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

2024-04-14

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共6篇)

篇1: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

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

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好奇、好胜、片面团虚荣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还有好胜和所谓的“心理叛逆性(亦称逆反心理)”。有的女孩子过份追求穿戴打扮,未走上社会就强调高消费,这种不良心理若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走入歧途。

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有此心理者以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青少年为多。他们认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书本、影视中的生活方式差距甚大,文化生活内容贫乏,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暇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等等。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不满或厌倦心理。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就会“饥不择食”地盲目去社会上寻求精神刺激和所谓欢乐。可想而知,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由于机体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少年逐渐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求偶心理开始萌发。但他们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对爱情的认识尚是肤浅而朦胧的,因而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有的跃跃欲试想寻找机会体验一下恋爱滋味,于是就会出现早恋、多角恋爱等不良现象。例如有一个高中女生,她希望有三个男同学能帮助自己:一个要学习好,以辅导她的学习;一个要能说会玩,陪她玩乐;另一个则要会体贴人,成为她的忠实奴仆。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她竟能如愿以偿,并同时与他们保持超友谊的关系别人问她将来与谁结婚,她却轻松地回答:“我还没想过结婚呢!”这种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对于自己,对于别人,乃至对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进入青春期之后的青少年,由于性功能的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兴趣,但由于未能在青少年中很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一定的性神秘、性愚昧心理。在这种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恋爱心理驱使下,往往对性道德、性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控制不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容易产生性的冲动,最终可导致越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青少年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羞怯、内疚、悲忧、自责等。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又反过来加深自卑感。大量事实说明:经常考试分数偏低、留级,经常挨批评,高考落榜,找不到工作或工种不尽如意,不被领导重视,婚姻恋爱受挫,甚至长相;身材不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等,都可能成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自卑心理极易造成青少年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青少年大多涉世不深,阅历较浅,如果对他们放松政治思想教育和缺乏正确的疏导,则容易产生是非观念上的模糊心理。加之有的家长或教师采取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致使青少年产生种种逆反心理,其结果会导致他们是非不分,与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甚至误入歧途。

对青少年不良心理的研究及其防治的实施应得到社会的重视,亟待加强。青少年本身亦应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拿出勇气和毅力来克服和摆脱上述不良心理,力求使自己成为国家和人民有用之才。

篇2: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

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好奇、好胜、片面团虚荣心理

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还有好胜和所谓的“心理叛逆性(亦称逆反心理)”。有的女孩子过份追求穿戴打扮,未走上社会就强调高消费,这种不良心理若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走入歧途。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有此心理者以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青少年为多。他们认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书本、影视中的生活方式差距甚大,文化生活内容贫乏,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暇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等等。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不满或厌倦心理。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就会“饥不择食”地盲目去社会上寻求精神刺激和所谓欢乐。可想而知,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三、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由于机体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少年逐渐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求偶心理开始萌发。但他们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对爱情的认识尚是肤浅而朦胧的,因而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有的跃跃欲试想寻找机会体验一下恋爱滋味,于是就会出现早恋、多角恋爱等不良现象。例如有一个高中女生,她希望有三个男同学能帮助自己:一个要学习好,以辅导她的学习;一个要能说会玩,陪她玩乐;另一个则要会体贴人,成为她的忠实奴仆。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她竟能如愿以偿,并同时与他们保持超友谊的关系别人问她将来与谁结婚,她却轻松地回答:“我还没想过结婚呢!”这种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对于自己,对于别人,乃至对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四、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进入青春期之后的青少年,由于性功能的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兴趣,但由于未能在青少年中很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一定的性神秘、性愚昧心理。在这种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恋爱心理驱使下,往往对性道德、性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控制不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容易产生性的冲动,最终可导致越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五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青少年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缺陷,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羞怯、内疚、悲忧、自责等。自卑心理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从而又反过来加深自卑感。大量事实说明:经常考试分数偏低、留级,经常挨批评,高考(微博)落榜,找不到工作或工种不尽如意,不被领导重视,婚姻恋爱受挫,甚至长相;身材不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等,都可能成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自卑心理极易造成青少年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六、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篇3: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一、学生写作时的几种心理误区

1. 畏难心理

学生之所以对作文存有畏难心理, 在于作文具有不易把握性。写作中的审题、构思、写法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这次作文审题正确, 下次不见得就能正确把握;这次作文合自己的路子而写起来得心应手, 下次作文也可能没有灵感而下笔艰难;这次作文得高分, 下次作文则有可能得低分。同一篇作文, 不同教师的评分标准也不尽相同, 所给出的分数差别有时很大。有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究竟有多高, 费了很大劲好不容易写出来了, 却被教师判为文不对题, 或只得一个比较低的分数, 以后碰到类似的材料或题目就难免心里发怵。

中学阶段在升学压力下, 学生课业负担很重, 极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少、知识积累少、语感差、语言表达水平不高, 这会使部分学生写作时力不从心。有的学生连组织一篇文章都感到困难, 更不用说写好文章了。一些测试卷的作文材料和题目不易理解, 学生稍不留意, 就会审错题。因此, 这些学生未写作文, 心里先怯三分。畏难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极大地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2. 懒惰心理

作文水平的提高, 非短期内所能实现, 而需要长期的写作训练。作文训练耗时多, 见效慢, 使得许多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减退, 懒惰、懈怠心理随之产生。懒惰、懈怠心理的具体表现为:一是不愿在审题上花费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不愿对作文材料和题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在他们看来审题是否正确都是无所谓的, 反正老师还要讲评。有的学生不愿动脑筋, 干脆向老师和同学询问题意, 以免去审题之苦。二是不愿认真修改文章。有些学生极少修改文章, 不在乎事例是否运用得当, 文章有病句和错别字也懒得修改, 而是交由老师修改。三是不愿做积累素材和选择材料的工作。一般来说, 写文章要积累素材、选择材料, 而部分学生不愿做这方面的准备, 写作时凭空想象、胡编乱造。四是不按时交作文。一些学生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 能拖则拖, 有的学生则干脆不交作文。有懒惰心理的学生, 缺乏动力, 缺乏韧劲, 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3. 依赖心理

一是依赖老师。有的学生写作文前就等着老师点明题意、指引思路, 甚至要由老师设计层次结构。二是依赖范文。优秀作文精心模仿, 精彩语句摘摘抄抄, 离开了范文就寸步难行, 作文课上恍恍惚惚不知写什么、怎么写, 写作课变成了有些学生的“受罪课”。三是依赖网络。有的学生习惯在网上查资料, 甚至直接将网上的文章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长期下去, 学生思路阻塞、思维僵化、灵感枯竭, 写作水平怎能提高?

学生依赖心理的形成与教师长期僵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死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有直接的关系。不消除这种不良心理, 就无法开启学生的心智, 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也就无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改变这一心理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入手。

4. 侥幸心理

作文在大学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值, 使得学生不敢掉以轻心。对作文既不敢轻视, 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 部分学生便心存侥幸走捷径, 走捷径的方式是抄袭范文, 弄来几本作文书, 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 将范文改头换面后炮制出一篇文章。一些学生用此法“写”出的文章有时得分还不低, 便以为找到了窍门而乐此不疲。在他们看来, 抄袭他人文章比自己构思轻松得多, 教师也未必能发现。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 抄袭范文成了某些学生的家常便饭。学生抄袭范文多了, 思考少了, 抒发真情实感也少了, 不愿再下苦工夫, 从而助长了他们投机取巧的坏习气。

5. 幼稚心理

有的学生写作文翻来覆去就是同样的几个人、几件事, 从小学写到高中再到大学几乎没有变化, 写人无外乎父母、老师、同学, 写事一般都是发生在学校或家里, 写作文总向童年要素材, 小学和初中惯用的事例到了大学仍反复地使用。对人的观察停留在表面, 对事物的认识停留于表层, 语言还是“娃娃腔”, 去除不了小学生作文的稚气。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造成文章内容肤浅, 缺乏深度, 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而言之, 以上几种心理误区对学生写作乃至品质培养都是有害的, 大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影响学生写作的心理因素,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查找原因,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教学方面看, 作文教学围绕着升学考试来进行, 学生写作文的终极目标就是应试, 功利性太强是重要的原因。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 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 容易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成长。

二、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心理误区的对策

1.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尽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

不消除心理误区,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要消除心理误区、提高写作水平, 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写作素质的培养, 改进作文教学方式, 唤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重在引导, 把握好大方向, 不必限制过多、过死, 以免学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任何形式的作文教学都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 作文教学就会受学生欢迎, 对消除学生的心理误区也有利。

比如, 让学生写周记, 不限体裁, 不限内容, 字数也不严格要求, 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写出真情实感, 用不着抄袭范文。对这种练习, 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写作内容有学习心得、读书看报体会、影视观后感、生活记事、旅途见闻、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抨击等, 少则六七百字, 多则上千字。学生说, 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和感受, 容易下笔, 感情发自内心, 想什么就写什么, 不受限制, 可以自由发挥。

2.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传授写作方法

有的学生不会或不善于积累材料, 写作文时心中空空, 下笔自然难以成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好, 写好文章自是天方夜谭。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材料缺乏症, 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技巧和写作的方法。比如, 用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新闻事件, 及时记录新鲜的典型事例, 从报刊上摘录典型事例;摘抄语言优美的精彩文段, 培养语感;仿写语句或语段, 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模仿优秀作文, 训练谋篇布局的技巧。

3. 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首先, 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文学、历史、哲学各科知识,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积极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培养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训练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视野扩大了, 心胸开阔了, 思想活跃了, 认识深刻了,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

篇4:如何让中职学生走出不良心理误区

关键词:心理误区;解析;原因;举措

中等职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教育,帮助并引导中职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是职校教育工作者务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不良心理误区的种种表现

研究中职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职业学校教师,正确把握当代职校生心理发展新特点和新走向,分清主流与非主流,本质与非本质,然后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做好引导、促进当代职校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前提。

一是自卑心理,导致中职学生缺乏自信。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自感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上了职业学校,不好意思见人;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个别学生从小就学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对前途缺乏信心,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有的抱着“混”世度日、得过且过的无所谓态度,时常流露出“看破红尘”的情绪,表现出“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言行,对于学校的一切活动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只盼着“混到毕业、等着就业、早点择业、找份职业、安居乐业”,有的职校生觉得自己“升学无望、学习无能、生活无着、就业无门、交友无人、恋爱无成”,因此,特别“郁闷”和“没劲”。

二是厌学心理,导致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专业知识缺乏积极性。甚至导致厌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针对整个学习生活的,表现在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通常是普通高中上不了,直接参加就业,既缺乏技能,年龄也太小,所以在家长的逼迫下来到职校;另一种厌学的情形是针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如英语、数学等课程经常使他们无所适从。第二种情形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三是逆反心理,导致中职学生自控能力差。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展的“叛逆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且其逆反意识特别明显。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职校生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的管教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与父母及其他成年人的“代沟”冲突频繁剧烈。

二、解析中职学生不良心理误区的原因

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其心理发展的矛盾性所致。当代职校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青年群体。在这一时期,他们表现出幼稚与成熟,依赖性与独立性相互交织,自觉性与蒙昧性并存的复杂现象。可以说,这是人生烦恼最多、矛盾和冲突最激烈的时期。部分职校生不能理智地自主应对和妥善解決这些矛盾冲突,使得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与疾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是因其心理发展的动荡性所致。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看问题容易片面性和绝对化,逆反心理强烈,很少反思,出了问题冷静下来,又感到痛苦和后悔;敢说敢为,要强好胜,富有热情与正义感;遇事敏感、急躁易动感情而难于自控自律,常常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青春期骚动”是最为普遍的心理反映。

三是因其心理发展的闭锁性所致。进入青年期的职校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自觉地走进职校生的心理世界,加强与职校生的情感交流。

三、帮助中职学生走出不良心理误区的举措

一是要积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用心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过程和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走进他们的心里,以心换心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而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情感必须非常投入,用小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教材情境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二是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职业中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产生内在动机“想学”,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创新中求发展。教师教学要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或在校学习中主动体验和探究,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职业中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知道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想参与社会竞争必须具备那些素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和理性启发。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要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积极帮助中职学生努力提高学习的质量,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社会竞争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适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延增《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2] 鱼春霞《浅谈中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J]教师;2011年20期

[3] 陈美璇《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调查分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篇5: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寻找心理平衡点。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换个眼光看周围的人。比如班里的后进生,各方面发展都很不理想,我迫切地想要转化他们,步步紧逼着他们进步,他们却往往“刀枪不入”,双方的较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搞得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接触到班级结构“三分之一”理论,即根据学生水平和表现可分成三等分,优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后进生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下我的心里舒坦多了。人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学生脚底下都有一条大路,气质、性格、态度、情感、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要走不同的路,我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也不必死拉硬拽逼着他们走进优秀的行列,不如教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而且人是会变化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说不定他明天会突飞猛进后来居上。即使他永远也学不好功课,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也许他以后走上社会却能如鱼得水。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我实现了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竟然发现后进生也不那么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有趣了许多。

6、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篇6: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

关键词: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 发展

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凭借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误区的形成及校正浅释如下,以飨读者。

一、消除逆反心理,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否则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二、认知学生易冲动的心理误区,教师采用“冷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与儿童相比,少年学生之间的冲突增多,这是由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少年精力旺盛,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争强好胜。这个时期也正是自尊感强烈时期,不允许别人嘲笑、蔑视,加上影视中武侠英雄的影响,使其冲突时有发生,有时发展到打群架,按下葫芦浮起瓢,常常为一些小事脸红脖子粗,结果搞得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对此问题,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狭隘的“英雄观”,善于在冲突面前让步,防止矛盾激化,对学生的冲突进行“冷处理”,对任何采取武力和侮辱人格的野蛮行为要坚决反对,不妥协;另一方面,培养他们自我克制能力,不要让感情的风暴熄灭理智的明灯。

三、摒弃心理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用赏识的眼光待学生,鼓励学生摈弃挫折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需求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老师要创造条件,对反面的学生“领袖”不压制、不歧视,让他们承担集体工作,发现他们的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他在学生中的影响,逐步引导到集体主义规范中来,为团队精神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四、走出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

人际交往是人们运用语言传达信息,表情达意的交流过程,特别是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认识,丰富知识,而且还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此,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思想教育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同儿童期学生相比,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更为强烈。与朋友在一起游戏,交往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生活中,使他们感到痛苦、压力最大的事情是被朋友的冷淡、疏远、歧视和孤立,一旦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就会感到生活没有趣味。有的同学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为了寻求朋友,获取这种交往满足,而到班级以外、甚至到社会上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交友时一旦出现挫折便对人际心灰意冷,觉得人间没有真情在,因此失去了对人际交往的关注,而陷入了泥坑。

同学之间交往,寻找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能够更多的得到同龄人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他们得到了自我表现和同伴们的赞扬和肯定的满足时,一种积极的情绪很快转化为积极交往的动力,相反在与成人交往时则缺乏成就感,因此,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强烈且深远,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强化学生人际交往的道德内容,多开展丰富有益的组织活动,尽量让学生在班级群体内得到人际交往的满足,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交往中出现的挫折是正常的,只有化解矛盾,相互体谅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五、认知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心理障碍,适时进行青春期教育

初中学生随着生理的成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也是性的萌动期。由此,引起少年男女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突出表现就是对异性感兴趣。

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特别关注自我形象,关注自己是否被异性注意,招人喜欢,因此开始衣着打扮,故意引起异性的注意,想方设法和异性接近,有时不断约会,走向歪路。

对此,一方面要多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同學关系,创造有利条件适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教育,促使男女同学之间真正建立起纯真的友谊关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少男少女如何走出青春期的五大心理误区】相关文章: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05-19

少女的心曲作文04-13

机械少女的成长历程08-17

绯闻少女的经典台词08-29

思春少女的心曲诗歌04-13

一个少女的初恋散文05-19

融化的冰心少女初一作文04-19

穿越时空的少女读后感10-24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05-11

少女心爆炸的撩妹句子04-10

上一篇:狗口逃生小学作文下一篇:概念图在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