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2024-04-17

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精选8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全国2002年4月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卷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每小题3分,共12分)

33.心理冲突

34.厌恶法

35.角色扮演法

36.学习疲劳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请简要说明在心理辅导中,辅导人员应注意观察来访者哪些非言语信息?

38.请简要描述学生固执的表现,并说明帮助学生克服固执的方法。

39.请简要说明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0.试论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41.请说明系统脱敏法的一般原理。并设计一份按系统脱敏法矫正异性交往紧张的方案。

全国2002年4月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答案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3.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34.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35.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36.学习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1)目光

(2)面部表情

(3)身体语言

(4)声音特征

(5)空间距离

(6)沉默

38.(1)固执的表现主要是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不承认错误,一条道走到黑,易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

(2)克服固执的方法主要有:认识固执的本质,欢迎不同意见,学会角色互换,找自己信得过的老师、朋友、征求他们的意见。

39.(1)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提高。

(2)心理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

(3)强调发展的原则,即侧重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包括指导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信心等。

(4)发展性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0.(1)整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旨在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心理辅导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活动的整体协调一致。

(2)主体性原则:

把学生作为辅导活动的主体。

(3)活动性原则:

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

(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的原则:

辅助活动在对象上包括全体在校学生,在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问题。

(5)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辅导的目标既包括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又包括预防心理疾患和行为偏差。

41.(1)系统脱敏法基本原理:

学习身心放松状态、对抗原有的焦虑或紧张情绪,逐步消除神经症式的反应。

(2)异性交往紧张的表现:(2分)

和异性交往时过分紧张,不敢说话、不敢目光接触,甚至面红耳赤、出汗、发抖等。

(3)根据系统脱敏法操作要点设计方案:

①建立异性紧张的等级层次表。

②进行放松训练。

③进入系统脱敏的过程。

篇2: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是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A.自信心B.自尊心C.自知之明D.自强心 答案:A 2.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情绪稳定和深刻,往往与()需要密切联系。A.生理B.心理性C.社会性D.个人性 答案:C 3.在小学阶段,()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A.与父母的B.与老师的C.与同伴的D.与自己偶像的 答案:C 4.关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气质的体型说,并说一定的精神病症与一定的体型相联系。根据此种学说,可知精神分裂症多见于()A.瘦长型B.肥胖型C.力士型D.发育异常型 答案:A 5.学校心理辅导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追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心理辅导的()A.综合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 答案:B 6.学生筛选学习入出过程中的优劣,不断调节改进、提高学习入与出的质量,使学习动态结构优化,属于学习过程中的()A.输入B.输出C.反馈调节D.消化 答案:C 7.青少年在思想上、性格上还未定型,外界的各种因素对他们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塑性大,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使他们的心理带有很大的()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动荡性 答案:C 8.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当来访者的谈论偏离主题太远时,可用()控制辅导过程,使交谈范围缩小,集中到主题上。A.开放式询问B.封闭式提问C.沉默D.直接提示 答案:B 9.一般来说时间取样法对在()分钟以内不易出现的行为不适用。A.15 B.30 C.45 D.60 答案:A 10.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行为转变法,1954年()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A.斯金纳B.华生C.沃尔帕D.艾森克 答案:A 11.从广义上讲,大多数的疾病都与一定的心理因素有关,连常见的感冒也不仅仅是冷暖骤变引起的。英美的医学专家发现,感冒常与精神紧张、神情沮丧者“有缘”。有一些精神上负担较重的人,他们精神紧张、悲观孤僻、忧郁沮丧、逃避现实,他们的感冒发病率是常人的()A.1~3倍 B.2~4倍 C.3~5倍 D.4~6倍 答案:C 12.初中生()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A.抽象逻辑B.具体形象C.综合性D.分析性 答案:A 13.按照心理测验的应用,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A.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B.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C.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学绩测验 D.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与临床测验 答案:D 14.青少年的脉搏已较为稳定,年龄越大脉搏平均值越少。成年期前,男子平均每年减少()A.0.6次/分B.0.8次/分C.1次/分D.1.2次/分 答案:C 15.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者中,用“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来代替性本能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B.阿德勒C.弗洛姆D.艾里克森 答案:B 16.生活在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麻烦,这主要表明下列哪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B.亲子关系C.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D.父母的教养方式 答案:B 17.一个人记圆周率3.141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这种记忆方法叫()记忆法。A.形象记忆法B.歌诀记忆法C.联想记忆法D.情感记忆法 答案:B 18.李明告诉辅导员他的好友王洁中午吃饭时,说话十分不友好,他怀疑有人对王洁说了些他的坏话,辅导员说:难道你不觉得是你的好友在那时心情不好,或者有什么别的烦心事正在打扰他,而使他忽视了对你的态度吗?这里辅导员采用的是()技术。A.指导B.解释C.影响性摘要D.自我开放 答案:B 19.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这种行为转变法是()A.暴露法B.系统脱敏法C.厌恶法D.放松法 答案:C 解析:P119 20.由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组织或器官等生理方面的疾病称为()A.神经症B.精神病 C.人格障碍D.心身疾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水平,总的来看还较狭隘、模糊,他们常依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其发展的特点为()A.道德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B.道德感的体验范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

C.道德感的体验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D.道德感的评价标准由外在人为的向内在自定的

E.道德感的发展由个人的、小的向大的、远的方向发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答案:A^C^D^E^ 2.下面属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能力B.意志C.气质D.性格E.情绪、情感 答案:A^C^D^ 3.下面属于谈话法的优点的是()A.灵活性大B.回答率高C.谈话法易使来访者放松或产生愉快情绪D.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

E.易对谈话结果做出定量分析 答案:A^B^D^ 4.下面属于固执个性的表现的是()A.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B.不承认错误,一条道走到黑C.易和他人陷入激烈的辩论

D.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E.多疑敏感神经质 答案:A^B^C^D^ 5.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是()A.有意想象增强B.想象更富于现实性C.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D.想象现实化E.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答案:A^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 是保持个体具有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基础。答案:认知能力 2.个性心理由个性心理特征和__ __两部分构成。答案:个性倾向性

3.问卷的实施主要包括__ __和问卷的收集两个方面。答案:评估对象的选择

4.___ _(外向型,内向型)家庭成员在面临外部压力时,往往互相依赖,互相参与,且易缺乏与他人的分化,易采取投射的防御机制。在严重的应激情况下,这种家庭的成员易产生神经症或防御性神经症。答案:内向型

5.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技术中,提问的方式有质疑式和___。答案:夸张式 6.在自我认知中,__ _具有核心意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答案:自我评价 7.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___。答案:民主 8.癔症型人格,又称___。答案:歇斯底里型人格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情感反应答案: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的理解与反应。2.两难问题法 答案:两难问题法即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实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价值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

3.多动症 答案: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这类儿童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特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答案: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有:(1)认知发展;2)情绪稳定;(3)意志优化;(4)个性完善;

(5)学习适应;(6)人际和谐;(7)职业适应等七项辅导与心理障碍预防。2.简述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答案:(1)辅导的对象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2)辅导所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3)强调发展的原则,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4)发展性辅导将纳入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与实施过程中,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成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简述自负个性的产生原因及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答案:自负的产生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当的家庭教育,过多的夸赞与表扬;(2)生活经历的一帆风顺;(3)片面的自我认识;(4)自居作用,把家庭、父母的优越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对此种个性的克服,可遵循以下几种方法:

(1)勇于承认自己自负;(2)挖掘自负产生的根源;3)要针对原因采取具体措施。4.简述个人中心法的共情的层次及作用。

答案:共情的层次决定共情的质量,有不同的辅导效果,卡可夫将共情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1)辅导员没有表达出来访者所表达的感受和内容,其表达的程度比来访者自己表达的要少,是一种不相关或伤害性的反应;

(2)辅导员表达出了来访者的内容,但表达时明显疏忽了来访者的情感成分;(3)辅导员表达出了与来访者完全相同的感受和内容;

(4)辅导员做出了一种增加式的反应,表达出来访者未表达出的深层感觉;

(5)辅导员表达出来访者不能表达出的更深层的感觉。共情1~3层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来访者的自我探讨水平。高层次的共情可以协助来访者扩大眼界,觉察其间未加探讨、忽略的部分,协助来访者辨别问题的重点,完全掌握原来只能部分掌握的行为与感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强迫症的分类及强迫观念的辅导方法。

答案: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及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临床表现主要的分类是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它的产生主要是在患者的强迫人格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社会因素引起的。如把强迫症

比成一棵树,那么,患者体验和表现的众多症状是枝叶,“怕”是主干,个性缺陷是树根。他们的个性往往具有主观任性、自制力差、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迟疑畏缩等人格特点,情绪体验内倾,遇到问题趋于自我解决。自卑是患者个性中普遍存在的。强迫症患者有一种抵制有害行为想法的内心冲动,怀有一种期待性恐惧,从而加速强迫症的形成。要想去除强迫症,主要是必须去除强迫症的病根。可采用如下方法逐步消除强迫观念:

(1)思维停顿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用强力性信号禁止强迫性观念的出现,对不听使唤的大脑猛喝一声“停”。可分为四个阶段,由助手帮助到自己主动喝“停”,从而达到停止强迫观念的目的。

(2)满灌疗法。此法是让患者直接暴露在感到焦虑的现实情景中,冲击他唤起焦虑,并让他认识到他们所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从而达到减轻焦虑、治疗强迫观念的目的 2.试论述对性冲动心理的辅导方法。

答案:性冲动就是每当看见自己所喜欢的异性时,则表现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并有想亲近的念头,并想象与异性相互拥抱、亲昵。这种心理的辅导首先要找出性心理扭曲的原因,导致性心理扭曲的原因许多是由于长期以来不敢与异性接触,对异性怀有自卑、胆怯或偏见、不满、厌恶等心理引起的,所以尽量创设两性交往的环境,使两性进行正常交往,两性交往的缺乏或不当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男女正常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

平衡,从而达到正常的性适应。再次,可以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人的注意范围是有限的,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注意的多了,在另一件事上必定要注意的少。针对此种原理,当一见异性就有过强的性冲动时,就要加以注意和控制。此时可采用说些笑话,玩些游戏,去运动等其他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消解性冲动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在手腕上套上橡皮筋,一有性冲动,就使劲拉,并在心中默默数数,直到产生疼痛感为止。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使自己的思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篇3:开设自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思考

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势在必行

当前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小学校特别是城市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学校还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 选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外出考察学习, 建立心理咨询室,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从零星活动逐步走上正规化。但是, 期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 没必要在学校普及性地开展。二是部分人认为谁都能搞心理健康教育, 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素养, 并且需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三是有的老师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 而是作为一种学校可有可无的工作。四是各学校普遍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 没有适合学校实际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 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安排。

由于存在以上的这些问题, 致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少数学校一种自发的行为, 绝大多数学校对于这项工作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 在我市开设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为各校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

二、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 认为疼爱孩子就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回到家就问作业做了没有、考了多少分, 很少过问孩子的思想和情绪, 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长此以往, 则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2. 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智育, 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 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开导;有的教师把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地归结为品德方面的问题, 只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这些不当的教育措施, 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

3. 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 某些影视剧、网站、口袋书等, 充斥着许多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 这些东西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1.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 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习, 培养骨干。目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针对这些问题, 我市从2006年开始, 利用两年半时间,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历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运用专业知识有效解决中小学 (园) 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 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规范、有效地进行, 进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2. 各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 个别辅导为辅, 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 主要突出活动, 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 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3.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 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 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 要按科学进行, 建立心理咨询室。

篇4: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关键词】民办高职;自考生;自卑心理

一、民办高职院校自考生与高职生比较分析

1.教育形式的不同。自考助学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教育形式,入学门槛较低,但是毕业门槛较高。相比较而言,高职生则是“严进宽出”的教育形式,入学门槛较高,毕业门槛较低。自考生要取得毕业证,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统考和学校组织的过程性考核,考试严格,教考分离,难度较高,学习压力较大;而高职生则只参加学校组织的结课考试,难度较低,学习压力较小。

2.学生生源的多样性。高职院校自考生的生源结构相对于通过高考进入高校的全日制统招学生更复杂一些,其中大多数是高考落榜的考生,还有一部分是中专毕业或中专在读学生,甚至还有初中毕业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又返回到学校参加教育的人群。这种结构导致了自考生之间水平素质的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他们之间需求、行为、思想存在较大的差异。

3.自考生与高职生待遇不平等。自考生在奖助学金评定、火车乘车优惠、毕业生派遣等方面不能享受到与高职生同样的待遇。虽然近几年来,社会对自考生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但受传统一卷定终身的思想的影响,自考生一般都是高考的失败者,尽管他们付出了几年的艰苦努力,但他们的努力和成绩却往往被一次高考的失败所掩盖、被社会所忽视。他们的努力得不到社会相应的认同,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表示不招收自考生。

二、自考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外因分析

研究表明,87%的自考生存在自卑心理,而68%的自考学生认为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从教育形式上来讲,全日制在校自考生每年要参加四五次国家统考,基本是三个月一次,考试压力时刻存在,自学考试的通过率不高;从生源上来讲,他们自身的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他们仍然要应试,他们很难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考试计划安排,基础差的学生只能应付,导致身心疲劳;从待遇差别上来说,自考生跟高职生在一起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高职生能享受的,他们不能享受,平时学习、生活在校园之中,他们希望融入校园文化中,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很难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很容易导致自考生心理失衡,加大自考生的自卑心理;从社会认可度上来讲,社会不认可加剧了自考生的自卑心理,这是自考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缓解自考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1.提高自考教学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逐步弱化自考生与高职生待遇的差别,实现无缝对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检查各高校的软硬件环境,对各高校自考助学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民办高职院校决策层往往把主要办学精力集中在办学规模上,而忽视学生的学风建设,侧重于按规定开足课程,而忽视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民办自考院校应该扬自学之长,补自学之短,将自学与大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生想学的,能学会的,社会有用的知识,针对性开展分类教学,提高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自考生素质的提高来提高社会认可度。

2.加强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自考生的生源更加复杂,自学考试学习特点也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负责自考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考是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学生之间的考试进度并不完全相同,因而班主任应熟悉自学考试的各项规定,并及时掌握考试相关的动态信息,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有效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另外,针对自考生自制能力差的特点,要求班主任要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处理学生中的个别事件,起到学校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桥梁作用。

3.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自考生的自卑心理问题,民办自考院校要合理安排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及心理教育活动,尤其在一些特殊时期,如考前与考后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缓解自考生的压力,增强自考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可以通过开班会、走访宿舍及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适时组织优秀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4.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在学习期间,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克服自卑心理的有力途径,学校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通过高尚的文化教育活动,克服学生学习竞争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全面提高素质。此外可以通过组织运动会、各类球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拓宽学生的交流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刘大桥.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心理分析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23.

篇5: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发展适宜性原则是针对幼儿教育的什么倾向提出的()A.小学化倾向 B.多元化倾向 C.游戏化倾向 D.活动化倾向

2.最强烈的负面强化方式是()A.表扬 B.惩罚 C.批评 D.刑罚

3.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A.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4.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灌输式教学法 B.填鸭式教学法 C.小学化教学法 D.发现教学法

5.我国幼儿园教师实行聘任制始于()A.1976年 B.1986年 C.1991年 D.1996年

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和特征是()A.文化程度 B.家庭教育 C.职业 D.结构

7.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世界的桥梁是()A.爱心 B.童心 C.关心 D.自信

8.独自游戏期一般是指()A.5岁以上 B.3~5岁 C.2~3岁 D.0~2岁

9.我国从哪一年起开始实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A.1992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8年

10.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文化教育 D.自我教育

11.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是()A.社会发展 B.儿童发展 C.学科发展 D.经济发展

12.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A.心理特征 B.性格特征 C.年龄特征 D.身心特征

13.下列各项表达中不属于游戏特点的是()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戏是有一定模式的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性的

14.下列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叙述错误的是()A.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B.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C.以教育为基本活动,游戏为辅助活动 D.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15.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A.为儿童将来的职业做准备 B.培养儿童成为专家 C.培养特长儿童 D.培养完整儿童

16.不属于草原流动幼儿园特色的是()A.流动性 B.集中性 C.开放性 D.封闭性

17.婴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时期是()A.1岁之前 B.1岁左右 C.2岁左右 D.5岁左右

18.儿童游戏场创建于()A.福建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辽宁省

19.学前儿童的身体各器官正快速成长,身心发展速率快,同时身体较柔弱,疾病抵抗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确处理好()A.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B.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D.体育和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 20.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是()A.环境 B.人口 C.人的社会化 D.文化

21.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主要活动是()A.唱歌 B.听故事 C.画画 D.游戏

22.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是()A.内化 B.模仿 C.再现 D.认同

23.对孩子理智的爱不包括()A.对孩子的各种事物不包办代替 B.教孩子学会爱别人 C.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放纵 D.迁就溺爱 24.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时让家长难以招架,这说明儿童有()A.求知需要 B.游戏需要 C.交往需要 D.物质需要

25.幼儿卫生保健制度和幼儿生活管理,涉及到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等很多知识,这就要求保育员要有().A.爱心 B.丰富的知识 C..教育意识 D.教育能力

26.体现的不是父母的榜样作用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 B.上梁不正下梁歪 C.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D.身教胜过言传

27.社区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应面向社区内的()A.学前儿童 B.青少年 C.成人 D.全体成员

28.社区教育起源于()A.中国 B.英国 C.丹麦 D.日本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情商 2.移情法

3.教育目的

4.幼儿的一日生活

5.幼儿园环境

6.物质环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体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

2.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活动性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5.引起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6.示范法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

2.结合教育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贯彻活动性原则的?

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B、D、D、D、C、B、D、B、A、B、C、C、C、D、D、C、A、D、D、D、A、D、A、B、A、D、C

二、名词解释 1.情商

答案: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2.移情法

答案: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3.教育目的

答案: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4.幼儿的一日生活

答案: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5.幼儿园环境

答案: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C 6.物质环境 答案: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处理幼儿体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 答案:体育和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是: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6岁以前的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身体各器官正在快速成长,身高、体重不断增加,神经系统成长加快,其身心发展速率是人生中最快的一个阶段。同时学前儿童又处于身体柔弱,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较弱的时期,因此坚持以学前儿童身体为重,保护、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2.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哪四种本能? 答案: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四种本能是:

第一为活动的本能(即一种创造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即揭示万物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即进行艺术创作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类本能的归宿。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达到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即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的面具,而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以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人的真正面目,来面对儿童,无所躲避,更不必掩饰。二是接纳与信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当作一个有价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关心爱护他(她),并给他们充分的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是他们应得的权利,只有当教师不以评判的态度来对待儿童,只有当儿童有了最大的安全感时,学习才是有效果的,否则学习将无从发生。三是深切的了解,良好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深切真诚的了解,才可能产生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给予他们以温暖和鼓励,并真诚地热爱他们。教师有了上面三种态度,就可以解除儿童的防卫,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促进儿童自发地、主动地学习。

4.活动性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活动性原则的重要意义:

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是在其原有发展水平上,通过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或操作活动,或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智力,体验与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因此,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5.引起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

(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6.示范法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答案:示范法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

(2)部分示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教师则进行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已经会的内容就不再示范。

(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步分段地示范,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4)不同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使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

四、论述题

1.试述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答案: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是:

(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4)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5)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2.结合教育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贯彻活动性原则的? 答案:(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

篇6: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广州自考心理健康教育、广州心理健康教育自考招生 广州心理健康教育自考招生:相关介绍、就业前景、学习特色等。

■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的优化。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

■ 就业方向:1,学校教师2,公检法系统公务员。3,入伍4,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企业。■ 心理教育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

■ 特别是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行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需要而设置的。

■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促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于学生主动成长。

■ 其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益于校园的和谐、有益于社区的安定、有益于社会的文明。■ 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才,为提高个体、群体、组织与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务。■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广州心理健康教育自考招生、相关内容介绍】

社会心理学(一)、实验心理学、毕业论文、心理与教育统计、心理测评技术与档案建立、职业辅导、心理治疗(一)(实践)、临床心理学(实践)、心理的生物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团体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卫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认知心理、英语

(二)、学习心理与辅导实践、人格心理学、团体咨询、变态心理学(一)、心理治疗(一)、临床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一)、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等内容,详情请电话咨询或者QQ咨询!

考试时间

1、考试时间在每年1月、4月、7月、10月,其中4月和10月为大考,1月和7月为小考。

2、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课程自2005年11月起开考,每年考试两次,分别为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六、星期日和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六、星期日。

教学形式

业余制:周六日全天上课,早上九点半至下午17点

全日制:普通高校管理模式,住宿、上课环境好。

【如何报名】更多资料请与招生老师咨询,招生老师结合您自身情况为您总结最好的专业和学校————请搜索报名在线[EDU84。C0M]-选择广州自考-选择报名-填写报名信息-等待回复/或根据帖子显示联系方式直接咨询。

篇7:英语教育心理学(A)自考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西方教育心理学建立的奠基人是()。

A.桑代克B.皮亚杰C.斯金纳D.华生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心因动作技能领域和()。

A.专门领域B.非自动化领域C.非专门领域D.情感领域

3.斯金纳按强化的形式将强化分为负强化和()。

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正强化D.自我强化

4.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5.维果斯基将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

A.初级概念B.科学概念C.具体概念D.定义概念

6.儿童学习概念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

A.概念同化B.讲授概念C.发现概念D.理解概念

7.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是连续性、一致性和()。

A.内隐性B.简略性C.完善性D.观念性

8.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组成成分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A.道德动机B.道德信念C.道德评价D.道德认识

9.从形式上看,道德情感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和(A.理性的道德情感B.心境C.应激D.激情

10.依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

A.成就动机B.内部动机C.长远动机D.短暂动机

11.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专制的、民主的和()。

A.竞争的B.指导的C.放任的D.合作的12.教师效能感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

A.责任感B.个人教学效能感C.教学操作能力D.教学认知能力

13.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韦纳B.马斯洛C.阿特金森D.班杜拉

14.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相同元素说B.概括化理论C.形式训练说D.关系理论

15.“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班杜拉C.维果斯基D.奥苏伯尔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E.教育性原则

2.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公正阶段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主律有()。

A.准备律B.定势律C.练习律D.多重反应律E.效果律

4.观察学习包括的过程有()。

A.感觉过程B.注意过程C.保持过程D.复制过程E.动机过程

5.先行组织者分为()。

A.陈述性组织者B.比较性组织者C.程序性组织者D.策略性组织者E.概括化组织者

6.根据迁移的效果,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B.顺向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E.特殊迁移

7.华莱士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分为()。

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填补空隙阶段D.明朗阶段E.验证阶段

8.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

A.认知阶段B.联系形成阶段C.自动化阶段D.准备阶段E.验证阶段

9.奥苏伯尔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

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

10.在教育目标的编制中,马杰提出的编写行为目标的要素包括()。

A.情感B.行为C.条件D.标准E.价值观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广义)

3.问题

4.动作技能

5.自我效能感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简述原理学习的条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学中的意义。

2.试述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英语自考《教育心理学》试题A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A2.D3.C4.D5.B6.A7.C8.D9.A10.B11.C12.B

13.A14.B15.C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ABCE2.ABCD3.ACE4.BCDE5.AB6.AC7.ABDE8.ABC

9.CDE10.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学习(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3.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4.动作技能:将一系列的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5.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的过程(2分);(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2分);(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1分);(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1分)。

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1)言语信息(1分);(2)智慧技能(2分);(3)认知策略(1分);(4)动作技能(1分);(5)态度(1分)。

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1分);(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1分);(3)定势的作用(1分);(4)良好学习方法的指导(1分);(5)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组织的结构(2分)。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2分);(2)定势(2分);(3)功能固着(1分);(4)知识经验(1分)。

5.简述原理学习的条件。

(1)对概念的学习与理解(2分);(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1分);

(3)学习者的言语能力(1分);(4)学习者的学习动机(1分);(5)教师的言语指导(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学中的意义。

(1)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2分);(2)按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2分);(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2分);(4)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1分)。(适当说明3分)

2.试述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篇8: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试卷

高自考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一类特殊生源, 其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高自考生由于其本身具有与其他生源不同的特征。来源于多数落榜的高中生, 因此, 其心理健康从理论上推测必然有其特殊性。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 不仅给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而且也是高校德育管理工作所应关注的内容之一。

本文依据心理健康的有关定义, 针对高自考生的特殊性, 分析其心理困惑的原因, 并试图通过心理咨询, 帮助他们寻求摆脱自我困境的较佳途径, 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适应学习, 适应学习环境, 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2 调查方法

调查样本为湖南长沙市中南大学2006级、2007级及2008级自考生共200人, 随机抽样调查涉及护理、药学专业学生100人, 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财务管理专业100人。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研究, 各子样本人数、专业相近, 为等组样本,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符合统计学、测量学标准。

2.1 调查工具

采用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修订的日本“人格健康调查表”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tory) , 简称UPI表。随机抽取年龄分布在17~22岁之间的各年级200名自考生, 其中医学类考生和非医类考生各占50%。回收有效问卷198份, 99%。调查结果按照UPI得分, 得出了一类、二类、三类筛选率, 并对选项进行了百分比率统计。

2.2 调查方式

以系或专业为单位, 分别在入学的第5周和第8周进行。首先由咨询员讲指导语, 需要了解大家的心身健康状况, 在近一年来你常常感到, 体验到的项目上划“√”, 反之划“×”。请真实地按照实际情况填写。然后, 咨询员直接发表, 用15 min时间填写, 当堂收表。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对于UPI的56个症状项目, 4个测谎题的结果统计。

3.1.1 UPI56题各因子项统计

统计人数占被测学生比例25%的因子有25项, 占有效分值项目56项的43.2%。其中前8项所占比例, 见表1。

3.1.2 UPI调查分值统计

总平均分为9.35, 其中主平均分值为9.86, 医类为9.12, 非医类为10.6。

3.1.3 UPI分值的各等级分布统计

见表2。

3.1.4 UPI中关键项目统计

在第8项 (自己的过去和家庭不幸) 、第16项 (常常失眠) 、第25项 (想死) 、第26项 (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 四个项目中, 其中选其中一项的有36人, 占18%, 选其中两项的有17人, 占8.5%。

3.1.5 UPI中4个测谎项目统计

选一项的有54人, 占27%, 选二项的有36人, 占18%。感到心理健康上有问题的有46人, 占23%;有过心理咨询的有21人, 占10.5%;近亲中有精神卫生方面问题的有2人, 占1%;明确要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有41人, 占20.5%。

3.2 UPI统计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被测我校自考生绝大部分心理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我校自考生心理健康水平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大多数学生是健康的。

UPI测试结果表明:总分小于总平均分的占64.35, 总分小于20分的占90.5。一类、二类学生总数占被测人数的38.5, 对56个测试题均给予否定回答的是少数。可见, 我校自考生心理健康是按照“两头小, 中间大”正态分布规律的。即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但大多数学生多多少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的心理困惑, 他们渴望得到解答。从测试数据可看出, 我校非医类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例较医类学生偏高。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医类考生主要来源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在职学生, 而非医类考生绝大部分来自于落榜的农村高考生考生, 后者承受的各方面压力要大于前者。 (2) 学生自身的问题。目前中学教育实践中, 重智育, 轻德育、体育和劳动教育, 偏重于智力因素, 而忽略非智力因素, 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 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形成发展机制, 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调控机制, 当出现环境变化时, 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2.2 自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问题是成长和发展中的困惑

心理问题层次包括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心理困惑是最常见的, 调查表明我校自考生的心理问题基本属于心理困惑层次, 是成长和发展中的问题。比如说, 环境适应问题, 自我意识方面问题、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恋爱问题, 还有进一步升学和就业等问题。

3.2.3 环境适应困难, 人际交往障碍, 自我意识薄弱进入大学, 使原本相对单纯、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一个复杂、陌生甚至要求更高的环境。

生活方式和学习条件的改变, 人际关系复杂化等, 这些都需要他们去积极适应。那些在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方面欠缺, 对现实生活过于理想化的学生, 由于难以适应环境而出现情绪波动、消极低落等情绪反应。调查发现41.6%的自考生认为“情绪易被伤害”, 31.3%的自考生感到自己“莫名其妙的不安”。39.6%的人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心”35.2%的人认为“在乎别人的视线”;28.2%的人认为“别人轻视自己”或“容易被别人误解”。因此这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将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在中学, 这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而到了大学, 则是学习和交往两大任务。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3.2.4 家庭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

据文献记载, 家庭不幸、父母离异或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椐统计, 一类、二类学生大部分家在农村。这些学生中, 有的是父母身体不好, 家境贫寒;有的是父母离异, 家庭关系紧张, 有的则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使学生心理很紧张。由于这些自身无法改变的原因使学生压力更大、更敏感, 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 怕被别人看不起, 而一旦被伤害, 便消沉下去, 个别学生还会产生敌对情绪, 造成不良后果。在这次测试中, 就有1名一类学生就是由于长期父母、父子关系紧张造成心理困扰。再加之特殊的经历和应激事件导致其悲观厌世、冲突激烈;另1名学生则是来自于父母对其期望过高, 而产生的否定造成自卑。

4 UPI测试给我们的启示

加强自考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尽管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 但就个体而言, 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因此提高自考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必须进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严格地讲, 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 一方面直接影响其本人的工作、事业、生活与健康, 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若教师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 必然会影响人格未定型的学生。因此, 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是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4]。总之, 我们必须寻求更恰当的时机和更可行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采用UPI即“人格健康调查表”对中南大学200名在校自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自考生中有38.5%的人有心理障碍倾向, 根据对UPI表各选题的选择频数, 分析了当前自考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探讨了自考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上一篇:公益广告宣传片下一篇:对平关镇畜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