对于劣质企业的改造:输入和贯彻扩张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形成体现扩张企业价值观体系的企业文化氛围。

7、怎样理解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与形式?

基础:

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一体化的企业扩张。

(1)从扩张企业方面看,只要能够在品牌、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与扩张企业保持一体化,便可以顺利地进入新的市场。

(2)从扩张企业方面看,拥有一定的资本认同扩张企业的领袖地位,保持一体化,凭借扩张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以及扩张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

形式:

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具有“复制”的形式。

(1)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必须高度一致。

(2)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不能机械一致:新办企业在坚持“复制”的基本原则下,适当考虑新办企业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适当采纳新办企业所在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某些因素,常常也是必要的。

8、海尔的“休克鱼疗法”有何启示,举例说明?

张瑞敏所谓的吃“休克鱼”,是针对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一种企业兼并方式,其兼并所依靠的手段主要是诸如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管理模式等企业无形资产。

具体地说,在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造成了一批休克鱼,这种鱼一方面不是死鱼,因为他们尚有很好地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也不是活鱼,因为他们管理混乱,经营不善,效益不好。既然活鱼吃不到,死鱼不能吃,那么就应该吃休克鱼

一、名词解释

1、民族文化:就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民族群体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情景管理:反对严格死板地固守某种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反对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看成是神圣不可动摇的教条,倡导根据具体场合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倡导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来源:考试大

3、科学管理:将企业所有地管理活动都纳入以科学方式制定的制度与程序之中,从而使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都按照清晰地制度与程序进行实施。

4、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

基本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积极与其他民族地企业文化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国际企业文化的一员。考试大论坛

提高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水平,成为国际上领先的企业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选择题

1、中华民族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儒家文化主要是一种以“孝”与“忠”为核心地伦理文化。

2、西方民族文化发源于古代希腊,科学精神始终是古代希腊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3、人治精神——注重人情、忽视原则、主观随意。

4、法治精神——忽略人情、尊重原则、固守规章。

5、人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以法治精神为基础的升华精神。

6、法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的一种基本精神。

7、中华民族文化的模糊性特征应用到管理领域,必然导致情景管理。

8、科学管理是将企业所有地管理活动都纳入以科学方式制定的制度与程序之中,从而使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都按照清晰地制度与程序进行实施。

9、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由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10、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提高方向体现了由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观趋势。

三、简答题

1、简述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决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民族文化有反作用。

2、什么是中西民族文化的三对相互对立的特征?

(1)伦理性特征与科学性特征(2)整体性特征与个体性特征(3)模糊性特征与清晰性特征

3、简述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相互关系?

(1)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是互相差别的两种精神

人治精神“注重人情、忽视原则、主观随意”,法治精神“忽略人情、尊重原则、固守规章”。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是两种相反的精神。

(2)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具有相互补充的性质

(3)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有机融合4、简述团队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相互关系?

(1)团队意识与个体意识相互差别

(2)团队意识与个体意识相互补充

(3)团队意识与个体意识的有机融合5、简述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相互关系

(1)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情景管理高度灵活,科学管理固定不变;

(2)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是两种相互补充的管理:企业既不能没有情景管理也不能没有科学管理;

(3)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有机融合:科学管理是基本管理,情景管理是提升管理,中西文化背景下得企业文化融合,应该坚持科学管理为基础得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得统一。

6、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基本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积极与其他民族地企业文化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国际企业文化的一员。

提高含义:指中国企业文化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水平,成为国际上领先的企业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际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第一层含义应该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由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考试大论坛

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第二层含义应该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提高方向体现了由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观趋势。

7、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原则有哪些?

(1)以实现文化为起点(2)以民族特色为基础(3)以经济效益为目标(4)以美好生活为归宿

8、简述“康洁利公司”洋经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照搬他过去惯用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中国的许多东西不能接受,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弹性和适应性。

他到任后学会的第一个中文词就是“关系”,而他最终还是因搞不好关系而离华返美。他强调“我是总经理,我和你们不一样,你们要听我的”。他甚至要求,工作进入正轨后,除副总经理外的其他员工不得进入总经理办公室。他不知道,聪明的中国企业负责人在职工面前总是强调和大家一样,以求得职工的认可。

篇3:自考精神文化建设探究

1. 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倡导自学成才。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倡导自学成才。之所以将它定位自考精神文化核心内容是因为它可以鼓励有理想的社会青年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来提升自己,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 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提升自己意志力, 慢慢将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更有用处的人才, 最终服务于人民, 服务于社会。我国的具体国情导致决定人才是否成才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人才个体, 还包括成长环境, 受教育程度, 家庭氛围, 和自身的智商问题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决定了自考生的文化程度, 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自考主体的实践行动。如果学生自身拥有的条件再好, 师资再强, 环境再优, 自己不努力, 发愤图强的话也不可能成才。

2. 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

自考生和谐人格的形成。自考精神文化建设是学生当前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培养。它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独立和谐人格的培养, 因此它不仅是着眼于当前, 更是放眼于未来。人格的养成是时间积累和自身努力的结果, 不同的精神文化下培养的人才也不同, 自考精神文化追求的是健康和谐, 同时学生思想是否和谐也是自考文化的建设目标。这种和谐人格, 既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仁、智、勇”三者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人文浪漫的融通。

3. 自考精神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

自考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自考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自考精神文化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说告诉我们, 人是目的, 不是手段。因此,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社会的栋梁, 因此应该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培养, 而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 前段时间报纸“高分低能”的报道屡见不鲜, 因此学校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 不能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 更不仅仅利用人的工具性价值。全面综合发展是应社会需求而出现, 包含了许多方面, 包括认知、实践、反思等能力要素, 又包括知、情、意等个性要素, 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关系要素, 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和谐统一。自考精神文化所强调的考生的自由发展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人意志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自考精神文化的构建原则

1. 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

自考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整合现有的各种文化资源, 将各类文化要素进行统一的整合, 协调, 充分发展多种文化方式, 建设更加包容, 协调, 内容丰富的和谐性文化, 从更多的层面满足自学考试学生的文化需求。多层次文化的发展使如今社会的文化发展越来越丰富, 形式多样, 百花齐放,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参加自学考试来提升自己, 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进步, 同时也是人们对自我要求越来越高的体现。在对待多层次文化得看法方面, 要实行批判性吸收,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将优质文化吸收过来并于自身实际相结合, 与本国的先进文化有机融合, 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最早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 它们是合理性行动的两种方式。“所谓工具合理性行动, 是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 则指主观相信行动具有无条件的、排他的价值, 而不顾后果如何、条件怎样都要完成的行动。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自考精神需要追求的两个方面, 两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要成分是工具理性, 在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继续不断追求价值理性。自考学生要不断增加自己追求价值理性的能力, 并追求生命的最高价值, 人生有信仰, 有追求, 并最终养成自己的对人生的独立思考方式, 形成社会主义人生关爱情怀。社会自考生利用这种工具理性可以知道自己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社会上实际出现的问题, 其次, 正确的价值理性可以指导自考生如何理解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从而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 实现更加有价值的未来价值。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学生的选择和行动更具有针对性, 避免在人生价值选择上走弯路, 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满足。

3. 道德与幸福的和谐统一。

在自考精神文化建设中, 幸福原则和道德原则是矛盾的双方, 作为对立的两方面, 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自考生需要提前明确的定义问题, 是将幸福原则作为第一追求还是将道德放在第一位。当今社会人本主义发达,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人权, 虽然自古以来利己主义都是主流, 但是又时常有新文化, 新思想的融入。另一种情况是将道德作为最终追求, 道德感是维持社会正常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他在于对人行为规范的约束方面, 使人们不会为所欲为。单方面强调幸福和单方面强调道德都是不正确的, 如果单纯强调幸福原则会使考生追求利益问题而忽视自己的社会义务, 单纯协会求享乐主义忽视社会整体利益, 相反, 如果单纯强调道德原则又会压制学生自身的特性, 将自身的闪光点也一并抹去。

摘要:如今的校园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 自考文化逐渐纳入到校园文化的范围, 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对自考精神文化的建设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考精神文化,建设,道德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48, 192-195.

[2]潘懋元, 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 2008, (6) :5-9.

[3]徐金荣.全日制自考学生旷课现象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5) :40-41.

篇4:企业文化自考

这三门课中考生感到最陌生的就是“欧洲文化入门”了。有些学生可能会问:“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只要学好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不就可以了吗?这门课程能给我带来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与相应的文化紧密相连的,要想学好语言,就避不开对文化的了解,比如一个英语专业的考生如果不熟悉《圣经》的基本内容,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中数量繁多的成语和典故。

“欧洲文化入门”就是这样一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课程。和大多数以英语基础技能为考核目标的课程不同,这门课的考核目标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政治制度、宗教状况和文学成就,属于背景知识类课程。这门课的知识量大,同时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叙述能力、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这门课程还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主要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主要著作,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个人修养,积累写作素材。

这门课究竟该如何备考呢?笔者在自考领域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教授过绝大部分课程,有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两个复习原则

“欧洲文化入门”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多,参加英语自考的考生应适当把握复习原则,才能抓住课程的精髓。笔者总结了两条复习的原则,以供大家参考。

原则一:以考核大纲为中心,对考核目标进行系统的学习

举例来说,《欧洲文化入门》全书共分十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分为历史背景、宗教概况、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思想和建筑特色,共计五大方面的内容。显然,没有教师的辅导,学生面对这样一本内容丰富、背景复杂的课本,肯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例如课本的第二章《圣经和基督教兴起》共涉及《圣经旧约》、《圣经新约》、基督教兴起、《圣经》翻译和《圣经》的文学历史价值共计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么多的内容,考生怎样才能理清头绪呢?答案就是考核大纲。考核大纲中已经很明确地规定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确定为考核目标。比如考核目标规定考生必须掌握《圣经旧约》和《圣经新约》的英语写法,考生就应该注意“旧约”和“新约”分别写成“Old Testament”和“New Testament”。再如考核目标中要求考生掌握“约”这个字的含义(What is the testament?),考生就应该注意课本中这样一句话:“约是人类和上帝之间的约定。”(The testament is a covenant between people and God.)另外,还必须注意“约定”这个词不写成“contract”,而是写成“covenant”。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想既加快阅读速度,又不遗漏考试重点,那么严格按照大纲中规定的考核目标进行学习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原则二: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这是由考试的特点决定的,也符合大多数英语自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毕竟考试是为了考查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而不是为难考生,因而总是有章可循的。当然,仅仅了解复习原则还是不够的。长达五百页的课本仍然有不计其数的内容要背诵,这就要求考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和考试的时候才能驾轻就熟。就“欧洲文化入门”这门课而言,有如下三种复习和归纳知识点的方法:

1.时间排列法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作为一门以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为宗旨的课程,《欧洲文化入门》具有知识体系庞杂、内容繁多的特点。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课本内容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如果把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学习效率就会比较高,背诵效果也比较好。

以历史背景这个知识点为例,课本在全书十个章节中共涉及了以下内容:公元前五世纪初的希腊波斯战争(2 Persian Wars)、公元前五世纪末的希腊内战(Civil War between Spartans and Athens)、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法(Roman Laws)、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Romans conquered Greece)、公元前27年的罗马改制(Rome changed from a republic to an empire)、公元395年的东西罗马帝国分裂(Separation of Rome Empire)、公元476年的西罗马帝国灭亡(the fail of West Rome Empire)、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Separation of Christian Church)、1096~1270年的十字军东征(Crnsades)、1517年的基督教会改革(Martin Luther's Reformation)等共计三十多个历史事件。这些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如果孤立地复习,一定会背了前面的知识点,忘了后面的知识点,但是如果把它们用年代加事件的方法串接起来,不仅能使复习的思路清晰起来,还能提高背诵的效率。

2.对比法对于一些背景复杂的知识点,用对比法复习的效果比较显著。比如课程的考核目标中共有三个哲学家提出过“社会契约”理论,霍布斯和洛克的理论是在第五章中论述的,而卢梭的理论是在第六章中论述的。这三个人的理论依据不同、观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把三个“社会契约”理论归纳为:霍布斯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君主获得和平;洛克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社团获得自由;卢梭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公议获得民主。(Hobbes emphasizes that people surrender their rights to a monarch in return for peace; Locke emphasizes that people surrender their rights to a community in return for liberty;Rousseau emphasizes that people surrender their rights to the general will in return for democracy),通过这样的学习——先归纳总结,然后再英汉对照地背诵课文内容,考生既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也加深了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3.口诀法除了时间排列法和对比法以外,考生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把知识点编成一些口诀或者顺口溜,用以提高学习效率。中文口诀编写得简单流畅、朗朗上口,背起英语内容自然驾轻就熟、过目不忘。比如课本中讲到希腊哲学家的时候,曾经涉及了七个主要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一个一个背效果肯定不好,但是如果编成“公元前五世纪三巨头互为师生,公元前四世纪四大派百家争鸣”,则理解记忆起来就快多了。这样一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名和他们彼此的关系也就能用最简洁、最清晰的方法体现出来了。

再比如,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很多,考生如果记不住,可以归纳为“没有哥白尼就没有开普勒,没有开普勒就没有牛顿,没有牛顿就没有爱因斯坦”,这样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通过口诀的形式得到了总结,从而强化了记忆。

一个注意事项

考生准备考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分析历年真题。考生应该浏览2000~2008年的考题,先确定已经考过的内容,进而确定没有考过的内容。这一点在准备问答题的时候尤其重要。例如:通过对真题的回顾,会发现2001年的问答题是“为什么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和现代的转折点”,2002年的问答题为“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异同”,2003年的问答题为“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2004年的问答题为“文艺复兴的四大特色”,2005年的问答题为“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2006年的问答题为“希腊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但是课本中其他和问答题有关的还有:“希腊社会的特点”“《圣经》对英语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的意义”“新教改革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英国权力法案的内容和意义”“17世纪的两大特点”“工业革命的五个特点”等,这些内容都没有在2007年以前的问答题中出现过。如果考生对这些考核内容予以足够的注意,就不难发现2007年的问答题恰恰是“权力法案的内容和意义”,而2008年的考题正是“17世纪的两大特点”。这并不是鼓励考生猜题和押题,而是提醒考生:如果不能确定已经考过的内容,又怎么压缩考核范围,明确考试重点,确定没有考过的内容呢?总之,一定要在考试之前对已经考过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时候才能分清主次,考试的时候才能有条不紊。

篇5:自考本科企业文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广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物质文化:是指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娱乐诸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

和。

3. 精神文化:是指为社会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思想意识。

4. 制度文化:是指协调社会各个方面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

5. 教育文化: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是增进人的知识

和技能的活动。

6. 典礼仪式:是企业围绕自己企业文化的主旨--企业价值观组织和筹划的各种仪式和

活动。

7. 企业文化网络:是企业用来传播企业文化信息的正式和非正式信息沟通系统。

8.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和职工相互吸引力,是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职工对企业的向

心力。

9. 企业价值:指企业及其产品同社会发生联系时所产生的对社会和企业自身的作用和

意义

10企业精神: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企业理念和长期形成的风范,或是企业基于自身特点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成员认同的群体意识。

11.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总体的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态度和评价。

12.企业使命:是任何企业无法逃避必须首先明确的最高原则,他表明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规范企业各种行为,揭示企业承担的经济与社会责任,是企业一切行为必须依据的宪法。

13.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行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是企业经营运做的行动纲领和行动宣言。

14.企业风尚:是企业员工总体行为特点的素质概括,是企业规范员工行为的风气和习惯。

15.信誉:是企业的信用程度和声誉好坏,是企业履行自己职责和使命而或取的公众信任。

16.企业形象的专题策划:指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扩大社会影响而特意设计和组织实施的一种专门活动。

17.小集团: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群体,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性而形成的,以信任和忠诚为纽带的非正式小群体。

18.暗示:一个把自己的意向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映的社会行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

19.企业文化的传播沟通:是企业组织和个人利用各种媒介将有关文化的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传递给内外公众的一种活动。

20.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最常见最广泛的一种传遍方式。

21.组织传播:是组织和其成员,组织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的沟通交流。

22.直接传播:是人们通过语言或表情面对面的互通信息。

23.间接传播:是发送者利用特殊的传播媒介向接受者间接的输送信息。

24.态度:是个人对待某一对象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25.跨文化:当两种或更多的文化相遇时,相交文化间即会呈现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状态。

26.文化休克:指一种文化个体或群体进入新的不同文化状态,由于必须对付一系列新的文化暗示和期望,而本国文化中的约定俗成在新文化状态下又不适用或行不通时所经受的挫折压抑和迷茫等总体创伤。

二.简答

1.人类文化的特性?实践,人本,民族,开放

2.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有几种误解是需要澄清的?1酱缸文化说2全盘肯定说3不适用市场经济论4文明冲突论

3.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1经验管理2科学管理3现代管理

4.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定义的概括的四种类型:

1)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遵循,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2)群体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企业内在的文化特质,外在文化环境和群体的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

3)构成说: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行为文化,心理文化等物质文化构成4)观念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企业信仰

5.企业文化的特征?1民族性2功用性3承传性4人文性5革新性6独特性

6.企业价值观特点?1共享性2稳定性3经济性4约束性5复合性

7.塑造企业价值观的途径?1领导重视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3加强教育和引导

8.企业精神的要素构成?1经营哲学2价值观念3道德观念4市场经济观念

9.西资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形式的类型?1公司董事会或监委会的职工代表制2工厂委员会3集体谈判4工人自治小组或小集体活动

10.职工参与意识主要包括:1树立参与观念2树立社会责任观念3树立敬业精神4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11.采取正反馈手段的注意事项?1表扬和奖励必须符合事实,这样才能起到鼓励当事人激励周围的作用2表扬和奖励的方式不要固定不变3采取公开表扬和奖励的形式

12.企业形象的特征?1整体性和多维性2客观性和主观性 3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 4表层性和深层性

13.简述CIS战略的功能:除了基本功能之外还包括1管理功能2识别功能3协调功能4传播功能

14.CIS战略导入的基础?1质量,企业的生命2服务,制胜的法宝3信誉,宝贵的资源

15.CIS战略导入的原则?1战略性原则2民族化原则3个性化原则4系统性原则5创新性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

16.提高管理者个人修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1了解并掌握领导理论2进入角色3客观公正

17.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影响?1企业用人制度发生重大变化,人才流动成为趋势,为企业增加了活力2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企业与雇员既是一对矛盾,更需要齐心协力营造利益命运共同体3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充满矛盾,既要团结合作,又必须激烈竞争

18.企业文化的鉴别应从几方面入手?1鉴别企业理念的有效性2鉴别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载体是否切实可行3鉴别企业伦理观是否正确4鉴别企业精神是否具有个性特征和凝聚力

19.简述传播的类型?1自身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按照传播信息的流向可分为1单向传播2双向传播。按传播媒介的特征分为1直接传播2间接传播

20.简述企业文化传播媒介?1符号媒介2实物媒介3人体媒介4大众传播媒介

21.内部沟通的内容?1企业理念信息2知识信息3情感信息4企业经营信息

22.内部沟通中障碍产生的三种来源?1来自沟通者的障碍2来自接受者的障碍3来自环境和传媒本身的障碍

23.企业文化外部传播的原则?1真实性2适度性3时效性4多样性

24.跨文化管理的特征?1管理主体与客体异国化2主体文化的民族性3管理模式的多样性4管理的先进性5不断的发展性

25.文化互渗管理模式的特征?1投资国和东道国文化特点的互渗2完成了人力资源配置从外籍化到本土化的转换3中外企业管理形式的结合26人力资源使用的调整经历了三个转换过程?1外籍化阶段2多民族化阶段3本土化阶段

三. 论述题

1.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范围和重点?

1)把价值观,价值体系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企业文化的核心进行研究

2)注重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3)注重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企业文化理论指导和总结企业经营管理实践

5)注重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2. 企业文化要素的构成?1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2价值观3英雄人物4

典礼仪式5文化网络

3.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妥善处理外部公众关系,创造良好的关系环境。就一般企业来说,重要的外部公众

关系主要是指与政府的关系,与消费者的关系,与媒介关系和社区关系

2)永远保持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势。科学技术渗透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它给企业带

来的利益是无法估量的3)熟揞社会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观。企业要做好与外部环境的相互磨合,必须熟揞社

会道德标准和社会价值观。

4)努力创造企业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和谐。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来自外部环境的最大

挑战就是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生态的平衡,即如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自然条件的限制之间寻找一种和谐。

4. 试述企业价值的作用?

1)企业价值观具有决定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个性,规定企业发展方向的作用。

2)企业价值观具有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协调企业各项活动的作用。

3)企业价值观具有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企

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

4)企业价值观具有能把企业和职工栓在同一目标和信念上的整合作用

5. 塑造企业价值观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突出塑造具有个性特点的企业价值观

3)正确处理现实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坚持企业价值观的现实性和理想性的辩证统一

4)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

6. 英雄人物的影响作用?1)英雄人物是企业精神的实践者。2)英雄人物是企业的典

3)英雄人物是公司的象征。4)英雄人物体现公司的特征。5)英雄人物是公司绩效的源泉

6)英雄人物激励着员工

7.企业形象的作用?

1)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开拓2)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有助于企业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帮助5)有助于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

8.企业形象专题策划的形式选择?

1)新闻发布性活动,是企业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向新闻媒介报告或传播企业希望社会公众知晓的某些信息或新闻素材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2)促销性活动,是紧密围绕企业开拓市场直接吸引或刺激消费这些目的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3)信息交流活动,是企业与社会或同行,同领域内的信息交流活动

4)庆典纪念活动,是企业为庆祝某个节日,纪念日或某项重大成果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5)赞助性活动,是企业为表明自己的社会责任,搞好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赢得社会公众的好感与喜欢,提高社会声誉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6)联谊性活动,是为加深企业内部和外部情感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9.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对策?

一)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影响:详见简答17

二)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1)员工价值标准失落2)科学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基础较差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4)企业生存难以为继,顾不到企业文化建设

10.企业文化的运作机制?

一)激励机制:1。知识型员工的特点2。激励知识型员工所采取的策略

3.知识管理条件下激励机制的构成及运作:1)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理念是此激励机制的思想出发点。2)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投资机制.3)以自我管理式团队为代表的创新授权机制。4)多元化化的价值分配要素。5)持续性开发和终身培训机制。

二)企业文化运作的纪录约束机制:1。有一个群体认同的蓝本。2。行动不走样。3。企业理念融会到各项纪录与行动中。

三)暗示机制。四)凝聚机制。五)典型带动机制

11.欧美在华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与员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发挥公关部的助手和参谋作用。3)融合文化的领导方式4)加强整合作用5)开展跨文化管理培训6)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对话7)交换管理角色8)加强有效沟通和反馈

12.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原因?1)管理过于集权2)文化差异受到忽视3)相互戒备和傲视对方的民族心态4)民族性格难以兼容5)由于熟识而争执

13.克隆管理模式的特征?可概括为:四化三高一低

1)外籍化:可隆时期实行的是全盘外籍式管理,所有管理者均由外资企业母国选派。

2)现代化:克隆管理模式极具西方现代化,规范化管理的风范和意识,更具时代感。

3)规范化:建立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4)严格化:管理是严格的5)高刺激:外资企业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给员工以强烈刺激。

6)高效率:企业打破平均主义,反对大锅饭

7)高竞争:企业内部的各种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是业务人员之间的竞争,而且是管理人员之间的竞争;另外,各部门,各分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8)稳定性低:在华外资企业在克隆管理时期实行外方招聘,双向选择制度。

1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包含的内容?

1)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考虑的一切问题的根本。

2)尚贤任能:以人为的思想直接引申出重视人才,尚贤任能的观念

3)刚健进取:早在古老周易中就对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了经典的表述

4)崇德重义: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推崇道德,道义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5)注重和合:注重和谐与合作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

6)求是务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7)战略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关注整体动态平衡的特色,这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6:自考企业文化复习资料第二章

自考企业文化复习资料第二章

第二章企业文化内容

一、名词解释

1、企业行为文化:是通过全体员工的企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

2、企业行为:指企业员工和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员工和相关的非企业员工之间“与企业工作相关”的一切交往行为。

3、企业物质文化:是以企业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

4、企业精神文化:就是广义的企业精神。

5、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据以进行价值选择的基本观念。

6、企业理念:是企业据以进行事实选择的基本观念。

7、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有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

8、企业规范与制度:是企业中带有某种强制型的制约员工行为的规则,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9、企业伦理:就是企业道德,表明企业的善恶标准和道德标准。

二、选择题

1、企业文化的最基本内容或企业文化的第一层要素包含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三大基本要素。

2、企业行为包含企业正式行为和企业非正式行为。相应于企业正式行为的行为文化的具体要素称为显性要素,相应于企业非正式行为的行为文化的具体要素称为隐性要素。

3、企业行为文化的显性要素,集中表现为企业交往礼仪,特别是行为礼仪规范、语言礼仪规范和仪表礼仪规范。

4、企业交往礼仪就是企业员工之间、企业员工与非企业员工之间进行相互交往的礼节。

5、企业交往礼仪的内容仪表礼仪规范、行为礼仪规范和语言礼仪规范。

6、基础要素的子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企业吉祥物。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7、产品要素的子要素:产品本身、产品包装、服务。

8、企业精神文化的具体要素包含:核心要素、引导要素、制约要素、习惯要素。

9、核心要素指企业精神文化中起支配作用的要素。

10、核心要素包含: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与(狭义的)企业精神三个子要素。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企业行为文化的定义?

在企业行为文化的定义中,单纯的企业行为本身并不能看成是企业行为文化,只有将企业行为与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思考时,也即只有通过企业行为看到隐藏在企业行为中的某种企业精神时,才能将企业行为理解成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行为文化的载体,企业精神决定着这一载体的行为风格

2、企业文化行为的具体要素?

(1)显性要素:指与企业正式行为相关的“显露于”企业正式行为之中的企业精神

(2)隐性要素:指与企业非正式行为相关的“隐藏于”企业非正式行为中的企业精神

3、企业行为文化具体要素之间的关系?

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中所包含的企业精神和隐性要素所包含的企业精神,常常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

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之间的统一关系。在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中所包含的企业精神和隐性要素所包含的企业精神,有时处于相互统一的状态

4、怎样正确理解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就是以企业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

首先,在企业物质文化定义中,单纯的企业物质形态并不是企业物质文化,只有当企业物质形态成为企业精神载体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的物质形态体现了企业精神的时候,才能被说成是企业物质文化。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其次,在企业物质文化定义中,单纯的企业精神形态也不是企业物质文化,只有当企业精神寄托于企业物质载体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精神表现企业的物质形式之中的时候,才能被说成是企业物质文化。

5、企业物质文化的具体要素?

(1)基础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企业吉祥物

(2)产品要素:产品本身、产品包装、服务

(3)环境要素:整体环境、局部环境、工作用品

6、企业物质文化具体要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物质文化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以基础要素为中心的相互促进关系

(1)基础要素的中心地位:基础要素是中心要素,其他要素围绕基础要素而展开,成为基础要素的不同表现形式

(2)基础要素和非基础要素的相互促进:基础要素对企业物质文化中的其他要素(非基础要素)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基础要素的规范形式决定了非基础要素的规范形式,并非纯粹被动的要素,他们也反作用于基础要素

在企业物质文化的诸要素中,基础要素是中心要素,对其他要素起着决定作用,但是,在此基础上,其他要素对基础要素也存在着明显的反作用

7、怎样正确理解企业精神文化的定义?

正确理解企业精神文化,便不能机械地将企业精神文化不仅仅理解为思想形态。企业精神文化必然会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之中,以及体现在企业的物质环境之中。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要素之一,企业制度属于“思想形态”的企业文化,属于具有某种“行为风格”的企业文化。

8、企业精神文化的具体要素?

(1)核心要素: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

(2)引导要素:典范榜样、英雄人物、故事传奇、历史传统

(3)制约要素:企业规范与制度、企业伦理

(4)习惯要素:企业习俗、企业信念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9、企业精神文化具体要素之间的关系?

(1)核心要素和习惯要素的中心地位:习惯要素是沉淀为企业员工不自觉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企业风俗、企业信念的核心要素(企业价值观)

(2)引导要素和制约要素的辅助地位:尽管企业会采用很多手段来贯彻企业价值观系统,将核心要素(企业价值观)变成企业员工的心理习惯,但是,引导要素和制约要素是其中两种重要的基本手段

10、怎样把握企业文化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他们的关系是

(1)相互交融,相互作用(2)统一于企业价值观

11、怎样理解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价值观?

(1)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中的各类具体要素直接统一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隐性要素通过显性要素间接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中的各类具体要素直接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的非基础要素通过基础要素间接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中的非基础要素统一于基础要素;

企业物质文化中的基础要素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

(2)企业精神文化统一于企业价值观

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以企业精神文化为核心,而企业精神文化则统一于企业价值观,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

12、案例思考:按企业物质文化的原理评价某一产品名称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索尼”这一名称企业符号,也是一个产品符号,但是这一符号具有自己特特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教学技能竞赛校长致辞下一篇:小学生暑假记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