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08

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精选6篇)

篇1: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推进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象山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师培训的定位、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展开分析,对区域内推进教师培训进行思考,采取“名校长工程”培训、“名师工程”培训和“青蓝工程”培训等途径提高区域内教师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教师培训 区域推进 名校长工程 名师工程 青蓝工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27-02

象山区是桂林市的老城区,教育实行县区管理近20年以来,因原有的摊子大、底子薄,导致各类学校发展层次不一。我们深知,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辖区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整体提升辖区教育教学质量。在20022005年以及20052009年间,我区先后开展了第一轮骨干教师、“名师工程”培训项目,所采取的一系列培训措施,为辖区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留下许多思考:如何让培训人员的受益面更大?如何让培训的层次更清晰?如何让培训的效益更大化?目前,辖区教师队伍中名师、骨干教师等领军人物占比太少,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等参差不齐,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惯性思维开展工作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因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强校不强,弱校很弱”的现状,依然是制约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与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专题调研,我们从区域层面上整体设计了我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和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规划,确定了教师培训“梯次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一系列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设计的教师培训规划体现了“四新”目标:即按照“区域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进、创新品牌模式”的培训新思路;构建由我区教育局主管,整合局人事股、区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电教站和中小学校等资源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新体系;创新“1+1+n”的双导师培训新模式;以56年为周期,全体教师为对象,专业发展为重点,探索教师培训新机制。围绕“四新”目标,探索“梯次人才培养工程”,即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培训。

一、系列教??培训的做法和举措

第一,开展“名校长工程”培训工程。2015年,我区教育局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举行了名校长培训签约仪式,开始了依托具有优质教师培训资质的江浙沪名校实施“名校长工程”培训。近三年来,我们认真遴选培训对象,组织校长们从吴越文化的苏州到岭南文化的广州,从江南名校到岭南名校,围绕校长“思想力”“领导力”“凝聚力”设计了培训课程,采取“专题讲座+案例解析+实地考察+深度对话+跟踪诊断”等主题实战型研修模式展开培训。

第二,开展“名师工程”培训工程。坚持“向外借力,向内聚力,精准发力,实处着力,内整外联”的宗旨组织培训。一是“向外借力、向内聚力”请好培训的专家。2015年启动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分别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最美教师、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学校校长薛法根和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原副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朱乐平。有知名专家领衔的同时,也向内挖掘优秀教师潜力,成立了以辖区内名师命名的“广西特级教师李敏先模工作室”“桂林市学科带头人蒙艳先模工作室”“广西优秀班主任李彩虹先模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二是“精准发力”选好培训学员。每个工作室的学员遴选,按照“自愿参加―学校推荐―教研室初审―考试选拔―谈话面试”的程序,把一批有事业心、有教学专长、有共同研究意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出来,参与工作室的研训学习。三是“实处着力”设计好培训课程。学科培训的课程主要以领衔专家研究的方向作为培训的课程。以小学语文为例,薛法根校长以研究“组块教学”见长,我们就以薛法根的组块教学理念下的语文能力训练为研究内容,围绕“以建构以语文能力发展为主线的课程单元”,导师将学员分组进行建构识写能力、朗读能力、概括能力等八个课程单元研究。四是“内整外联”抓好培训的管理。本区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模式是“1+1+n”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模式确保了在专家集中培训后,本区域内的导师及时跟进落实。

第三,开展“青蓝工程”培训工程。2012年以来,我区通过公招、特岗等方式招录了大量的新教师,新教师培训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制订了“新教师三年适岗培训方案”“公招教师试用期业务能力考核方案”“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方案”系列文件,按照方案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及试用期满业务能力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转正定职和入编的依据。二是搭建活动载体。从2014年开始,我区组织开展一年一届的“师徒结对”学科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师徒同台展示帮扶的效果。三是集中技能培训。对新教师集中开展普通话、书法、信息技术培训,督促新教师自觉学习,磨练内功强化素质的提高。四是跟岗带教培训。让新教师跟着身边的名师学习,新教师走进辖区内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日常工作,从课堂到课外,从教材到学生,从教学到育人,每学期一期,每期两周的跟岗学习。

二、系列教师培训的特色和成效

已经开展了近3年的教师培训,我们既借鉴了其他地区的经验,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区域教师培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1.出体制,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构。机制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在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方面,我们成立了“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立足于区域实际,充分协调、利用各职能部门、各学校资源,发挥导向、计划、组织、管理、指导、评估、激励等功能,全面实施区域教师培训的总体部署和落实。从区域行政层面上突破目前教研室等同于教师培训机构的现状,组建独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资源,推进区域培训工作,解决了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存在的无规划、无体制、无模式的“三无”现状。

2.出规划,整体设计,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序列。2014年我区教育局经过全面调研,按照“区域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进、创新品牌模式”的思路,整体考虑并制订区域性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方案的制订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紧密结合区域实际,进一步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决定从2015至2020年,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梯次培训。计划用6年时间,重点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师,建立起我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和梯队。让区域内的教师培训能有序、协调、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每一名教师能在发展序列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努力的目标,形成教师培训更长的“培训链”。

3.出模式,“双导师”制,形成教师培训联动效应。我区各个培训项目均按照“1+1+n”的模式,组成不同学科或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习团队。“1+1+n”中的两个“1”即双导师,“n”即培训学习的教师成员数,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及目标,“双导师”的领衔人是不一样的。如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工作室”这个培训项目里,两个“1”是指“一个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加上“一个学科教研员”;在“草根名师跟岗带教”培训项目里,则是“一个教研员”加上“一个一线优秀教师”。总之,“双导师”让有限的教育专家资源通过学科教研员、优秀教师层层领悟,持续跟进,不断共享,全面辐射区域,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4.出团队,向内聚力,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每个项目约由2545名学员构成。在培训中,根据学习情况,分成58人的学习小组,学科同质、水平异质组合,目的是培养各学员学会合作、分享,懂得“抱团发展”的重要性,促进教师之间打破校际之间的距离,促进共同学习、共同修炼、共同提高。此外,借助全??知名特级教师、身边优秀教师所在学校的资源优势,让学员能接触更多外地的、身边的优秀教师,借鉴他们的经验,在更高的视野上审视自身的专业发展。

5.出人才,专题研训,形成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我区各个学习团队的教师,有的已是骨干教师,有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还有的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未满5年的新教师。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选择确定培训的专题是关键。我区的培训专题是根据领衔专家研究领域的专长,并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形成,逐步培养不同类型教师构建现有发展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同时,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区教研室主动为学员搭建各种实践历练的舞台,优先推选参加竞赛和科研活动,完成带教或送教帮扶任务,让学员的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并形成自身的风格。

6.出成果,立足课堂,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近3年来,我区各级培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有2人入选自治区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3人入选桂林市“名校长”培养对象;有1人成为自治区“深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被评为桂林市学科带头人、8人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32人被评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这批优秀校长、名师都是我区各教师培训项目中的成员。此外,学员中担任教学班参加市级、区级统一检测,成绩大部分排在城区前列或位居学校年级前茅;申报“十三五”科研课题,工作室学员立项课题的比例约占我区所有立项课题的60%,学员在科研领域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辐射作用。

三、教师培训的思考

作为一个区域教育的教研部门,我们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且行且思,尽管系列教师培训取得不少成绩,但是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一是我们的名师工作室还没有能够做到全覆盖:从学科方面看,艺术、体育、科学、心理健康等工作室尚未建立;二是边远薄弱学校推荐工作室学员有难度,符合条件的学员人数少,且优秀教师不稳定;三是工学矛盾的问题,一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集中学习时间太长则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研讨时间短则效果不佳。部分骨干教师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参加市级培训和本级培训之间的关系,这些矛盾或不足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针对这些应该改进的地方,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下一阶段我们将充分挖掘潜力,加强综合学科、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要充分考虑学科平衡;充分吸纳“草根”名师、各级优秀教师领衔学科培训,以加强本级教师培训的指导与管理,协调好各级各部门培训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调动领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期盼着教师队伍建设继续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坚持教师培训的正确方向,不断反思与改进,为提升教师职业生涯质量而继续前行,让每一名教师在常态的课堂里享受生命的滋味!

(责编 林 剑)

篇2: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石化全员培训的工作实践与思考 **石油化工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公司(以下简称:**石化)始建于1955年,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目前原油加工能力23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是我国首家炼油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吨级、乙烯生产能力达到百万吨级的炼化企业。长期以来,**石化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炼油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中国石化集团规模大、人才多、效益好的国家特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

一、开展全员培训的工作实践

**石化坚持“健全管理体系、提升全员素质、造就精兵强将、打造一流队伍”的工作目标,积极健全“四个体系”,精心实施全员培训,形成了“人人培训、人人考核、人人提高”的全员培训好局面。

(一)健全管理体系,构建运作高效的培训格局

全员培训是一项涉及人员多、所需资源广、工作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做保障。**石化以强化管理、明晰权责、创建机制为主抓手,构建运作高效的大培训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树立好打基础谋长远的理念,将培训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培训工作“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培训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主要问题,并把培训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培训工作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做到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发挥好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表率作用,带头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主动承担培训教学的任务,领导干部上讲台、进课堂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发挥好人事部。

养,实施工艺、设备和安全专业人员多套装置轮岗锻炼和岗位资格培训考核;成立炼油、化工、电气、机械、仪表、储运、热电等专业培训指导小组,开发跨专业培训新项目,推行专业管理人员全专业管理培训。突出工作责任心和优化生产、经济操作能力的培养,推行技能操作人员全流程操作培训。逐步培育一支管理一体化、内操系统化、外操区域化的一流员工队伍。

四是做好岗位练兵竞赛。落实好“岗位练兵融入生产各环节,贯穿工作全过程”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全员岗位练兵竞赛。一是抓住机遇练。坚持把装置改扩建、装置开停车、装置检维修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当作培养锻炼人才的难得机遇,狠抓技能人才培训与竞赛。二是立足岗位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每年采用“单位选拔选手、集中赛前培训、统一组织竞赛”的方式,组织开展10-20个技术工种、3-6个管理专业的公司级竞赛,对冠军获得者授予公司技术能手,破格直接晋升技师职业资格,优先参加职称评审。

五是做好重点人才培养。落实好“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的要求,从对标世界一流、培养世界级人才的高度,分层级建立人才信息库,优选一批忠诚企业、具有潜力、群众信服的优秀人才,实行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设计管理晋升、技术晋升、技能晋升发展路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模式,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和集团先进企业的合作,通过委托培养、挂职锻炼、现场实习等方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领军人才队伍。

(三)健全考核体系,形成自我提高的学习氛围

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做好培训的最根本保证。**石化健全培训考核体系,坚持以考核促培训,以身边典型激励员工学习,形成了人人自觉学习、人人自我提高的好氛围。

一是加强考试考核。发挥好普考检阅队伍素质,抽考促进团队培训的效能,建立培训的普考与抽考联动机制。坚持采用专业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复审。坚持每季度抽考基层生产车间或班组、专业管理、新建项目人员的岗位能力,把岗位应知应会、专业管理知识、生产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技术工种题库等作为必考内容,实行以抽考合格率、人员参与率为主要指标的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岗位能力抽考已经成为培训管理的品牌。

二是加强学分管理。落实好“在岗职工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分,连续三年累积不少于200学分”的规定,按照谁组织培训谁登记学分的工作要求,统一培训学分统计标准,规范培训学分动态管理,将培训学分作为职位晋升、技能鉴定、职称评审、考试考核、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准入条件之一,让不参加培训者没有“市场”,让培训成绩差者失去“实惠”,参加培训获取学分已经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是加强典型宣传。完善好培训工作表彰机制,定期评选优秀学员,指派其参加培训考察,优先其参加职称评审、技能晋升,让职工感受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多学少不一样、学好学坏不一样。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按照“报上有名、会上有声、电视有影、光荣榜有像”的原则,每年开展优秀技能人才事迹宣讲、优秀科技成果展评冠名、全员培训经验交流,对优秀人才实行政治上表扬、经济上奖励、组织上信任,优秀人才事迹人人皆知、待遇让人心动,岗位学习、创先争优已经成为员工的自觉追求。

(四)健全保障体系,加强培训基地现代化建设

一流的员工需要一流的培训,一流的培训离不开一流的基地。**石化以建成中国石化区域培训中心和专业培训基地为目标,科学规划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培训设施,努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培训中心。

一是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好仿真演练在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开发了25套主体装置仿真培训软件,规范仿真培训软件的使用、维护、更新和开发,发挥其在员工培训、竞赛、鉴定中的关键作用。发挥好 “三级”培训网络的作用,实现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管理职能,基本建成集中培训、实际训练、仿真模拟、网络培训和自主选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培训中心,为全员培训提供良好的培训软硬件保障。

二是抓好培训师资建设。执行好兼职教师管理制度,采用内部推荐与外部选聘相结合方式,组建门类齐全、素质精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推行培训管理人员、兼职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组织学习培训教学与管理知识,积极引导角色定位,努力实现由兼职教师向企业培训师的转变,培养好一批懂专业、会管理、善协调的课程协调员,打造好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际经验丰富、擅长教学组织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全员培训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三是抓好培训模式创新。运用好现代培训手段,改进培训办班模式,推行模块式课程设置、阶段式专题培训,推广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和现场培训方式,把课堂讲授与研讨交流、课题研修、现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最新成果、典型经验、突出案例等引入培训课堂,把培训的现场拓展到工作岗位和生产车间。建立培训成果总结推广的长效机制,将培训管理、教学组织、培训实施等工作经验总结成为培训操作法,提炼成为培训创新成果,并予以推广运用,为全员培训提供前位的方法保障。

二、开展全员培训的工作成效

**石化“健全四个体系、推进全员培训”的扎实实践,形成了具有**石化特色的全员培训模式,走出了一条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路子,取得了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人才效益丰收。目前,**石化在岗职工9683人,其中高级技师157人、技师582人、高级工3370人,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技能操作人员比例达58.64%,员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得到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涌现了一大批以中华技能大奖黄巨利、全国技术能手张恒珍、周永文、郑珊廷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人才。

篇3: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优化常规群体转型为团队

教师团队可以按照组建学习型组织形式进行,超越传统的“科层管理”和“法规化运行机制”,让每位教师参与确定和认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规划目标、职责任务,并激励各位教师积极加入实现愿景目标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步将教师群体锻炼成充满生命活力、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相互支持共同奋进的学校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建设,基础在于常规的校级领导集体、中层科室集体、年级组和学科组等学校内部各种群体的转型升级成工作团队。

如:各学科组建设成为一个个教师团队。首先着眼年龄层次、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等因素配备成有结构学科组;其次与学科组一起制订学科组建设的计划,确定学期工作目标和重点,形成切合教师实际需要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还有在任务驱动中淬炼。像学校“起航杯”、省市区教学活动展示,虽为教师个人参加,但学科组应成为支持集体、共同完成任务工作团队,学科组成员承担并完成相应任务,学校对完成任务情况以团队集体角度进行评价,突出团队观念。

常规群体转型为工作团队,需要学校将刚性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突出“教师第一”,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共同价值取向;需要关注团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培育团队的核心成员,帮助明确各自在学校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开展和完成一定任务,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凝聚力量;需要每位教师摒弃单兵作战、自我封闭的陋习,养成合作交流、沟通共享、支持借力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团队中一员。

二、指导专业群体提升成团队

学校中有许多诸如师徒结对、工作室、课题组等相对稳定的专业群体存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专业群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新教师就是需要通过师徒结对形式,来快速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尽早了解工作场景和进入工作角色,在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下站稳讲台。学校应重视特定专业群体的管理,将其提升成为显形专业团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亮明身份。为加强特殊学生教育,学校成立了首席特殊教育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资源教室工作室,确定具体人员、分工及各自职责;并组织专门的成立仪式向全校师生亮明身份,资源教室工作室团队有了雏形。

明确目标。短期存在的教师群体或专业群体,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然后,以目标为导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群体活动。活动中个体之间互动磨合、交流接纳、理解认同。活动过程不仅是积累感情、充实内容、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群体蜕变为团队的过程。

定期了解。学校定期了解团队建设情况,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和困难,引导其完成任务。如“《走进西溪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提出缺少西溪的历史演变材料,学校就与课题组一起确定弥补方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邀请西溪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做专题报告;课题组共同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具备一定凝聚力的团队特征。

捆绑评价。对群体活动进行阶段性的评价,主要以群体为单位捆绑评价,评群体促个体,评活动促精神,从外促内帮助其成为团队。

展示成效。创造、创设机会及场所,让专业群体有展示活动成效的机会,帮助做好展示工作,让团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关注特殊项目组建出团队

依靠一位或几位教师而形成学校教育特色,只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初级阶段,进一步深化还需要建立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校园特色文化。学校在特色教育活动、重点项目推进时,要关注特殊项目师资,精心组建打造出团队。组建特殊项目团队需要有明确的项目发展愿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施相关运作模式。

如浙江省宁波市荷花庄小学三任校长十年坚持书法教育特色培育和经营,在校园浓浓书法教育氛围、骄人的书法教育成绩背后,就有一个书法教师团队。学校教师人人练习书法,拥有3位专职的书法教师和一批兼职书法教师队伍,实现班班有书法教师,社团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业教师,为培育和形成书法教育特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荷花庄小学将书法特色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结合,提出做儒雅教师,用文化引导教师团队建设,不仅组建打造一支书法教师团队,也让全校每位教师带有传统文化气息,培育情趣活动形成新团队。

四、培育情趣活动形成新团队

教师工作内容繁杂、任务重、压力大,处在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长此以往,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可以通过组建教师社团,组织开展业余活动,转化非正式组织等方式在疏导教师工作压力、滋润和丰富教师生活上有所作为。

组建教师社团。可以像组建学生社团一样,将有一定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的教师聚集在一起,组建教师社团。可由几个教师自由组成小组,如读书会、篮球队、摄像组、书法社等等,学校提供时间、场地和经费支持,逐渐培育成教师社团。然后按照社团运行模式开展活动,发挥教师专长,培养教师生活情趣,丰盈教师精神生活。教师社团可以成为教师工作的润滑剂,加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相互合作和信任,成为新的精神归属。

开展业余活动。双休日及工作之余,组织开展一些业余活动,如健身、爬山等,吸引教师选择参加,在业余活动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情趣。一段时间后,形成一两支教师业余活动的队伍,就培育形成新型团队。建立工作和生活之间联系,架起学校了解社会和相互沟通的桥梁。

转化非正式组织。对学校而言,非正式组织有正面的、建设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负面和破坏性作用。学校关注非正式组织存在,将其引导成为对学校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团队。我校有几位集邮爱好者,校内校外经常在一起。去年学校将设计校标和吉祥物的任务交给他们负责,还专门成立校园文化设计技术组,这几位教师积极投入到设计、征求意见、打样稿等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今年主动提出想指导成立少儿集邮社团,每年办一次师生集邮展。显然,他们已经融入到学校大集体中,成为有责任感的教师团队。

篇4: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如何抓好教师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话题。

一、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万州是有170余万人口、1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重庆市第一大区,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战线长。近年来,按照“国家培训重示范,省市培训重骨干,区县培训抓全员,校本培训强教研”的四级培训分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师培训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客观规律,尊重教师个性化差异,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服务需求”的培训策略,注重差别化,实施分层、分类、分项培训。主要实施了“四项促进教师发展工程”:

1.面向全员,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员,主要开展了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培训项目,强力推行校本培训。

班主任全员培训主要靠“送教到校”工程,既降低了边远教师参培的费用,又增加了边远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培训采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让基层学校自主选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自主选择专家到校举办教育讲座、答疑解惑,“要培随到”“要啥来啥”。一改“送来的不需要,需要的送不来”的现象,大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或送培到校,培训者深入中小学上辅导课;或到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合格性检测;或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知识及进行合格性检测。方式灵活多变,满足学校需求,适切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受到学校教师一致好评。

通过校本培训140所合格学校、58所基地学校、31所示范学校三个层次的命名授牌,为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树立了层次标杆;以示范校为牵头学校,划分出20个校本培训片区,进修校分片指导,责任到人,定期指导、督促、检查、验收,为校本培训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片区校本培训交流会小规模、真现场、高频率召开,有效推动校本培训本土经验横向交流,对促进校本培训良性发展、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突出骨干,促进持续发展

骨干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使其突破发展高原期,扶上专业发展新台阶,成名成家。在实现持续发展的同时,引领、带动周边教师发展。

创新管理干部研修模式。2009年,借上海对口支援万州的优势,与华东师大协作,联合举办万州区中小学骨干校长研修班,率先在市内尝试“两地四段”研修培训模式,后又与北师大、福建省委党校合作,先后培训骨干校长81人。同时,还分期举办了8期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班,培训362人次,举办6期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570人。

建立区级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组织了4批次1439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367名班主任骨干培养对象培训,评选出4批次共1180名区级骨干教师和50名骨干班主任,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示范作用发挥良好。2012年暑期,学校又举办了第一期义务教育阶段860名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特邀上海专家和主城名师加盟,开展集中通识培训,并通过全国继教网实施学科培训,反响很好。

3.倾斜农村,促进均衡发展

万州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县,教师培训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根据木桶原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点也在农村。

为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专题开展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活动。或专题学习,或借班上课,或小课题研究,或技能讨论,用三年时间培训培养了400余名农村骨干教师,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从而在农村中小学建立起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让校校有骨干,人人身边有榜样。

针对农村教师组织了2125人次的班主任培训,310人次的农村教育技术能力骨干培训,3875人次的书法培训。每年100名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指标,全部投放到农村学校,国培、市级培训计划也主要投放到农村中小学。四川外语学院为我区培训了80名英语教师,其中60名为农村教师。

针对区村小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等问题,举办村小教师专题培训班,在提供优质培训的同时,还实施“两免三补”,即免培训费、免费送资料;奖补住宿费、交通费、误餐费,让60多名村小教师切身感受到参加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

4.服务需求,促进个性发展

开展送教到校活动。本着教师培训的公益性、服务性和实效性原则,提出“教师有需求,我们就有行动”的承诺,精心组织专家团队,构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送教菜单。基层学校及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开展菜单式送教活动,通过“专家基层行”“名师进课堂”“专家面对面”等形式,把最精彩的讲座和最优秀课堂教学送到山乡,既是雪中送炭,又是示范引领。

助推高中新课改。自2010年重庆实施高中课改以来,组织了3934人次的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培训分通识和学科两个板块,每个板块又有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两种形式,且学科教材培训地点远在主城,难度大困难多,都被我们一一攻克。

适切教育改革发展之需。先后组织了特岗教师、转岗教师、短缺学科教师、民转公教师、新聘教师、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等多个专项培训,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之需求,满足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之需求。

以竞赛展示培训成果。已连续举办六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30000余人次参与了该项活动,并有多名选拔出来的选手参加市级、国家级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师培训理性思考

树立“教师是培训的主体,唤回教师生命自觉”的理念,确立“教师选择培训而不是培训选择教师”的思想,实施教师选择性学习工程,让教师自我建构,突出教师主体性,体现学习差异性。endprint

1.实施选择性学习工程,让教师自我选择学习课程

教师的主动参与是培训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为突出培训主体,适切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我们主要采取了“三大策略”:

需求调研。项目组承担培训项目后,在实施培训之前,要进行分层、分类、分项需求调研,了解参训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培训经历、现有水平;了解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求;学校、教师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参训者的需求和存在的困惑与迷惘,聚焦突出问题。

建立课程。对调研了解到的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去伪存真的分析,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通过量化和质性分析找出教师工作实践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师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形成“选择性”课程开发指南,组织专家团队开发出针对需求的多个专题讲座等课程。

自主选课。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将初步形成的培训课程菜单公开发布,由教师个人进行第一次完全自主的选择。项目组依据统计结果进行课程筛选,并与主讲教师进行意见沟通,落实培训时间和支持条件,形成最终的培训课程菜单,在网上发布详细的课程信息,供教师进行第二次选择。在教师最终确定培训课程、地点后,培训时间由学校确定。项目组完全按照选择情况确定课程开设的时间、地点、次数。

这样,基于教师选择性学习,带给培训机构的是组织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带给广大教师的却是专业的自主、个体差异的被承认、培训冲突的化解。实践证明,通过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保证培训过程的正常运行。

2.实施自我建构工程,让教师自我建构学习内容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的自主行为,由内部发生而非外部强加;教学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而非改造和塑造;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顺应、同化、平衡,而非添加、再造和破坏。

在初步确立课程,与授课教师交流课程设计意见时,我们反复强化一个思想:无论是职业道德、理想信念课程,还是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无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还是教育教学实践课程,其培训的形式都要活泼,方法都要灵活,要把现代学习理论应用到教师培训中来,突出“三个环节”:

课前,让教师主动建构。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树立一种意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如听报告、参加学术会议等;实践性参与的培训如观课评课、上公开课、专题研讨等;反思性的研究性学习如做课题、写论文等,都要从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发设计课程方式,安排课程活动,让教师主动建构。

课中,让教师主动学习。教师引领学员做到三个结合:理论课引导学员通过理论学习指导教育实践,切实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考察课组织学员到名校、进课堂考察学习,听介绍,察现场,理论对照实践,理论和实践互相升华,自我对照他我,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做到本我、本校与他我他校结合;交流课多层次多形式的小组讨论、大会交流,让学员们共同学习,互相借鉴,做到学员之间相互结合,共同进步。

课后,让教师得到后续的服务和支持。我们为每一位参训教师建立培训发展档案,包括教师的前期状况分析、参训表现、培训教师对其评价和建议等,有效记录每一位教师培训中的发展进程,为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篇5: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黄剑

摘要:在就业压力日渐加大的今天,女性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独特的生理构造,就业问题更显突出,笔者认为创业培训与女性职业培训的接轨是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创业培训接轨女性职业培训的意义、途径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创业、创业培训

作者简介:黄剑(1978—),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就业培训、成人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社会整体就业压力日渐加大。如何解决绝大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而又紧迫的社会问题。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社会角色以及传统“女不如男”社会观念的影响,其就业问题比之男性更显突出。据此,笔者认为,社会必须给予女性就业问题以更多的关注。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多年的培训实践证明,要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女性的就业问题,关键要靠培训、教育,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使其实现“自救”。在这条征途上,创业培训与女性职业培训的有效接轨,对于女性就业起到了一个拉力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一、创业培训的基本内涵

创业培训是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创业必备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其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及心理品质培训、创办企业计划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等。其目的在于通过培训,使被培训者树立创业意识,形成自主个性,掌握创业所必须具备的项目选择、开业登记、财会、税收等各方面的知识,真正拥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创业培训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国际劳工组织和劳动保障部于1998年正式引进并启动SYB(Start Your Business 创办你的企业缩写)创业培训项目。创业培训在中国的多年实践已经证明它对于促进劳动者就业、再就业、自谋职业以及创业都是积极而有效的。

二、创业培训接轨女性职业培训的意义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以家庭为主的传统社会角色和传统的“女不如男”观念的影响,在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都将比男性面临更多更严峻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们对自己“社会人”、“企业人”身份认同的焦虑。正是鉴于此,笔者认为创业培训与职业培训的有效接轨,女性与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以及女性创业成功典型的经常性接触,一方面能够消解社会、家庭以及女性本身为自己设下的重重阴影,提高女性对自我实现的认同,勇敢地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实现男女平等;另一方面,女性接触并掌握了新鲜的创业基本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加了生存筹码,对她们实现就业或者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无疑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据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2月-2006年11月参加各种类型创业培训的总人数为6118

人(女性3412人,占总培训量的55.7%)中,成功创办中小企业909人(女性374人,占41.14%),自谋职业455人(女性284人,占54.51%)。由此可见,在创业培训的推动力之下,女性的创业欲望、创业能力以及自谋职业的能力并不逊色于男性,她们完全的能够走出“家庭人”的束缚,在“社会人”和“企业人”的道路上与男性并驾齐驱,甚至走得更快更好。

三、创业培训接轨女性再就业培训的有效途径

1、“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GYB培训说到底其实就是创业意识的培训,即通过培训,产生你对企业的最初想法,萌发创业意识。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各个方面,它属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己肯定层面的需求,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有调查显示,50.1%的女性表示根本没想过创业,女性有创业愿望的比男性有创业愿望的低4.6个百分点。正是据于此,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意识地向女性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更要利用数据、资料、例案分析、邀请成功女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各种途径让女性对创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对自身作为女性这一身份产生认同,从内心深处确认“女并不不如男”,在就业和创业方面也一样。

2、“专业+创业”培训。创业要在自己最熟悉、最有兴趣的行业或产业中进行。据于此,在对女性的职业培训过程中,我中心积极针对女性学员独特的生理、兴趣爱好、特长及市场需求,开设了花卉艺术、礼品包装、手工编结、美容、美发、丝网花编织、养殖、服装设计等专业。实行先技能培训再创业培训的二段培训模式:在技能培训上,使学员通过培训,参加相应考核,使其取得培训合格证或职业资格证书;在创业培训上,使学

员通过培训,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创业的实际运作规程,取得创业知识培训合格证书,为学员自我创业铺平道路。

3、“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以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办你的企业》为模本,开设创业共性实务课程,使学员通过培训,基本掌握项目选择、开业登记、财会、税收等各方面的知识,有能力创办并维续一个中、小企业。根据学员的自身实际和特点,结合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在培训案例的解说和分析中向服务业、餐饮业、电子业等方面适当倾斜,使被培训者在她们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有更多的实际经验可以借鉴。

4、“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SIYB”培训即我们俗称的“创业培训提高班”,也就是说对SYB培训学员(特别是成功创业的学员)和已经开业的个体私营业主在“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的基础,增加IYB游戏模块,在课堂上模拟企业在投资、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通过各种不同解决方式的实战训练,培养学员实际问题的承受和处理能力,探索企业的最佳发展途径。

四、创业培训接轨女性职业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女性创业需全程培训和指导。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创业动机属于成就动机。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男女对于成就的需求是不同的,推动男性追求成就的关键因素是竞争,而女性的动力则是社会接纳。许多女性宁愿相夫教子而不愿创新创业,在创业方面,和男性相比,她们有些明显的心理弱势和障碍。加之性别歧视,社会舆论对女性创业的不公正评价以及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女性在经营中不求大、只求好;不求快、只求稳的特点等等,女性在创业方面应该说和男性相比,几乎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所以笔者认为女性创业需要心理、创业意识、创业理念、经营知识、市场信息、创业项目等的全程培训和指导。

2、女性创业需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创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大部分来参加职业培训的女性,她们本身的状态或者下岗或者失业,这也就意味着她们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有关调查显示,71.7%的女性认为资金短缺是影响自主创业的第一因素,在创业失败女性中,29.1%是因为资金短缺而遭遇“滑铁卢”。所以笔者认为,用好用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女性创业解决必要的资金困难,是她们能够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3、女性创业需有优质的后续服务。创业是一个极具艰辛、风险极大而又复杂的过程。由于性别的局限,女性在商业上的人脉不如男性,大多女性在工作之余很少另结人缘,而且我们也不可否认,女性的经营管理意识不如男性强,意志力和创造力等也有待于磨砺,所以,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势必要比男性多得多。对于女性的创业我们必须给予更多于男性的关注和支持。经常性为女性提供包括政策、金融、法律、营销、项目等的后续服务,“面对面”为创业学员出谋策划。为培训学员后期创业进行个案辅导,例如下岗女工何敏纲参加创业培训后信心大增,投资三万元在十梓街开了一家礼品店,由于她从未经过商,要求指导,志愿团专家亲临现场对如何进货,如何出样,如何标价及营销方法等进行具体辅导,使该女工大受启发,目前该店已正常营业。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he Combination of

SYB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among the Female 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great now.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the female is great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feminine physiology.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YB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among the female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rul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female.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effect and the ways and the problems we must noti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SYB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among the female.Key Words: female;carve out;SYB Training

Author: Huang Jian

联系方式:

地址:苏州市凤凰街334号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

邮编:215006

e-mail:huangj@mail.szldbz.gov.cn

篇6: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杰出的关键因素。”教师师德高尚,即会用高尚的师德感染人,带出重情重义、厚德诚信的优秀学生;教师业务精湛,必用精湛的技术培育人,培养出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卓越学生;教师善于方法优选,必用其灵活的方法成就人,驾轻就熟地丰富课堂内涵,催化学生素质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近百年国家发展史依然证明:教育兴盛则人才辈出、国运昌盛;教育衰败则社会浮躁、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教师实乃教育之灵魂。由此可见: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优秀的教师素质是决定学校品质和国运昌盛的关键因素。

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性举措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团队激发――人文关怀――愿景认同――八字诀实践――榜样示范――搭台展示”的途径得以有效实施。8年前,笔者新履职马家堡小学校长时,学校有教师100余人,当时仅有1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老师各自为战,教与学双方矛盾和问题暗流涌动,教师团队在向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如人意。笔者到任后,基于教师团队实际,积极团结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心理倾向性特征,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策略性措施:

激发和鼓舞,使教师成为积极上进的人 事实表明: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会看到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为此,学校首先采取了“激发和鼓舞士气”的策略,努力使教师首先成为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即通过师德演讲、优秀教师案例分析、教师职业道德条例学习等方法和途径,唤醒教师的责任心,修正教师已有的消极思想,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积极上进的人。

人文关怀,使教师成为重情重义的人 心灵相通,一通百通。教师对学校管理文化的情感认同,必然通过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得以外现。为此,学校强化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积极对教师所面临的子女升学、看病就医、办公环境等方面给予关心,千方百计地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感觉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强化教师对学校的良好情绪体验,引导他们形成对学校的良好情感认同,激发教师重情重义等良好情感品质的形成。

强化愿景认同,使教师成为和学校同心同德的人 管理学理论指出:愿景是指引领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以及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愿景认同体现在目标认同、责任认同、途径认同、价值认同等方面;成员对愿景的认同度决定着对组织行为执行的有效性。为此,学校采取了“强化愿景认同策略”,强化对组织愿景的高度认同――即通过学校五年规划讨论、学期及学月计划商定、突发事件商讨、学生校服招投标、课题研讨、学校幸福素养办学理念梳理等,积极引导教师深度参与学校办学行为决策过程,强化对学校愿景的深度认同,使教师慢慢成为和组织同心同德的人。

践行“八字决”,使教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教师群体有了积极上进的心,有了和学校同心同德的良好文化氛围后,接下来学校该怎么办呢?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德无才的人不会成为“社会渣子”,但是通常也无法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因此,作为担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在师德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学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师能”的问题。为此,学校带领老师坚持践行“讲、读、帮、看、议、练、写、赛”八字诀,全面提高教师能力素质――“讲”:即利用政治学习、专题研究等时间,采取讲座、论坛、案例分析以及说课评课等方法,规范、激励和引领教师高标准定位,提升教师有效表达能力,促使教师高速度成长,高规格就位。“读”:即坚持结合假期工作、短期研修、专题研讨等引导教师大量阅读《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我所理解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教师》等教育理论书籍,并切实做好读书心得交流。“帮”:即采取“传帮带”的办法,为广大青年教师定师傅,通过师徒结对帮扶,大力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看”:即先后组织400多人次,到英国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并坚持落实返校后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体会的措施,真正做到了“一人学习,全校进步”。“议”:即学校坚持开展日常的教研课、推门课、竞赛课、优质课等教学研修活动,提供众多研修课例供讨论交流,促使老师们在同伴互助的研修活动中得以提高。“练”:即学校结合日常研修、青年班培训、骨干班、名师班、基本功大赛等平台,广泛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及课例实作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写”:即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反思总结,号召教师勤写勤练,并在文章修改和发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赛”:即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全国、市、区各级大赛,并坚持“一人参赛,全组参与”“研修一人,带动一片”的原则。

榜样示范,使教师成为信念坚定的人 当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和一流的师能的时候,学校是不是就可以任由教师随意驰骋呢?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们还需要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个明确的方向。紧随其后,学校采取了“榜样示范,名师助推的发展策略”。即通过“青年教师五年规划交流会”“新进教师阶段工作总结会”“骨干教师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强化政治引领和作风引领;通过引进尹祖琴、翟渝成两位德高望重的重庆名师进驻学校开办名师工作室,同步进行榜样示范,让老师们行有旗帜,学有榜样,进而成为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方法科学的人。

搭台展示,使教师行为自觉的人 德才兼备的队伍在名师及其所带领骨干尖子的引领下昂首阔步时,学校还有工作做吗?有。要让教师始终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就必须让教师有成功的“高峰体验”。为此,学校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团队“搭台子”,即组织校内创新型教育研究活动,担当市、区各类研究课,参加全国“创新杯比赛”,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坚持创办校刊《小荷》,到国外友好学校交流等,努力创造各种能让教师获得“高峰体验”的机会,从而保持教师高度的行为自觉,促进教师成为心理自信、行为自觉的人。

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与收获

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马家堡小学8年如一日致力于“团队激发――人文关怀――愿景认同――八字诀实践――榜样示范――搭台展示”实践,教师团队发生可喜变化。

学校教师不仅乐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高,而且教师团队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各自为战的行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们的师德师能大大提升,8年间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4篇,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特等奖8人次,一等奖95人次;教师素质得到专业部门高度认可,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由8年前的68%提升到现在的95%,共有31人被评为市、区骨干教师;另有6位同志被提拔为校长或副校长,其中4人输送到区内兄弟学校任职;还有8人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其中2人成为校长助理;学校发展得到家长们高度认同,学校招生学位十分紧张,当地老百姓以能读到马家堡小学为荣,学校毕业生受到上一级优质学校的热烈欢迎。

感悟和思考

在致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征途中,我们有很多感悟和思考。特别是我校形成的“三引领同步”“搭台唱戏”等经验有一定实效性和可行性。

其一,“三引领”同步实施是助推教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非常重视业务引领,常常忽略政治引领和作风引领。如此种种,在学校风平浪静时还能顺利,一旦有大是大非必须面对时,则手足无措,混乱不堪。

其二,对发展愿景高度认同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的重要前提。管理要放眼长远,描绘令人向往的美好蓝图,勾画出到达美好彼岸的路径,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其三,人文关怀及民主办学是强化教师主体意识激发教师参与热情的重要途径。人文关怀及民主办学能使教师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能让教师有被尊重的幸福体验,从而能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其四,多渠道助推教师发展是提高师德师能的有效策略。单一的方法无法承担起教师全面素养的提升,在队伍建设中多措并重是促进教师师德师能与教育艺术方法全面提升的有效策略。

其五,榜样示范是激励和保障教师始终行走在正确道路的一盏明灯。好的榜样,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而旗帜指示的方向就是战斗打响的地方。

其六,“搭台唱戏”创造机会,让教师高频率地体验成功是保持教师持续高标准完善自己的强劲动力源。自信来源于成功体验,没有成功体验的自信是自大。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既是激发教师继续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也是促进教师行为自觉的有效途径。

总之,学校管理者在面对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话题时,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因为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作为前提和保障,优质的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探讨的意义;在战术上要基于地区实际、基于校本实际、基于师本实际,找到适合本校本地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优化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态论文下一篇:艾滋病防治宣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