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2024-04-16

青春期心理测试题(通用6篇)

篇1: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性别: 年龄:

每个人步入青春期这段“崎岖、狭窄而又坎坷”的人生峡谷时,都会遇到大量的关于适应的问题。心理卫生学和精神病学所说的适应,主要指对人际关系、社会的适应。怎样才算适应良好呢?一些心理学者通过研究,提出40条标准,中学生可以根据这40条标准进行自我鉴定。

1.对家庭、班级和学校的生活感到很习惯。2.能以一定的灵活性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

3.对事情总是有明确目的,在一般情况下能说到做到。4.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反对时,能及时地自我调整,不一意孤行。5.经常留心周围人际环境的变化。6.有助人为乐精神,肯关心帮助别人。7.对周围的人们持信任态度。

8.待人热情、友善,而不是冷漠无情。9.能站在别人角度体会他们的内心感情。10.做了错事感到内疚。

11.基本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各种品质。12.有适度的自尊心。

13.以积极态度看待自己的形象。14.没有明显的自卑感。15.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16.在多数情况下能独立决定自己的行为。17.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端正。

18.对家庭和学校生活感兴趣,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19.学习不感到非常困难,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20.在集体生活中有一定的责任感,愿为集体出力。21.对学习和课外活动有主动精神。22.不做多数人反对的事。

23.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不是被遗忘的人。

24.按时作息,睡眠良好。25.没有经常头痛现象。

26.从来没有记忆突然减退、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27.能和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28.对自己的性发育情况有正确的了解和评价。29.对“性”的问题好奇,但不过分关注。30.没有不良的性行为习惯。

31.没有明显地陷入早恋而不能自拔。32.在一般情况下,情绪正常、乐观。33.对困难和挫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34.能控制自己的愤怒、焦急和忧虑等不良情绪。35.有一定的胆量和勇敢精神。36.在多数情况下表现诚实。37.对不公正的事情表示气愤。38.愿意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义务。39.对父母有爱和依恋之心。40.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篇2: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XX中学 年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 1:焦虑症属于 D A : 行为异常 B : 人格发展异常 C : 青春期异常 D : 情绪异常 2: 自我意识辅导属于 A A : 小学生生活心理辅导 B : 初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C : 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 D : 高中生生活心理辅导 3:脑力激荡法属于 B

A : 价值观辨析法 B : 讨论法 C : 表演法 D : 榜样引导法 4: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心理诊断方法 C

A : 暗示法 B : 刺激疗法 C : 观察法 D : 松弛疗法 5: 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无条件关注又称为 B

A : 真诚 B : 接纳 C : 尊重 D : 同感

6: 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的技术是 D

A : 真诚 B : 尊重 C : 接纳 D : 同感

7: 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逐渐削弱以致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B A : 强化 B : 消退 C : 系统脱敏 D : 自由联想

8: 对于性格倔强的高中生而言,哪种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 D

A : 重点预先式学习B : 小组式学习C : 进攻式学习D : 时间回转式学习

9: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心理治疗方法是C

A : 强化 B : 消退 C : 系统脱敏 D : 自由联想 10: 对于“坐不住”、“喜欢变化”的高中生而言,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 D

A : 重点预先式学习B : 小组式学习C : 进攻式学习D : 时间回转式学习11: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 B

A : 概括化 B : 绝对化 C : 糟糕至极 D : 都不是

12::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只是想“混”到毕业的高中生而言,对其学习动机辅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当数: B A : 明确学习目标 B : 动机迁移 C : 创设问题情境 D : 奖惩

13: 有过于敏感多疑、过分地自我保护、嫉妒别人、固执己见、爱责备或加罪于人等表现的人格异常属于B A : 冲动型人格 B : 偏执型人格 C : 强迫型人格 D : 表演型人格 14: 自我质辨训练是一种 A

A : 心理稳定训练 B : 态度训练 C : 自信训练 D : 抗诱训练

15: 通过接受各种科学的心理锻炼以解决自己在认知、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的活动是 A

A : 心理训练 B : 心理教育 C : 心理服务 D : 心理补偿 16: 当小学生没有优先成为少先队员时可对其进行 B A : 积极的情感教育 B : 意志品质的培养 C : 人际交往教育 D : 良好性格的教育 17: 最易于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是 D A : 德育教师 B : 语文教师 C : 数学教师 D : 班主任 18: 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开门。此即 C A : 容器理论 B : 酒瓶理论 C : 开门理论 D : 大观园理论 19: 由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引起的挫折属于 C A : 需求挫折 B : 丧失挫折 C : 目标挫折 D : 缺乏挫折

20: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表,同时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A A : 制定保障 B : 组织保障 C : 人力保障 D : 经费保障 多选题 21:中学生处于优势地位的思维形式是 C A : 具体形象思维 B : 直观动作思维

C : 抽象逻辑思维 D : 形式逻辑思维 22:小学生的情感教育要 A A : 从认知入手 B : 减少说教

C : 多讲道理 D : 多示范

23:咨询者自愿、适度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经历、观念等拿来与来访者分享的技术是 A A : 自我表露 B : 释意 C : 面质 D : 情感反映 24:在心理咨询室里,咨询者与来访者位置的最佳角度为 C A : 零度 B : 45度 C : 90度 D : 180度 25: 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是 D A : 罗杰斯 B : 弗洛伊德 C : 斯金纳 D : 艾利斯 二:判断正误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干扰正常的学科教学。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2:较高的自我期望水平有利于耐挫力的提高。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3: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4: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A 5:教师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就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B 5:各科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A 6:只要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得好,智力发展水平较高,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其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了。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7: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措施没有阶段性。A :正确 B :错误 请选择答案: B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咨询的模式包括

A :指导模式 B :发展模式 C :社会影响模式 D :治疗模式 E :集体训练模式 请选择答案: ABCD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

A :发展性 B :预防性 C :社会化 D :矫治性 E :个体化 请选择答案: ABD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 :个性发展 B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C :学习方面 D :生活适应方面 E :生涯发展方面 请选择答案: ABCDE 4: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有 A :树立现代教学观 B :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C :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D :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E :以自己为榜样 请选择答案: ABCD 5:心理训练的目的是 A :促进心理成长 B :纠正心理缺陷 C :挖掘心理潜能 D :培养自我意识 E :排除心理障碍 请选择答案: ABCE 6:行为异常主要表现在

A :行为倒退 B :行为紊乱 C :行为恐惧 D :行为退缩 E :行为依赖 请选择答案: ABD 7: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A :嫉妒心理 B :孤独心理 C :自卑心理 D :恋爱心理 E : 请选择答案: ABCDE 四:解答题

1、告诉大家你认为控制青春期心理冲动的有效办法?

⑴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法制观念。⑵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2、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写出成长过程中你对父母的感觉或认识。

答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说出对父母的感觉或认识即可

⑵“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反映了马克·吐温的一种什么心理?你认为应该怎样克服这种心理?

答案要点:①反映了青少年的一种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感等心理,及由此带来的烦恼、委屈。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了不起,家长无知、无情。

篇3:浅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一、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征

1. 生理发育前倾与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性

青少年生理成熟普遍提前是世界性趋势, 十九世纪至今, 西方发达国家女孩月经初潮年龄每百年提前2--3岁, 每10年提前3--4个月, 迄今瑞典、丹麦、荷兰等国初潮年龄提前趋势已趋向稳定, 已接近遗传控制下限, 但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继续提前的趋势。据“中国九大城市20654名健康女孩第二性征发育和初潮年龄调查”, 女孩平均初潮年龄为12.27岁 (12.16--12.39岁) 。如果以12岁为初潮年龄的下限, 可以预测我国大城市女孩初潮年龄提前趋势已呈缓慢状态, 而农村提前的趋势还会加速。青少年生理成熟前倾的同时, 心理成熟是否也前倾, 是否同步发展呢?虽然主宰生理发育成熟的司令部是大脑, 心理的器官也是大脑, 两者是人体的统一, 但生理成熟主要是受自然因素制约, 如地理环境、营养状况、种族遗传等, 心理成熟不仅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还必须以社会化为标准, 因为人的成长成熟必须逐步达到社会化要求, 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动物性成熟后则立即求偶与异性结合, 完成繁衍使命, 人类却不是这样, 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及道德、情操才能适应社会, 为社会服务, 人类的两性结合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同时,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客观上造就青少年社会化成熟的滞后, 如教育的发展延长了青少年就学年限并推迟就业年龄, 以致独立生活时间延后;法定婚龄推迟使性满足时间延后, 这些都导致青少年社会化成熟年龄的滞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既相辅相成又不同步发展, 差距在加大, 心理成熟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面临的重要问题。青春发育期的少年, 身体外形看来已似成人, 但对社会的认识尚幼稚, 与“成熟”相距甚远, 他们“在孩子眼里是大人, 在大人眼里是孩子”, “既不是大人, 也不是孩子”, “既是大人也是孩子”。就是说, 他们带着儿童心理的痕迹, 又出现成人心理的萌芽, 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得到的评价一样充满矛盾和变化, 叫半幼稚半成熟期。尽管如此, 青春期心理发展在各方面都十分迅速, 在走向成熟, 他们特别需要得到及时的关心、帮助和引导, 如果仅仅靠幼稚的自我能力, 难以安然渡过人生这一暴风骤雨时期。

2. 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

所谓自我意识, 是人对自身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从结构形式看, 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等, 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批评等, 统称“自我认识”, 如有人说:“我有疾病”、“我脾气不好”等, 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青少年可以在和别人比较中反复思考自己、评价自己, 克服片面性,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经过努力使自己更完美。

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尊、自爱、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 统称为“自我体验”, 以体验的形式表现出对自己的态度, 也是在同他人比较中评价自己。这类情况不易用言语来表述, 如一个人因为太胖了, 太高或太矮了, 不喜欢自己的身材;或因为自己漂亮很喜欢自己。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属于意志形式的有:自立、自主、自信、自强、自律等, 可以统称“自我控制”, 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调节等, 涉及如“我怎样节制自己”、“我怎样成为那样一个人”、“如何使自己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基础上, 青少年只有善于在挫折情景中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行为, 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保持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这三种表现形式综合起来, 相互联系起来, 便成为自我。青春期是“自我觉醒”时期, 被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显著标志。

3. 情感强烈, 不稳定, 呈两极性

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 青春期是情绪经常发生变化的时期。一是青春期的情绪在时间上有了较大的延续性, 不像儿童那样破涕为笑, 萌生出心境。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 或兴高采烈, 或一落千丈, 会顶撞父母、老师, 甚至用极端方式, 因而被称“疾风怒涛”期、“叛逆期”, 报刊上常会看到有青少年因为一些小事, 如被老师或家长严厉批评了, 冤枉了, 或失恋等挫折, 一时想不开就走向极端, 跳楼、割腕、喝农药等;另一方面看, 如果某些老师、家长能了解青少年情绪特点, 许多悲剧本可以避免发生。三是出现情感的闭锁性, 有时会自我封闭, 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怀, 但心中又十分憋闭, 使人难以捉摸。这是因为尽管青少年随着身心发育, 观察与思考能力有了提升, 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尚无法正确认识对待, 带来情感上的焦躁不安, 感情冲动时常强于理智, 遇事不会三思而行。有评价说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爱憎感, 却不懂得是与非, 且易受外界影响。

4. 意志品质发展不平衡

意志心理品质方面, 虽然青少年的自制力在逐步发展和加强, 有的人还能达到较高水平, 如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也有相反情况, 即明知不好的、违法的事, 有青少年会去冒险尝试。但总的看, 青少年学生意志品质发展尚未成熟, 如有的人虽然在克服学习困难上表现出很强的意志力, 但在克服精神方面困难时, 意志水平又较低。有的人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往往会冲动、任性, 为了一点小事或一两句话就会丧失理智而争吵、打斗、甚至伤人, 这种不理智的个性特征若在年少时不能自我约束会延续到成年以后。

二、青春期性心理特征

性心理是指人对“性”的心理反映, 是对性生理变化、性别差异以及两性交往关系, 如倾心、吸引、爱慕等的内心体验, 及由此形成的性意识、性梦、性观念等心理活动。青春期一个很大特点是“情窦初开”, 出现强烈的性意识和性幻想, 由此产生性欲望、性尝试, 虽然这些都是自然规律, 但绝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 如同吃、喝行为一样受大脑活动的支配、调节, 有本能成分但决不能归结为本能。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的性爱情感不仅要受到社会文明礼教的束缚和制约, 也影响着个人的心境和行为。

青春期性心理特征的阶段性, 有的心理学家分为三段, 也有分为四段的, 即在异性接近期前面多一个牛犊恋期 (短暂的依恋长者时期) 。

1.异性疏远期 (性反感期)

发生在青春初期, 历时1-2年, 较早出现在女孩身上, “疏远异性”现象女孩也比男孩更突出。因为青春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女孩体验更早, 对性生理变化的奥秘更明显产生不安, 对隆起的胸脯, 看到初潮后殷虹的血迹, 及伴随而至的身体不适等, 自然会害羞甚至反感, 必定要掩掩盖盖, 自然会对男女交往感到不可思议, 即会疏远男孩, 走近与自己相同性别的友伴。有人统计, 绝大部分男孩第一次遗精也同样感到困窘, 总是试图把床单和睡裤上的痕迹掩藏起来, 很少有应付自如与胸有成竹的男孩。生理上的变化, 女孩和男孩都不会故意张扬。所以, “异性疏远”是由性生理变化而筑起的心理防线, 内心存有对异性的向往和注意, 是对“性”敏感的自然反映。此时, 少男少女处在靠自己力量无法解决的矛盾心态之中, 接近不敢, 疏远不愿, 接近怕被人讥笑, 疏远又有失落感, 表面上异性关系较为冷淡。

异性疏远期对少男少女来说是同性伙伴学习建立友谊的契机, 同性友谊是发展异性正常关系的必要步骤之一, 如果青春前期漏过同性友谊这一步骤, 对之后的两性交往会带来困难, 如缺少人际交流的经验、智能, 难以把握分寸感等, 除非加以补偿。有的青少年说这个过程是“同性恋”, 这一说法不正确。

2.异性接近期 (异性好感期、爱慕期)

随着对性生理发育感受的适应, , 异性接近的愿望逐渐明朗化, 这是中学生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主要阶段。短暂的疏远之后, 男女生会逐渐发现对方的诱人之处。好感会增进往来, 往来又会增进感情上的吸引, 在表现形式上有: (1) 相互显示――好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的特长、风采、能力等方面, 力图引起对方的注意。有家长不理解孩子上了初中就变得爱穿流行服装, 爱梳洗打扮等, 从心理角度看, 两性交往的最初形态是求美型。此外, 一些制造情趣的嬉闹、打逗 (你推我撞) 也是设法接近的显露。 (2) 情感隐秘――期望与异性接触的心理、感情的波折一般是隐蔽不宣的, 往往是幻想与异性交往的种种情景, 有长者恋、情爱性梦幻等, 也有心灰意懒的失意, 胡思乱想、白日梦。然而这一切只是摆在心里或写在日记里, 不告诉别人。性幻想在中学时代偶然出现是正常的、自然的, 但如果经常出现性梦幻心理, 以幻想代替现实, 就可能引起性心理的异常。 (3) 对象不固定——接近异性的愿望、情感会发生在对周围许多人身上, 今天和这个、明天和那个, 有时还同时和几个人要好, 同样都有愉悦感受, 感情并没有进入到专一地步。

男女同学一起学习、活动是健康性心理成长的必要条件, 爱慕异性心境也是有益的。对青少年种种接近的需求和表现, 成年人应予以理解。但对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控能力的少男少女来说, 过多过密的接近容易引起性的冲动或早恋, 过少过疏的离间会使性心理得不到正常发育, 好奇心、神秘感更为强烈。只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才能把青春期情感变成真诚的异性友谊, 变成学习的动力。

3.两性恋爱期 (初恋期)

性意识逐渐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期, 这是青春发育后期青年之间的交往, 此时异性都希望与对方单独约会并能比较确切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男女双方恋爱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具有做父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准备承担哺育后代的社会责任, 须求得家庭与社会的认可, 所以恋爱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 中学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 学校不允许恋爱。

但是随着当今青少年生理成熟的前倾, 有调查表明, 初恋期亦提早到来。初中生13--14岁已与异性交往过密, 14--15岁已有亲密的异性朋友, 15--16岁已进入初恋阶段。并且男生女生都认为需要恋爱, 谈恋爱不影响学习, 相互有帮助, 说明相当部分青少年的性观念呈开放态度, 提示我们纷繁复杂的对外开放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性心理的培养有难度。

应该说, 青春期少年男女彼此爱慕, 彼此向往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 是一种真挚、纯洁的情感, 没有成年人的恋爱那样复杂、深刻, 虽然有模仿成年人恋爱的行为举止, 也只是朦朦胧胧的对异性的依恋和向往, 远没有考虑到恋爱需要建立在对社会、对他人、对后代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之上。

当今, 中学生“早恋”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难点。著名教育泰斗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把少年人两性爱慕所具有的感情色彩看成是心理意义上的恋爱, 而纯粹是以一种生理意义上的原始需求, 他说:“男青年追求姑娘, 姑娘追求男青年, 是人的本能, 它还不是人的真正爱情”, “他们互相爱慕的客观基础是性的本能, 但是如果直言不讳的把这一点告诉他们, 那他们就会大吃一惊。”他主张对少男少女进行“爱情教育”, 并认为, 少年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对爱情的追求是培养高尚人格的动力之一。据调查, 中学生最迫切关心的则不是异性的身体, 而是想知道什么是“爱情”, 近日报载:六年级小学生沉迷于学校附近报刊亭的言情小说, 成绩下降一大截, 家长不知该怎么办;一些性爱镜头、爱情歌曲, 以及低级的脏话等都会使少年男女接受不正当的爱情观, 所以最重要的不在于禁止在学校谈恋爱, 而在于如何改变或修正他们已接受的不正确的见解, 抵御不良影响。青少年从科学上了解什么是爱情、幸福、婚姻这一类问题应该说没有害处, 禁忌则有危害, 会造成压抑、虚伪、愚昧和无知。想要体验爱情的甜蜜, 到功成名就之后为好, 中学生为时尚早, 现在必须像遵守繁琐的交通规则那样, 不能违规, 违规就会受到惩罚, 这也是成长中的历练。

参考文献

[1]叶恭绍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2]朱家雄著.教育卫生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5.

[3]吕荣侃主编.青春期教育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第128-133页.

[4]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第183页.转引自:田志华编.论青年和青年教育[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8.11, 第145页.

篇4:青春期的性心理和性心理障碍解读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其实孩子们要经历躯体上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早的可提前到5?6岁,也可延迟到15?16岁。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左右,另一些长达5?6年或更久。青春期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家人过去青春期启动年龄、遗传、种族、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营养、气候、身体脂肪的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等。

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青春期不仅出现生理和心理变化,同时也面对社会生活需求的挑战,如恋爱和择偶,婚前性行为等。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可有以下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

一、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此期少年男女的特征是精神兴奋程度高,往往对异性带有幻想色彩,很少考虑到会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因而情感发展的速度较快,迅速达到炽热的阶段,即热恋。从初恋到热恋是少年男女双方感情逐步深化的过程。狂热期间双方相互吸引力加强,激动程度高,有相互了解的迫切要求,真诚和信任感增强,而且思维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发生改变。

二、疏远异性期。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1年(11?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他们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如少女对日渐隆起的乳房感到羞怯,少男则害怕被人看到开始长出的阴毛。他们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双方接触时都会感到拘束和难为情。

三、向往年长异性期。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性萌发期,即少年男女对性问题的认识从不知到知发展的过渡,他们对性问题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朦胧状态。其实他们可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疏远异性和发生迷恋年长异性现象。

四、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此期特点是划清恋爱和婚姻的界限,不可逾矩,不要放纵的亲昵,正视对方的缺点,认真地和负责地沟通,增加了解。和谐爱情的逐步形成,是基于双方遵守承诺和共享建立起来的美好前景。通常在激情消退后,会发现对方存在以往未曾注意到的缺点,能够比较冷静地看问题。

青少年心理障碍有哪些?

性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类性腺活动阶段有关,一般在青春期开始明显。家庭的影响对性心理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青春期是性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关于青少年性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同性依恋。18岁之前,青少年的性取向处于不稳定时期,对异性、同性都有好感。

二、异性交往恐惧症。有些青少年对异性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恐惧,严重的甚至害怕看到异性,只要异性在场,或与异性目光接触,就会局促不安、心慌意乱,则是患上了“异性交往恐惧症”并由此而引发自卑感。

三、恋父母情结。从心理角度讲,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恋父”或“恋母”情结,但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角色、性别角色明晰,这种倾向会逐渐消失。如果青春期还表现出强烈的恋父母情结,多属心理问题。这种情结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学习、社交,造成负面影响,将来不能适应社会,甚至影响婚姻生活。

四、手淫。手淫是性生理发育和性心理发展的自然产物,它是一种正常的自慰行为,一般来说,手淫本身并无特殊的害处,也不会影响日后的性生活和发育。但手淫太过频繁,会使青少年沉溺其中而不能专心学习。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很多因素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性心理障碍的病因。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这时期的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心态和性知识方面的正确疏导,可以防止性心理障碍的发生。

怎样远离性心理障碍?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都要从未成熟发展到成熟,从未定型发展到定型。这个时期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避免性心理障碍的发生。那么,青少年怎么远离性心理障碍呢?

一、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当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和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或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二、吐出心中的積郁。不良的情绪长期闷在心中,会影响大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心神才能安宁,问题才能得到积极的解决。

三、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她)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她)也可能自惭形秽,不能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四、适度的抱负。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与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克服困难,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五、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而在孩子青春期时,父母更应注意让孩子得到相等的父爱和母爱,注意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同伴中。对于有“恋父母”倾向的孩子要减少其与依恋一方的接触,同时注意增进女儿与母亲、儿子与父亲的感情,对孩子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再教育,学会与异性交往,逐渐摆脱对父亲或母亲的过分依恋。

在这期间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和异性交往的机会。让孩子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鼓励他们轻松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在交往中把握自己,使其克服自卑心理,从容地与异性交往,摆脱对父母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从而走向成熟。

篇5: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合理调节也是很重要的。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要认清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适。

★ 吸引顾客的销售技巧

★ 在职场中如何消除职业倦怠

★ 逆反心理的实质论文

★ 顾客进店后的八段销售技巧

★ 如何在批评学生中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论文

★ 忠实顾客颁奖词

★ 顾客春节贺词

★ 顾客怎么写感谢信

★ 科学化解退伍老兵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篇6:青春期心理

课题组长:刘嘉欣

课题组员:刘嘉欣、方奕舒、方奕欣、苏高仪、王 健、钱明勇 指导老师:黄小虾

【摘要】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是逆反心理。本文主要去探讨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去克服。

【关键词】青春期 逆反心理 克服

青春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所以,研究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叛逆心理。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一、青春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青春期少年已经拥有成人感的意识 这种成人感的意识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呢?

一是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性的成熟。在青春期少年看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变化无论在周围的人眼中,还是在自己眼中都使他客观上变得比较像个成年人。具备了身体条件,孩子没有理由不自己当成一个大人来看。二是少年日益增长的独立能力。青春期少年的独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或者自己单独去上学,或者搞活动,或者自己单独思考做事等。当少年们独立做事的时候,心中必然产生一种成人的意识感,他们会想:这有什么,大人们能做的事,我也会做,可能在某些方面我比他们做的更好呢。

三是少年开始把自己和成年人做比较。在很多家庭里,青春期少年都可以帮助家人做事,或者参与家庭问题的商讨。这对于少年们说,无疑会让他们下意识把自己的思想和成年人做比较,此时他们发现,原来大人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想到的。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把父母做不到的事做为充足的理由,以此证明自己比父母懂的还要多,这样一来,少年们通过比较会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想和能力了。

(二)青春期少年不再把自己当儿童来对待

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都常常犯这样的观念上的错误,比如总拿过去对儿童的那一套来要求少年,这样做就完全会破坏少年的成人感。

一是少年想要自由。在青春期少年看来,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不受监督和限制,可是自己却每天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这就导致只要家长去按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少年,他们对成年人的态度就变得非常敏感,经常产生会产生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委屈情绪和反抗心理。

二是少年维护自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如果家长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给少年提意见,他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这种现象就源于少年的自尊被家长触动了,少年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不容压制、不容贬低、不容剥夺自己的独立的权利。这时家长会听到一些少年常这样说:“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和谁交朋友,这是我自己的私事。”

“你没有权利干涉我。”

“你没有权利禁止我这样做。”

从少年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越来越多地对自己说“可以”,而对成年人则越来越多地说“不许干涉我”,他们力图逐步限制成年人的权利,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利。说到这里,我想家长们开始明白了,原来你经常禁止孩子的事,才是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导火索。

三是少年希望成年人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很多家长在孩子进行青春期后,仍然在不断地包办代替孩子,可是操了半天心,家长忽略发现自己费力不讨好。其实,少年们此时已经不希望父母像过去对待儿童的那一套来对待他们。少年们希望家长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独立性。

四是少年希望获得平等沟通的话语权。在很多家长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常导致青春期少年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父母全然不听孩子的意见,或者倾听孩子的诉说,这种一言堂式的单方面沟通方式,很容易让少年们逐渐失去与家长对话的耐心和兴趣。话语权不能平等,必然导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面对这种不平等,往往是少年们反抗家长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青春期少年在试图打破对家长的依附关系

很多家长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必须要听我的安排,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会非常生气。可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突然发现,不管你如何生气,少年全然不理你那一套,你不是愿意生气吗?你生你的气,我做我的事。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非常自私,冷漠。如果家长真的拿这种心态去面对青春期少年的话,你和孩子肯定经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一是少年试图打破过去那种与家长的关系。过去少年处于儿童期时,对家长的依赖之心是很强的,每天看不到父母会想他们,做不到的事会找父母,不懂的问题会问父母,想穿的衣服会朝父母要,想吃什么饭会和父母说等。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随着少年们不断学习,自然和社会知识拥有量正逐渐超越家长。此时,少年们开始逐渐追求一种新的独立平等关系,以希望代替过去那种依附关系。可是家长们常常怎么做的呢?很多人完全没有预料到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仍然固步自封,没有成为改变关系的主动者,相反很多家长反对少年的这种改变,说到这里,家长们终于明白你的观念和做法是导致亲子矛盾和冲突的制造者了吧。

二是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年与家长的旧关系与新建立的关系是同时并存的。这并不难理解,少年的能力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慢到几乎让家长看不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很多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尽管表面上模仿成人的方式去想问题,看问题,做事情,可是真正像模像样地按成人的方式做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经验,去不断提高。而当很多少年有高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质疑,甚至看到少年做不好某事时,家长便会拒绝他们继续做下去。这样的拒绝或者阻断,也常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三是少年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家庭关系认识不足。对于很多少年来讲,常常在做事时,不去考虑如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来改变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这种盲目的做事行为,常常让父母摸不清头脑,自然会使两者各说各话,都认为自己非常有理。同时少年由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常常不去考虑自己在经济上仍需要父母的全力保障,如果少年有自己的消费和购买的需要而又不得到家长的支持时,这时少年常会显得郁闷甚至对父母产生一种怨恨和不满。最后少年们还忽略了一点,如果青春期之前,父母没有培养过他们的好习惯,独立意识以及良好的时间观念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做事肯定会处于一种无序,甚至是不自觉的状态,这必然要引起父母的干预,而此时家长从少年身上得到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少年嫌父母管的太宽,管的太多。

小结: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二、如何克服青春期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一)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二)应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三)子女应理解父母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种时刻上我们应采取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相对而言家庭教育也是起着重要作用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四)具体对策

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 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中学生叛逆心理方面,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烧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2、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侵犯,但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青少年时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任何建议都持抵触情绪,那首先要担心的是家长的沟通方式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时期,家长应该首先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标准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应该尊重孩子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你觉得不对也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在是儿童期那样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意识,你应该尽可能的告诉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价值准则,这些人又处于怎样的环境,在告诉他你所持有观点,至于他应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解决。

如果你自己就表现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那么孩子也能理解他应该对你的建议采取何种态度,而如果你是一种极端思维的表现方式那么你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别无选择。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会相信你,家长本身就该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对的,自己没有权力强迫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原则,而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告诉他有哪些人在怎么做,而不是他应该怎么做。应该由他自己来权衡利弊。

3、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的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学生与老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更不要强迫学生按我们的意愿行事,做一个毫无主见的“傀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总之,家长们应该正确对待叛逆心理。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请上家长对他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批评教育,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还会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永久性伤害,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不要因此就给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谅的罪。请给与尊重和信任。

参考文献:

1、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

2、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3、关承华《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4、闻君,金波《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上一篇:派特ct检查前注意事项下一篇:老舍 猫 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